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买一块,承建一块。” 白二郎:…… 白善和周满:…… 白二郎立即扭头看向明达,明达想了想后道:“那我们也选几块地吧,正好我们有别院在此,再在这里修个铺子也不赖,多来一块,到时候可以送给长豫姐姐。” 周满眨眨眼,立即看向白善,“这么一说,我们也可以买几块呀,反正你说的,稳赚不赔。” 白善:“……我说什么你信什么?” 周满静静的看着他,白善就将她的脑袋推正,让她看着正前方,而不是偏头看他,“不过这个是可信的。” 这个地方一定能赚钱的,要是不能,那一定是因为他不在北海县了。 小伙伴们这么支持自己,白善一阵感动,当即就带着他们回屋,把图纸给拿出来,几人一顿分析,将上面画了一块块的土地画上红色的圈圈,又用另一张纸将编号记下来。 接下来就是几人丢下白善,一起到外面找了个比较空,却又总是有人走过的地方坐下,一边休息一边说闲话,“你们买了几块地?” 白二郎如实的伸出四根手指,周满则笑眯眯的道:“我和白善定了两块,我又给我家那头定了两块。” 白二郎看看殷或,又看看周满,俩人一起扭头静默的看着他。 白二郎憋了半天,最后憋出来一句,“我们关系这么好,白善就不能给我们便宜些吗?” 周满幽幽地道:“我和白善自己买的都没便宜呢,照样是买一块地就要免费承建一块地。” 走过的人听到了一句半句,想到刚才大家私下讨论的事,不由竖起了耳朵听。 周满察觉到了,便继续这个话题,“建了商铺你们打算拿来做什么?” 殷或最简单,“出租!” 白二郎则是掰着手指头道:“一间送给长豫公主,一间拿来经营杂货,还有一间……” 白二郎顿了顿,扭头问明达,“我们送了长豫公主,那要不要给太子也送一间?” 明达:“……不必。”要是因为给长豫送了就要给太子送,那给太子送了岂不是还要给三哥送? 这样得送多少才到头? “之所以送长豫姐姐,是因为她喜欢,船上许多东西是从南边来的,她以后可能也会过来。” 几人谈论起来,倒暂时把身后打探消息的人给忘了,也更显真了。 等他们走了,周满才回过神来,压低了声音问他们,“真的有用吗?” 殷或扫了一圈后客观的道:“他们似乎已经在私下议论了。” 白二郎道:“肯定有用,连我们都照着规矩买了,难道还能亏本吗?” 人群中,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的人就是在谈论这事,“白县令总不会坑自己人吧?听说连刺史大人都定了两块地呢。” ※※※※※※※※※※※※※※※※※※※※ 作家的话 晚安,明天见啦 ☆.第3059章 顺利 等到晚上,前来观礼的客人们都听说了此事,甚至连崔大人画的设计图都流出去了。 预定的流程是下午大家就启程回去的,但因为商船里带来的好东西很多,不少人都感兴趣,大家热热闹闹的,就多留了一晚上。 北海县这样的盛事,宋老爷自然也在场的,他不仅自己来了,还把自己儿子孙子,还有好几个子侄都带来了。 只不过在郭刺史带来的人面前,宋家人不显。但他们一定是最关心北海县发展的那一拨人。 毕竟他们的大本营在北海县。 所以应付完所有人,宋老爷就把儿子和几个侄子给叫来说话了,“外头的传言你们听到了吗?” “是说龙池建房子的事吗?” 宋老爷“嗯”了一声,“大家也看到了,外头那么大一片空地都用白石灰画了框架,码头建成,将来这里肯定会有商铺宅院的。” “但是买地的条件也太高了,”一人道:“听说要买一块地,就得在这儿免费给北海县建一间商铺,我听人说这里的商铺都是两层的,造价最少要八十两。” “是啊,我们看了一下那地的大小,要是用料讲究些,只怕得上百两,这可不少钱了,再算上我们自家建的铺子,那就得近二百两了。” 他们在县城主街上买个铺子也就百两左右。 宋老爷道:“我一开始也迟疑,但听说已经有不少人预定,一些好位置都没了,连刺史和公主他们都预定,可见不少人都看好龙池。” “白县令还能真让刺史和公主他们出钱建商铺不成?”一人道:“我看多半是诓我们的,以后就算这里真有刺史和公主他们的商铺,也是白县令送的吧?” 宋老爷虽然也有此怀疑,却不会说出口,他横了侄子一眼,沉吟道:“只要以后商船不断,龙池这里就会比我们县城还要繁华,在这里建铺子就不会亏本。” “那建?” “建!”宋老爷一锤定音道:“我们明天,不,一会儿我就去找白县令,多的买不起,就先定下两块地吧。” 宋老爷看向他几个侄子,问道:“你们可要定一间铺子吗?” 几个侄子相视一眼,犹豫不决,这个价格太高了,他们不是很想定。 宋老爷也不勉强他们,不过还是劝了一句,“还是定的好,要是缺钱,可以几家合伙定一间,到时候建起来了,出租也能赚钱。” 几个侄子笑了笑,并不放在心上。 现在龙池这一片还荒芜得很,距离县城也不近,附近只有几个小村庄,想让他们拿出二百两来买一间铺子是不可能的。 有这个钱还不如放在县城里买两间商铺呢。 宋老爷便将他们送走,然后对儿子道:“走,我们去找白县令,也选个好一点的位置。” 赵家的赵老爷也在白善的屋里,他家虽然没有宋家有钱,但两间商铺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 北海县里,也有人陆续来找白善,相比于青州城的士绅商人,他们这些本地人显然更关注此事,也对白善更有信心。 虽然心中忐忑焦躁,但还是咬着牙过来定下一间。 白善图纸上的地在一块一块减少,而名单上的人却越来越多。 他嘴角微微一挑,对此很满意。不枉费他花费这么多钱请人来观礼。 第二天,柳刺史和郭刺史在路口分开,一人带着人回莱州,一人则带着人回青州城。 白善和郭刺史同行,等到了北海县城外,见他们着急回去,也就不多留他们,只是对跟在郭刺史身后的士绅商人们道:“有要想在龙池建房子的,这段时间都可派人来县衙与本县接洽。” 白善笑道:“已经定下地的,随后我们会有人送合约过去。” “合约?” “对,签了以后对彼此都是一个保障,不然若是将来县衙不小心把你们的好位置卖给了别人……” 已经预定的人立即道:“是该签合约。” 