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量,我还是可以打保票的。” “况且为了吸引投资,我们定的头一年租金不高。就算是亏了,也亏不了几个钱。反而是赚了之后,那可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听到这里,陆金安疯狂动心道:“那第二年之后的租金,怎么说?” 吴远哈哈一笑道:“自然是价高者得了。” 话不在多,点到为止。 送走陆金安之后,吴远也没把这事放心上。 结果隔天韩伟,专门为此事过来汇报道:“老板,有个自称是陆老板介绍来的女人,说是跟您打了招呼……” 听到这里,吴远就想起来道:“是有这事,那是陆老板的爱人。” 韩伟欲言又止地道:“可这位小姐很年轻,顶天了二十出头。” 吴远心里一动,失笑道:“甭管她是陆老板爱人,还是相好的,只要你确定她确实是陆金安介绍来的,就给她,按照章程办吧,反正都是陆金安花钱。” 这种事情见得多了,谁还管得了这么多? 打发走韩伟,吴远一抬头,发现盼盼办事处的高飞,站在门口,亦步亦趋。 一幅有事的样子。 吴远招招手道:“高飞,有事你进来说。” 听到唤声,高飞这才像是做了最终决定一般,鼓起勇气,昂首挺胸地进了办公室,来到老板办公桌前,连椅子都不坐,就迫不及待地一鼓作气道:“老板,我想好了。我愿意到FT区家具厂去搞市场!” 老实说,纵使宋贤在他跟前提过此事。 吴远此刻也是觉着有些意外的。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他伸手示意道:“你先坐下,慢慢说。” 等到高飞真正坐下之后,吴远这才笑呵呵地道:“首先我声明,在你调动这件事上,我没有任何倾向。所以你不必考虑我的原因。那么现在,我问你,依旧愿意去FT区家具厂么?” 高飞不假思索地点点头道:“愿意。” 这整的吴远有些乐了:“宋贤究竟给你吃了什么迷魂药了,让你这么死心塌地地追随他?” 高飞挠挠头,跟着傻乐道:“老板,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着,家具厂市场部的工作,可能更适合我。” “当然,我也明白,盼盼分公司这边的办公室工作,未来可能前途更大。” 既然高飞都这么说了,吴远就直接表态道:“行,我支持你的决定。FT区家具厂的市场工作,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你的担子很重,未来FT区家具厂能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高度,跟你在市场这边取得的突破,息息相关。” “好好干,我看好你。” 吴远话说到这里,接着直接安排道:“盼盼分公司这边的工作,你暂时交接给金琦。” 达到目的。 高飞径自起身道:“谢谢老板,那我先回了。” 时间转眼进入九月底。 首都的秋天,是一天比一天凉了。 FT区家具厂开工至今,已经走上了正轨。 而有了之前统筹工作经验的金琦,在高飞去了家具厂之后,也实现了对于盼盼分公司的平稳过渡。 吴远眼见着首都方面的工作,都陆陆续续地理顺,便又踏上了回家的归程。 因为文勇复查的日子就要到了。 正好趁此机会,回去一段时间,再去上海一段日子。 虽然日程上安排得是满满的,但还算是紧凑和有序,不至于频繁地奔波于三地,搞得整个人疲于奔命。 10月国庆,是星期二。 也是吴远回到北岗的第二天。 村办小学并不放假,所以他依旧如常地被学校的广播声吵醒。 但随着一二三四的节奏,以及受到昂扬上进的背景音乐影响,很难叫人生气。 穿衣下床,俩孩子已经在客厅里玩开了。 媳妇杨落雁正在厨房里,烙着韭菜盒子,干烙。 才烙了几个,就催促着丈夫赶紧去洗漱过来吃早饭。 吴远面上应着,看着这屈指可数的几个韭菜盒子,嘴上却道:“就这几个,够吃的么?” 杨落雁手里扬着锅铲道:“你没发现么?爹妈他们都不过来吃早饭了。” 吴远是确实没发现。 毕竟前天夜里刚到家,昨儿早上几乎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这也算是丈母娘的刘慧的一种抽身。 