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样了,”长豫道:“不过,娄冕是真温柔,殷或嘛,只怕是面团里捏着月季枝条,扎手得很呐。” 明达闻言就哈哈大笑起来,问道:“姐姐这是在选美还是在选驸马?“ “当然是在选美了,驸马,唉,那得父皇做主了,”长豫叹气,“父皇就想把我嫁给他那些好功臣家的子弟。” 看得出她不太高兴,明达就问,“姐姐不喜欢他们?” “大家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各人什么样谁不知道?我不喜欢,一点儿也不喜欢。” 明达就好奇,“那姐姐喜欢什么样的?” “我喜欢威猛雄壮有阳刚气概的,可你看父皇提的那些人,有哪一个是那样的?” 明达被惊得不轻,忍不住问道:“姐姐喜欢那样的?可是,可是……” 可是杨和书和娄冕都不是那样的呀…… 明达不解,一双眼睛里尽是迷茫。 长豫四十五度的仰望前面的天空,叹息道:“这也只是奢念而已,能晚两年说亲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1666章 气性不大 两位公主回到宫中,老老实实的去给帝后请安,表示她们很乖巧的按时回来了。 皇帝还不知道她们跑去看美人儿了,所以对此很满意,挥手道:“快回去休息吧,明儿是重阳,得去陪你们皇祖母用饭。” 俩人乖巧的应下,长豫在退下去前还好奇的问了一句,“父皇,各藩国不是送来了学子想入国子监吗,您怎么没答应他们进去读书?” 皇帝看了她一眼后笑问,“长豫今日怎么对国事好奇起来了?” 不过他还是解释了一句道:“各藩国情况不一样,自然要区别对待,像回纥和党项,送来了就送来了,吐蕃那边却难办得很,哼,说是臣服于朕,却有两年没有朝贡了,边关还时有摩擦,所以就算收入他们的学子,也不能如此轻易的收入。” 回头还得和国子监的博士们提一提,要对吐蕃那边的学子多关注些,最好悉心的教导,务必要他们学得儒道的礼仪,回去以后好知道尊重上国,推崇他们大晋的治国之策才好。 长豫等了一下,发现她爹没提起高句丽,就忍不住问:“那高句丽呢?” “高句丽啊,”皇帝笑道:“鸿胪寺那边打算将人遣返,给些回礼就行了。” 明达都忍不住好奇的问,“为什么?” 皇帝道:“高句丽久不来朝贡,前朝时甚至派兵攻打辽东郡,朕很不喜,所以没打算让他们入学。” 虽然前朝不是本朝,甚至是皇帝跟着他爹带领了一众兄弟灭了前朝,但这也是他们内里的事儿,不可否认,前朝生灵涂炭,末帝的责任最大,但高句丽也算个引子,要不是它当年攻击辽东郡,前朝末帝也不会穷兵黩武,让百姓宁愿自断手足也不去参军。 而且自他登基以来,高句丽除了最初两年表示臣服外,后面该有的朝贡都是给一年少两年,有时候穷都不哭,直接与他们断绝来往。 要不是他登基以后各种事情不断,他也想发兵去打高句丽,所以这次他不问罪高句丽已经是给他们面子了,怎会还把人收到国子监里? 而且近几年高句丽和新罗百济关系不睦,三国都是大晋的属国,但在东北一带,新罗和百济还要再向高句丽纳贡,前几年新罗和百济联合攻打高句丽,拒绝他的无理要求,高句丽国力大不如前了。 不似吐蕃,占据要地,兵强马壮,可随时攻入大晋,所以得打一棒再给个甜枣,所以对势弱后才求上门来的高句丽,完全可以给棒子多一点儿,至于甜枣,看心情吧。 长豫张了张嘴巴,最后看了看明达,只能默默地闭上了嘴巴。 出了宫殿长豫就叹起气来,“这可怎么办呢,父皇似乎不愿意给高句丽此恩惠,早知道先前就不说大话了。” 明达也是个好孩子,闻言跟着忧愁起来,“是啊,应承的话已经说出去,总不好言而无信。” 姐妹两个忧愁起来,长豫便道:“满宝素来有急智,不然等她进宫后问一问?” 明达想了想后道:“你别想了,满宝巴不得他们倒霉呢。” 长豫惊讶,“为什么?” “刚才在茶馆时高友得罪了满宝你不知吗?” 只顾着欣赏美人的长豫一点儿也没留意,她摇头问,“高友怎么得罪她了?” 明达道:“高友言谈间看不起太医署,我看当时满宝便有些不高兴,她可不是能受气的人,三哥得罪了她,她都要当场报仇回去,更别说小小的高句丽使者了,你还是别问了。” 问了,出的也是馊主意。 长豫也想到了,然后对高友也有意见了,“明知满宝是太医,太医署还是满宝的折子,他竟然都得罪人,难怪父皇看不上他,只是可惜了娄冕,跟着受委屈了。” 明达:……中午在茶楼窗口那里看人的时候,是谁夸对方面如朗月的? 但重阳日到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她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这件事。 第二日,她们不仅要陪太后吃饭,还要跟着皇后去慰问宗室的老人,以及各家宗妇。 虽然帝后打算让长豫晚两年才出嫁,明达也不急着说亲,但该见的人还是要见的。 总要先把名气打起来,让各家知道,皇帝还有两个宝贝女儿没选驸马呢。 有意的,就把家里适龄的孩子留一留,到时候大家再说亲呀。 皇帝的女儿有时候也是愁嫁的。 姐妹两一忙起来就把昨天的事儿给忘了,但皇帝没忘,所以他在去陪老人们和大臣们吃饭时脸上虽然笑嘻嘻的,但心里却不怎么高兴。 尤其是看到远处的各国使臣时,更不高兴了。 为了表达一下大晋的胸襟和气度,这一次重阳赐宴,来朝的各国使臣也得了出席的名额。 皇帝冷漠的瞥了一眼高句丽使团所在的方向。 昨天两个女儿一走,皇帝就从随侍出宫的侍卫们那里知道了她们干的事儿。 去周满家参加婚宴,还跟着凑热闹洒了一把红包什么的他是一点儿也不介意的,但他介意的是周满竟然领着她们去看男人! 几个男人有什么好看的? 为此,皇帝很生气的对古忠道:“朕记得今年重阳,京官六品以上,家中有老人的都有赏赐?” 古忠想了想后躬身道:“是,都是些平常之物,比如香囊,团扇和酒水之类的。” 皇帝就道:“将周满的那份去了,”想到周金夫妇算义士,去掉赏赐的动静还是太大,万一叫魏知知道了,恐怕不止得弹劾他,也会弹劾他两个宝贝女儿,于是皇帝沉默了一下又改了主意,“算了,你叫人送去的时候让她给上个罪己书,让她悄悄的递上来,不许走御史台。” 