第210章
白善也不怎么担心她,点了点头道:“行吧,你自己小心。” 满宝和杨家来接她的下人急匆匆往外走,同样被惊醒的还有方氏等人,她们还是第一次碰见有人黑夜上门求诊,都有些惊奇。 周立如跟着跑出来,问道:“小姑,要不要我跟你一块儿去?” 满宝看了一下她,权衡了一下后拒绝了,“你现在还用不着学这个,等过两年吧。” 大吉默默的跟上了。 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将人送出去后就各回各屋去睡觉。 白善打了一个哈欠,明明很困,却有些睡不着,他翻了一个身,暗想,杨学兄那儿应该不会出什么事的。 大吉将马车赶进了杨府,目送满宝跟着一个丫鬟去后院后才跟着杨府的小厮转身去门房里休息。 到了后院,杨和书的院子正灯火通明,杨侯爷的继室侯爷夫人正指挥着人往里送东西,屋子里传来崔氏的惨叫声,满宝听着都忍不住抖了一下,而杨和书正站在院子里一动也不动,满宝小跑着上前问道:“杨学兄?” 杨和书抖了一下,慢慢回过神来,侧头看着满宝,好一会儿才聚焦,“满宝来了,你进去看看吧。” 满宝见他声音飘忽,便知道从他这儿问不出什么来,便连忙跑进产房里。 里面正有两个稳婆给崔氏接生,看见她们在给崔氏按压肚子,她吓了一跳,连忙上前,“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两个稳婆也吓了一跳,看见是周满,立即道:“周太医您快来看一看吧,夫人吃过晚饭后摔了一跤,当场就见红了,这会儿宫口才开了四指,但羊水……我们怕迟了孩子在肚子里闷坏了。” 满宝就撸了袖子道:“先打热水来,催产药熬了吗?” “熬了,再有两刻钟就好了。” 两家离得太近了,崔氏才摔下杨和书就让人去请满宝了,所以她来得很快,药才没熬好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650章 顺利 满宝点了点头,等着热水的功夫先给崔氏摸了脉,又摸了摸肚子,发现胎位还算正便松了一口气,她对紧张的崔氏安抚的笑了笑道:“学嫂,没事儿的,我看过了,孩子在肚子里还安稳,你先歇口气。” 崔氏本来脸色煞白,她被两个稳婆按得极疼,本来绷紧了心弦,但这会儿看见满宝的确是松了一口气。 她强笑一声,满脸都是汗,“真的没事吗?” 满宝笑着点头,“没事,本来日子就在这几天了,所以不算早产,你放轻松来,不打紧的。” 满宝摸完了胎位便开了药箱取出针袋,笑道:“我先给你扎两针止痛,这会儿先缓气,等有了力气我们再继续。” “孩子……” 满宝只能安抚她,“没事儿。” 她是要自然生产的,所以不能太紧张,人一旦紧绷起来,不仅宫口会收缩,不宜生产,对自己,对孩子都很容易造成伤害。 满宝经过韩五娘生产后可是和京城及雍州城的资深稳婆们学了不少。 满宝瞥了杨家请来的稳婆一眼,深深的觉得她们的应变能力比不上李家和韩家请的稳婆。 满宝捻了针给崔氏扎针,稳婆们见崔氏不仅面色和缓下来没那么痛苦了,羊水也很少再往外流,便知道周满这针不止是止痛而已。 满宝捻针,没问崔氏是怎么摔,为什么摔的,她一连串的吩咐下去,需要另外准备一些药材,还有干净的白布等…… 这一会儿的功夫,两刻钟就过去了,迎月端了一碗热腾腾的药进来。 满宝看了一眼,都不用她开口,迎月就用勺子盛了药,吹了吹后便给崔氏喂下。 满宝见崔氏竟然皱着眉头一勺一勺的喝下去了,她便皱着脸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算了,一勺一勺的喝除了苦点儿就没别的毛病了。 崔氏将一碗药全喝了,这才在迎月的扶持下躺下,满宝等她躺下后就给她换针,另外扎了一套针法催药性。 不多会儿药就起了效果,本来已经没有动静的肚子动了几下,崔氏看着惊喜,自她摔跤后孩子便一动不动,她都吓坏了。 稳婆惊喜道:“宫口开了……” 崔氏也感觉到阵阵的疼痛,满宝拔了针,按住她的手道,“学嫂,留着力气别叫,跟着稳婆的呼吸来,我们先存气再用力……” 崔氏这一胎养得还不错,虽然看着略大些,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最主要的是,她后面和满宝调养过身体,怀孕期间也很注意锻炼,只要宫口打开,胎位又正,满宝稍稍的给她按压止痛,她很快就生了下来…… 宫口打开不过三刻钟孩子就生了下来,崔氏整个人都摊在了床上,似乎只有呼吸的劲儿了。 稳婆快手快脚的接住孩子,剪掉脐带打好结,然后就将孩子口鼻的秽物取掉,拍了拍他的小屁股,孩子一吃痛,立即哇哇的大哭起来。 满宝却已经和另一个稳婆着手止血…… 听到孩子的哭声,崔氏略微精神了些,沙哑着声音问,“孩子怎么样了?” 稳婆连忙抱上前给崔氏看了一眼,乐道:“是位公子,又白又胖,长得可好了。” 崔氏朦胧间只来得看一眼便被稳婆抱下去清洗了。 满宝见血流量虽然变少了,却也比一般情况的要多,想了想便转身开了一张方子给迎月,“去抓药熬来。” 迎月连忙接了药方应下,手脚发软的下去。 满宝不想告诉崔氏这些,所以面无异色的对她笑道:“学嫂累了吧,你先睡睡,一会儿熬了药来吃下就好了。” 崔氏觉得生完孩子后便一身轻松,身上的撕裂感甚至都影响不到她了,因此她笑着点了点头,对自己的伤情一无所知。 她也的确累极,加上身体虚弱,不知不觉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满宝一边摸着她的脉一边给她扎针,看了稳婆一眼后对她微微点头。 稳婆便躬身出去,和守在外面的侯爷夫人及杨和书低头道:“夫人她出血有些多,不过现在被周太医控制住了一些,药还请尽快熬好,若有老参,拿一些来先给夫人含着补气。” 杨和书立即扭头吩咐下去,“去库房的西柜里取那盒老参来。” 侯爷夫人眉头一跳,连忙道:“我那儿就有一盒老参,去正院还快些,嬷嬷,快回去取我们上次用过的那盒老参来,切了片给大夫人用。” “夫人好意我等心领了,之后崔氏补身恐怕还要用到,所以库房里的那支人参还是取出来的话。”