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06章

第306章

正好明达还能留在京城。你想想,过个五六年你要是还没考中,那你就要和你儿子一起继续读书了。” 白二郎听得一愣一愣的,回到崇文馆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殷或忍不住看他,“你怎么了?” 怎么才一进宫就失魂落魄的? 白二郎捂着胸口道:“太可怕了……” 殷或满眼的问号,什么可怕? 满宝不知道自己吓唬住了白二郎,一路去了大殿参加大朝会,然后就回太医院办公。 皇帝已经让人给他们寻找他们需要的各个年龄段的试验者,要是合适,下个月可能又要开始试验了,等得到了这一次试验结果,要是良好,那就等翻过年就可以开始在外接种牛痘了。 因为看试验结果,他们是要时间等待的。 而就在等待的这段时间,他们就看着王家是怎么一步一步收拾马家的。 当然,这件事明面上并没有闹得很大,可私底下却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 不巧,白善进了翰林院后,每日都要到宫中听宣,干的是给皇帝分折子,记录诏书之类的活儿。 于是他知道御史台派了人去代州调查刺史失职之事,确定确有此事后将他左迁为蕲州司马,一下掉了两阶。 这一位是马宏中的叔父,算是他们马氏一族目前最有出息的人,从司马到刺史,他花费了八年的时间。 降职的圣旨是白善草拟的,然后送到了门下省审核,从门下省出来,白善就溜溜达达的绕了一条路过太医院回去。 满宝正要去后宫问诊,看到他就抬手打招呼,好奇的问,“你怎么走这边来了?” “正要回太极殿,”白善冲她乐,忍不住现在与她分享,“王家的事,崔家下场了。” 因为马刺史的过错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就是跟附近两州争地盘抢人嘛,还有些失职的事情,为政严苛了些,但他的严苛也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只是对治下的军民不是那么友好。 但严肃的管理也未必就是不好的。 以皇帝素来宽和的态度,他多半是申饬一番,让对方改过就行了,“陛下提起这事时,李左散骑就说代州原为边关,那边民风彪悍,本就该宽容待之,这样才能收服民众,使军民顺心,但马刺史反其道而行之,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来,但时间一长,只怕民生怨气,到时候再遇上个什么天灾人祸的,军民易生反心。” 和以前的帝王不同,同样是造反出身的皇帝并不会将造反的人一杆子打死,尤其是参与造反的普通百姓。 他认为,军民造反只有两种,一种是受人蛊惑挟裹,不得不造反,此一种,该问罪为首之人,此人罪大恶极! 一种则是活不下去后不得不造反求一生路,此一种,皇帝及地方官员为首罪,该查明原委,下罪己诏。 所以说到百姓造反,皇帝是不会一味的指责这些人愚蠢有反心,而是认真的思考起来,片刻后觉得左散骑说得有理,于是决定将马刺史调离代州,既然他行事严苛,那就应该放到富裕的地方去,比如江南一带难以掌控,私底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频发却又不揭开的地方。 “正巧楚州刺史因贪污被问罪,所以陛下提议将他放过去,但李左散骑说楚州临近扬州,本来江南一带的盐税就有异常,好容易腾出一个位置来,不该这样胡乱许人,最后挑来挑去,就挑中了蕲州,而且还从刺史降为司马了。” 满宝虚心请教:“这位李左散骑……” “是崔家婿。” 朝中十个官员里就有五个或直接或间接的和崔氏有姻亲关系,白善道:“崔家既然出手了,这事儿很容易就完了,你要不要去告诉学嫂一声?近来还是少出门为宜。” 这时候还是安静些好。 满宝连连点头,“等下衙我就去找学嫂。” 白善便回去当差了。 他现在的位置是在起居郎的隔壁,俩人一左一右的坐着,一个是记录皇帝的言行,一个则是竖着耳朵听皇帝与人论政,偶尔他要上去起草诏书,还要去给皇帝找他找不到的折子,还有可能被皇帝点名问政,真的是比上课可累太多了,走一下神都不行。 初入职场的白秘书,哦,不,是白行走,他很不适应。 可在魏知等人的眼中,白善他却是适应性极强,却表现优秀,才几天时间他就能接住皇帝的问话,就算有时候回答得很不好,但至少能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且言之有度不是? 魏知表示很满意。 皇帝也很满意,最近很喜欢和他说话,于是等大臣们都退下去了,皇帝就留下白善,问他道:“朕怎么觉得最近弹劾代州刺史的折子有些多?李蒙这厮的处理也严苛了些,外面是不是有些朕不知道的事?” 白善没想到皇帝会问他这样的事,这……不算政务吧? 于是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下意识的抬头看皇帝,皇帝听不见他回答,本来只是随口一问,但此时却不由扭头看向他,“怎么,有什么是朕不能知道的吗?”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444章 感同身受二 “这倒不是,”白善不是满宝,没有和皇帝说八卦的经验,因此他一脸纠结,好一会儿才决定实话实说,“陛下,这是人家的私事,我等不好背后说人吧?” 皇帝一愣,这还是他第一次这样被人婉拒,于是精神一振,更感兴趣了,立即道:“怎么是私事呢?” 皇帝很精神的道:“你没听魏知他们说吗?天家无私事,朕连少吃了半碗饭他们都要念叨的,如今已涉及到官员升降调任之事,哪里是私事了?” 他紧盯着白善道:“显然你是知道实情的,快说,这其中有什么隐情?难道是代州刺史拒绝了李蒙等人的什么要求得罪了他们,所以最近才这么多人弹劾他的?” 白善一听皇帝这猜测,连忙道:“陛下误会了。” 他顿了顿后道:“臣知道的也不是很详细,不过马家和王氏是姻亲,马刺史有一个侄子娶了王氏的六娘子为妻……” 白善就将满宝为王瑞乐看疾,断定她多次小产,并身上多处骨骼有过断裂的事说了。 