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被仿生人大佬宠爱的日子 > 第370章

第370章

,给整个北海县的人看的。” 不然才送完客人他就病倒了,外头还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子呢。 宋家已经丢了里子,不能连面子也一起丢了,两样总要保住一样。 白善神清气爽的回到家门口,还要请白二郎和明达公主,“晚上在我家吃饭吧,我做东,直接从饭馆里点菜。” 白二郎眼睛微亮,“喜事?” 白善矜持的颔首,“大喜事。” 进到自家门内,白善彻底放松下来,高兴的与他们道:“我今天的目的达到了,宋老爷答应让县衙赎买回一批田地。” 周满也很高兴,“我今天的目的也达到了,还邀请了不少人过段时间来医署里听我讲课,宋太太还说要给医署捐一批药材呢。” 俩人对视一眼,皆愉悦的笑了起来。 白二郎看不过眼,抖了一下后摸了摸自己的胳膊道:“你们这是坑了宋家多少东西啊?” 周满挥手道:“我是没有多少的,他们捐的药材不会多贵的,不过我的主要目的在人,在传播医理,并不在意那点药材。” 白善坑的就多了,他笑眯眯的道:“现在议定的是十六个村里大概四百亩左右的田地。” 周满一愣,“这么多地?都是他们家开荒出来的?” 白善点头,“这只是一部分而已,已经是我能争取到的最多的了,再多宋家恐怕宁愿和我撕破脸皮也不给了。” 所以他很懂得适可而止。 当然,宋家既然愿意为北海县做出贡献,之前把持龙池盐场的事自然也翻篇了。 白善总算开始处理龙池盐场的后续,他直接关闭盐场,派人去将盐场里的灶台全拆了,然后将盐场里的房间和库房全都整理出来,之后建渡口,这些都还能用。 龙池那边的村民和长工没想到县令竟然会关闭盐场,一时如遭雷劈。 本来他们还以为是他吓唬他们的,可看到来的衙役将灶台也拆了,一时忍不住了,跑进县城里找宋老爷,“宋老爷,盐场怎么能拆呢?拆了盐场我们上哪儿干活去?” “是啊,宋老爷,我们可是听了您的话才罢工不做的,现在白县令将盐场拆了,那我等怎么办?家里还等着我们拿工钱回去买米下锅呢。” 大家鼓噪起来,才舍出去一大片家业的宋老爷直接气病了,宋大郎也急得团团转,问道:“父亲,这事儿怎么办?” 宋老爷看他这样不由更生气,“你一把年纪了就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吗?问我怎么办?你怎么不去问白县令怎么办?他也就比你儿子大几岁,他都能从你老子手上抢走这么多地,你怎么连几个混子都打发不了?” 宋大郎:…… 宋老爷骂完了,见他还杵着,便挥手道:“将他们赶走,就说盐场的管事们也都被革了,盐场是县衙的,不是我宋家的,自然是白县令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 他顿了顿后又道:“告诉他们,我们家的地里还缺长工,也没要是实在找不到活儿干,就来我们家做长工,让他们放心,我们宋家给的工钱不会少了。”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多简单的事? 宋大郎领悟后出去交涉,将人都打发走以后才回去回禀。 宋家距离县衙又不是很远,巡街这样的事又是董县尉手底下的衙役们干的,所以没多久白善就从董县尉那里听说了这件事。 他摸了摸下巴,和董县尉道:“告诉留在龙池那里的衙役们一声,让他们传出话去,县衙对龙池另有安排,之后会招募大量的工人,工钱不少。” 他本来就缺人,怎么可能让宋家再把人搜罗去当长工? 就算要当长工,那也该是给他、给县衙当的。 董县尉应下,又禀告道:“大家洼那边来了信儿,说宁御史守着的那块盐田已经晒出盐来了,他要带那些盐走。” 白善微微蹙眉,片刻后释怀,“让他带,做好记录就行。” 正好他现在缺钱,急需要卖盐,有宁御史带着盐出去宣传更好不过了。 宁御史没想到白善打的这个主意,他此时细致的将自己晒出来的盐装在细布袋里,然后让侍卫们将盐抬到马车上,给周立威签字画押后抬头打量了一下对方。 他伸手拍了拍黑黝黝的周立威,含笑道:“小子,你运气好,将来前途无量啊。” 周立威一脸茫然的看着他。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928章 留下 宁御史看着他的表情,只觉得他傻人有傻福,但这段时间他与周立威同吃住隔壁,知道他做这盐场管事有多辛苦,有此前程似乎也是应该的。 但这样的机会却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个好姑姑和好姑父。” 说罢转身哈哈大笑的离开。 周立威挠了挠脑袋,觉得这些读书人说话都喜欢留半截,他摇了摇头,看马车走远后就转身回去继续去记自己的账本去了。 宁御史带着盐先回到了北海县衙,白善在县衙里见了他,顺便请他吃了一顿工作餐:“太子去了登州。” 那是跑得挺远的了,莱州还要再往东呢,算是大晋最东的地方了。 宁御史想了想,干脆不急着走了,“那我留在此处等太子殿下吧。” 白善:……他虽然不惧御史,但宁御史在此处还是多少有些不自在的,比如他每天要是提前处理完了公务,到底是早退回家,还是继续在县衙里耗时间呢? 不过他面上不显,依旧笑着应了下来,道:“我送宁大人去驿站。” 北海县的驿站距离县衙并不是很远,却不是在主街上,而是在主街入内的一条比较小的街道旁。 也非常的小,上下两层,前后两个院子,后头住的是驿丞和他的家人们。 驿站的厨子、伙计都是他的家人兼任的。 往来公干的官吏住驿站是免费的,但北海县太穷了,除了偶尔会有青州城的吏员过来传递公文住一晚上外,大部分时候驿站是接待不到官吏的。 所以他们会接待外客,而且为了和主街上那些条件更好的客栈抢生意,他们将价钱压得很低。 吸引的是来北海县探亲或是不太有钱的客商。 白善将宁御史送到驿站的时候,里面正骂骂咧咧的走出一伙人,表情似乎很愤怒,“坑人呢这是,去年我们来的时候还是五文钱一斤,今年就六文钱了?