古忠:……送礼不归他们这些内侍管呀,那是户部的事儿,而且是官员自己去户部领的,他这…… 古忠心中无奈,脸上却笑眯眯的应下了,转身就让徒弟第二天去皇城里候着,“明儿见到周小大人,将这话给她说透了,免得她不知道错哪儿了。” 于是第二天,打扮一新的老周头在喝过新媳妇的茶后高高兴兴的和满宝到户部里领过节的赏赐时,就再一次见到了宫里的公公。 对方拉着满宝避到一旁,小声的将昨晚上皇帝生气的事儿说了,“周小大人,我师父让您写罪己书时诚恳些,陛下气性不大,看您写得好,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满宝心中和科科吐槽,“就这还气性不大呀,看美男明明是长豫和明达的主意,他却来生我的气。”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 第1667章 何以解忧 虽然心里很不服气,但满宝毕竟拿了人家的俸禄,也的确是她领着明达和长豫去看的美男子,所以她还是叹息着应了下来,表示会写折子请罪的。 反正折子又不过御史台,那就不会被扣俸禄,写就写吧,就当是哄皇帝开心了。 满宝打发走了古忠的徒弟,转身就去找她爹。 老周头正在排队领东西,见她说完了悄悄话,小小的人儿有些垂头丧气,就不由关心的问道:“那位公公说什么了?” 满宝耷拉着脑袋摇了摇道:“没事,就是回去得写个折子。” 老周头立即道:“陛下这是看重你才让你干活儿呢,满宝呀,你也长大了,不能整天只想着玩儿,你看皇帝给了你这么多俸禄,还有那么多职田,你可得好好的给人家干活儿。” 排在老周头前面的大人忍不住回过头来看他们父女,就见周满一脸憋闷的点头,应道:“爹你放心吧,我回去就先写折子,写完了才出去玩儿。” 老周头满意了,还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道:“乖啊~” 回头对上一人的目光,老周头看到他身上穿的官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那位大人脸上露出笑容,和蔼的和老周头点了点头,然后才回过头去排好队。 周满也看了对方一眼,发现不认识,便默默的站在她爹身边,一边想着这请罪的折子要怎么写。 今天会亲自来皇城领重阳节礼的官员不多,三品以上的此时都在宫里等着和皇帝吃饭呢,因此多半是家人或下人来领的。 六品以下没资格,所以只有六品以上四品以下的官员才会来领,也是凑个热闹,今儿是重阳,秋高气爽,出来走一走也是不错的。 所以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轮到了老周头和满宝,满宝拿着自己的印章上前领赏。 今年皇帝不是很大方,因为胜州和京畿附近遭灾,国库有点儿瘦,所以比往年少了一点东西。 但再少,在老周头看来也是白得的东西,而且他并不觉得少。 有一小袋福米和福面,一坛酒,两对团扇,九个香囊等小东西。 满宝和老周头领了以后就抱了转身往外走,老周头一手拎着两小袋福米和福面,一手则抱着酒,小声和满宝道:“皇帝老爷子还送酒呢,真好。这皇宫里的酒是不是跟外头的不一样?” 满宝道:“一样的,都很苦。” 老周头就笑道:“那是你还不知道喝酒的乐趣呢。” 走了一段,周四郎赶着车在前面等着,看到他们抱了东西过来,立即跑过去接住,“都送了什么东西?” 满宝就在她抱着的一堆东西里找了找,找出一个香囊塞给周四郎道:“诺,驱虫防蚊的,送你了。” 周四郎:“这东西你不就会做吗?” “我会配药材。” 她用的香囊、荷包、钱袋这些东西却一直是郑姨带着丫头们做的,她可不会做那个。 不过宫里出品的香囊还是挺精美的,周四郎看了看,觉着挺好的,于是塞怀里去了。 打算拿回去送他媳妇。 父女俩上车回家,这些东西自然交给老周头去分配了,她只拿了一把团扇和一个香囊就完事儿了。 庄先生正带着几个弟子等她回来呢,她一回来便道:“走吧,我们爬山去。” 满宝:……忘了这个重阳节必备的节目了,想到她答应她爹的话,她立即转身跑去找她爹,“爹,等我爬山回来再写折子啊。” 老周头知道他们每一年重阳都要跟着庄先生去爬山,以前在村子里也是这样,年年去大梨村爬道观的那座山,就没有哪一年歇过。 他是不知道爬山有什么好玩儿的,不过还是挥了挥手让她去了,只是叮嘱道:“晚上早点回来干活儿,可别把皇帝交代你的事儿忘了。” 满宝应了一声,转身跑去找先生他们。 庄先生他们跟在后面出来,闻言很好奇,“陛下让你写什么折子?” 反正这事也瞒不住,满宝左右看了看,见她爹不在了,便小声道:“陛下让我上书请罪,我把明达和长豫带去驿馆的事儿让陛下知道了。” 庄先生便笑着摇了摇头,点着她的额头道:“调皮。” 不过却没骂他们,孩子嘛,调皮才是正常的,而且看美人而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什么可怪罪的? 师徒四个照例爬山去了,其他人也各自有他们的活动,满宝从白善手里接过一个背篓一起出门去,将背篓放到马车上,服侍了庄先生坐上马车,他们三个就骑上马,哒哒哒的跟在马车边上往城外去。 他们这次不爬玄都观了,去爬城外的山。 庄先生和姜先生几个也都约好了,和去年一样,随性得不得了,到了山脚下,简单的看了一圈,没看见他们就背着手先爬上山去了。 满宝三个和大吉一起将背篓拿下背在背上,跟着庄先生往山上爬。 今日来登高的人不少,比去年还要多,满宝看见热闹就想凑,这也看看那也看看,所以庄先生爬得虽慢,但竟然一直走在他们的前面。 爬了半响,才到半山腰上,满宝就被一声巨吼吓了一跳,她抬头看去,就见一个中年文士站在一块靠边的大石头上冲着山下一边唱歌一边哭…… 满宝吓得小心肝乱颤,却又莫名的想乐,可不一会儿她又感受到了他歌声里的悲呛,最后才凝神去听他唱的词。 满宝怔在当场,愣愣的听着,不太确定的扭头问白善,“他这是说他的心上人离开他了?” 