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身边。 唐鹤和殷或也站住等他们,等他们到了跟前就忍不住问,“你们这是长高了?” 俩人一听特别高兴,尤其是周满,一脸期待的看着唐鹤,“唐学兄,我长得多吗?” 唐鹤只看了她一眼敷衍道:“高了不少,”然后看向白善认真的打量,“与我一样高了,再长岂不是要高过我了?” 一旁的殷或客观的道:“唐学兄,白善已经略比你高了。” 唐鹤:…… 周满轻轻地哼了一声,扭头问殷或,“你祖母也让你出远门?” 殷或浅笑道:“祖母她很理解我。” 不仅周满和白善,连一旁的唐鹤都很怀疑的看着他。 前面太子的车队已经出发,唐鹤道:“走吧。” 大吉他们这才牵着白善他们的马过来,“郎主,我让他们去驿站里收拾东西回去了。” 白善颔首,“让人去找方县丞,抄近路先回县城去准备。” 大吉应下,白善这才骑马跟上队伍。 太子带来的人不少,随行的官员都跟着去北海县了,刺史府这边郭刺史带上了不少官员,路县令也跟上了,所以车队浩浩荡荡的,白善他们想说悄悄话,所以脱离了刺史府的队伍,和唐鹤殷或混在了一起。 白二郎陪着明达坐了一会儿马车便溜了下来,也跟着混在了他们中间。 盐政的事是机密,唐鹤虽然听到了一些风声,但更多的就不知道了,他不由问白善,“你那北海县到底有什么机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11章 放心 白善左右看了看,见人不少,便卖个一个关子,“学兄到了便知。” 北海县离青州城不远,但公主和驸马带的车架多,所以速度要慢一点儿,等他们到北海县时已经过了午时。 太子就是因为这个很嫌弃他们,要不是他们两个拖累,他带着人快马加鞭,早几日就到青州了。 也是因为这个,太子才想把人留在青州,不带着四处巡察了,当然,明达和白二郎也没想过要跟着他去巡察就是了。 太子就顺着北海县的主街走了一遍,扭头和白善道:“你们县真穷。” 白善:“……殿下,这也是大晋的疆域。” 再穷也是大晋的地方。 太子没说话,在县衙下马后,也不进去,直接和白二郎明达道:“我们当即就要去盐场了。” 意思很明显,你们要去吗? 不去的话就留下休息吧。 明达立即道:“让他们留下收拾东西吧,我们和太子哥哥一起去。” 太子“啧”的一声,扭头看向白善。 白善看到了老早带着差吏们候在县衙门口的方县丞和董县尉。 于是他招手让人上前来,问道:“午饭安排在了哪里?” 方县丞只敢稍稍抬头看到太子的衣摆,闻言躬身道:“下官在赵记饭馆定了位置,现在他们大约已经准备好,贵人和大人们一去便能用饭。” 白善满意的点头,让跟着回来的刘贵去安排车架行李,他则带着方县丞和董县尉请众人移步到赵记。 北海县城就这么大,赵记和县衙就在一条街上,走过去都不太费时间。 衙役们沿街拦开了人,让他们畅通无阻的到了赵记。 这动静这么大,对于素来偏僻安静的北海县来说是很难得一见的,所以有不少百姓不顾天上的大太阳跑出来看热闹。 即便是被衙役们拦在街边,只能站在屋檐下看一看骑着马走过的一众贵人他们也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些贵人是什么官呀,这么厉害,我看我们县令和周大人都要跟在后头呢。” “不知道,但这红的绿的紫的,这么多颜色的官袍,一看就是大官。” “再大能大过刺史去?对了,刺史穿什么颜色的官服?” “深绿?比我们县令还要绿一些?” 偷溜出来看热闹的县学学生闻言几欲吐血,小声道:“刺史是穿深绯色,就那红色,跟周大人的一样。” 百姓们一听,“喝”了一声问:“那周大人的官和刺史的一样大?” 县学的学生知道的多一些,他们低声的解释道:“若只是医署属官,应该是绿色的官服,和白县令一样的,但周大人还是崇文馆编撰,那是四品官,所以也可着深绯色。” “周大人的官比白县令的大呀!” “那不是吃软饭?” “小声些……” 县学学生:……这话可不是他们说的,白善能力也不弱,他只是出仕晚几年而已,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的,比周满还要有前途呢。 不过这个解释起来就太麻烦了,他们觉得当下的情景不容他们说那么多话,于是沉默的看向不断从街中心走过的人,并不理会发出疑问的普通百姓。 边上的百姓便以为这些郎君是默认了这句话,一时眼珠子乱转,什么想法猜测的都有。 学生们则是悄悄的自己说起话来,“刚才打马走过的那位着紫袍的男子是谁?” “不知道啊,看着甚是年轻,竟然已经是大员了吗?” “没听说过朝中哪位大臣这么年轻的呀。” 方县丞是快马加鞭,就比他们提早了半个时辰回到县城。 他一进城便直奔赵记,包下整个赵记后还将附近两家饭馆的厨子帮工都给叫了来一起动作,“京城里来的贵人,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子,半个时辰内做出十桌饭菜来,不需要多贵重,但必须有荤有素有汤,得美味,更得安全。” 他道:“做好,回头县令有赏,做不好,最好现在就说出来,不然你们接了县衙的活儿,转过头又撂挑子,不说县令,我也饶不了你们。” 因为有这番话在,三家的掌柜和厨子不敢怠慢,一起合作细细地做出了十桌饭菜来。 此时白善他们进来,每桌就还有两道大菜没上,其他的都做好了放在桌子上,打开盘子就能用。 出门在外,太子本来就不讲究,只求速度快,味道不差就行,但见白善准备得这么好,他还是忍不住微微点头,然后在主桌上坐下。 这一次郭刺史有幸坐在了太子身边,白善和周满也陪坐在旁。 唐鹤他们就另外坐了一桌,上下打量了一下赵记后笑道:“倒还不错,看着也不是很穷嘛。” 路县令则是意外的看了方县丞一眼,他是知道方县丞能干的。 他当初将他从主簿的位置上提起来,就是想用他和宋家对抗,却没想到他可以这么能干,这是在白善不在的时候就准备好了? 太子他们带来的侍卫宫人等也都在楼下找了位置坐下,方县丞和董县尉从二楼退到一楼,在下面招呼众人。 白善上任之后把很多事情都交给了方县丞和董县尉,只要是自己自己职责范围之内,他们便都可以自己做主。 