说罢扭头对候在一旁的管事道:“你去取来。” 大爷和侯爷夫人的话,那当然是听大爷的,管事躬身退了出去。 侯爷夫人欲言又止,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不过她很快收敛了情绪,转头对稳婆道:“孩子呢,把孩子抱出来我看看。” 杨和书温和的道:“夫人别担心,我听着孩子刚才哭声挺响亮的,应该没事,如今夜深了,外面有露水,还是别让他出来了。” 侯爷夫人再次被噎住,只能笑着应了一声是。 人参很快送来,稳婆打开一看,忍不住眉头一跳,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好的人参,都快成人形了,哪怕阴干了也能看出它胖乎乎的身形。 稳婆小心翼翼的切下来一片,然后给崔氏含在嘴里,让她压在了舌根下。 药也很快送来,崔氏被叫醒喝了药,血就慢慢止住了。 一直到此时,周满和稳婆们才松了一口气,然后大家才有空看向一旁被包得很好的小孩儿。 崔嬷嬷一直等着呢,见周满有空了,立即抱了孩子上前,“周小娘子,您给我们小少爷看看,他头上怎么青了一小块?是不是摔着了?” 满宝就伸手摸了摸,不太确定的道:“应该不是摔的吧,好像是夹的?” 稳婆们看了看,肯定道:“就是夹的,夫人摔下去时肚子着地了?” “那倒没有,”迎月道:“当时我扶了一把,是,是侧倒的,这儿着地了。” 满宝就松了一口气道:“那就不是摔的,孩子的胎位正,他当时头朝着下面呢,最多摔到了脚。” 崔嬷嬷这才松了一口气,念了一声“无量天尊”后道:“可真是太上老君保佑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651章 猜测 崔氏的情况稳定下来,满宝这才洗干净手出门,还站在外面的杨和书立即迎上去,“怎么样了?” 满宝道:“母子暂安。” 她笑道:“失血有些多,好在不是崩漏,我会在此留一个晚上,到明天正午看看,若控制住,我留下药方就好了,学兄也可以去济世堂里请陶大夫来看看。” 杨和书微微松了一口气,问道:“你要不要吃些东西?” “不用,我这会儿还不饿,你让丫头把耳房收拾出来给我休息就好。” 杨和书也不客气,转身便让下人去收拾。 嬷嬷们才将产房里的被褥还有崔氏的衣服等都收出来,闻言便转身要进耳房里给满宝收拾,满宝看见了立即道:“不用劳累她们,随便让个小丫头抱床被子来给我就好了,耳房里不是有榻吗?” 杨和书闻言奇怪的看了她一眼,微微点头,让嬷嬷们下去,让一个小丫头去抱了床新被子来给满宝。 满宝暗暗松了一口气。 杨和书目光依旧关切的看着屋内,“孩子……” “哦,孩子在屋里呢,学兄要看看吗?” 杨和书就想跟着上去看,一旁的侯爷夫人便冷不丁的道:“这样不好吧,产房污秽,男子进去会不吉祥的。” 满宝这才留意到一旁站着的侯爷夫人,愣了一下后连忙行礼,她也来过杨府好几次,见过侯爷,也见过杨家的其他少爷小姐,就是没见过侯爷夫人,所以一时没反应过来。 满宝对杨和书道:“学兄要是想看不如就在门外等一等,我把他抱到门边来给你看一看。” 毕竟是自个的儿子,杨和书还是很想看的,因此权衡了一下,还是点头了。 满宝就进屋抱起已经攥着小拳头躺在软榻上睡得极熟的孩子,显然,折腾了这么一阵,他也累了。 满宝将他抱到门边给杨和书看。 杨和书不是第一次见小孩子了,不说唐鹤的孩子,就是家里几个弟弟,他们才出生的时候他也是见过的。 但他看到他们时并没有多少感觉,和看着眼前这个红彤彤的小孩儿完全不一样。 杨和书手指轻轻的按了按襁褓,没敢碰到他的脸,见他睡得熟,杨和书便压低了声音问,“那催生药会对他有影响吗?” 满宝道:“多少会有一些的,不过我之前留下的方子就是偏温和的,所以问题不大,孩子日子小,可能会有点儿难带。” “难带?” 满宝解释道:“他不舒服会哭闹的,那点儿药……不是虎狼药,对他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可能哭闹几天就好了。” 杨和书没带过孩子,对此还没什么感悟。 他仔细的看了看儿子的脸,也发现了他头上好似青了一块,就问道:“这儿怎么青了?是不是因为他母亲摔倒了……” “不是,”满宝这会儿已经有所猜测,且有些肯定了,她压低了声音道:“要不是夹的,就是刚才稳婆们按压伤到的……”将之前崔氏宫口难开,稳婆强硬的按压肚子的事儿说了。 杨和书愣了片刻,然后看着她怀里的孩子低声问:“那她没事吧?” 满宝想了想后道:“有些伤到了,看明天吧,不过我觉着她心里也伤到了。” 她道:“我听陶大夫说过,有些孕妇生第一胎时太惨,而后就不太想生孩子了,杨学兄,回头你安慰安慰学嫂。” 杨和书微微点头。 其实满宝还有话没说呢,她在崇文馆修医书时,曾经和萧院正等几位太医讨论过人的寿命,每隔一段时间,户部也是会做一下统计,统计人口,统计一下各地的人均寿命的。 他们在谈论这些的时候就忍不住说到有些年轻妇人生孩子,一开始身体挺好的,但生着生着,人就忧郁而亡了。 刘太医在民间做过大夫,他怀疑这些妇人的身体变差和第一胎生产有关系。 第一胎若是生得太艰难,哪怕再喜欢孩子,妇人也会抗拒再次怀孕生子,虽然萧院正他们听着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他们不能否认有这种情况在。 满宝,满宝当然是非常肯定了,这个分支她也是有所了解的好不好,和殷或的病多少有一点儿关联。 不过她说了萧院正等人觉得她说的妇人过于矫情,不太相信她的论断。 满宝当时就想:你们以前还觉得殷或矫情呢,他现在不就过得好好的吗? 可见不是他矫情,也不是那些妇人矫情,而是你们矫情。 她自然是不希望这么好看的杨学兄也变得矫情的,于是特意将此事说重了两分,为了能让他理解,她还道:“人的心和情绪是很难管理的,我受了惊痛,虽然面上说不害怕,心里也说没事儿,但晚上睡觉做梦还是忍不住会怕,有时或坐或走都有些惊怕。” 杨和书便将目光从儿子身上移开,抬头看了她一眼后问:“去年刺杀的事儿你到现在还害怕?