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262章

第262章

,每一天都开开心心的哟 晚安 ☆.第2079章 本性 打架是很容易失手的,尤其是这么多人混在一起拉架,不知道是谁,先一巴掌打在了拉架的夫人脸上,于是场面更加混乱起来了。 等龚三和杨和书到后院时,场中互相打架的夫人都增加到六七个了,丫鬟婆子们根本拉不住人。 崔氏正拉着满宝站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杨和书进来,脸色顿时一变,整个人气质一变,丢下满宝,揪起帕子便上前三四步,一脸忧心的指挥丫鬟婆子拉人,“不要伤了龚三太太,快护住陈夫人,哎呀,快把人分开呀……” 杨和书眉头一皱,回身吩咐万田,“去前面再叫些仆妇来。” 前面的仆妇并不是杨家的下人,而是受雇于县衙,平时做些洒扫和厨房的粗活,力气大,手上的劲儿也大,她们一下场,立即三下五除二,一人拽住一位太太的手就往外拖,很快就把众人给拉开了。 崔氏大松一口气,忍不住揪着帕子抹眼泪,那眼泪是真掉呀,一颗一颗的,她一脸愧疚的对杨和书和龚三道:“老爷,妾身辜负了你的信任,龚三爷,真是对不住,今日让三太太受惊了。” 又立即去找众太太和夫人道歉,别说龚三爷,就是场上的太太夫人也不能说她错。 事情太突然,她们就是要打架,崔氏一个人怎么可能拦得住? 崔氏很体贴的让丫头们扶着被波及到的太太夫人们去后院梳洗,有伤的上药,没伤的也可以哭一哭。 因为杨和书从前面调派了仆妇来拉人,所以男客们担忧出事,不少人都进来看了。 他们亲眼看到这些太太夫人是怎么打架的,不过为了她们面子上过得去,见仆妇才把人分开后便悄悄退了出去。 但依旧有夫人看见了,知道丑态被人看了去,一时羞愤不已。 崔氏面无异色的将人待到后院梳洗,还止住了满宝去给她们看伤,她笑道:“你今晚既是功臣又是贵客,怎么能劳累你呢?反正也不是什么重伤,我让人给她们找一些药膏就是了。” 满宝愣愣的点头,龚三已经习惯,就说了他媳妇两句,然后就甩手回前面宴客厅,生怕被打得很惨的陈夫人找他算账。 到了前面,他想了想,还是提着一杯酒去找陈老爷道歉去了。 陈老爷当时没去后院,只是听说后面打起来了,见龚三来道歉也没往心里去,只以为是后宅妇人口角,不小心动手而已,所以龚三一来他就乐呵呵的跟他哥俩好起来。 要是以前,陈老爷还看不上龚三。 龚家虽然掌着夏州守军,而夏州也的确是重镇,但现在没有战争,回纥都纳入关内道了,只要回纥和突厥不再作乱谋反,夏州几十年内都不会有战事,龚家也只是守军而已。 他们家儿子这么多,一成年就进军队,根本没多少好职位,相比起来,陈家走文官一途,天地比龚家广阔多了。 但这次疫病,过错都是杨和书的,功劳龚家最起码占一大半,到时候往外一调,说不定还真起来了。 所以陈老爷对龚三客气了许多。 龚三见陈老爷接了他的酒,便爽快又赔了一杯酒,嘴角微翘,心里却想,果然大哥说的没错,他们龚家要是什么都不做,那撑死了就是永世守着夏州。 但夏州田地铺子和一些进出关的生意多是陈家和宋家经营,他们龚家说是重镇守军,却穷得很。 别说钱,权也没有,子孙一出生就看到了头,他们家人读书又不擅长,而且供出一个能出仕的读书人,最少也得三十年。 三十年后,他们都成土了。 说真的,龚三对比了一下自己,并不觉得他的儿子和未来的孙子会是读书的料,所以还是从军吧。 但从军要有前程就不能一直留在夏州,他们得有别的门路。 看陈老爷这样,这次他们家的路子算走对了吧? 果然杨大人说的不错,想要大的收益就得冒大的风险。 崔氏安抚众太太去了,杨和书也去给男客们道歉,满宝默默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抓起筷子便夹了一块炖得烂烂的羊肉,吃了。 卢太医看了她一眼,问道:“后面怎么了?” 满宝摇了摇头道:“没事儿,打架了而已。” 卢太医等人:……都打架了还没事儿。 打架自然没什么事儿,有事的是,崔氏原来是这样子的吗? 杨和书也受到了冲击,对于妻子的能力他还是很信任的,不觉得她镇不住场子,所以还是……因为她想要她们打起来。 所以送走了客人,杨和书便好奇的回去见妻子。 崔氏也知道瞒不住他,不等他问便道:“她们一个个都没把我放在眼里,今晚我算是东道主,外头的丫头婆子都是我安排的。但龚家可以越过我让丫头去前厅请人,陈家更不必说,当初那套小衣就是他们家送到后院里来的。” 她微微一笑道:“我想着她们既然都不把县衙当外地,干脆就让她们当自个家一样,想怎么闹就怎么闹好啦,也好去一去火气。” 她抬头看向杨和书,柔声问:“夫君,妾身没坏了您的事吧?” 杨和书略一想,笑着摇头,“没有,今日的事儿不算坏。” 相反,陈家和龚家闹起来对他反而有些好处。 杨和书垂眸想了想后微微一笑,和她道:“但我看满宝吓得不轻,明日你派人给她送些东西去,她年纪还小,别吓着了。” 崔氏就扑哧一声笑出来,“我看她看得津津有味,可不像是被吓到的。” 满宝是真的被吓到了,不过此时却也是津津有味的和白善他们形容后宅打架的经过,然后惊叹道:“杨学嫂和我以前知道有很大的不一样了,我一直以为她柔柔弱弱的,没想到来夏州一趟,她竟也变得和唐学嫂一样彪悍了。” 白善就笑道:“杨学兄可是很受欢迎的,唐学嫂不是说过以前京中的贵女为他差点打破了头吗?她能脱颖而出,最后嫁给杨学兄,固有她是崔氏女的原因在,但别忘了,她可是母亲早亡,现在当家的是她继母。”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080章 打算 满宝没看见过大宅门里的后宅争斗,白善却是亲身体会过的,一点儿也不比外头的厮杀容易。 崔氏能够打败这么多人嫁给杨和书,怎么会是一个蠢笨之人。 白善:“她之前收敛锋芒,只不过是不需要而已。” 满宝聪慧,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所以是谁让她这么生气,竟然露出了锋芒?