白善伸手摸了摸她的脑门,“你傻了吗,他在说他科举没中,打算放弃远志回乡去以后都不再考了,只是将抱负比作心上人而已。” 一旁的白二郎伸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好险他刚才没有开口。 在他们前面站住的庄先生半响后叹息一声道:“走吧,往上去一些,我们不是带来了两壶杜康吗?给他一壶。” 那酒是给姜先生他们带的,不过满宝他们又不喝,送谁都可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68章 不止杜康 师徒四个继续往上,走到了那中年文士的身边,山道上被中年文士惊了一下的人也不少。 然后不少人都跟着哭了。 有的年纪比那中年文士还要大,直接一屁股坐在山道上就哭,大声喊道:“苦矣~苦矣——” 正垫着脚尖在白善的背篓里翻找着酒的满宝一愣,扭头去看山道上不少跟着哭和跟着叹息的文人,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 白善和白二郎都不知道。 庄先生道:“今年的大考结束了,今年年成不好,明年朝廷未必还开科举,他们在伤心呢。” 和白善白二郎不同,他们两个上过国子监,现在又是崇文馆的学子,将来出仕,就算不考科举也可以,直接去吏部应考也能出仕。 但其他非国子监的学生,甚至是非官学的书生,他们想要入仕就只能先通过科举,然后再通过吏部的考试,最后才排队选官。 科举也只是前朝才正式起来的,但选官主要还是定品,到了本朝科举的次数才多了,但也总会因为各种原因停考。 今年开了恩科,秋季又考了一次,选的官不少,基本上把缺都补上了,今年年景又不好,所以很大概率明年是不考的。 在上个月放榜后,国子监已经放出了这种风声,本想留在京城留待明年继续的书生们都很失望,不少人已经准备离京回家去了。 庄先生将这些内情告诉三个弟子,然后微微摇头道:“本想重阳登高望远的,却没想到遇上了这些事,算了,给了酒我们就上山去吧。” 满宝却住了手,看向不远处正坐在石头上默默流泪的中年文士,“先生,他这么伤心,万一喝醉了酒掉下山去怎么办?” 白善也道:“山路崎岖,他要是不小心摔了或掉下去,那就是我们的罪过了。” 庄先生:“……杜康酒能喝醉人了?” 不胜酒力的三人一起点头,“能的。” 师徒四个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人数过少的庄先生败下阵来,他只能叹息,“那我陪他喝一杯?” 反正他不高兴的时候挺喜欢喝酒的。 满宝却在自己腰上的包里翻出针袋,“要不我给他扎几针吧。” 满宝道:“他现在太过伤心,容易伤志,扎两针就精神了。” 庄先生很好奇,“不是说心病难医吗?你这扎针还能治失意?” 失意当然是不可能治疗的,但让他一时忘记心里的伤痛还是可以的。满宝拿了针袋上前,先冲着正哭得伤心的中年文士行了一礼,然后便道:“这位先生,我家先生忧心你,呃,嗯,你也别太伤心,我看你还年轻,以后还会有机会的。” 庄先生师徒三个:…… 围观的众人:…… 满宝继续蹩脚的安慰对方,“您不为自己想想,也得想想家人,这山路崎岖,您这么伤心,万一出了意外怎么办?” 她总算是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道:“这样吧,我给您扎两针,让您振作起来,您下山去吃一顿好的,再睡一觉,明天就会感觉好多了的。” 中年文士看着年纪那么小的满宝说他还年轻的话,只觉得更伤心了。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表露自己的伤心,见他没有出言反对的满宝便伸手拿起他的手来,直接一撸袖子,露出他的一条手臂,然后从针袋里抽出一枚针来就扎了进去…… 中年文士始料未及,瞬间瞪大了眼睛,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满宝又拿出一根针扎了他另一处,他立即“啊——”的一声大叫起来。 声音之痛苦吓了所有围观的和不围观的人一跳。 满宝轻轻的扶着他的手臂,想要将手抽回来的中年文士发现他这条胳膊一点力气都使不上,但是——好痛啊! 满宝见他叫得眼泪都快要出来了,这才将针取了,她针才扒了,他的手臂就慢慢恢复了知觉。 他指着满宝“你你你……”的说不出话来。 满宝就安抚他道:“怎么样,心里好受点儿了吗?” 叫了好一会儿的中年文士发现他竟然不哭了,而且心里似乎也没那么憋闷了。 他忍不住一静。 围观的人也发现了这一点儿,齐齐松了一口气,听着还挺可怕的,不是害命就好。 满宝见他好了就把针袋收了起来,然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先生保重,我看你年纪也不是很大,只要活得够久,总会有机会的,科举这种事,到日子了来考一考就可以,平日还是可以多做一些别的事的嘛。” 反正科举又不限制年纪,想考到什么时候就考到什么时候。 中年文士:…… 他没有感受到安慰。 庄先生总算是上前了,他让满宝到一边去,然后笑着介绍了一下自己,“在下绵州庄洵,今日是来重阳登高,相逢即是有缘,兄台不如与我同登山顶?” 他又指了他三个弟子笑道:“我让我这三个弟子带来了两壶酒,正好与兄台共饮。” 对方一听,沉默了一下后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后回礼:“在下沧州张琛,先生多礼了。” 不过却没谢绝他的邀请,他也看得出来他们是怕他在山上出事,虽然刚才失意起来有些想破罐破摔,可他也没想过要做轻生的事儿。 那可是造孽,他可做不来。 但庄先生的好意他还是领受了,干脆就一撩袍子和他们上山去。 他身体不错,又比庄先生年轻许多,虽然很失落,但依旧走得很稳,庄先生到了后半程却是要靠白善和白二郎扶一下的。 张琛回头看他们师徒几个,忍不住问:“庄先生也是来京赶考的?” 庄先生就笑道:“不是,来陪几个弟子读书的。” 张琛的目光就落在白善和白诚身上,夸赞道:“先生这两位弟子风清云朗,看着就是好儿郎,他们在哪个书院读书?” 