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这边还有一间,只有那两间是我们织娘的学习之所。” 她道:“很多过来的人都不会织布,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学会的,所以产量极低,现在绣娘们裁剪衣服用的布料还是从外头买的。” 周满和明达点了点头,进去看织娘们踩着织布机织布。 周满看得很认真,她家也有一台织机,但和这里的很不一样。 织机在三嫂的房间里,家里就她织的布最好,所以每年他们交的调都是她织的麻布。 有时候有多余的布料便会拿来给大家做衣服,在她的记忆里,她每年都能做一件新衣裳的。 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周满笑道:“我家里也有一台,不过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手摇的,就是人这样坐着,然后拿着综杆一拉一推……” 织娘愣了一下后道:“那是腰机,现在民间也有许多人家家里有,只是腰机速度比不上踏机,据我所知,各地织坊早就都换了脚踏的。” 周满微微点头,“你们现在做的是比我见过的要快很多。” 她三嫂织布的速度在村子里算快的了,但现在不太熟练的织娘用脚踏机,速度看上去就差不多了。 更不要说熟练的织娘了,一旁便有从青州挖过来的织娘,手与脚一起动作,做得飞快。 周满看着这织布机若有所思,不过她什么也没说,开始问起女工们的生活来。 她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不仅是来应工的新女工,就是被从青州挖过来的织娘也觉得过得不错。 在这里,她们不仅有很高的工钱,每个月还能拿到红包,红包的金额就是根据她们教出来的徒弟数量和质量来决定。 也因为有这个红包在,她们对这些学生都很尽心。 看完织坊,她们去看对面的绣坊。 里面的人则是一人一张台子,正坐着裁剪衣服。 岳绣娘道:“她们现在做的都是最简单的衣裳,没有绣样,用的是最普通的青色麻布……” 也是因为她们做出来的衣裳都是提供给长工们的,用不着刺绣,绣娘们也想让她们先据此掌握针线的妙用,等熟练了再刺绣。 但刺绣其实和做衣服是不一样的。 会刺绣的一定会做衣服,但会做衣服不一定会刺绣。 这么多人,绣娘能教她们也只是基本的,要更想进一步,那不仅需要更多的努力,还需要她们的精英教导。 但那多是一对一的教导了,目前还没那个条件。 岳绣娘带她们去看一下新绣娘们做出来的衣裳。 周满和明达都不太会女工,但看还是会看的,而且边上还有几个顶厉害的宫女和西饼呢。 她们都会。 所以将衣服拿起来检查了一下,周满和明达觉得还不错,连连点头,至少没看到之前白善说的,一只袖子长一只袖子短的衣服。 宫女们却皱了皱眉,小声道:“针脚有些松啊……” “针法也不太好,很容易就绷断了……” 一旁的岳绣娘听到,脸上有些尴尬,点头道:“是,她们都是初学,所以针法都是基础的,对了,这边是第一批绣娘,她们做出来的衣裳就不错了。” 周满很干脆的从筐里拿出衣服给宫女看,她这个外行还是不看了,听就好。 宫女们检查了一下针脚,勉强点头,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但质量的确比刚才那批好,勉强可以穿吧。 明达目光在她们脸上流转,半晌后微微笑起来,和她们道:“我身子若不方便时,这织造坊你们就替我管着吧。” 宫女们立即推脱,“奴婢还要照顾公主呢。” 明达却道:“照顾我哪用得着这么多人?你们也该多学一些本事了,以后要是放出去,有一技之长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正要推脱的宫女们立即不说话了,而是看了一眼周满后屈膝行礼,恭敬的应道:“是,谨遵公主教诲。” 周满便道:“你们针织女工都好,我想这方面已经没什么要学的了,但经营好一家织造坊,除了针织女工外,还要会记账、会与人打交道谈生意才是。” 周满和宫女们关系好,轮到她在皇宫里值守时,她就常与宫女内侍们聊天。 其中没少谈到以后。 皇后仁厚,宫女到一定岁数都可以放归,只是她们被放出宫时年级已经不小了,大部分都在二十五岁以上,有一些比较得用的,会一直留用。 比如尚姑姑,她现在就年近四十了,照常理,她会一直陪着皇后,等皇后西去,她也有几个选择。 一是殉葬; 不过皇后应该不会喜欢,所以不会有人要求,除非尚姑姑心存死志,不然大概率不会选择这条。 二是下一任帝后会荣养她,但荣养也分等级,一种是直接封个诰命,赐下宅子和下人,可以让她颐养天年;一种是送到庄子上荣养,也有下人照顾,只是没有前一种自在尊贵罢了; 第三种就是下一任帝王想不起她来,甚至和她关系不太好,那她就要想办法放归了,不然留在宫里只有死路一条。 以尚姑姑的资历,她放归后,若是不回娘家,那就会在权贵世家中流转做教养嬷嬷,赚一些钱养家糊口; 更或是找别的活儿,比如接些针织女工,依靠以前的一些积蓄过日子,基本上,大部分宫女都是这一种选择。 年轻时还好,越年老,生活就会越困顿。 所以宫女们和内侍们一样,也很喜欢存钱的,要是存不住养老的钱,那她们就要想办法嫁人了。 只是就算她们能够踩着二十五岁的线出宫去,这个年纪在外面也很大了,很难找得到相配的男子,多半是鳏夫,甚至还带着孩子,日子更不好过。 尤其在宫里见过各色男子的宫女们,那是宁愿单身辛苦些,也不会想要糊涂的把自己嫁掉,陷入更深的泥淖中。 所以明达和周满的话让她们很是心动。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85章 信心 多一个技能,有一天她们要是不在公主身边伺候了,也没有嫁人,出去后也能更赚钱,好歹日子会好过点儿。 公主每一个院子都转过,对她们一天的产量就心中有数了,她不免好奇,“这些衣裳都是要卖给长工们的吗?” 