尤其是方县丞,白善隔三差五的下乡,县务基本交给了方县丞,所以白善让他抄近路回县城,相机行事,他就敢拿着县衙里不多的公款包了饭馆准备饭菜,要是在别的县令手底下,没有准确的命令,他是不敢这么做的。 方县丞敢这么做,不过是因为知道,不管他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白善都会给他兜底,绝对不会将他推出去顶锅。 一坐下,太子反倒不着急了,他扭头看向窗外,外头的衙役已经不拦着街上的百姓了,只是守在饭馆外面,不让人进去而已。 底下又热闹起来,甚至有人特意将摊位摆在了饭馆对面和楼下,或许是察觉到了他的视线,底下的人非常大声的叫卖起来。 太子觉得很有趣,和白善道:“你这些县民胆子倒是大。” ☆.第2912章 升官 白善也扭头看了一眼,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对,“胆子大赚钱才快。” 太子瞥了他一眼,“只怕坏事也快。” 白善不在意的道:“多教化教化,平日宣讲律法,让他们知道做坏事的后果就是。” 郭刺史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心里和其他刺史府的官员一样惊讶于白善和太子的熟稔。 用过午食,太子并不急着走,坐着喝了一盏茶,等程将军上楼来低声交代了几句,太子这才起身,“走吧,我们轻车简从。” 是真的轻车简从,除了明达和殷或是坐车外,其他人皆是骑马出行。 太子只点了一个御史和唐鹤随从,其余随从官员都留在了北海县衙,郭刺史也想去看一看白善的新盐场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太子。 就算是为了盐政,也不至于急成这样,竟是一天都不愿在北海县衙停留。 郭刺史也只带了一个幕僚和长史,以及路县令前往。 剩下的都是太子带着的侍卫了。 白善觉得太阳太晒,也不知道从哪儿买来了不少斗笠分给众人,他骑马跑到了唐鹤左边。 唐鹤正要往右边让一让,结果周满的马头冒了出来,和他一起齐头并进。 侍卫们见状,识趣的给他们让出位置来,让他们三个跑一排。 唐鹤一边打马往前去一边扭头冲白善喊道:“就算你们官道来往车马少,但也不能三骑并排啊!” 白善不理他,和周满一左一右的夹着他快马往前去,这样做的好处是,他们中途停下来休息时,后面的车马还没到,他们可以趁着等候的时间说一会儿话。 白善就好奇的冲太子那边示意,“程二郎什么时候成了将军?” 周满也好奇,不过问的却是:“程二夫人还好吧?” 唐鹤:“……她夫君升官,她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她是后宅女子,你问我她好不好,我怎么知道?” 周满就叹气,“程二郎成了将军,他以后再逛花楼,程二夫人还能揍他吗?” 唐鹤就认真的想了想,“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上个月程二郎脖子上好像是带伤来着。” 白善:“……我以为殿下会带鲁大郎来。” 鲁大郎是鲁越的兄长,也在军中任职,是太子的心腹,咳咳,据满宝说,当年太子想造反,联系的人中就有鲁大郎。 唐鹤道:“陛下觉得鲁大郎不够稳重,亲自点了程二郎跟着的。” 他看向来路,那边过来的是殷或的马车,他微微抬起下巴道:“四月的时候,陛下将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并为羽林亲军,由我的上司殷大人统管。” 白善目瞪口呆,“所以现在殷大人不是禁军统领了?” 唐鹤一字一顿的强调道:“是禁军统领,只不过由三品升成了二品。” 以前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是分开的,他们所说的禁军是指负责皇宫、皇城和京城安危的左右龙武军,而左右羽林军是皇帝亲自管着,基本只在山林之中练兵,很少出现。 但现在皇帝将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合并,又再交由殷礼统管,他虽然还是禁军统领,但官品上了一级不说,还直接掌握了京城所有的兵力。 假设一个非常不好的假设,若有一天大晋地方都反了,那能捍卫李氏江山的,就只有殷礼手中的禁军了。 连唐鹤有时候都心惊于皇帝对殷礼的信任。 白善也惊叹了一下殷大人的位高权重,然后想起了什么,微微愣住,“那陛下怎么会答应殷或跟着太子出门?” 唐鹤就双手交叉叠于腹前,叹息道:“所以说我们的陛下厉害呢,太子出京后就一心往青州来,要做出一番事业来给陛下看呢。” 皇帝都对太子这么信任了,看,我把掌握了京城及皇室命脉的殷礼的儿子都给你带上了,作为儿子,你要怎么回报我这个老父亲呢? 太子的确很感动于父亲对他的信任,所以才那么嫌弃拖后腿的白二郎和……明达。 明达是自己的亲妹妹,又从小身体不好,太子疼爱她习惯了,舍不得怪她,便迁怒起白二郎来,左看他不顺眼,右看他也不顺眼。 白善和周满都想到了这一点儿,扭头一起看向静静站在一旁的白二郎。 白二郎不解,拿着竹筒问:“看我干什么?你们要喝水?” 周满就把他递过来的竹筒推回去,同情的道:“你多喝点儿,别客气。” 白二郎一脸的嫌弃,“你们这儿的水一点儿也不好喝……” 白善见他嫌弃北海县,不由哼了一声,不愿意搭理也了,拉了周满便去接才到的殷或。 殷或摇着扇子下来,躲在树荫下,和走上来的俩人道:“你们这里比京城还热些。” “所以你为何出京来?” 殷或笑道:“我本来也要出京走一走的,碰巧白二他们启程,我便和他们一起走了。” 白善眼睛微亮的问:“这一来何时走?” 殷或笑道:“我无官无职,想何时走便何时走。” 白善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别看北海县热,其实也有凉快的地方,回头我带你去找。” 周满看向白善。 殷或叹气,“为何是找,不是去看?可见你现在也没有找到。” 白善看向周满。 周满便轻咳一声道:“慢慢找总能找到的,而且北海县有大海,你还没看过大海吧?等你看到了你也会喜欢的。” 白善狠狠的点头。 他们一行人在树荫下休息了近一个时辰,等人马都休息得差不多了便继续行路。 酉时前便进了大家洼。 