还是因为春天那次落马被吓到了?” 满宝:…… 她干脆道:“都有。” 杨和书便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我明白,我会安慰她的。” 俩人倚靠着门边,一个在外头,一个在里头,远远的看着气氛很好,颇有些亲密的样子,侯爷夫人才将两个稳婆安排下去吃饭休息,一转身看到俩人靠在门边说话的亲密样子,便忍不住眯了眯眼。 她扶着大丫头的手轻声问道:“我们大爷怎么和这位周小娘子这么好?” 大丫头小声道:“听说大爷在罗江县做县令的时候就和她认识了,她刚到京城的时候,大爷还来信托过侯爷照顾呢。” 侯爷夫人就似笑非笑的道:“我们大爷可是招人得很,崔氏信任这个小大夫,别最后引狼入室才好。” 大丫头抿着嘴没说话。 侯爷夫人就斜睇了她一眼道:“我说的对吧,大爷那张脸,恐怕就没有女子不被他招的吧?” 大丫头瞬间红了脸,死死的低着不敢说话。 侯爷夫人冷哼一声,对她道:“再去一趟厨房,让人给周太医煮一碗燕窝粥来,虽然她说了不饿,但我们也不能失了礼数。” 殊不知,这会儿,满宝正探头悄悄的从杨和书的胳膊那里看过来,然后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问他,“杨学兄,学嫂为什么会摔跤?是不是她害的?”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52章 抽筋 杨和书忍不住静默了一下,然后伸手敲了一下她脑袋,沉着脸道:“别和你唐学兄学,看到是个人就怀疑,好了,把孩子抱进去吧,今晚辛苦你看守了。” 又道:“我明日会帮你和萧院正孔祭酒请假的。” 满宝只能抱着孩子回去了。 她将孩子放在软榻上,便揉了揉额头,崔嬷嬷连忙盯着孩子看,而迎月才给崔氏盖好了被子出来。 出来看见满宝揉着额头,就压低了声音问,“满小姐您这是怎么了?” 满宝道:“没事儿,被学兄敲了一下脑袋,我不过问了一下学嫂是不是因为侯爷夫人才摔跤的。” 迎月顿了一下,赶忙往外看了一眼,见侯爷夫人已经和人离开了,这才压低了声音道:“满小姐,这话儿您可别往外面说。” 满宝就压低了声音道:“我只和你们说,我知道,你和崔嬷嬷都是学嫂信得过的人。” 崔嬷嬷很自豪的挺了挺胸膛,迎月也有些自豪的笑了笑,因为屋里只有她们这两个心腹,她们也知道大爷和夫人都信得过满宝,于是也忍不住和她说悄悄话。 “夫人摔倒还真和侯爷夫人没什么关系,”迎月也坐到了榻上,压低了声音道:“是夫人自己摔的,也怪我不好,没扶住。” 崔嬷嬷则对满宝道:“凭她?手还伸不到我们院子里来,不过各种折腾我们夫人的法子却也没少使。” 崔嬷嬷积怨已久,奈何崔氏御下甚严,不让她们往外说这些是非,也不准在宅内讨论,所以她积了一肚子的话。 在她看来,满宝也不是外人,这会儿她又才经历过了夫人艰难产子的过程,心里正有许多压力想要宣泄呢,因此就吧啦吧啦全和满宝说了。 “我们刚回京城的时候,她仗着婆婆的身份让我们夫人晨昏定省,晨,要在她醒前就在正院外头候着,不仅要伺候她梳洗打扮,还得伺候她用完了饭才能离开;昏更是不用说,我们夫人每天都要熬到天色全黑了才能回屋吃一口饭。” 满宝惊讶的张大了嘴巴,问道:“杨学兄不管吗?” “哎哟,大爷那会儿哪有时间啊,益州王造反留下的烂摊子,大爷刚回京就到户部去办差了,恨不得晚上都谁在衙门里,夫人心疼大爷,不想他再为后宅的事儿生闲气,所以不许我们告诉大爷。” 崔嬷嬷道:“还是后来大爷忙过了一阵,从书房里搬回了院子才察觉到的,然后就不让夫人过去了,每日晨昏定省都是他亲自带着的。” 说到这里,崔嬷嬷还是很欣慰的,“大爷还是很心疼我们夫人的。奈何侯爷夫人占了一个长,夫人就是为了孝道,也不能忤逆她,没了晨昏定省,其他折腾人的法子也多着呢,让我们夫人成天站着端茶递水就够累人的了,更别说她还三不五时的病一场,指明了要我们夫人侍疾……” 崔嬷嬷道:“我们夫人在罗江县养得好好的身子,全叫她和那边房里的夫人给折腾坏了。” 满宝好奇,“那边房里?” 崔嬷嬷就叹气,“就是我们夫人的娘家夫人,要不说大爷和夫人天生的一对呢,大爷没亲娘心疼,我们夫人也是小小就没了亲生母亲,两个正好心疼彼此了。” 满宝:……天生一对还能这么解释吗? 不过学嫂听着是很可怜呀。 迎月听崔嬷嬷把他们家小姐说得这么惨,有些欲言又止,虽然他们小姐,不,是夫人……虽然他们夫人看着似乎是处于弱势,但也没崔嬷嬷说得这么可怜吧。 后来他们夫人和大爷不还是让侯爷发作了侯爷夫人,从那以后夫人便接过了府里的中馈,既全了孝道,又让侯爷夫人折腾不起来吗? 不过看了眼满脸心疼的满小姐,迎月默默的什么话都没说。 等崔嬷嬷将崔氏这回京一年里发生的事儿都吐槽完了,满宝还没忘了最初的问题,“所以学嫂是怎么摔的?” 崔嬷嬷就横了一旁的迎月一眼。 迎月想起此事还心有余悸呢,然后红着眼睛道:“夫人才吃了饭犯困,说想睡觉,每晚睡前她都要更衣一次的,我就扶着去了,结果出来的时候,夫人突然小腿抽筋,一下就站不稳,直接往下扑,我,我一开始就没扶牢,只来得及拉了一把,然后就抱着夫人一起摔下去了。” 满宝就上下打量迎月,半响后问道:“你垫在下面的?” “是,夫人侧腰着地,后背靠着我呢,我倒地上,然后夫人就见红了。” 满宝就撸了袖子道:“来来来我给你看看。” 迎月就笑了笑道:“我没事儿,您看我这一晚上都跑上跑下的,一点事儿都没有。” 满宝坚持要看。 迎月就只能把衣裳脱了给她看,这屋里除了软榻上躺着的那一团外就全是女的,所以迎月也不避讳。 里衣才脱下,崔嬷嬷便忍不住惊呼一声,压低了声音问:“怎么这么严重?” 迎月听了往后看了一眼,什么都没看到。 满宝伸手按了按,问道:“痛吗?” 迎月一开始没什么感觉,等满宝问第二次时,她才感受到一顿钝痛,然后瞬间全身上下都疼起来了。 她给惊住了,一下愣在了当场。 满宝全部检查过后道:“你这是吓的,自己都不知道疼了,手臂还有些脱臼,你也没感觉吗?” 