岳绣娘忙道:“差不多,因为县令有要求,长工们最少三天得洗浴一次,所以每个长工都会多准备一套衣裳。” “除此外,还有服役的役丁们,现在乡下的一些人家,因为我们的成衣不是很贵,所以偶尔也会有人买。” 明达问:“这岂不是和布庄成衣铺子抢了生意?” “那就没办法了,不过我们也去打听过,我们现在的衣裳,除了我们这几个绣娘做的以外,其他的都比不上布庄里的成衣,他们价格也比我们高。会到我们这里来买衣裳的,绝大多数都没在他们家那里买过。” 所以不算抢生意。 明达这才颔首,看向身侧的几个宫女,“你们记住了吗?” 宫女们愣了一下后立即高兴的屈膝行礼应了一声“是”。 明达便点点头,扶着宫女的手出门,“这样说来,织造坊现在还是亏损的?” 岳绣娘和江织娘不好意思的道:“县衙出钱买的布匹麻线等倒是不亏,偶尔生意好了,也能赚些工钱回来,就是……” 俩人对视一眼,还是小声禀报道:“现在账面上还是亏损的,主要是除了工钱,还有每日的饮食,这也是不少花销。” 周满不太在意这一点儿,她还安慰明达,“放心吧,总能赚到钱的。” 明达和长豫不一样,她道:“我不意官府与民争利。”所以她既想要织造坊赚到钱将此继续保持下去,又不是它太过庞大与民争利。 周满却觉得她想得太多了,她道:“世上难有两全法,既要养活他们,那将来织造坊势必会和民间的布庄成衣铺子争夺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 她道:“我们能做的便是将更多的利益让到普通百姓身上,难道这些女工就不是百姓了吗?” 明达问道:“现在还是亏损的,等所有的长工都买上两套衣裳,那他们手上就有三套了,以他们的节省程度,只怕三四年内不会再买衣服,那这些衣裳要怎么办?” 她实在看不到前景,也就是织造坊现在算半公益,基本上是亏本在让长工们得到实惠。 而这也比让长工们出去外面买衣裳,长工和县衙双方都省钱,这才没人反对。 周满道:“等他们都有了,这些织娘和绣娘的手艺也练出来了,到时候可以把她们做好的衣服卖到县外去。” 她指了岳绣娘道:“你们做的衣裳不是就一直收着吗?” 岳绣娘眼睛一亮,立即道:“是这样的,听县令的吩咐,做出来的衣裳,质量只要和外面成衣铺的相比不差就另外收了起来,以后他还有用处。” 周满颔首道:“这就是了,而且说真的,再过不久天就要冷了,便是长工们干的苦力活也得再加衣裳,放心吧,短时间内我们织造坊的衣服都不会滞销的。” 明达却越听越觉得不靠谱了,总不能一直逮着长工的羊毛薅吧? 岳绣娘她们却想不到这些,只要知道织造坊的衣裳能卖得出去,这两个作坊继续开着就好。 周满见到了思静几个,不由将她们叫过来问话,“在这边可还习惯?” “很习惯,”思静几人深深地行了一礼,崇敬的看着周满道:“多谢大人为我们说情落女户,打发走我们的家人,不然我们也不能继续留在织造坊里。” 随着北海县招募的长工越来越多,思静他们的家人也听到了一些风声。 本来他们虽然气恼这十几个女孩逃家,觉得她们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到底不是家里从小养着的,又跟着以前的贵老爷贵太太吃香的喝辣的,现在就瞧不起家里,过不了苦日子,但因为不知人跑去了哪里,而且找人也需要花销。 所以他们只在附近几个村里找了一遍,发现找不到人后便骂骂咧咧的当做没生过这些女儿。 却没想到她们是去了北海县。 听人说现在去北海县做工可赚钱了,不管是男工还是女工都赚钱,于是他们这几家跑了女儿的就忍不住相约一起过来北海县找人。 可惜他们几家分开得很散,虽然同在一个县,却不同村,有的甚至还不同里,所以也就找到了七家,七家都出了一个人过来北海县。 他们觉得他们一群大男人要抓几个小娘子还是挺简单的,事实上找到她们不难,难的是,他们还真带不走人。 来北海县的女工,要么去了庄子里种菜养鸡或者煮饭煮菜,要么就在织造坊里做织娘和绣娘。 他们想也不想就去织造坊里打听了,他们家的女儿(妹妹)都是从小卖去当丫头的,是学过一些针织女工的,应该就在织造坊里。 然后门一敲开他们就找到了人,但他们才伸手要抓人,那些娘子就挥舞着大棒把他们碾了出去,还报了官。 然后北海县以他们寻衅滋事为由,将他们丢到庄子里干了半个月的活儿才放人。 每隔三天他们就看着和他们一起干活儿的人去领工钱,而他们什么也没有。 十五天期满,白善百忙之中特意在县衙大堂上又见了他们一面,和他们道:“这些人来我北海县时都是报的流民,所以本县不管你们是不是她们的家人,她们既然已经在我北海县记了女户,那就是我北海县的人,你们休得再去骚扰,更不要说强制将本县子民带离北海县。” 白善一脸威严的道:“而且尔等有证据证明她们是你们的女儿或妹妹吗?” 除了极个别人外,大多数人还真没有,因为当时县衙放归,直接把卖身契还给了女孩们,但她们回家后,除了个别人家外,其他家都没有拿着户籍去上户,也就是说,她们只是消了奴籍,却没有入籍书下。 她们跑的时候还把已经注销的卖身契给带上了,所以除了极个别人家外,没有谁能拿出证据来证明他们的女儿是他们的女儿,他们的妹妹是自己的妹妹。 当然,除了籍书外还是有别的办法的,比如左邻右舍和里正前来作证,但北海县距离他们家不远,他们要是请人过来作证,不得给人包吃包住啊。 光是想想他们就不想打这个官司了,更别说这还是和一个县令抢人。 所以他们考虑了一下,有三人准备回家,还有四人则是选择了留下来,打算去庄子里干一点儿活儿,赚点钱再回家。 白善欢迎不已,转身就把人交给了赵明,重新登记后送到庄子里去。 ※※※※※※※※※※※※※※※※※※※※ 作家的话 晚上七点见 ☆.第2986章 蹦出来 岳绣娘等人将周满和公主送出门外,还要将他们送到巷口,要不是将人送回县衙显得她们过于巴结,她们也是不介意把人一路送到县衙的。 毕竟,公主可不常见呢。 将人送到巷口,周满正要扶着西饼的手上车,斜刺里就冲出两个人来,只是没等他们靠近,侍卫便伸脚一踢,刀一抽,直接架在了人脖子上。 