白善和殷或仔细的计算过这些商铺建起来需要耗费的时间,然后根据各家的情况和商铺的位置定好最后完成的日期。 各家收到合约,仔细的看过后微微一惊,这是要他们年后便立即开工的节奏啊,那他们现在就得找人和准备材料了。 合约都签好以后,白善还收了他们一定的押金,只要他们按时按质的完成,这笔押金就会退给他们;他们若是到时间也不开工,那北海县有权将他们定下的地再卖给别人,而且不退押金。 临近过年,龙池建房的消息传得更加迅速,其他县,甚至莱州的商人和士绅都有过来购买的,等到过年时,龙池的地虽不至于全都订出去,但算上他们免费承建的部分,已经大半都有主了。 于是白善也不再心急卖地,而是找了钱先生,通过钱先生和程九郎联系上。 “木柴和砖石瓦片?”程九郎有些惊讶白善竟然要这么大的量。 白善颔首道:“不错,龙池建房子需要。” 程九郎便心中一动,明白过来,白善这是要与他联手做这一笔生意呢。 程九郎只迟疑了一下便点头应下了,然后和他谈起各自的投资和收益…… 白善是不管事的,不过程九郎走的是他的关系朝龙池卖东西,他也会出一半的成本,所以双方略一商议便决定五五分成。 送走程九郎,白善就把才签下的合约塞给白二郎,“以后和程九郎的账目你来管吧。” 白二郎:“……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最闲,”白善道:“那五成里也有你的一份,你总不能让我这个县令百忙中还要抽空去看这样的账本吧?” 白二郎嘶的一声道,“你这话说得……好,好……” 他一时没有合适的词汇,一旁吃点心的周满歪头道:“心机?” 白二郎立即点头,“对!” 白善含笑瞥了周满一眼,她老实低下头去吃点心后才和白二郎道:“你就说管不管吧?” “管,我怎么能不管呢?”白二郎将合约放在手边,叹气道:“谁让我看着事情最少呢,其实我也是很忙的,我还要写书呢,又要经常被你们找去算各种账……” ☆.第3060章 三地过年 白善心情很好的听他抱怨了一顿,等他说完了才道:“明儿是三十,我们一起过年吧?” 白二郎表示没问题,问道:“在哪边过?” 大家一起看向坐在一旁的殷或。 殷或没有意见,表示可以全听他们的。 于是大家商议了一下后便决定定在明达和白二郎的府邸里,因为那边最宽敞。 小钱氏一大早便过去那边准备了,郑氏还让人从自家里带上许多食材过去,整个府邸一整天都飘着好闻的香气。 白善和周满今日都不见人,所以很自在的窝在偏房的榻上打叶子牌。 白善才随口提起盐场时,周满就叫道:“说好了今日不谈公事的。” 她觉得白善要是谈公事,她也会忍不住的。 白善便憋了回去,转而换了一个话题,“不知道我们的年货送回到京城没?” 殷或算了一下时间后道:“应该到了。” 因为太忙了,虽然家中的管事早早提醒,但他们要准备年货还是慢了一点儿,所以送出去的也晚。 尤其是殷或,殷家从进入腊月以后就不断的来信催促他回京,只是他一直不愿意回去,为了不让家里烦他,他连送年货都特意晚几天送回去。 白善他们送的年货并不贵重,都是青州的一些特产。 周家就不讲究这些,他们觉得千里迢迢给青州送年货的行为显得很傻缺。一来一回,又是压货,那得浪费多少钱啊? 所以他们决定送钱! 有护卫或者侍卫回去送信,老周头和钱氏就收了一盒子的银子给人带上,写信给周满,“缺什么就买,可别饿着肚子里的孩子,要多休息,别累着自己。” 打算给白善他们收拾年货的刘老夫人就忍不住迟疑了一下,最后也学着老周家送了钱过去,她倒是不怕两个孩子饿着,而是和白善道:“我知道你们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若是不凑手便和家里说,虽说要公私分开,但码头建造实在找不到钱,家中先补贴一二也是可以的。” 刘老夫人给的钱,那就不是一个护卫或者侍卫就可以带过来的,所以最后还是多派了几个家丁随从,直接拉了一车的钱过来。 也因为有刘老夫人给的钱,白善这才有底气和程九郎说占一半的成本。 京城各家的确是今天收到青州的年货的。 公主府的侍卫直接进宫去,把公主和驸马准备给各人的礼物奉上,得了消息后才高兴的各回各家过年。 白善和周满自觉的给皇帝和太子等人准备了礼物,就和明达的一起送进宫去,的确是土特产,没有很费钱。 其实要不是明达和白二在青州,他们要往宫里送年货,他们是不想给皇室随礼的。 周满今年就没给萧院正送礼,只让人给亲戚们带了。 老周头很好奇的拆开箱子,从里面抱出一面铜镜,半晌无言。 送年货回来的护卫道:“青州的铜镜做得好,又便宜,娘子用了觉得很好,便给家里每一位娘子都买了一面大铜镜。” 不仅可以把头脸照进去,镶嵌好了,能把半身都收进去,看得很清晰,是试衣服和首饰的大利器。 护卫笑眯眯的道:“娘子和公主都喜欢,想着小娘子们肯定也都会喜欢的,所以小的也给家里买了两面,嘿嘿嘿……” 老周头默默地将镜子放下,去翻其他东西,终于翻到了他喜欢的东西,“这是酒?” “是,这是郎主亲自挑选的,说是青州出名的酒,可以给舅老爷们尝尝。” 舅老爷之一周四郎表示很有兴趣,凑上来闻了闻后道:“香啊,应该是好酒,爹,晚上我们吃饭就喝这个吧?” 老周头也高兴了些,点点头。 于是老周家的人高兴的上前分了年货,老周头一边看着他们分东西一边嘀咕,“送来送去的,也太费钱了,这些东西在京城又不是没有。” 钱氏道:“都送回来了,你少抱怨两句,这也是孩子们的心意,对了,亲家那边也在收拾年货吧?三娘,一会儿你随我去请亲家,今天过年,善宝和满宝都不在家,可不能让亲家一个人过年。” 老周头:“这是自然。” 刘三娘也笑着应下。 周家人也不齐,周立学和周立固外放,连周立重都回老家去了。 他明年要考县衙,为了更好的适应,也免得开春后赶路生病,所以提早回家去了。 庄先生给写了推荐信,让他去县学里旁听学习。 县学里除了考进去的学生外,的确还有旁听名额,不过束脩不便宜就是了。 