迎月这会儿要疼哭了,忍不住落泪道:“满小姐,我这会儿疼了。” 崔嬷嬷就一边念叨一边去给她找药酒,“你也是不知道轻重,自己疼不疼竟也不知道了。你后背都青了一大块了。” 何止是青一大块啊,都快成紫色的了,显然挫伤挺严重。 迎月本来就小巧,她抱着崔氏一个快要生产的人毫无防备的砸在青砖地板上,骨头没折都算是幸运的了。 满宝看到崔嬷嬷拿过来的药酒,沉默了一下后道:“不能用这东西擦,这会儿先冷敷吧,我这儿也没伤药膏给你,这样吧,我先给接上手,明儿你们派人去济世堂拿药膏。”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这是九点的那一章,提前更了 ☆. 第1653章 像你(给书友“爱啃书的艳薇”的打赏加更) 其实不仅满宝有这个怀疑,就是跟着唐夫人过来看望的唐鹤都有这个怀疑,于是他悄悄的拉过杨和书问他,“弟妹是怎么摔的?” 他用下巴点了点那边正院,问道:“和那边有没有关系?” 杨和书看了他一眼后道:“没有,她是脚抽筋了,一时站不稳摔的。” 杨和书嘴上不说,心里也是有些内疚的,早知道他当时和她一起去好了,他力气总比迎月要大些,两个人肯定能扶住的。 杨和书说了没有,唐鹤便信了,对于他的能力唐鹤还是相信的。 尤其是在后宅争斗这样的事上,杨和书可比他有经验多了。 如果说唐大人后宅争斗的经验多来自于听闻、见识和各种案件,那杨大人则是因为经验丰富了。 唐大人左右看了看,嘿嘿一笑,问道:“世叔呢?他有了长孙,这会儿应该很高兴才对吧?” 杨和书道:“父亲出远门了,预定的初四回来的。” 大夫和稳婆们认为崔氏应该是初六初七生产,所以杨侯爷才定的初四回家,正好可以看着长孙出生。 唐鹤一听说杨侯爷不在,立即不拘束了,撩起袍子就坐在了栏杆上,还拍了拍身边的栏杆和杨和书道:“快坐,别客气。” 杨和书看了他一眼,也撩起袍子坐下。 唐鹤就问他,“他们这算是母子均安了?” 杨和书微微摇头,“崔氏损伤有些大,满宝还在等,等到正午就知道平安不平安了。” “好歹是有了嫡长子,怎么样,心里高兴吧?” 杨和书嘴角微挑,这才看出愉悦来,“我儿子看着比你儿子刚出生时大些。” 唐鹤道:“养得好才是真的好,也不知道那孩子是像你还是像弟妹,要是像你,啧啧啧……” 杨和书就笑,“像崔氏也不差呀。” 崔氏的样貌也不差,但在当年一群追着杨和书跑的贵女中只属于中上之姿,其实还是差一点儿的。 不过…… 唐鹤偏头看了一眼杨和书,他要是看样貌,看自己就好了。 “都说儿子肖母,女儿肖父,你不就长得像你娘吗?”唐鹤道:“很大概率你儿子就是像弟妹,待她养好了身子你们再生一个女儿吧,那模样,啧啧……” 杨和书笑道:“你别啧了,把人送过来你就走吧,你不用去衙门的?” 作为一县父母官,唐鹤虽然可以迟到早退,中间旷工,但显然是不能一整天都旷工的,他叹息的起身道:“行吧,本也是过来看看你们一家是否平安的,既然他们母子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你也没什么冤屈,那我上衙去了。” 杨和书便起身送他出去。 唐县令和他道:“别急着把你嫂子送走,留她吃个午饭,我中午过来和你们一道用饭。” 蹭饭都蹭得理直气壮。 杨和书笑着应下了,看着他上马离开才转身回府。 唐夫人正坐在床边看着崔氏和满宝吃着蔬菜肉粥,边和她们说话。 没错,满宝也在吃,她昨天晚上一躺到木榻上,立即就沉沉睡了过去。 一晚上,守着崔氏的嬷嬷和丫鬟都没叫她,满宝一觉睡到天亮,过来看过崔氏,确定她情况还不错后才去洗漱。 然后扎针,顺便看一下孩子,等她们忙完这个,小厨房就将用高汤煮的鸽子粥给盛了来,还是满宝看到只有肉,没有菜,让人切碎了一些菜丢进去才变成的菜肉粥。 满宝吃着觉得不错,鸽子肉还是很嫩,很好吃的,不过更好吃的是它炖出来的汤,再拿汤煮粥,那米粥就更好吃了,毕竟营养都被米粒给吸收了。 因为有多,满宝便和崔氏一人一碗。 崔氏本来胃口一般,毕竟身上还有点儿痛,尤其是麻木过去以后,睡了一觉起来,那种痛就更加明显了。 可看着满宝吃得那么香,她便也觉得这鸽子粥不错,于是便多吃了两口,再多吃两口,然后就把一碗粥全吃光了。 崔嬷嬷看着很高兴,将两个碗收下去,便问道:“夫人要看小少爷吗?” 崔氏立即道:“快抱上来我看看。” 小少爷还没醒,他依旧攥着拳头睡着,腿被绑着,但也像个圈圈一样曲着。 唐夫人跟着探头看,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后道:“眉眼看着像你。” 满宝便跟着一起凑上去看,看了半天没看出来到底哪里像崔氏了。 她对于这些大人只看一眼孩子就看得出像谁的本事特别好奇,“唐夫人,您到底是怎么看的?” 唐夫人看了她一眼后道:“见的人多了就看出来了,你看不出这孩子鼻子眼睛都像她吗?” 满宝看了眼孩子,又看一眼崔氏,再看一眼孩子,再抬头看一眼崔氏,然后老实的摇头,“看不出来。” 唐夫人老神在在的道:“没事儿,等你见过的人多了就看出来了。” “我见过的人也不少了的,”满宝算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见过的人,越发肯定,“说不得我见过的比您还多呢,不过这都不是最要紧的,我最好奇的是,孩子眼睛还没张开呢,您是怎么看出来眉眼都像杨夫人的?” 杨夫人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唐夫人忍了忍,没忍住,抬手敲了一下满宝。 满宝又不傻,便知道唐夫人是恼羞成怒了,看来她也没看出来孩子和崔氏哪里像,估计转身见到杨和书,她就会改口说孩子和杨和书相像了。 哼,果然,大人的嘴骗人的鬼,从小到大好多人都是这么骗她的,一看她就说她跟她爹很像…… 老周头在莆村连着打了两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问道:“是不是满宝想我了?” 旁边站着的三个儿子都没吭声。 