对方只喊了半句,“周大人……”一下就被架在脖子上的刀给吓尿了,她本来被踢倒在地腹痛不已,但此时却不敢喊疼了,战战兢兢的看着脖子上的刀道:“大,大人,我,我没恶意,就是想求公主和大人大慈大悲而已。” 周满和明达都被她吓了一跳,幸亏有人扶着,俩人只是心脏提了一下而已。 看到软倒在地的俩人,一个年青妇人手里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俩人都倒在了地上。 小姑娘是被年青妇人带着跌倒的,此时也苍白着脸仰头看着她们。 周满蹙眉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江织娘和岳绣娘赶忙跑上来,又恨又怕的瞪了地上的人一眼,这才跪在地上和周满明达道:“大人恕罪,这母女二人是来求工的。” 江织娘顿了顿后道:“但我们二人试过她们母女二人的手,都不适合做织娘和绣娘。” 妇人连忙道:“大人,我们可以学的,我们不怕吃苦,真的!” 江织娘愤慨,“这不是你们愿意吃苦就可以学的,你们的天赋比别人差些,那我们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教你们,你们废的线和布料也会更多。” 她们有这么多选择,又不是缺人,为什么有天赋的人不要,却要用她们呢? 这要是她们自家的麻线布料也就算了,可这是县衙的,是公家的钱。 妇人没理江织娘,而是继续盯着周满和明达看,一双眼睛里含着泪水,“大人,公主,求您二位大慈大悲,就让我们进织造坊吧,我们真的很能吃苦的,我们可以用比别人十倍百倍的时间去学习和练习,真的!” 和岳绣娘她们一起跪在地上的思静闻言愤怒,只是她是下人出身,开口前先习惯性的抬头看一眼主子。 所以她此时便悄悄的抬头看了一下周大人,见周大人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 不是同情,也不是生气,倒像是……兴味,所以她垂眸想了想后还是开口道:“我们织造坊里的绣娘和织娘也都是贫苦出身,每日都是天亮以后开始学习和练习做衣裳和织布,天黑方歇,别说你们母女二人想要比我们多出十倍百倍的时间来,就是两倍都不可能,难道你还能不睡觉,不吃饭吗?” 妇人立即道:“我可以不睡觉的。” 思静冷笑,这样的人她当下人的时候见得多了,“你不睡觉,难道还能摸黑织布做衣裳吗?总不能点灯吧?你有钱买蜡烛吗?” 妇人一噎,果断的又丢下思静,继续抬头看向周满和明达,眼中的泪水一滴一滴的往下落。 不说周满,连明达都察觉到不对了。 她不由扭头看向周满,就见她看得兴致勃勃的,不由伸手推了推她。 “哦,”周满回神,连忙道:“你既然如此能吃苦,那与我回县衙吧,我让赵明给你登记,既然你在针织上没有天分,那可以去庄子里种菜,养鸡嘛。” 周满顿了顿后目光幽深的看着她问:“对了,你会种地和养这些家禽吧?” “会的,”妇人迟疑了一下,但还是道:“可是大人,我只想进织造坊,并不想去庄子。” “这是为何,你不是来求工的吗?” “大人不知,”妇人跪在地上哀戚道:“我如今守着夫孝,孩子她爹死后,我公婆嫌弃我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将我家的田地房屋都收了回去,我们实在是没了去处,听说北海县招工,这才赶了过来的。” 周满点头表示明白,等着她继续说。 见周满不搭腔,她只能微微低头摸了摸眼泪,继续道:“也不是奴家好高骛远,不愿意种地,实在是我一个年青寡妇,带着一个女孩儿不好进庄子里混在一群男人中间。” 周满微微一笑道:“原来是这样,你大可以放心,我可以叮嘱赵明,让县衙里的吏员给你分在一群女人中间。” 她道:“官衙的田庄里,现在总计招收女工一百二十八人,已经陆续分到各里各村,现在城外的田庄里剩下的男工只有三十八个,倒是女工还有四十二个呢,女人比男人多多了。” 明达忍了忍,没忍住,用帕子遮住嘴巴,眉眼弯弯起来。 妇人:“……” 她顿了好一会儿才轻轻的往后一坐,想要躲开脖子上的刀,只是她往后一寸,刀便也往后一寸,始终牢牢地按在她的脖子上。 这下她是真的哭了,她用一张素帕子捂住眼睛,哭道:“大人慈悲,我实在是不忍心女儿跟着我去庄子里吃苦,她已经没了父亲,我就想她学一些本事,将来便是离了我也有立足的本事。” 她越说泪水流得越多,主要那一串一串的泪珠快速的从脸颊上滑下,配上她苍白的脸色,众人怜惜不已,周围的人,就是同为妇人都被她哭得心软起来,不由看向周满和公主。 她继续哭道:“她没有父兄撑腰,我也没打算再嫁,以后就她一个,若是没点本事,以后嫁出去到了婆家也是要被人欺负的,还请大人善心,网开一面,让我等进织造坊里学习吧。” 周满便叹息一声道:“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妇人和围观的人以为周满同意了,谁知道她转而道:“但规矩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妇人:…… 连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替她说起情来,“周大人,您一向善心,便答应了她吧,反正就母女两个人。” “就是,就是。” 周满笑吟吟的道:“是这样说,但天底下如你母女一样可怜的人不知凡几,我若是都不计得失和规矩将人收了,那这织造坊只怕开不到一个月就停了。” “但你慈心可悯,所以我决定另辟蹊径成全你们,”周满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和母女二人一样眼睛发亮起来,她笑眯了眼睛道:“这样吧,我在育善堂里开一个班,专门教人针织,就由岳绣娘和江织娘去授课,每三日一课,凡是想学的,自带上针线和布料去学,每月再交给善堂四十文的学费即可。”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 第2987章 你满意不 她自觉和蔼可亲的看着呆住的母女二人道:“怎么样,我这个法子好吧?