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魏夫人正要带着人行礼,却见车上先下来的是周满,眼睛微微瞪大,惊喜的道:“周大人,您回京了?” 周满冲魏夫人一笑,看了她身后的长豫公主一眼,这才侧身让太子下车。 众人忙行礼。 太子抬手道:“不必多礼,陛下关心魏大人病情,特命孤来看望魏大人。” 太子见魏夫人一脸焦急,知道她心急什么,因此扭头和周满道:“你进去看魏大人吧。” 周满点头,先他们一步进了魏府,直接往正院去。 正院里都是药味儿,萧院正和刘太医坐在屋里发呆,哦,不,可能是思考。 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到周满先是一惊,然后便一喜,“周大人回来了?” 俩人一左一右的上前,夹住她便往病床那里走,萧院正压低了声音道:“魏大人从昨天中午开始昏睡,到现在都没醒来的迹象,我看是凶多吉少了。” 刘太医道:“我和萧院正看过,已经是油尽灯枯之像,你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子。” 周满去给魏大人摸脉,又看了一下他的脸色和最近服用的药方,叹息一声后回头看魏家人,问道:“你们的诉求是什么?” 魏夫人一听这话便悲从中来,强抑住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自然是希望老爷健康好转的。” 周满摇头道:“魏大人已经是油尽灯枯之相,我们回天乏术了,他能坚持到现在就已经出乎我意料了。” ☆.第3134章 行针 魏夫人一听,忍不住抹了抹泪水,她早有这个准备,但此时还是忍不住伤心。 好在她很快回转,想了想后道:“只希望三位太医能让他舒服些,不要太痛苦,两个孩子已经在回来的路上,再有五天他们应该就能到京了。” 周满便明白了,看向萧院正和刘太医。 俩人沉吟起来,将周满拉到一旁说悄悄话,“你可别随便应承下来,五天,我现在连五个时辰都不敢给他们保证。” 周满低声道:“其实有一个办法,现在扎针让他沉睡,减少五脏六腑的负担,再开方吊住那一口气,五天时间是可以的。” 萧院正沉思,“沉睡也能减少魏大人的痛苦,只是……” 他迟疑着道:“魏家和陛下能答应吗?” 周满就朝那边努努嘴嘴,小声道:“您去问问。” 刘太医也示意萧院正,“去问问。” 萧院正:…… 周满没回来前,刘太医不是这样的。 但最后还是萧院正去问了。 此事重大,魏家并不能自己做主,所以太子还要带上魏玉回一趟宫问过皇帝。 皇帝蹙眉,问太子:“周满也没办法吗?” 太子道:“萧院正三人皆道魏大人劳累过度,已是油尽灯枯之相。” 皇帝便幽幽叹息一声,“若是朕不曾带他出京……” 魏玉忙道:“陛下,便是没有莆村之行,父亲的身体也撑不了多久,他卧病的这几日常言,莆村一日行,当得他十年的收获。” 虽然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莆村里有什么,但父亲既然这么说,显然他是无憾的。 皇帝幽幽叹息一声,半晌后点头,“这既是魏夫人的意思,那就照着魏夫人的意思去办吧。” 他沉默许久,压下心中的忧伤,叹道:“魏大人醒过来前派人进宫告知于朕,朕要亲自去送一送他,也有些话想要与他说。” 魏玉躬身应下。 得了皇帝的应允,周满和萧院正便开始准备用针。 家眷和下人都被遣了出去,屋里除了三人便只有两个医助在打下手。 刘太医和萧院正把魏大人的衣服脱了,周满将所需的针准备好,便和萧院正一起用针。 这一次所需运针极多,所以需要俩人,好在他们以前在人偶身上试过几次,配合得还算好。 这一套针法是太医院里压箱的宝贝针法,周满进太医院三年,萧院正才肯拿出来与她共赏。 等俩人扎完针,额头都冒了汗,精神因为长时间的高度集中,这会儿有些萎靡,脸色都有些发白。 萧院正坐在椅子上盯着魏大人身上的针看,“年纪大了,要是我一个人,我断不敢用此针法的。” 周满也坐在椅子上歇口气,“不是还有刘太医吗?” 刘太医忙摇头,“我不行,此针法我私底下也在人偶身上练过,用不出来,中途总会出错。” 萧院正也道:“现在整个太医院,能用出此针法的就你我二人。” 周满道:“郑太医年轻,卢太医年纪也不大,让他们也学一学?” 萧院正没回答她这话,而是盯着魏知身上的针继续看,转开话题道:“你说给魏大人的药方里加的人参是要一钱好,还是一钱半?” 周满:“不知年份如何,效果如何?” 萧院正:“陛下赏下来的,百年老参,不过之前已经用得差不多了,现在剩下的部分不太好。” 周满:“那就一钱半吧,或许魏家还有好的药材呢?” 萧院正就转头吩咐一个医助,“去问一问。” 医助起身应了一声“是”。 周满计算着时间,最先起身,“走吧,取针,时间到了。” 俩人按照顺序,慢慢取了针。 刘太医和医助给他穿上衣服,萧院正袖手在一旁看着,看向周满,“剩下几天得让人守着,你来吧。” 周满:“……萧院正,不是我偷懒,而是,我刚回到京城,到现在,连口热乎饭都没吃上呢。” 萧院正就叹息道:“这几日魏大人都是我和刘太医守着的,太医署里还有各种事情要处理,陛下身体也不太好,周大人,你看看我眼底的青色,是不是像树叶那么绿了?” 刘太医见她看过来,立即道:“这针法我不会啊,中间若出了纰漏,我也修正不了啊。” 周满:“……好吧,我来。” 萧院正便觉得身上的担子轻了好多,自从周满外放,他很久没这种感觉了。 萧院正不由小声问周满,“你要不要调回京城?” 周满吓了一跳,“萧院正,青州医署还没建完呢,地方医署的路子也没走出来。” “看你吓成这样,放心,我就是问问,不强制,不会让你和白大人分开的。” 周满脸色微红,强撑着为自己解释道:“不是因为白大人,而是因为我女儿,她现在正是最可爱的时候,我可舍不得与她分开太长时间。” 萧院正瞥了她一眼,“你可以把她带回京城。” 周满一本正经的道:“白大人也不舍的与女儿分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怎能剥夺他的天伦之乐呢?” 