我们进价要六文,那卖出去至少要十二文钱,人家要是舍得拿十二文钱,为何不去买新鲜的鱼肉,非得去买这臭烘烘的咸鱼?” “就是,十二文,连猪肉和鸡肉都买得了,何必吃鱼? “再晾晾吧,这边别的不多,就是海鱼多,等再过两月,他们的鱼卖不出去就知道降价了。” 白善皱了皱眉头,目光在那些人脸色一扫而过,宁御史也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进门的时候和这些人错身而过。 驿丞正拿着笔在柜台上小心翼翼的记账,他不敢写错了,不然废纸,纸也是很贵的。 一个衙役率先上前敲了敲桌子,驿丞头也不抬的道:“本店只接受住店的客人,不住店要吃饭出门左转去大街上。” 衙役:“……驿丞,是大人来了。” 驿丞掀起眼皮来看,看到一身便服的白善,立即放下笔来,“原来是县令大人,快请进,快请进。” 白善请宁御史先行,抬头看了一下他这楼后道:“这是宁御史,京城里来的官员,给宁御史安排一间安静宽敞又通风的房间。” “有有有,宁御史楼上请。” 虽然驿站接受外客,但他都会预留出两个好房间,以免碰上官员上门投诉没好房间的。 他带着人上二楼,走到了最里面的房间打开门,请几人进去看房间。 房间很宽大,里面一张床一张圆桌占了一大半,靠窗的位置还有一张木榻,另一边则是屏风隔开的盥洗室,里面放着木桶和架子,架子上放着木盆,空间也不小。 窗户推开,正对一条巷子,似乎很少有人走,但往远处看,穿过巷子就是主街,的确是安静。 还是闹中取静。 白善扭头看向宁御史,笑问:“大人觉得如何?” 宁御史很满意,便定下了这个房间。宁御史的长随将他的行李抱进来,侍卫们也转身去选自己的房间里,本来就不大的驿站一下便把空房间都占满了。 驿丞连忙将客满的牌子给挂了出去。 宁御史看着他忙碌,扭头问白善,“咸鱼这么便宜?” 他这段时间在盐场里,偶尔也和盐场里的长工们聊天,知道他们打渔,经常会将打掉的好鱼给送到北海县和青州城去买,价格不定。 有的海鱼便宜,十来文就能买一斤,有的则很贵,需要上百文一斤。 长工们说起来最多的就是谁家出海的时候打到了一条特别稀罕的鱼,连夜用海水泡着送到了青州城外,第二天天一亮就送进城里去,一斤能卖出二百文,那一条鱼也不大,两斤出头,能卖近五百文,抵得上他们晒一百斤的咸鱼了。 他以为那只是夸张的说法,用来衬托那鱼的珍贵,却原来不是那鱼太珍贵,而是咸鱼太便宜吗? 现在正是开始捕捞的季节,白善也在头疼呢,就是算上青州城,对鱼的消耗其实也有限,所以更多的渔民还是将鱼晒成鱼干出售给来收购的客商。 但他们将价格压得太低了。 渔民们不仅要捕鱼,捞上来以后还要晾晒风干…… 这么辛苦,一斤鱼也才几文钱。 “当下道路难行,运输的成本很高,客商们接了货,至少要把价格往上翻一番才能赚到钱。”白善也不是不知人间烟火的人,自然知道客商也有客商的困难,因此道:“所以我想等龙池渡口修出来就好了,到时候北海县通往外面的官道也要修一修,咸鱼的价格应该可以往上提一提。” 宁御史坐到了桌子边,问道:“还有呢?” 白善一笑,坐在了他对面,“不愧是宁御史,下官的确还有别的打算,我一直想,咸鱼为何就不能比别的鱼肉贵重呢?它不仅仅是肉,它身上还带着盐呢。” “一道菜中有一道咸鱼,那是连盐都不用放了的,所以它更贵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宁御史:“贫寒之家没有机会吃到咸鱼,暂时想不到这个方法,会冒险去买咸鱼想要尝一下海里的鱼的人家又不是很缺钱的人家,不缺那点盐。” “所以咸鱼卖给谁,送去什么地方卖也很有讲究,”白善道:“下官现在就在找这样的客商。” 宁御史便笑道:“你不是有个舅兄常往来西域草原?或许他可以帮你。”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2929章 提醒 白善脑海中瞬间浮现唐鹤那天走时与他说的话,“盐政一事一旦闹开,不仅杨和书,你和周满也都会引人注目,毕竟你们二人是始作俑者。” 他道:“可你们二人能力都不错,也不贪赃,他们怕是很难在公事上攻讦你们,那便只能从你们家里边入手了。” “你的家族,周满的家人都是很好的突破口,至善,有心算无心是很容易成事的,从今日开始你们要开始小心了。” 白善略微回神,拿不定主意宁御史是在提醒他,警告他,还是别的意思,所以他不动声色的笑道:“宁御史玩笑了,我那四舅兄只是将家中种植的多余药材卖出去,再顺便帮乡亲们买卖些别的东西,他又不是专门的客商,哪里会做这种生意?” “是吗,只是我在京城总听说周大人的兄长生意做得极大,原来是谣传?” 白善肯定的点头,“就是谣传。” 宁御史笑了笑,暂时略过这个话题。 白善回到县衙便进了办公房沉思。 董县尉下衙回家时见他还留在办公房,不由敲了门探头进去,问道:“大人公务很忙?” 最近不是已经闲下来了吗? 县令又把一部分县务交给了方县丞和他,按说这会儿不该忙了呀。 白善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放下笔,将写到一半的信折起来塞怀里,招来一个衙役道:“将笔洗干净了。” 董县尉总觉得县令的心情称不上好,摸了摸鼻子,跟在他身后一起往外走。 白善回头看他,“我回家。” 董县尉愣了一下后道:“下官也回家。” 白善就抬了抬下巴,董县尉便尴尬的一笑,转身朝县衙大门去,他这不是跟习惯了,一下没改过来吗? 白善从县衙的小门回家,白二郎他们都在,崔瑗住在靠近小门的位置,出来散步时看到白善一脸沉思的模样,大喜,上前问:“郎主可是有什么难处?” 白善看见他,略一挑眉,这才想起来自己也是有幕僚的人,想了想后笑道:“还好,做决策并不十分困难,只是要实现会耗费一定的力气,事情也繁琐,所以有些头疼罢了。” 崔瑗立即道:“崔某愿为郎主效劳。” 白善就把他带上了,他是幕僚,有些事情还是应该要了解的。 他将崔瑗介绍给白二郎他们认识。 白二稀奇的看着他,“之前我们住在县衙后院并没有看到崔公子啊。” 白善:“……我一开始想着太子也要住在此处,连我和满宝都搬出去的,院里的其他人自然也搬出去了。” 只是最后太子没住,所以白善和周满才没搬,崔瑗也就在白二郎他们搬走后住了回来。 白善将写到一半的信给周满看,道:“你们也知道,北海县官盐过不了多久就会闻名天下,我家里的情况你们多半还不知道吧?” 