你们既然有此志气,我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年青妇人连忙道:“大人,我家贫,并没有钱呀。” “我已经想到了,所以一会儿你跟我回县衙吧,我安排你们去庄子里干活儿,放心吧,庄子里一天二十文钱,包吃包住,你的工钱完全可以存下来,”周满顿了顿后道:“对了,你带了一个孩子,按说只有十五文一天的,罢了,那多出来的五文钱我补给你,我再和赵明说一声,以后碰上岳绣娘她们授课的时候,庄子再放你半天假,放心,不扣你的钱,如何?” 年青妇人还没说话,围观的人已经连连赞道:“周大人真是慈悲心啊……” “既可以赚钱,又能够学习针织,大人真是面面都想到了呀。” “大人果然是大好人……” 年青妇人:…… 明达公主:…… 她不由扭头去看周满,周满已经得意的笑起来,见她看过来还骄傲的冲她扬了扬下巴。 明达公主便不由的一笑,颔首道:“这个方法的确极好,就照周大人所说的做吧。” 侍卫们的便将刀从她的脖子上移开,却没有回鞘,而是喝道:“还不快谢恩起身。” 没人觉得侍卫们凶恶,还一脸羡慕的看着母女两个,觉得她们在公主和周大人这里都留了印象,以后只怕前途无量。 于是有人心中一动,纷纷问道:“周大人,您看我能去学吗?” “行啊,”周满没有拒绝,“和她们一样的条件,一个月四十文的学费,自带针线布料。” “大人,我家也贫苦,您看我能不能去庄子里干活儿?” 周满挥手道:“自己去县衙里报名,合乎条件,赵明会给你们安排的。” 她们就不说话了。 在这之前她们自然是去过的,但不合格呀。 倒不是她们不会种地养鸡,而是因为她们不能接受离开县城去别的地方耕作官田。 要知道县衙招收的长工只在城外的庄子里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就会被分到各里各村去耕作官田,她们一是不想离开县城,二是不能做长工。 县衙要求的长工是要做到明年春耕之后的。 可明年春耕他们自家里也有地,各种顾虑之下,她们就没去了。 此时听周满依旧要照着规矩来的话,想到她虽给了这对母女优待,但依旧是做长工,其实也不算坏了规矩,所以便叹息一声不再纠缠。 周满这才和明达上车回去,那对母女被带上了。 他们直接回县衙,周满也干脆,直接和大吉道:“带她们母女二人去县衙里找赵明吧。” 一个侍卫立即道:“我与大吉同去。” 这对母女实在太可疑了,也不知是为了接近周大人,还是接近公主。 他觉得两个都有可能,都很可疑,所以他要亲自去看着。 明达和周满手牵着手进县衙后院,白二郎和殷或在白善的书房里加班,听到院子的响声,他立即知道是周满她们回来了,立即丢下笔跑出去,“你们回来了?” 殷或也慢悠悠的放下了笔,优哉游哉的走出去,就走到小院门口去看她们,“怎么直接回这儿来了?不是说中午在外头吃饭吗?” 白二郎这才想起来,“是啊,是啊,不是说在外面吃吗?” 周满先接过五月奉上来的一杯杏仁茶喝了一口,这才坐在树下的椅子上笑眯眯的道:“你们猜我们刚才碰见了谁?” 俩人都好奇,“谁?”难道北海县又来了熟人? 周满顿了一下,这才想起来,“我也不知道是谁,反正不是平常人。” 白二郎和殷或:…… 白二郎忍不住道:“满宝,你有没有觉得自你怀孕之后,你说话总是会习惯性的丢掉下半句?” 周满道:“我这是给你们机会问我,免得你们觉得我聒噪。” 白二郎:“唉,二十年我都忍过了,难道我还介意再忍这一会儿功夫吗?” 明达忍不住笑,和他道:“满宝是怕她现在太聒噪了,以后孩子出生了像她。” 周满便叹气,“没办法,若是个女孩还好,要是个男孩儿,太过聒噪,会被人嫌弃的。” 白二郎:“行了,行了,我们略过这个话题,反正你和白善都聒噪,孩子不管像谁都避不开这一点儿,你们碰见的那非一般的人是怎么个非一般的样子?” 殷或也好奇的看着他们。 周满便从母女两个蹦出来的那一刻开始绘声绘色的说起来,别说殷或和白二郎,就是亲历者明达公主和身后的宫女们都忍不住听呆了。 周满哼哼道:“我岂是那么容易被骗的?她一哭我就知道有问题了。” 白二郎却听不出来她有什么问题,道:“虽说有些好高骛远,还有挟持你的名声嫌疑,但人贪心是正常的,怎么就有问题了?” 周满一脸严肃的道:“因为她哭得太好看了。” 白二郎瞪圆了眼睛,就连明达也惊诧的看向周满,怀疑的问道:“你是因为这个才怀疑她的?” “是呀,”周满理所当然的道:“不仅哭得好看,她被踢倒在地,被刀架在脖子上时,虽然怕得瑟瑟发抖,但抬起脸时却是苍白得很好看。” 殷或:“这算什么问题?” 白二郎却若有所思起来,“不像乡下种地的人。” 周满狠狠的点头,“是啊,别说我们乡下人,就是城里好多人,哭起来也是眼泪鼻涕一起流的,就是哭得自抑些,那眼泪也是也绝对没有一颗一颗的往下掉,谁不是流得满脸都是?除非有人专门学过怎么哭好看。” 明达欲言又止,“后宫中的妃嫔似乎经常这么哭的……” 周满好奇的问道:“你也能这么流泪吗?” 明达迟疑了一下摇头,“不能。” 她倒是可以一颗一颗的往下掉,但也是落在脸上的…… 这么一想,好像还真是,“什么样的人会专门的学哭?” 周满不在意的挥手道:“管她是什么人呢,反正现在把她放进农庄里,那就是进了我们的手心。” “那你还让岳绣娘她们教她们母女针织?” 周满道:“这也是顺势而为,我觉得这样挺好的,难道我还吝惜那点儿技术吗?” 她道:“她们想要的是进入织造坊,又不是单纯的为了学针织。” 要只是为了学习,她倒佩服她们了。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88章 安顿 白二郎一想也是,但是,“可织造坊不就是织布做衣裳的地方吗?她们混进去能干嘛?” 殷或也道:“谁会派她们来做这样的事,外县……也不至于吧,虽然最近关系有点紧张,但也不至于做到这一步吧?” 周满也认真的想了想,摇头,“等白善回来了问他吧,或许他还悄悄的在外面得罪了我们不知道的人。” 众人:……他们默默地看着周满,焉知不是你得罪的人呢? 