萧院正直接转身不理她,拿起桌上的方子看了一会儿,等出去问话的医助进来便问道:“如何,有好的参片吗?” “有,”医助低头回道:“长豫公主派人回去公主府取了,太子殿下听闻需要人参入药,也派人回东宫取来。” 萧院正就放心了,点着药方道:“那就用一钱,周大人,你平时再多注意些,日常可以给他含参片。” 周满点头应下,对刘太医和萧院正开的药方都没意见。 三人摸过魏知的脉象,确认他的病情平缓下来后便记录在案,各自签字画押。 魏家人这才进来看魏知。 魏知眉头松开了一点儿,但依然皱着,呼吸几不可见,要不是久久的胸膛还有起伏,他们几乎要以为人已经没气了。 萧院正已经和魏家人交代,接下来几天都由周满留下照看魏知。 魏夫人一听,忙让人去收拾客房,供周满休息。 送走太子萧院正等人,和魏家人招呼一声,周满便扭着脖子回客房。 长豫带着一个宫女端了一些吃食过来,道:“饿了吧,我让人给你准备了些吃食,你先来吃,等稍晚些再给你做好的。” ※※※※※※※※※※※※※※※※※※※※ 作家的话 今天就更新两章,还有一章明天补,明天见了 ☆. 第3135章 召见 周满坐在榻边,朝她招了招手,“我和明达给你带了些东西回来,只是还需要几天才能到京城,到时候你去我家拿。” 长豫走过去坐在她身边,叹着气点头,“好。” 周满伸手握住她的手,“你别太伤心了,魏府这边还要你主持吧?” 长豫点头,“婆母和驸马都忧伤,现在这边是我在管事。” 她叹气道:“其实家里人都早有心理准备了,我也不瞒你,早前你说公爹身体不好,已经是强弩之末,那时候家里就开始做准备,只是拖了三年,我们便觉得说不定能拖更久,但年前他病倒,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身体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处理公务,坏的时候连下床也不能够,所以家里该做的准备都做了。” “但有准备,心里还是不太能接受。”长豫觉得自己还好,虽然有些伤感,但已经能接受,但魏玉和魏夫人显然不能。 长豫紧紧握住周满的手,双眼紧盯着她问道:“满宝,他的病真治不好了?” 周满对着魏知的脉象分析了一下药液的作用后摇头,“我们大夫有能治的病,但也有不能治的病,魏大人现在就属于不能治的那一种,别说我们了,便是神仙,只怕也救不回来。” 她道:“三年前,魏大人要是肯听我的,放下公事,能够全身心的放松下来养身体,那说不定还能拖延个五六七八年,但这三年他忙于国事,殚精竭虑,损耗极大,我就是有回天之术也救不了呀。” 长豫沉默了一下,“接下来几日要有劳你了,你刚回京,肯定累了,现在就先休息吧,对了,要不要派人回你家里取些东西过来?怕你用不惯这里的东西,或者缺什么告诉我,我让人开了库房给你添上。” 周满惊奇不已,“天啊长豫,你竟如此周到了。” 长豫:“……我都做母亲了。” “那你帮我把西饼叫来吧,她知道应该带什么东西。” 长豫应下,派人去周宅里叫西饼。 魏大人这里离不得人,周满还得抽空进宫回话,因此基本不能回家,所以周满虽然回家了,但周家人还见不到周满。 到魏知行针的第四天,魏家的另外两个儿子带着妻儿赶到,同时,周立重也进京了。 他一进京便被带到了皇宫,连家都没能回。 他有些紧张的站在太极殿前,用力的抚了抚袖子,想要将褶皱抚平。只是他这几天一直在赶路,风尘仆仆的,这衣服都穿三天了。 周立重心里有些后悔,进京后应该要求先回家洗漱换衣裳的,他记得以前小姑出外差回来,只要不是特别紧迫的差事,她都会先洗漱再进宫…… 周立重正低着脑袋懊悔时,突然听到一个内侍小声提醒道:“周大人来了。” 周立重立即扭头朝下看去,就见远远的,小姑正拎着官袍拾阶而上,阳光照在她身上,让她整个人都发着光,连阳光都成了碎片一样。 周满走上台阶,一抬头就看到候在门口的周立重,笑了笑,上前问道:“何时进京的?” 周立重心中大安,呼出一口气道:“一个时辰前?我一进京就被带进宫来了。” 周立重可没进过皇宫,所以从头到尾都很紧张,以至于留意不到时间的流逝。 周满点了点头,和内侍道:“还请禀报陛下我们来了。” 内侍应下,连忙进去禀报,不一会儿古忠亲自出来,躬身笑道:“周大人,陛下请您二人进去。” 周满就带周立重跟上,低声问古忠,“屋里人多吗?” 古忠也压低了声音,“诸位大人都在呢。” 周满心中就有数了,回头和周立重道:“一会儿陛下问什么就答什么,多听少说。” 周立重:“是。” 皇帝正在开小朝会,因此朝中重要的大臣都在,此时议事刚告一段落。 周满领着周立重上前拜见皇帝。 皇帝挥了挥手道:“平身吧。” “你就是周立重?抬起头来让朕看一看。” 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周立重,人虽然有些黑,却很精神,脸有棱有角,倒不失俊朗。 他看了看周立重,再扭头去看一旁忍不住好奇抬起头来看向他的周满,忍不住笑起来来,“你们姑侄眉眼间还是有相似之处的,朕听人说,你们祖上就有长得极好看的人?” 周满想了想后道:“我太祖母和祖母?” 皇帝挥了挥手,并不太在意这个,不过他还是喜欢长得好看的人,于是撺掇周立重,“以你的相貌,可以读书考学,只要能考中明经,未来必有一番前程。” 老唐大人见皇帝这么光明正大的颜控,忍不住重重咳嗽了一声。 周满见周立重一脸的为难,脸色都涨红了也不知怎么回话,便代他道:“陛下,他无心科举,您还是别为难他了。” “读书虽好,但其他行业也不差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种地种得好,不同样可以为国为民做贡献吗?” 皇帝垂眸思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倒是新鲜。” 这话没有吗? 那是她在哪本话本上看到的? 周满咽了咽口水,忙转开话题道:“陛下召见我们是为新稻种之事?” “对,”皇帝回神,颔首道:“此事重大,朕听庄少傅说周家手里记录有试验的数据?” 