这话主要是冲崔瑗说的,他道:“我出身陇州白氏,是旁支,一旦晒盐法闹开,我或许会成为一些人的眼中钉,在我这里找不到口子,只能从我族中寻找。” 崔瑗有些紧张,连忙问道:“郎主和本家关系如何?” “一般一般吧,”他道:“虽然这几年联系多了一些,但少有见面,而且我家如今主要居于京城,更早一些则是住在绵州。” 崔瑗一听就明白了,这哪里是一般一般啊,分明是很差嘛。 “那他们威胁不到郎主。” 白善颔首,“是威胁不到,但该做的提醒还是要做,”白善看向周满,“我打算给祖母写信,只是这晒盐法和盐政有变的事还不能从我们这里传出去,所以……” 所以他要找什么理由呢? 崔瑗想了想后道:“太子巡察吏治并不是秘密,来青州更不是秘密,何不以此事为借口?” 白善觉得这个理由不错,欣然采纳。 等送走崔瑗,只剩下他们五人时,其他四人就一起看着白善。 白善回身看他们,挑眉,“看我做什么?” 殷或喝茶不说话,白二郎就嘿嘿笑问:“你这是在考你的幕僚?这样的理由我都能找出来,你能没想出来?” 满宝也嘿嘿笑:“难为你还装作一脸苦恼为难的样子。” 白善:“……我是真的苦恼。” “啊?”周满疑惑的看向他,殷或也好奇的抬起头来。 白善就叹出一口气道:“倒不是因为白氏,而是因为你家。” 周满指着自己的鼻子问,“我家?” “对,”白善坐在她身边道:“我和本家关系一般,甚至不睦这样的事并不难打听,他们能给我找的麻烦,恐怕也就是撺掇着族里人找上门来邀利,但你不一样。” 周满问:“我家的问题……四哥手里的商队?” “不错,”白善道:“虽然四哥已经压着商队的规模,但每年赚的钱还是一年多过一年。” 从周满每年分到的钱就可以看出来。 “即便我们说他卖的多是地里和村里的产出,也属于农作物,但规模过大还是会被认定为商籍,”白善道:“现在周家不仅是你当官而已,还有立学和立固,三娘和立如,将来还会有立重和立威,甚至四哥的孩子将来也会走仕途,所以家里是一定不能落商籍的。” 虽然周满和周立如已经出嫁,对她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周家一体,尤其周满和周立如对家里的感情都很深。 所以这种事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他道:“四哥最好把手里的商队交出去。” 周满转了转眼珠子,“比如和你们家的商队一样记在别人的名下?”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对。” “但你们家没有世仆,现采买的下人肯定不能信任,就算你们留下他们的家人,又有对方的卖身契还是会有风险,所以只能交给亲族。”白善道:“或者从七里村选一户亲近的人家来帮忙,或者……” 他看向满宝,满宝也抬头看向他,眨眨眼,“全部交给立君?” 白善眼中闪过笑意,颔首道:“不错,其实长远来看,交给亲族比交给立君要更好,出嫁女很少插手娘家的财政生意的,但你们家有些不同。”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930章 不一样 一般来说,女子在出嫁时会继承一些家产——嫁妆,就当是她分家出去了,就算是世家大族家大业大,女儿出嫁后也不会让他们再插手家中的财政。 但周家不一样,周立君还没出嫁时就有了自己的私产,且她的私产和周家的产业勾连在一起,在她出嫁后也没有分开,到现在,生意做大,就更难分开了。 现在周家的总账目都还是她在管着呢。 所以白善来回对比后道:“不管是从关系上,能力上,立君都是最好的。” 而且向铭学的人品能力摆在那里,显然比七里村的亲族更适合。 周满想了想,也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也坐到了书桌前打算写信。 白善就给她摊开纸,又拿出墨条来研墨,兴致勃勃的道:“来,我伺候你写信。” 周满接过他递过来的笔,问道:“若是立君挂名所有的生意,那以后商队岂不是想做什么生意都可以了?” 白善想了想后道:“只要四哥他们能拿到资质。” 周满便嘿嘿一笑,一边写信一边道:“去年郭小将军给我们来信,说我的成药特别好用,想要代军中大量采购,于是我给他推荐了济世堂的郑大掌柜。” “但书信往来了两次,这门生意总是谈不下来,归根结底就是没人能将做好的成药送到西域,济世堂派人专门送去花费太大,药价也会大幅上涨,”她道:“郭小将军的人也不能和京城这边私自联系,本来交给四哥是最好的,由他送到草原或者西域,再由郭小将军派人到沙漠边上取是最好的。” 但成药量大,涉及的金额大了,周四郎就不能随意带着进出关了,多来几次,账上的钱多了,肯定会被查户籍的。 如果生意都放在周立君名下,周四郎只是作为一个管事去押送货物的话,那能做的生意就多了。 像这种成药,只要济世堂打个招呼,缴足商税就可以进出关了,很简单。 白善道:“连我们北海县的咸鱼也能通过四哥他们的手出关去。” 周满:“……你想把咸鱼卖到草原和西域?” 白善颔首,“你不觉得咸鱼和他们很配吗?” 他道:“那边缺盐,每次做菜时只要撕下一些咸鱼放菜里就有味儿了,盐不能多卖往草原,但咸鱼的限制要少很多。” 周满,“那可得小心有人接着咸鱼走私盐。” 白善颔首,“我也有此顾虑,但不能因噎废食,当下最要紧的是将咸鱼卖出去,还不能压低价。” 他有心让渔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所以想提高一下咸鱼的价格,他道:“除了草原和西域,还有一些少盐,盐贵的内陆之地也是好地方,可惜我所知地方还是太少,回头等见到了唐学兄请教请教他。” 周满点头,一边写信一边问:“这会儿唐学兄他们到哪里了?” 白善想了想道:“还在登州吧?” 他预估的不错,此时太子就站在登州的海边望着远方,唐鹤和夏御史走到他身边,提醒道:“殿下,时间不早,我们该走了。” 太子却没动,而是指着一眼看不到边的大海问,“对面就是新罗和百济?” 唐鹤道:“理论上来说,对面是的。” 太子瞥了他一眼,转身下了这块大石头,回到路上后上马,“走吧,我们快马回去。” 