周满很有自信,道:“而且,把人送到庄子里去种地,再叫人盯着,我觉得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农活岂是那么容易干的,她有信心可以改造她。 大吉和侍卫很快回来,还带回了她们母女的身份信息,虽然是自述,不一定是真的,但就是调查也有了方向不是? “……她夫家姓路,娘家姓祁,齐州人,她夫君的村庄就在青州边上,所以这边的消息传过去,她又被公婆一家赶了出来,便直接往这里来了。” 周满问:“她真会种地吗?” “她说会的,不过她也说了,她养鸡和做饭的手艺不错,因为有娘子交代,所以赵明对她优待,让她去了伙房,平时在做些种菜的活儿就行。” 那倒是不种。 此时城外官田边上的房子里留下的人已经不多了,也因此,现在四个人住一个房间还能空出不少茅草房来,不像之前,一个屋里住了八个人还不够住。 母女两个到了地方便领了她们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吏员知道她们是周大人安排过来的,很是大方的给她们分了一间空房子。 母女两个单独住一间房也要自在许多。 她进了房间,祁大娘将包袱和怀里的东西都丢在简陋的木板床上,左顾右盼。 倒是年纪小的路小娘子很快适应了环境,把东西规整好就提着一只木桶看着她娘,“娘,我们该去挑水了。” 祁大娘看了她一眼,很想骂她一顿,没有理由,就觉得心里憋得慌,可她又怕外面的人听见怀疑她不是慈母,因此只能按捺下性子,阴沉着脸起身,也拎了一个木桶。 但她一打开门,脸上的阴沉便消失不见,愣是挤出柔美的笑容来,还伸手牵起女儿的手,拉着她往外走,“我们和人打听一下去哪里打水。” 庄子里的人关系都还不错,尤其他们此时都能够吃饱,心情好,待人也就更和善了。 住在左右的妇人见她一个寡妇带着孩子不容易,就主动给她们引路,道:“那头有条河,我们做什么都是从那河里挑水的。” 她一边走一边道:“水从那头来,每天都有人轮流挑水,县令大人慈悲,让人打了好几口石缸放在大厨房那里,每日要挑两次水,一次早上做完饭以后,一次是傍晚吃完饭以后。” 她道:“那是吃的水,需要在缸里放一段时间,还得烧开了才能喝,这是周大人说的,水里虫子多,还有邪祟,我们看不见不代表不在,所以入口的水一定要烧开才行。每屋要喝水都得拿着竹筒去大厨房里打,对了,妹子你是厨房的吧?” 祁大娘迟疑了一下后点头,“我是伙房的,说是要做饭做菜。” “那就是了,这烧水也是你们厨房的活儿,该烧多少,问你们管事便知。” 祁大娘拎着木桶紧跟着她,走过一条又一条的田埂,见两边地都被开了出来,只是泥土看着不是很好,便迟疑着问,“这就是我们要种的官田?看着不是很好的样子。” “不是官田,是露田,”领路的人介绍道:“看到没有,这一片,这儿到那儿,还有那边一大块全是露地开出来的田,大人让我们养地,等明年开春种些牧草和豆子,说是养上几年就好了。” 祁大娘是齐州人,齐州地少人多,每一块地似乎都很宝贝,少有用地放牧的,因此很惊诧,“种牧草?” “对呀,到时候我们要养鸡鸭,养牛羊的,这些都要草,养了这些牲畜还能沤肥养地,多合适?” 虽然她听不太懂白县令说的话,但她听话啊,知道这一片就是种豆子和牧草养牲畜的。 “这边是荒地,之前都丢荒了,现在都开了出来,明年也都要种上瓜豆……”等到了河边,领路的人等她们打水,还指了不远处的地道:“看到没有,那就是官田了,听说是县令大人的职田,地可好了,有三分之一都种了小麦,用的还是新麦种,听说产量极高,就不知道到底有多高。” 祁大娘踮起脚尖往那边看吗。 领路人就催促她,“赶紧的吧,就快要用午食了。” 祁大娘这才加快了速度,还帮女儿提了半桶水,不过领路人在此,她也不好让个小姑娘提水,自己空着手回去,所以她伸手提过去,和她往回走。 “过两天你去找朱三郎,让他给你做一根扁担,有扁担挑水要方便轻松很多,厨房里的扁担是不能外借的。” 一开始是可以的,但后来发现,借出去的扁担很难再要回来,而且借了这个,不借那个意见很大,所以大厨房就干脆谁来也不借了。 他们就只能自己做扁担了,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朱三郎。 祁大娘应了下来,问道:“菜地在哪儿?” “就在河边,”她笑道:“刚才我们挑水去的上游,往下走一段路,那一片都被种了菜,我们自个吃的,被调走的长工们吃的,都是我们种出来的菜,有多余的还能拿到集市上卖呢。” 不过钱是县衙的,他们最多趁机进一趟城。 祁大娘心中一动,问道:“城里织造坊的菜是不是也从我们庄子里出去的?” “是啊,不仅织造坊,育善堂那边,还有县衙里的菜蔬也都从庄子里拿,所以进城买菜的活儿也不常有。” 因为他们菜地虽然大,但吃的人也很多呀。 祁大娘连忙道:“那下次进城送菜,我一起去吧,也好熟悉熟悉。” “不用,这不与你相干,”领路的人道:“送菜是朱三郎他们的事。” “不要紧的,我可以帮忙。” 领路人皱眉看向她,“你怎么能帮忙呢?你要是空了还得去种菜呢,我告诉你,每个人每天都要干足量的活儿的,要是慢了做不完,我们可不会帮你。” 偶尔帮一帮没什么,总是这样可是不行的,何况她还想着进城送菜,想什么呢,这活计那么好,当时朱三郎他们是打败了多少人才抢到的好差事。 ※※※※※※※※※※※※※※※※※※※※ 作家的话 晚上八点见 ☆.第2989章 发霉的馒头 祁大娘:…… 等在农庄里住下,她才发现她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受欢迎,因为大家都比较忙。 现在冬小麦已经种下,但他们要修这一片的水利工程,为了能够将河里的水引出来,他们挖了好几条沟渠,在官田里绕来绕去,现在还要挖呢。 除了沟渠,还要修路。 今年秋收的时候,离路远一些的稻子就很难运出来,把路修进去,即便是很小的一条,能用板车推出来,那也比一担一担的往外挑要好。 而现在白善给他们规划的是两辆车的宽度,总共三条路。 所以他们很忙。 不仅男工,连女工都要扛着锄头去挖泥修路挖沟渠的,祁大娘母女两个的活动区域基本只在厨房和菜地。 