白善直接带他们去盐场。 此时太阳已经往西偏了不少,但阳光依旧灿烂得不得了,周立威正带着人在盐田里铲盐。 白善直接带着太子等人过去。 目之所及都是一块一块排列整齐的水田,一排三块田,排排看不到尽头,在阳光之下,水光散发出白色的光芒,在后面两块田中,众人似乎看到了一些细碎的白色晶体。 太子在田边站住脚步,他来前设想过海水是怎么晒出盐来的,但怎么想也没想到是跟水田一样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2913章 盐田 他走上前去盯着水面之下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出不同来了,和一般的水田不一样,水面之下有些泛白,却又不是淤泥,可也不像盐,太子怀疑的看向白善,“下面是盐?” 白善只看了一眼便道:“这是第一次晾晒的海水,估计才进水没两天,表现不太明显,殿下,我们再往前面去一些,那边人多的地方好似在收盐。” 太子往前看了一眼,远处的确有人群聚集,不过他也不急着过去,直接顺着田埂往前走。 一块田一块田的看过去,看着看着他发现了不同。 顺着田埂往下,边上有一条挺宽的沟渠,里面有水在缓慢的流动,太子上前看了看。 看了眼沟渠,又看一眼边上的盐田,若有所思,“这是海水?” “对,”白善解释道:“海水涨潮时,海水就会灌进沟渠之中,沟渠连通每一排的第一块盐田,当晒出盐晶和盐卤时我们就会把它筛洗过后放入第二块田中。” 太子走到了一块田前,“比如这块?” 这是一块可以看出水底有大块盐晶的盐田,水已经快干了,但上面还有浅浅的一层水。 太子蹲下去伸手从田里捞了一把盐,有的盐被捞到手里后就慢慢软踏踏的融化从指间滑落…… 他捻了捻,伸出舌头尝了一下,很苦涩的的盐巴,但确是咸的。 跟在太子身后的郭刺史等人一脸的恍惚,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他们心底有许多疑问,首先就是,这一块一块方正的田是拿来做什么的? 听白善的意思是晒盐? 田不是拿来种的吗? 盐不是要煮的吗? 众官低头看着脚边的盐田,半晌说不出话来。 太子在盐田里将手上的盐粒洗去,吴公公连忙掏出帕子来给他擦手。 太子不在意的擦了两下,看向这一排的最后一块田。 白善立即道:“那是第二块田晒出盐晶后用水融化再过滤晒的盐田,也是最后一块盐田。我们对比过,过滤两次晒出来的盐一点儿也不比煮出来的盐差。” 煮盐为了节省柴薪,他们都只过滤一次,盐比他们晒出来的要苦涩和暗黄。 太子微微颔首,就带着人往前去。 周立威正蹲在盐田边搓着推到跟前的盐晶,检查质量,边上一个长工朝身后看了好几眼,确认没看错,连忙道:“周爷,县令又来了。” 周立威便向后看了一眼,看不太清楚人,“不可能吧,他昨天才走的。” 长工眯着眼睛看了一下,确定道:“就是县令,没错!” 已经收到士兵通知,正在山边巡逻的罗巡检已经带着人飞跑过来,路过盐田的时候叫了一声周立威:“是县令来了,还带来了好多大官,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去迎接呀。” 士兵找到他时可是说了,县令带来的人里不仅有穿红色官袍的,还有一个穿紫袍的,而县令就跟在紫袍人的身后。 周立威一听,立即起身跟着罗巡检往那边跑。 跑了好一会儿,他们终于在半途和太子迎面相见。 罗巡检不认识太子,想着反正行礼总不会有错,因此抬手就要行礼,已经看清太子脸的周立威却是忍不住惊叫一下,“太子殿下?” 周家人没见过皇帝,但太子和公主却是有幸见过的。 虽然见得少,但太子这么尊贵的人物,周立威还是努力记住了对方的脸。 罗巡检抬起的手就没放下,膝盖一软,直接扑腾一声跪在了田埂上。 本来已经打算一揖到底的周立威见状,也只能拉了一下裤腿跪下,和罗巡检一起给太子磕了一个头。 太子对他们的尊敬很满意,脸上的笑容也更盛了一些,抬手道:“起身吧。” 他略过罗巡检,上下打量周立威,觉得他有点儿眼熟,但想不起来他是谁,便问道:“你知道孤?” 周立威就下意识的看向太子身后的周满。 太子也往后看了一眼周满,恍然大悟,“孤说眼熟呢,你这眼睛看着和周满的挺像。” 周满道:“他是我二侄子。” 太子微微颔首,问道:“他现在盐场做什么?” 白善回答道:“做管事。” 他直言不讳的道:“臣精力有限,所以让他来帮衬臣。” 太子微微点头,就问周立威,“那边是在收盐?一块田能收多少盐,多少天能收一次,所耗人力几何?” 周立威有些紧张,好在这些问题先前小姑父来的时候也问过,而他的账本做得还可以,因此都能一一答上来。 太子已经有心理准备,因此面上看不出什么来,身后听了一路的官员们却忍不住去看田埂两边的盐田,没怎么看路,差点儿给跌到田里去。 到了收盐的地方,长工们正一身短卦的在盐田里推盐,木铲被打磨得锋利,一米来宽,放下后就往前推,盐田里的盐晶就被推动得聚集在一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等推到太子他们跟前时,已经有一小堆了。 即便是太子都呆了一下,更不要说身后的众臣了,他们都张大了嘴巴。 郭刺史想到了什么,眼都红了,他一下扭头去看白善。 白善站在太子身后,等着他们回神。 太子蹲下去抓了一把盐看,细细地捻了捻,盐粒一颗颗的落下,别说,还挺细,至少比市面上卖的一般盐要细一些。 太子对身后的人道:“你们也来看一看吧。” 唐鹤等人就等太子这一句话了,他话音才落下,几人便挤上去摸盐,排排蹲着,把盐田的一面都占完了。 长工们有些无措的看了看,见周立威示意他们继续,便转身继续去铲盐,没有管这些没见识的大官们。 御史有点儿不太相信这盐是晒出来的,便看向身后的盐田,见里面都是水,一点盐的影子都没看见。 不,也不是一点儿也没看见,这水一看就和一般的水不一样,似乎有些偏白的浑浊。 他伸出手指在盐田里搅了搅,含进嘴里感受了一下,很咸…… 御史在怀疑和相信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眼见为实,于是和太子道:“殿下,臣想留在盐场里看一看这晒盐之法。” 除非亲眼看到海水入田后晒出盐来,不然他一定不相信。