没敢把唐夫人诓了马宏中到雍州打一顿的事招出来,不过也提了一下王氏的态度,“如今王氏想要解除婚约,只是王氏女心疼儿子,舍不得就此与幼子分离,所以他们现正在争孩子。” 一般来说,夫妻和离,孩子都是跟随父亲的,极少有女子能把孩子带离夫家。 显然,王氏不想放弃这个孩子。 皇帝一听明白了,他略一思索就疑惑的问道:“李蒙和王家有什么关系?” 没听说他们要好呀。 白善就道:“他们不都和崔氏是姻亲吗?或许是姻亲请托。” 皇帝就眯眼,李蒙脾气可也硬得很,只是姻亲请托的话,恐怕很难让他在私下议政时说这些话吧? 不过他也知道白善现在年纪小,资历浅,不太好说这些事,反正最关键的他已经知道了,于是挥手让白善退下。 白善一走,他就对古忠道:“让殷礼进宫来一趟。” 哼,白善不敢说,难道殷礼也不敢说吗? 至于殷礼知不知道这个问题,皇帝还真不怀疑,事情都闹到朝堂上来了,殷礼怎么可能不知道? 殷礼还真知道,他不仅知道,他知道的比白善周满还要清楚呢。 他就先喝了一口茶,这才吧啦吧啦的和皇帝说起来,不仅皇帝,连拿着笔记录的起居郎都呆住了,一时有些纠结,不知道这八卦要怎样简短的记录在册。 短了不好,之后若是因此事引起什么大的后果,后人查看史书找不到前因后果怎么办? 长了的话,那就占去太多篇幅了,失了重点就不好了。 虽然心里胡思乱想,起居郎还是照实将这些都记了下来。 殷礼注意到这件事还是因为唐夫人他们在雍州打人。 虽然他只守卫京城,但雍州是陪都,也在他的管控范围之内,唐夫人他们当街打人,他儿子又在现场,他想不关注都难。 这一关注就发现王氏和崔氏都和马家杠上了,尤其是崔氏,大有一种将其压死的架势。 于是殷礼就派人查了一下,不仅查出王氏女被殴打软禁,还查出了王氏将崔氏女送回崔氏的事。 皇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问道:“如此暴戾之人,王氏竟一直没发现吗?” 殷礼就叹气道:“王六娘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个嗣弟,又在外地读书,常年不回家的,她回娘家皆是伯父伯母招待,她伯母就是被送回崔氏的崔氏女。” 皇帝一下就听明白了。 殷礼道:“闺阁女子困于后院,能用的人不多,一旦传递消息的渠道被掐断,家里边又没个关切问候的人,三五年让外人看不出异状来是正常的。” “马家若是聪明,在这几年里彻底收服王六娘也就算了,或是直接杀了,外面的人只怕都不会感到异常,偏他们还要借王氏姻亲的势,所以舍不得下杀手,而王六娘也未曾被收服,这才闹将出来。” 皇帝冷哼一声,直接道:“这叫马宏中的,他也在读书?” “是,借着王氏的势,在并州府学中求学,听说今年考了明经,但未曾考过。” “都这把岁数了都考不中,显然无才,无才也就算了,还无德,留在府学之中也是浪费名额,回头让并州那边革了。” 不过皇帝最在意的不是这件事,他最在意的是崔氏的态度,“崔氏算丢了一个大脸呀。” “是,知道的人并不多,事情被压了下去,不过崔氏的确在帮着王氏打压马家。” 皇帝就沉思起来,半晌后道:“你去,找个人上封折子,就弹劾马刺史治家不严,将此事捅出来。” 殷礼:“……陛下,那不是马刺史家,马刺史和他兄长早已分家……” “朕不管,朕就要人弹劾,也不必点名崔氏女在其中犯的错,反正就说王氏女被打得很惨就是了,明日就上折,快去找人吧。” 皇帝摩拳擦掌准备暗搓搓的干些什么,但回到后宫他还是觉得有点儿不太舒服,于是他和皇后道:“等明达长豫出嫁,我们多给她们一些亲卫,干脆八百,不,一千人如何?” 他道:“如此,她们要是在夫家被欺负了,也不至于求援无路。” 皇后:“……陛下,亲卫一千是亲王府的规制。” “朕就封明达做亲王怎么了?”他道:“她体弱,可不能受了委屈的。” 皇后无奈的道:“白家不会欺负明达的,你看白二像是能欺负明达的人吗?你给她这么多人,她还得找地方安置,岂不是浪费人才?” 而且朝臣也不会答应的,皇后将这话咽了下去,不敢在此时提起,不然激起他的狗脾气来,恐怕适得其反。 皇帝道:“浪费就浪费了,一千人而已,朕还是养得起的。” 他道:“你不知道外头的人人心有多坏,王氏比之马家如何?就跟我们家比白家这样,当初王枫选中马家做姻亲,想的肯定也是马家门户低,不敢欺负他女儿,结果呢,马家全家,连个仆妇都敢羞辱王氏女。” “殷礼说的对,闺阁女子困于后宅,若是在外头没有些势力,一旦被拿住,那是连求救也无门了,”皇帝只要代入明达,他就心惊悲伤到想哭,眼圈红红的道:“朕只要想到以后明达也被欺负,连话都传不回宫中,她在外面受苦,我们还在宫中想着她一切都好呢,朕这心就痛得不行。” 皇后:……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445章 弹劾 皇后迟疑了一下,她倒是不怕明达和长豫在婆家受欺负,魏家家风清正,魏知的人品如果在大晋排第二,怕是都没人敢去排第一。 他教出来的儿子,才华怎么样不说,人品还是过得去的,至少是个君子。 她只担心长豫欺负人家,从不担心人家欺负长豫。 至于明达,更不会了。 白家上下皆是忠厚老实的人,她当时同意,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儿,还有一点则是白二对明达的情义。 不过,亲卫还是需要有的,倒不是防着她们被夫家欺负,而是有了亲卫,她们在外想要做些什么也容易些。 知女莫若母,她这两个女儿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有些亲卫在身边用也好。 不过一千就不必要了。 大晋的公主按照规制都是有亲卫的,在八十到五百不等,权看皇帝对她们的宠爱和封赏。 目前亲卫数量最多的是皇帝的姐姐昭公主,不过昭公主已经去世,剩下的公主中,大多都是亲卫两百或三百。 不是皇帝小气,而是,这些亲卫也都是国库在发军饷,所以除了特别宠爱的公主外,很少有人能拿到最高档次五百。 皇帝原先给明达挑选的亲卫就是五百,可他现在觉得五百不够用。 难道王氏女没有陪嫁吗? 那肯定是有的,但她还是被欺负了,为什么呢? 那自然是因为陪嫁不够多,她的陪嫁要是足够多,那能被马家一举拿下瓦解吗? 