说是快马就是快马,他们一路过来时不说慢悠悠,但绝对是到了城池就停下巡察一下,但回去时,他们几乎不多做停留。 等他们回到青州城时也才六月十八。 太子换了衣服梳洗过后就问来请安的郭刺史,“白善将官盐上交了吗?” 郭刺史愣了一下后摇头,“没有。” 他解释道:“六月过去前都在时间允许范围内。” 不过太子不提他都还没留意,虽说七月之前都不算误时,但那届县令会在有足够官盐的情况下还一直拖着不给? 现在已经过了六月十五了呀,白善一点儿都不着急吗? 郭刺史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哼笑了一下,吩咐道:“派人召他来青州城吧,就说孤回来了,要见他。” 郭刺史应下。 白善收到刺史府的信,立即派人去大家洼传话,“让周立威将盐运来,”他强调道:“亲自运来!” 白善将崔瑗派过去帮忙。 涉及官盐的事就没有小事,崔瑗精神一振,问道:“要运多少?” 白善想了想后道:“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崔瑗一听,将县衙里能抽调出来的车都带去了大家洼。 周立威将库房里大半的盐都装上了,由士兵和衙役们一起押送着往县城去,罗巡检则带着剩下的士兵看守盐场。 周满看到这么多盐,便猜出太子估计要离开,于是道:“我也要去一趟青州城。” 就医署的事和太子说说话,顺便送送人。 明达和白二郎就更要去了,于是第二天一行人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殷或看了眼跟在后面的长长车队,收回视线后问白善,“你想好怎样出手剩下的官盐了吗?” 白善道:“既然去了青州城,自然是卖给青州各县了。” 太子来的时候是悄悄来的,但他这段时间去了青州不少地方,又去了莱州和登州,再要离开时动静就大了。 郭刺史见这么多县令都想亲自来送太子,他也不厚此薄彼,直接给所有县令送信,让他们来送信,顺便表达一下对太子的重视。 除了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剩下的盐是给其他县的。 和北海县不一样,其他县要么产盐量不高,要么干脆就不产盐。 那些县衙每年都要从外地调拨官盐的,说是调拨,其实也是要给钱的,相当于购买。 各地官盐要由官府出面和盐场或其他官衙购买,然后放到盐铺里售卖。 不由官府控制的盐在市面上悄悄流通,那便是私盐了。 官盐,即便是官衙之间买卖,那也是不便宜的,他可是指望着这笔钱充盈县衙的库房,还得支付和宋老爷赎买土地的钱呢。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31章 讨价还价 车队浩浩荡荡的进了青州城,白善没将官盐运去刺史府,反而住进了驿站里,他们的车占满了驿站的空间还不够,董县尉只能跑上驿站二楼找白善,“大人,驿站放不下啊。” 白善探头往下看了一眼便道:“将该给刺史府的那一份带上,走,我们去刺史府。” 明达和白二郎已经直接去刺史府里找太子了,白善他们押送盐要慢一点儿,到了之后直接找的郭刺史。 郭刺史便也去看官盐交接。 本来这是小事,不足以让郭刺史亲自出面的,但这一批官盐有些特殊,加上太子此时就住在刺史府里,他就亲自来看了。 郭刺史站在一旁看着书记员打开盐袋检查质量,记了一个上等后便称重让人扛进库房。 因为运输途中会有损耗,所以白善特意多装了十几斤的盐,称到最后,还余下九斤多的盐,差役们盛在布袋里还给北海县的人。 北海县的衙役看向白善,白善微微颔首,冲他们道:“拿回去交给崔先生入账。” 衙役应下。 郭刺史微微挑眉,和白善笑道:“白县令倒是规矩森严。” 白善恭敬的道:“涉及盐税,下官不敢轻忽。” 郭刺史便看向院中的差役,敲打道:“听到白县令的话了,盐税大事不得轻忽,以后我们便是不亲自盯着,也要账目清晰,不得糊弄。” 差役们连忙应下。 等他们将官盐入库,郭刺史这才问白善,“听人说你这次带了许多官盐过来?” “是,”白善道:“北海县贫穷,既要修路也要修水利,又缺田地,因此需要很多钱,刺史大人也知道,北海县除了盐,现在也没别的能拿得出手,所以下官只能在这上面找补回来。” 郭刺史不管心里信不信,反正是点头了,还提醒了一句,“寿光县县令也到了,他也住在驿站中吧?” 白善低头笑道:“臣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其他同僚。” 这就是他喜欢住在驿站里的原因了,难道白善没钱在青州城买房子吗? 不过是因为住在驿站里行事更方便罢了。 他先去求见了一下太子,太子正忙着,所以没空见他,他就高兴的回驿站去了,顺便在路上拎了一壶酒。 周满看见酒就盯着他看。 白善立即道:“不是我喝,是要请其他县令喝。” 除了路县令外,也就博昌的孙县令在青州城里有住处,不过或许是考虑到其他同僚都住在驿站里,消息更灵通,所以孙县令也不住到自家的别院,而是也挤进了驿站。 这倒是方便了白善。 白善叫人搬出一袋官盐来请他们品鉴。 衙役用盘子挖了一盘官盐就端上来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六人就一起看着桌子上的这盘白花花的盐。 孙县令用拇指和食指搓了搓,颗粒很均匀,看颗粒大小,可排在中上,他问道:“这就是晒盐法晒出来的盐?” 白善颔首,问道:“农忙在即,正是卖力气的时候,诸位大人不趁机进一些官盐吗?” 几位县令对视一眼,问道:“你们北海县能供的上这么多盐?我记得以前你们北海县的产出只够本县和临淄县千乘县吧?” 白善道:“盐场扩大了,虽说有些紧张,但你们要,我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其他五位县令怀疑的看着他,迟疑了一下后问道:“都是这样的质量?” 白善道:“不敢保证一定一样,但能保证一定合格,就是下等盐,质量也在以前的上面。” 博昌县令沉吟,“作价几何?” 白善微微一笑道:“价格还和以前一样。” 便有人看向千乘的县令,道:“这样不妥吧,以前你制盐还需要烧火,消耗木柴,但现在可是直接晒出来的。” 