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914章 震撼(给书友“慕容qingqing”的打赏加更9) 太子点点头,“准了,孤也留下看一看这晒盐之法。”不过他是不怀疑白善的,他吃饱了没事干拿这事儿骗他们? 但他觉得这很有趣,看一看也不错。 太子就站在田边看着他们将盐装进铺了细麻布的框里,他们需要将盐挑出去再晾晒一次才能收到细麻袋之中。 但此时盐还只是有点儿湿润,算是成品了。 太子看了一下一块盐田的产量,微微点头,干脆顺着盐田继续往前走,一路上还看到二十几块出盐的田,只是它们的进度不一,有的只是底部浅浅的一层盐晶,有的则是已经解成块,颜色很深,需要到第三步,用水溶解后再晾晒。 太子还是对第一块田最有兴趣,围着看了看后道:“我一路走来,每一排的第一块田都很少看见盐晶。”不像第二块田和第三块田,只要有结晶,那都是成片成片的。 白善道:“第一块田不一定要等到盐晶晒出来,待晒到一定浓度后便可放入第二块田,当然,现在太阳好,所以出现盐晶的情况也会增加,速度也会快,这些第一块田都是这几日冲入海水新晒的。“ 太子便回到第一块田那里,直接指着盐田道:“将里面的水放了,孤要亲自看着它新注入水,然后晒出盐来。” 御史也正想如此提议呢,见太子提了,他便道:“殿下,臣想亲自守着这块盐田。” 太子应下了,还给他指了一队侍卫。 御史扭头和周满解释了一下,“周大人,下官不是不信白县令,只是想亲眼看一看海水是如何晾晒成盐的。” 周满一脸的莫名其妙,点头道:“看呀。” 她和白善也没拦着他呀。 御史认真的看了看周满,放下心来。 白善就将周立威介绍给御史认识,“这是我侄儿,他于晒盐一事上很有经验,大人有不解之处可以问他。” 御史更满意了,虽然他们眼睛看到的是这样,但晒盐肯定还需要一些技巧的,有人指点就更好了。 太子看完盐田,便左右看了看后问,“这附近有村落?” “是,”白善指了一个方向道:“只是与盐田有一点距离,转过那个弯,那里有个洼地,村子便在那里面。” 太子看了一下这个距离,很满意的点头,“不错,就是应该距离村子远一点的。” 盐毕竟涉及民生大业,距离太近,与村民的生活混杂在一起就不好了。 白善请太子等人往一边去,道:“殿下,天色已晚,此时回去也来不及了,我们只能在此留一夜。” 他道:“我让人建了两排房屋,村子里也简陋,所以委屈殿下和公主在此将就一晚上了。” 太子是不介意的,高床软枕他睡得,野外草地他也是躺过的,倒是明达…… 太子扭头去看明达。 明达的注意力却在哗哗的海浪声音上,根本没留意这些。 太子一看她的表情便知道她心野了,于是冲她挥了挥手道:“想去玩儿就去吧,我还要和诸位大人商量事情呢。” 明达就拉住周满,问道:“你要参政吗?” 周满摇头,“这是县务,和我医署不太相干,我不必参与。” 最主要的是,她要是想知道,晚上再悄悄的问白善就是。 明达高兴起来,就拉着她给太子行礼,“太子哥哥,那我们先退下了。” 拉着周满就走。 白二郎都不带犹豫的,直接行礼后跟着走了。 太子:……就算不跟着他四处巡察,这一次也是难得的功劳,就不能留下来听一听吗? 哪怕出半个主意,回头他也好给他请功呀。 白二郎已经追着明达和周满走了。 殷或也笑着和太子行了一礼后退下,他不是官员,更不可能留在这里了。 太子目送侍卫和宫女护着四人走远,摇了摇头后和白善道:“走吧。” 这里房屋简陋,最好的一间房应该是周立威住的那个小院子了。 也是在一排房屋上,只是在最边上,考虑到兰氏也来此,所以白善特意让他们修了个小院子出来,正房两间,其中一间就是堂屋。 这次直接腾出来给太子住。 众人进堂屋转了一圈,还是都拎着椅子和凳子出来了,有些人连凳子都没轮上,只能站着或者是坐在石头上。 白善和路县令就属于没有座位的人,于是俩人一起站着。 屋里太热了,此时太阳已经站在山顶,眼看着就要落下去了,外面的海风再一吹,并不觉得多热,倒是屋里,有些热不说,光线还暗。 吴公公将一把椅子摆在了院子里,太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下巴微抬,看着众人道:“刚才周……”太子看向白善。 白善:“立威,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太子微微颔首,道:“周立威的回答你们也都听见了,此时有何想法?” 郭刺史一脸恍惚的坐着,他想法可多了,比如,这晒盐法是哪儿来的?白善来此到底是外放当县令来的,还是就为盐场来的? 若单为盐场来,晒盐是只适合他们青州,还是朝廷想以青州为始? 再比如,之后这盐场到底算谁的? 是他们青州的,还是朝廷直接接管? 但这些问题,他一个都问不出来。 其他人也还在震撼中,同时预感到天要变了,不,不对,还不至于就天变了,就是变,那也是江南的天要变了,他们这边可能会被带着变一点点。 唐鹤和御史接受得最快,毕竟他们出京前多少收到了一点儿消息,因此很快回神。 他看了一眼御史,御史也正扭头看向他,然后俩人一起低头齐声道:“臣等听太子吩咐。” 太子撇了撇嘴道:“孤没什么特别的吩咐,只一样,此事要先保密,谁也不准传出去。” 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反正是一口应下了。 开口说话后,震撼感就消去了一些,然后众人开始关心起晒盐的事来,比如这新盐场是什么时候开始晒盐的,现在的库存有多少了…… 白善一一回答。 太子就坐在一旁等着,等他们问完后便道:“行了,今日便先到此处,大家先回去休息吧,唐大人宁御史和白县令留下陪孤说说话。” 郭刺史起身离开时看了白善一眼,带着路县令一起离开。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15章 暗搓搓 他们一走,院子里就只剩下自己人了,太子是这么认为的,这些人都是他可以用的,暂时被他算做自己人。 太子微微抬着下巴道:“都说一说吧。” 唐鹤没说话,宁御史便看向白善,再次确认,“盐果然可以晒出来?” 白善很肯定的道:“可以。” 宁御史便也不怀疑他,眼睛发亮的和太子道:“殿下,那江南的盐税可以查一查了,甚至天下的盐政也可以改一改。” “父皇也是如此认为的。” 