老周头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举目四望,满意的看着已经被种了不少的麦地,很是欣慰,“就是肥还没沤好,老大,你回头记上,一定要记得在十月前让他们上一次肥,不然麦子过了冬后要长得不好了。” 周大郎应下。 周四郎收回了目光,道:“爹,我和唐县令都说好了,这九十九牛等县衙的人看过就能入编号。” 老周头皱眉,“怎么少了一头?” 周四郎道:“白善要一头,不让入编号,我想着自家人不用太拘泥规矩,所以就应下了。” ※※※※※※※※※※※※※※※※※※※※ 作家的话 没有评论看,感觉在单机,好寂寞啊 晚安安 ☆.第1654章 用脑子 老周头有些好奇,“白善要牛来干什么?”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瞪大眼,“这孩子不会想着拿牛去吃吧?” 周四郎还没说话,老周头已经叫道:“这可太暴殄天物了。” 周四郎道:“他说是送人,有个同窗想要,只是在外头买的都有编号,去处衙门那里都有留档。” 朝廷现在对耕牛的管制还是挺严格的,周四郎的牛是从草原上带回来的,没编上号前,他拿来干什么都可以,编上号了,那就是耕牛了。 老周头对于白善送礼竟然送一头牛的奢侈行为表达了一下不满,然后就问道:“人家会回礼吗?” 周四郎哪儿知道? 不过为了让他爹放心,他毫不犹豫的点头,“肯定会的。” 老周头这才放心。 已经被预定了要收礼的满宝并没有要给白善准备礼物的意思,她见崔氏的情况稳定下来后便要收拾东西回家去。 杨和书就留下她道:“唐知鹤午时要过来,你不如留下一起用饭。” 满宝想到她也许久不见唐大人了,于是点头应下。 唐知鹤还真跑过来用午饭了,崔氏还不能出产房,因此饭厅里只有他们四人和伺候的下人。 唐知鹤笑问满宝,“听说你自己掌了职田,怎么样,户部给你分的地还好吧?” 满宝点头,“很好,比我们七里村的地可平坦肥多了,关中平原居多,就是比我们川蜀好。” 她想了想后道:“除了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外没别的太大毛病了。” 唐知鹤:…… 他扭头和杨和书道:“还挺挑剔。” 杨和书笑了笑,问满宝:“你找到佃农了吗?” 满宝点头,“基本上是以前的佃农租种的。” 杨和书微微挑眉,问道:“你是怎么收租的,他们竟然愿意续租你的职田?” 唐鹤对这些事儿不熟,闻言还有些奇怪的抬头,“怎么,雍州佃农很难请吗?” 杨和书瞥了他一眼,显然这位县令是不知道职田里的猫腻的,他没说什么,看向满宝。 满宝将口中的菜咽了下去才道:“我只收四成的租子,麦种我全供,稻种我供一半,其他的种子他们自己负责,除此外,我还打算给他们二十头牛。” 唐县令还没说话,唐夫人已经道:“才四成的租子,你给这么多东西,一年下来还能赚多少?” 满宝笑道:“头一两年或许赚得少些,等后面就多了?” 唐夫人挑眉问,“怎么,你后面要涨租?” 满宝摇头,“学嫂,最珍贵的并不止是职田,还有他们的人力,有些收益这一时半会的看不到,日子久了就看到了。” 杨和书便想起他们在七里村的那个小庄子,作为那个小庄子各种意义上的常客来说,他可是能大约算出他们的收益的。 杨和书问她,“你给出的条件这么好,是不是也对他们有要求?” 满宝点头,“我让他们全听我们的,只要是有关于庄子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四六分成。” 唐夫人不觉得这算条件,“佃户本不就是要听主人家的吗?” 满宝想了想后道:“心甘情愿的听和不心甘情愿的听是不一样的。” 三人一时不解。 满宝就举了一个例子,“庄先生以前给我拿了一本《易经》读,我对坐着读了一上午也没看下两页来,看完了还不进脑子;但我自己看话本就不一样,一上午我能看下半本来,眼睛都不带眨的,我还能全都记住了呢。” 三人:…… 满宝道:“这就是心甘情愿和不心甘情愿的区别。” 唐夫人憋了半天问道:“种地又不似读书,还需要用脑子。” 这话杨和书也不太赞同,道:“种地也不全是靠蛮力的。” 满宝则更直接,“谁说种地不用脑子的?种地不用脑子,就说明他们心不甘情不愿,所以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及别人的好。” 满宝道:“我家有几块田和别人家的紧靠在一起,前后左右,地力都差不多的,但每年不论是种的麦子还是种的水稻,收成都要比别人家的好一点儿,就是因为我三哥特别会种地。” 她道:“这就和做菜一个道理,一样的食材,我大嫂做出来是一个味儿,我二嫂做出来又是一个味儿。所以并不只是读书才这样,我觉着这世上的事儿大体都这样,都分用了脑子和没用脑子。他们心甘情愿的给我劳作,收获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哪怕我只占了四成,总量多了,我也就分得多了,他们也分得多,双赢岂不比我单赢要好吗?” 唐夫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杨和书则在心里思考起来,和满宝道:“你先做着,看看两年后你们的亩产怎么样。” 满宝点头。 唐县令则是更直接的问她,“说吧,想求我们什么事儿?” 满宝就嘿嘿一笑,“还是唐学兄了解我。” 她正色道:“我想买些种蛋给他们孵小鸡养着,只是立君找了找,发现京城的种蛋很不好买。” 不是不好买,而是大量的不好买。 满宝可是预计给他们一家养二十只小鸡的,这么大量的种蛋一时根本买不着。 满宝就和唐县令道:“唐学兄,你能不能帮我找一找?” 唐大人没想到她是这个要求,一时惊呆了,“我一县县令上哪儿去给你们找鸡蛋去?” 满宝道:“你是县令啊,不应该很好找吗?” “谁告诉你县令好找鸡蛋的?” 满宝直接扭头看向杨和书。 杨和书吃饱了,他喝了一口茶涑口,半响才擦了擦嘴角道:“这事交给我吧,你想要多少个?” 满宝:“两千?” 