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水浒后传1 > 第159章

第159章

闹,要死要活的折腾起来了。 六婶没办法,只能又叫了周青彦过去。 周青彦也很头疼,年终正是走访的时候,很多应酬都忙不过来,还得处理家务事。 崔长嘉叹了口气,家务事不像工作。 生意之间,合适了就来往,不合适了就拉倒。家务事可不行,尤其是亲戚之间,处理不好就得成仇人。 最好大家谁都别抱怨,别碎嘴,安安稳稳的,什么都不要发生,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 时间一点点的推进,工厂的工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崔承泽和崔文泉夫妇也收拾好了准备回老家了。 崔长嘉怕老家冷,给他们带了两床电褥子,厚羽绒服,还带了很多吃的。 江红英不放心小宝,想带着小宝回老家,又害怕冻着他。好在长乐放寒假一直在家,她在江红英面前各种保证,会照顾好小宝,江红英才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同行的还有姑姑家的大孙子杨帅。 杨帅在这历练了半年,身上长肉了,人也精神了。 这小子刚开始的时候连螺丝都打不进去,后来被崔文泉和崔修远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变踏实了很多。 后来就很能吃苦,有时候加班到很远或者是生产上叫他过去帮忙,他都没有怨言。 杨帅是崔家亲戚的事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大家刚开始知道的时候都很疏远他,后来见他不怎么和崔家人来往,薪资待遇什么的也都一样的,渐渐地便没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了。 他现在已经是个技术很娴熟的安装工了,有时候还能领队单独的出去干活。 年前的时候,二刚问过崔长嘉,意思是要不要把杨帅提拔成小组长。 崔长嘉拒绝了,她对杨帅的规划不是这样的,安装只是他熟悉产品、提高技术知识的一个途径,等三店开起来,她会征求他的意见,把他放到三店。 到底是高中毕业,难道还真的让他一直敢安装? 正如周青彦所说,外人还得帮忙呢,自己家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提拔了? 况且杨帅又不是不行! 杨帅不想回老家过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上了个野鸡大学的事,早晚都会有人知道,但是舅爷爷和他说,男人不能害怕这个,若是害怕就不是个男人了。 杨帅犹豫了很久,给他爸打了个电话,他爸支持他回家过年。 工厂今年留下的人不多,工厂里的人,除了张凤鸣夫妇,还有王传旺姐姐王春花,门卫上的二大爷还有一个孟叔,就没有其他人了。 去年留在工厂的姚君华去找儿子了,陈如雪则回老家了。 崔家这边就只有崔修远和小宝还有崔长乐在,崔长嘉则因为结婚了,还要去周青彦那边过年。 人都走了,偌大的工厂一下子就冷清了。 只不过工厂虽然冷清,事情却还少不了,他们已经走访了差不多了,还有很多供应商趁着年前这段时间过来和他们走访呢。 他们来,崔修远和崔长嘉就得接待,反正一直到除夕的前一天,他们两个人才闲了下来。 出嫁的闺女不能在娘家过年,除夕的前一天,崔长嘉要去周青彦他们家的老宅了。 崔长嘉让大哥带着小宝还有妹妹去周青彦家的别墅住,崔修远坚决不去,哪里有去妹妹家过年的? 况且工厂今年人少,他不在这看着实在是不放心。 崔长乐也让姐姐别顾虑他们,他们有手有脚,还有张婶和王姐会做饭,他们好着呢。 崔长嘉离开工厂之前,叫了王春花,和她聊了几句。 王春花好像就是吃不胖的那种人,来工厂有一段时间了,却没见她胖起来,人依旧瘦削。 但是气色好多了,人也白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崔长嘉知道王春花为什么不回去过年,之前统计留守工厂人员名单的时候,王春花第一个说不回去,然后王传旺为此和他姐姐吵了一架。 因为他们是在食堂吵的架,很多人都知道。 