这一句话如同给宁御史和唐鹤吃了一颗定心丸,俩人都松了一口气,齐声道:“臣愿为陛下效劳,为殿下驱使。” 太子便道:“那就从各地盐场开始吧,当然,我们不能直奔盐场,所以要先整治吏治,保证来往盐路畅通。” 唐鹤脑海中就闪过这一次他们计划的行程,果然就在青州往外和江南盐粮进出的路上。 要是江南的天变了,那他们不仅要保证江南之外的地方不受江南的影响,还得给江南提供足够的盐才行,所以盐也得进去。 唐鹤和宁御史对视一眼,道:“江南的漕运……” “父皇自有安排,我们要做的是整顿沿途吏治,还要保证盐场的产盐量,”太子和白善道:“不知这晒盐的地方有什么要求?是近海都可以吗?还是只北海县可以?” 白善道:“得是阳光充足雨水少的地方,当然,海水的含盐量高自然是最好的。” 他道:“大家洼新盐场是前任路县令留下来的,这块地方他就选得很好,我们在海边一些地方往下挖的时候还能看到盐卤。” 太子便明白了,“将晒盐法详细列出来,回头孤有用。” 白善应下。 太子沉吟道:“既然大家洼合适,晒盐法又是从你北海县起的,那你就多建盐田,孤看只要有海水就可以,所以不必拘泥于海边,可以往更里处去,挖一条大海沟将海水直通进去就行。” 因为他发现这一片庄稼种得少,有些地方不是山的地都荒着,上面的杂草看着稀稀拉拉的,似乎也种不出来什么东西。 白善便苦恼道:“是这样没错,但北海县穷,人力少,不论是挖沟渠、开盐田还是晒盐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太子就皱眉。 其他的还罢,人力上他可没什么办法。 别看各地总有声音说田地不够分了,成丁后分不到足额的田地,但人口并没有多少。 “孤也不能一下给你变出人来,你境内寡妇多吗?孤给你派些兵丁过来?让他们多生孩子。” 唐鹤忍不住低头乐。 白善:“……殿下,现在生孩子也来不及了啊,最少要十七年才成丁吧?” 就算今天就洞房怀上了孩子,那生下来还得十个月呢。 但他没有拒绝太子给他派兵,“今日过后,大家洼盐场必定引人注目,的确需要更多的人来保护。” 正好,人一到他就让士兵屯田,总不能每天就干巡逻的事,大家轮流着来,平时没事去开个荒地,能种粮食就种粮食,不能种粮食就晒盐。 白善算盘打得啪啪响,还和太子道:“殿下也看到了,大家洼这一块沿海的线很长,要是都建上盐田,每日产出的盐必定很多,这么多盐都走陆路运出不费费时费力。” 太子就想到了莱州湾,还没来得及开口,白善已经语调略微上扬的道:“北海县有一地方叫龙池,是天然的渡口,外面就是莱州湾,而从大家洼到龙池也不远,若有海船从龙池出发,那大家洼的盐不仅可以南下江南、岭南等地,还可以往北到达幽州平州一带。” 太子挑眉看向白善,虽然觉得没必要再建设一个渡口,但还是原因倾听。 白善继续道:“而官盐到了幽州和平州,就可以入内到太原一带和草原上。省了去莱州的步骤,路途要安全很多。” 目前海路还是比陆路更安全的。 当然,这个安全针对的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太子若有所思起来,“你想和莱州争抢出海的渡口和海船?” 白善轻咳一声,强调道:“是吸引更多的商人来此。” 他临时发散性思维,假设道:“盐要是能从龙池运出去,再回来时肯定不能空船,江南一带的丝绸瓷器都可以上船运过来,还有幽州平州一带的毛皮药材牛羊马等物,他们可以在龙池完成交换,盐船跟着商队走同样的航线也会更安全。” 唐鹤心中一动,“这样一来岂不是变了现在漕运的路线?’ 本来不太往心里去的太子微微坐直了身体,思考起来,“这样一来,再把官盐出去的渡口立在莱州就不方便了。” 毕竟青州这边他有白善可用,莱州那边,他可不太熟。 白善连连点头,目光炯炯的看着太子。 太子沉吟道:“但这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办到的事,没有四五年,甚至五六年,很难形成规模。” 白善略一思索便咬牙道:“臣愿留在此处,一直到此事做成再离开。” 太子挑眉,“你真愿意在这里留个五六年?” 以白善的能力和资历,他外放就是出来积累经验的,加上他现在又有了晒盐法的功劳,就是现在升职离开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他外放的目的是历练,不会这么早走,但太子和皇帝一开始给他做的规划也是三年。 三年之后,他便可调往其他地方继续历练,要在北海县留六年…… 太子微微一笑,颔首道:“既如此,孤就应下了,不就是建渡口吗?你建吧。” 宁御史重重的咳嗽了一声,提醒道:“殿下,此事得户部和工部核准。” 听白善那打算,显然不是一个小渡口,那就不是青州给钱,而是要从国库拨款了。 白善觉得要等国库拨款,那不知要等多长时间呢,因此暗示道:“或许青州可以预支一部分。” 太子果然很感兴趣,身体前倾,“哦?” 白善就顶着宁御史“你个奸佞”的目光和太子道:“现在已是夏天,夏收和秋收在即,过后便是税款,要是国库一时拿不出钱来,可以从青州这边预支一部分。” 也就是说,把青州理应上交给国库的东西先支用了,其实还是算国库出钱,只是省略了一道先送往国库,再由国库拨出来的过程。 太子觉得这个法子不错,于是颔首同意。 当然,是他同意了,实际上能不能做成还得看皇帝和朝中诸位大公的意思,不过白善也争取到了太子不是?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2916章 心思涌动 出了院子后的郭刺史等人也没闲着,罗巡检和周立威给他们腾出房间来,士兵们互相挤一挤就给他们腾出了一排房间。 他们很幸运,能够和太子住在同一排,就是距离远近的问题。 作为白善的心腹,俩人都不约而同的把距离太子最近的一个房间安排给了白善和周满,所以在除去公主驸马,殷或和唐大人宁御史这些太子带来的人外就是他们两个了。 就是这么巧,郭刺史的房间就紧挨着白善周满的,他带着下属们找到自己的房间想说点悄悄话时,发现隔壁是白善和周满的下人在忙碌。 他沉默了一下后看向路县令。 路县令立即意会,侧身道:“大人,天色还早,不如去我屋里坐一坐?” 郭刺史颔首,其他官员便跟着一起过去了。 