像周立重这样不在开学时间进去的,不仅束脩高,还需要有特别的人举荐才行。 不然关系不硬的,一般还进不去。 庄先生现在罗江县名声不小,加上周家如今也不同往昔,所以他拿着举荐信去,县令直接就同意了。 得知周立重的目标是考县衙的小吏,县令很想说,我可以在别处给你挤出一个名额来。 不过看周家的样子,似乎不太想走他的后门,他便暂时按下不提。 周家的确不想走他的后门,用周三郎的话说是,“县衙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走他的路子,那势必会挤掉别人,谁又为啥凭白给你挤掉呢?” 周立重觉得三叔说得对,于是虽然痛苦,但依旧每天捧着书背,坚持练字,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考进去。 过年,关里正到七里村巡视时特意去亲家家里坐了坐,看到他捧着书,大冷的天竟然蹲在门外背书,不由问道:“怎么不进屋读书,好歹暖和些?” 周二郎一边给关里正泡茶,一边笑道:“暖和了就想睡觉,冷一点儿好,精神。” 关里正都忍不住在心里赞叹周家的家风和子弟的勤勉。 周满现在今非昔比,周家也算出头了,但他们家不见得势的嚣张,反而比穷困的人更勤勉。 他忍不住道:“实在不行,我手上有个衙役的名额。” 关里正对周二郎笑了笑,道:“你们要是有需要,可以去找我,到时候我带着立重到县衙里走一趟就行。” 这个名额是县衙给关里正的奖赏,他当里正的年限不短了,又一直勤勉,所以三年前才得了这个名额,他一直留着没有用。 ※※※※※※※※※※※※※※※※※※※※ 作家的话 晚安,今天是中元节,大家要早点睡哦,缺一章,明天补上 ☆.第3061章 报名 周二郎和周三郎闻言很是感动,却不敢轻易接受,道:“这怎么好?” 关里正就笑道:“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咏儿写信回来也说,他能考中,多亏了你们家帮忙,现在他们夫妻两个在京城也得你们多照料,亲家,亲家,本就是要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 周二郎和周三郎对视一眼,没再拒绝,不过也没有立即应下,而是道:“这事儿得问过大哥和立信。” 不过却是放松了许多,又对周立重道:“虽然有了后路,但你也得好好学,自己考上总是更好的。” 周立重应下,他看过县衙这两年考的题目,考小吏的题目并不是很难,只是读书识字的人少,所以才显得不好考。 他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关里正见他自信,不由笑眯了眼,孙媳的娘家越厉害,将来孙子得到的助力越大,幸亏这门亲事定下得早,不然到现在他们肯定娶不到这样家世的孙媳妇了。 翻过年,二月一过,县衙就陆续张榜要招募吏员,召集了学子考试。 周立重兴冲冲的去报名了。 报名的人挺多,但县学里只有三个学生去报名,加上周立重这个旁听的学生一共是四个。 其他学生都并不考吏员,他们会在六月考试,争取拿到名额后进京去参加进士考或第二年的明经考试。 今年就有六个学生上京去了,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考上。 会和周立重一起去考县衙的,多半是成绩不好或者家境不好的。 其中有两个就是家境不好,他们比周立重还要小两三岁,报了名以后就拉着周立重去饭馆里吃饭,叹气道:“我要成亲了,我爹娘说了,我连去府学考试的资格都没有,更不要说进京去考县学了,再学上两年,就算能去京城考试,恐怕也考不中,白费盘缠。” “还不如现在就去考县吏,趁着年轻多熬几年,说不定将来能当个主簿、县尉或者县丞呢?” 一般主簿、县尉和县丞都是从本县吏员中提拔上来的,只有一些上县和中县才会有偶尔会有上面委派下来的副手。 说话的人就不由看向周立重,压低了声音问,“周兄弟是怎么打算的,可走了县令的路子?” 现在周家在罗江县可是有名得很呐,因为罗江县内官最大的出自他家,官最多的还是在他家,哦,现在也就白家在他们家上头了,像以前的老地主罗家和石家,现在对上周家都要退一步。 只不过周家很低调,县里有什么活动他们都很少参加,偶尔需要捐钱的时候周家的二爷才会出来捐一点儿东西,剩余的时候都在七里村里种地。 家风很淳朴。 但周家低调,他们却不能小看了周家,觉得县令也不会,所以周立重有没有和县令打招呼? 周立重脸色微红道:“县令大人已经推荐我去县学旁听了。” 他道:“至于考试,以县令大人的公正,自然是让我们公平相争。” 一人目光闪了闪,笑问:“那周兄可想过考不中后要去做什么?” 周立重认真的想了想后便诚实的道:“大概会恩荫去当衙役吧。” 另外三人:…… “……你有恩荫的名额,怎么还要来考试?” 周立重就不好意思的道:“那并不是我家里的,是我大妹夫家的名额,我不好白占,所以还是想凭自己的本事考一考,实在考不中再恩荫吧。” “你大妹夫家……” “是我们里正,关家管理地方多年,有许多功劳,所以三年前得了一个奖励的恩荫名额。” 这倒也是常事,县衙给里正的工钱可以忽略不计,而里正会这么勤勤恳恳的干活儿,一是为名,二就是为利了。 名嘛,自不必说,哪一个能当里正的不是德高望重,有威望的人? 礼,除了和县衙的官吏更近一步外就是这种恩荫名额了。 治下有德有才有财,都可算做里正的功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有这样的奖励了。 也不是谁都能得到这样的奖励的,是个里正里能有一个就算不错了。 之所以是关里正,其实和周家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三年前周满从西域回来,带回种痘法;二是周家发展不错,连带的七里村都富有了许多,三就是关里正管理多年,多重功劳一爆发,县衙就给了他一个名额。 