彻底回归老俩口的生活,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倾注在俩孩子身上。 不仅如此,早饭过后。 也没见刘慧过来。 吴远穿好西服,打好领带,这才问起媳妇道:“一会我俩都去上班了,俩孩子怎么办?” 杨落雁也把俩孩子衣衫整整道:“早就说好了,今天是俩孩子的干外婆帮咱们带。一会直接送到学校小卖部去。” 得亏认了这门干亲了,否则丈母娘刘慧还没那么容易抽身的。 “我把俩孩子送过去?” “怎么,想见俩孩子干妈了?” 吴远发现,自己这多余说这话,“那算了,我先走了。” 杨落雁却又把俩孩子往丈夫怀里一推道:“想见也没那么容易,孩子干妈现在是正校长了,哪有功夫见你!” 吴远这才明白过来:“大姐夫调走了?” “可不么?一开学就调走了。”杨落雁反问道:“怎么,没跟你说么?” 吴远摇摇头。 大姐夫蔺先学等于彻底被大姐吴淑华撺掇回去了。 有他后悔的时候! 带着俩孩子刚出门,马明朝就开着宾利慕尚到了。 虽说过去学校只有几步路的脚程,吴远还是把俩孩子抱上车,先去了校门口。 王凤接到俩孩子,自然是喜出望外。 一幅心疼得不得了的样子。 连带着跟吴远的寒暄,都有些漫不经心。 提起亲闺女宋春红的高升,更是不以为意。 仿佛这正校长的名头,还不如生个孩子给她带,来得实在。 离开村办小学,宾利慕尚没有去盼盼家具厂,而是直奔老的县招待所。 因为北岗的第二次招商引资会,就在那里举办。 之前答应过参加的,这次无论如何是推脱不掉了。 第1337章 形势喜煞人,形势逼死人 县招待所,吴远抵达的时候,时间尚早。 然而对于第二次招商引资会的整个议程来说,并不算早。 因为昨儿下午半天,南来北往的各路商人陆续签到,并且参加晚上的开幕联欢,已经对北岗本地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部分了解主要集中于这两年来,北岗改制成功的典型范例——芙蓉衣巷服装厂,以及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家居港工程。 正好,前者表达北岗政府的态度,而后者则是行动。 可谓是诚意十足。 尽管如此,人都难免有些从众心理。 而一个标杆,一张王牌的站台,就显得很有必要。 吴远就是这个标杆,这张王牌。 不过要说,吴远的到来,县招待所这边谁最高兴? 不是南来北往的各路商人,而是县招待所的人——沈清。 打一开始听说吴远要来参加这次的招商引资会,沈清已经激动得好几晚没睡好觉了。 结果事到临头,又担心自己休息欠佳,导致气色上不好,从而多化了半个多钟头的妆容。 饶是如此,沈清还是难免有些患得患失,惴惴不安。 可是,这种心思,在见到吴远的第一眼,全都不翼而飞,烟消云散了。 看着吴远推门下车,沈清迫不及待地迎接出来。 吴远下车的头一眼,看到个熟面孔,心情自然也是不错。 甚至还有心情开玩笑说:“沈领班,我是不是来早了?” 沈清激动之余,情商自然是在线道:“吴老板您是我们招待所的贵宾,无论何时过来,我们都竭诚为您服务。” 有了佳人相伴,这次的招商引资会,似乎就没那么乏味了。 二叔杨国柱,依旧代表盼盼家具厂过来参会。 二嫂蒋凡,也代表着芙蓉衣巷服装厂到会了。 反倒是,首次参会的王敏亚、陆援朝俩人,没再过来。 毕竟他们所代表的俩个厂子,只需要在家居港谋得一席之位而已,并不会有实际的投资落地到北岗来。 饶是如此,按照沈清的说法。 这次到会的各路商人老板,数量上,依旧远胜头一次招商引资会。 吴远赞许道:“看来第一次招商引资会举办的还算成功的。” 结果沈清偏偏道:“其实吴老板,这次能来这么多人,都是冲着您的面子来的。” 就在吴远犹疑地看向对方时。 沈清愈发坚定地道:“真的,姐妹们这两天听到的多了。” 你要这么说,吴远还真没法谦虚。 不多时,徐长盛作为本地的父母官,最后压轴抵达。 这一天的日程也就正式开始。 会议具体日程上,没什么好说的,说什么,怎么说,大都是安排好了的。 倒是茶歇和午歇时,不时有人慕名地找过来,似乎从侧面证实了沈清的说法。 然而,来找吴远的人再多。 等徐长盛一过来,依旧很快跑了个干净。 