到了路县令的房间,安静是比较安静了,光线也更暗了。 郭刺史干脆不进屋了,就站在门前的空地上看着路县令,问道:“路县令,本官记得大家洼盐场一开始还是你做的吧?” 路县令就叹息,左右看了看后道:“大人应该看得出来,前面这里本应该有一堵围墙的,左右两面的围墙都还在,现在这些房间,有一半是我之前建的。” 他伸手指了一下不远处没有拆干净,正在使用的灶台道:“那些灶台是我建了打算煮盐用的,已经被拆了不少,现在就只剩下前面那些没拆了。” 没拆的,有一些还被用起来做饭了,伙房的士兵们正在煮菜。 “所以晒盐法是白县令找出来的法子?”郭刺史这么问不过是再确认一次而已,路县令要是知道这个方法,他早用上了。 路县令点头,同时心里感叹,难怪白善可以这么强势的应对宋家,他手里要是有这个宝贝,也能够毫不惧怕宋家。 宋家在北海县还没那么大的声望和土地,他们能够干涉到县务全是因为掌握了龙池盐场。 白善来了个釜底抽薪,直接把龙池盐场关了,宋家的两条胳膊直接被斩断。 郭刺史也想到了宋家,不过很快将其抛出脑袋,对于他来说,宋家此时不值一提,甚至连和路县令的权力之争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晒盐法出来,加上太子对此的重视,摆在郭刺史面前的无疑是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但道路上的刀子也更多。 机遇与危险共存。 他在迟疑。 不仅郭刺史,站在郭刺史面前的官员们也心思各异。 他们一离开,各自散去后便又自动的三三两两凑在了一起,“这晒盐法一出,我们青州其他近海的县也可以改了制盐方法了。” “还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白善前途无量,他为什么要在这种事上造假?别看宁御史一副不相信,要亲眼看过制盐过程的样子,其实心里早不怀疑了,这么早不过是为了更确定而已。” “那我们青州的天是要变了?” “青州还好,本来制盐的县就主要是北海县,要紧的是江南吧?” “对啊,此法要是传出,那凡是近海的地方都可以晒盐了,江南那边的盐政会不会……” “今天我们都看过晒盐法了,看上去挺简单的,太子不怕我们传出去吗?” “是啊,江南那边也完全可以学起来啊。” 路县令等人一散去,也找来了自己的幕僚。 他和其他官员的幕僚一起留在人群的最后,没有听到前面说什么,但他们有眼睛看啊。 他到现在都还有点儿回不过神来,主要是因为他是跟着路县令一路从北海县到临淄县的。 所以一再确认,“真的是太阳晒出来的吗?” 路县令一再点头,“是。” 幕僚便最后叹息道:“难怪了。” 他觉得这不能怪路县令技不如人,而是,“世家积累到底不一样,大人不用往心里去。” 路县令:“我没往心里去,但白善此法应该也不是来自于世家积累。” 他道:“我虽不知他这晒盐法是从哪来的,但崔杨这样的大家族都不知道,白氏这样一个深居内陆的小世家更不会知道了,而且白善只是旁支。” 幕僚看了看,发现大人面上并没有忧虑,相反,还有些兴奋,“大人?” 路县令原地走了两圈,有些兴奋的道:“这不仅是白善的机会,北海县的机会,也是青州的机会,自然,也是临淄的机会,我们的机会。” 幕僚一想也是,也有些兴奋起来,“大人和白县令还是盟友。” 路县令“嘘”了一声,让他小声一些,“晒盐法肯定瞒不住,今日看见的人太多了,就算加以控制,用不了多久,法子也会传到江南的。所以北海县的时间其实不多。” “白县令一定会与您再合作的。” 路县令也是这么想,他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郭刺史手眼更高,只怕想的更多,未必能和白善完全走到一起去。”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外面天完全黑下来了,只勉强看得到人影。 白善和唐大人就吹着海风慢悠悠的走回自己的房间,俩人就住相邻两间。 因为看到前面的房屋亮着灯,唐大人脚步一顿。 白善便道:“公主他们还没回来,学兄要不要与我同去接一接他们?” 唐大人略一想便颔首,“也好。” 白善便看了身后的大吉一眼,然后和唐大人慢慢的朝海边去,不一会儿大吉就拿了两根火把上来,递给白善一根。 白善接过,和唐大人解释了一句,“海边风大,灯笼的火拢不住。” 唐大人颔首,回头看了一眼夜色中热闹的盐场,微微一笑道:“再来一些人,这地方就能够一直热闹了,将来必定繁华。” 白善笑了笑,“就是进出的路不好走,要想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此,最要紧的便是修路。” 唐大人点点头,笑道:“你胆子倒是大,这是直接想要在青州长久做下去的意思?” 白善道:“又有何不可?在北海县是治理地方,为民办事,去往别的地方不也是治理地方,为民办事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2917章 星星之火 唐大人深以为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一笑,“长博去江南了。” 白善一怔,“杨学兄调职了?” 唐鹤微微点头,“现在人应该还在夏州,但我出京的时候听说已经定下他为淮南道巡察使。” 这个调职有些莫名,因为按照杨和书自己的设想,他在夏州做出功绩之后,应该是回京,或者留在河东道,还是以民治为主。 怎么也不可能去江南啊。 唐鹤也一度怀疑皇帝是脑抽了,咳咳,但是皇帝有可能会脑抽,魏知和朝中诸公却不会,所以他在出发前就怀疑事情有异。 此时到了盐场,总算知道皇帝的打算了,“陛下是想用世家料理世家。” 白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他想了刘尚书、老唐大人,甚至还想了魏大人,唯独没想过皇帝会用杨学兄。 他惊得停住了脚步,不知为何手脚有些发冷,他觉得心脏跳得有些快,快到有些失律。 唐鹤也停下了脚步,微微偏头看他,火光中,他能很清晰的看到他脸上的神色变化。 “害怕了?” 白善回神,没有否认,他有些艰涩的道:“江南……太危险了。” 