周家不太了解,关里正心里却是有数的,所以他一直压着没把这个名额拿来用。 他就是想着关咏要是考不上,那就回来用这个名额;考上了,那将来在仕途上肯定还需要周家的帮扶,所以这个名额可以给周家…… 周立重肯说出恩荫名额的事,三人便自觉和他更近一步了,因此说话更放松,一个道:“现在周大人也是朝廷的四品官员,按说应当是有恩荫名额的,你怎么不用?” 周立重道:“未曾试过,焉知我不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考出来呢?而且我小姑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儿女,恩荫的名额有限,我们这些人老大不小了,怎么能去占他们的名额呢?” 三人半晌说不出话来,其中一人叹息道:“是我们短视了,也是,能够凭自己本事考出来,何必求恩荫呢?” 只不过他们自问是做不到的,他们要是能有恩荫的名额,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的读书? 直接躺赢不好吗? 三人自己都没察觉他们正以一种钦佩的目光看着周立重。 罗江县在准备县考取吏员,北海县也在准备县考取吏员。 白善在北海县的动静太大,从盐场到官田,再到码头,又有医署,需要的人才数量特别多。 倒也不需要他们多饱读诗书,但最基本的诗书,还有算术做账是必定要会的。 报名考试的人同样不少,还有不少是外县过来的人。 白善让人将缺的职位张贴出去,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其实要不是县学里的学生志向远大,他是很想鼓动他们来考试的。 不过他虽然不能明着鼓动,却可以暗着鼓动。 ☆. 第3062章 取中 他考察了一番,就约了几个成绩人品还行,却家境一般或贫穷的人,说服他们边进县衙工作边读书。 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读书,还能补贴家用,这不香吗? 说是贫穷,但能够读书的人,家里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要是真的很差,到此时还能继续在县学读书的,也必是有大毅力的人,这样的人更有成算,自然知道怎样选择对自己更好。 别说,白善还真说服了三个人。 他瞬间神清气爽。 罗江县的县考要早一些,正好在他们这儿天气回暖时,再过不久就要农忙了。 周立重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进考场考试,别说,虽然按照小姑和小姑父说的私底下按照考场的规矩做过卷子,但真坐在考场时还是紧张得不行。 他咽了咽口水,按了按心口,觉得实在是过于紧张,于是拿出一个药包放在鼻子前闻了闻。 一股清凉的味道从鼻子里吸入,脑内一清,他深呼吸两下,也慢慢平静下来,这才将药包放在一旁,低头看手中的卷子。 监考的县令目光如炬的扫过底下坐着的学子,看到周立重放下的药包,便踱步走过去,弯腰将药包拿起来闻了闻…… 县令:…… 他神清气爽,精神一振,低头看了一眼周立重,见他正在答题,一点儿也没注意到他的到来,便抽了抽嘴角,放下药包后去看别的学子。 等到午时,考试结束,周立重紧张的又翻了一下卷子,确定能写上的他都写上了,而且还写得挺满,这才松了一口气,恭敬的将卷子交上去。 出了县衙,坐在他后面和左右的同窗立即围上来,抓住他问,“刚才考场上你拿的是什么?” 周立重拿出药包,“你是说这个?” 一人手快的拿过去,也学着周立重的样子闻了一下,顿时瞪大了眼睛。 “怎么了,怎么了,我似乎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是香包?怎么不做成香囊?只用纱布来缝制,显得过于廉价了。” 周立重:“我随手装的,我的针线可不太好,做不了香囊。” “你家娘子呢?” “她在京城啊,”周立重道:“她是太医,哪有空与我回来考试?” 众人:…… 三人压下心酸嫉妒,另一人连忙扯过药包,“我闻闻什么味儿……” 只是一口气,他眼睛也直了。 “怎么了,怎么了,我闻闻……” “清心醒脑,好东西啊,这是什么?” “薄荷吧,”一人道:“这清凉的味道一闻就知道有薄荷。” 周立重道:“提神醒脑的药包,我小姑给我开的,说是考试若是紧张,或是头昏脑涨便可以闻一闻。” “我就头昏脑涨啊,周兄,这药包还有没有?” 周立重颔首道:“有的,我之前配的时候弄了好些,你们要是需要,我一会儿给你们拿一包,不过更多的是留在了家里,这里的少。” “好在下午也只再考半日,也够用了。” 三人快哭了,不由问周立重,“你上午答得怎么样?” 周家一贯的自信,周满小时候还是跟在他屁股后面长大的,周立重自然也很自信,他仔细的想了想自己的答案,觉得没太大的问题,于是点头道:“我觉得我写的不错,就是字难看了点儿,能答的我基本都答了。” 此时,县学的博士和县令正在阅卷,周立重的卷子被抽出来,博士一一看过去,撇了撇嘴。 县令在一旁看见便问,“怎么,答得很糟糕?”那就不好走后门了。 博士嫌弃的道:“还好吧,这边的帖经对了五题,还有两题错了,不过字太丑了。” 只论对错的话,其实周立重错的也不是很离谱,他显然是记混了,因为两篇文章都有提及,造句也相似,所以他就默错了。 “不过他的墨义全对了。”这是很出乎博士们意料的。 县令去看,果然发现墨义都对了,他目光微闪,笑道:“看一看他的策论。” 博士就翻出他的策论。 其实县考的要求没那么严格,说是策论,但对文采没有太大的要求,毕竟是县衙的吏员而已,文采太盛反而不适合。 甚至对篇幅也没太严格的要求,说是策论,其实就是询问一些政务上的常识,以及列举案例问政。 周立重没有文采,但策论依旧是他的长项。 