白善便一脸严肃的道:“现在是不需要消耗木柴了,但耗费的人力也更高了,而且我们还要开垦盐田,挖沟渠,耗费的材料也不少,又占去了不少土地……” “两下一抵充,其实成本是差不多的。” 当时郭刺史只带了路县令去北海县,虽然其他各县县令早听说过北海县的盐场现在不是煮盐,而是晒盐了,却不知道具体要怎么操作,所以白善这样说,他们虽然有所怀疑,但找不到证据。 白善提醒道:“你们从别的地方进盐也是这样的价钱,还要自己运输,我们同为青州人,路途短,花费不更低?” “不,”寿光孙县令道:“寿光从齐州购盐不仅路途更近,官道也更好走。” 白善略一想还真是,北海县近海,太偏了,好似离寿光县还挺远。 白善一脸纠结的样子,沉默了半天后咬牙道:“行,那我就便宜些。” 大家一起坐直了身体,问他,“便宜多少?” 白善道:“一斗,我给你们少算两文钱。” 孙县令便往后一靠,“白县令,你这也太小气了。” 其他县令也歇了那口气,应和道:“就是,就是,一斗才两文钱。” 白善道:“现在刺史府并没有让降低盐价,我现在少的可都是诸位赚到的。” “那也太少了,从寿光到北海县要走好长的路呢。” 白善道:“积少成多,谁家县衙去进官盐不是用车拉着的,这都多少斗了?” 其他县令一口咬定,“不行,太少了。” 白善就问,“那你们说多少?” 五位县令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脸皮最厚的博昌县令道:“一斗少十文!” 白善:“……您抢劫呢?这不行,我最多给你们三文。” 孙县令:“十文不算多了,白县令,你想想你以前只能供两个县的官盐,现在一下提供六个县,这就多赚了多少,你吃了肉,也得给我们喝汤不是?” “你们也不能光看着我赚钱,看不到我花钱啊,”白善道:“为了建盐田我花费了这么多人力和地力,不得往回买粮食?到时候你们粮食能少我吗?” “哎呀,粮食和盐不一样,盐是官盐,粮食却是要和粮商们买的。” “是啊,是啊。” “所以诸位大人也体谅体谅我,一斗少十文钱,那可都是盐场长工们的血。” “罢了罢了,大家都各退一步,一斗少七文如何?” 白善:“五文!” 大家为了那两文钱磨了半天,最后还是孙县令他们退了一步,主要白善砍价的时候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像是世家公子,不就两文钱吗,用得着那么墨迹?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 第2932章 悄悄话 白善让人去拿了笔墨纸砚来写合约,“诸位看何时支付定金和尾款?” 孙县令问,“这一次白县令带了多少盐来?” 白善笑道:“不多,但也足够几位的第一批货了。” 几位县令私底下商量了一下,和他道:“等我们下次派人来拿货时交货款。” 白善并不怕他们赖账,盐这东西每天都要用的,各县官衙每隔三月就要进货一次,一次不给,难道他不能卖给别的县衙吗? 除了必须提供给刺史府的官盐外,和其他县衙的交易都是自愿的。 孙县令他们也没想赖账,和白善定好合约后便笑道:“我看这天色也不早了,不如我们出去一起用个晚饭?” 驿站的饭菜不香吗? 他还从外面买酒了,就不能在驿站吃吗? 几位县令已经道:“白大人,我们今日都是大出血,只有你赚了钱,这饭资……” 大家正撺掇着让白善请客,一个侍卫蹬蹬的找上来,冲着白善抱拳道:“白县令,殿下召见。” 县令们立即严肃起来,和白善道:“白县令先忙去吧,我们回头再聊。” 白善也连忙起身,和大家团团行礼过后便要和侍卫离开。 侍卫道:“还有周大人和殷公子,殿下在等着呢。” 白善便去楼上请周满和殷或下来。 孙县令等人目送他们离开驿站,眼中有些羡慕,“应该是好事吧?” “总不会是坏事吧?” “但那侍卫看着很严肃啊。” 周满也觉得侍卫很严肃,于是问他,“太子心情如何?” 侍卫瞥了她一眼后道:“殿下在酒楼里等你们。” 那就不是坏事了,她送了一口气,因他是东宫侍卫,俩人也算熟悉,便道:“那你何故板着一张脸?” 侍卫脸色更冷了,“我本就如此,废话少说,赶紧的吧,殿下要等急了。” 说罢打头走在了前面,将他们领到酒楼就指了楼上道:“三楼。” 不用他亲自带人,掌柜的知道他们是太子的客人,立即弯着腰来请人。 包房里,白二郎和公主也都在,但唐鹤和两位御史都不在,也不知道太子这请客的人选是怎么选的。 三人进去后和众人行礼,在剩下的三个位置上坐下。 太子道:“孤后日一早便启程离开,盐场上的事你们多费心。” 他并不拐弯抹角,在他看来,坐在这房间里的都是自己人,殷或算半个自己人,但他父亲是殷礼,是皇帝的心腹,他现在做的事并不惧皇帝知道,所以不必隐瞒他。 虽然白善和周满从不觉得自己是太子党,奈何太子不这么认为,他对白善道:“晒盐法对江南盐税很重要,如今适合大规模晒盐的地方,除了青州便是莱州和登州一带了,孤去看过,两州的吏治还算清明,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派一些人过来北海县,到时候你教他们怎样晒盐。” 他道:“一旦江南盐场震动,所需的盐不是北海县一地能出产的。” 白善应下,问道:“臣是要免费教吗?” 太子就看向他,“你可以要东西,自己去谈。” 白善就有些兴奋,然后压低了声音问,“他们知道江南盐场会有变吗?” “孤没有露过口风。” 白善就明白了,他们估计不知道,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等了。 太子不知道他心里在憋着什么坏主意,也不想知道。他只要不知道,那这件事就跟他没有关系。 所以叮嘱完白善,他直接就扭头和周满道:“明达留在此处,你多关照她的身体。” 周满拍着胸脯表示没问题。 太子感受了一下青州的夏天,心里其实是很有意见的,但这会儿天气更热了,再让明达赶路回京城只会更折腾,因此他对明达道:“回头让白善他们给你寻摸些山里的好地方,看有没有现成的避暑别院,买一栋,这青州太热,你别来避暑反而中暑了。” 明达抿嘴一笑道:“不会的,太子哥哥放心。” 太子一点儿也不放心,但明达坚持留在此处,他也没别的办法。 他还要去别的地方巡察呢,并不能带着她。 既然已经交代了要照顾明达,太子干脆就又多叮嘱了一句,让周满多照顾一下殷或。 