王传旺说他姐姐不回去过年,就要被村里人戳脊梁骨了。 王春花回应弟弟,若是回去,她就要被他媳妇戳脸皮子了,她坚决不会自讨没趣。 崔长嘉让她在工厂安安心心的过年,想吃什么就和张婶做什么,如果弟弟妹妹想来探望她,或者来这边过年,也不要拒绝,反正工厂有地方住宿。还特别谢过她给小宝做的棉衣棉裤还有虎头棉鞋。 小宝放假之后,在厂里玩疯了,好好的衣服天天弄的一身泥巴,王春花便大集上扯了几尺布,给他做了一套虎纹的棉衣。 她说自己做的棉衣不值钱,不怕脏。 除了棉衣,她还给他做了一顶虎头帽,小宝日日戴着喜欢的不得了,王春花见他喜欢,又给他做了一双虎头棉鞋,这几样配成了一身,喜庆又可爱。 第570章 奔丧 小宝已经上一年级了,已经过了穿虎头鞋的年纪。可到底还是小孩子,特别喜欢那双虎头鞋,天天晚上穿着在床上走一走,打个滚,可开心了。 王春花带孩子太有经验了,知道怎么哄孩子,小宝和她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他知道王春花不回老家过年之后,高兴的不得了。 崔长嘉说那些感谢的话时,王春花并没有什么触动,但是当她说如果弟弟妹妹来探望她还可以在这儿过年的时候,她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纵使弟媳妇跟她关系不好,但是弟弟妹妹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不和他们一起过年,心里真是空落落的,如果能让他们来这过年,那就再好不过了。 王春花按下对崔长嘉的感激,欢欢喜喜的给弟弟妹妹打电话去了。 这个除夕是崔长嘉过的最平淡的一个除夕。 除夕夜下了厚厚的雪。 她和周青彦守在老宅,管家和阿姨准备好除夕夜和第二天的饭菜就都各自回家过年了,偌大的老宅就只有他们两个。 吃了年夜饭,两个人穿了厚厚的外套,在雪地里堆了一会雪人,又放了一会儿烟花,怎么玩都觉得没意思。 忙惯了的人,闲下来无所事事,便会觉得处处不得劲。 崔长嘉想跑去工厂找小宝玩,可雪下的也挺厚,晚上回来麻烦,便又歇了心思,拽着周青彦去看春晚了。 一边看着春晚,一边相互打着拜年的电话,发着相互拜年的短信,除夕夜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去了。 初一早上起来吃过饺子,放过鞭炮就热闹了。 周青彦带着崔长嘉到处的去拜年,吃了很多的糖果,笑了一天,腮帮子都笑僵了,嘴巴都快笑歪了。 崔长嘉在六叔家里见到了,终于见到了周航媳妇和刚出生的宝宝。 周航媳妇情绪很不错,六叔六婶也是笑容满面,看来那事也过去了。 但是这个大年初一却是崔长嘉最难忘的初一。 傍晚,崔修远给崔长嘉打电话,说大爷没了,明天得回去奔丧。 崔长嘉当时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她真的不太记得前世大爷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了。 毕竟那时候家里已经散的差不多了,父母都不在了,还怎么会有心思关心大爷呢? 上次回家看大爷的身体还是挺好的,这次虽然堂哥让她父母回去,但她并没有觉得大爷说不行就不行,她还想着就是不行,怎么着都能坚持三五个月半年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崔修远沉重的说道,“其实不是初一没的,是除夕夜里快天亮的时候没的。但是不能说是除夕没的,只能说是今天下午没的。长乐和小宝不回去,你和青彦过来,我们一起回去。明天晚上怕是要在家住一晚,后天发了丧再回来。” 他妹妹已经是出嫁了的人,按照老家的风俗习惯,她和周青彦是必须要回去的。 崔修远比崔长嘉要难受,去年的时候崔长嘉还见过大伯一面,可崔修远自从受伤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竟然连大伯的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好在他们父母今年都回去了,也算是个安慰。 崔长嘉和周青彦说了,两个人抓紧准备,当天晚上,不顾路面上化雪湿滑,就回了工厂。 崔长嘉怕长乐带着小宝在厂里害怕,她把还在温泉酒店的陶磊和常滢叫来,让他们陪着长乐和小宝。 