周立重连连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两本册子,又从后腰处掏出两本,再从靴子里掏出两本…… 周满:…… 皇帝和众臣:…… 周立重把掏出来的六本书举过头顶奉上。 古忠也就愣了一下便上前接过,奉给皇帝。 周满没忍住,悄声问周立重,“你怎么塞在靴子里?” 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听。 周立重小声道:“他们说进宫不能携带外物,我就只好揣身上了。” 众人:……揣身上就不是外物了吗? 皇帝额头抽了抽,开始翻开册子,半晌后问,“哪一本是最新的?” 周立重忙回话,“标了数字八的那一本。” 皇帝便抽出来,问道:“这里只有六本,为何要标注数字八?” “因为还有两本没带上。” 是因为揣不上了吗?皇帝腹诽,没有问出口。 ☆.第3136章 封官 皇帝翻开最新的一册,挑了挑眉,“这是今年的数据?” “是,”这是自己的记录,周立重没那么紧张了,回话道:“还不太全,因为我收到圣旨的时候,村子里还有些稻谷没收,也没晒干,所以数据只是已经晒干的,不够准确。” 皇帝便往前翻册子,上面记录得很详细,哪一天施肥,哪一天除草,当时稻子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皇帝合上册子,翻出白善前两天才递送上来的折子,他一并交给古忠,“念一念吧。” 古忠便先展开白善的折子,北海县官田庄子里的稻谷也都收了,因为新稻种都是种在官田里,所以各种数据汇总得特别快。 综合起来,北海县官田庄子的亩产只有四石八,但最高亩产是七石五,最低是三石。 白善在其中列举了原因,表示这里面的官田大部分都是以前遗留的荒地,所以土不够肥,这才是这个结果。 他觉得多耕种两年,产量会越来越高的,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罗江县那边,周立重统计的数据要高一点儿,平均亩产达到了六石二,最高的亩产七石三,最低则是五石六。 满殿皆惊,即便是老唐大人这些早已经听了些风声的人都惊讶,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殿中忍不住议论声起,皇帝点了点桌子,大家渐渐安静下来,一人出列道:“陛下,即便是种子改良,产量有所增加,但也不可能一下增长这么高吧?” 皇帝便让古忠把周立重记录的册子发下去,道:“这并不是一年之功,何况,朕亲眼看到过,稻穗的确又长又饱满。” 皇帝对古忠点点头,古忠便转身下去,不一会儿端了一个木盒上来,打开,里面是一束稻穗,皇帝笑道:“这是一株稻的产量,虽然是朕特意选的一株,要比大多数好,但也能由此推论出这一株新稻种有多强大了。” 众臣看到古忠手里的那束稻穗,最先想的却是,那谷子莫不是用什么法子沾上去的? 连老唐大人都忍不住道:“陛下,臣等能检查一下吗?” 皇帝大方的挥手道:“检查吧。” 于是大家围上去,老唐大人仔细看了看后伸手捏下一颗谷子来,他仔细看了看断口,确认是真的后便又忍不住手馋的去扯别的颗粒…… 等大家都停下手时,那一束稻穗已经被扯下来一大半的谷子,直接在盒底铺了厚厚的一层。 皇帝:…… 他最后忍住了心疼,算了,回头再让人去莆村一趟,周家挑了不少种子留下,那些稻穗说不定还没脱粒,到时候收一些做收藏。 大家确定这束稻穗是真的后就站回了自己位置,虽然心中震撼不已,同时有种天要变了的感觉,但依旧习惯性的提出质疑,“听周公子的意思,周家是在六年前便开始试验稻种,敢问周公子,为何会想着试验稻种?” 周满阻止不及,周立重已经道:“我小姑让我们试验的。” 大家便一起扭头看向周满。 周满只能如实道:“陛下,早些年的新麦种便是我们家机缘巧合之下种出来的,那一次之后,天下麦种更新,麦子的产量都提高了。” “水稻的产量比麦子还要高,臣便想,若是稻种也能和麦种一样改良,产量也增加一倍,甚至是更多,那天下万民岂不是就都能吃饱饭了?” 皇帝点头。 周满道:“当时又有白大人、白驸马和殷县子的帮助,所以臣便开始在职田里劈出几块田来做试验田。” 皇帝赞许的点点头,前两天周满进宫面圣,君臣两个已经深入谈过这个问题了,那时候的周满可就坦诚多了,她直接告诉皇帝,“除了想要种出新稻种惠及天下万民外,我还想着给我家里侄子一个前程。” 她道:“我们家里以前穷,他们不能坚持读书,现在想要谋前程就比较难些,要说擅长,除了外头各行各业外,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种地了。” “尤其是我大哥三哥和大侄子,所以我就让他们种地。” 皇帝当时就问,“那你就没想过种不出新稻种的后果?万一他们种上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都种不出新稻种呢?” 周满道:“我们又不是只干这一件事,除了试验新稻种,我们还试验新的耕作方法,改良农具等,我相信,只要努力钻研,总是会有收获的。” “就算种不出新稻种来,只要能让水稻收成有所提高就算是不枉费我们的努力劳作。” 当然,在大殿上,周满是不会说是为了侄子们的前程的,她强调道:“臣一家深受皇恩,日日不敢忘,所以即便知道机会不大,臣一家也愿意花费时间去试,万一成功了呢?今日来看,上天果然垂怜,也是因为陛下德行高远,所以一下就成功了。” 虽然皇帝知道她在拍马屁,但依旧高兴的合不上嘴。 众臣就默默地看着周满,尤其是老唐大人,他的脸皮一抽一抽的,她要不是真的种出了新稻种,且新稻种的产量太过惊人,他一定要现场弹劾她一个谗佞的罪名。 皇帝很舒爽,翻过周立重的册子后,他对新稻种的信心更足,加上还有罗江县和北海县两地的数据在这儿,所以他直接下令道:“刘卿,让人去周家收购粮种,明年在各地选出一块地来耕种,试验种子在各地的种植情况,司农寺配合户部完成此事。“ 赵寺卿和刘尚书一起出列应下。 “周立重有种田之能,我朝取用人才不拘一格,况他还是罗江县吏,擢其为司农寺丞,专司种植改良一道。” 周满见周立重发呆,便低声提醒道:“还不快跪下谢恩?” 