白二郎就抬起脑袋来眼巴巴的看着太子,太子看见了,顿了顿,还是道:“也多照顾一下驸马。” 白善和周满就一起扭头去看白二郎,眼中有些嫌弃,但还是应了下来,还安慰太子,“殿下您就放心吧,白二是我们的师弟,我们还能不照顾他吗?” 太子很放心,他一点儿也不担心这个,不过是白嘱咐几句罢了。 吃过饭,太子便带着明达回刺史府,白善和周满特别贴心的将人送到刺史府的大门,目送人进去了才转身回驿站。 才到驿站门口,他们就看到边上的墙角下站出一人来,几人吓了一跳,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明理:…… 他瞪着大眼睛看了白善他们一眼,行礼道:“白公子,我家老爷在此。” 连鬼都不怕,为什么要怕他这么个人? 白善三人这才看到抱着双臂靠在墙上的唐鹤,因为他整个人站在阴影里,此时天又有些黑了,所以大家一时没看见。 白善和周满松了一口气,抱怨道:“唐学兄,您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吗?” “你们的胆子什么时候这么小了?以前敢深夜抓鬼,还敢反杀刺客,这会儿连个站着的大活人都怕?” 白善道:“任是谁冷不丁的看见一人突然出现也要被吓一跳吧?不信你问殷或。” 殷或就有点儿纠结,他是说怕呢,还是说不怕呢? 唐鹤就扫了殷或一眼,然后道:“他不怕。” 白善和周满:…… 俩人一起扭头瞪他,殷或便试探性的往后退了一步,“我怕?” 白善和周满便收回目光看向唐鹤。 唐鹤不理俩人这个目光,直接略过这个问题,道:“找你们说说悄悄话。” 既然是悄悄话,那就不能去酒楼饭馆茶楼一类的地方了,白善想了想后道:“我记得再过去几条巷子有一条街,那条街上住着的都是富贵人家,街道宽敞,但人少,没商铺,我们去散散步?” 唐鹤瞥了他一眼道:“不用,直接去你们的房间就好,难道在驿站里还能叫人偷听去吗?”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第2933章 路上 殷或也住在驿站里,就在白善他们隔壁。或许因为白善来得最早,所以驿站将临街的那间房给了他,那是最靠里的,隔着殷或一间房,还真没人能从这间房里听到什么秘密。 唐大人进房后扫了一圈便道:“叫些吃的,我们边吃边说。”还撺掇周满,“你也是官,何不和驿丞要一间房来住?” 周满一呆,问道:“我为什么要另住?” 白善也扭头看向唐大人。 唐大人一脸严肃的道:“天色渐晚,聊得太晚了我晚上就在此留宿,” 周满呼出一口气,正要应下,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喘了一口气后道:“我正想和白善秉烛夜谈。” 白善:“……倒也不必,我记得对面就没住人,满宝,你去和驿丞要一间房,晚上就请学兄在对面安歇好了。” 周满连连点头,转身就下去找驿丞,生怕唐鹤再开口。 殷或看她出门了才疑惑道:“唐学兄不也是官吗?他要住店也不要钱吧?” 而且驿站的房间,就是要钱,一个晚上也贵不到哪儿去吧? 唐鹤道:“忘记带官帖和官印了,周满现成的四品大官,多好用。” 可人家是夫妻啊,多要一个房间,明天就不知会传出什么话了。 殷或欲言又止,最后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 满宝很快定了房间上来,顺便吩咐大吉出去买了些点心和小吃回来。 四人将门关上说话,明理则和长寿一起蹲在门外,两人面面相觑,你瞪着我看,我瞪着你看。 门一关上,唐鹤突然严肃的道:“长博已经出发往江南去了,至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白善点头。 唐鹤道:“虽说人心不能测,但有些事是可以推演的,我们来推演一下之后的事情发展?” 白善苦恼:“我并不了解那些人。” 唐鹤道:“我多少听说过一些,我来与你们说。” 其实真要论起朝中的势力,江南的世家豪族是远比不上关陇豪族和中原鲁地一带世家的,但那边政令不通,似乎只要稍有兵力就能够让江南脱离大晋的控制。 所以皇帝一直对江南很在意,实在是,没能真正的控制住江南啊。 这也是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 前朝天下大乱,特别是关中和中原一带,可以说是今天姓王,明天就姓李,打的是你死我活,势力换了一波又一波。 因为前朝安定暂时从南方回迁的世家又溜到了江南,江南虽然也乱,却要比北方好很多。 后来天下初定,江南也很快平定下来,却不是皇帝带着大军一波一波打下来的,而是江南的世家豪族收拢了势力主动来投。 这在当时是好事,毕竟不用打仗了,但之后,江南一带也渐渐不受控制。 “不少世家豪族在江南都有分支,他们在江南经营可以不管朝廷政令,其中以盐税和茶叶交易为最。” 白善道:“不是已经有好转了吗?” 唐鹤叹气道:“明面上是这样,但谁也不知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殷或垂下眼眸喝了一口茶后道:“二十几年来,陛下一直在往江南安插官员和人手,我想情况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坏了,不然陛下也不会大刀阔斧的说要办盐税。” 唐鹤看向殷或。 殷或放下茶杯道:“不用看我,更具体的我不知道。” 三人惋惜的收回目光,一起叹息道:“要是能知道谁是陛下的人就好了,杨学兄在江南也方便很多。” 周满精神一振,问道:“你们说陛下会不会把那些人给杨学兄用?” 白善:“不会。” 唐鹤更直接,“想什么呢,陛下就算用人,那也是把长博给别人用,他的资历摆在那里,而且……” 他顿了顿后道:“江南距离京城太远,陛下未必全然信任他们。” 尤其是杨和书,虽然皇帝将他派到江南是信任他,但该有的怀疑一定也有,尤其杨氏在江南经营多年,杨和书这次可是直接站在了家族的对立面。 就在唐鹤和白善他们密谋江南时,杨和书正在路边野宿,万田将烧好的水取下来凉了凉后给他喝。 杨和书从星空中收回视线,接过喝了一口,扫了众人一圈后道:“让大家都喝些水,歇息吧。” 