徐长盛却还不解,来着吴远一块吞云吐雾地道:“怎么我一来,他们全都跑了?” 吴远语出调侃道:“徐书记您毕竟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徐长盛不解道:“可刚才讲话时,我已经反复强调了,我和我背后的政府,是为他们服务的。” 吴远俩手一摊道:“这些虚词套话他们不信,他们只相信实实在在的。” 这话是一点不假。 而吴远能如此备受关注,也正是因为吴远这边,有这些商人老板所需要的,第一手,实实在在的信息。 于是连续两天的招商引资会开下来。 最终签订下来的意向投资项目破天荒地突破一位数,达到两位数的规模,共十一项。 从三个项目,到十一个项目,足足翻了好几倍。 而总投资额,也从首次的五百五十万,涨到这次的近两千万的规模。 形势喜煞人,形势逼死人。 10月2日晚上。 吴远来到陵园东路上时,夜市上已经人头攒动了,三姐夫熊刚却还没下班回来。 直到三姐吴秀华抽出空来,陪着他聊了近半个钟头,熊刚方才出现。 熊刚刚从二八大杠上翻下身来,就被幺弟的烟怼到了跟前道:“怎么这么晚?建管局这么忙么?” 熊刚接过华子,就四处掏兜摸火道:“不是局里的事,是被上头临时叫去开会了。” 俩人边说,边回到先前吴远和三姐聊天的地方。 熊刚坐上媳妇吴秀华的凳子道:“这不是因为,这次招商引资会的效果显著,市里督促动员,各单位各部门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 “尤其是咱们建管局这边,道路桥梁建设配套要积极规划,尽快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据说徐长盛打算明天去北阴那边,找上头磨那条直通彭城的省道工程预算。” 一席话,听得吴远也是颇为意外道:“动静真够大的。” 熊刚却是听出幺弟这话的言外之意道:“你别看这两千万的投资规模,还不如你亚运村卖几十套公寓的。但这些项目若是真能落地生根,对于北岗的带动,将是巨大的。” 这话是一点不假。 只要是围绕着家居港,把家居家装的上下游产业,有一半落地到北岗来,就足够北岗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了。 所以吴远点头之余,趁机问道:“压力给到了你的建管局,那么多道桥建设工程,需要的资金可不是小数目。你这边缺口大吗?” 熊刚却是理所应当地道:“徐长盛给我施压,我缺钱,自然是要找他伸手去要。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再说。” 这思路清晰,无可挑剔。 就在这时,吴秀华把俩人喝酒的菜端过来了。 俩人就坐在小院里,对酒当空,推杯换盏。 离开三姐家,回到吴家小楼,已经近九点钟了。 意外的是,老丈人杨支书竟然还在,蹲在大门口,闷头地抽着烟。 吴远推门下车,直接陪着蹲下来,续了一根华子问道:“爹,啥事把你愁成这样?” 杨支书接过华子,别在耳后,只专注与手中这半根道:“今天有人找到村上来,说是要7000块一吨,收购咱们的铝锭。我没松口,可老许和老李都有些动摇。” 第1338章 别考验人性,办法要周全 目前村部库房里,拢共四百吨的铝锭。 前一百吨进价5800块,后三百吨进价5750块。 就算全部按照5800块成本价来算,7000块的收购价,利润也足足有1200块每吨之多。 算下来,总利润就是48万块之多。 这对于梨园村来说,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难怪老许头和李会计,都会因此而动摇。 可吴远的目标利润是眼前48万的十倍之多,自然不会同意。 于是当即摸出大哥大,当着老丈人的面道:“我帮你问问,现在是什么行情。” 第一个电话打到了金老板那里,又由金老板打到了抚顺铝厂的丁主任家里,一问这行情,竟然达到每吨7500块。 好家伙。 杨支书当时就骂骂咧咧起来了。 一倒手,每吨铝锭就净赚500块,四百吨算下来,直接就是20万块之多。 