可惜皇后不愿意,不然多给五百他也是养得起的,大不了多出来的那部分人走他的私库呗,嗯,不然让明达自己养着也行,多给她一些产业,便是什么都不做,出来的钱也够她做军饷了。 皇帝在心里计划着,就和皇后道:“之前殷礼说起京城拥挤,连雍州那边房屋也稀少拥挤起来,许多来京的人不得不到底下的村子里居住,出行很是不便,我看不如扩大雍州城,建造新城街如何?” 皇后看了看他,就问:“陛下想在哪里扩建?” 皇帝就轻咳一声后道:“朕看雍州西南方就不错,那一片临近渭水,土地也平阔,到京城也近,对了,雍州城到栎阳不远吧,而栎阳距离万年县又近,要是扩建过来,将来雍州和京城差不多就可以连在一起了。这样来京更近,也越加方便旅人了。” 皇后虽然知道他有私心,但略一想这也算与民有益,便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提醒道:“陛下不可太过。” 皇帝心中雀跃,连连点头,伸手握住皇后的手道:“朕知道,你放心。” 皇帝第二天就和朝臣提起这事儿,魏知他们也知道现在京城拥挤,尤其现在国泰民安,来长安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来此求学的,经商的,务工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豪富之人自然能够在京城买房子、租房子住下,可没钱,或资产不丰的人呢? 连当地人都有可能被挤占离开京城。 早两年魏知就提议过扩建长安城池,但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搁置了,现在不是扩建京城,但扩建雍州也不错。 雍州是陪都,距离京城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够到,而皇帝选的这块扩建的地方更近,到时候修一下路,基本上一个时辰就能够从新城到达万年县,倒是方便了不少在京城读书的寒门学子。 于是大家商议了一下,至于范围还需要户部和工部的人共同去勘测过,上报数据后交由朝中官员商议。 这件大事告一段落,殷礼找的人就上折弹劾马刺史治家不严,将王氏、崔氏和马家一同捂在私底下的事情扯到了明面上。 朝堂中的大臣们面色没多少变化,心中却各种吐槽都有,惊讶不已。 这其中,损伤最严重的不是王氏,甚至不是马家,而是崔氏。 虽然折子上没有点明,但只要稍一打听的人家都知道王氏女当时是被她伯母崔氏给送回马家的,也是因此马家才会肆无忌惮的折磨王氏女。 人们怜惜王氏女的时候就会忍不住质疑起崔氏的教养。而对于现在有赖姻亲存活的崔氏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京城中,各家后宅的崔氏女一时之间都恨死了王崔氏,但这时候却是什么都不能做,还要装出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来先对付马家。 唐夫人也没想到这事儿还会闹到朝堂上,他们已经足够低调了。因此不由皱眉,有些忧虑起来。 唐大人就笑着安抚她道:“别担心,事情闹出来,崔氏更不能善罢甘休了,放心吧,就算你父亲不动作,崔氏也不会放过马家的,他们势必要将此事的过错全都栽在马家上面才好。” 又道:“如今你们要做的就是盯紧了马家,别让他们狗急跳墙对孩子动手。” 唐夫人道:“我已经给父亲去信了。” 她叹息道:“此事一出,我们王氏也算出名了。” 唐大人笑了笑道:“还有崔氏顶在前面呢,不怕。” 唐夫人就横了他一眼道:“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我们王氏的后宅可也有不少崔氏女呢。” 远的不说,她祖母就姓崔! 唐大人就摸了摸鼻子道:“是为夫的错,不该如此幸灾乐祸的,那我们给父亲去一封安慰的信。” “走开,还嫌弃父亲他不够烦心的?” 其实王族长还真不怎么烦心,太原距离京城也不是很远,消息传递得总是快一些的,他前脚才收到马宏中鼻青脸肿的回到并州的消息,后脚朝堂上的事他就知道了。 并州距离太原并不远,马家还是住在临近太原的县城里,快马一个时辰就到了。 王承在马宏中进县城前又拦住人打了一顿,这次没有唐夫人震慑性的拦着,他下脚有点儿狠,虽不至于把人打残,但身上的伤看着很可怕。 打完了以后王承就跟着四姐和五姐夫妻俩回家了。 王族长亲自见了他们,问了一下马宏中的反应后,再一得到京城来的消息,他便招来一个管事道:“去马家把表少爷抱出来。” 王庚愣了一下后道:“大伯,这时候把孩子抱出来,马家要是告我们抢孩子……” ☆.第2446章 八卦(给书友“凉亿”的打赏加更三) 王族长道:“把孩子送来太原,不要带回王家,过两天代州的马丰就到了,到时候把孩子给他送去。” 王庚和王承等人一脸迷茫。 王族长就让他们看了一番什么是借力打力。 既是让王氏消气,也是为了给崔氏正名,崔氏不遗余力的在打击马家,没过两天,太原一带就传满了流言。 都说王氏的六娘子在马家被欺负,而她伯母崔氏被马家蒙蔽,没有察觉到侄女在马家受苦,于是心中自责难过,便一边派人将王六娘接出来送到京城治病养伤,一边回娘家搬救兵,势必要让马家付出代价。 王氏承认了这一说法。 这也是他们让崔氏出手的报酬,将崔氏女做的事大被一盖遮掩过去,至于在这一过程中崔氏女和王家二房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王族长是不会过问的。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在皇帝的特意宣扬之下,连后宫都知道了。 明达和长豫对此都很感兴趣,可惜她们现在不太能出门,也不好召外面的小伙伴们进宫来见,只能今天报个伤风,明天报个肚子疼,点明了要让周满来给她们问诊。 最近天气很稳定,所以宫里宫外的人都很少生病,满宝除了修书外也就接平安脉的活儿。 明达和长豫一捣蛋,满宝就只能拎着药箱到后宫里来,然后放下药箱就跟她们盘腿坐在挂着帘子的敞轩里吃茶聊天。 一边吃还一边摇头晃脑的道:“萧院正都知道了,这两天不住的看我,认为我浪费医疗呢。” 