管理她们的管事把活安排得很紧,除了做饭做菜,还要去菜园里浇水,甚至还要上山找木柴。 和她们一起的都是妇人和一群孩子,她基本只有吃晚食的时候才能见到男人。 倒是也有男人怜惜她,所以没两天便有人拖管事来说亲,想要和她成亲。 管事就和她道:“成亲了也好,看上你的叫朱二郎,跟朱三郎一个村出来的,你有个孩子,他也有个孩子,正好可以搭伙过日子。” 祁大娘:…… 管事又道:“那朱二郎近来表现得好,听说吏员正在考察他,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他们就能落户我们北海县了,你能跟着一起落户,到时候不仅有地,还能分到一间房呢。” 祁大娘小心翼翼的问道:“我要是不愿意……” 见她害怕的样子,管事连忙道:“你不愿意就算了,白大人和周大人一再严令,不准庄子里有欺负人的事发生,成亲看的也是俩人乐意,两家同意才行。” 祁大娘就呼出了一口气,低头小声道:“多谢管事了,但我不想再嫁人,您也知道,我就带着一个女儿,我答应过她爹,要好好带着她长大的。” “这个你放心,朱二郎肯定会对你女儿好的,虽然他带的是一个儿子,但你这几日也看到了,一点儿不娇养的。” 祁大娘连忙拒绝,就一个意思,为了女儿好,她是不会再嫁的。 管事便叹息一声应了下来,只是觉得很奇怪,对女儿好怎么就不能再嫁了。 再嫁家底更厚,将来女儿出嫁了也有兄弟撑腰,这不是好事吗? 不过她跟祁大娘还不是很熟,不好说话。 祁大娘的心意很快传了出去,于是庄子里围着她转悠的男子瞬间少了一大半,本来就不多的几个男人一下只剩下两个还会到她跟前来了。 男人们都现实得很,他们肯献殷勤,就是想讨个媳妇的,尤其是祁大娘这样的寡妇很受欢迎,因为娶她花费的彩礼不高。 她不愿再嫁,那他们便是心里再喜欢和惋惜,也只能换对象了,虽然换了也不一定能娶到,但万一呢…… 白善没见过这位祁大娘,倒是没少听人回禀她的事,闻听此事,也忍不住找了崔先生来商量,“派个人往齐州走一趟吧,查一查这位祁大娘。” “大人也怀疑她别有用心?” 虽然周满他们众口一词的认为祁大娘别有居心,但崔先生认真观察过几天,还亲去庄子里看过,实在是看不出来她有什么问题。 他道:“我去看过她做饭和做菜,很是熟练,就连种菜挑水这样的事也做得很熟练,不像是假的。” 白善却坚持,“即便是我们想多了,也去查一查才宽心。” “是。”崔先生应道:“那我明日就派人去。” 崔先生重新谈起公务,“明日我陪同大人下乡巡视?” 白善想了想后摇头道:“不必,你去医署里看看可有需要你帮忙的,钱先生这段时间跟着文天冬在青州城,这边医署都靠着周大人,我怕她忙不过来。” 这就是幕僚的好处了,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特别的灵活。公事办得,私事也办得。 崔先生应下。 第二天处理完了手上的一些事情便往医署去。 周满却不在前院,此时也没什么病人,小寇几个坐在廊下碾药准备做药膏和药丸子等东西,看到他便给他指路,“大人在后院。” 崔先生到后院,找了一圈没找到周满,不由越走越偏,就到了厨房边上一间房里。 他便知道人在那里,因为大吉此时就站在门口往里看,似乎是听到了脚步声,他回头过来看,见是崔瑗,便抱拳行了一礼,继续站着没动。 崔瑗走过去,正要说话,就见周满正坐在椅子上,传说中在青州城里忙得抽不开身的文天冬正在里面坐着,手上拿着一个……发着霉的馒头在刮。 崔瑗:…… 他们手脚似乎都放得很轻,他一时也不敢高声说话,只能悄悄的问大吉,“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大吉:“在做药。” 崔瑗看了一眼里面一整筐的发霉馒头,忍不住想,什么药需要发霉的馒头来做? 文天冬一开始心里也疑惑,但想到前几年先生在宫中做的西瓜霜,现在可是太医院中的神药,连外头医馆药铺都要和太医署购买的。 不过先生手疏,不仅将西瓜霜的作法教给他们,也不拘他们往外教,所以先是济世堂,然后是百草堂等大药铺医馆纷纷能做出来。 不过可能是心虚,他们每年还是意思意思的从太医署买一些。 这样掩耳盗铃的作法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停止。 既然西瓜能做出那样的神药来,那馒头也就不稀奇了。 文天冬用竹片轻轻地将上面的霉菌都刮出来,周满戴着口罩,手上也拿着一个霉馒头刮霉菌,叹气道:“听说从土里长出来的一种霉可以治肺痨,可惜我研究了两个月也没头绪,倒是先把这个霉菌给弄出来了。” 文天冬小声的问道:“先生,这个药真的能治外伤风邪入体吗?”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的先生一再与我说过,这东西有危险,不能滥用,但的确是有大作用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2990章 制药 莫先生说,这东西在他那个世界早就消失了,也就存在古时候的典籍中,好在制作它的步骤虽繁琐,但并不是很困难,所以他给她找到了方子。 但她一直没想着做出来,一是因为莫先生说的,这东西很容易造成滥用,对人体会有不好的影响; 二则是,有些病人不适合用这个药,一旦用了,很有可能会死亡。 所以她一直没动手,直到文天冬有需要,而且肺痨病例一直没能治愈,现在也只是略微好转,如果从土里的霉菌对肺痨有作用,那从馒头里出来的霉菌会不会也有一点作用呢? 俩人将所有的霉菌都给刮了下来,然后就给混进了旁边一个大碗的水里,里面是米和山芋磨成的汁水。 文天冬用筷子搅了搅,看了眼这混出来的颜色,有些一言难尽,“就这样?” 周满自信的点头道:“放上七日看看,你先回青州城去吧,七日,不,六日后再回来看。” 门外的崔瑗,“所以文大人一早回来就是为了做这个药?” 大吉理所当然的道:“文大人有个病人需要这个药,自己也想学做这个药,当然要自己回来动手了。” 