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温泓说,“功过与否,俱当留与后世评说。” “后,世。”长治帝前倾间,将椅背抓得更紧,“朕所做之事,天下人有目共睹、有心可感!如今老师同朕说后世,可后世所知不过纸上只言、口中片语,如何能将前人之功过尽数评议?” “某倒以为恰恰相反,”温泓说,“君臣佳话在当朝者少,而长存史料中者众。昔有唐宗纳谏,后世视之,其同魏征算是佳话。可在当时,魏征应是朝中悍臣。陛下可知为何?” 温泓迎着审视,咬字清晰道。 “因为其所纳之谏,魏征所言之策,均为了此后数十载江山社稷、民生太平。故为君者功过显效不在一时,而在千秋万岁。” 长治帝目光一冷,迅速刺向他:“是以依阁老所言,当世为君者日夜操劳、数年躬身所行,又究竟算是什么!” “乃为当世百官君父、万民福祉。”温泓回了话,问,“这会儿我同陛下,可是又做回了君臣?” “温明夷!”长治帝拔高声调,“好,好啊!你既同朕为君臣,则君臣之间当如何?” “君为臣纲。”温泓说,“君者行,臣者效。为君者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则为臣者忠君敢谏、廉洁奉公。” “好个君行臣效,”长治帝冷笑一声,揪住对答的前几个字,“那么你如今是在效谁?” “若在行,如今我已致仕,不过一市井小老儿,但求含饴弄孙。”温泓说,“若在心,我心忠于景,紧随陛下恒心。” 长治帝撑身,逼问道:“你返乡后又回京,为什么?” “某儿孙俱在衍都城中。”温泓说,“分离不得见,我自挂牵。” “你挂牵的究竟是儿孙还是外孙?”长治帝森然道,“年初太子薨于巡南后,肃远王二子赴京中吊唁,长子季邈乃是你女温秋澜所出!温明夷,你爱女之心拳拳,当年一夜白头,朝野上下可都是有目共睹啊。” “季、邈,”温泓重复一遍,微微蹙眉厌恶道,“若非他,我亲女又怎会早逝?出嫁日一别竟是永别,我女方才双十年纪,便叫我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你恨他?”长治帝冷笑一声,“你恨他么?” “可他却不恨你温家,”长治帝倏忽道,“六月初,伯涵往安州雾隐山庄时,于官道上遭了匪。锦衣卫快马加鞭赶到时,季邈正浴血奋战呢。” “朝廷命官遭此横祸,锦衣卫赶到了,却只袖手旁观。”温泓掷地有声地说,“北镇抚司冷心冷情至此,竟还不如森*晚*整*理我那上赶着认亲的外孙,实在该罚!” 长治帝面色几变,一来没想到温泓会如此坦率,二来他在温泓的话里,想起了那日陆承平急匆匆赶回后所述。 陆承平瞧得仔细,说是季邈虽救了人,却实在不情不愿,同轿内温秉文一行人并无任何交集,唯一短暂相谈的是那温家外姓子,叫司……司什么的。 莫非季邈与温家关系,当真疏离至此? 长治帝不愿信,可他又想起锦衣卫所报肃远王二子行踪,想起季瑜曾于半夜独往温府拜会,季邈始终未曾相随。他这两位侄儿如今半年,季邈常往连安大街,还与大理寺常随传出过风流事。 可是季明远到底看重季邈。 长治帝思及此,心下愈冷——想来温家既同季明远私下书信往来,便也不得不同与季邈共处。可笑血脉亲情抵不过二十年分隔千里,季邈远不及温秋澜在温泓心中重要。