万田应下,将水交给护卫,转身去整理马车让他歇息,“大爷,歇息吧。” 杨和书却望着星空没动,他随口道:“你先去睡吧,我再坐一会儿。” 主子没睡,作为下人自然不可能睡了,万田就蹲在杨和书边上,也抬头看着星空,问他,“郎主是想娘子了?” 杨和书收回目光,摇头,“我在想太子他们此时在何处。” “还在青州吧?”万田道:“太子殿下带着公主和驸马肯定走不快。” 杨和书点了点头,“可惜没能亲眼看一看晒盐法,只从信上看到些数据。” “郎主担心他们夸大?” 杨和书摇头笑道:“若是别人还可能,白善和周满的话,不至于。” 万田便更有信心了一点儿,“郎主,有白公子和满小姐帮扶,江南之行应该没问题吧?” 杨和书道:“我在等父亲的选择。” 万田便又担心起来,虽然侯爷很疼他们大爷,但他是族长,不可能只为大爷一人着想。 也是从家里出来以后,大爷直接让他称他为郎主。 郎主为一户之主…… 出门前,大爷和侯爷闹得很不愉快,他不太有信心,“郎主觉得侯爷会站在您这边吗?” 杨和书垂下眼眸道:“他会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别人却不一定,族长也不是不能换的……” 万田吓得呆住了,“换,换族长?” 杨和书平静的瞥了他一眼,问道:“连皇帝都能换,换个族长而已,惊什么?” 万田:…… 对于万田来说,杨氏换族长可不就跟换皇帝一样吗? 他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又想起了什么,期盼的看着杨和书,“郎主,您是少宗主,换族长……那是不是换您?” 杨和书就敲了一下他脑袋,“想什么呢,父亲站在我这边有可能会被换掉族长,他们会让我接手族长之位吗?那自然是连少宗主一起换了的。” 万田都快要哭了,对于他来说,少爷一出生就是少宗主,他实在难以想象他不是少宗主的样子。 ※※※※※※※※※※※※※※※※※※※※ 作家的话 本来想加更的,奈何太累了,加不了,所以明天再说吧 ☆.第2934章 启明星 杨和书目光坚毅了些,抬头看了眼星空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有些事情不破不立,我会主动接手此事,并不只是为了大晋,也是为了宗族。” 他从小受家族培养,又怎么可能一点感情也没有? 他要的从来就不止是大晋的利益和自己的前途,还有家族的长远。 此时,杨侯爷也在仰望星空,儿子临行前的话在他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响起,“这世上,除了星空,便是大海和高山都会移动位置,王朝会更迭,更遑论我们杨氏只是一个宗族罢了。” 杨侯爷道:“皇朝常换,世家长在。” 杨和书却摇头,“父亲,在魏前又哪里来的世家呢?汉时的皇族,再往前去的六国王族,现在又在哪里?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您看每年陛下皆科举取士,凭借察举制入仕的人才有几个?” “但考中进士的还多是我们世家和士族。” 杨和书就静静地看着杨侯爷。 杨侯爷无奈,只能认输,“你说的也没错,这几年陛下起用的人里的确多为寒族,便是有世家子弟也多出自旁支。” 比如现在最受皇帝看重的白善便是出自世家旁支,还是个小世家。 皇帝最近似乎喜欢上了用小世家的旁支子弟,提拔了好几个人。 杨和书道:“父亲觉得未来二十年内大晋会有乱势吗?” 杨侯爷想了想后摇头,本来是有的,但现在没有了。 杨和书总算满意了一点儿,“只要太子康健的活着,那大晋未来二十年就是安定的,以陛下的雄心,太子的壮志,父亲觉得江南还能独立于外多长时间?” “江南不是独立……” “也差不多了,”杨和书道:“政令不通和独立有多大区别?现在是陛下用人,或许还能平稳一些,等交到了太子手上才收回江南,恐怕会血流成河。” 杨侯爷冷哼一声,“他敢!别忘了前朝是怎么亡的!” 前朝就是被这些世家贵族联手弄没的。 杨和书有些头疼,“父亲觉得当下还能和前朝一样吗?” 杨侯爷就说不出话来了。 杨和书道:“父亲,我姓杨,还是少宗主,您觉得我会害杨氏吗?” 他道:“从小您就教我,功名利禄和宗子比起来实际上不值一提,儿子如今也依旧这么认为,但我要告诉您的是,功名利禄及一个宗族在社稷面前同样是不值一提,不仅陛下和朝臣不会手软,我们挡着的百姓对我们也不会手软。” “杨氏不能逆天,世家贵族也逆不了天。” 杨侯爷很想说三十年前他们就逆天了,但…… “前朝会覆灭,的确是因为世家贵族动手,但若不是末帝残暴奢靡,穷兵黩武,民生艰难,世家能够挑起这么多人反了末帝吗?”杨和书道:“当今不是奢靡之人,太子殿下也不爱好享乐,百姓们虽有各种各样的难处,大体上却可以安居乐业,世家振臂一呼,还能招揽多少人?” 杨侯爷沉默。 杨和书道:“原来的路已经走不通了,何不换另一条路?父亲,如今说起世家,排在前面的是王崔,关陇则是皇族和后族,杨氏远落其后,如今难得有机会,我们不如断臂重生。” 杨侯爷伸手揉了揉额头,将儿子从脑海中赶了出去,勉强不去想他,他烦躁的回身,坐在书桌后想要看看书,却发现一个字都看不下去,便又踢踢踏踏的起身。 长随听到动静推门进来问,“侯爷,可是要歇息了?” “不睡!”杨侯爷一点儿也不想睡,他干脆抬脚往外走,绕着自家的花园就走起来。 长随不太能理解他家老爷的行为,大晚上的,虽然花园里凉快,但虫子也多啊,黑乎乎的来逛什么花园呀? 不过他还是提着灯笼上前照路,杨侯爷背着手想,儿子此举哪里是想断臂重生?完全是想涅槃重生嘛。 江南被收服,接下来皇帝肯定会对中原世家,甚至是关陇贵族出手,一个家族是不可能完全依附于皇族的,他们该有自己的风骨才是。 杨侯爷自然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但也不想失了自己的傲气。 他停住了脚步,竖起耳朵去听,问长随:“我似乎听到念书的声音,谁在念书?” 长随也听了一下,忙道:“应该是大奶奶在教少爷念书。” 