“ “我知道!”白二郎举手道:“前段时间学兄将后宅清理了一遍,虽没有证据,但不是猜测了是那几家动的手脚,其中换了琪哥儿小衣的就是陈家。” 不仅满宝,连白大郎都兴致起来,好奇的问道:“所以杨夫人染上天花真是人为?” 白二郎挠了挠脑袋道:“这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当时学嫂查出了不少东西,全都一把火烧了,但她后来就染上了天花,说不定是那时候不小心染上的。” 天花这种东西,有个人在一个地方打了一个喷嚏,过上十天半个月后有人路过那个地方,说不定都有可能染上,所以这种事说不准的。 谁知道崔氏是不是当时去看那些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染上的? 白善却知道得更多些,迟疑了一下才道:“不是。” 大家就一起看向他。 他道:“是有人换了库房里的一块毛皮,当时天冷,杨学兄整日外出奔波,杨夫人担忧他,所以想给他做个护膝。” “天花之后她就遣散了不少府上的下人,放他们归家,身边贴身伺候的都是从京城带来的。”白善道:“人手不足,她就自己去库房找毛皮了,护膝还没做好,她就病倒了,所以当时她接触的东西都要收起来,有嬷嬷觉得那块毛皮颜色有些微的差异看出来的。” 自从封城后,崔氏感受到夏州本土豪族对他们夫妻俩的敌意,她也知道,当时不少人染病,而城中医药有限,不少人都想开了城门出去求医,所以不敢轻视人心。 在封城后她就遣散了县衙里好几个雇工,只留下一些比较信任的人。 后来还是发现了有人在县衙后院动手脚,小到杨和书从外面带回来的衣物等,大到孩子的一些物品。 崔氏不敢懈怠,尤其是琪哥儿还小,因此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又打发出去了一些人,日夜警惕,找出了不少送进来的有问题的东西。 那段时间她把琪哥儿拘束在屋里,将他身边围得跟铁桶一样,杨和书也尽量不回后院,多数时候是歇在县衙的书房里,偶尔需要和她说话了,俩人也是隔着一道门远远的说着…… 就这么防了一个月,谁知道问题却出在不怎么开的库房里。 白善惋惜道:“后来大夫在那块毛皮的内里找到了一点脏污,应该是痘浆,可惜那段时间县衙后院人手不足,且也有些混乱,等他们找到是谁放进去的时候人也没了。” 他补充了一句道:“是得了天花没的。” 其他人悚然一惊,忍不住道:“好歹毒的心思。” 白善点头,“是很歹毒,那块护膝要是做成了,不仅杨夫人,杨学兄也危险得很。” 虽然杨和书每天都会去医棚和别院里看生病的人,但其实他很小心,很少直接接触到病人,出入也备好衣服,随时换洗,入口的东西也很小心,加上他身体好才没染上。 可要是他贴身带着一件含着天花痘浆的物品…… 甚至连琪哥儿也很难幸免,要不是发现得早,杨夫人染病后还去抱琪哥儿…… 白善垂眸低声道:“所以杨学兄心里并不是很想离开夏州。” 回京之后,不论他是功是过,想要调离夏州都很容易,皇帝应该也会考虑到他得罪了大半本地的豪族,为他的安全和将来地方事务考量会将他调离。 但这样离开,总觉得灰溜溜的。 白善抬起眼看向不远处书桌上的案卷,轻声道:“如果不走,那要做的事儿可就多了。” 满宝沉默了一下后道:“我想和卢太医商量一下种痘之法,要是可行,我想请求去西域游学,找寻真正的种痘之法。” 白善眼皮剧跳,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那种痘之法根本不是从什么西域传过来的,而是他们从一堆书中的只言片语中抄录下来的。 想到他们抄下来的那十来张纸,他问道:“你想先试一试人痘之法吗?” 书上倒是提过一两句牛痘比人痘安全,但和详细的人痘法比起来,牛痘之法是真的只言片语,而且每每出现还是和人痘发比较时出现,偏比较又没具体比较,只是说牛痘比人痘更安全,毒性更小,且更好种植…… 满宝愁不愁他不知道,反正他是愁的,这样只言片语怎么找? 白大郎随口问了问什么是种痘,然后越来越认真,最后精神一振道:“此事若成将是功德无量啊。” 他都心动起来,不过激动半响后还是将念头按了下去。 满宝和堂弟要是去西域,他家傻弟弟肯定也会去的,他们家就两兄弟,他再跟着去就不像样了。 所以白大郎最后叹息一声后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去,可打听清楚了是哪里传出来的法子?你们之前不是想去高昌吗?离那远吗?” 白二郎就盯着白善和周满看,别人不知道,难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那什么种痘之法根本不是到了夏州后听说的,分明是他们在京城时从什么书上抄下来的,他看过稿子! 咦,对了,他们从什么书上抄下来的? 不管了,周满的医书那么多,谁知道是从哪儿抄的? 白善在他们的目光下硬着头皮道:“可巧了,好似就是从高昌那一带传过来的。” 连白大郎都忍不住疑惑的盯着他们看了,“这么巧?” 白善和满宝一起点头,然后盯着白二郎。 白二郎再他们的目光下不得不点头,瘪了瘪嘴道:“可不是吗,太巧了。” 白大郎:“……行吧,你们能自圆其说就行。” 一旁的殷或若有所思起来。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2081章 交易 夏州的冬天太冷,大过年的,又没有大人盯着,他们自然不会守岁守一夜,所以说完话,烤完火大家就各回各的房间。 白善他们三个住进县衙早,所以不仅房子近,院子也近,等走远了三人才低声嘀咕起来,“我就知道你们没安好心,那种痘法靠谱吗?” 满宝道:“我再研究,一定会靠谱的。”还有莫老师呢,最近他可给她找了不少治疗天花的方子,虽然有用的不多。 白善低声道:“别说太多,就和卢太医漏一些就行,回到京城后找人试一下种痘法,对了,你收集的痘痂收好了吗?” “放心吧,我密封着呢,不会泄露的。”