周立重回神,立即跪下,“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让他起来,想起了魏知,叹息一声后问周满,“魏大人的身体如何了?” 周满低下头去,“不太好。” 皇帝便道:“朕明日去见魏大人。” 周满就明白了,魏大人是要醒过来了,她心底升起一股悲伤,低头应下。 ☆.第3137章 看望 皇帝带着太子去看望魏知,周满他们一早就知道,因此一早便开始针灸。 魏大人幽幽醒转,好一会儿才回神,张嘴要说话,却发现喉咙有些干涩。 魏玉忙喂他喝水。 魏大人的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妻儿,放下心来,扭头去看周满,微微一笑道:“有劳周大人和萧院正了。” 萧院正道:“这是我等应该做的。” 他扫了一圈屋内,叹息一声道:“魏大人好好休息吧,切勿激动伤悲,我们就在外面,有事可以叫我们。” 周满也点了点头,行礼后和萧院正一起出去。 他们两个一出来,屋里其他下人也退了出来,屋里只有魏家人在了。 魏夫人又倒了一杯水给魏知,关切的问道:“老爷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去做。” 魏大人微微一笑道:“不急,现在还不饿呢,我们先说说话……” 周满和萧院正走远了一些,离屋子有一段距离了才停下。 因为皇帝和太子要来,魏家的下人正在忙碌的到处擦洗,俩人站在院子里,周围都是来来回回的人,就很显眼。 “魏大人一走,朝中就要巨变了。” 周满也拢紧了眉头,问道:“您说谁是接任者?” 萧院正摇头。 周满:“您是太医署署令,好歹是一署长官,三品呢,就没有一点儿消息?” 萧院正道:“我还是你上官呢,要不是昨日我也在殿中,我都不知你悄无声息的还做了那么一件大事。” 周满:“那不是我做的,是我侄子做的,我最多算知情。” 萧院正就哼了一声,大家又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培育新稻种是周满,或者说是周满白善几人的意思,周家也就是听从干活而已。 不过周满要把功绩落在自个侄子身上,大家也不会反对。 萧院正只是有些可惜,“这么大的功劳,要是你或者白善来领,封侯都是可能的,只是你侄子来领,到底差了一些。” 封赏也是要根据人的能力来的,周立重显然担不起封侯的赏赐。 周满却是很心满意足了,她道:“能从一小小的吏员擢升为六品寺丞,我们家已经很满意了。别的小吏,终其一生都难升品,他就六年的时间有此成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萧院正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不多,但昨天下朝后我跟在几位大人身后,他们可是说了,要是由你来领这个功劳,封你一个公主当都使得。” 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功劳啊。 周满:“没事儿,县主也够我当了。” 爵位又不是实职,并没有实权,她现在对这个不太感兴趣。 她更感兴趣的是,“院正,过段时间我能去药坊看看吗?” “怎么,你有新药方给药坊?” “您别想了,我就是想看看我们太医署的药坊是怎么样的,每天做的药多不多,赚不赚钱。” 萧院正现在听不得“钱”这个字,尤其是从周满口里蹦出来的“钱”,这让他总是有一种她在催他给钱的感觉。 这两年,和太医署申请公款最多的就是周满了。 萧院正匆忙应了一声“可以”便道:“你在这儿守着,我出去看看宫里来人了没有。” 周满看了一下时间,拉住他道:“急什么,陛下善解人意,肯定会留足时间给魏大人的家人,我估摸着要午时前后才来,我们再说说话。” 萧院正:“不想和你说话……” 周满猜的不错,皇帝和太子到的时候都快午时了,魏知已经和家人相处了一上午,他身子精神好到下床走了一圈。 魏夫人都产生了一种他要痊愈了的感觉,拉着周满和萧院正过来看了看,确定没有奇迹发生,这才红着眼睛去大门那里等着迎接皇帝和太子。 魏知也想去,不过被大家拦住了。 皇帝带着太子大步进来,看到魏知掀起被子要下床,他忙紧走两步上前将人按住,“爱卿不必多礼,你快躺着。” 魏知:“……陛下,臣现在感觉是真的很不错,刚还下床走了一圈呢。” 皇帝一脸的不相信,握紧了魏知的手道:“我们君臣之间还需这样的客套吗?” 魏知便懒得再解释了,扭头对魏夫人笑道:“我想吃夫人做的鸡蛋面了。” 魏夫人忙道:“我这就去给你做。” 然后行礼退下。 魏知也没有留下儿孙在屋里,而是对他们道:“你们去帮帮你们母亲吧。” 长豫就看了皇帝一眼,皇帝想了想后道:“你也去吧。” 长豫便知道接下来的话不是她能听的,于是也行礼退下。 站在一旁的周满和萧院正对视一眼,迟疑着想是不是跟着退下时,皇帝已经扭头看过来,“你们再给魏大人看看,我看魏大人脸色好了许多。” 俩人应下,上前又给魏知摸了一遍脉后摇头。 魏知笑道:“陛下,臣的身体臣知道,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此时实不必再挣扎。” 他道:“能活到今天,臣已经很满足了。” 皇帝:“朕知道你挂念新稻种之事,这是试验的册子,你看一看。” 古忠立即将六本册子捧上来。 皇帝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这记录的数字,新稻种应该是稳定下来了,你可以安心了。” 魏知翻看着册子,皇帝继续道:“江南那边也已了结,杨和书和唐鹤俩人联手查出了许多被隐匿而去的官田,虽然江南一地士族和世家依旧强盛,但已不能再盖过朝廷,你大可放心。” 魏知合上册子,沉默了一下后道:“陛下,寻常百姓家喜欢依附世家豪族,是因为依附于他们,缴纳的钱粮要比给朝廷的要少些,利益动人心,在此基础上,一味的争斗只会使人心涣散。” 他道:“在这一点上,臣觉得庄洵说的对,顺应时势方为大善。而今有了新稻种,再稍作改变,我大晋可多得百年气数。” 