庄先生顿了顿后道:“在崇文馆里读书。” 张琛微愣,然后就少了两分热情,笑了笑后问道:“原来如此,不知两位公子是谁家的弟子?” ※※※※※※※※※※※※※※※※※※※※ 作家的话 还有痛 晚上十一点见 ☆.第1669章 醉翁之意(一月月票加更7) 白善代为回答,“我们二人出自陇州白氏。” 庄先生还微微侧身介绍了一下跟在后面的满宝,笑道:“这是我的大弟子周满。” 中年文士一愣。 他没认出庄先生,但他听说过周满呀。 而周满有一个先生,两个师弟的事儿在京城也是广为流传的。 张琛只觉得手臂再度很疼,忍不住越过他们看向站在后面的周满。 满宝莫名其妙的抬头对上他的目光,一脸的不解,怎么走着走着又不走了? 周满在京城还是很有名的,其实白善也有名,尤其是在文人之中,他们二人可是占着忠义仁孝,他没想到会遇到他们。 张琛重新与他们行礼见过,等到了山顶找了位置坐下,摆下酒水点心来,他这才和几人叹气道:“在下恩考的时候就参加了,当时落榜,还以为秋榜能有机会,谁知道还是不行,唉……” 庄先生安慰他道:“今年虽连开两科,但应考的人也多,张兄弟不必过于灰心。” 这样的安慰张琛听多了,摇了摇头道:“今年不中,明年未必还会再开考,再等上两年,我年纪更大了。” 庄先生就笑,“你年纪再大,还能有我大吗?” 张琛看着精神奕奕的庄先生,再看一眼坐在席子的另一边服侍的三少年,更叹气了,“在下如何能与先生比,先生有此高徒,便是一生不出仕也值了。” 庄先生虽然觉着他这话说得对,却也听出了一股颓丧之气,他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没有再劝。 交浅不好言深,他抬了抬手,敬了他一杯酒。 他们坐了半响,姜先生等人总算是上山来了,一看到庄先生师徒四个便笑道:“我就猜你们上山了,果然不假。” 对于多了一个不认识的张琛他们也没放在心里,反正重阳登高就是爬爬山,看看景儿,喝喝酒,心底高兴就行了。 三个年纪大的洒脱不已,三个年纪小的则是无忧无虑,只有张琛一人心中苦闷不得志,愣愣的坐在一旁。 姜先生等人也带了酒上来,看出他似乎心情不好,便干脆抬手灌他喝酒。 大家在山上待到傍晚,张琛直接喝醉了,最后是由大吉和姜先生的随从一起背下去的。 马车晃晃悠悠的回京,满宝三人骑在马上你追我赶的往京城跑,抛开马车很远一段距离后又调转马头跑回来,如此往复乐此不彼。 他们年纪还太小了,并不能理解张琛的失意。 何况,不论是满宝,白善还是白二郎,都不觉得这世上当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出仕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在这一点儿上,他们甚至看得比庄先生这个历经风雨的人还要开。 姜先生放下帘子,从窗外收回目光,和庄先生笑道:“你这三个弟子看着比往昔又更长进了。” 庄先生笑了笑道:“他们也长大了。” 姜先生就忧愁的叹息,“你可以看见他们长大了,我这边却是徒长岁数,看着我是一日比一日老,家中的子弟却是一点儿长进也没有啊。” 陈先生笑道:“每次一见都要听你羡慕一次,耳朵都要起茧了。” “你不羡慕?你不羡慕你私底下也少说两句呀。“ 庄先生哈哈大笑起来,不在意的摆手道:“说就说吧,我是不在意的。” “羡慕你的话,你自然是不在意的。”姜先生想到了什么,转身在他的行李里找了找,找出一卷捆好的文稿给他,“这是我近来练的字,我看白善的字很好,看他是否想临摹吧。” 姜先生的字可是很有名的,听说连皇帝都有收藏的,庄先生立即接过,替白善谢他。 姜先生摇了摇头道:“我这辈子是收不到这么好的弟子了,也就只能看着羡慕羡慕,能从旁指点一下也心满意足啊。” 等回到城里,庄先生便让人将躺在他家马车里的张琛送到客栈里去。 姜先生听了挑眉,笑问,“怎么不带回家去?毕竟是能够参加科举的书生,身上多少还是有些本事的,说不定能收为幕僚。” 庄先生便摇头笑道:“我一个九品小官,要什么幕僚?不过是在崇文馆里看看书,给太子讲些经义罢了。” 他道:“满宝更不需要了,她是太医,只管治病救人,修撰医书,并不需要出谋划策的幕僚,至于白善和白诚,他们还太小,出仕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呢。” 陈先生耿直,“我还以为是因为你看不上他。” 他笑道:“我看他言语中有投奔之意,所以才灌他酒,想着你顺水推舟把人带回去,这幕僚就算稳了,谁知你并无此意。” 庄先生摇了摇头,笑着偏头看向窗外,他那三个调皮的弟子又从远处骑马跑回来了,正嘻嘻哈哈的笑着呢。 他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况人家意也不在我们师徒身上。” 而怕是在于他们身后关联的太子身上。 姜先生自然也想到了,毕竟是好友,忍不住就关心了一句,“你们在东宫里还好吧?” 庄先生笑着点头,“太子殿下日益谦逊,所以我们都过得不错。” 太子性格的改正和好转,可以说整个朝堂都看在眼里,这一次皇帝请老人和大臣们吃饭,太子便是执壶倒酒之人。 没了往年的暴躁,加上前面他几件差事办得还可以,虽然隔三差五的也有御史上书弹劾他,但都不是什么大事,他也很少在朝堂上跟大臣们对骂了。 所以以魏知为首的大臣们今天看太子也挺顺眼,大家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顿宫宴,然后就有人提起恭王回洛州的事。 恭王留京的时间太长了,也该回洛州了,总不能一直将人软禁在宫中吧? 皇帝沉吟起来,想起皇后的意见,他便推脱了一下此事,表示今天是重阳,大家只敬老人,不谈国事。 反对恭王回洛州的魏知稍稍松了一口气。 恭王在京城,他要是一直被关在宫中,那自然是留京好;等哪天皇帝想放他出来了,再提回洛州的事儿吧。 他只要是被软禁在宫中,那能做的事儿就不多。 ※※※※※※※※※※※※※※※※※※※※ 作家的话 求月票呀 明天见 ☆.