因为他小姑是编撰,小姑父做过翰林和中书舍人,妻子又是太医,对于一些政务的了解要比一般学生深刻得多,而且应小姑父的要求,他之前也没少看他们的公文,知道这东西要怎么写,他甚至知道如今朝廷最心急的问题是什么,见识上并不比县衙中的官吏差太多。 博士通读过后挑了挑眉,交给县令看。 县令大喜,立即道:“好!通了,可定为上等。” 其他博士连忙过来看,虽然微微点头了,但依旧道:“字太差了,应当扣分。” “帖经错了两题,也不该取为上等啊。”大家一起悄悄去看县令,虽然他是通了,但定为上等,讨好之姿也太明显了吧? 一个年老的博士便摸着胡子严肃的道:“中等最适宜。” 县令:“……他的策论是真的好。” “难道就没有比他好的策论吗?”老博士从一堆卷子里翻了翻,翻出两篇来给县令看,“这两张卷子的策论不在他之下,甚至还略有文采,帖经墨义也无错处,字更好看,若是周立重定了上品,那这俩人该怎么定?” “是啊,周立重岂能与他们同品?” 县令:“……行吧,那就中等好了。” 就一个吏员而已,对方又是周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什么不好? 罢了,罢了,免得犯了众怒,而且周家也没有和他打招呼,那就依照真实的成绩来吧。 周立重被暂时定为中品,但下午还有术数考试,这个也很重要。 县令还担心他偏科,谁知道他是真的偏科,但不是偏的帖经墨义策论,而是偏的术数! 虽然周立重的字还是巨丑,但他所有题目都做对了,连给的账目也做对了,县令哈哈大笑起来,看向其他人,这一门功课便被定为了上品。 但两边一相加,他依旧只是中上,排在了第五名,哦,这一次县衙取吏十二人,包括衙吏,差吏,牢吏。 衙吏和牢吏被众人排在了后面,大家最想做的还是差吏,因为这主要是户房、刑房、工房的书记员和小吏,然后才是衙吏,最后便是牢吏了。 ☆.第3063章 户房 名单一张贴,周二郎和周三郎就和周立重一起挤进去看,虽然应考的考生不及京城明经考试和进士考的考生多,但考生加上他们的家人一起就多了。 大家闹哄哄的挤进去,周二郎头发都快散了,被后面的人一推,差点儿怼到了公告墙前。 但这也让他一抬头就能看到公告。 就十二个人,分了两行,能有多长啊,他直接从第一名往下看,看到底下,眼睛微微瞪大,周三郎和周立重还在努力往里面挤的时候,他已经大叫道:“中了,中了,大头,你考中了!” “真的吗?”被夹在人群中的周立重想要往前挤,挤不进去,想要蹦起来看,却被左右夹着动一下都困难,只能努力的踮起脚尖,却只看得到乌压压的头,他只能大声问道:“二叔,我多少名,在不在前面,能不能挑到好位置……” “第五名,第五名啊!” 周立重瞪大了眼睛,惊喜不已,也不往里挤了,开始往外挤,但逆行更加困难,好久才挤出去,头发都散了一半。 周三郎也挤出来了,脸上全是兴奋的红色,“好小子,你行啊!” 连老实如周三郎都忍不住道:“我们周家的孩子就是聪明,这,这是接的谁啊?” 反正肯定不是他们爹,那就是他们娘了,嗯,还有可能是爷爷奶奶,毕竟小叔以前也很聪明。 周立重笑眯了眼,和周三郎道:“小姑说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常有糖吃,所以就比别人聪明了。” “瞎说,那是糖,又不是猪脑羊脑,怎么会吃了就聪明呢?” 周立重:“……三叔,这跟猪脑羊脑有什么关系?难道它们还能比人聪明吗?” 周三郎疑惑的挠了挠脑袋,“不是说吃啥补啥吗?猪和羊再不聪明,那也是它们的脑袋,吃了多少会有一些补的。” 周立重:…… 他歪着头想了想,摇头道:“不对,当时小姑说的时候虽然笑嘻嘻的,但不像是骗我们的,我们比别人聪明自然有爹娘长辈的功劳在,但吃的上,一定是因为我们总有糖吃。” 周三郎一愣,“那你写信给你弟弟妹妹们,让他们没事儿多给五头买些糖吃?” 终于挤出来的周二郎摸了摸已经散下来的头发,问道:“什么糖?” 周立重吓了一跳,“二叔,你怎么成这样了?” “别管了,”周二郎一把拉住他道:“你考中了,快,我们回去准备些礼物,我带你去给县令送礼去,我们得选个好位置。” 因为七里村距离县城有些距离,周立重读书期间都是借住在关家家里的。 关家在县城有一个院子,当年为了关咏在县城读书,还有和周立信成亲时买的。 周二郎他们今天只是来看成绩,没有带礼物,但带了钱的,只是也不多。 所以他们直接跑到关家和人借钱。 关家现在是关咏的堂弟关帆住着的,他们夫妻现在替大嫂周立信经营她的嫁妆饭馆,这会儿他们都在饭馆呢。 周二郎一说借钱送礼,他想也不想便跑回家里拿钱,拿出十多吊钱道:“这是没送回村里的,够不够?要是不够我和附近几个铺子的东家借一些?” “够了,够了,”周二郎笑眯眯的道:“也不好送太贵重的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这名额是买来的呢。” “是是是,是不好送太重的,”关帆想了想后道:“我听人说县令爱喝酒,我们县城的酒最好的就是剑南春了。” 周二郎也是想送酒,起身道:“我现在就去买。” 他还给了周三郎和周立重一些钱,道:“去买些点心,果盒,布料不好送,那东西好的太贵了,县令也是读书人,就送些笔墨纸砚吧。” 周立重:“……二叔,那玩意更贵。” “那就单送一样,你去挑,赶紧的,我们要抓紧时间,人家说不定已经去了。” 关帆立即道:“我也去帮忙吧。” 周二郎求之不得,他们需要买的东西不多,却很分散,多一个人帮忙便能省一些时间。 等东西都买齐,叔侄三个就在关家梳洗一下,整理了一下衣服后便去县衙。 县衙那里已经有考生及其家人来给县令道谢送礼了。 和考府学、考明经、考进士的考生们不一样,他们是前程似锦,也是县令的政绩,所以一般是县令出钱请他们吃饭喝酒庆祝,希望他们鹏程万里,将来记得回馈家乡,也回馈他这个曾经的父母官。 而他们这些县考的考生,一旦考中,那就是在县衙里做吏员,是县令的手下,也算不上什么政绩。 作为未来的下属,如今有个光明正大贿赂送礼的理由,大家都不会放过。 