长豫:“你现在又没有病人,我们也不算白占大夫,也没让你开药吃药,怎么浪费了?” 满宝:“浪费纸张笔墨也是浪费。” 她道:“纸张可贵了,因为我写书,崇文馆那边嫌弃我花销高呢,总是怀疑我拿了崇文馆的纸张去太医院开药方用。” 一个部门的花销是一个部门的,是不能共通的。 她纸张上的花销一向大。 不管是在崇文馆还是太医院,她的纸张花销都是最大的,满宝都不太想用他们的纸张了,她自己在商城上买的既便宜又好用。 但有时候她写下来的东西需要给人看,虽然她从商城上挑选下来的纸张和他们的差不多,看不出区别来,但有心人还是能看出这不是宫廷造的纸张。 用自己的纸张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庄先生说过,公私要分开,而且要分得很开才行。 她在纸张上的花销一向大,要是连记录脉案之类的东西都用自己的纸张,以后崇文馆和太医院势必会减少她这方面的费用,再延伸出其他的问题来,到时候她会被人欺负的。 因为听庄先生的话,崇文馆和太医院虽然偶尔会抱怨她用纸多,但从不会少了她的用度。 “虽然不开药,但每次回去还是得写脉案上档,可不就浪费吗?” 长豫很光棍的道:“那你就写我有病吧,就说我郁结于心,惊悸伤心之类的,随便编造一些,然后给我开些安神汤。” 明达差点儿把茶给喷出来,笑道:“更浪费了。” 满宝点头,认为她没有抓到重点,干脆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今天是又有了什么消息吗?” “咦,白善没告诉你吗?” 满宝道:“今天不是他轮值,他在翰林院那边呢,没进宫。” 皇帝虽然喜欢招白善入宫问政聊天,也喜欢用他整理折子之类的,但也不能天天都是他。 行走一共三个,偶尔也要轮到别人的。 所以白善偶尔会留值翰林院,不进宫。 萧院正不许太医院参与朝堂上的事,太医院便很少议论这件事。 长豫和明达的消息一半来自于皇帝,还有一半则来自于宫中的内侍和宫女。 明达都有些兴奋的道:“马宏中和王六娘正式和离了,听说他叔父做主,让王家把孩子给带走了,从此以后马家和王六娘及孩子再无关系。” 满宝眼睛亮晶晶的问:“真的?” 长豫:“当然是真的,父皇亲口说的。” 没错,这个八卦消息是皇帝告诉姐妹两个的,消息之快,恐怕住在唐府的王瑞乐还不知道呢。 皇帝的消息来源自然是殷礼,这一次却不是为了八卦,而是为了别的,八卦只是顺便而已。 长豫上午才从父皇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立即想要和满宝分享,她道:“父皇说,王敏连夜去见了马丰,俩人也不知道聊了什么,马丰回到并州以后就请宗族出面,先是夺了他兄长的族长之位,然后就要把他们这一支分出去。” “结果也没分,”长豫一脸惋惜的道:“不过他们家被这样一吓,就愿意把孩子给王家了。” 明达道:“他们这是断臂求生呢,这个孩子给王氏比留在马家更好,不然强留下来,王氏未必会投鼠忌器,却一定会恨他们要挟,马家和王家还是相差太大,所以马家赌不起。” 皇帝之所以告诉两个女儿这些,也是为了让她们知道,“我们家是大晋一等一的人家,这世上除了天下百姓外,就没人能与我们家相提并论,所以你们要记住,以后到了外面,你们只要不是违法惹了天下苍生,其他人,谁欺负了你们都别怕,回来告诉父皇,父皇给你们做主。” 马家当然赌不起,就满宝他们知道的,马宏中已经被从府学中除名,有王氏在,还有陛下的那句“无才,又无德”的话在,他这一辈子都别想出头了。 至于他弟弟,听说也被王氏打压得在太原府学待不下去了,已经主动请辞,要出去游学。 这时候马丰从他兄长手上抢夺族长之位,对于他们大房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满宝却有了和皇帝不一样的感悟,她和明达长豫道:“可见世事无常,人还是应该立得直,行的正,以前王六娘于马家是绝对的弱势,要不是他家行为不端,也不至于落此下场。” “可见强弱是不一定的,人在强时行得端正,弱时才不会招来致命打击;弱时就该向王六娘一样坚韧,才有那一线生机。” 明达和长豫听得一愣一愣的,长豫呆呆的道:“父皇说以后要多给我一些亲卫,要是有人欺负我,当即叫了亲卫回宫禀报,他给我做主。” 明达道:“……父皇日理万机,我们既然成家了,总要自己立起来,不能什么事都找父皇的。”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447章 亲自种痘 满宝自在了一个月又和卢太医一起进入皇庄了,这一次接受试验的都是八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分了两批,一批八岁到十二岁,一批十二岁到十六岁。 男女都有,等试验结果出来,发现果然比成人接种的效果还要好一些,高热率更低不说,也更快的出痘和痊愈,痘量也不多,整体下降了三颗左右。 可以说数据表现得特别好,于是满宝在问过莫老师的意见后,决定给自己接种试一下。 她之前吃过糖丸,不能百分百的防治天花,却也有八成的可能性,所以这两年接触天花患者,她只要多注意些,只要口鼻不接触天花便没有染上。 但是她还是想彻底断绝这个可能。 所以她和萧院正提起接种的事,她很干脆,“正巧现在要等数据汇总,我年纪也不是很大,干脆接种了呗。” 萧院正没想到她胆子这么大,连忙道:“虽说你没出过痘,但这两年你接触了这么多天花病患都没事,显然以后染上的几率也不大,何必急于此刻接种呢?” 满宝道:“现在实验数据出来了,后面就要通告地方开始接种,若有一个太医主动接种后表示痘苗成功,接种的人也会更有信心的。而且我也想试一下自己的试验成果。” 满宝是问过莫老师的,他对他们的试验数据也很有信心,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真的有问题,大不了她再买解毒丸就是了,满宝已经特意把积分都准备好了,还付了积分让科科随时监测她的情况,可以说苟得一批。 论惜命,整个太医院都在她之下。 可惜萧院正他们不知道,只觉得周满胆子大又……忠义。 