第1670章 日程 庄先生让人送张琛去客栈,然后坐着姜先生的马车先回了自家,和三个徒弟站在门前挥手和他们作别后才转身进屋。 爬了一天的山,高兴是真高兴,但也是真累。 其他人累了可以洗洗吃了饭就睡觉了,满宝却只能洗洗吃了饭后默默的摸出折子来写。 写文章嘛,还是不难的,不就是请罪折子吗? 也没少给先生写认错书的满宝写得还是挺快的,打了个草稿,检查了一下没有错别字,再修改了几个句式,她就将文章抄到折子上。 因为夜太深了,往窗外一看,所有人屋里的灯都熄灭了,满宝便也不收拾,放下笔就打了哈欠转身去睡觉。 第二天,她睡到日上三竿,周立君看不过眼,敲门进来,看到她案头上笔也没洗,砚台也没清理,就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小姑,六婶还一直等着见你呢,你怎么还不起床?” 满宝迷迷糊糊的道:“见我干什么,昨天不是认过亲了吗?” “爷爷说要带家里人去庄子里看一眼,好认地方,以后京城这边没什么事儿了就去庄子里干活儿。” 满宝就翻了一个身道:“我不要去,明儿一早我还要进宫办差呢,再不能睡懒觉了,今儿再跑来跑去,我要累瘫了。” 周立君道:“不指望你了,爷爷和奶奶他们已经走了,今儿一早爷爷都往这边跑三趟了,你总也不起床。” 她忍不住念叨:“都是爬山闹的,爬山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你们年年去爬。” “好玩着呢,”满宝还觉得奇怪呢,“你们竟然会不喜欢爬山,登高望远多开心,多舒服呀。” 周立君把东西收拾好了,转身拿了一个木盆出门,“我给你打水去,小姑你快起来吧,不然一会儿小姑父他们要过来了。” 满宝只能艰难的爬起来。 老周家人只剩下几个小的在家了,大人们都去了莆村,周六郎带着新媳妇邱氏也去了。 小钱氏给满宝在灶台上留了吃的,不过满宝去看了一眼,发现已经凉了,于是摸着肚子去了白善他们的院子。 白善正往托盘里放早点呢,看到她过来便笑道:“我就猜你还没吃早饭,正想给你送一些去呢,快过来吃吧。” 满宝就过去一屁股坐下,左右看了看,见白善和白二郎身前的碗里都没什么东西了,便问道:“你们都吃饱了?” 俩人一起点头。 满宝问道:“先生呢?” “先生在花园里散步呢,”白善道:“堂伯也在,我估计一会儿他们会自己下棋玩儿。” 白二郎补充道:“我大哥大嫂他们出门玩去了。” 昨天重阳,白大郎戴着妻子成氏过来和父亲弟弟团圆,就住在了这边,反正他的房间一直留着,两边想住哪里住哪里,方便得很。 成家见成二小姐和白大郎琴瑟和鸣,白家和老周家人也好相处,三家在京城里都能互相照应,也放下心来,已经选定了日子十二便启程回家。 白老爷思考了一下后决定和亲家一起回去。 家里一堆事情要忙,他是不可能常住在京城的,所以只能再次将俩儿子托付给刘老夫人,当然,这次还多托付了一个儿媳妇。 知道老周头他们要留在京城,所以他也拜托了一下老周家人照顾一下。 当然,他也会照顾一下七里村的老周家的。 老周头就打算着这次要托白老爷给家里的儿子儿媳,还有村里的一些亲朋带些东西。 嗯,都是京城的土特产。 要不是一些吃食不好带,他还想包一些点心叫白老爷带上呢。 也因为白老爷和成家就要走了,这两天白大郎和成氏打算住在周宅里陪着。 下次再见也不知是何时了。 反正他们过年多半是不回绵州了。 马和马车还是太不便利了,真希望这世上会有玄幻书上写的那种御剑飞行的法术,咻的一下就可穿越千里。 因为想着明日要早起进宫,所以今天他们就待在家里哪儿都没去,自己看看书,下下棋,满宝还提着锄头到花园里除了除草,顺带指点了一下同样休沐在家的周立如一些医理,然后天就黑了。 周四郎周五郎和周六郎也都带着各自的媳妇从莆村回来了,“爹娘和大哥大嫂留在那边了,他们麦田都种得差不多了,爹要看着他们沤肥之类的,大哥要盯着建房子,所以就没回来。” 虽然少了老周头叫起的服务,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满宝他们还是醒了。 因为怕迟到,三人一醒就立即起床,洗漱好以后用过早饭就出门了。 庄先生的上衙时间比较宽松,不和他们一起,他冲三人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一会儿宫里见。 三人干脆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握着缰绳,直接骑马进皇城。 大吉带着护卫们跟在后面。 清晨的街道很安静,人也很少,但三人也不敢纵马狂奔,几乎是压着限速前进,谁知道哪个角落里就蹲着一个御史呢? 上个月赵国公被弹劾,被吏部罚了一个月的俸禄,听说就是因为某个清晨,赵国公进宫参加朝会时晚了,于是在无人的大街上纵马狂奔而过,不巧被蹲在一个巷子口的御史看见了。 然后赵国公知法犯法就被弹劾了。 满宝还是很珍惜自己的俸禄的,可不想再被罚了。 白善和白二郎则是不想再被罚站和打手心。 三人从街道上匀速跑过,让刚到街上的高友等人看见了。 高友伸手想要打招呼,三人带着护卫们已经跑了过去,一心一念看着前面不远处的皇城,没看到高友几人。 跟在高友身边的使者见他们只在皇城门口停了一下便骑马进去,忍不住惊讶道:“王子,他们不是国子监的学生吗,怎么进了皇城?” 今天国子监上课的吧? 国子监不应该在他们后面吗? 高友眯起了眼睛,星宣道:“恐怕他们不是国子监的学生,身份还要更高一些。” 几人对视一眼,高友道:“走吧,今日去鸿胪寺再催一催,长安居住不易,再不定下来,我们身上的钱要不够了。” ※※※※※※※※※※※※※※※※※※※※ 作家的话 下午四点见 ☆.第1671章 朋友 使臣住在驿馆中是不收钱的,有的藩国来使在驿馆里赖上三五年都是有的事儿。 住可以不花钱,但吃喝穿却是要花钱的。 尤其是吃,驿馆里不包三餐的,你要么交钱在驿馆里吃喝,要么就出去吃。 长安的人竟然大多都吃白面和白米,那在他们国家,便是贵族也不能一日三餐都吃这个。 