当然,大部分人送的礼也不会太贵重,吏员的俸禄又不高,大家虽然高兴,但送的礼也是有限的。 周二郎的礼算是最贵重的了,一坛酒,两包上好的点心,两条肉,还有一方砚台…… 别人家送的也是两包点心,两个果盒,两条肉和一坛酒,只是酒的差异而已,价值便差出来了。 好在大家都没留意,大家都焦急的看着县令,特别想问一问他们家孩子能分到什么职位? 县令为了不让自己纠结,直接道:“就按照成绩来吧。” 他顿了一下后道:“大家一个一个的进去面试,我等再根据你们所长分配。” 大家相视一眼,都没什么意见。 于是县令微笑着将他们一个一个的叫进去面试,里面还有县丞、县尉和主簿,四人问过他们的意向,和他们对意向职位的了解后便在纸上写写画画,颔首道:“你先下去吧,我还要再问过其他人。” 虽然是按照成绩进去的,但县令他们分配时也是有侧重的,比如周立重,他术数好,当他说他想去户房时,主簿和县丞都没多犹豫便画了圈圈,县令也画了圈圈,于是他就通过了。 周立重顺利进入罗江县户房,然后就找了县令说起新粮种的事。 县令皱了皱眉,“新粮种?是麦种?但距离下一季播种麦子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呢。” “不是,是谷种。” ☆.第3064章 最无用的东西(补更二) 县令不由坐直了一些,“谷种?” 周立重点头,将他们家在京城种试验田,前后试验了六年的事情说了,还拿出了他的本子,道:“现在的谷种是目前留种性能最好的谷种,大人,要不要试试看?” 县令:“……你胆子够大呀,这样未曾经过朝廷核验过的种子,你可知一旦推广到地方会有什么后果?” 要是一切顺利还好说,要是粮食歉收,那是人头落地的大罪啊。 周立重忙道:“也没有很多谷种,选一些田地多的农户,一户分上一二亩的种子便可以了。这些谷种是我们经过试验的……” “你可知种地不仅仅是种子的问题而已,”县令打断他的话,道:“其中还有风雨阳光的问题,一旦风不调雨不顺,你那种子就是再逆天也长不好啊。” “可世间大多数的百姓愚昧,并不知这些原因,他们只会觉得是因为换了种子,所以才歉收。” 周立重:“……大人,一家一户又不是只种新谷种而已,若是风不调雨不顺,那歉收的肯定不只是新谷种,都歉收,百姓们也都是有眼睛、有良心的。” 他们又不是傻子,真是风雨的问题,谁还能看不出来? “那要是就是新谷种的问题呢?” 周立重张口结舌,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他只能挠挠脑袋道:“反正我相信我家的新谷种的。” 县令就挥了挥手道:“那只是你的一面之词,而且之前的稻谷是在京城一带种的,谁知它能不能适应我们罗江县的水土环境?我不能让百姓们冒这个风险。” 周立重有些惋惜,只能暂时压下这件事,但是一回家就和周三郎道:“三叔,县令不相信我,我们家自己把种子都种了吧?” 周三郎:“……你烧了?我们家的地虽然不少,但也不可能把这些谷种都种了呀。” 他们其实已经留出一半的田,打算用来种新谷种,剩下的才是用去年周三郎自己留的种子。 周立重想了想道:“劝一劝村里的人?” 周三郎就挠了挠脑袋,“那等回家我和村长他们说一说。” 周二郎高高兴兴的从外面进来,和周立重道:“我在街尾买了一个院子,回头收拾收拾就能搬进去了。” 周立重张大了嘴巴,“二叔,你真买房子了?” 他有点儿着急,“我也不会在县城里留太久啊,小姑说了,等秋末收成出来,我就要回京城的。” 周二郎问,“那要是新谷种不成呢?” “……二叔,你就不能对我有点儿信心吗?”周立重说完才道:“小姑说了,要是新谷种在这儿不行,那就要在这边开些试验田,到时候这边和京城那边一块儿种,我要盯着田里,估计就不能在户房里干了。” 所以他会辞官,到时候同样不会住城里,而是住在村里。 周二郎身体僵硬了一下后便挥手道:“算了,那就以后我们住。” 他道:“买都买了,以后我们要是从外头做生意回来晚了,在县城里也有落脚的地方。” 周立重这才没再说话。 周二郎扭头和周三郎道:“明天我们回去叫上几个人过来帮忙,趁着还没农忙,先把房子收拾起来,总住在大丫这儿也不好。” 周三郎问,“买的县城谁家的?” 他很疑惑,“这时候怎么会卖房子?” “石家的,”周二郎扭头和周立重道:“说起来和你们还有些缘分呢,当年你们跟着满宝常买人家斗败的公鸡的那户人家。” 周立重瞪大眼,“石大爷!” “他还赌呢?” “哪儿呀,他现在就是想赌也早没钱了,”周二郎摇头叹息道:“石家当年多大的家业呀,听说也就比白老爷家里差一点点,结果现在全都败光了。” 他道:“现在买的这院子是石大爷最后的一个院子了,本来是他妻儿住着的,但他儿子生病了,病得厉害,要请医问药,早年间他败家业时和不少人都借了钱,总是不还,哦,也是没的还,所以现在孩子真的生病了,谁都不愿意借他了,没办法,就只能把院子卖了。” 周立重心情复杂,还能想起当年他们来县城卖糖,卖完了以后就会蹲在街口那里等着,等石大爷斗鸡完了就和他买被啄得不轻的公鸡。 所以他们最知道,他是实在的十赌九输,是真的十次有九次是输的,所以他们很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明知会输还一直赌? 便是想要低价买他公鸡的小姑都忍不住一再劝他,“你家里既不缺钱,何必来博这万分之一的几率?何况赌博还是十赌九输。” 石大爷当时笑道:“你们觉得这是赌,我却认为这是博,所谓博彩也和别的玩乐一样,一样让人心中激动,心中愉悦,既然都是玩乐,何必怕花钱?” “但得不偿失呀,”当时周满虽小,却依旧严肃的道:“博彩或许是会让人心中激动,愉悦,但那是在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情况下,如你这般沉迷,已经不是追求快乐,而是病了。” “世上所有的瘾皆成疾,你如今还年轻,这世上可追求快乐的东西也很多,为何独独选这对自己,对家人,对苍生最没有益处的东西?” 