温泓甚至因爱女之切,而恨上了这所谓外孙。 锦衣卫在温泓房中摸到近来几封密信时,长治帝还以为温泓是因着季邈,才同季明远私联。如若不是的话…… 那么温家同季明远之间的苟且,当真牢不可摧吗? 温家这样的大族,一朝轰然而倒,是否会像从前简家一般余痛绵长,又是否能有第二个蒲家取温家而代之?届时他还能不能镇得住朝野上下,如若他年岁无多,那么季朗——亦或是未来新储君,又能不能镇得住怒火、压得下妄议? 长治帝眼珠转动,暖阁阒然,一时落针可闻。 他想,蒲既昌最大的本事是听话,治国理政却不能只听话。养狗自然好,可若高位者尽傀儡,天子之担便会重于泰山,万叠奏本压下来,真龙之躯也扛不住。 蒲家得有,方楼二家得有,温家又何必非得自绝生路?非得在蒲、温二家里选,长治帝也更愿意要后者。 如果温泓够识时务的话。 长治帝眉头微微舒展,他换了个姿势,松了松发麻的五指。 “阁老在京五十年,”长治帝放缓声音,说,“温家便也鼎盛五十年。可见阁老实乃我大景肱股之臣。阁老在朝期间,多察民生之疾苦,多巡诸州间,从来忠君尽职,未曾有失。” 长治帝凑近了点,沉声道:“阁老年迈,不及从前耳聪目明,小人却始终难防。阁老被我那好弟弟利用爱女之心,一时踏错,不过慈父之心使然。” 温泓面上显露出一丝慌乱,随即是愕然。这两种情绪都快速掠过去,但长治帝捕捉到了。 长治帝心满意足,换了个更舒坦的姿势。 “朕此前得报,大怒不敢信,知道其中一定有误会。”长治帝抚掌道,“今日师生君臣之情切切,果真如此。” 温泓连忙起身欲拜,长治帝却说:“阁老请坐,无需多礼。不过我那弟弟包藏祸心,不严惩已警天下,国家危矣!” 温泓问:“陛下欲如何?” “季明远罔顾礼法、弃国弃家,自绝生路。”长治帝叹了口气,说,“可他卫我大景西北境二十余年,直接杀之,朕实在于心不忍。” “我朝开国百年,向来崇尚孝道,父债理应由子承。”长治帝冷声道,“父过也应由子受。如今季明远两个儿子都还尚在京中,如若阁老……” 他眼睛眯成一条线,瞬间在蒲温二家中敲定了抉择。 “如若温家愿意大义灭亲,那么伯涵雾隐山庄十载名册复核一事,想必也有误会,也有奸人从中作梗。” “阁老说,是与不是啊?” 温泓慢慢站起来,沉默片刻后说:“陛下所言极是。” “可季明远在西北,手中到底攥着近二十万边军。”温泓说,“不孝子孙杀便杀了,就怕季明远闻之慌乱,狗急跳墙。” “朕已遣人赴西北,”长治帝懒洋洋道,“我朝疆域辽阔,人才辈出如过江之鲫,离了他季明远,难道就连仗也打不了?” “话虽如此,可剜瘤如汇水,不可急于一时,以免功亏一篑。”温泓垂眸说,“且待粮队至西北后再行动,方才最稳妥。不过,陛下若是忧心,不妨先将小郡王召来宫中。” “一来,他为季明远幼子,多少使其挂心;二来,此举不致打草惊蛇,还可震慑季邈,叫其不敢轻举妄动,顾忌弟弟性命安慰。” 长治帝合掌而笑,赞道:“老师思虑周全、所言极是。” “朕欲请老师重回内阁。”长治帝问,“老师肯么?” 温泓说:“自是老臣之幸。” “那么老师近来便还是待在宫中。”长治帝说,“瘴疟肆虐,朕实在无法不忧心老师安危啊。此外,依老师之见,那季邈,究竟应当何日处置?” “待到时机成熟时,”温泓平静道,“臣自当言表于朝堂文武百官前,痛斥其罪,亲手断了孽缘。” *** 四日后,雨终于彻底停了,城中泥泞脏污不堪看。