他们带来的钱并不多,主要是钱不一样,而银在他们国家也很贵重,他们带来的也不多。 最后还是将带来的贵重东西卖出去了一些才换的钱,近来走动关系也花了不少。 再不进入国子监,他们恐怕在长安都生活不下去了,到时候只能带着大晋给回礼返回高句丽。 那他们此次出使就算是失败了一半。 白善几人看着身份似乎很贵重,不知能不能走他们的路子? 他们思考的时候,满宝他们已经检查进宫去了,大吉等人目送他们进宫后便转身骑马回家去。 满宝三人将东西送回卧房,她便拿了要紧的文件抱在怀里,转身去崇文馆里点卯。 写了几页医书,便起身往前面去看三个弟子扎针,指点了一下后便去看太子妃,然后回去和白善他们一块儿吃午饭,歇息片刻又去崇文馆里修书。 一直到下午有些饿了累了的时候她才拿上折子和自己的药箱去找恭王,看完恭王就顺道去找皇帝,顺便把请罪折子给他。 皇帝本不打算见她,让人收了折子就要把人打发走,想起了什么,又让内侍去把已经走下台阶的满宝给叫了回去。 满宝任劳任怨的转身进殿,给皇帝行礼后拎着药箱站在一旁。 皇帝正好也忙了一天累了,他挥了挥手,让周满放下药箱,问道:“恭王的身体如何了?” 满宝在心里算了算太子妃的生产日期后道:“王爷的身体比以前好一些了,可臣看王爷意志不坚,所以还得再练的健壮一些,以免他突然停下又胖回去。” 皇帝想了想后点头,“可以慢些练,你不要总是强逼恭王,朕听说,你欺负他哭了好几次?” 满宝不承认,“恭王是觉得练体难受,却又为了孝顺陛下和娘娘不得不坚持,所以才哭了的。” 皇帝信她才有鬼,不过她说话好听,他且略过此事不提,反正他就一个要求,慢慢的治,不必太心急,让恭王过了年再减肥成功也是可以的。 正巧,满宝也是这么想的。 君臣两个达成和解,皇帝便靠在龙椅上和她闲话家常,“朕听人说,初八那日你带着公主们去看高句丽美男了?” 满宝立即道:“他们不好看。” 皇帝挑眉,“你们不是相谈甚欢吗?怎么转过身又说人不好看了?” 满宝道:“也就长得比一般人好看些吧,总不会有杨学兄好看,平日我们见的长得好看的人也不少,白善和殷或都比他们好看。” 她顿了顿后给他们上眼药,“而且皮相上的美到底只是一时的,他们见识不高,学识有限,实在不足以称美。” 皇帝不由好奇起来,“你怎么说起人家的坏话来了?” 满宝否认,“没有讲坏话,我这是实事求是。” 说完,到底气不过,她哼哼了两声道:“陛下,他们想送大夫进太医署里学医,言语间却又看不起太医署,觉得我们太医不过是工匠。哼,医学博大精深,连黄帝都对此钻研不止,他们凭什么看不起我们?” 皇帝微愣,立即安抚她道:“可见他们短视,朕的太医署还要仰仗太医们齐心协力,谁敢看不起你们呢?” 虽然知道医的地位的确低于士,不过皇帝这话还是让满宝舒心了一些。 皇帝等人走了,便和古忠笑道:“这小丫头气性还挺大,人家不过说了一句,她就来朕这里告黑状。” 古忠就弯腰笑道:“周小大人这是年纪还小,还不会掩藏心思呢。” 皇帝便笑道:“不会就不会吧,她医术好,专心钻研医学也就够了。” 满宝提了药箱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走了没多久就碰见专门等在前面的明达和长豫。 她立即提了药箱小跑着上前:“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听说你过来就在等你了,结果你看完了三哥竟然就走了。” 满宝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陛下让我写请罪折子呢,我给他送来,当然要避着人了。” 明达好奇,“你犯了什么错?” 满宝就幽怨道:“因为带你们出去看了美人。” 两位公主立即不好意思起来,明达问:“父皇有没有罚你?” 满宝摇头,“陛下不意朝臣知道,所以折子都没过御史台。你们找我什么事?” 长豫这才想起正事来,拉着满宝说起给高句丽使臣说情的事儿,她将那天皇帝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说给满宝听,然后叹息道:“我都答应娄冕了,总不好言而无信吧?” 满宝一愣,她都告了黑状了。 她咽了咽口水,道:“你那不算是答应吧,最多算是应承试一试。” “那我们就试一试嘛,我这还没试过呢。” 满宝就盯着长豫好奇的看,问道:“你很喜欢娄冕吗?” 长豫道:“主要是舍不得美人儿伤心,他那么白,那么温柔,万一伤心蹙眉了怎么办?” 满宝就扭头和明达道:“幸亏她不是皇子,不然她万一当了皇帝,这后宫还不得乱套?” 明达想了一下那场景,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乐得不行。 长豫就跺脚道:“我在认真和你们说话呢,你们竟取笑我。” 满宝思考了一下,还是小声和长豫道:“我觉着不容易,因为我刚才还和陛下说了他们坏话呢。” 长豫愣住了,半响后瞪大了眼睛,“就因为高友看不起太医署?” 满宝点头,“他看不起太医署,我还看不起他们呢。” “可这关娄冕什么事儿呀?” 明达笑道:“姐姐糊涂了,娄冕是他的伴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不可避免之事。” 长豫就嘟嘴看向满宝。 满宝挠了挠脑袋,半响后问道:“要不我改日再去陛下面前改口去?” “千万别,”明达阻止她,“你这样揣摩上意,小心父皇问你罪。” 虽然美人重要,但朋友也重要,长豫叹气道:“没错,这事儿你不能再开口了,父皇生起气来可不一般,还是我去自己去说情吧。”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1672章 谨慎 虽然满宝不能帮她求情,但还是帮她出了一个馊主意,“你就歪缠嘛,陛下要是还不答应,你就在地上打滚,他没办法自然就答应了。” 长豫:……总觉得这是个馊主意。 明达也觉得,伸手推了满宝一把,“你别闹长豫姐姐。” 长豫思考了半天,觉得除了这个办法外她也没别的法子了,于是叹气,用晚食的时候,躲着皇后娘娘,她就跑去找父皇聊天。 