当时周满才有七八岁,周立重年纪也不大,但因为四叔赌钱把家里都败光了,所以他对这番话印象很是深刻,他对一切博彩的行业,包括赛马等也都很厌恶。 因为他牢牢记住了小姑的话,这一行业是对自己、对家人、对苍生最没益处的东西。 而石大爷却将这一条路走到了黑,不管是撞墙还是掉河,竟然一直未曾回头。 周二郎和周三郎虽然唏嘘,但和石大爷到底不熟,没有周立重那么复杂的心绪,俩人很快商量好了要给新宅添置的东西。 “得买些鞭炮,他们都说那宅子的风水不好,所以还得熬煮些柚子叶去驱祟……” 周立重回神,点头道:“我知道县城哪里有柚子树,到时候我去找人求些枝叶。 ※※※※※※※※※※※※※※※※※※※※ 作家的话 晚安啦 ☆.第3065章 伸一把手 这时候柚子的叶子除了上一年的老叶子,便只有冒出来的新芽了,周立重最近对罗江县了解得更深了一点儿,于是很快找到了柚子树。 树的主人一听说周立重拿柚子叶要除祟,想也不想,直接指着树上的叶子道:“自己摘吧。” 周立重没带工具,只能脱掉鞋袜,抱了树就往树上爬,不一会儿就折了两枝下来,谢过树的主人,便高兴的提着叶子回去了。 才回到街口,便碰见街口一家客栈门口有些喧闹,不少人凑在一起看热闹。 周立重路过,本不想看,但还是下意识的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里看了一眼,正想着转进巷子里回家,就看见了被客栈掌柜推出来倒在地上的少年,一个落魄的中年男子抱住少年,也一屁股坐在地上。 周立重一顿,伸手扒开挡在身前的人探头往里看,就见掌柜的一脸难看的把他们的行李也丢出来,一个脸色蜡黄的妇人抱着手中的包袱,也被伙计推了出来。 掌柜的站在台阶上,一脸讥诮的道:“石大爷,不是我不愿给你住,来者是客,虽说你晦气些,运势不好,但你只要付得出房费,我们客栈该给的都会给你,也会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可你既拿不出钱来,又不愿意走,那就太为难我了。” 围观的人对石大爷指指点点起来,“不是还有个小宅子吗?难道又赌输了?” “听说是石小郎病了,卖了宅子买药治病呢。” “哎哟,一个宅子不便宜吧,这就花光了?” 妇人一脸麻木的上前,伸手和石大爷一起将儿子扶起来,结果少年全身软倒,一点儿力气也没有,夫妻俩一起竟然没把人扶起来…… 周立重将柚子枝叶插在腰后的腰带里,上前帮着把少年扶起来,发现人很轻,便干脆把人打横抱起,正想问他送到哪里,想到他才被从客栈里赶出来,此时也没去处,干脆道:“走吧。”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愣愣的看着他,俩人都没认出周立重来,只是觉得眼熟。 周立重已经抱着人先走了,走了两步发现人没跟上,便回头看他们,“快来呀。” 俩人连忙捡起地上的行李要跟上,掌柜的看见微愣,立即冲上去一把抓住周立重的胳膊,“等会儿,郎君是他们亲戚?那正好,把他们欠我的房钱还了吧。” 石大爷脸色微变,沉声道:“欠你的房费我会还的。” “还?你拿什么还?”掌柜不客气的道:“本来你没亲没故的我也就不计较那几十文钱了,现在既有亲朋,为何不还我的钱?” 石大爷虽然还没想起周立重,却不想他吃亏,因此冷着脸道:“谁说我没亲没故的?你不就是我故旧?” 他目光看向他身后的客栈,扯出一抹奇怪的笑道:“说起来,这个客栈你还是租的我家的宅子呢,往年你总是哭诉罗江县穷,人少,客栈入不敷出,所以每年收租子,我都是将零头的五两给抹去的,前后也抹了有七八年,那时候我们可是好朋友呢……” 石大爷这么一说,围观的人也想起来了,纷纷和掌柜的道:“是啊,石大爷虽然守不住家业,好赌没本事,但以前的确对人豪爽,帮过不少人。以前人家几两银子都给你免了,你现在免人几十文怎么了?” 掌柜的脸色一变,很是难看。 周立重扫了他一眼,将手上的少年放下来,单手扶住他,另一只手就在袖袋里摸了摸,摸出一串钱问,“多少钱?” 掌柜的没说话。 石大爷伸手拦住周立重道:“不必,这笔钱我自己来。” 周立重按下石大爷的手,笑道:“石大爷,你不记得我了?我小时候可是没少吃您半卖白送的公鸡,我祖母以前身体不好,就是因为时常从您这儿得些肉,所以身体慢慢养好了。” 石大爷微微眯眼,他从没卖过鸡,有几次,卖的也是被啄惨了的斗鸡。 但会和他买斗鸡回去炖着吃的只有一人…… 他脸色恍然,“你是周家的孩子啊。” 他上下打量人,叹气一声,问道:“你是那个叫大头的,还是那个叫二头的?” 周立重:“……我是大头,我有大名了,叫周立重!” 石大爷微微点头,还要说话,周立重已经把钱袋子丢给掌柜,转而抱起少年道:“除去房费,剩下的钱送到巷子里的关宅。” 说罢便大踏步走了,石大爷和石大娘子连忙跟上,然后就回到了巷尾他们才卖出去的家门前。 俩人:…… 周立重用脚轻轻一踢就把门踢开了,里面正在做简单打扫的周二郎回头,“回来了?可摘到……这是?” 周二郎瞪大了眼睛。 周立重憨憨一笑道:“二叔,屋里的东西都还齐全吧?” 周二郎愣愣的点头。 周立重就把少年给报到他原来的房间里,让他躺在了床上。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一脸尴尬,他们前两天刚卖了房子搬出去,结果现在又回来了…… 周立重出门来,和周二郎道:“让他们先住在此处吧,我去济世堂里请大夫。” 石大爷忙拦住他道:“济世堂的大夫已经都看过,我们这儿有药方,不必再另外出诊,我们回头拿着方子去抓药就行。” 周立重好奇,“你们有钱抓药吗?” 石大爷脸色没多少变化,只是身体微微僵硬了一些,没有说话。 周立重虽然好奇他才卖房子的钱都去了哪儿,不过还是没问,坚持道:“还是请大夫来看看吧。” 说罢出门去了。 