降温至此,城中疫况的确好了许多,封城禁令也将于两天后解除,重开城门。 可也因着这一场暴雨,污血腐肉冲得到处都是,城内屋舍民墙也塌了好些,工部得来人清理修缮。 这是个脏活,旁人不愿做,自然又落到刚调任工部不久的宋朝晖身上。卯时三刻,宋朝晖便带人出办公署,往最脏污的一段城根下面去。 城内尸体清理不及,这一块儿的尚在堆积。随行胥役捂着口鼻,在尸臭味中说:“宋大人,这地儿看看得了!禁军都不愿收拾的烂摊子交给咱们?好歹把尸体抬走再说啊!” 宋朝晖早覆系了三层面巾,在臭味与脏污中小心落脚,只露出一双生无可恋的眼。 “嗯,”宋朝晖扯着袍子,有气无力地说,“活还是得干的。” 胥役偏头唾一口,就同服役者蔫头耷脑地四散开,敷衍地敲敲这儿看看那儿,全然没有清理尸体、仔细做事的意思。 宋朝晖也贴近城墙根。衍都城墙外半面借枫江,算是有天然的护城河,另外半面却背靠后山,未单独挖渠以设沟,这块儿因而维护也不算太勤。衍都建京百余年,大修不过三次。 宋朝晖简单走了走,就瞧见好几处石面斑驳,缝中杂草已过人高。尸体胡乱滚在草堆里,缠着枯黄的细杆。 他蹙眉,抬脚想避开其中一具,却未留意草丛中有只断手,被绊得栽倒在地。 这下他浑身俱脏透了,人被骤然而浓的尸臭熏得险些翻眼晕过去。宋朝晖狼狈撑着地,想要赶快爬起来。 掌心被什么细长硬物硌住,宋朝晖下意识握了把,竟能直接抓起来。 虽沾了血污,却仍能看出,这是一根道制的素长木簪。 宋朝晖瞳孔骤缩。 他慌忙扑过去翻看尸体——这具不是宋朝雨,这具也不是,还有这一具…… 他大汗淋漓,捞起尸体两臂猛地掀开,乎见尸堆深处,微微透出点光。 尸堆是紧贴墙根的,其中怎么会有亮光? 宋朝晖眉头紧蹙,倏忽明白了。 他赶紧将那尸挪回去,赶在胥役抵达帮忙前将弟弟的簪子藏入袖袋,又被人拽着,踉跄站了起来。 “宋大人,您没事吧?” 胥役下意识后退半步,啧声道:“哎哟您这一身脏……今儿可还有一整天呢,您要不先府捯饬捯饬?血污事小,因此染病可就得不偿失了。” 此话正中宋朝晖下怀,他敷衍道了别,失魂落魄地回府去。草草换过衣服后,连澡都还没洗,就先将宅院内外仔仔细细翻了个遍。 哪里都没有宋朝雨。 他和江浸月一样,不告而别了。 那洞道,会是弟弟挖出来的么? 宋朝晖不认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宋朝雨能凭一人做到如此——可洞道里钻过了他的弟弟,那么这个秘密就决计不能被他捅出去。 宋朝晖脚步虚浮,他扶着柱子,勉强站定游廊下,望进中庭里。 院中石榴早在六月遍结满了果,可惜多事之秋无人吃。一场雨后几乎落尽了,滚到泥浆里,溅开又红又碎的籽。 宋朝晖不忍再看般,别开了眼。 *** 再三日后深夜时,温府的夜值禁军打着哈欠,与同僚抱臂,候在府门处。 左边打哈欠的瞧着右边倚墙的,见四下无人,自己便也靠上去,懒洋洋地说:“累
相关推荐:
衣冠胜雪(生子)
快穿之女配套路深H
娜娜
腹黑弟弟养成路(H)
穿成耽美文里的炮灰路人甲
女友的真实性体验
被调教的少妇_高辣文_御宅屋
偷情的BF(1-4部)(H)
引诱
人鱼很霸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