崔修远还嘱咐陶磊晚上要起来两次在厂里逛一圈,他们工厂今年大放假,半夜经常听到外面有摩托车的动静。 陶磊让他们放心回去。 晚上10点多的时候,崔修远又接到了常远亮的电话,他明天早上跟他们一起回去,原来是常滢知道崔长嘉他们没有告诉父亲,然后她告诉的父亲。 常滢也不想和父亲多联系,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她如果选择不说,那她父亲一定会大发雷霆。 崔修远没办法拒绝常远亮,便答应明天早上过去接他,明天一起回老家。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他们就从工厂出发去接常远亮了。 王春花知道了这事之后在他们出发之前,不仅给他们热了大包子、煮了鸡蛋,装在了保温桶里,还用保温杯给他们一人装了一大杯米汤,都给他们放车上了,让他们在路上吃。 接上常远亮,他们一行径直的上了高速,高速上是崔长嘉开的,到了省道就是周青彦开的。 没办法,下雪了,高速上的雪都清理了,省道上的没清理,很多地方都结冰了。 原本是五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省道上不好开中途又遇上两起车祸,他们下来一起帮了忙,预计是中午12点之前到家的,结果下午3点才到。 一路上有惊无险,到了村头,车已经脏的不像样子了。 幸亏王春花给他们用保温桶装了包子、鸡蛋,还有热米汤,不然这一路上真没地方买吃的,这么冷的天再饿着肚子可就难受了。 他们把车停在村头,一路朝着大爷家走去。 正值过年,村里好多走亲戚的,他们看到崔修远回来了,倒也没有多惊讶,只是人家都知道他们家有丧事,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就算了。 只是,他们看着崔修远脸上留下的痕迹,终究眼睛里还是带上了惊讶! 大爷家的胡同一片素白,灵棚就搭在了大门口,周围陪灵的人已经撤了,只有草席子铺在遗像跟前。 崔修远走过去一步磕在大爷的遗像跟前,伏在地上,呜呜的哭了起来。 周青彦看向崔长嘉,目光不知所措。 崔长嘉低声嘱咐他跟着常远亮一起就行,一会会有人出来教给他怎么做。 崔长嘉嘱咐完就进门去了大爷的家里,院子里有人听到了哭声,已经迎了出来了,都是院里的堂叔堂哥。 想来他们都是陪灵的,外面冷,这个时间晚了没有吊丧的,他们就都去屋里暖和去了。 崔长嘉听大哥呜呜的哭声,眼泪也是止不住的往下掉,他们家如果没有那场灾难,还跟往常似的,哪怕是大爷去世了,大家心里都不会有那么难过! 第571章 风俗 崔长嘉强忍着眼泪走进屋内,屋里被收拾一空,中间放了大爷的遗像,屋内的地上铺着草席和稻草,村里的大妈、婶子、嫂子或站或坐的戴着孝布好些人。 按照村里的风俗,屋外的灵棚是男人吊唁的地方,屋内的是给女眷设的。 遗像前面有垫子,崔长嘉在上面跪了,磕了三个头,哭了起来,很快一个婶子过来把她扶了起来,一边给她往身上搭孝衣,一边道,“孩子,别哭了,咱不能一直哭。” 崔长嘉擦着眼泪,点着头,算是回应,问道,“婶子,我大妈呢?” “在里屋呢,去看看吧。” 崔长嘉撩开里屋的门帘进去,大妈正在床上躺着,她背对着门,看不到表情。她妈妈、二大妈还有两个嫂子都在床边坐着,个个神色沉重....... 见了面又少不得哭一场。 天色渐渐晚了,没有来吊唁的人了,屋里的人也渐渐地散去了,只有外面还剩下几个至亲在守着灵棚。 等天彻底黑透了,大爷的骨灰盒被挪进了屋里,在外面守着的人也跟着进了屋,他们要在这守一夜。 当天晚上,崔修远和崔承泽留下守灵,崔长嘉和周青彦陪着父母一起回了他们自己家,同行的还有常远亮。 往年常远亮都回来过年,他今年没有回来,屋子没收拾,不能住。这么晚了去麻烦他们村里的人也不好,就在崔长嘉家里住了。 崔长嘉他们家的房子当初翻修的时候装了暖气片,但是因为屋子太大,外面又是零下的温度,即便是烧着暖气,屋里却没有多暖和。 幸好江红英怕他们回来冷,又在客厅里点了采暖炉。 崔长嘉知道家里冷,出发的时候特意穿了棉鞋,又加了一条秋裤,毛衣也换成厚的了,她也让周青彦多穿了衣服,没想到还是冻的够呛,进了屋他俩缩在取暖炉旁,好久才缓过来。 江红英从衣柜里翻出两件军大衣来,在炉子上烤热了,让崔长嘉去给崔修远和崔承泽送过去,今晚他们要在那边待到半夜才回来。 村里晚上更冷,穿的薄了扛不住。 