这简直就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紧接着吴远又打到了米老板的连襟冯主任那里。 结果冯主任这边的报价竟然更高一些,每吨7600块。 行情果然是见涨了。 杨支书放下心来,当即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道:“行了,放心了,回了。” 吴远却叮嘱道:“爹,叫赵富仁派人加强看管,别让人有可乘之机。” 杨支书头也不回地道:“你放心,我指定是当成金子来看。” 尽管老丈人都这么说了,吴远还是不太放心。 进了家门,用完媳妇准备的解酒套餐,就特地出门,去村部看看。 秋夜凉如水。 吴远信步闲庭在村道上,就见隔壁陈杏还在自家虾塘边上溜达。 虽说小龙虾季节已经濒临结束,可陈杏搞得虾塘面积,却扩大了好几倍。 她这是几乎把家前屋后的空地,全都利用起来了。 好在村部小学,处于一片静谧的夜色之中。 标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铁门,紧锁着。 吴远不用担心,斜刺里冲出什么自行车来,直奔自己而来。 一路溜达到村部。 果不其然,这么晚了,老三位全都一下子还在村部办公室。 抽着烟的同时,忍不住手不断地抖活。 看得吴远进门就一脸莫名地问道:“都怎么了,爹,许叔,李叔?怎么抖成这样?” 最终还是老许头先开口问道:“小远,你问的那些铝锭的价钱行情,都是真的?” 吴远当即伸手去摸电话机道:“许叔你不信的话,我再当场给你打一个。” 老许头摁住电话机道:“不是这个意思!我自然是信你和老杨头的。只是一下子涨那么多钱上去,我跟老李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李会计喃喃道:“可不?这铝锭咱就买来,放在库房里也没动,几个月时间。利润就比咱们村辛辛苦苦地养了那么多的麻鸭和小龙虾,还要挣钱!” 老支书敲敲桌面,强调道:“根本就没法比!” 吴远却反问道:“现在你们知道铝锭值这么多钱,就不担心货物本身出什么纰漏了?” 老支书脱口而出道:“刚才我回来,已经带人把院墙下面那几个狗洞堵上了。” “不仅如此,爹,”吴远补充道:“看守的人员上,排班上,最好也再合理地调配一下。” 再坚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攻破。 如今这铝锭对于村里人来说,跟金子没什么区别。 只要稍微弄点出去卖,就能抵得上一年的收成。 老支书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我倒是忽略了这一点,老许,你看?” 老许头点点头道:“小远说得对,利益面前,人性是经不住任何考验的。我们得拿个办法出来,确保万全。” 转眼到了10月9日。 吃过早饭,吴远坐上宾利慕尚,直奔辛庄中学。 自打手术过后,钟文勇这孩子,性子是真转了不少。 以往不用拄拐,走路有些微地走形,他就觉着在学校里自卑。 可如今哪怕是天天拄拐上学,他却依旧坚持到学校就读。 即便以他的底子,缺上一两个月的功夫,也不会落下多少功课。 宾利慕尚抵达辛庄中学门口。 吴远推门下车,提上媳妇准备的小小礼物,先去拜访了一下钟文勇的班主任罗玉环。 罗老师一如既往地素面朝天。 对于吴远的到来,有种由内而外地开心。 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夸赞文勇道:“吴老板,经过手术之后,文勇这孩子真的,变得更加优秀了。简直就是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 吴远客气道:“跟罗老师您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感受着对方发自内心的开心,吴远不得不感慨,这年头的教师,不少人是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的。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教师,终究是越来越少了。 