萧院正站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周满略一思索便知道魏知是在劝皇帝不要将目光放在与世家豪族的争斗上。 皇帝点点头,“朕知道,爱卿觉得朝中朕可用谁?” 这才是他带着太子来见魏知的主要愿意之一。 ☆. 第3138章 告别(补更) 魏知也早有心理准备,道:“唐明辉克己公正。” 皇帝想了想道:“河间郡王亦敏慧。” 魏知摇头,“李尚书虽然忠心,但私心过重,怕是不能进门下省。唐明辉外便是赵国公,还有剑南道节度使张明德……” 魏知推荐了几个人,喘了一口气后道:“臣所知有限,人是否得用还请陛下仔细斟酌鉴别。” 之前魏知推荐的人才里有好几个出了问题,虽然人心易变,人也会随着时间改变,但变得那么面目全非还是让魏知吃惊,所以他并不敢和皇帝保证这些人一定能做得好。 皇帝就问道:“唐明辉去了门下省,那御史台怎么办?” “可交给刘会或封良。” 周满眼皮跳了跳,封尚书也就算了,他好歹是刑部尚书,但刘尚书一个户部尚书怎么也去御史台? 以他的圆滑,他能干好御史的活儿吗? 皇帝却点了点头,笑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他点了点自己的手指问道:“魏卿觉得杨和书此人如何?” 魏知挑着嘴唇笑道:“品如其貌,才更甚之。”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点了点头,没有就这个话题深论下去,而是指着太子道:“爱卿觉得朕以后要把这孩子交到谁手里才好?” 魏知也看向太子,轻声道:“孔祭酒才高礼重,庄少傅平和有才,朝中有才有德者不少,陛下都可以为殿下请为师。” 习惯使然,魏知说完便劝诫起来,却是劝皇帝的,“陛下要严格要求储君,但也不能过于宠爱别的皇子。尊卑有别,历朝历代,有多少野心就是因为尊卑不分引起的……” 太子低着头听着,老实得不得了,皇帝则是额头青筋跳了跳,但想到魏知都这样了,他今天便不与他争。 君臣两个谈了不少,最后周满几个还和太子一起被遣出门外,连古忠都退了出来,君臣两个在里面说悄悄话。 周满站在廊下回想着刚才听到的话,心中稍稍激动,杨学兄这是苦尽甘来,要被召回京城了。 可惜了,这是从皇帝嘴里听到的机密,只能烂在肚子里了,等回到青州才能悄悄和白善说一说。 太子也在想刚才那场谈话,回神过来便见周满正百无聊赖的点着脚下的泥土玩,他便问道:“一直忘了问你,听闻你四哥都从青州回来了,怎么明达他们不跟着一起回来?” 周满道:“孩子还小呢,不好出远门,公主估计还得在青州住两年。” 太子就毫不客气的翻了一个白眼,“我看是你们夫妻两个特意留了他们两个在那里给你们做白工吧?” 周满心中一虚,小声道:“那要不您和陛下说说,在青州给他们找个官职?” “青州有什么官职能给白二?”太子道:“连个县令空缺都没有,孤总不能为了他就让别人给他腾位置吧?” “这倒不至于,别的也可以嘛,”周满道:“不在官职高低,让他有事情做就行了。” 太子:“他现在没事情做吗?” 周满心虚了一会儿,小声道:“等我回去,我和白县令提议提议,给白驸马开一份工钱?” 太子挥手道:“孤不管你们这些事。” “孤问你,新稻种一事果然有白二郎的功劳?” 周满连连点头,“当然是真的了,虽然很少很少,但其实我的功劳也不大,最大的还是我大哥大嫂和大侄子的,我庄子里的试验田一直是他们在打理。” 太子瞥了她一眼,见她还在热情的推荐自己的侄子,便问道:“你不会不知道吧?” 周满一愣,“什么?” “新稻种一事,你们还有封赏,只是现在未曾下旨而已。”毕竟魏知病重,皇帝现在不太有心情封赏。 虽然他没心情,但太子是知道内情的,毕竟父子两个讨论过。 对上太子的目光,周满摇了摇头,太子便挥手道:“罢了,过一段时间你也就知道了。” 太子和魏知在屋里聊了许久,周满他们腿都要站僵住的时候,皇帝终于高声让人进去。 魏夫人收到消息,立即将面下了,不一会儿就端了一碗面过来。 魏知此时精神还不错,虽然脸色看着有些白,但还能坐着,笑吟吟的和众人说话。 魏知接过面,和皇帝道:“陛下,臣就不留您了,您和太子回去吧。” 皇帝却摇头,“朕闻着这味儿不错,便带着他在你这里讨一碗面吃。” 虽然今天来,问政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送别魏知,皇帝自然是不可能就此离开的。 魏知却是真心希望他能走的,虽然他心底有很多话,可有些话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是不能诉之于口的,皇帝再留在此处,他怕临死前会忍不住说出来。 他死了,自然可以一了百了,但他还有儿孙呢,皇帝是大气,但有时候也极小心眼,万一他那些心里话真的让他犯了左性,以后怕是要算在他儿孙头上。 所以魏知极力劝诫皇帝离开,“陛下不能在宫外久留,您能来看臣这一趟,臣已是万分感动……” 皇帝也很感动的握着魏知的手,然后表示他就是不走。 魏知:…… 他不由看向站在人群之后的周满。 周满接触到他的目光,想了想后道:“陛下,您的身体也才好,不能过了病气,还是回宫去吧。” 周满扯了扯萧院正的袖子,萧院正领悟,立即应和道:“是啊陛下,您的身体才刚刚好,可得注意一些。” 太子一听,便也跟着劝,“父皇实在忧心,就由儿臣留下代父皇送魏大人吧。” 皇帝被劝出门,回头看了一眼魏府,到底叹息一声上车离去。 魏知精神超级好,不仅单独用了一碗面,傍晚的时候还和家人一同用了晚膳。 就在他们以为魏知可以熬到第二天时,魏知含着嘴角的笑意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萧院正上前探脉,叹息一声后道:“魏大人薨了。” 魏家顿时哭声一片。 周满叹息一声,和萧院正退后一步,冲着魏知行了一礼后退下,带上自己的药箱便告辞离开了。 魏府的管家将他们送出门,拿出两个钱袋子要给他们,周满和萧院正都推了回去,“我等是奉命而来,这是我等职责。” “大人误会了,这是车马费。” 周满摇了摇头,拎着药箱便转身离开了。