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痘痘。 姜宁拉着豆豆,连忙后退闪开,生怕沾染上他。 男人皮肤晒成古铜色,身体瘦削皮肤皲裂,眼眶突出来,眼底发黄浑浊。 他应该是凭自己本事活下来,并顺利找到基地的幸存者。 长期在海上漂,不吃海洋生物或同类的话,靠什么活下来呢。 姜宁彻底理解,华城基地为何要给幸存者的体检分等级。 人心有善恶,道德有底线。 海上漂流几个月,很多人的身体或精神都出了问题。 如果把病人跟正常人分到一块住,可能会造成感染或酿成悲剧。 毕竟,天灾把人逼疯,疯子举刀屠戮早就不是新鲜事。 分类管理,有病治病,没病的开始新生活。 三人回到招待处,工作人员看过体验报告,给三人分配到B区居住。 吃喝拉撒都要交粮食,而赚粮食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基地的建设赚取工资粮,二是靠种植养活自己。 当然,如果财大气粗吃老本也没问题。 鉴于幸存者历经劫难,能活下来已经是大幸,到生死关头哪还有存粮,而且能找到新家国的,要么是军方基地的,要么就是官方基地的。 不管是军方还是官方,本质上都属于国家的。 像姜宁这种私人小团体有,但屈指可数。 所以,基地出台相关政策,房租跟物资最长可以赊欠三个月。 但赊欠的话,只能给一间房,前3个月只需2斤粮食,后续会涨到5斤粮食。 第445章 他们到底丢了什么? 生活物资的话,每个月发3斤红薯粉或土豆粉。 说是粉,其实直接将红薯或土豆晒干打成粉,口感什么的就别想了,能活着就行。 另外,基地可以赊欠3斤土豆种,等种植收获功可以抵扣赊欠的房租跟物资。 见三人没说话,工作人员安抚道:“这是高产土豆,2个月就能收获,别看现在很苦,但请相信国家,后面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房间逼仄,挤得三人一狗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姜宁手里有物资,打算一人要一间。 基地困难,能出台赊欠的政策已经是极大让利,目的是让更多的幸存者活下来。 姜宁手头有物资,不想占这个便宜。 亲自来一趟,看到新家园比想象中强千百倍,姜宁的心舒坦不少,人类远比她想象中强大。 不知要待多久,姜宁选择月租,从大背包里拎出9斤陈玉米抵房租,以及换来3斤土豆种。 工作人员惊讶她的富有,微笑道:“我们这边还有其他种子,你要换吗?” 于是,姜宁又用3斤粮食换了好几样青菜种子。 走好流程,工作人员给三人录资料。 新的居民身份证,姜宁的编号是0012730。 总共14亿人,到现在的12730,流落在外的不知还有多少,不禁让人五味杂陈。 见他们服务态度不错,她趁机打探起来,“请问南部军方基地的幸存者多吗?” “有,但不多,到目前为止来了一艘军舰还有几艘潜艇,不过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的。” 姜宁报了张超等人的名字,“帮我查查有他们吗?” 工作人员帮忙查询,“没有。” 姜宁有些忐忑,“南部军方基地的首长呢?” 工作人员印象中没有,但还是问道:“叫什么名字?” “顾庭林。” “没有。” 姜宁诧异,怎么会呢? 他身为南部军方基地的首长,应该知道东部军方基地的任务是新建家园,按理说早就应该到了。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居然迟迟没有出现? 豆豆隐约带着期待,“姐姐,有嘉城官方基地的幸存者吗?” “好像有。”工作人员查了下,“前段时间来了条船,有200多名幸存者。” “有叫秦牧的吗?” “没有。” 豆豆报上秦川的名字,谁知还是没有。 不想让哥哥嫂子担心,她隐去眼中的失落。 凭着体检A+,姜宁等人分到B区的房子。 身体跟精神没问题的集中分在B区,出现各种精神问题的则分到D区,身体有问题的则在E区,精神跟身体都有问题的在F区,以此类推等等。 走的时候,姜宁多嘴问了句,“同志,我们一直住在海上吗?还是说有机会返陆地。” 工作人员怔了下,微笑道:“基地有填海造岛计划,等20个平台搭建起来,将来会围绕着这些平台建成一座岛屿。 请你们放心,我们会重返陆地的。” 见他们说得如此自然,姜宁不禁纳闷,他们到底丢了什么? 一切基建项目都井然有序,感觉什么也没有丢,难道掉的只是多余配件? 没了解清楚前,姜宁不会贸然把东西拿出来。 毕竟这里是军方基地,海里到处是战舰,天上的战斗随便飞,就连放个屁都在别人眼皮子底下。 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空间。 三人出了A区平台,沿着廊桥返回潜艇。 B区没有深海码头,潜艇只能停在A区,想抵达居住区只能选择水上交通工具。 基地接送渡轮,但只能三个小时往返一次,会在各个平台循环。 初来乍到,登山包装着狗子,姜宁不想跟陌生人过多接触,以免穿帮就麻烦了。 这里不比南部军方基地,军犬什么的就别想了。 要被人知道她养狗,瞬间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 走回潜艇,让狗子出来放风。 姜宁跟霍翊深商量住处,基地的房子太逼仄肯定住不习惯。 不过可以先过去看看,如果实在不适合,到时可以住在潜艇里面。 