皇帝还是挺高兴的,毕竟父女两难得可以坐在一起说话,结果才说了才一会儿,长豫就开始说起她前两天看见的高丽使者是如何如何俊秀。 反正父皇都知道她们去看过他们的事儿了,那就没必要假装隐瞒了嘛。 皇帝用脚拇指想都知道她想干什么,有些心塞。 当然,长豫也不是光撒娇的,今天下午,满宝和明达还是帮她想出了一些说服皇帝的理由的。 明达道:“你就说是为了修两国之好,既然高句丽送了贡品来,显然是有心修好,既如此,父皇何不恩裳他们?” 满宝则道:“我看高句丽时隔多年才来朝贡,还是有不臣之心,既如此,不如收入国子监内,将他们教出来了,让他们回去教化万民,也让他们的国主和臣子看一看我大晋的气概。” 长豫头疼,“你们给的理由恰好相反,到底要哪个?” 明达掩嘴笑道:“你先说满宝的,再说我的,这叫先抑后扬。” 满宝点头,“没错。” 临走前,满宝还是表达了对高友等人的不满,“真不知道你喜欢他们什么,国子监里那么多的有才之士呢。” “我喜欢脸,”长豫道:“国子监里的那些书呆子一点儿也不好玩儿。” 满宝却没觉得他们是书呆子,相反,因为白善和白诚,她没少和他们相处,她还觉得他们过于活泼了呢。 俩人谁也没法说服谁,最后满宝回东宫去了,长豫则斟酌着找皇帝说情。 皇帝本想直接拒绝的,但听见长豫竟还扯上了国事,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就忍不住问她,“这主意是谁给你出的?” 长豫不想出卖朋友和姐妹,于是摇头,“是我一个人想的,父皇,你说我说得对不对?” 皇帝沉吟着没说话。 长豫就摇着他的手道:“父皇,你就答应了我吧,反正就是国子监的几个名额,他们又是番邦使者,给他们三省也挑不出错来的。” 皇帝便道:“你还知道三省啊?” “父皇~~”长豫摇着皇帝的手眼巴巴的望着。 到底是女儿难得的请求,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后还是点头了,“行吧,让他们去四门学学习吧,学成后让他们回去教化他们的百姓。” 长豫高兴起来,“父皇您真好!” “现在你可以告诉朕是谁教你说的这些话了吧?” 长豫看着她爹的脸色,觉着还好,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就笑哈哈的道:“是明达和满宝教我的。” 明达也就算了,周满是怎么回事? 皇帝蹙眉,才跟他告了黑状,转头就教长豫来求情? 他瞥眼看了一下傻女儿,问道:“她们什么时候教你的?” “今儿下午呀,我想了好久才组织好了语言呢,父皇,我厉害吧?” 皇帝敷衍的点头,“厉害,行了,你回去吧,明儿朕就让鸿胪寺安排一下。” 等长豫走了,皇帝就对古忠道:“去问一问今天下午伺候两位公主的侍从,周满是怎么和她们说的?” 古忠便知道皇帝有些生气周满两面做派,连忙退了下去,许久以后又一言难尽的回来了。 他将今天侍从们听到的话都转述了一遍,不说他,连皇帝都要气不气,要乐不乐起来,“合着她在朕这儿告黑状是因为好恶,给长豫出主意是念朋友之情了?” 古忠便笑着劝慰道:“陛下,公主们和周小大人到底年纪还小,心性不定,没有朝中老大人们的固执,自然是想一出是一出。” 说罢又笑道:“奴才想,周小大人给公主出主意也是因为是朋友,抹不开面子去。” 皇帝这会儿倒是不怎么生气了,毕竟周满明确的告诉了长豫她刚跟他告了黑状,倒不算两面派了,不过依旧哼了一声。 古忠又说了一句,“不过周小大人的确机灵,这么会儿功夫就想到了这么好的一个借口。” 皇帝就瞥了一眼古忠,“你对周满倒是很有好感。” 古忠脊背一紧,心里紧了一下,面上却一脸轻松懊恼的道:“倒叫陛下看出来了,像周小大人那么机灵一个小姑娘,谁会不喜欢呢?奴才是看着两位公主长大的,看见周小大人,倒觉得她这天真烂漫和两位公主有些相像。” 皇帝也就随口一提,听古忠这样说,便也笑着点头,“宫中老奸巨猾的大人太多了,难得有个年纪小又单纯的进来,是新鲜些。” 古忠面上笑眯眯的应着,心里想的却是,看来以后不能表现得和周满过于亲近了。 而此时,古忠的徒弟刚将药包熬上,等古忠服侍了皇帝睡下后回自己的屋,他徒弟立即端了一个密封的泡脚桶上前,“师父,我今儿送周小大人过去东宫时,她给了我一个药包,说是给您泡脚的,可以止痛祛风湿。” 古忠一边拖鞋一边道:“不是说过不要再泡药材了吗?这味儿传出去让主子们闻到了不好。” 他徒弟道:“师父放心吧,您看这木桶,就是周小大人给画的,这盖子一盖上,药味儿便淡了许多,等泡好脚等一会儿再开窗,飘不了多少出去。” 他道:“药包是在厨房那边熬好的,味儿传不到这边来,您就放心泡吧。” 他很心疼,“这几天天气开始变冷,师父又疼得睡不着觉了。” 古忠不再说话,任由他徒弟脱了鞋袜后将脚泡到了药桶里,他舒服的长出一口气,叮嘱道:“以后再从周小大人那里拿东西避着点儿人,别往外说我们跟周小大人来往过密的事儿知道吗?” 他徒弟愣了一下便应了下来,“徒儿记下了,以后记在心中。”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哈哈哈哈哈哈,我终于准时一次了,不是左一次了,哈哈哈哈 ☆.第1673章 莫迁怒(一月月票加更8) 四处碰壁的高友几人正心急呢,突然鸿胪寺就同意了他们的请求,来通知他们的鸿胪寺官员道:“陛下恩准你们进入四门学学习,不过你们申请的医生不能进太医署了,太医署那边说才重建,许多事情未安顿好,所以暂且不收外藩学生。” 高友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一点儿,他们能进国子监已经最大的喜讯了,至于他们特意带来的医生,进不了就进不了吧,只是匠术而已,总比不上治国之策的。 鸿胪寺的官员见了,到嘴边的提醒便咽了下去。 算了,看这群人似乎也不是很看得上太医署的样子,既然他们不喜欢,那就没必要提醒他们是太医署点明了不要他们的事儿。 没错,就是太医署点明了不要他们。 其实萧院正一个外藩学生都不想收,他也是这么和杨和书交涉的,不过杨和书表示这是朝廷打算给藩国的甜头,涉及国策,不是他们说不收就可以不收的。 