周青彦忙接过来,“妈,我去,别让嘉嘉去了。” “还是我去吧,”崔长嘉道,“遇到人了,我也能打招呼。” “我和你一起去。” “别两个人都受冻了,你在家跟爸说说话,让他教给你明天怎么做。” 老家的婚丧嫁娶,风俗礼仪繁多,如果不告诉周青彦,估计他什么都不懂,明天就要被人看笑话了。 崔长嘉拿了衣服,扣上帽子出去了,周青彦看着崔长嘉出了门,才转身回来。 江红英端了一口锅过来蹲在了炉子上,对周青彦道,“青彦,咱们今晚上将就吃点。” 其实,像周青彦这种第一次回老家的女婿,应该好好招待的,但是家里现在有丧事,便顾不上他了。 锅里有大米,她准备熬点粥喝,太冷了。 “妈,我吃什么都行。” 崔文泉喊周青彦,“青彦,你过来坐一会。” 周青彦走过去搬了个马扎坐在了取暖炉旁边,崔文泉拿了茶缸子倒了杯热水递给他,“暖一会。” 常远亮对崔文泉道,“泉哥,周总是堂侄女女婿,不用过于在意那些礼节,让他跟着那两个姐夫就行。” 崔文泉点点头,不自觉的眼泪就在眼眶子里打起了转。 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今年夏天他才回来见过大哥一面,两个人一起去祖坟上看过,当时他大哥还和他说,将来他埋哪里,下一代埋在哪里,不过半年的时间,人就没了。 周青彦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虽然是女婿,但是崔文泉待他跟自己的孩子没什么区别,有时候他回去晚了,经过他房间的时候,他总会问一句。 他不过回来几天,人就瘦了很多,戴着黑色的毛线帽子,老了好几岁。 “爸,”周青彦抽了两张纸巾给父亲,“您也得注意身体。” 崔文泉接了纸巾,折起来擦擦眼。 常远亮也道,“泉哥,总归是见了最后一面。咱大哥走的时候看到你又起来了,想来他也没有遗憾了。别难受了,八十多了,也算是长寿了。” 崔文泉苦笑,“我们弟兄三个,就剩下我自己了。” 常远亮叹道,“说句不好听的话,咱们早晚有这一天。” 炉子里填的炭很多,炉火很旺,说话的功夫,锅里便有了吱吱的响声,三个人看着炉子里的火苗舔着锅底,都看出了神。 只听外面吱的一声,有人进了院子,周青彦起身去看,是崔长嘉和崔修远回来了。 “我哥在那都找他说话,我就找了个理由把我哥叫回来了,”崔长嘉道,“等会吃过了饭,让我哥再去守着。” 自从到灵棚之后崔修远就一直哭,眼泡子都哭肿了,因为一个劲的擤鼻涕,鼻子尖通红,好不狼狈。 “大哥,坐这。”周青彦让崔修远坐了自己的凳子,自己又去搬了两个马扎过来。 崔长嘉挽起袖子,去厨房帮她妈做饭去了。 他们厨房还保留着大锅灶,江红英穿着厚厚的棉衣,正戴着围裙站在大锅灶前炒菜。 她切了白菜、豆腐,还准备了五花肉和丸子,准备炖一锅白菜豆腐,一人一碗。 崔长嘉走到灶间坐下,一边往灶间塞着柴火一边说道,“妈,咱们是不是要准备明天的供品?” 老家的风俗是发丧的时候都要带供品。 “晚点院里的婶子过来和我一起准备,你是出嫁的闺女了,也得给你准备一份。” “我爸那边您劝着他点,他自己身体都不行,明天给他穿厚着点,他那个毛病怕冻。” “说了不听。”江红英叹了口气,“随他去吧,幸好回来的时候带的厚衣服多。”她一直记挂小宝,道,“也不知道乐乐能不能照顾好小宝。” “常滢在呢,再说了有王姐在,没事的,放心吧。” 提起王春花了,江红英叹道,“别说啊,春花这孩子真好,心细,手巧,也有耐心,小宝整天往她那跑,她都不待烦的。” 第572章 足够的尊重 尽管还烤着火,崔长嘉依旧冻得鼻子吸溜吸溜的,“她要是不好能一个人把弟弟妹妹拉扯大,还能给王传旺把孩子看大?” 江红英愤愤道,“王传旺的媳妇忒不是个东西,怎么能那么忘恩负义!” “对了,今天多亏了她给我们带了包子和热粥,不然我们这一路可就惨了。过年的时候,她给小宝做的衣服帽子,全是她自己掏钱买的。妈,您回去买两双鞋子送给她。” 江红英诧异道,“干嘛送给她鞋子?” “王春花挣了个俩月的工资只添了一套衣服,她鞋子还是穿的自己做的棉鞋。我琢磨着她可能觉得穿在脚上的东西,好看难看的不打紧,就没买吧。” “应该送人家点东西,小宝可没少麻烦她。” 江红英看着崔长嘉冻的缩缩着,撵着她回屋。 崔长嘉不回去,“冻冻就好了,妈,您和我爸准备什么时候回去,老家太冷了,我怕你们感冒。” “不能刚发过丧就回去,明天完事了你和青彦还有你常叔你们先回去,我们怎么都得等到初五、初六才能回去。