感慨之余,吴远把小礼物放在桌上道:“罗老师,那我这就去把人带走?” 罗玉环先推脱了一下礼物,死活是不肯收。 最后推脱不过,才勉强收下。 然后主动道:“吴老板,你先且坐,我去把人给你叫来。” 不多时,钟文勇拄着拐杖出现:“老舅。” 吴远闻声起身,迎出去道:“该去复查了,你准备好了?” 钟文勇一脸兴奋地道:“早就准备好了,老舅。其实我觉着,我这腿好多了。” 罗玉环站在旁边道:“你们放心去复查,落下的功课,后续我会给文勇安排补回来的。” 于是,舅甥俩挥别罗老师,下楼上车。 吴远带着钟文勇,先回了四姐家一趟,给文勇带上一两身换洗衣服,然后直奔上海而去。 经过这一圈折腾,抵达上海的时间,比之前都晚了一些。 抵达JA区的华山医院时,已经临近下午五点了。 但碰巧特需病房的值班护士是曹丹丹,加之有俞主任打过招呼,舅甥俩顺顺当当地办理了住院。 办理完这一切,马明朝也把盒饭买过来了。 舅甥俩就在病房里,简单对付了一顿。 然后挨个地给家里去电话,报平安。 忙完这一切,换上病号服的钟文勇,彻底安静下来。 良久之后,看着沙发上被报纸遮住脸庞的吴远道:“老舅,不管明天复查的结果是好是坏,我都能接受。” 吴远放下报纸,看着钟文勇。 这小子,心理上还真强大了不少。 不过强大归强大,但他依旧不假思索地道:“肯定是好的,不用想!” 第1339章 上回没赶上,这回得补上 这次来得匆忙。 吴远也没回四平路的家,以至于舅甥俩在病房里,什么书也没有,只能干瞪眼地看电视。 只是文勇这孩子历来不爱看电视。 而吴远这个短视频都刷烦了的人,更是看不上如今这年头的电视节目。 所以这特需病房里的闭路电视,瞧着高级。 可对舅甥二人都没什么吸引力。 吴远强装看了一会,一回头发现,文勇也是看得心不在焉。 于是一扶膝盖,起身道:“我出去转转,你待在病房里,哪儿也别去。” 钟文勇应了一声。 起码老舅不在,他不用装着很认真地看电视了。 吴远出了病房,就找值班的章梅问了最近的书店位置,然后下楼而去。 不多时,去而复返。 吴远带回几本书来,有小说,有散文集,直接丢到了钟文勇的床上。 这小子一见有书,干脆不装了。 摸过来喜滋滋地,就跟抱了个姑娘似的,贴在胸口。 “谢谢老舅。” 吴远扬扬手,没说话。 但意思不言自明,不用谢,你谢个屁。 接着大哥大便跟着响起,接起来一听,赫然是省城的小姨子黄茉莉打来的。 “姐夫,你们到医院了吧?我爸在旁边呢。” 可见,这次复查,大姨刘玲和大姨父黄立群虽然人没到,可这心里都跟着记挂着呢。 “我带着文勇已经到了,连晚饭都吃过了。一切顺利,大姨父,茉莉,别担心。” 接着黄立群声音打电话那头传来道:“我刚跟老俞通过电话了,他会给孩子认真复查的,你放心,明天我会盯着的。” “让大姨父费心了。” 黄立群这个电话一打,看起来是没帮到什么忙,却让吴远心安了不少。 一宿无话。 病房里的条件再好,终究是没法让人睡得太过踏实。 即便吴远舅甥俩只是来复查的。 文勇更是如此。 捧着书本,就跟抱着姑娘一样,过了十二点还不撒手。 直到被吴远再三催促,这才闭灯睡去。 转天一早,在保洁人员的悉悉索索声中,以及弥漫的消毒水味中,舅甥俩早早地就醒了。 结果直到洗漱完毕之后,保洁人员这才推进到病房。 吴远抬腕一看时间,竟然才六点钟不到。 怪不得始终不见马明朝送早饭过来。 文勇已经抱着书本这种精神食粮啃起来了,吴远瞅瞅旁边被翻烂了的报纸。 起身道:“你留在屋里别动,我下楼去去就来。” 文勇哦了一声,很想问老舅,是不是去买橘子的。 转念一想,即便是的,也合情合理。 遂就不再多问。 吴远信步下楼,果然见到马明朝还在车里睡得正向。 出了医院大门,找了家卖相还不错的生煎包店,买了近一斤的量,外加俩塑料袋的豆浆。 吴远知道豆浆装在这塑料袋里不卫生。 可如今就这条件,他这手里没盆没碗的,只能暂时将就一下了。 回去路上,又从报亭买了几份早报。 回到住院部楼下,吴远敲了敲车窗,叫醒马明朝,把生煎包和豆浆分了一半给他。 这才重回病房,跟文勇一道把肚子填饱。 填报之后,钟文勇继续看书,吴远这边也有了新报纸打发时间。 等到报纸差不多看完,终于楼道里有了些许动静。 查房队伍的声音,由远而近。 不多时,俞主任那张面孔出现在病房门口。 