杨和书只是皱了皱眉便点头,“回头你让人送钱过来就行。” 满宝便从荷包倒出一小块银子给他道:“喏,三两,不用找了。” 杨和书:…… 他这才想起,别看两千个鸡蛋听着挺多,还真不怎么贵,三文钱两个,三两要是兑换成铜钱还能剩一些呢。 杨和书接过银子道:“不占你的便宜,回头我会让人把剩下的钱给你送去的。” 唐鹤好奇得不行,“你一个户部的官员上哪儿买鸡蛋去?你在罗江县当县令时还给他们买过鸡蛋?” 杨和书道:“我不仅给他们买过,还帮他们卖过呢。” 要不怎么说他是常客呢?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655章 速度 唐鹤没想到他还兼职干这个,惊讶得不得了。 满宝一边看着唐县令一边摇头,叹息道:“唐学兄,您太不敬业了,您好歹是一县父母官,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能不管吗?” “给你买鸡蛋很重要吗?” “这是农事您知不知道,农为本,怎么会不重要呢?” 长安县比华阳县还要难管,唐大人每天都忙得要头秃,朝里的事儿,看着跟他这个小县令没多大关系,毕竟他参不上政,但是,每一件事又都跟他有些关系。 比如这个官员去了春风楼,御史把人给弹劾了,吏部说不定就要拉上御史台搞一次官员风评大检查,这京城里的各种欢场说不定就要巡查巡查。 不巧,京城大半属于长安县,欢场这种繁华之地多半在他治下,所以你看他忙不忙? 忙完了他还得提防着不让对面的万年县看笑话。 所以他为什么要去管两千个鸡蛋的事儿? 唐县令突然想起了什么,道:“而且你那职田不在长安县范围内吧,那不是雍州的吗?” 满宝眨眨眼,倒打一耙,“唐学兄,你得有兼爱之心知道吗?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县县令,但将来肯定要做一府一州一道,甚至全国的,咳咳,不对,是宰相,所以你现在不能只看着一县的百姓,你得想长远些,爱得广泛些。” 唐县令道:“歪理还挺多,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白了你就是想走后门,有本事你去找雍州的刺史给你找鸡蛋去?” 一旁的唐夫人忍不住扫了他一眼,淡淡的问道:“走三两银子的后门吗?” 唐县令一噎,好像还真不能这么说,显得他的劳力很廉价似的。 杨和书打断他们没有意义的争吵,道:“行了,这事儿我都接了,你们再吵,我让你们自己接手去。” 唐鹤和满宝立即闭嘴不说话了。 满宝吃饱喝足,留下两张药方,一张是给崔氏的,一张则是给迎月的,然后就告辞了。 杨和书也不多留她,让万田将人送出去。 满宝一走唐县令就忍不住问杨和书,“你还真能一下买到两千颗种蛋?” 杨和书道:“也并不怎么难。” 他道:“户部那里有路子可以买到。” 唐县令一头雾水,“户部怎么会管这样的事?” 杨和书就瞥了他一眼道:“西内苑里养着这么多禁军呢,每个月都要从户部里拨款过去,他们的采买有路子买到鸡蛋,还有皇宫中的采买,各家的庄子初,户部多少都有联系,两千个蛋,即便是种蛋,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周立君他们在外面难买,是因为集市上都是散卖的鸡蛋,基本上都是农户家里养的鸡,并没有多少。 她一下要两千个,还要求必须是种蛋,自然难,可对杨和书来说,这还真不怎么难。 吩咐下去,不过三四天便有人挑着八筐鸡蛋到了侧门。 一筐里装了两百五十个鸡蛋,为怕磕着碰着,送过来的人还多添了几个呢。 万田亲自出来接着,低头看了看,他也看不出好坏来,但见个头不小,便觉得不错,他问道:“都是种蛋吗?” “是种蛋,按照大人吩咐的,母鸡多,公鸡少,小的们都检查过了的。” 万田便拿出一块银子来,道:“我们要是孵不出小鸡来,或是孵出来的公鸡多于母鸡,我们可不轻饶的。” “您放心,大人亲自吩咐的,借我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糊弄的,不信您找个懂行的照一照,都不用孵出来就看出这全是好种蛋了。” 万田便满意了,将银子给他。 管事摸出一把小秤来称银子,见正好是三两,便从怀里摸出三串铜钱来还回去,笑道:“万爷,因怕手下的人手脚重,所以小的还往每个箩筐里多装了两个鸡蛋,以免碰坏了不够数,这是给您找的零,您看看。” 万田便知道今日银子兑铜钱是一比一千一。 他接了过去,直接又给了他一串钱,道:“你们为大人着想,我们大人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你们,辛苦你们跑这一趟了,这一串钱是我们大人赏你们的,拿去花用吧。” 农户双手接过,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连鞠躬着道谢。 等他走了,万田这才叫过人,将车赶过来,把箩筐放在了车上运到周家去。 正巧,老周头他们今天从莆村回京城里来准备周六郎的婚礼,看到他们送来的鸡蛋愣了好一会儿,然后老周头就一边让人将箩筐卸下来,一边推辞道:“怎么能让杨大人破费呢?而且就算老六办喜事,那也是用不了这么多鸡蛋的。” 万田愣了一下后道:“周老爷,这鸡蛋是满小姐托我们大人买的,您不知道吗?” 老周头一愣,然后问道:“满宝买这么多鸡蛋干什么?” 万田自然是知道的,但见老周头好似什么都不知道的震惊模样,话在嘴巴里转了一圈还是没说出来。 他憨笑道:“小的也不知道,就知道这是满小姐要买的种蛋,对了,这是剩下的钱,大人让我退回来给满小姐。” 把钱塞给老周头,万田甩手就跑了,“周老爷,种蛋我送过来了,这就先走了。” 说完带着下人们撒丫子就跑了。 周老爷听他特意强调了一下“种蛋”,哪儿还不明白,这是满宝打算买了来孵小鸡呢。 养鸡其实也挺好的,平时不仅有蛋吃,逢年过节还可以杀只鸡什么的。 