崔瑗好奇,“需要六七日的时间,那要是病人在此期间出事呢?” 大吉一脸莫名的看着他,“病人现在也在用药的,甚至周大人还亲自开了方子,只是效果不太佳而已,这也是天命,而且周大人也说了,就是这药做出来了,他也未必适用。” 文天冬将大海碗放在一个角落里,用一个细密的竹筐盖住,听到门口有说话时便出去看。 “崔先生……” 西饼端了盆温水上来给他们净手,崔瑗这才道明他过来的缘由,笑道:“周大人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去做。” 周满想了想后道:“还真有一件,将近十月,近来医署来就医的病人多,花费巨大,我正在做账册,有些单据需要人来合算,钱先生不在北海县,便有劳崔先生了。” 崔瑗连忙应下。 他还是第一次来医署帮忙呢,真正开始处理那些单据才发现医署里的事务虽然单一,数据却繁多,一点儿也不比县衙里轻松。 而且留的时间越长,他越能感受到周满野心之大,心胸之广。 她不仅偶尔会从城中和村里召妇人孩童来传授一些医理,还会教他们认识一些普通的药材,记住了以后可以采了来自用,也可以卖给药铺和医署; 还会时不时的面见药铺医馆里的掌柜和坐堂大夫,与他们探讨医术。 他在一旁看过几次,说是探讨医术,不如说是她正在传授医术。 崔瑗第一次见到时都惊呆了,不由悄声问她,“大人就不怕医术被他们学去?” 周满疑惑的看他,“先生教书,难道还怕学生学了本事去吗?” 崔先生顿了一下后道:“这是不一样的,周大人身怀的是绝技,不仅您,据我所知,有匠术之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本事教给外人,而是传家。” 他沉默了一下后道:“其实便是先生教书也是有所保留的,一些书籍知识只有世家才有,而世家之间也互相防备着对方学去。” 比如兵书、治国为君之书,这些书在外面是很难找到的。 周满不得不赞同他,然后道:“我现在也没有教他们我所有的本事。” 她眨眨眼道:“我也是有保留的。” 但是这样没有报酬的“探讨”医术,还是和竞争对手,崔瑗总觉得怪怪的。 仁和堂和百草堂的掌柜及大夫们一开始也觉得怪怪的,但来了两次后他们就不觉得怪了,只觉得周满是一心提携后辈,是心胸宽广,为国为民的好官和好人。 然后不仅北海县的大夫,青州城也有大夫闻讯赶了过来,还有别的县城的大夫、甚至是游方郎中,他们听闻后也会费心劳力的找过来,只为去医署里和周满“探讨探讨”医术。 这样做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医署再要买药,不仅要比之前更容易,连价钱都降了一些。 而他们再要组织一些大的免费看诊活动时,其他药铺也会参与进来,便是不以药铺的名义参加,也会让坐堂大夫和药童过来帮忙。 文天冬去青州城后,周满弄过两次免费看诊,一次针对的是城中的百姓,一次针对的是乡下的百姓,都有他们的帮忙,不然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 周满对此的定论是,“我投以木桃,他们报我琼瑶。” 崔瑗连忙道:“大人给的才是琼瑶。” 周满挥手,“不不不,等将来我不在北海县了,会有新来的署令接手医署,到时候医署还需要本县各药铺和大夫们的帮忙,甚至署令会常换,但药铺里的掌柜和大夫却不会。将来义诊的传统是需要双方一起摸索着往下走的,这才是琼瑶呢。” “相比之下我教的这些医术算得了什么呢?” 崔瑗愣了一下后问道:“大人会将上次教给文大人的制药手段教给他们吗?” “不会,”周满严肃的道:“那个药方只能存以太医署之内,由医署来制作售卖。” 那药可不好用。 崔瑗这才相信周满所言的,她也是有所保留的,没有把所有的本事教他们。 实在是这几天看着周满有问必答,而且人家问一个问题,她不仅回答了人家,还自己延伸出更多的问题来,然后找出治疗方法教给人家。 不知道为什么,崔瑗竟然松了一口气,东家太大方,他也有些害怕和头疼啊。 有私心就好,有私心最好。 文天冬从青州城回来了,他回来继续做药,上次他们做的那一大碗溶液有了一点变化。 周满便和文天冬去后面的房间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指导着文天冬将薄薄的油纸在罐子上绑好,然后戳了一个小洞,拿了一个漏斗插进去。 周满让西饼帮忙,“把这几层纱布放在漏斗上,轻轻地将碗里的药液倒进去,过滤……” 俩人照做,等完成了这一把,周满便又从桌子底下拿起一个更大的罐子放在桌子上,“喏,看看滤出来多少液体,往这个罐子里加三倍于其的豆油。”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2991章 蒸馏器 文天冬看了一眼小罐子里的药液,用一根干筷子伸进去,触底后抽出来看了一下大概的高度,拿着刀在上面刻了一道记号,然后就开始比着往大罐子里加油。 药这种东西,因为一两一钱便影响巨大,所以他拿了一个同大的小罐子来,每次都用那根筷子量过一遍,倒到同样的位置后才倒进大罐子里,如此往复三次。 周满虽然将步骤都记牢了,但并没有亲手做过,所以也坐在一旁兴致勃勃的看着,偶尔还亲自动手与他们一起。 她道:“将药液倒进去,搅拌吧。” 文天冬亲自倒了进去,用力的搅拌起来。 这需要不短的时间,但文天冬依旧很快看到了变化,在搅拌时,他看到浊物在上升,偶尔瞥见的底部,液体似乎在慢慢清澈,明明是一罐子的东西,他还在不断的搅拌,按说都应该浑浊才对。 这样的变化让他很欣喜,虽然他不知为何,但依旧搅得很起劲。 很快,大家都看到了不同,周满就让他停下,然后开始拿着长勺子一点一点的将上面的油脂给撇出来…… 虽然在罐子里不太好做,但文天冬依旧做得很用心。 周满道:“我们就用底下的那层清澈的液体,上面的油脂一定要全都撇出来。 她扶着肚子起身,“我去厨房里看甑气水好了没。” 所谓甑气水,用莫老师的话说就是蒸馏水,只不过他们这里不那么叫而已,都不必周满费心,她只说自己需要甑气水,不说贺嫂子,就是医署这边的邵婆子就能煮出来,就是费柴火而已。 