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霾带有病菌跟弱酸腐蚀性,对肝肺危害极大,很多人因此得病,把肺渣都咳出来了。” 想到嘴里吐出肺渣子,姜宁毛骨悚然,“有药吗?” “很后面才研究出来,而且中药见效比较慢。” “你知道用什么药吗?” 霍翊深不是科研人员,具体的配方还真不清楚,不过他们曾经组队去深山老林里找过药,有两款还是知道的。 “你还记得吗?” 第233章 缺盐 能派出霍翊深他们去找的,应该是比较罕见或天灾模式中几近濒临的草药。 姜宁习惯未雨绸缪,不禁急迫地望向他。 然而,霍翊深沉默了。 他……忘了。 隔行如隔山,中药名字本来就拗口难记,何况有带队的教授,他们只是执行护送任务。 十年时间,连亲妈的面容都模糊了,更何况是不常见的草药。 “名字记不得,但见到的话应该还能记起。” 姜宁能说什么呢?谢谢哈! 算了,顺其自然吧。 她囤了空气过滤器,还有口罩什么,到时吃喝点养肺养肝的,应该能熬过来。 “你那时染病了吗?” 霍翊深点头,“我身体比较好,后面才感染的,熬了两个月就等到了药。” 姜宁后脊梁发寒,“吐肺渣子吗?” 怕吓到她,霍翊深想了下,“没有。” …… 预感没错,极热快要结束,气温一天天下降。 降到45度时,姜宁终于结束酷刑,再次感受到永恒的爱。 豆豆跟狗子同样如此,感觉人都精神了,不再一天到晚汗渍渍的。 安置营迁走了,一部分到农科院底下干活,重新搭棚种植,剩下的人去望湾投入重建计划。 包吃住,虽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但每个月能领到工资粮跟积分。 吃不饱,工资粮也不多,只能艰难维持,但重建意味着希望,不失为新的盼头。 难民走了,奥园终于不再提心吊胆。 随着气温缓缓下降,经历过60度高温的他们,面对45度的气温时感觉惬意了很多,抓紧时间积极耕种。 鬼知道后面还有什么灾难,只能尽一切努力多囤些粮食。 …… 何天明思索再三,找上了霍翊深。 “霍同志,你跟姜宁都是有本事的人,小区不少住户遇到问题,我跑了几天也没办法解决,不知你们有什么门路没有?” 伸手不打笑脸人,霍翊深客气道:“你说。” “自从海洋被远古病毒感染,海产品是一口都不敢吃了,但盐是必须品。” 何天明解释道,“极热出汗大,盐消耗得也快,小区很多家已经缺盐了。” 缺盐,饭菜难吃不说,最主要是身体受不了。 轻者疲乏头晕,重者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再严重的话可能会休克。 可无良奸商得知官方建议停食被污染的海盐,他们立即囤货不出,市场已经炒到10斤粮换1斤盐。 贵就贵吧,毕竟一斤盐省着吃可以用挺久,勒紧裤腰带还买得起,偏偏人家按两卖,囤着继续涨价。 何天明找了几家二道贩子,赔着笑脸商量想买一批盐,谁知好话说尽却被无情拒绝。 有一家倒是愿意,但提出要30斤红薯换1斤盐。 奥园是收了批红薯,但由于干旱高温收成并不好,压根撑不到下一批收获,更别说换盐了。 所以,何天明想问霍翊深有没有门路搞到盐。 霍翊深想了下,“倒是认识两个二道贩子,但不知道他们卖不卖盐,问了再答复你。” “行,麻烦你了。”何天明连声道谢,随即又道:“如果没有盐,顺带问一下有没有种子?” 气温降下来了,而红薯周期太长,如果能弄到蔬菜种子或其他的,或许能解决饥荒问题。 霍翊深只答应帮忙问问,不一定能成。 即使如此,也让何天明松了口气。 回到401,霍翊深将何天明找盐的事说了,“我没答应,你看能不能交易?如果不行,我再回了他。” 两人囤了几万斤海盐,但空间是姜宁的,他不能擅做主张。 姜宁稍作思考,“他想要多少?” “奥园一百多人,即使所有人都想要,顶多每个人几斤就行,多了容易引人怀疑。” 自己囤的,以及零元购,空间有好几吨精盐,所以海盐迟早要换出去的。 只是奥园居民一穷二白,他们手里没有姜宁想要的东西。 不过官方同样早做打算,在海啸之前同样囤积了很多盐跟海产品,那些富人只要有门路就不会缺钱。 所以,海盐在下沉市场才有价值。 几百斤盐,对姜宁来说不过九牛一毛。 白送是不可能的,换多少粗粮也是问题。 换多了,他们肉疼。 换少了,自己是否划算不说,还容易引人怀疑。 得到的太容易,以后只会频频开口。 盐是两人的,姜宁问道:“你觉得1斤盐换多少粮食好?” “现在市场价是1斤能换10斤粗粮,但二道贩子惜售。”霍翊深斟酌道,“要不就按10斤粗粮收,由何天明统计具体要多少,我们的底线是最多每个人不得超过3斤?” 姜宁想想没问题,算是同意了。 至于种子,她也可以给。 玉米种给个5斤,青菜种子嘛……1斤? 黑土花园种了不少青菜,吃不完的任由它们开花留种,两年下来倒是囤了不少。 青菜二代们未必有原种好,但在末世有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呢,何况像茄子苦瓜南瓜等种子是绝对没问题的。 种子是稀缺资源,但姜宁决定给了。 不是奔着他们的红薯,而是敬佩末世三年,还有像何天明这样的人。 她做不到,但内心是敬佩的。 有他才有这片伊甸园,哪怕将来搬离这里,也希望他们能过得好。 不过,给出去不让人怀疑,才是真正的考验。 第二天,两人出去转了圈,回来给了何天明1斤盐,“这是他们之前囤的货,你可以先尝尝,确定没问题再谈。” 