但看着排成两排的箩筐,很显然,这么多鸡蛋是不可能他们自己全孵化了自己养的,那给谁养就再明白不过了。 老周头低头看了眼手里的两串钱,左右看了看,见没人发现,立即往怀里揣,这才开始掐着腰念叨起来:“大手大脚的,这么大手大脚的怎么了得?” 一边念叨一边高声喊道,“老大,老四,老五——” 周四郎和周五郎不知跑哪儿去了,只有周大郎应了一声,老周头便喊道:“过来把箩筐搬回去,让你媳妇仔细挑选一下看是不是种蛋,回头想办法孵了。” 等周大郎从院子里出来时,老周头已经快走到他住的院子里了,周大郎往甬道里看了一眼,只看得到他模糊的背影了。 周大郎这才去看院子里摆的箩筐,有些奇怪,爹怎么就把鸡蛋丢在这儿走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56章 给你算账 老周头偷偷摸摸的回了房间,钱氏正在靠窗的榻上纳鞋底,这是给几个儿子的,他们常要出门,鞋底厚些对脚好,也耐穿。 因为中间有屏风隔着,她并没有看到探头探脑的老周头,但她听到了动静,便扬声问了一句,“他们把新房布置好了?” 老周头吓了一跳,差点栽倒,他“啊”了一声,应道:“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他站着等了一会儿,见老妻没有再说话的意思,就转身悄悄的进了内室。 他将怀里的两串钱拿出来,在床尾的柜子深处摸了摸,最后摸出一个盒子来,打开后就迅速的把那两串钱塞了进去,然后往门口看了一眼,见没人过来,这才长出一口气,又把盒子给塞回去了。 老周头将柜门合上,站着看了看后心满意足起来,这才背着手转身出去。 他对钱氏道:“我到前头去看看,满宝买了好多鸡蛋回来。” 钱氏觉得他说话的声音都高了两分,低着头抽空想了想,不知道满宝买了什么鸡蛋回来,于是便随口应了一声。 老周头就到前面去了。 周大郎已经找来了两个弟弟,还找了住在前面偏院里的三子等人帮忙把箩筐给抬回院子里去了。 他们对于满宝买了这么多鸡蛋也很惊讶,小钱氏略一思索便道:“这怕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孵小鸡的吧?” 周四郎道:“问我没用,这事儿得问立君,满宝的主意她肯定知道。” 周大郎就左右扭头问,“立君呢?” 方氏道:“出门了,她给人送润白膏去了,估摸还有好一会儿才能回来呢。” 小钱氏已经卷了袖子道:“先清点一下吧,总不能她不回来我们就不干活儿了。” 周大郎便叹息一声,只觉得这几个孩子想一出是一出,偏他们还有钱,主意又大,他们谁也拦不住。 他扭头对懒懒站着的周四郎道:“还愣着干什么,去找几块厚一些的布来把三个孩子常玩的那间厢房罩起来,点了油灯看看是不是种蛋。” 周四郎张大了嘴巴,指着这些箩筐道:“这么多蛋要一个一个的看?” 周大郎问道:“不然呢,万一漏了哪个不是,跟着一起孵了岂不是浪费?” 周四郎无言以对,被方氏扯了一把,只能默默地干活儿去了。 夫妻俩将布将窗户都罩住,再把门一关屋里便暗了下来,周四郎抱着好几盏油灯过来,叹气道:“要我说,我们家这会儿也不缺这点鸡蛋钱,孵了就孵了,万一孵不出小鸡来,臭蛋也是有用处的。” 方氏没好气的道:“有什么用处?拿来砸你的头吗?” 她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知道我们家里现在每天要花出去多少钱吗?” “这事儿问立君去,我只知道每天都往里赚了不老少。” 方氏知道他就是贫嘴,拍了他一把道:“你老实点儿吧,爹一会儿上来听见了,看他揍不揍你。” 周四郎就不说话了。 几人抬了两箩筐的鸡蛋进屋,点了油灯开始看。 看种蛋并不难,老周家的人都会看,三子他们一开始不会,但周四郎教了一下也就会了。 一盏油灯可以凑着两个人看,周四郎各个屋里逛了一圈就拿出六盏油灯来。 小钱氏重新拿来了一个箩筐,也照着那些农户准备的样子先往底下铺了一层空稻壳,然后大家看过蛋,确定是种蛋后就放到这边箩筐里去。 大家铺满了一层鸡蛋,就把这边箩筐里的空稻壳放到那边,露出下一层的鸡蛋后便继续看,再垒一层鸡蛋,只要没有空隙,又有空稻壳做缓冲,一般鸡蛋是不会碰坏的。 老周头上来后自然也要跟着忙,就连另一边侧院里的刘老夫人听说了,也带了郑氏和好几个嬷嬷丫鬟过来凑热闹。 大家挤了一个屋子,会的人教不会的,刘老夫人跟着看了两个就觉得眼睛酸涩起来,连连摇头道:“不行了,人年纪大了,眼睛一凝神就看不清楚了。” 钱氏也来了,她闻言笑道:“亲家这是看书看多了,我看满宝看书久了,那眼睛就泛红,迎风一吹还容易流泪,后来她看了医书,说这也是病,从那以后就没敢再那么长久的看书了。亲家不如也歇一歇眼睛,让它休息休息。” 她笑道:“若是无聊,和我们说说话也好。” 刘老夫人就笑着应了一声,问道:“这么多的鸡蛋,孵化以后得养在职田那边吧,满宝他们是打算自己养,还是交给佃户们养?” 钱氏就叹气,“我估摸他们肯定是要交给佃户们养的,我就没听他们说过还要另外雇长工的。这么多的鸡放在一块儿养也容易生病,分开养反倒更好些。” 刘老夫人点头。 立君送药回来时证实了他们这一想法,她道:“母鸡我都跟人预定好了,等今晚看过蛋,明天四叔和我就一块儿把这些鸡呀蛋的送到莆村去吧。” 老周头差点跳脚,“你连母鸡都买了?” “买了,买了一百只,我问过大伯母了,一个鸡窝里放二十一二个蛋是最好的,多了反倒显得麻烦了,正好一户一只,到时候孵化了还能让它带小鸡,免得被天上的老鹰给捉去了。” 老周头问道:“你们花这么多钱算没算过能挣回来多少啊。” “算了啊,”立君道:“我都跟他们说好了,给他们二十个蛋,最少要孵出来十六个小鸡,养到明年六月份时最少得成活十二只,只有成活了十二只和十二只以上,我们才是四六分,八只以上十二只以下,五五分,要是最后养活的在八只以下,那全是我们的。” “养得差的,得还给我们一只母鸡,鸡蛋就算了,养得好的,明年还是给二十只种蛋,”立君道:“爷爷,买鸡蛋的时候我们都算过了,里头总共只有两百只公鸡,其余的全是母鸡,您算了一算,就算这两千只蛋最后只有一千只成了大鸡,我们五五分的情况下是五百只鸡,概率来算,公鸡大概有一百二十五只,剩下的三百七十五只就是母鸡,明年六月份它们就可以下蛋了,就算隔天才能下一个蛋,那一天最也有一百八十七只半,那五百只鸡都是我们的,他们下的蛋当然也全都是我们的,也就是说,只要十一天我们就能收回来两千只蛋了,还多了五百只鸡,您说赚没赚?” ※※※※※※※※※※※※※※※※※※※※ 作家的话 下一次更新在晚上十点左右 ☆.