吴远自是热情起身相迎:“俞主任,又来麻烦您了。” 俞主任看了钟文勇一眼,也不知道看出什么玄机,反正就说:“看样子恢复的不错。马上我安排人带他去做复查拍片,一会带着材料到我的门诊去。” 吴远握着俞主任的手:“一定,一定。” 原以为,俞主任说了这话,一会双方就要在门诊见了。 不料等到俞主任查完本楼层的病房,却又带着一个梳着大背头的男人过来了。 这男人一瞧就不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反倒像是医院里的行政管理人员。 “吴老板,这位是咱们医院主管后勤保障的樊院长。” “樊院长,这位就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吴老板。” 一听对方这名头,吴远就知道,这是来活了。 谁能想到,带着外甥来复查的功夫,都能接到活。 果不其然,华山医院这是准备翻修门诊部大楼,提升门诊条件。 这种偏向于装修的细活,自然要找业界第一的腾达公司。 一番寒暄交流,吴远果断跟对方交换了名片之后,另行再约。 随后樊副院长就先走了。 吴远趁机,握着俞主任的手,连番地表达感谢。 当然,俞主任促成此事,已经超过了普通医患的关系范畴。 吴远心里清楚,不是口头感谢两句,就能带过的。 俞主任走后没多久,就来了位护士,连同新换班的曹丹丹一道,把钟文勇带去进行一系列检查。 吴远本打算跟着,可曹丹丹拦住了他,说没必要。 这是特需病房的服务内容之一。 这下,吴远硬要跟着,反而不美了。 吴远只能坐回沙发,拿起大哥大,一个电话打到启华大厦的腾达公司,把樊副院长的联系方式交给范冰冰,并且把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叫双方先行对接一下。 挂了范冰冰电话,吴远这刚松了口气。 就听见一道熟悉的高跟鞋声,打门外传来。 抬头一看,好家伙,她怎么来了? 吴远赶紧起身相迎:“姐,你怎么来了?” 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刚回上海不久的黄琦雅。 身后还跟着被鲜花和果篮遮挡住的严月。 终究是掌控阿尔法这种资产过亿的投资公司的女Boss,如今黄琦雅身上的范儿拿捏起来,不再是往日的小布尔乔亚范了,而是妥妥的女总裁范。 只是走进病房,见到吴远。 黄琦雅整个人顿时气势一松,连带着语气也变得温软道:“上回你带孩子来住院,我就没赶上。这回说什么,也得来看一看。” 吴远抬眼一看,外面护士台的小护士们,纷纷往这边张望。 实在是被黄琦雅这气质和气场所震慑。 “就是一次普通的复查,顺便拆掉封闭,看看恢复情况而已。” 第1340章 不缺少机会,而是缺发现 特需病房里。 黄琦雅面上漫不经心地应和着吴远的寒暄,实际上却在偷偷地呼吸着这熟悉的气息。 一晃这么久没见了,还真有些记挂。 很多次午夜梦回,黄琦雅想着梦里的场景,都不由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有这么个失散多年的弟弟。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绪的积累。 以至于如今一来到吴远身边,整个人都轻松,连带着骨头都跟着松快起来。 这甚至是回到黄家巷小区,甚至是亲哥黄琦凡身边,都不曾有的感觉。 如果可以的话,她宁愿在吴远身边多待一会。 只是,才坐下没多久。 吴远便出言撵人了:“姐,你看你瞧也瞧过了,又是刚回上海,早点回去休息,别在这里陪我耗了。” 黄琦雅翘着的二郎腿动也不动地道:“孩子都还没回来呢,我这个姨都没见着人呢,怎么就瞧过了?” 吴远急道:“他这去检查,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呢。” 黄琦雅把俩手一摊,优雅又窃喜地道:“我不急呀,慢慢等呗。说什么今天我也要瞧瞧这大外甥长什么样。” 吴远没辙,只能就手把果篮拆过来,掰了根香蕉吃起来。 黄琦雅进一步道:“你就不想问问,年初到现在,阿尔法投资公司的收益率有多少?” 