最后还是满宝看萧院正实在是不开心,便挑明了问杨和书,“哪个番邦的学生是我们必须收的?” 杨和书眼中带笑,赞许的看了满宝一眼后慢悠悠的道:“至少吐蕃、回纥和党项送来的人你们得教。” 萧院正恍然大悟,立即道:“那行,除了这三家,其余的医者都退回去吧。” 杨和书沉吟片刻后道:“至少你们得再多选一家,不然这也表现得太明显了。” 萧院正便随口道:“那就再来个高句丽?” 这名字就挺好听的。 “不行,”满宝立即道:“哼,和蛮部和撩子部那边不也送了人来吗,干脆选他们的人吧,正好,那边巫医多,我对巫医很感兴趣呢。” 和蛮部和撩子部在大晋的极南之地,那并不是藩国,而是属于岭南道和剑南道的极南之处,那里少数民族特别多,丛林密布,又多毒虫胀气,说是大晋的国土,却一直是部落自治。 朝廷基本上不从那里收税,只每年收些部落进献的贡品而已,比如孔雀,宝石,或是一些土特产而已。 送了东西来再哭穷,然后再从朝廷这里得些贡米,绸缎,瓷器的回去,基本上,只要他们不辱朝廷,也不主动发兵打仗,朝廷就不会管他们。 因此不是藩国胜似藩国。 满宝宁愿要他们,也不要高句丽的人,他们可是刚看不起太医署呢,更不要说和蛮部和撩子部还有漂亮的孔雀,还有传说中神秘莫测的巫医呢。 满宝想到这里,更加坚持了,“萧院正,就要和蛮部和撩子部。” 萧院正却好奇的看着她问,“高句丽得罪过你?” “没有。”满宝断然否认,否认自己公报私仇还小心眼。 但萧院正和杨和书又不是傻子,她气呼呼的那一声“哼”就表明了态度。 不过她不乐意说就算了,他对杨和书道:“行吧,再列入和蛮部和撩子部的医者就可以了,其他的先不收。” 反正他是不挑的。 杨和书思考片刻后应下,将名单写下后交给书记员去处理,这才叫上满宝一起出去散散步。 满宝只能放下修到一半的书与他出去,“杨学兄,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事儿,就是问你,上次白善让我查的宫女可还要我帮忙?” 满宝想了想后摇头,“我们慢慢查吧。” 她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刘祖母已经派人去了她老家,也找到了她姑母家,近来正盯着呢,还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杨和书点头,笑道:“上次多谢你来给你学嫂接生,她今儿还说呢,洗三你没赶上,等孩子满月,一定要请你上门吃红鸡蛋的。” 满宝乐呵呵的道:“只要碰上休沐,我一定去。” 杨和书趁机问,“高句丽的使者得罪你了?” 满宝不想告诉上司她公报私仇,却不介意告诉杨和书的,她一时忘记了,一定程度上,杨和书也是她的上司的,“他们瞧不起太医署,我不太高兴。” 她道:“既然瞧不起,那就不要进来学习,哼。” 杨和书却沉吟了片刻后道:“但瞧不起的是高句丽的使者,他们都是士人和贵族,要进太医署学习的却是医者,你怎能迁怒于人呢?” 他道:“你这样对高句丽的医者是不公平的,他们也是在国内听说了京城要开太医署才过来的,长途跋涉,却要因你的偏见不得进太医署,也太冤屈了些。” 满宝一愣,设身处地的一想,她要是因为朝中的大臣或国子监里的学生说的几句话错失了学习医术的机会,那…… 满宝羞愧的低下了头,脸色涨得通红,她嘴巴开了又合,合了又开,最后还是小声问道:“那,那怎么办,要在名单上添上他们的名字吗?” “名单刚才已经盖章让书记员入册并送去鸿胪寺了,这会儿要改也来不及了,而且就是能改,你太医署是决定多收一个番邦的学生呢,还是将谁家的名字划去呢?” 见满宝一脸的羞愧难受,杨和书就伸手拍了拍她的脑袋笑道:“傻孩子,知错能改,以后不再犯就是了。” 满宝就垂头丧气的回去吃午饭去了。 白善见她耷拉着脑袋,就问她,“你怎么了?” 满宝戳着碗里的饭将她做错的事儿说了,道:“是我偏见了,因高友的言论迁怒他人,太没有涵养了。” 白善就道:“知错改过来就是了。” “可是名单已经上交,改不过来了。” “你真笨,你们太医署本来就没打算要收谁家的医者不收谁家的,他们这次落选你的缘故占的并不多,难道和蛮部和撩子部就活该落选吗?” “下次你们太医署再招募番邦学生时让他们公平竞争就是了,你不插手这就是改过了。” 满宝想了想,心里好受了些,然后开始反击,“你才笨呢,我并没有比你笨。” 她还在心里问科科:“科科,你说是不是?” 科科不理她。 满宝也不介意,她想,就算稍逊一些,应该也逊不到哪儿去,她可是一直有努力读书的。 但满宝自以为这只有他们几个知道的事儿还是传了出去,连鸿胪寺的官员都隐约听说高句丽的使者得罪了太医署里的人,所以太医署点明了不要高句丽的医者,而是换成了和蛮部和撩子部的医者。 当然了,这事儿目前高句丽的使者还什么都没听说,因为高友的不在意,想要提醒一下的鸿胪寺官员都收口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 第1674章 招生 秋意渐浓,连冬天的冷冽之气都偶尔冒出来了,在此情况下,京城里的亲朋将成家人和白老爷一起送出了城,目送他们走远,老周一家便开始四散开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老周头带着周大郎和大儿媳去了莆村,盯着佃户们在冬天来临之前给麦子上一遍肥,还看着他们家的庄子一点儿一点儿的建起来。 这庄子建的比他们自家还要大,还要好看,当然,花销也大。 哪怕因为旱灾,今年请工匠要便宜些,但也花了不老少。 好在
相关推荐:
仙法是word文档
万物超市从囤货开始
总有人阻碍我认真工作
从继承一家兵器铺开始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斗罗之我要无敌了
与你相遇[综漫]
过分宠爱
重生都市至尊
我喜欢你很久了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