原来你大伯在,他和你大妈两个人在一起,也不用麻烦谁。如今你大伯没了,你大妈往后怎么养老是个大事,得商量商量。” 崔长嘉沉默的听着,确实,剩下大妈一个人了,确实得考虑她养老的问题了。 ........ 这天晚上,崔长嘉一家人把明天用的供品都准备好了才去睡觉,尽管很累,却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老早的就起来了。 因为正在过年期间,崔长嘉大爷的丧事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 尽管简单,有些东西不能省的就不能去掉,免得被人笑话。 这个世界上的悲喜并不相通。 主家的人都是悲痛欲绝。 来吊丧的亲戚,捂着眼睛捂着嘴呜呜的哭一通,行完礼了,“哭”也就结束了。 看热闹的人更甚,不仅讨论谁带的供品好看,谁磕的头漂亮,等出丧的时候还要抢纸扎上粘的花…… 崔长嘉跟着几个出嫁的姐妹一起,她们哭她就哭,她们起她就起,去了坟上看着大爷的骨灰盒下葬了,吃了丧席的大锅饭,又送走了宾客,这一场丧事才算告一段落。 事情才一结束,崔文泉就催着崔长嘉和周青彦回州城。 家里太冷,他舍不得孩子们在家里受冻。 再者,崔文玲已经把周青彦的身份给宣扬出去了,他怕有人会找周青彦帮忙。 未免节外生枝才催着他们回去的。 崔修远也不放心厂里,也催着他们回去。 崔长嘉没有纠结,和父母、亲戚告别,带着周青彦,叫上常远亮一起回州城了。 在老家待着已经没有意义了,还不如早早回去。 车开了几十公里,车里的温度才升了上来,三个人才稍微暖和一点。 常远亮上车的时候冻的直打喷嚏,上了车也是鼻涕不断,大概他也没想到的家里这么冷,穿的还是跟在州城似的。 即便江红英给他找了军大衣让他穿了,依旧没挡住他手凉。 崔长嘉对周青彦道,“前面经过县城的时候咱们拐医院一趟,去打点热水。” 回来的着急,他们连热水都没装,这一路好几个小时,天一黑,再上了高速,吃的喝的全没有,渴了饿了都得忍着。 周青彦和崔长嘉都不认识县城里面的路,多亏了常远亮记着,七拐八拐的终于找到了县医院。 过年,超市、门店都不会营业,唯有医院,一年365天不关门。 将车停好,他们一起进了医院里面,方便的方便,打水的打水,崔长嘉则去医院的急诊开了两盒感冒冲剂,等她回到车前,周青彦已经开火热车了。 崔长嘉上了车扭头把感冒药递给了常远亮,“常叔,感冒药,您喝两包。” 常远亮被这一声“常叔”喊的眼泪差点都要下来了,毕竟崔长嘉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称呼他“叔”了。 常远亮忍着激动道,“我喝点热水,在车上暖和暖和就好了。” “还是喝两包吧,”崔长嘉道,“今天冻的忒狠了,别加重了。” 周青彦也劝常远亮。 常远亮把感冒冲击倒在杯盖里,用热水冲了,一点点得喝了下去…… 崔长嘉和周青彦都坐在前面,他们俩不往后看,所以谁都不知道,常远亮竟偷偷抹去了眼泪。 崔长嘉称呼他“常叔”,并不代表原谅,而是事出有因。 常远亮什么都没带来,崔长嘉还以为他只上礼金呢。 没想到,他回来之前已经安排好了,上午的时候,他那边来了八个人,那八个人台了个大盒子。 在之前更注风俗礼节的时代,像这种八个人抬的大盒子,用的是最高规格的供品,只有至亲好友才能来送。 在农村来说,能有这种规格的,已经代表了足够的诚意。 不管以后怎么处,就今天而言,崔长嘉必须给人家常远亮足够的尊敬。 三个人差不多是下午三点从老家出发的,一路上换着开,到了州城又去送了常远亮,回到工厂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 常远亮让他们留在他家里吃口饭,两个人拒绝了,他们俩又累又饿,只想回去吃点东西,一觉睡到自然醒。 到了工厂,崔长嘉让周青彦先去停车,自

相关推荐: 灰与白   情难自禁(h脑洞合集)   寡夫收藏系统总攻np(H)   误入兰花深处(父女)   po-18.com被儿子死对头睡过之后(np 母子 年下)   其实我是npc   人妻 少妇 萝莉的受(怀)孕日常   猪蹄调教目录[1v1  h]   haitangshuwu.com珈蓝传(修仙高H)   织笼(1v1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