不得不说,此时若有一人接种痘苗可以让天下人都放心的接种,那人除了皇帝皇后和太子外,也就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太医院的萧院正和周满了。 除了他们这一波人,恐怕不论是谁接种了痘苗都会让人心生怀疑。 但是帝后和太子是不可能的,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听着似乎是一大波,但除了地方上的那些封疆大吏外,京城这里的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个左右而已,都身有要职,谁愿意拿命来拼? 萧院正想了想,还是上报给了皇帝。 皇帝略一思索就批复了,还和白善道:“栎阳乡主不愧绵州牧之女,果然忠义。” 白善:…… 他能说什么呢? 他并不怎么担心满宝的生命安全,不说这痘苗已经来回试验了这么多次,就凭他小岳父在满宝的身边,他就不怎么担心。 不过,他担心她的吃食,接种后可是有一段时间需要饮食清淡的。 于是当天下衙回去后白善就托小钱氏做了几碗粉蒸肉,又搓了肉丸子,都蒸好后第二天就赶早先跑去皇庄那里送给她。 白善将篮子交给禁卫,一再叮嘱道:“就说让她趁热吃,时间不多了,一定要该吃吃,该喝喝,别省。喜欢吃什么写了条子递出来,我做好了给送来。” 禁卫接了篮子一脸懵,不明白这话从何而来,怎么听着周小大人她……时日不多的样子呢? 禁卫将篮子给周满送进去。 满宝打开篮子时,里面的蒸肉和丸子还是热的呢,满宝夹了一块四分瘦五分肥的粉蒸肉咬了一口,软烂生香,肥肉上的油腻被米粉吸收了,因此一点儿也不腻,主要米粉还好吃。 满宝吃得口齿生香,对面的卢太医就一直看她。 满宝勉强将碗往他那边推了推,道:“卢太医,您要不要尝尝我大嫂的手艺?” 卢太医道:“一大早上的吃这么油腻对肠胃不好。” 话是这样说,他也选了一块吃了,然后决定将自己的绿茶分享一些给周满。 满宝就把剩下的让西饼收起来,道:“中午蒸了拌饭吃。” 那样才好吃呢。 九兰问:“娘子,郎君问你想吃什么,他好给准备。” 满宝也知道她要是接种,那就要饮食清淡一阵了,于是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道:“其实最想吃的还是臊子面,大嫂做的臊子麻麻辣辣的,主要还香,而且面也好吃。” 九兰纠结了一下后道:“娘子,我揉的面可能没周大奶奶的好。” “没事儿,有臊子也一样的,而且也不能吃几天了。” 卢太医:“说得好像你就要那什么一样,不就是种痘吗?我们手上种痘的人都出去两三千了,怕什么?” 满宝:“不是怕,就是一段时间就要饮食清淡了,感觉怪舍不得的。” 卢太医:…… 满宝是真的舍不得。 试验者们不觉得,因为说是饮食清淡,但每天依旧是大白馒头,大白米饭,菜里还有肉。 只不过比养身体的那段时间油盐少了一些而已。 对于之前连饱饭都做不到的他们来说,此清淡根本就不清淡,而依旧是美食大餐。 可对满宝不是呀,她就好吃。 卢太医起身道:“我去看一看,明儿我就能出去了。” 明天卢太医就能出去了,满宝自然也可以,不过她想种痘,就懒得来回折腾,而且…… 满宝看向卢太医,皱了皱自己的小眉毛道:“卢太医,我种痘,应该还是你看护吧?” 卢太医:“……那也是两三天后的事了?” 还真用不了这么多时间,皇帝一答应,萧院正和太医院里的人说了一声后,第二天就带了刘太医过来,例行公事的问了满宝一声,“周太医要不要回家看看亲人?” 告个别,做一下准备之类的。 满宝:“……不必了吧,我爹娘也不在家,他们在雍州那边呢,而且也就几天时间。” 萧院正也干脆,点头道:“行,那就种痘吧。” 满宝瞪眼,“今天就种?” “你不是说不回家吗?那就早些种,早些了。”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白善答应下午给我送臊子……” 卢太医就掀起眼皮来看了她一眼,刘太医则是笑眯眯的道:“没事儿,到时候我们替你吃了,不会浪费的。” 满宝:…… 反正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于是诸位太医去给周满调痘苗。 ※※※※※※※※※※※※※※※※※※※※ 作家的话 下午六点见 ☆.第2448章 种痘哟 大家一起围观周满种痘,算起来,周满还是第一个有如此殊荣的人呢,大半个太医院的太医都在这儿了。 萧院正亲自操刀,在她的手臂内侧开了一个小口子后将痘苗种上。种好以后萧院正道:“行了,周太医好好休息吧。” 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虽然她种痘了,但人并没有住到病区,而是依旧住在自己的院子里,只是她的院子锁了起来,西饼和九兰也搬到隔壁院子去住。 不过卢太医却给她搬了不少东西过来,都是这一次试验者的脉案和数据,“这是三分之一,念在你种痘的份上,剩下的三分之二我承担了。” 满宝:…… 她默默地收下了这些东西。 于是满宝除了饮食清淡点儿,只能在院子里扭一扭散散心外,日常和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二天傍晚,满宝就有些发热了,她自己是不太摸得出来的,但过来看她的卢太医只一眼就看出她在发热,一摸额头,的确是低热,于是看了一眼她的手臂。 满宝也盯着手臂看,“还没有出痘,可能要再等一天,明天看看吧。” 卢太医点头,叮嘱道:“今晚别熬夜,早些睡,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叫人,我们都在隔壁。” 满宝应下。 等他走了以后,满宝立即问科科,“我没事吧?” 科科:“没事儿。” 满宝就摸了摸自己蹦蹦跳的胸口,“搞得我怪紧张的。” 科科:…… 满宝决定去和莫老师聊聊天,反正隔着星辰大海呢,就算她和莫老师面对面也传染不了对方。 莫老师对她的症状也很好奇,毕竟以前的脉案都是她看过后记录下来传递给他的,他并没有真正的见到过病人,更不要说和病人面对面交流了。 出于对那个时代,那个世界的人的好奇,莫老师特意放下手中的试验跑到网上来围观。 