放在空间里呢,她可收藏了不少,回到京城拿出一小瓶就可以了。 满宝计划了一下对着卢太医时要怎么说,第二天睡了个懒觉就信心满满的去隔壁院子找卢太医。 郑太医也刚洗漱呢,看到周满便不介意的打了个招呼,“周太医怎么这么早?” 满宝抬头看了一下太阳的位置,今天初一,阳光很好,这会儿正明媚着,她以为她已经够晚了,结果他们比她还晚吗? 满宝一脸的疑惑,在老周家只有孩子会睡懒觉,在她的记忆里,上至她爹娘,下至二哥三哥都是早起的。 嗯,她四哥以下不算在其中。 满宝左右看了看,问道:“卢太医呢?” 郑太医就指了一旁的房间道:“还没起呢,你找他什么事儿?别院那边不是已经轮值了吗?” “不是别院的事儿,”满宝迟疑了一下,到底没去打搅卢太医睡懒觉,“等卢太医起了就告诉他一声我找他有事儿,我先去前面县衙的书房里忙了。” 郑太医:“……周太医,今儿是初一。” 满宝:“所以呢?” 郑太医:“您就不打算歇一歇吗?” 满宝道:“这既不是在家里,也不在京城,外面连个店铺都没开,既没有家人相陪,也不能出去玩儿,怎么歇呢?” 郑太医:……睡觉它不香吗? 但对上周满的目光,他还是咽下了这句话,算了,可不能教坏了少年人,这样的年纪还是应该进取一点儿。 已经醒了,只是不想起床的卢太医到底还是没能睡太久,周满前脚一走,郑太医后脚就敲他门了。 想要假装没醒都做不到。 卢太医念念叨叨的起床,“大年初一,就算这是外差也不能这么折腾人吧?有什么事不能等下午再说?” 郑太医笑道:“听说周太医和白公子他们正在整理数据,应该是为了写折子的事儿。” 不仅杨和书要上折子言明这一次疫病的死亡及治愈人数,他们太医院也要上折子的,甚至只专注这一方面,重点写防治和治疗的情况。 卢太医是这一次外差的首官,这个折子该他写的,但是…… 他不太有写折子的经验呀,以往这种事上有萧院正,下有刘太医,连周满上的折子都比他多呢。 于是卢太医想了想,还是去前面找周满了。 周满找他却不是说的折子的事儿,还是种痘的事儿。 卢太医眉头紧皱,“种痘?这个风险太大了,万一控制不住,又成一次疫病怎么办?” 满宝点头道:“所以我想去西域学习,要是能学成此术,大晋人年少时都种上痘,那以后再遇上天花疫病能活多少人?” 卢太医就沉吟起来,半晌后问道:“所以你要去西域?” 满宝点头,“卢太医,您觉得此法可行吗?” 卢太医沉思起来,“倒不是不行,只是你真为此就要去一趟西域?” 满宝就四十五度望着门外的天空道:“要是能学得此法,那将是功在千秋的一件事。” 卢太医点头,“的确。” 满宝见他似乎不反对的样子,便道:“那我写折子了?” 卢太医这才想起来,问道:“对了,该我们太医院写的折子,咳咳,我听说你们已经将数据都算出来了?” 满宝点头,“卢太医要吗?我一会儿和白善要一份给您。” 卢太医就叹息道:“这两月奔波劳顿,老夫觉得眼睛越发不好用了,现在别说写字,连看自己写的脉案都很耗神了。” 是这样吗? 满宝疑惑的看了卢太医一眼,迟疑了一下后道:“那我替您写了?” 卢太医便绽开笑容,点头道:“那就劳烦周太医了,你能者多劳,写自己的折子时顺道帮我写了,回头我抄一遍就行。” 满宝算了一下时间,发现她最近都没什么事儿做,于是点头。 只不过她也提出了条件,“那我在折子上也提一下种痘之法,到时候卢太医记得帮我和陛下保证一下。” 这种还没确定有效的方法卢太医是不想推崇的,但周满刚答应了帮他写折子,卢太医只能勉为其难的点头答应了。 于是双方谈好条件各自散开。 满宝去隔壁办公房里找白善。 封宗平等人和国子监大半的学生都在这里,他们还在整理文书和案卷,正如周满所言,这既不是家里,外面也没有热闹的街市,出去也没意思,所以还不如在办公房里干活儿呢。 白善见她来了便将数据给她一份,道:“你要的。” 一旁的封宗平见了便笑道:“周小大人呀,我这里还有各县防疫后的花销数据,你要不要?” 周满立即道:“要,拿来。” 封宗平没想到她真要,愣了一下后在一堆公文里找出一封折子来,笑问:“你要这个做什么?” 满宝接过后道:“拿回太医署放着,以后教授学生说不定用得着。” 一旁的国子监学生便摸着下巴道:“论起来防疫这种事儿太医院和太医署来做才是名正言顺的。” 白善道:“太医院人少,太医署如今还没布置开,就算是布置开了,地方上也不会养太多人,所以将来防疫还是得县衙来,只不过太医署应该有从理之责。” 其他人纷纷点头,便问周满,“太医署可有这条规定吗?” 满宝道:“自然有的,太医院便有这条规矩,太医署从之,一切照太医院的来。” 大家就明白了,所以这数据周满还真用得着。 其他人也找起来,“我们这里也有些数据……”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082章 交易二(给书友“笑清笑清”的打赏加更) 满宝最后抱了一怀的折子,她干脆不走了,让仆人给她腾出一张桌子来,就在他们旁边埋头看起来。 回他们大夫们的屋子空落落的不说还得重新起火盆,她一个人都好不意思用太多火盆。 现在夏州的炭也是很贵的好不好。 所以还是一个屋吧,省钱。 满宝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将这些数据做出一个表来,初三那天先去城门那里送周四郎他们,回来后才开始动手写折子。 早上神清气爽,适合干脑力工作。 其实关于种痘法建议的折子不难写,最难写的还是卢太医的那一封折子。那封折子要是写好了,她的折子跟着一起上时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满宝对此很上心,她一边慢慢的磨墨,一边斟酌。 最后摊开了一张大白纸,想了半响才落笔。 满宝洋洋洒洒的写了半天,白善叫了她几次才把人叫醒出去一起用饭。 众国子监生也在吃饭,他们道:“我们该处理的公文都处理完了,也该准备回京了,白善,你与我们同回吗?” 白善道:“我等周满。” 满宝则道:“别院里还有三个病人,等他们都好了,我们便和杨大人一起进京。” 其他监生相视一眼后道:“也好,那我们先走。” 