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39章 打探 魏府管家只能目送他们离开,萧院正陪着她走了一段后道:“明日要上门吊唁,周大人,没有车来接你呀,要不要与我一同乘车回去?” 周满将药箱交给西饼,拒绝道:“离得不远,我走回去就好,再会。” 萧院正看了一眼前路,魏府和周宅不同坊,走过去起码得半个时辰,不过想到魏大人刚去,周满和魏知关系素来好,他便叹息一声不再劝,点了点头后转身离开。 京城素来繁华,来往商旅极多,根本不受时节影响,即便现在秋收刚结束,是各地缴纳秋税之时,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坊市虽分开,但这几年出入长安的人极多,在住坊里虽没有商铺,却会有人摆摊到坊街的两侧,多是些小东西和吃食。 一般只要不闹事,巡街的衙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 周满慢悠悠的出了坊门,拐进了东市街道,喧闹声瞬间盖过来,她脚步顿了顿,看着这热闹的景象,拢着手穿过去。 到处都是高兴的讨价还价的人,他们一定不知道,就在刚刚,大晋失了一明星,皇帝失去了一肱骨之臣。 西饼跟在周满身后,默默地回了家。 周宅里的人都忙,只有老周头、钱氏和刘老夫人在家,周满放下药箱,和刘老夫人道:“魏大人故去了,我们得准备一些丧仪。” 刘老夫人看到她回来便猜到了,叹息一声后道:“明日我与你同去吧,” 当年他们家能够昭雪报仇,便是靠的魏知帮忙,不然他们还不知要到何时才能面见皇帝陈述其冤。 钱氏连连点头,和周满道:“我们家也备一份,你代我们送去。” 周满道:“让立重随我一起去吧,这次新稻种也是魏大人从中搭桥的。” 丧报在入夜前便送到了各家手里,因为魏知病逝,坊市提前宵禁,皇帝下令长安坊市夜市关闭七日,消息传出,已有商户自愿挂上白麻为魏知守孝。 周大郎从外面回来,问道:“我看好多人都挂上了白麻,我们家里是不是也要挂一些?” 周满:“不能挂。” 刘老夫人道:“除了帝后和亲族,官员是不能为其他官员守孝的。” 倒不是规定,这是常理,周家要是挂了白麻,那不是明摆的和魏家结朋党吗? 这是为官大忌。 周满道:“那是民间自行的行为,是百姓爱戴魏大人的表现,我与魏大人同朝为官,可以去吊唁。” 除了亲族,也就帝后崩逝才能让她守孝,周宅要是挂白幡,对周家不是好事,对魏家更不是。 第二天周满便换了一身素色的衣裙,带上周立重和刘三娘一起去魏府吊唁。 魏知已经入殓,灵堂都准备好了,来的官员不少,周满被引入院中,与众人一起等待上香。 老唐大人来得早些,正排在前面,看到周满便和身后的官员打了一个招呼,退到周满身边,“你来了?” 周满行礼,“老唐大人,刘尚书他们来了吗?” 老唐大人就看向她身后,“来了。” 周满回头,便见刘尚书带着刘焕和周立如一起进门来。 双方点了点头,沉默的排着队等进去。 周满与老唐大人一起入内,身后带着周立重和刘三娘,四人上过香后插入香炉,太子也带着圣旨到了。 皇帝为魏知拟谥号文贞,这是文臣里最高的谥号,古往今来,能得到这个谥号的没几个。 魏知之前也就有俩人能得到,一是崔宏,二是游肇。 老唐大人站在一旁看魏家人接了圣旨,心底是有点儿羡慕的,不知道他死的时候能不能得到一个文字开头的谥号,不是文贞,文忠、文恭也行啊。 太子颁了圣旨,便入内拜祭,出来时看到周满和老唐大人站在一起,微微挑眉,转身离开。 周满和老唐大人一起出门,门外停了不少马车,绵延而去,堵了整条街,前来吊唁的人老远就下车走过来。 老唐大人脚步顿了顿,招来长随道:“我们走回去,让车夫自去吧。” 他扭头看向周满,“周大人,我们同行?” 周满点头,“老唐大人请。” 俩人便穿过人群离开,周满问道:“唐学兄和杨学兄何时回京?” 老唐大人看了她一眼后道:“朝廷已经去了公文,这会儿应该在路上了,不日就能到京。” 周满点了点头,看坊门那里还有普通百姓送来的花,微微一叹,问道:“下一次大朝会是什么时候?” 老唐大人摇头,“不知,可能下旬,可能要等魏大人出殡吧。” 他停下脚步看向周满,“魏大人病逝,门下高官官为天下左相,不能空缺,周大人觉得何人能胜任?” 周满也停下脚步,皱紧了眉头思索,半晌后抬眼看向他,沉默的看了他许久,作揖行礼道:“下官先告退了。” 老唐大人笑着目送他离开。 跟在老唐大人身后的长随一头雾水,忍不住问:“大人,周大人怎么就突然走了?” 老唐大人微微一笑道:“她已经回复我了,走吧,回去收拾一些东西。” “收拾什么东西?” “一些书啊,成药啊之类的,衣裳鞋袜也不能少。” 长随:“大人要出外差吗?” “不是我,是知鹤。” 唐鹤和杨和书还是赶上了给魏知吊唁,俩人进京后先进宫回禀事宜,出宫后便去了魏府。 杨和书叹息道:“若是没有魏大人在朝中斡旋,我在江南所做的事不会那么顺利,甚至可能都去不了江南。” 皇帝和魏知相信他,不代表其他朝臣也信他。 朝上的反对全靠魏知挡着,皇帝压了下去,他才能全身心的放在江南上。 唐鹤也叹息了一声,“不过魏大人能撑到现在已是奇迹,听说周满他们种出了新稻种,魏大人还亲自去看了,算是走得无憾了。” 杨和书拢眉,“不知陛下可选定了左相,我们是留在京城,还是继续外放。” 唐鹤问道:“你想外放还是想留在京城?” 杨和书想了想后道:“我先去见一见周满吧,问一问新稻种的事,若是和新麦种一样,留在京城的作用更大。” 唐鹤点头,“你外放多年,的确应该回京了。” ☆.第3140章 大朝会 唐鹤眼珠子转了转,道:“我和你一起去见周满,听说陛下和魏大人最后一面,身边除了太子外,就是周满和萧院正在了。” 作为前一任左相,皇帝肯定会问魏知推荐人的,他们君臣得宜,皇帝又念旧情,肯定会听一听魏知的意见。 杨和书无奈的看着他,“和你打一样主意的人只怕不少,她又不傻,还能告诉你?” 周家最近几天也是门庭若市,很多客人上门来求见。 有借口是来求医的,也有说是想了解一下新稻种,还有说来为周大人接风洗尘的。 周满在见过两个求医的人后便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了,于是开始让周家闭门,谁上门求见都不见。 