种土豆什么,白天可以搬到潜艇上面来,还不怕被人惦记。 国家大方向是没错的,只是相比普通幸存者,三人一狗的日子要好过很多。 守着满空间的物资不动,跟他们过吃一顿饿三天的日子,除非脑子有问题。 所以,不管是姜宁或是霍翊深都没把话说满。 只能说停脚歇歇,适合就留下,不适合就离开。 在潜艇里吃了顿大餐,休息片刻后将狗子装进登山包,三人出了潜艇将冲锋舟拿出来,朝几公里以外的B区驶去。 马达发动,海上波涛滚滚,三人朝B区前进。 二十分钟左右,B区巨型平台出现在视线中。 B区已经建设完成,八宝塔形状从远处看着不大,可当冲锋舟驶近时,才发现建筑恢弘壮观,人如蚂蚁般渺小。 天气晴朗,平台上有幸存者在晒太阳或忙碌。 晒破旧的衣服,或者将种植物拿出来光合作用。 大白天,男性幸存者大多出去做苦力赚工资粮,而女性则大多数留下来,或则选择更轻松的工作。 天灾九年,多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极少还有完整家庭的。 所以当姜宁三人登上平台,不少看似神情麻木的幸存者,实则在暗中偷偷打量。 尽管选了破旧的衣服,可比普通幸存者还是要好。 哪怕化妆技术再厉害,身上的肉哪能藏得住,一逮一个准。 姜宁忽视令人不适的目光,带着东西走向管理处。 居住管理处接过资料,给安排了3楼4区的070紧挨着三个房间,居所要保持干净卫生,每天早七点晚五点到可以到平台打水,每人有半桶的额度。 淡水是海水净化的,口感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喝。 已经消毒过的,不用担心有病毒或细菌。 一楼平台东南角有泥土,需要种植的可以自取。 至于肥料嘛,自产自销就行了,特殊时期没必须太过讲究。 姜宁诧异,“土是从海底捞起来的吗?” 管理员点头,“嗯。” “海水这么深,用绞吸挖沙船?” 第446章 姐啊,你是我唯一的姐 姜宁问,“海水这么深,用绞吸挖沙船?” 管理员服务态度一般,冷眼瞟了过来,“具体怎么挖的,跟你讲你也不懂,好好工作好好种植,生活中要团结友爱,基地怎么做的别管太多。” 好奇的人太多,先解决肚子问题再说,把心思用在新生活上面,别有事没事就叽叽歪歪。 基地要解决的困难太多,跟普通幸存者讲了有什么,他们有能力解决? 姜宁果断不说话,拿着钥匙爬楼梯上三楼。 B区住宅是最先完工的,1-3区住的在役军人,4区住的是普通幸存者。 不管之前是哪个军方基地的,到了新家园只要你还愿意为人民服务,全部重新服从安排。 12000多名幸存者,绝大多数都是军人,剩余的是条件过硬的官方基地,个人单打独斗能活下来的凤毛麟角。 军人要工作,白天几乎都不在,有些出海的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回来,所以B区并不热闹拥挤,普通幸存者甚至将1-3区的私人种植区霸占,想要种更多的粮食。 姜宁来到370房间,门口已经摆了种植盆。 她用脚挪到旁边,开门走出去。 集装箱格的房间很小,宽1.5米左右,长约有2.5米,除了右上角有个透气的窗户外,什么都没有了。 让人惊喜的是,房间是用活动钢板隔开的,两边都有推拉式顶闩,只要双方同意的话,可以将钢板挪开。 三间房打通成一间,合成2.5*4.5的房间,顿时有十来平方,没那么逼仄窒息。 钢板比较厚,走动会发出声音,但踩着挺平稳安全的。 幸好不是极热,否则钢制的房子能把人烤熟。 霍翊深把可乐放出来,告诫它不可以吠出来。 跟训导员配合快十年,狗子听得懂他的指令,雀跃地摇着尾巴。 房子新搭建的还没有住过,三人休息片刻开始清理起来。 姜宁从空间拿出简易的折叠沙发,白天折起来可以当沙发,晚上拆开可以当床睡。 能进家具博览馆的,设计跟价格都不简单。 简约而时尚,却显得低调奢华。 基地没有通水电,但沙发自带USB充电接口,还配有收缩灯罩,晚上可以拉出来当照明。 沙发床不会特别占位置,姜宁又拿出张小圆桌摆着,再弄几张布艺软凳,算是有了暂时的家。 依旧很逼仄,但比起其他幸存者要好很多。 B区可以停泊轮船,来自同一个基地来的幸存者果断抱团,不少身体亏损严重,无法以劳力换工资粮的,觉得自己还不起房租赊欠的,干脆住在船上省房租。 船上环境差,但起码能住。 真要再遇上大风浪什么的,也能及时转移到平台避灾。 基地理解他们的苦衷,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住房统一规格,没有贫富差距。 想要更好的房子有,但都是凭军衔的。 姜宁跟霍翊深都是普通幸存者,人手最多租一间房,想另外出粮食多租几间是不可能的。 到午休时间,姜宁将沙发摊开,又给豆豆拿了张单人的。 房间不是特别隔音,听着外面海浪撞击巨型钻柱的声音,以及偶尔传来人说话声音,似梦非梦的不是特别踏实。 迷迷糊糊睡到五点,打开门站在走廊透气。 西照的阳光映在脸上,晃得有些刺眼。 不少人拎着桶或盆下楼排队打水。 回到房间,姜宁从空间拿出两只木桶,豆豆在家陪狗,她跟霍翊
相关推荐:
武侠+明星文(H)
嫁裟(克系修仙,伪NPH)
换妾
豪门浪荡史(未删节1…696章)
夺娇(强制)
性转后我被迫厌男了(男穿女)
刁风弄月(H)
六零娇美人海岛养萌娃
养云
女海王的自我修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