现在回去,就是慢慢走也能赶上元宵佳节,今年这个年才不算白过吧? 过了两日,封宗平等学生告辞,和他们一起离开的还有来夏州支援的大夫们,他们是结伴来的,现在依旧结伴离开。 当初护送他们来的禁军便跟着他们回去了大半,杨和书也代表夏州城派了几个差役跟着,送了他们一些土特产,将人欢送出城。 这两天,城里总算恢复了一些人气,也有了一点儿喜庆的样子,不知是谁将这些人要走的事儿传了出去,城中不少人都跑来送行。 民间的大夫们揪着胡子一脸的欣慰,更不用说封宗平等还没入仕的学生了,见沿途有这么多人相送,不少学生手里还被强塞了不少鸡蛋,一时心中激荡不已。 有学生感叹道:“夫者,当以今日为荣。” “将来我等为政一方,若也能得百姓如此爱戴便此生无悔矣。” 也有人眼尖,“你们看杨学兄。” 大家纷纷扭头去看杨和书,他正一脸平静的看着这一幕,只是眼底含着泪水。 就有人感叹道:“此一次,杨学兄算首功吧?” “这可不一定,这些百姓感激我们,却不一定全都感激杨学兄。” “这是什么意思?” “我出去统计户籍,计算死亡人数的时候听不少人抱怨,要不是杨学兄关闭城门,夏州城内不一定会死这么多人。” 众人就好似被泼了一桶冰水,感动瞬间消了不少,“这是什么话?不关闭城门,难道任由天花南下吗?京城可有百万人口。” “我们是外人,这个道理不难接受,但夏州城内的人会觉得正因为杨大人将天花患者都关在了城里,所以城中染病的人更多,加上太医院来前医药不足,听说那时候为了抢大夫,不少人彻夜在药铺门口等着,最后人不是因为天花而死,却是冻死的。” 他道:“这世上,懂得道理的人少,懂得为他人牺牲,为他人着想的人更少,想一想杨夫人是怎么染上天花的吧,还不是有的人认为只要杨学兄家里人也染上了天花就会送出城去寻医问药……” 有学生愤怒起来,“太过分了,他们不去恨带入天花的人,却来恨杨学兄,简直是无理取闹。对了,是谁带入天花来着?” “你忘了,是牛刺史的小儿子,他抢了一个胡姬,那个胡姬估计没来过中原,水土不服,所以引发了天花……” 这是大众的猜想。 “听说牛刺史过后也要进京,为的是告杨学兄以下犯上,软禁上官。” “所以才说杨学兄危急,别说首功,他能不被问罪就不错了。以下犯上可是大忌。” “但那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牛刺史要是通情达理,肯控制疫病,杨学兄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儿?哼,回了京城我一定要宣扬一下此事,过是过,但功也是大功。” “不错,想想我们来时看到的病人,已经做了这么多准备却还是有人染上了,也就我们六艺从不懈怠,又年轻体壮才不染上病,要是放任天花出城,夏州以南岂不是成了炼狱?” “没错,回京以后我要和我爹说一声,可不能让杨学兄凭白受罪。” “正是,我也和我哥说一声。” “那我和我祖父说一声。” 封宗平悄悄的溜回白善身边,伸手道:“怎么样,我做到了吧?” 白善将一袋肉干放在他手上,赞叹道:“这种事果然还是你做最合适。” 封宗平将肉干塞进自己的包袱里藏好,不客气的道:“别拐着弯的骂我,其实要不是你跟杨学兄关系太近,你去办肯定也成。” 白善微微一笑,道:“回到京城还希望你再帮忙宣扬一下,不用往朝上宣扬,就只学生们之间说一说就行。” “为什么,打铁趁热不好吗?” 白善摇头,“太过了就有挟舆论逼迫陛下的意思了,我其实就是想和大人们解释一下杨学兄软禁牛刺史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他强调道:“是真的迫不得已,不是进退一步夺职而已,而是进退一步是百万百姓的性命,所以当时什么律法、规则全不在考量之内了。” 封宗平若有所思,“我明白了,你是想让大人们认同杨学兄的选择,就算最后他还是会因此被罚,却不会被人延伸出别的含义来。” 比如有人攻击:“今日他敢软禁上官,焉知他日不会再因政见不和再软禁上官,甚至冒犯圣驾。” 将杨和书的为难之处在学生之间宣扬,既不会对陛下造成压力,又能让百官考量一下杨和书的立场,让他们不至于由此延伸出那种诛心的猜测来。 只要赢了这一点儿,杨和书就不惧了。 封宗平就道:“那可不是一袋肉干的量。” “回去我给你送十袋。” “别,”封宗平道:“肉干这会儿值钱,等回了京城可就不值钱了。” 现在他要肉干是因为夏州城肉少呀,嘴里没味儿成什么样了,等回了京城,他封公子还缺肉吗? ※※※※※※※※※※※※※※※※※※※※ 作家的话 哈哈哈哈,本来想留一章到明天的,想想还是算了 这下是真的晚安了,另一本见 ☆. 第2083章 送行 封宗平一行人冒着寒风上路,殷或没走,他体弱,所以光明正大的要多留一段时间,等天气暖和一些再走。 跟来的禁军当然不会催促,还留下两个来照顾保护他。 京城的消息出了正月才送到夏州来,皇帝召杨和书及牛刺史进京询问。 而太医院和太医署一众人也一同被召回京城,大理寺有官员亲自来请人。 夏州城最后的那几个天花病人死了一个,其他都治愈出去了,别院被上上下下打扫了一遍,还给了原主人。 但谁都知道,几年之内,这三个院子怕是都不会住人。 为此杨和书亲自上门感激三个别院的主人,当初他们肯拿出院子来给杨和书收留病人便是大善。 杨和书的折子,牛刺史的折子,还有满宝及卢太医的折子是跟着封宗平他们一起入京的,甚至比他们还早两天进京,毕竟送折子的官差可不会像他们走得这么慢。 这一次杨和书进京没有带崔氏和儿子,他只带了一个万田入京,将大部分人手都留给了她,还给了她一个玉戒指,笑道:“父亲派来的人我安排在了城外的职田庄子上,我走以后你就带着孩子住到庄子上吧,紧闭门户等我回来。” 崔氏接过戒指,认真的点了点头,她隐约知道些,那些人并不是一般的护卫,而是杨家以前养的部曲,只是后来天下承平,一些人被放籍进了军中,还有一些人则留在家里做护卫。 崔氏有些没落了,但手里依旧有不少能用上的部曲,何况杨氏? 有他们在身侧,她和孩子就能平安了。 