唐鹤也叹息一声,良久后道:“是啊,但陛下下旨前肯定问过他了,他既然答应了,那便是有信心,至少他认为这样值得去做。” 白善紧紧地抿着嘴角,心中思绪万千,最后纷纷被他压下,他张嘴想说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一阵阵笑声从前方传来,白善扭头去看,就隐约见几道人影朝着他们走来,他还能听见周满带着肯定的叫声,“白善!” 然后是白二郎的声音,“不要乱叫啊,是不是还不一定呢,隔着这么远,你看得清吗?” “他举着火把呢。” “那也不一定是白善,我就看到两个脑袋!” “明明是三个!这才几个月不见你眼神都这么不好了。” 明达打圆场,“别吵了,我们就要到了,近前就知道是谁了。” 殷或:“小心脚下。” 白善的心一下就安定了下来,腰背挺得更直了一些,眼神也坚毅起来,杨学兄既然去了江南,那他尽他所能达成目的就是。 脚已经迈出去,身后的路已经断了,脚边就是万丈深渊,他们也只能往前走了。 即便他们当中会有人摔下去,可能会粉身碎骨,也只能继续往前走。 白善闭了闭眼,再睁开时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他扭头和唐鹤道:“唐学兄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 唐鹤惊讶的看着只是一瞬间就大变样的白善,见他举着火把朝着那几个人影迎去,略一思索便也释然的一笑,跟了上去。 周满看到举着火把的白善,仰头哈哈大笑起来,“怎么样,我说了是白善吧,你还不信!” 她骄傲得理直气壮,在此之前她可没有问过科科,科科也没和她说前面是白善,这都是她自己看出来的。 白二郎轻轻地哼了一声,不太想搭理骄傲的周满。 白善脸上带出笑容,将火把往他们身前伸了伸,让他们将脚下的路看得更清楚些,“怎么这时候才回来?” 周满:“他们第一次看海!” 他们就和白善周满第一次看见大海那样,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时就不想动弹了,就这么举目四望好像就你看上一整天。 大海似乎没变化,但其实它一直在变,每一瞬间都是不一样的。 当时夕阳就在山头,天上的霞光却一点儿也没影响到大海,它本来该是什么样子就还是什么样子,有海鸥从海面上掠过,留恋的叫了一声,就算是周满已经不止一次的看见大海,也忍不住抬高了头去追逐它,眼中好似含了泪一样。 这一看就不免晚了,等他们回过神来时间过去得太快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他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往回走。 回到他们住的房子,士兵们来给他们送饭。 其实没有很好的菜色,只有馒头和两道菜,其中一道菜还是全素的。 他们来得突然,盐场里没有准备,现在菜中的鸡肉还是周立威临时从村里买的,让人剁了很小块后煮的。 菜很少,也称不上美味,但就是娇惯的明达都吃得津津有味,觉得今日特别的开心。 她和周满道:“明日我还要去海边。” 周满颔首道:“去吧,我还可以带你去小洼村看一看,上次我来给他们村的人看过病,这次正好复诊一下,他们村里晒了很多咸鱼,村里还有人出海打渔,里面有许多鱼我们听都没听说过。” 明达惊叹,“那他们怎么知道能吃呢?” 周满道:“自然是先辈口口相传传下来的,反正我们至今没有吃过有毒的鱼。” 明达表示很有兴趣。 用过饭,大家各回各屋,殷或和唐大人同屋,他见唐大人似乎睡不着,便问,“江南盐税很难查吗?” 果然,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中间省去了多少步骤啊,唐鹤心中叹息,道:“会死人的。” 殷或躺在黑暗中,闻言沉默了一下后道:“人总要死的,死得有所值,那才不枉来人世一遭。” 唐鹤想到殷或的情况,觉得这个话题不能太深入,不然把人的心病给勾出来怎么办? 周满可是提到过,殷或以前身体那么差,一是身体的确很差,二就是心里的病让身体越来越差。 所以他转开话题问:“殷公子见过草原,今日又见过了大海,觉得是草原好看,还是大海更好看?” 殷或道:“两者是不一样的。” 他顿了顿后道:“我身在草原上,看着广阔的草原时觉得神清气爽,心胸开阔;而我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时,直觉沧海桑田,人就和海中的一粒沙子一样微不足道。” 话题好像又被殷或拉了回去,虽然对方声音很平静,但唐鹤依然有点儿头疼,他不介意和白善周满谈沧海桑田,生死无常,却不太敢和殷或谈这些。 隔壁房间里,满宝洗漱过后盘腿坐在床上,小小声的问白善,“所以陛下是要杨学兄去整治江南世家?” 白善也不敢太大声,毕竟隔壁屋住着郭刺史呢,所以只是点头。 周满便也忧虑的皱起眉头,“怎么选了杨学兄?”感觉有些心慌。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18章 暗示 白善也洗漱好靠在了床上,“杨学兄总要做选择的,不是现在,将来也要选择。” 他道:“江南世族势力太大,政令不通,不管是陛下还是太子,都是有雄心壮志之人,他们不会忍耐太久的。” “而且地方豪族势力过盛,不仅朝廷会受约制,普通百姓也很难出头和富有起来,”一定条件内,生存资源是有限的,世家豪族要是掌握太多的资源,那平民能分到的就更少。 而且对方势大,同时还能逃掉应给国家的税赋,国家财政不济,最后又只能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看过不少野史话本的白善可是看到过好几个王朝皆因此而亡,虽然那些朝代更迭似乎都是杜撰,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他就是觉得它上面写的都是真的。 大晋的世家豪族若是不加以约束,以后必定也会有尾大不掉的隐患。 