周满往厨房去,厨房里正在烧水,看到周满,邵婆子便起身笑道,“大人,现在就要甑气水了吗?” 周满道:“还得拿出来晾一晾,一会儿要拿来清洗东西,太热了不好洗啊。” 邵婆子便道:“奴婢这就取出来。” 她拿了一个干净的罐子来,将正冒着热气的大锅打开,一阵热腾腾的气冒起来,里面的甑上放着三个大碗,碗里此时都有小半碗的水,而甑下是沸腾的开水。 之所以将碗里的水叫甑气水,便是因为这些水是升腾而起的气被锅盖挡住后落在碗里。 邵婆子用布巾包了手,小心翼翼的将碗取出来,把里面的水倒进罐子里里,然后继续将空碗放回锅里。 三小碗的水都倒了进去,其实也没有多少,小半罐而已,周满看得微微皱眉,“这样也太费木柴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药少还好,多了的话,这样的方法就不适用了,不然得费去多少木柴呀,感觉一点儿也不比煮盐费的柴少。 邵婆子一边抹着脸上的汗,一边道:“谁说不是呢?其实水煮开以后升起来的气水还是挺多的,您看我刚开的盖子,上头低落下来的水,那都是,哗哗的,还有那从锅盖里冒出来的气,那都是水。” 周满若有所思起来,“为何一开锅盖,那些气就一下变成了水珠下落呢?” 邵婆子道:“那谁知道呢?” 周满却一握拳头拍在了左手心上,“哎呀”一声道:“因为冷呀。” 她笑眯眯的道:“怎么倒把这个为忘了?” 邵婆子:“啊?” 周满就围着灶台上的锅走来走去,比划了一下后道:“得在上面加个东西,不,是加两个东西才好,可是怎么加呢?” 周满一下把做药的事忘在了脑后,让西饼回去拿了纸笔来,在厨房里就对着一口冒着热气的锅写写画画起来。 白善过来接人去吃饭,找到这儿来才看到蜷着身子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拿着笔委屈巴巴在上面写写画画的周满。 这是白善看到的,周满脸上可不委屈,她眼睛亮闪闪的,一脸的兴奋。 白善止住了厨房里的下人和帮工行礼,上前去看,看了以后实在看不出来,便蹲在她身边问,“这是什么?” 周满回神,连忙拉住他道:“你看,这是一锅正在烧开的水。” 白善看了眼从锅盖缝隙里冒出来的气,颔首。 “我要用甑气水,便想着在锅上添些什么东西,好让气水凝结得更快一点儿,”周满给他看自己画的图,“气遇冷便化成水落下,所以我想在这上面再加一口锅,专门就放冷水,中间这里还是甑,烧开的气从甑孔里往上冒,遇到上面的冷水必定会下落,我本想和他们一样在甑上房几个碗,落下来的水落在碗上,可又觉得不太好。” 她道:“上面添加的锅不好再打开,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在烧水时取用甑气水,更不要说锅盖着,我们连碗里有多少都看不到。” 白善问,“你想让甑气水流出来?” 周满连连点头,“看得到的,这才知道烧出了多少。” 白善便看着她画的图思考起来,科科静默的看着,其实可以问它的,都不必去查百科馆,它就能告诉宿主怎么更好的制作蒸馏水。 即便已经过去几万年,这东西在未来也经常会用到,作为百科馆的系统,它的知识面也是很广的。 但宿主不问,它便不说,让她自己思考也好。 白善就蹲在周满身边和她一起沉思起来,最后围着灶台转了两圈,便虚点着一处道:“那就在中间这里加一条管子,让里面的水流出来。” 周满依旧很苦恼,“放在中间管用吗?怎么确定甑气水就会落在管子里?” “那就往上加,”白善直接接过纸笔在上面画起来,道:“你别想着往锅上添冷水,我们可以直接将管子放在里面,伸出来的管子外头放上冷水,到时候密封好锅盖,气无处可去便只能进入管子,我们在这一处让管子过冷水,然后里面的气就能凝成水珠落下。” 周满眨眨眼,问道:“怎么让管子穿过木桶呢?” “弯一下就好了,”白善不在意的道:“到时候再特制一个木桶便是。” 至于能不能做出来,那就是工匠的事了,但他觉得这事儿并不难,工匠应该没问题。 周满略一想也是,高兴的道:“行,就这么干。” 说完了才想起一件事,遇事不决好似可以问科科,她就问科科,“科科,你觉得我们这么设计可以吗?”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第2992章 做出来 科科道:“可以。”虽然和它系统内的设计图不太一样,但原理上是一样的,它计算过,可行,如果对方能做出来管道和木桶的话。 见宿主很高兴,科科便道:“其实蒸馏器有很多用处,它可以提纯不少东西,蒸馏水其实就是对水的提纯。” 周满随口在心里问了一句,“比如呢?” “比如酒,”科科道:“蒸馏历史上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对酒的提纯了。” 哪怕到现在,酒在社会中依旧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周满却不喜欢喝酒,所以听过就算,对此并不在意。 白善却已经举一反三的问道:“水能提纯,那能不能提醋?让醋更酸。” 他喜欢吃酸甜的东西。 周满:“醋……不够酸的话再放久一些?不过酒应该可以提纯。” 白善:“……我不爱喝酒。” 他顿了一下,到底已经长大,思维扩展了不少,他若有所思起来:“我们虽不爱喝酒,但这世上的喜爱饮酒的人却很多。” 比如皇帝,比如太子。 白善摸了摸下巴,“去年征东时我听将军们说话,为一壶酒打架和插科打诨的不少,其中酒力越强的越受欢迎。” 周满客观的道:“烈酒可让人体保暖,越冷的地方应该越喜欢。” 白善:“这都是钱啊……” 他眼睛亮闪闪的,“先记下来,
相关推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家教]晴日方好
血疑
妖孽,请自重
财色兼收
重生之最佳报复
搬空候府后,带着全家去逃荒
从出生开始当天帝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