崔氏抓着他的手低低的道:“夫君,我在夏州等着你。” 杨和书低低应了一声,轻声道:“夏州经此一疫,元气大伤,就这么走了,我心中不甘。” 他努力了两年才站稳脚跟,让朔方县有了点儿起色,就这么离开另外找个地方重头开始,他的确是不甘。 而且…… 他看了崔氏一眼,虽然妻子无恙,但当时她的确是被害得快没命了,他查不到证据,可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 有些事做起来需要证据,但有些事却是不需要的,只需从心就好。 杨和书拍了拍她的手,转身去了客院。 客院里,周满等人也在热闹的收拾行李,满宝速度最快,因为她有一个侄女和一个侄媳妇帮忙,所以收完就跑去找白善三人,“龚三太太请我吃最后一顿羊蝎子,贴饼子,你们去不去?” 白大郎跟着封宗平回去了,殷或搬到了白善他们隔壁,闻言笑道:“前儿不是才吃过吗?怎么又吃?” “前儿吃的是鹿筋。”满宝咽了咽口水,“不过说真的,夏州的鹿真好吃,比京城的好吃多了。” 不仅鹿筋好吃,鹿肉也好吃。 白善深以为然的点头,“还便宜。” 俩人对视一眼,忍不住嘿嘿一笑。 前天龚三太太请他们吃了鹿筋,于是白善便趁机了解了一下活鹿,果然,和京城不一样,在夏州这里要买到活鹿要简单得多。 因为这里不仅有野生的,也有圈养的。 在马场里围上一块草地就可以养鹿,然后到了秋冬时就拿出来放到草场上给公子小姐们狩猎,那赚的钱可比单卖鹿肉要赚钱。 而且这里许多鹿的祖宗都是野鹿,只是被圈养起来后生了一代又一代,味道比野鹿的味道更好。 白善就买了两头不同品种的小鹿,然后和满宝骑着马到了大草原上上供给了小岳父。 回来就借口说箭法练得不好让鹿跑了。 除了白二郎和殷或,其他人都没怀疑,嗯,其他人也就是知道他买鹿的龚三和龚三太太而已。 因为怕他们伤心,所以今天他们没有请吃鹿肉,而是请吃的是羊蝎子,以为他们喜欢打猎的龚三太太还道:“羊比鹿好猎,你们要是想打猎,那我让人赶些羊到草原上让你们练练手?” 到时候她让人往里头赶上百来头羊,就不信他们射不中。 满宝连忙道:“算了,我们那天就是起了一点儿兴致,对打猎一般的。” 龚三太太点头,其实心里还是惋惜的,这俩人先前也不说,要知道他们是想打猎,她带他们去草场呀,交了钱进去跑几圈,打中了付钱,打不中当玩儿了。 偏自己买了鹿到草原上射着玩儿,那又不是谁家的草场,就是跑了也没处找去,白费了两只小鹿。 夏州城如今已经恢复了烟火气,不少店铺都开门了,所以龚三太太直接请他们去她最常去的那家羊肉馆里吃。 她道:“别看这馆子小,做的羊蝎子却是最地道的,还有贴的饼子特别好吃,又软绵又劲道,之前你们在我家吃的味道都没这好,唉,明天你们就要走了,不然我还能多带你们来吃几次。” 满宝已经闻到了香味,连连点头。 他们看向窗外,笑道:“现在街上人多了许多。” “这哪叫多呀,”龚三太太也看了一眼,道:“疫病之前才叫多呢,那时候北来的,东去的,西往的,南上的都要经过我们夏州城,客商似云来,尤其这两年杨县令手松,进出城的东西收的杂税少,不管是东南西北哪儿的客商都喜欢到夏州城来先过一遍手,就越发的热闹了,现在人少了许多。” 不仅他们夏州城的人死了不少,一些过路的客商也病死了不少,夏州城一下成了伤心地,短期内失去了这么多客商,加上世人又对天花有些畏惧的,更不会来了。 她叹息一声,东家端了一个大铁锅上来,将桌子中间的木板抽掉,将铁锅放上去,再从底下抽出一块板子便将火烧起来。 这和他们在龚三太太家吃的羊蝎子不太一样,她家是做好后盛在盆里端上来的,店家的……这是要现做? 现做是不可能的,羊蝎子在后厨已经炖了一段时间,这会儿端上来是已经快要可以吃的了。 他揭开盖子,热气腾的冒起来,肉香扑鼻而来,连殷或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腹中饥饿。 店家拿了一个盆出来,当即捏了面饼就摊在铁锅边上…… 大家闻着慢慢散发出来的麦香,再混着肉香,都没忍住咽了咽口水。 这羊蝎子似乎是有些好吃呢。 ※※※※※※※※※※※※※※※※※※※※ 作家的话 好饿,好饿 下午六点见 ☆.第2084章 回京 等麦饼熟了,龚三太太便将它们点落,往下沾了一些汤汁,然后招呼大家,“吃吧,他家的羊蝎子选的是一头羊里最好的羊脊骨,肉质最好,里面还有脊髓,轻轻一拨就出来了,它吸足了汤汁,最是好吃。” 满宝他们便也动起手来。 殷或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最后也挑了一块小一些的尝起来,竟没有羊膻味儿,正如龚三太太所言,肉质很鲜美。 他脾胃弱,所以细嚼慢咽,等他将脊髓挑出来时他们已经吃第二块肉了,龚三太太道:“除了肉,麦饼也好吃,它沾了汤汁,既有肉香,又有麦香的清气,一点儿也不腻。” 于是大家就吃饼子,殷或也夹了一块饼子,然后龚三太太就让还想吃肉的把肉捞出来,店家就往里倒了汤,然后拿了一篓菜蔬和两盘切得薄薄的肉片来给他们。 龚三太太道:“这是他们家用羊骨熬的高汤,吃完了羊蝎子我们还能吃锅子,其实这个寒冬腊月吃着最好,可惜……” 龚三太太摇了摇头,将思绪摇掉,笑道:“不过现在菜蔬少,只有萝卜和一些白菜,大家将就着吃吧。” 但就是这样大家也很满足了,尤其这汤吊得很好,满宝喝了一碗,一股暖气由内向外发散。 满宝满足的放下碗,却舍不得放下筷子,和他们一起夹起肉片在锅里涮…… 最后所有人,包括殷或在内都吃得心满意足,也除了殷或外,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吃撑了。 满宝吃完了就念叨:“下次可不能这样了,过食不好。” 白二郎就念叨道:“你十次有九次是这么说的,然而下次还是过食,除了殷或,谁能次次都做到?” 殷或不理他们,郑重的谢过龚三太太的招待。 龚三太太也吃撑了,挥手道:“周太医对我有救命之恩,不就几顿饭吗?下次你们要是来夏州,我还请你们吃。嗯,其实烤黄羊也好吃,只是那是野生的,不好抓。