不仅世家豪族,还有皇族…… 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也要一步一步的迈,他现在不想去想太高远的东西,只看当下的话,江南的盐税是必要整顿的。 他声音低沉,“我在中书省时看到过江南各地递上来的折子,去年征东之战,因为筹备粮草,我还代陛下去核对过户部的国库银子,其中江南前一年交上来的盐税是应收的五分之一而已。” 周满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么少?” 白善道:“盐税亏空,户部和御史台好几次都派人去江南查,但都查不到什么实际上的证据,倒是也杀过几个人,流放过几个官员,但都不管用。” “这还是在杨氏出事之后,陛下从杨氏手上接过了一些东西后才有的盐税,听说前几年江南上交的盐税更少,各种借口都有,制盐困难,人口少,盐卤减少,还有运送途中的损耗,还得搭桥修路,反正年年都在亏损。”他道:“杨学兄虽出自杨氏,但也早看不惯这件事,陛下有意栽培他,肯定知道这些事的,所以才特特提了他去江南。” 周满声音低落:“只怕其他家族不会看他出自杨氏就网开一面吧?” “不仅其他家族,就是杨氏族内只怕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白善道:“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那些人早把江南视为囊中之物,又怎么肯轻易交出来?” 周满只低落了一下便精神起来,压低了声音问道:“我们能帮杨学兄做什么?” 白善也压低了声音,“将盐场建得更大些,还要修好渡口,让北海县的海盐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大晋的每一寸土地上。” 他道:“这不仅是在帮杨学兄,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海晏河清,自然是需要众人共同的努力,光靠杨和书一人是不行的,白善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将他的后路铺好,让他不至于在江南里孤立无援。 白善叹息,“不知道等他去了江南我们还能不能安全通信。” 周满:“太子肯定有办法。” 人是他们派出去的,他们肯定要保证通信安全的。 她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今日来看盐场的人这么多,晒盐法肯定保密不住,殿下不做约束吗?” 白善双手靠在脑后,翘起腿来摇了摇道:“殿下故意的,就算有人特意往江南传,要想他们相信也不容易,等江南试出来最少也需要半年的时间,长一些的,说不定二三年才弄出来呢。” 他道:“陛下和太子巴不得晒盐的盐场越来越多,市面上的盐越来越多。” 他们不惧盐多,只怕盐少,东西嘛,多了以后才好运作,反正盐税现在也只收到五分之一,皇帝和太子显然很乐意将这五分之一全拿出来和江南各豪族玩一玩的。 这一个晚上许多人都没睡好,倒是周满和白善在聊天过后心情放松了许多,结束话题过后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太子便和白善等人去了海边。 虽然昨天远远的看了一眼大海,但今天站在沙滩上,直接让海水冲到脚边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明达戴上了帷帽,欢快的在海边走着,并不想和这些官员们走在一起。白二郎便拉着她玩去了。 太子只瞥了一眼便收回视线,反正俩人就是来玩的,他早已经接受了这一点儿。 郭刺史捧着太子,笑问:“殿下也是第一次看见大海吗?” “不,”太子想了想后道:“算第二次吧。” 他以前陪同皇帝出行时到过海边一次,不过那时候年纪还小,对大海没有太大的印象。 太子看见海面上有船,微微眯了眯眼问,“那是渔民?” “是,”白善道:“小洼村还是以打渔为主。” 太子点了点头,站在海边四处望,这一条海岸线的确很长,除了山便是一片片荒地,少见人烟,正如白善所言,人太少了。 白善也在暗搓搓的暗示他们这里人太少,急需人口资源。 本来他觉得慢慢发展也不错,等他的官盐卖出去,有了钱,他就可以派人四处去招募流民,将外面的流民招过来落户,虽然现在没有天灾人祸,外面的流民也少,但肯定是有的。 但昨天听说杨和书要去江南以后,白善就觉得时间紧迫了很多,所以他一直跟在太子身边进言,暗示道:“盐场需要兵丁保护,但也不能只有兵没有民,殿下,若是其他地方人口太多,没有田地划分,不如迁移一些人口过来?” 太子不胜其烦,问道:“别的地方没有田地,难道你北海县就有吗?” 白善略一思考便道:“挤一挤还是有的。” 其实北海县地广人稀,荒地很多,开荒还是能够有很多地的,但问题就在于这里的地不太好,就是开出来了,种植价值也不高,常常赔了人力不说,连种子钱可能都收不回来。 但白善认为问题可以一件一件来,粮食不够,他们可以暂时从外面购进,最主要是先有人,再慢慢想着地的事。 他们有盐场,还是能养活不少人的。 这段时间也走过北海县不少地方的周满便接了一句,“还可以种一些药材,有些地不适合种粮食,但适合种药材。就是需要的年限也长。” 白善道:“没关系,我们如今不缺时间,就缺人。” 说罢还暗示性的去看太子。 宁御史重重的咳嗽一声,不断的从俩人身后经过,眼神警告他们少进谗言。 ※※※※※※※※※※※※※※※※※※※※ 作家的话 晚上七点见 ☆.第2919章 说服 如今能往外迁移人口的只有中原一带,其余地方,江南、岭南、北地和西边都是地广人稀,哪有人口往外迁移? 但从中原迁移的话…… 宁御史抬头四望,不说人离乡贱,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想离乡
相关推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家教]晴日方好
血疑
妖孽,请自重
财色兼收
重生之最佳报复
搬空候府后,带着全家去逃荒
从出生开始当天帝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