让周满原地转圈给他看,可惜只是光幕投影,不能实际触碰到,所以他只看到她的脸颊有些许红,眼睛里的血丝也有点儿多而已,面上看不出太多的异常。 “这是发烧的正常表现,你现在温度有多少?” 满宝问科科,科科报道:“三十七度八。” 莫老师道:“有点儿高,按照这个温度,你应该快出痘了。这两个小时你注意一下,它要是还持续升温,那就要小心了。” 莫老师道:“你的体内有解毒剂,按说就算是感染了天花,也要比一般人痊愈得更快速,危险性也要小一些才对。” 莫老师说的不错,周满的危险性的确不大,她最高温度也就是三十七度八了,才躺下还没睡着时她就感觉手臂内侧有点儿痒,抬起手臂就着灯光一看,就看到冒出了一颗痘。 满宝松了一口气,立即问科科,“我现在的体温是多少?” “三十七度七。” 还下了一点儿。 满宝眼睛大亮,忍住抓挠的感觉,老实的把手放在腹前睡觉。 虽然手臂是真的很痒,她很想抓一抓,但她也是真困,今天她把交过来的脉案和数据整理汇总了一半出来,好累的,也没有歇午觉,再有一点儿就做完了…… 而且发烧真的好困,头还有点儿晕,满宝胡思乱想着,眼皮越来越沉重,就觉得手臂上的痒也远离她而去了,于是她就睡着了。 满宝夜里醒过来一次,被痒的,她烦躁的翻了几个身,忍着不抓,后来才又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满宝被亮光照射而醒,她一下从床上蹦起来,撸了袖子就看手臂内侧,看到三颗紧挨在一起的痘,她便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问道:“科科,我多少度了?” “三十七度。” “这么准呀?” 科科:“是。” 满宝欣喜不已,“这就算不烧了,我药都还没吃呢。” 科科见她一副惋惜的样子,忍不住问:“宿主要临时补一碗药吗?” “那就不必了,”满宝连忙道:“不好浪费,药还是节省下来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满宝起床洗漱穿衣,九兰和西饼隔着院门和她说话,“娘子,您想吃什么,我们给您准备。” 满宝想了想道:“算了,臊子给卢太医吃吧,我就吃点儿粥,配一点儿咸菜就行。” 只配咸菜是不可能的,九兰还给她切了一点儿肉,不是很油腻,卢太医容许了。 除了鸡蛋水,满宝吃什么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卢太医用过早饭后就过来看她,摸了摸她的额头,又看了一眼她手臂内侧的痘,满意的点头道:“不错,看一下今天还会不会发热,今天要是不继续出痘,也不发热,那接下来两天出痘的几率也不大了。” 卢太医问她,“你要不要吃药?” 满宝拒绝了,“我觉得我的身体可以自愈,不用吃药了。” 卢太医也不勉强,她这症状看着的确不是很厉害。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确定她没什么问题后就离开,不过很就又过来了。 他不像周满晚上还偷溜着去教课室上课了,他可是晚上也在加班的,没办法,皇庄里没事做,尤其周满种痘后连聊天说话的人都被关起来了,所以他就只能加班了。 加班的卢太医速度快,已经把手上的脉案都整理好了。 他把数据拿过来给周满,俩人就对照了一下做了个汇总。 于是,这两次的试验数据也汇总出来,可以直接放进档案里存起来了。 卢太医呼出一口气,看着周满道:“现在就缺你这一例了。” 满宝对自己很有信心,问道:“卢太医,我种过痘后,你要不要让你家的小孩儿也来种?” 卢太医:“我儿子年纪不小了,他不好种。” “那不是还有孙子吗?” 卢太医:“……我还没有孙子。” “哦哦,孙女也是一样的,您怎能厚此薄彼呢?” 卢太医:“她才一岁不到!” “那是有点儿小,”满宝想了想,“回头和萧太医谈一谈,我记得他有个孙子已经六岁了,应该合适。” 卢太医不说话了,还点了点头。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449章 暗搓搓的打算 满宝的痘成熟得很快,而且只持续低烧,再没有烧上三七度八过,不过两天,痘痘就成熟结痂,已经快能够剥出来了。 萧院正他们也来看过,满意的点头。 皇帝听说一切顺利,忍不住翘起嘴角和白善道:“过不了多久,此一病魔就能从我大晋消失了。” 这是不可能的,太医院做过预估,就算所有十六岁以下的少年不抵触种痘,那至少也得七八十年后才能断绝天花。 可是,先不说十六岁以下的少年愿不愿意,他们目前也没有能力覆盖到大晋的每一个地方呀。 这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萧院正私底下和手下们说过,“国泰民安之下,怕也得二三百年。” 而谁又能保证接下来的二三百年就国泰民安呢? 前两年他们都还时刻担心皇子们夺位的事呢,所以对于皇帝的这种自信,萧院正都懒得去提醒分辨,让他高兴高兴好了,反正时间会给他耳光的。 白善都知道不可能,因为地方上很穷啊,远的不说,就说七里村那边,牛痘的痘苗谁来负责呢? 县衙吗? 还是县医署? 对了,罗江县现在都还没有医署呢,目前配备了医署的州县只有三十八个。 这还是今年又陆陆续续开了几个,之前只有二十来个。 而整个大晋又州府三百五十八个,县一千五百五十一个,不,不对,高昌平定之后又新增了二州六县,而内地府州有时候为了方便管理还要有所并省和增至。 用脚趾头想一想,便是一州一医署,那也得三百六十个,以现在地方医署的增添速度,那得多少年才能做到? 皇帝得不到认同,却不妨碍他自娱自乐,他自己畅想了一下未来后就高兴的把魏知招来问雍州的新城计划进行得怎么样了? 魏知表示地方已经勘测完毕,他们在皇帝指定的范围上移动了一下位置,让新城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不过大部分还是在皇帝指定的范围内。 皇帝看了一下后很满意,当即就批复了,“让工部去建造。” 魏知却拒绝了,并提议要将新城的建造往后移一个月,他道:“陛下,此时正是农忙,等忙过了夏收再征收劳役吧。” 没错,说是要工部建造,但那也是工部统领,做工的人还是要征收丁役。 皇帝略一思索就答应了。只能惋惜的再退后一个月。 