你们留的时间要是够长,我让我家孩子他爹带你们进深一些的草原,说不定能找到。其实刚入秋的黄羊是最好吃的。” 她说着都咽了一下口水,道:“那时候的黄羊养膘了,肉也嫩得很,刷上一层蜂蜜烤,那滋味儿……” 她回味了一下后道:“一点儿也不比我们今天吃的羊蝎子差。” 满宝忍不住神往,那是多好吃的东西啊。 白善也觉得龚三太太是同道中人,于是开始计划起来,“其实我们要是去西域,很有可能也要经过夏州的。” 满宝和白二郎便嘿嘿一笑,“到时候可以在夏州补给。” 龚三太太不仅请他们吃羊蝎子,知道他们这时候赶路也不好走,所以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食材,有肉脯,还有被放在户外冻得特别结实的腌羊腿。 她道:“我是没出过远门的,但我家孩子他爹常出门,他出门的时候就喜欢带腌羊腿,路上要是馋了,直接割下一片肉来就能烤上吃,很方便。” 满宝目瞪口呆,“那还得带个烤锅呀。” “不用,”龚三太太挥手道:“让你们的护卫带上一把宽刀就行,到时候放在刀上烤。” 白善四人略一想,发现还真是,“原来还可以这样。” 于是回去后他们就盯着杨和书看。 杨和书无奈的问,“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上午去找你们,听人说你们出去赴约了。” 满宝连忙道:“龚三太太又请我们吃饭了,杨学兄,这次进京您带多少人啊?” “就带万田。” “啊,那万田用刀吗?” 杨和书:“……万田是个照顾我起居的,他用刀做什么?” 见四人脸上一阵失望,他便道:“不过这次你们太医院和太医署的人也要回去,衙门这边会调派一些人手护送,还有大理寺那边的官兵,带刀的人不会少。” 满宝一听高兴起来,放心的接受了龚三太太送来的羊腿。 杨和书并不知道他们装着食材的箱子里用叶子包了一条羊腿,他一大早和崔氏告别,摸了摸琪哥儿的脑袋后便领着太医院的人一并出城去了。 回京的事并不用他操心,这些事全由大理寺来安排。 这次大理寺送圣旨过来,顺便调查一下夏州的事儿,再把杨和书和牛刺史父子送进京城。 不错,还活着的牛康也被要求入京,且比起他爹,他的待遇可不算好,虽然没被戴枷锁,但也是被大理寺的官差看管起来,和同行的自由自在的周满等人完全不一样。 临近正午,车队停了下来,大理寺的赵大人让大家停下休息半个时辰,顺便吃个饭喝个水什么的。 满宝跳下马车就动手动脚的放风去了,此时林子里还有不少未化的雪,人踩在上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她没忍住跺了跺,在雪白的雪上留下自己脏兮兮的脚印,左右看了看,有些心虚的跑开了。 卢太医嫌冷,已经让人去拣木柴,再抽出几根他们随车带的木炭引火,缩着脖子冲她喊,“周太医,你不是带了羊腿吗?干脆拿出来烤了大家热热身。” 满宝拒绝了,“才半个时辰,连皮都烤不熟,没意思,还是晚上再烤吧。” 果然,她说话算话,晚上他们在驿站里停留,她就拿出了羊腿烤上,因为人太多,她根本用不上大刀,一条羊腿根本不够大家分的。 牛康坐在一旁愣愣的看着,要是以前他肯定嫌弃,但这几天他被区别对待,哪怕他爹有意照顾他,他吃的喝的也比同行的人差一些,这会儿别说是烤羊腿了,烤羊毛他可能都有些犯馋。 满宝扫了他一眼,见他脸上留下了十几颗麻子,实在算不上好看,其实就是去掉那十几颗麻子他也算不上好看。 她摇了摇头,吃了一片烤羊肉后含糊的问道:“大理寺这样带他进京,是陛下要问罪吗?” 白善想了想后摇头道:“问他的罪不可能,他毕竟不是朝廷官员,说是强抢胡姬,但其实这事儿也没有实证,至于染上天花的事儿,他也不是故意,最多只能厌恶他,不过他不能问罪,他的罪过可能就落在了他爹身上,而且牛刺史过错更大。” 他含糊的道:“就看封宗平他们小话传得怎么样了。”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085章 打听 封宗平他们的小话传得非常的顺利,因为杨侯爷也在京城啊。 牛刺史的家世和杨家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杨和书在夏州被人欺负,杨侯爷怎会坐视不管? 所以在国子监生之间有了些小道消息之后杨侯爷便悄悄的推波助澜了一下。 当然,他也没敢太用力,但留在京城的读书人都知道了夏州一事的前因后果,绝大多数人在被引导下站在了杨和书这边。 风声慢慢就传入了朝中和宫中。 这件事并没有闹大,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民间也有了些风声。 太子听到这事儿时就和太子妃说,“这事儿有什么好议的,杨和书要是不封城,别说去年,今年我们都别想过个好年。出了夏州,人可以往南来京城,也可以往东再转下江南,到时候整个大晋都要完。” “他封了城,我们尚且忙得不行,要我说,他们就是想得太多,就他软禁了夏州刺史一事没什么好议的。” 太子妃就柔声道:“殿下这样想,不代表陛下也这样想,便是陛下也这么想,那朝中还有这么多臣工呢,总有人想法不一,不然陛下也不会让杨大人和牛刺史亲自上京来自辩。” 皇帝还真和太子一样的想法,他和皇后道:“魏知说事急从权,但又说他的确犯了律法,哼,说来说去,不管是要做坏人,还是开一个坏头都要朕来做就是。” 皇后就笑问:“那陛下是要做坏人,还是要开一个坏头?” 皇帝便皱眉道:“此事的确不好处理,朕倒是欣赏他当机立断,够魄力,可这种事儿可一不可再,不然没了规矩,天下要乱。” 他斟酌了半响,最后还是叹息道:“难怪他们都将此事往朕上推,果然不是好事儿。先等他们进京吧,朕已经偏向他了,他又素来聪明,应该知道会怎么做。” 皇后就知道皇帝还是更偏向杨和书,她微微一笑,看来皇帝并没有因为之前杨氏的事儿迁怒杨和书。 满宝他们这一次足足在路上走了十天才到,还没进城门就感受到了热闹,周满便和几个年纪轻的学生们一起低低的欢呼起来。 