杨侯爷垂眸思考起来,最后呼出一口气道:“夜深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但他走到一半又道:“崔氏身体不太好,明儿你带人去告诉她,让她带着孩子去庄子上住,多给她派一些人……罢了,你问问她想要带谁去,把长博屋里和书房上伺候的人都给她带上。” 长随应下。 杨侯爷道:“孩子现在还小,她自己先教着,等明年再大一些,我给他寻摸一个好先生。” 杨侯爷回到正房,看到亮着的灯,脚步又一转去了书房,“我今夜还是睡书房吧。” 但他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长随是他的心腹,似乎知道他在纠结什么,从脚踏上爬起来去给他倒了一杯水,“老爷,您这是认同大爷的话了?” 杨侯爷叹气,“我自然知道时势在变化,社稷、世家和皇权都要变,但杨氏完全可以顺着河流走,大家都变的时候顺应时势的变,何必这样强出头?” “但他等不起,非要推一手,做这领头之人,我是他父亲,我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答应了啊。 杨侯爷心里很不好受,焦躁得好似被火烤一样,但他还是压下了脾气道:“传信回族里,多要些人手过来,不必进城,直接去庄子上,保护好崔氏母子吧。” 他能做到也就是杨和书掉进旋涡时护住崔氏母子,至于更多的,杨侯爷已经预想得到,事情闹不大还好,闹大了,他这个族长怕是都当不了了。 杨和书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经朦朦亮,但天上的星星还是有不少,他抬头看了一下星空,一眼就看到了天上最亮的那颗启明星。 万田悄悄打了一个哈欠,见少宗主又在看星星,不由叹气,“星星不都一样吗?” 杨和书笑道:“星星也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亮的,但有的星星就是会特别的亮,站在所有星星的前面,领着它们发光。”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2935章 太白 天还没亮,白善就被惊醒了。 住在驿站最不好的便是这一点,同一栋楼里只要有人起了,动静大一些就会被吵醒。 白善微微偏头看了一眼抱着他胳膊还睡得特别香的周满,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发现出了不少汗,或许她也觉得热,松开了他的胳膊,直接往后一退,双手放在脑袋边继续睡,只是眉头微皱,不太舒服的动了好几下。 白善就伸手在床的外侧摸了摸,摸到一把蒲扇,拿起来便给她扇凉,周满眉头舒展开,又沉沉睡过去了。 白善却没了睡意,干脆侧身躺着,一边慢悠悠的给她扇凉一边想事情,也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唐鹤在外伸了一个懒腰,还念叨:“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今日又是好天气啊。” “老爷,这天还没亮呢,您就知道是好天气了?” “青州少雨,再坏能坏到哪里去?你别给我乌鸦嘴,去给我打水洗漱,一会儿我要去街上吃火烧。” 明理应了一声,转身下楼去打水。 唐鹤则挥着胳膊要下楼转一转。 屋里,白善扭头看着周满,也不知道是因为唐鹤说话吵到了她,还是因为他说到了火烧,她眼睫毛微微颤动,慢慢睁开了眼睛。 白善看见忍不住笑出声来,“醒了?” 周满伸了一个懒腰,背过身去躺了一会儿,凉风从蒲扇上落在她身上,她就又转过身来看他,“我刚才迷迷糊糊似乎听到有人说火烧。” 白善一手拿着蒲扇,一手撑着脑袋冲她乐,“唐学兄说的,怎么,你馋了?” 周满就将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道:“不是馋了,是饿了,过了一个晚上你没饿吗?” 白善一乐,起身下床,顺便伸手将她拉了起来,“那就起身吧。” 俩人穿好衣服出去,大吉和西饼也醒了,听到动静上来看了一眼,立即转身要去厨房打热水。 俩人不急着洗漱,正要下楼去找唐鹤,突然一道轻响,俩人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唐鹤站在一个凸出的窗口里往下看他们,招手笑道:“上来。” 白善瞪大了双眼,他住了这么多次青州城驿站,怎么不知道上面还有一层?“ 他转动着脑袋要找楼梯,周满已经找到,直接拉着他上去。 到了上面才发现是个小阁楼,只是被弄成了茶室,这里是这一片最高的地方,三面都是窗,还是大窗户,推开就能看到外面的街景。 只是现在天才蒙蒙亮,外面并没有热闹起来,许久才有一两个人走过。 但此时三面窗都打开,风吹进来,三人都感受到了凉意。 周满舒心的呼出一口气,“清晨真好。” 三人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去,就见殷或提着袍子小心翼翼的上了台阶走上来,等站到了屋里他才呼出一口气道:“这阁楼建得还挺惊险。” 白善问:“你恐高?” 殷或否认,“只是对于这种无着无根的高处不适应而已。” 唐鹤微微一笑,闻到了味道,便伸长脖子往远处看了一眼后道:“诺,我说的火烧,上次从他家的摊位上走过时我就想吃了,奈何急着出城,又刚吃完早食,所以就没吃上。” 大家探头去看,确定好位置后就收回了视线,开始两两占据一扇窗户看向正要醒来的青州城。 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就撞进了周满的眼里,她惊叹道:“今天的太白星可真亮。” 唐鹤也抬头看去,看到离它很远的几颗星星已经在天光下渐渐黯淡,

相关推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家教]晴日方好   血疑   妖孽,请自重   财色兼收   重生之最佳报复   搬空候府后,带着全家去逃荒   从出生开始当天帝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