要求医,有本事通过太医院请她,要么就去济世堂里等着。 万田上前敲门时,门内的门房都不开门,直接道:“我家主人身体不适,不见外客。” 万田道:“我们家老爷是周大人学兄杨和书。” 门房一听,打开门探头往外一看,看到站在外面的杨和书和唐鹤,立即将两扇门都打开,“是杨大人和唐大人啊,快里面请,小的这就去禀报。” 周满听闻,高兴的来接人。 杨和书已经好几年没见她了,这一下看见忍不住道:“小姑娘长大了呀。” 周满不好意思的抿嘴一笑,“学兄是什么时候回到京城的?” “今日一早。” 周满给他们倒茶,“已经去吊唁过魏大人了?” 俩人一起点头。 唐鹤在她的书房里转了一圈,问道:“听闻你们周家种出了一株新稻种。” “其实不是一株,而是两株,不过产量都差不多,所以大家直接当成一株看了。” 杨和书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周满在书案上找了找,找出两沓纸给他看,“丁二三三号很高,所需的湿度更高,辛二一二号要矮很多,但它的稻穗也很长,更耐旱。还有就是味道,我觉得辛二一二号更好吃,但我爹娘更喜欢丁二三三号。” “其他的区别,还得在研究,现在只在陇州、青州、剑南道和雍州种植有,不知道在其他地方的种植情况会怎样。” 唐鹤挑眉,“陇州?” 周满点头:“那是白善家呀。” 唐鹤冲她竖起大拇指,袍子一撩坐到了椅子上,“早听你们说过试验田的事,早两年都说培育结果不是很好,没想到悄无声息的,你们竟然培育出来了。” 杨和书已经低头看完了纸上的数据,收好后还给周满,“我要留在京城。” 唐鹤眨眨眼,“户部?” 杨和书点头,“只有在户部才能更好的推广新稻种,之前新麦种便用了很长时间才推广开来,甚至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未曾试过新麦种。” 唐鹤皱眉,“户部……没有空缺吧?”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不能凭空变出一个坑来呀。 周满却思索起来,半晌后道:“也不是不可能……” 杨和书和唐鹤扭头看向她,周满冲俩人摊手,“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是太医,闭紧嘴巴是基本素养。”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和她道:“多谢。” 唐鹤则是一脸无奈的看着她,“你这话和全都说了有什么差别?嗯,还是有差别的,比如,下一任左相是谁?” 周满不理他,她怎么知道是谁?不过老唐大人有很大的几率接任就是了。 她觉得,如果她是皇帝,她就会听从魏大人的建议选择老唐大人,可这样一来…… 周满看向唐鹤,一脸的同情。 唐鹤对上她的目光,生生打了一个抖,身子往后一仰,“你,你干嘛这么看着我?” 周满道:“回去吧,你们今天刚进京,又是进宫,又是去吊唁的,肯定累了。” 杨和书也不与她客气,起身道:“那我们先告辞了。” 唐鹤直到走出周家都还一头雾水,“你说周满刚为什么那么看着我?” “不知道。” “猜一猜嘛,”唐鹤实在想不出来,“以你的聪明才智帮我想一想。” 杨和书就替他想了想,“或许是见你形容消瘦,所以可怜你?” 唐鹤一脸怀疑,“你不也瘦了,她怎么不这么看着你?” 唐鹤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了。 魏知临走前留了话,不要魏家大办丧礼,无奈前来吊唁的人多,皇帝又让礼部前去帮忙,所以声势更大。 但魏家还是坚持只停灵七日,然后就出殡了。 魏知下葬后,皇帝便下令开大朝会。 周满一大早便穿好官服,领着第一次上朝的周立重跟在庄先生身后进宫。 到了太极殿,周满指着门边一个位置道:“你的位置,醒神些,多听少说话,我们不是重臣,只需上大朝会,就是来长见识的,很少会叫到我们。” 反正她上大朝会多年,在大朝会上被问道的次数少之又少,一双手脚便可数得过来。 周立重应下。 庄先生已经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周满看了一眼,微微松了一口气,离得有些远,而且她的位置还在后面,好开心。 周满舒出一口气,在自己的位置上才坐下,便见到了唐鹤和郭县令。 周满直接略过前天才见过的唐鹤,看向郭县令,“郭大人,好久不见了。” 郭县令笑着颔首,“是啊,好久不见周大人了。” 大家站着说了一下闲话,外面便唱名皇帝来了。 百官立即站好,在皇帝站定后跪下行礼。 皇帝让百官坐下,叹息一声道:“魏卿病故,门下省需要人接手,诸位爱卿可有推荐的人?” 百官沉默,他们倒是想要推荐一下自己,但他们敢吗? 周满低着头坐着,听着大殿的寂静无声,好久皇帝才道:“魏卿倒是为朕推荐了几个人。” 他道:“朕思虑许久,最后更属意唐爱卿,诸位觉得如何?” 当然有人有意见,皇帝开了一个头,当即有人出列道:“陛下,臣有推荐……” 坐在周满右前方的唐鹤却如遭雷击,他僵硬的扭过头来看周满。 周满往上面看了一眼,见皇帝没注意到这里,松了一口气,伸手将他脑袋推回去,低声道:“看前面。” 唐鹤心底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爹要当左相了! 然后是,他是左相之子,但已经过了纨绔的年纪。 最后才想起来,他爹是左相,同朝为官,且官职不低,又才立了一个大功的他怎么办? 唐鹤心底泪流满面,他终于知道周满前天为什么一脸同情的看着他了。 ☆. 第3141章 官职调动 皇帝用了半个大朝会的时间定了左相人选,老唐大人从御史台调往门下省。 刑部封尚书调往御史台接任,接手刑部的却不是左右侍郎,而是剑南道节度使张世德,刑部左侍郎外调,右侍郎擢升为左侍郎,唐鹤被点为刑部右侍郎,加巡按御史,代天子巡视天下州县,为刑部复核案件…… 其他部门也随之变动,户部左侍郎一职空缺出来,由杨和书接任…… 等调完官职,皇帝开始点明新稻种一事,周立重已被封为从六品司农寺丞,但满朝文武都不是傻子,知道新稻种的主要功劳还是周满白善等人。 