周立重已经长大,他又是长房长孙,所以周二郎没有反对他的决定,见他去请大夫,便扬起笑脸招呼石大爷和石大娘子,“两位先把行李放下吧,对了,你们的房间还没动,只是我家婆娘略微收拾了一些,我这就去把她叫来,你们还是住在那间房里。” 说罢连忙去后院找冯氏和周三郎夫妻。 三人正在后院打扫,听说石家又被周立重带回来,不由瞪眼,“那这房子算谁的?” “当然还是算我们的,只是我们不急着住,暂时给他们住而已。”周二郎道:“孩子们知恩图报,这也是好事,当年石大爷也没少帮衬满宝和几个孩子。” ☆.第3066章 心病 冯氏一想也是,便不再反对,“行吧,不过话可先说好,主屋得我们家的人住,不然外人看着不像样子。” “哎呀,石大娘子住在此处,立重不好住进来,以后再说吧。前头有石大娘子,你赶紧和弟妹去招呼。” 冯氏只能拉上何氏去招待客人。 等周立重领着大夫回来时,石大娘子正坐在椅子上哭得伤心,声音几乎肝肠寸断,冯氏和何氏一左一右的安慰她,给她递帕子擦眼泪,而石大爷坐在门槛上伸手抱头。 他忍不住脚步一顿,问道:“怎么了?” 石大爷抬起头来,撑着门槛勉强起身,“没什么,有劳郑大夫了。” 郑大夫微微一叹,摇头道:“不必客气,我们去看病人吧。” 石大娘子也收了泪,只是还忍不住抽噎,身子一抖一抖的,却很快速的跟上他们,一起进屋去看石小郎。 郑大夫对少年的病早就熟得不得了,但他还是伸手搭住脉,仔细的听了听后摇头道:“还是得养着。” 石大爷和石大娘子面色失望,不过他们有心理准备,没说什么,一个和郑大夫一起出去,一个则留下照顾石小郎。 石大娘子将被子给他盖好,坐在床边愣愣的看着他。 少年也愣愣的看着她,他忍了许久,最后还是强压住恐惧,和她轻声道:“母亲,我不治了吧?” “不!”石大娘子声音有些尖锐的道:“你必须得治,怎么能不治呢?你别担心钱,明天我就去找你舅舅要钱,那可是你救命的钱……” “娘,”石小郎突然亲昵的轻轻唤了一声,轻声道:“别要了,你,你和他和离吧,也别回娘家了,自己再找个人嫁了,这次找个老实的,不要赌钱的……” 石大娘子捂着胸口痛哭出声,只觉得胸腔里的心脏似乎被人握住拧了一把,痛得她几乎呼吸不过来。 石大爷闻声跑进来,见她整个人都跪在了床边,连忙将人抱起来放到外室的榻上,红着眼眶和她道:“你别急,我明天就去和大舅兄要钱,一定能把钱要回来。” 石大娘子心口生疼,很想推开他的手,但又气弱,觉得自己没资格,只能靠在榻上一言不发。 周立重就往里看了一眼,然后好奇的问郑大夫,“这是什么病?” “心病。” 周立重:“……那开解开解?什么心病竟这么厉害?” 郑大夫:“……我说的心病不是那个心病,而是真的心病。” 他道:“阳虚心衰,如今只能靠养着,我医术不精,也只能暂时吊住人命而已。” 周立重想了想便问道:“您能把脉象和药方写下来吗?我让人给我小姑送一封信去?” 郑大夫一听,眉头一扬,“自然可以,不过周太医的药方回来……” “我第一时间给您看。” 郑大夫便满意不已,和周立重去大厅里开药方写脉案。 “他这是病多久了?” 郑大夫想了想后道:“其实他从小便体弱,不过那时候他家里有钱,吃得好、住得好,生活顺遂,这点儿体弱不值一提。” “真正恶化起来是四年前,唉,石大爷把家业基本败光了,他们从石家大宅里搬出来后他身体就越来越不好,从去年开始,基本上就卧床休息了。” 要郑大夫说,石家要是一直富贵,这病就不值一提,他完全可以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偏家道中落,各种刺激之下,本来还算可以的身体就急剧变坏。 郑大夫摇摇头,觉得石小郎摊上这样的爹娘也实在是倒霉。 对,其中还包括石大娘子。 送走郑大夫,付了诊费和药费,约定好一会儿由药铺的伙计来送药便去见周二郎四人,便听何氏叹息道:“石大娘子也真是倒霉,摊上了这样的娘家。” 冯氏恶狠狠的道:“这世上又不是所有的娘家都是家,要我说就是她自己立不住,不然何至于此。” 何氏便替她说话,“她也是没想到家中兄长会这样吧?” “放屁,自己娘家什么人心里能没数吗?”冯氏道:“更何况钱这东西就得握在自己手里,连丈夫都信不过,竟然还相信家中的兄弟,他们家变成这样,难道她娘家有帮过?” 周立重听得一头雾水,连忙问道:“这是怎么了?” “没怎么,就是前两天我们买这院子给的钱,石大娘子害怕石大爷拿了钱又去赌,所以悄悄把钱拿给了家中的兄弟,想着以后孩子需要钱买药时再和吴家的舅爷拿,”周二郎摇头道:“谁知道吴家的大舅爷拿了钱,转头就不承认了,非说他们夫妻俩合起伙来讹他。” 当时她给得急,又是打着让吴大舅付药钱的想法,怎么会写收据之类的东西? 当时又要瞒着石大爷,所以除了她儿子,没人知道她把钱给了吴大舅。就是她儿子,也是吴大舅走后才知道的。 “算起来,还是石小郎有成算,当时就说了让石大娘子去把钱追回来,可惜石大娘子没去,”周二郎摇头叹息道:“昨天他们去买药,石大娘子去找吴大舅拿钱,结果没拿到,还没从家里赶了出来,她这才知道糟了。” 周立重皱眉,“只是一面之词,没有证据,只怕很难把这钱拿回来了。” “可不是,石大爷又是那样的情况,”周二郎摇头道:“要是老实人家,有了卖房的契书,这会儿又拿不出钱来,便是没有收据一类的东西,县令也会酌情考虑石大娘子的说辞,偏偏石大爷是出了名的好赌,唉……” 周三郎和周立重道:“你现在县衙中,要不你跟着去吴家一趟,说不定吓一吓能把钱吓出来呢?” 周立重:“……三叔,这种事是谁教你的?” 周二郎理直气壮的道:“这个道理谁还不知道吗?你去了啥话都不用说,就往旁边一站,亮出身份来就好。” 周立重还没说话,石大爷已经出来,径直往后厨去,然后提了一把刀出来…… 周立重瞪大眼
相关推荐:
云铮沈落雁
致远
结婚对象带孩子跑了
运河奇侠传
男神今天鬼畜了吗
重生都市至尊
人在大宋:从签到开始
爱,下辈子
男神总是想撩我
[系统]大师兄从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