第1657章 想出宫(给书友“给你一抹温柔”的打赏加更) 老周头眼晕了,别说老周头了,便是这儿站着的老周家最机灵的周四郎都眼晕,中间一大段他们都没听明白,就听到了最后的数据,不,老周头连最后的数据都没记住。 立君继续慢悠悠的道:“而且,这只是第一年,到了第二年,我们还是出二十只种蛋,不约束他们自己出多少,反正不管多少,凡是他们养的鸡最后都要四六分给我们,包括蛋!” “但其实,除了第一年我们花钱买了母鸡和鸡蛋,往后每一年我们都不必花钱,连力气都不用花费多少就能分得鸡和蛋,爷爷,您说划算不划算?” 老周头不由看向老妻,“立君算得准吗?” 钱氏哪儿知道? 她瞟了老周头一眼后道:“反正比你准。” 长一辈的基本上都算不出来这些数儿,因此周大郎看向一旁的大儿子,周立重忍不住挺直了脊背,硬着头皮道:“我,我得要算盘可能才算得出来……” 周大郎没说话,小钱氏早习惯了,家里就是几个女孩儿比较聪明,从他们这一辈儿就是。 看满宝比她几个哥哥聪明多少呀? 所以看着儿子和立君的差距,小钱氏一点儿也不伤心,总比他爹和他小姑的对比强多了吧? 屋里沉默了许久,最后还是钱氏道:“行了,既是满宝和立君的决定,那就听她们的,鸡蛋也买了,母鸡也买了,总不能再退回去吧?” 老周头也立即和蔼了起来,虽然大部分他都没听懂,但赚了的还是听懂了的,有的赚就好。 因为有刘老夫人带来的嬷嬷和丫鬟们的帮忙,她们总算在天黑之前把所有的种蛋都照过,确定都是好蛋以后,他们这才将箩筐摆好,决定明天装车送去莆村。 老周头叮嘱道:“路上慢点儿走,这鸡蛋不同它物,可不能磕着碰着。” 和他们一起走的周大郎周五郎应了一声,他们赶了两辆骡子车过去,正好把鸡蛋和母鸡都装上了。 立君是通过周五郎和一些商户及农户预定的母鸡,周五郎一边赶着骡车一边道:“我还以为那鸡你是替家里问的呢,还想说办酒席用不到这么多鸡呢,谁知道你竟是打着这个主意的。” 周立君突然想起来,“对了,六叔办酒席的鸡买了吗?” 周五郎就沉默了下来。 周立君见了便道:“完了,完了,明儿就是初七了,还来得及吗?” 周五郎想了想后道:“我们今天去今天回,明儿一早我出去找一找,家里来的客人应该不是很多,一桌两只鸡也就差不多了。” 周立君有不同的意见,“不会少吧,明儿下午小姑他们就休沐出宫了,他们朋友多,邀请的人肯定也多。” 不错,这会儿满宝正在崇文馆里请人呢,当然,她也不是谁都请的,就请一些她认为玩得比较好的,比如封宗平、易子阳,以及跟她脾气秉性还算对胃口的赵六郎。 赵六郎想着初八那天也没事做,而且周满现在住的那宅子曾经可是他们家的。 所以他点了点头,应下了。 赵六郎一应下,平时跟他玩得比较好的几个便扭头看向满宝,目光炯炯。 满宝对上他们的目光,迟疑了一下后问道:“你们要来吗?” 几人就顺势应下了。 一旁正无聊翻着书的几个同窗听了,便抬起头看了满宝一眼后道:“好歹我们也同是崇文馆里的人,也有同事之宜,干脆我们全馆的人都一块儿去吧。” 满宝张大了嘴巴。 但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其他人就已经应下了。 人家要来喝喜酒,满宝总不能将人拒之门外不是?只能应下了。 等出了食堂,满宝才扭头看向白善,“他们这是在交好我?” 白善点头,“不管你承不承认,反正现在大家看你就是太子的心腹,崇文馆里除了我们这九个是认真读书的外,其余人也都是太子那一边的,你这个心腹家里有喜事要办,作为同盟他们当然也要去了。” 满宝便琢磨起来道:“这收礼的代价有点儿大呀。” 白善不以为意,“算了,你人现在东宫里呢,澄清也没用,陛下信你是他的臣子,而不是太子的心腹就可以了。” 满宝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临出宫前去看一看皇帝,给他送送礼,再顺道帮明达和长豫公主说两句话。 不错,她们三人预定初七那一天和皇帝皇后申请出宫。 满宝最后花了钱从太医院里买了一些药材,然后调配了两个香包给皇帝和皇后。 她给俩人闻那淡淡的香味儿,还给古忠闻了闻,然后道:“这是助眠的,我看陛下和娘娘近来有些疲惫,是不是夜里没睡好?” 皇帝连连点头,“正是,也不知是为什么,就算没什么心事也睡不着。” 年纪大了都这样。 满宝没将这句话说出口,而是道:“这药包可以放在枕头底下,也可以挂在帐子上,是助眠用的。” 满宝还从袖子里取出一张药方来交给古忠,笑道:“这是方子,陛下和娘娘要是用得好,再去太医院里配就行。” 古忠接过方子,便细细地问起来,“这药包要多久换一次?” “一旬再换就可以,不用太频繁。”满宝道:“都是很普通的药材,只是炮制的手法特殊些而已。” 这是莫老师找出来的小方子,和她分享时主要是告诉她药材的炮制方法不一样,起的药效也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药材,甚至能直接拿来做香水,可在没有炮制彻底前,没人能闻到它身上浓烈的香味儿。 皇帝和皇后还是挺喜欢听周满说起这些医理的,因
相关推荐:
仙法是word文档
万物超市从囤货开始
总有人阻碍我认真工作
从继承一家兵器铺开始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斗罗之我要无敌了
与你相遇[综漫]
过分宠爱
重生都市至尊
我喜欢你很久了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