不过新稻种是在周满的职田里种出来的,听吩咐做事的又都是周家人,听闻她素来喜欢花草植物,平日里出门踏青都要带上药锄,只要是没见过的她都要挖回家去研究。 所以这新稻种多半是她让培育的。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直接略过白善等人封赏了周满。 崇文馆里,从四品编撰已经到头了,再往上就是馆事了,那是孔祭酒的职位。 皇帝不想再给周满封一个司农的官儿,所以直接封赏爵位,从县主封为郡主,封地依旧在栎阳。 至于周满折子中提到的白善、白二郎和殷或三人,皇帝给了他们金银赏赐。 官职太少,而且他们四人,除了周满和白善还算勤勉外,其他两个可都是光占坑不那什么的人,皇帝可不想把官职给他们糟蹋,就是虚衔也不行。 这一次大朝会开得尤其长,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中午时内侍送来工作餐。 这还是周满第二次在朝会间歇吃午食,一如既往的不好吃。 趁着大家都在用心吃饭,唐鹤转过身来面对周满。 周满捧着自己的饭盘,想了想,挑了一块还算好的肉放在他的饭盘里,安慰道:“唐学兄,你别伤心,巡视天下其实没什么不好的,你的理想不就是想天下无冤案吗?这个官职正对你下怀啊,而且你还能趁此机会遍访天下朋友,去到青州就来找我们玩儿。” 唐鹤道:“你看一看我的脸,黑也就不说了,你看看还有几两肉?” 他道:“我倒不是介意出巡,而是……不是那么急的出巡,好歹让我养一养身体呢?我的伟岸英俊全都没了。” 一旁的郭县令放下筷子,抬头看向他,“唐大人,我要吃饭的,你别害我。” 唐鹤:“我害你什么了?” “害我喷笑,损坏食物。”郭县令指着不远处坐着的杨和书道:“你在他的面前说英俊?” 唐鹤强调道:“我说的是伟岸!” 杨和书道:“你这是累的,便是出巡,只要多注意休息,过不了多久肉就回来了。” 周满则是认真想了想后道:“我给你开张方子?” 唐鹤心中一紧,“你不是说是药三分毒吗?难道我现在的身体已经严重到要吃药了?” 周满:“药膳方子,没有让你吃药。” 唐鹤,“不还是放了药吗?” 周满:“你知道羊肉、鸡肉和鱼在医者眼中也属于药吗?” 唐鹤立即紧闭嘴巴,见周满低头吃饭许久不说话,他就暗示道:“我觉得以鱼入药最好。” 杨和书忍不住笑出声来,摇了摇头后和周满道:“唐夫人不喜鱼腥,所以他家很少食鱼,但他又喜欢吃鱼,你给他开个药膳方子吧,有个你的方子,他在家里就可以想吃就吃了。” 周满点头道:“没问题,你等着,回头我给你开张方子。” 她扭头问杨和书,“杨学兄,你要不要?” 杨和书摇头,“我不需要这个。” 崔氏很爱重他,只要他在家里,饭桌上永远有他喜欢吃的几道菜,还能换着来,不重复的那种。 杨和书提醒唐鹤,“张尚书要交接益州事务,又要进京,只怕你等不得,所以趁着封尚书还未离任,一会儿你就去问一问巡视的事吧。” 唐鹤叹气,“陛下总不能让我立刻出京吧?” 郭县令道:“倒不至于,这一次各部都有变动,连太医署都动了两个官员,事务繁杂,不是一时半刻能理清的,应该能多留你一段时间。” 周满道:“找着机会亲自问一下陛下呗,看看他希望你啥时候出京。” 唐鹤:“……要不你帮我问问?” 周满想了想后觉得这事儿不大,于是点头。 唐鹤被噎住,好半晌才道:“你还真打算去问呀?” 杨和书对她道:“你别去,还有老唐大人呢,这种事轮不到我们。” 唐鹤点头,“前两天挺聪明的,别人问什么都不回答,这会儿却揽事。” 周满是真的觉得这不是问题,皇帝这段时间既伤神又伤心,加上前段时间生病,所以最近身体感觉很疲倦,不太好。 周满和萧院正轮流为皇帝调理身体,尤其她扎针时间又长,君臣便有许多闲话要说,她觉得唐鹤这个问题就很闲话,完全可以在扎针时问一问皇帝嘛。 不过杨学兄和唐学兄都这么说了,她也就压下了这件事。她抬头看了一眼上面,发现皇帝已经放下筷子喝茶,立即埋头扒饭,“赶紧的,陛下吃完了。” 其他三人一听,连忙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吃饭。 皇帝往下扫了一眼,发现还有不少人在吃,便又拿起筷子和空盘子,看着底下的众臣吃饭。 他以前行军打仗,习惯吃得快些,而且这饭又不是很好吃,必定要吃得更快。 皇帝捧着空盘子有半刻钟,看大多数人都吃好了,剩下的也差不多了,于是放下筷子和盘子。 百官们见状,纷纷放下,将碗筷收到食盒里放在身侧。 内侍鱼贯而入,将食盒一一收下去。 皇帝问道:“各地秋收都陆续结束了,接下来便是秋税,今年因江南盐场出问题,荆州一带又出现水患,为疏浚黄河拨了不少钱粮,如今国库空虚……” 大朝会一直开到申时结束,周立重从自己的位置上起来时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周满走向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后伸手在他后腰和后背的几个穴位上拍了拍,周立重立即觉得呼吸过来了,他压低声音道:“小姑,这上朝比我大暑天的下地还要辛苦啊。” ※※※※※※※※※※※※※※※※※※※※ 作家的话 晚安 ☆.第3142章 讨价还价 皇帝招周满回京,一是为了魏大人的病,二就是为了新稻种之事了。 他也知道周家是周满做主,如果只是封赏,颁了圣旨送去青州是一样的,之所以把她叫回来,是为了和户部、司农寺商量稻种培育和稻种收购一事。 大朝会才结束,周满正想着出宫回家歇一歇呢,结果才出殿门就被古忠拦住了。 他弯腰笑道:“周大人,陛下要见您。” 不过他还没走,而是等了一会儿,等杨和书出来后,对他道:“杨大人,陛下召见。” 俩人对视一眼,
相关推荐:
Vocaloid南北组同人
[家教]晴日方好
血疑
妖孽,请自重
财色兼收
重生之最佳报复
搬空候府后,带着全家去逃荒
从出生开始当天帝
恶毒炮灰他不想万人迷[穿书]
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