停下等候的卢太医目光就扫过来,威严的道:“周太医,你是先生,要注意仪态。” 又对那些学生道:“进城后先回太医署报到,然后再回家去,你们有三日的休息时间,三日后回学里上课。” 众学生立即敛手躬身应了一声是。 大理寺的官差拿了通行文书和城门官沟通,不一会儿他们的车队便从另一个门进去,不必和其他的车队及行人挤在一起排队。 进了城门大理寺的官差便先来和太医院的太医们告别,“我等就送大人们到这里了。” 杨和书和牛刺史父子是他们要带的人,太医院和太医署的人就是顺便。 卢太医也不想去大理寺,太晦气。 于是笑眯眯的和人道别,满宝则和杨和书挥手,“杨学兄,我们改日再上门拜访。” 杨和书冲她微微点头,和大理寺官员先往大理寺去了,他有可能还要立即面圣。 卢太医还要带学生们回太医署,满宝和郑太医却偷懒,在城门口那里就和他们散了。 卢太医只能吹胡子瞪眼的看着周满招呼上白善几个,然后带着大吉几个护卫走了。 殷或和他们同路,也带着两个禁军一起走了。 殷或问:“需要我父亲为杨大人求情吗?” 白善想了想后摇头,“算了,殷大人的身份不便,而且也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意思,要求情,杨家那边应该有人脉的。” 满宝道:“陛下的意思到下午应该就知道了。” 白二郎惊讶:“御前打官司这么快?” “不是,”白善看了他一眼后道:“看陛下今日留谁说话就知道了,夏州的事儿又不是什么疑难案子,争议的地方也很清晰明了,所以只单纯看圣意。” 圣意就是,皇帝他喜欢谁,不太喜欢谁。 皇帝显然是不太喜欢牛刺史的,因为到大理寺办完手续后牛刺史就被送到了驿馆住下,但牛康却被扣在了大理寺,暂时住到了大理寺天牢里。 而杨和书则被放归家了。 到得下午,皇帝便召见了杨和书,第二天才一起见了杨和书和牛刺史,在大朝会上…… 满宝本可以先去太医院交差,然后再申请几天的假期的,但为了看热闹……不,是为了关心杨和书,她一早穿了官服进宫参加大朝会。 周满来参加大朝会,看见她的人都忍不住仔细的看了看她,连魏知都忍不住笑着夸了一句勤勉,还温声问道:“你今日就搬进宫里来了?” 满宝立即摇头,“不……” 她脑子急转,弱弱的道:“我先前不是上了一封折子吗,想来听一听陛下和大人们的意思。” 魏知更加和蔼,笑着点头道:“好,周大人辛苦了。” 满宝就在他们的友爱目光下战战兢兢挪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然后看向后面,小声的问唐县令,“唐学兄,他们这是怎么了?” 总觉得怪怪的。 唐县令看了她一眼后道:“朝中现在都传遍了,说太医院的小神医周太医为了天下黎民自愿前往西域寻找防治天花的法子,包括陛下在内的人都感动极了。” 满宝眼睛一亮,高兴的问:“真的?” 唐县令点头,“真的。” 一旁坐着的郭县令摸着胡子插话道:“下官也很钦佩周大人,只是很奇怪,唐县令似乎不怎么感动。” 唐县令就似笑非笑的看着周满,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 这一二年她和白善总会时不时的和他打听起西域的事儿,还从他这里借走了好几本写到西域的游记。 显然,这几人早想去西域了,跟天花关系不大。 满宝对上唐县令的笑脸,嘿嘿一乐后坐直了身子,坐了一会儿,因为皇帝没来,她又没忍住回头去和唐县令说悄悄话,“唐学兄,你说陛下和太子会答应我去西域吗?” 唐县令就道:“这是功在千秋的事儿,西域那边真的有这样的先例,陛下必定想得到,不过……” 他上下扫视了一下她道:“你年纪太小了,恐怕陛下和朝中都不是很放心。” 满宝就若有所思起来。 周满太小了,她有此雄心壮志是好事儿,但显然西域危险,各种势力纠缠,皇帝是想要防治天花的方子,但终极目的是得到,而不是失去一个良臣,所以周满想成行,至少要带一个老练的人才行,至少得是皇帝和朝臣认为老练的人。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086章 问 开春的事情不少,皇帝一一处理过后才叫了候在偏殿的牛刺史和杨和书觐见。 满宝和唐县令同时坐直了身子,关切的看着前方。 杨和书跟在牛刺史身后进来,跪下行礼。 皇帝坐在上首,目光沉沉的看着俩人问:“夏州天花肆虐,你二人有何话说?” 牛刺史顿了顿,在大理寺的官员亲自到夏州之前,他是想着拿住杨和书以下犯上的错处和他将罪责半斤八两的分了的; 但大理寺官员亲自到夏州,说是调查,其实却是押送他们父子,他便隐约摸到了京城这边的态度。 只怕杨家在朝堂上运作了。 论人脉,论在陛下前的情谊,自然是杨氏更有面,所以一路上牛刺史都很安静,他能做到刺史这个位置就不至于笨到哪里去。 只是他习惯了天高皇帝远,夏州荒凉,离京城也不近,却没想到遇到了一个有后台且较真的杨和书。 此时跪在这里,想到还被关在大理寺的小儿子,他便知道避无可避,而且他对当今也有些了解,知道推卸责任只会让他更生气。 于是牛刺史当机立断的磕头认罪,表示是自己没有管理好内宅,教育好儿子,以致天花在夏州肆虐。 老唐大人听他避重就轻就忍不住冷哼一声,代皇帝问道:“牛刺史,牛康的妾侍胡姬是几时请的大夫?” 他是刑案高手,懒得和他争论,直接询问关键点,将事情梳理出来,这大朝会上坐着的官员自会自己思考。 牛刺史一顿,一时答不上来。 老唐大人便又哼了一声,干脆起身走到堂中,问杨和书,“杨县令,你说。” 杨和书回道:“九月十八请的大夫。” “那胡姬什么时候死的?” “九月二十夜。” 老唐大人就问牛刺史,“牛刺史,你儿子是何时发烧出痘请的大夫,这个你知道吧?” 牛刺史顿了顿后道:“九月二十二早。” “大夫何时怀疑这是天花?” 牛刺史袖中的拳头紧了紧,回道:“当日。” “你知道大夫所言之后可有隔离你儿子,可有上报县衙,可有禁止他与人接触,清点约束家中接触过他的人?” 牛刺史低着头沉默了一下后将头磕在地上,“臣有罪,臣不该怜惜幼子便怀侥幸心理……” “牛刺史,牛康在九月二十三酉时出门去春风楼,却到二十四的午时才回家,他整整在春风楼里与人厮混一夜加半日,你们牛家为何不派人去找人?” 