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事早已大成。 到时晏璃认祖归宗之余,正好也让慕苍这个女婿见见自己的岳母大人。 没想到姜仪和四位皇子听到慕苍娶妻的消息,竟缩短了休息的时间,日夜兼程往穆国皇城疾驰而来,试图阻止这桩婚事。 好在此时看来,姜仪的态度应该是有所软化 “皇上。”姜太傅站起身,行了臣子之礼,“关于十四年前的事情,老臣心中疑惑太多,迫切地想知道究竟藏在什么隐情,还望皇上解惑一二。” 这些年姜家深受流言蜚语困扰,今日却发现此事另有隐情,他实在想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太傅请坐。”昭成帝摆了摆手,“事实真相其实很简单,阿仪当年喜欢上的那个人就是晋国七皇子,也就是今日的晋国皇帝。” 如今已年过半百,再说起往事,昭成帝心情还是有些惆怅。 他最爱的女子不选择他,是因为他有三宫六院。 她不想跟那么多女人共事一夫。 至于为什么会嫁去晋国……也不完全是姜仪的选择。 昭成帝喝了口酒:“朕是想让穆国和晋国联姻,对两国都好,但联姻一事有着诸多顾忌,不好放在明面上,所以才瞒了这么多年。” 事实当然不止如此简单。 只是有晋国使臣在场,昭成帝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 当年晋国七皇子出身不够高,不但没资格争储,还被放逐到穆国做质子。 姜仪喜欢他完全不在昭成帝预料之中,起初他曾震怒到一度想杀了那人。 可是后来到底还是没能阻止。 其间种种不满、阻挠、离间、威胁的手段尽出,但姜仪不为所动。 纠纠缠缠半年有余,姜仪跟他提出了一个建议――扶持七皇子登基,并与晋国联姻,结秦晋之好。 还述说了联姻之后的种种好处。 毕竟穆国地势不占优势,面临金国、北疆、晋国三面合围,北疆和金国又常年野心勃勃。 一旦晋国也有心分一杯羹,穆国处境堪忧。 姜仪一直都是个聪明的女子。 她述说的种种利害关系容不得昭成帝否认,他也不得不考虑联姻的重要性。 而晋国当年争储的那几位皇子,只有七皇子性情最好控制,且他什么都没有,一旦帮他得到帝位,至少他会怀着一份感恩之心。 不得不说,姜仪十五年前就把七皇子看得透透的,这么多年下来,那个已经登基为帝的男人始终不曾辜负过她。 第145章 真相大白 “皇上的意思是说,姜仪因为替穆国联姻才嫁去了晋国?”姜老夫人神情复杂,显然不太接受这个事实,“当年私奔一事并非真相?” 昭成帝面露愧色:“此事确实是朕愧对姜仪。” 姜仪坐在跟皇帝相邻的次尊位,沉默地啜了口茶,对此不置可否。 当年之事虽没有私奔那么严重,但确实是她与人私定终身。 其中细情只有他们夫妻和昭成帝最清楚,其他人大多一知半解,人云亦云。 不过究其原因,除了七皇子身份特殊,以及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因素之外,也是因为对亲人太过心寒失望,不想跟他们多说什么罢了。 “当年这位皇子出身不高,朕担心他保护不了姜仪,也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就和姜仪签了一份约定。” 昭成帝把复杂的事情简化之后说了一遍,“但是不管怎么说,联姻一事确实是阿仪受了委屈,所以朕想补偿在晏璃身上,就想把晏璃赐婚给太子,以后做穆国母仪天下的皇后。” “后来发生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太子悔婚,朕心有愧疚,想给晏璃重新赐一门婚事,她选了九王爷。” 话音落下,在场之人齐齐沉默了下来。 朝中太子党一派官员大多懊恼。 真相原来如此。 这么看来,皇上当年把晏璃赐婚给太子,其实已经在心里认定了太子的储君地位,默认他会成为穆国下一任帝王。 如果当初太子不退婚,他的储位简直稳若泰山,任何人都动摇不了。 可惜太子作死,才落得如今这般处境。 而四皇子一党的大臣则庆幸太子作死,否则依着皇上的心思,其他皇子只怕连一争之力都没了。 “皇上漏说了一点。”姜仪不疾不徐地补充,“我当年嫁去晋国时,七皇子已经登基为帝。” 只是权力还没完全握在手里罢了。 龙椅之侧,各大家族势力强大,几位争储失败的皇子还在虎视眈眈。 登基为帝不代表有话语权。 所以联姻之后那几年里,姜仪和新帝处境艰难,都是一步步机关算尽,从深宫沼泽之地熬出来的。 昭成帝点头:“朕不想让你置身于争储的险境之中。” 晋国当今那位皇帝能在众皇子之中脱颖而出,姜仪功不可没。 昭成帝也帮了一些忙,但别国的内政干涉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昭成帝能帮的毕竟有限。 好在他们这位皇帝是个知恩图报的,一来对姜仪深情不悔,二来感念当初姜仪的功劳。 三来可能也有
相关推荐:
少将,轻一点(辣)
春梦模拟指南( nph)
我要包养你(1v1h)
庆余年:我一男人成了北齐皇后?
女儿骚(NP  H )
声声慢(古言NPH)
美少妇的哀羞
姐弟合欢
末世之欲欲修仙(nph)
恶役路人被男主们宠爱(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