何天明怪不好意思的,“行,麻烦你们了。” 姜宁有些好奇,“何队长,这家虽跟我家阿深有过命交情,做生意也挺诚信的,他承诺是之前囤的货,但是也没办法检验,真要出了问题,我们承担不起的,不知你打算怎么验货?” 谁知何天明轻松道,“病毒一般都怕高温,到时我用开水煮一两个小时,或是用铁锅炒盐就行。 你们好心牵线搭桥,真要出了什么问题,我也绝对不会找你们麻烦。” 当然,他指的是盐,而不是发生变异的海产品。 这只是他的想法,盐未必就没有风险,但在末世想要活着,本身就是种风险…… 第234章 材料急缺 跟睿智明理的人打交道,就是这么轻松愉快。 姜宁心情不错,告别后回到5号楼。 何天明家也缺盐了,回来拿铁锅将海盐翻炒半个小时,然后用温水泡了杯喝进肚子。 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想到是霍翊深跟姜宁给的,起码比自己到外面找的要靠谱。 这几天在外面跑,他见了不少的盐,论成色跟结晶都没有两人给的好,杂质还特别的多。 连着吃了三天,感觉疲倦无力的身体好了不少。 他高兴不已,打开对讲机找两人,想尽量多买一些。 “何队长,对方手里也没多少,原来是要1斤盐换12斤红薯的,阿深跟他们讨价还价,把救命恩情都搬出来了,对方才最终答应让步的,最多几百斤吧。” 这种事还是女人在行,姜宁主动出战,“我尽量替你们争取,估计按每个人3斤量,应该问题不大,价格按市场的走,1斤盐换10斤红薯,这个价没法低了。” 人情用一次薄一次,何天明哪能不知这个道理,连声道谢感激,“行,那就麻烦你了。” 一次能搞到500多斤盐,可把他乐坏了,果然还是姜宁跟霍翊深有门路。 何天明怪不好意思的,但为了让奥园的居民活下来,不得不厚着脸皮,“种子有把握吗?” “有玉米种跟青菜种,估计能凑个几斤出来,但天灾这么久了,发芽率可不敢保证。” 何天明心里有数,陈年种子发芽率低,能找到就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嫌弃,连忙答应下来。 确实货源没问题,他没有任何藏私,如实公布消息且接受报名登记。 社员得知能搞到盐,个个踊跃无比,为了能多买点盐,甚至把小孩的名也报上。 没办法,缺盐实在太难受了。 家庭成员比较多的,一家就能囤十几斤盐,省着点能吃好几年。 那边热火朝天,姜宁这边同样没闲着。 空间的种子太新了,骗得过别人可骗不了何天明。 霍翊深扫了些灰尘倒进去搅拌,再反复用手搓着,看起来灰朴朴才罢休。 到了交易这天,两人开着车货车从外面回来,将盐跟种子带回来,然后换走大几千斤红薯。 极热高温长出来红薯就那样,别指望品相有多好,反正也没打算吃,有需求再拿出去换。 挨家挨户来领盐,何天明会不厌其烦告诉社员如何炒盐,“盐是没问题的,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别节约那点柴火。” 种子不多,他尽能做到公平公正,保证每家每户都有。 伴随着第三场雨的到来,官方终于公布详尽的新城建设计划。 建设不是问题,关键是材料急缺的问题。 相关部门征用钢铁世界的材料不假,也扫了其他的建材工厂或门店,可想要把新城建起来,光凭手里的材料远远不够。 紧急时候,只能发动群众的力量。 建设美好新家园,人人都有责任。 缺的材料可以去找,实在没办法的,也可以从废墟里找。 官方有长达30页的详尽材料计划,每种材料兑换积分的数量,新旧所对应的积分又不同。 一项项念,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奥园所在的居委会塌陷了,工作人员随大部队转移,将来会陆续迁往望湾,建议到市政中心了解。 何天明听着收音机,眉头紧皱成疙瘩。 杨伟民心里着急,“老何,你有什么想法?” 新城区建在望湾,离奥园五十公里左右,一旦官方军方撤走,意味着旧城区被遗弃。 虽说城区被震得破败不堪,但还是留有不少建筑,将来极有可能会成为黑恶势力争抢的地盘。 哪怕奥园的人再团结,也无法跟他们相抗衡,极有可能会沦为他们的储备粮或犯罪帮凶。 可活着已经够难了,哪还有余力在新城区安全落户。 “如果我们不想死,就必须随着官方走。” 或许很难,但总比落单来得安全。 “可我们什么都没有,拿什么去攒积分,即使攒够了积分有资格买房,也拿不出兑换的物资。” “你先别急,明天我们到市政中心了解一下。” 只要团结一心,总会有办法的。 尽管气温下降,但白天的阳光还是很毒,两人五点钟徒步出发。 超强地震破坏力强,很多生存资源都掩埋在地下,被挖出来的少之又少,意味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 官方安置了大量难民,让黑恶势力可薅的羊毛更少。 所以,外出意味着风险。 为了安
相关推荐:
万人嫌的二三事(nph)
舟夜书所见(校园 H)
掌心茸花(1V2 强制 伪骨)
七个相公把我疼(女尊 NP)
cào翻小仙女
消弥的海(青梅竹马1v1)
成为血奴领主的禁脔(1v2,血族,强制高H)
蓄谋已久的疯子被暗恋的人勾引了
情敌相报何时了(H)
重生之纨绔女公子(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