牛刺史脸色微白。 皇帝气得一拍桌子,牛刺史立即道:“臣知错,请陛下降罪。” “罪是要降的,却也要让百官知道为何降罪,”魏知幽幽的插嘴道:“陛下,杨和书与太医院所言不差,事情发生后便应该总结教训,将来再有这样的事才不至于再犯这样的错,这样死去的两千二百八十九人才有那么一点点价值。” 皇帝便看向老唐大人,“唐卿,你继续问。” 老唐大人应了一声,继续逮着牛刺史和杨和书质问,从牛康发病,到大夫第一次认为这是天花,再到有大夫找上县衙告密,以及之后杨和书的一系列应对,事无巨细,他全都问过一遍。 一旁还有御史台的其他官员查漏补缺,一番问话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最后皇帝和百官都没有直接给俩人定罪,而是先退朝。 皇帝招了魏知、老唐大人等重臣接着去书房里议事,其他人退朝离开,杨和书和牛刺史依旧留在宫中听宣。 满宝走到杨和书身边,将她早上塞在荷包里的点心都给他,小声道:“饿了就吃一些。” 唐县令也把自己的零嘴贡献给他,低声道:“看陛下这样子对你倒不怎么生气,运气若好,今明两天应该就出结果了。” 杨和书收了他们的东西,微微点头,“我知道,你们不必担心。” 的确很快就出结果了,满宝在太医院里吃了午饭,和刘太医申请了休假以后便去后宫先看明达和长豫,再拉上她们两个一起去看太子妃和皇孙,还没从宫里出去呢就有消息灵通的内侍来禀报:“牛刺史被送到大理寺天牢中了,杨大人被申饬,不过听说他可能要升任夏州刺史。” 其实皇帝在犹豫,他目前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夏州。 夏州如今元气大伤,要恢复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而能干的官员只能从别的地方调,可调任对别的地方也会有影响。 他和魏知等人商量了半天,最后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人才还是太少了。 最后还是老唐大人提议杨和书。 皇帝便道:“朕听闻,此次夏州本地的士绅死伤不少人,不少人都怨恨他封城,断绝了他们的去路,让他继续留在夏州,怕是对他不利。” 让一个被夏州怨恨的人做夏州刺史,会很不利于地方的建设和发展,皇帝不愿意这样。 而且皇帝还听说封城时还有人为了出城对杨和书及其妻儿出手,所以哪怕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家人,他也倾向于将人调走。 杨和书还年轻,此次虽然犯了以下犯上的忌讳,但所为是为大义,对他的个人能力和品德,皇帝还是很信任的,他想培养他。 老唐大人察觉到皇帝惜才的意思,顿了顿后道:“陛下不如问一问杨县令。” 他道:“夏州的怨恨其实很好解,罪魁祸首本是牛家,只要稍作引导就可以,在这件事上,民间舆情并不是很难引导。而且杨县令对夏州事物熟悉,这四个月来也一直是他代理刺史之责,所以臣以为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 魏知也道:“陛下不如问一问他,他若愿意,历练这一番,将来所得不会比去江南一带更少的。夏州虽荒凉,却在丰州之下,为东西南北最要紧的关卡,并不会屈了杨和书的才华。” 他知道,皇帝之前想把杨和书调往江南,通过他的手料理一下各世家留在江南的尾巴,那里私盐泛滥,同样不好管理。 可魏知同样觉得此时杨和书更适合夏州。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087章 透露 皇帝就询问了杨和书的意见。 杨和书当即就请求留在夏州,他表示自己此次回京都没有带家眷,就是因为放心不下夏州的一众事物。 皇帝便叹息一声,让杨和书出宫,然后傍晚便下旨申饬杨和书以下犯上,软禁上官的行为,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 但吏部那边却在准备他升任夏州刺史的文书。 这件事不是秘密,连太子妃那里都有内侍逗趣一般说起此事,“这是明贬实褒,外头都说杨氏又要起来了。” 太子妃笑着挥手让内侍退下,和满宝三人道:“哪儿这么简单,我听太子提起过,现在夏州的情况可不好。” 长豫一脸忧心,“那杨大人怎么还去?” 满宝道:“就是因为不好才要去的呀。” 她道:“之前夏州什么样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的了,现在夏州如此他总不能一走了之。” 满宝对杨和书还是很有信心的,笑道:“你就别担心了,既然朝中这一关杨学兄都能平安度过,那夏州更不在话下了。” 满宝看了眼外面的太阳,起身告辞,“娘娘,时间不早,我得出宫回家了。” 太子妃也看了一眼太阳的位置,就点头道:“去吧,你才回来,也要和家人团聚团聚。” 明达立即跟着起身,“大嫂,我去送一下她。” 长豫也立即站起来,“我也去。” 于是俩人夹着满宝慢悠悠的往东宫大门去,明达问她,“上个月你上了一封折子,说西域那边有防治天花的法子,叫种痘法?” “是,”满宝道:“我想去找找。” 明达羡慕不已,“我偶然听父皇和母后说起,说若能找到这个方法,那就是功德无量。”

相关推荐: 重生千金太难追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愚人之夏   炮灰加女配,逆袭好累   搬空候府后,带着全家去逃荒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娇蛮驸马爷   黑道千金少爷---忆露校园   渣攻要黑化   前辈你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