白善跪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暗想,一个月后没多久就又要秋收了,相当于大家全年无休,劳动强度这样大,恐怕雍州一带的成丁日子要不好过了,也不知道户部打算给他们吃什么东西。 从小就看过服劳役,并做过一系列调查甚至写成文章的白善知道,对于丁役来说,他们的艰难之处不仅在于劳动的强度,还在于他们的饮食上。 其实只要饮食跟得上他们的劳动强度,他们多是可以忍受的,但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地方县衙给的食物是很难跟得上丁役的劳动强度的。 白善胡思乱想着,皇帝已经打发走了魏知,难得忍不住话和白善泄露了一点儿机密,“周满的食邑不是在栎阳吗?那边要建新城,她可以在她的食邑上建些商铺之类的地方。” 白善愣了一下后道:“陛下,耕地上不能建造房子,更不要说商铺了。” 皇帝一噎,片刻后道:“划归给她的五百户,在居住范围之内总有些荒山野地,建几间商铺还是可以的吧?” 白善就道:“他们中间还间隔着一个栎阳县呢,和新城不通。” 皇帝就只能表达惋惜了,回后宫就和皇后道:“栎阳的县令也不知怎么想的,将周满的食邑画在了临近万年县这边,今儿要不是白善说,朕都还不知道呢。” 皇后问他,“你怎么想起来问周满的封地了?” “朕不是看她忠诚贴心吗,想着再赏也赏不了她什么东西了,就想着送她些什么东西,谁知道她的封地不在新城那边,而是在万年县那头,隔得有些远,此事只能了了。” 皇后眯了眯眼,“你想送她什么?” “朕想送她发财之道,”皇帝得意洋洋的道:“朕原想着让她在自己的食邑上建商铺的,到时候随便租出去就是不少钱了。” 皇后就眨眨眼,半晌后道:“我记得我们在雍州有两处皇庄,有一个在城北之外,还挺大的,你说要给明达做陪嫁。” 皇帝点头。 “西南这边也有个小的,你打算给谁?” “也给明达,”皇帝笑眯了眼,“朕已经划给魏知他们建造新城了,到时候在那里给明达建个别院,再建两条街的商铺,都是明达的,她不是多养了三百的亲卫吗?到时候户部要是不给这部分的钱,那就让明达自己养。” 两条街的商铺,应该够养三百人了吧? 这样一来,那八百亲卫之中有三百人就算是明达的私兵了,就是将来那什么了,公主府也不必还回来,交给孩子们继续用,也免得他们被欺负。 皇后看着“考虑周全”的皇帝,半晌说不出话来。 皇帝却还和皇后邀功,“梓童,你看朕这个安排如何?” 皇后静静地看着他。 皇帝也慢慢收了笑容,认真的和她道:“我都考虑过了,魏知他们反对不了。” “地是朕的,大不了不用工部出力,朕让太府寺去建造,反正,朕一定要建起两条商铺给明达。”皇帝说到这里顿了顿,和她道:“长豫的封地远了点儿,朕不好也如此做,到时候朕把京城这边的一间酒楼给她。” 皇帝说到这里还有些心痛呢,那酒楼是以前他还在王府时置的产业,生意虽然一般,但他和宿国公几个以前常去那里喝酒。 皇后揉了揉额头,提醒他道:“此事陛下先别张扬,等新城建好再说。” 皇帝就知道她同意了,立即乐道:“好,朕一切都听皇后的。” 才怪! 皇后瞥了他一眼不说话。 就在皇帝暗搓搓的给明达攒私房钱时,满宝的痘痂终于落下,手臂内侧留下三个浅浅的痘印,她伸手按了按,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就是有点儿坑坑洼洼的。 ☆.第2450章 提议(给书友“咎无处”的打赏加更) 满宝盯着看了看,觉得还真有点儿不太好看。 她立即叫来九兰,吩咐道:“今天给我们传个口信,明儿让家里送那个祛天花痘印的药膏进来。” 那个药膏还是满宝在夏州给育善堂得过天花的孩子们弄的呢,过年那会儿他们去看过那些孩子,药膏多少有些效果,他们脸上的麻子浅淡了很多,有些本来有点儿浅的痘印甚至消了。 痘印减少,加上他们年纪还小,将来长大总还会在拉伸淡去一些,满宝在莫老师的帮助下改过药方,可惜当时他们走得匆忙,只来得及给他们留下几罐改过药方的药膏,没来得及看具体的效果。 满宝若有所思,或许可以写信问一下杨学兄,要是要用,以后京城这边种痘的人多了,这药膏还是很有用处的。 嗯,他们家有可以多一门生意了。 满宝的痘痂落下,又在皇庄里住了十天,确认她再接触天花病毒后完全免疫才得以出去。 这一次她在皇庄里的时间也不短,老周头和钱氏还挺想她的,一见她回来就拉着她看了又看,然后叹息道:“都是当官,怎么白善可以每天回家来,你却是隔三差五的要住在外头呢?” 满宝道:“等过了这一段时间就不这样了。” 老周头就好奇,“不是说你们的痘苗已经试验好了吗,上次皇帝还给你升官了。” 满宝道:“那不是升官,那是封爵,好是好了,这不是开始要种痘了吗?” 满宝含糊了几句,问道:“爹,天花这病太狠了,你看要不让立学他们去种痘?” 老周头点头,“去吧,去吧,对了,你四哥回来了,他常在外头走,要不先给他种吧。” 在老周头看来,天花这东西很可怕,但他闺女厉害,已经把天花打趴下了,没见皇帝为此都给满宝升官,哦,不,是封爵了吗? 老周头对此自信满满。 满宝却认真的思索了一下,“四哥年纪大了呀,危险性比较高,不过倒也可以试一试。” 他也吃过糖丸的,体内本来就有些抗击毒素的东西在,危险性还是比一般的成人少的。 周四郎正巧回来,在门口听见这话如遭雷击,他蹬蹬的跑进来,不可置信的问,“满宝,你说谁年纪大了?” 满宝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直言道:“你呀。” 周四郎瞪大了眼睛。 老周头不耐烦的道:“你儿子都能上学了,你以为你还小啊,去去去,将你身上这臭衣裳换了再来。” 满宝却许久不见周四郎了,也不嫌弃他才从外面回来,往旁边挪了挪,给他让了一个位置,“四哥坐。” 周四郎就坐在那小凳子上,这才看到满宝他们正围着一个火炉呢,他:…… 他不由扭头看了外面的大太阳一眼,不可置信道:“爹,这会儿是六月吧,这么大热的天你们围着火炉干啥?” 满宝就从火炉底下拨出一个芋头来给他看,笑嘻嘻的道:“吃芋头。” 她道:“这芋头是皇庄里的童内侍种的,知道我种咳……要回家,所以给我挖了一兜呢。” 老周头也许久不吃芋头了,还怪想的,不然他也不能和满宝大热天的蹲在火炉边上。 周四郎捏了一个,感觉软了,便也将它身上的泥土拍掉一些,忍着烫剥开一层吃了一口,赞道:“还不错,那童内侍种芋头很厉害?” 满宝想了想后道:“不知道,不过他调教人应该挺厉害的,他以前在宫中,古大人是老大,他是老二。” 周四郎差点儿把手上的芋头捏飞出去,不过他很快稳下来,好奇的问,“那他怎么去皇庄了?” 满宝:“犯事了呗,不过我总结了一下,觉得他这都是因病而起。” 周四郎:“所以?” “所以我在给他治病呢,根治不可能,不过现在缓解了不少,这些芋头是他给我的谢礼,对了,回头他还得来找我扎针呢,爹,你得告诉门房一声,我给了他门帖的,回头人来了我要是不在家就把人请到厅堂里坐,别怠慢了人家。” 老周头点头,不由问道:“就给了你一兜芋头做诊金呀?” “不是,这是礼物,”满宝压低了声音道:“诊金是一荷包的金豆子。” 老周头眼睛一亮,立即拍着胸脯和满宝道:“你放心,人来了我一定好好招呼着。” 一荷包的金豆子,这得多少钱呀。以前他们家看病,只要花费超过一串钱就心疼得不行了。 老周头关切的问,“他什么病呀,很严重吗?” 满宝道:“挺严重的,最严重的算寒症吧,他年纪大了,以前的老毛病就都犯了。” 老周头和周四郎就在心里同情了一下对方。 满宝问道:“四哥,你这次回家怎么这么久呀?原先三哥还想等你回来后再回去呢,但左等你不到,右等你也不到,最后还是刘祖母找了熟悉的商队将他们送回去的。” 周四郎道:“今年的茶叶好,我另外找了两座茶山,和人定了契约,至少三年内他们的茶叶要供给我们,所以就晚了些。” 他道:“我上京前回去看了一眼,三哥和三嫂已经平安回到家了,正忙着夏收呢。” 他琢磨了一下后道:“要我说,你现在京城的职田不少,那些田地可比村里的还要好,干脆让二哥三哥他们都来京城算了,我看大哥一个人也管不过来这么多职田。” “不行,”满宝还没说话,老周头第一个反对,他道:“职田是职田,那是浮萍,没根的东西,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家里头的,就是再少,再不好,那也是我们的,可不能荒了。” “没说就荒废了,”周四郎道:“可以请村里的人帮忙种嘛,而且从京城到我们家又不远,坐车九天十天也都到了,农忙前回去一趟就是了。” 对于现在动辄出去三两月的周四郎来说,路程十天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但对于到了一个地方就窝着不动的老周头来说,他是不能够理解周四郎的这份从容的,九天十天的时间呢,这还不够久的? 老周头:“你当你哥哥们是你,乐意来回折腾呀?” 周四郎噎住,干脆道:“那您问大哥二哥三哥他们。”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451章 账单 满宝眼见着他们要吵起来,连忙转开话题道:“四哥,您看你什么时候有空跟我去种痘?嗯,立学他们也请个假,一起去皇庄里种痘好了。” 老周头,“在家种不行吗?还得跑去皇庄?” 满宝道:“那边安全些,现成的地方,回头我和萧院正商议一下,看是否需要其他费用。” 费用是不必的,至少目前是不用的,萧院正巴不得来种痘的人越来越多呢,他在太医院里统计了一下,基本家中有八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都来了。 如果朝中大臣有疑虑,他们太医院的态度就是保证。 萧院正家里也有人参加,萧院正六岁的孙子也被送了进去,卢太医倒是也想送个人进去,但他只有个小孙女,年纪太小了,他可不舍得,最后选了个最小的儿子送进去。 于是,痘苗还没有宣传开来,太医院的太医家属们先种上痘了,其中以周满的家人最多。 满宝面对同僚们的目光,无奈的摊手道:“没办法,我家里人多。” 最小的六头,包括周立重在内,他们都跑来种痘了,不过和满宝同辈的只有周四郎来了。 其他人很少出远门,倒不必非得种痘。 不过向铭学和周立君也来了,他们也常出门,尤其还是往草原去,同样要十分小心。 一群人呼啦啦的住进皇庄,满宝和卢太医又被关在皇庄里了。 这一次因为涉及到的全是官眷,且数量不少,因此连皇帝都关切起来,每天都要问一遍,生怕有官眷因公牺牲。 好在有这么多太医盯着,痘苗又是经过不知道多少次试验了,药方也都是改良过的,因此并没有出现意外,最多是三个人高热了一阵,但痘量也不大,不过一个晚上或一天就跨了过去。 于是所有官眷在入住皇庄半个月后全都顺利出关,皇帝一看,又蠢蠢欲动起来,很想给自己也来一刀去种痘。 然后被朝臣劝了回去,太子就表示自己愿意代替皇帝去种痘。 不过依旧让朝臣劝住了。 太子年纪也不小了,按照太医院给的数据,成年人种痘的风险要比年龄小的大,所以太子还是别去冒这个风险了。 不过,皇帝和太子是不能种痘了,但朝臣们却也看到了种痘的好处,如果种痘一次,将来就杜绝了天花这一种疫病,那对他们子孙后代的生命安全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提高。 于是不少朝臣想了想,便也计划着把家中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挑出来,也都送到皇庄里去接种牛痘。 皇帝一看,对此结果很满意,于是也不坚持去种痘了,而是叫来萧院正道:“既然这么多官眷要入皇庄种痘,那你们太医院就好好招待,最好拿出一个章程来。” 萧院正应下,回去就把太医院的人都召集起来,“陛下的意思,先从三品以上的官眷开始,逐层往下,当然是自愿的,你们也要把好关,身体不适宜种痘的要挑出来,莫要马虎,要是这中间出了差池,那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萧院正就和大家商量起来给皇庄那边添置一些新的被褥,男女还要分开。 这官眷,自然

相关推荐: 战栗纪元   男神总是想撩我   毁灭教皇   南兰小传(飞狐外传同人)   汉宫秋之牡丹怨   横刀立马   炮灰加女配,逆袭好累   大啸吧!决斗者!   爱,下辈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