不等吴远回应,黄琦雅自顾自地猜忖道:“莫非是江静那个小妮子,偷偷跟你汇报了?” 这口气,说得跟偷情似的。 “哪里有?”吴远矢口否认道:“不过有姐你坐镇,我比较放心而已。” 黄琦雅可不是小姑娘,她对这话是一点也不信。 径自悠悠地道:“目前收益率,勉强跑赢内地的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2%。算年化的话,15%,还是有的。这其中,还不算咱们在海南拿下的那一批房源。” 年化15%,已经足以覆盖腾达分公司那几笔贷款的利息了。 不过吴远惊讶的不是这个,而是黄琦雅竟然撵在92年海南炒房大潮之前上车了。 这事他之前,虽然提过,可从未像样式地交待过。 只能说,有机会的事情,总是会被发现的。 所以面对有一丝丝骄傲,昂首挺胸的黄琦雅,吴远依旧当场竖了个大拇哥道:“我姐就是牛!” 结果被吴远这么一夸,黄琦雅反倒不好意思了。 一把打掉吴远的大拇哥道:“少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一个亚运村项目赚了多少钱!” 随即脱口而出道:“起码翻番了吧?” 两千套装修好的公寓卖出去,总的回款数量,确实突破了十个小目标,接近翻番的程度。 但这里头除却最初六个亿的接盘价,以及腾达装修的成本,贷款的利息,以及在配套商贸购物中心上的投入,剩下的利润,实在是谈不上翻番。 更何况,单单交房回款的周期,起码还得十个月左右。 现在说这些,实在是为时过早。 不过吴远看中的是长远收益。 不仅仅是剩余七百套公寓的租金收益,更有商贸购物中心的运营收益。 算上这些,在亚运村可以想见的收益期之内,翻番,自然是远远不止的。 不过姐弟俩这互相一捧,瞬间就让许久未见的生疏感和隔离感,荡然无存了。 俩人似乎又回到最初的状态了。 在这种状态之中,时间过得飞快。 直到曹丹丹用轮椅把钟文勇推回来,黄琦雅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俩钟头了。 看着轮椅上的钟文勇,黄琦雅塞过去一个大红包的同时,摸摸孩子的脑袋道:“这孩子真是你外甥不假,这脑门,这耳朵,都像你这个舅舅。” 钟文勇拿着红包,看着这个高高在上的阿姨,有些茫然地看向舅舅。 吴远提醒道:“谢谢你姨。” 钟文勇不敢多问,只是低着头道:“谢谢姨。” 黄琦雅不再多坐,拍着文勇的肩膀道:“等你出院,跟你舅舅,到姨家来喝咖啡。” 说完,黄琦雅就走了。 吴远这才有机会,看向钟文勇那条拆了封闭的腿。 看起来比另一条腿细了一些,但胜在形状和长短,都差不太多。 至少不像以前那样,叫人一眼就瞧出来了。 吴远迫不及待地问:“有没有自己下来走走看?” 钟文勇脸上急得通红道:“我一直想下来走的,可曹姐姐不让,说是等俞主任看了之后再说。” 吴远虽然满怀期待,却也不急在这一时了。 只是不断地伸手摸着文勇的腿,尤其是术区的那一片。 越是摸不出端倪来,越是要多摸几遍。 舅甥俩这一等,就等到了下午三点。 各项检查的结果和报告才相继出来,并送到病房里来。 随即吴远把检查报告和片子,一并塞到钟文勇的怀里,亲自推着轮椅,去门诊那边找俞主任。 在俞主任门口等了三五分钟,这才见到人。 结果俞主任一见面的当口,就问道:“有没有下来走走试试?” “我……” 直接给孩子整不会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吴远笑着打断道:“那就下来走走,让俞主任看看瞧瞧。” 钟文勇不说话了,蹭地一下,从轮椅上站起来。 终究由于这仨月拄拐习惯了,重心一下子没调整过来,整个人直直地就要摔倒。 吴远眼疾手快地就要伸手去扶。 关键时刻,文勇自己个调整过来了,虽然看起来有点摇摇欲坠的意思。 这时候,吴远看向俞主任,才发现,人家就一点都不急。 显然是早就见惯了这个场面。 不仅如此,俞主任还提点道:“你现在要渐渐适应分一部分力量给这条腿,让它像正常腿一样,去走,去跳。现在走两步看看,走出去,到走廊里走一圈,再回来。” 说完,眼见着吴远要跟上去,俞主任一边翻阅着报告,一边叫住他道:“不用跟着,我看问题不大。回去适应调整一段时间,跟常人无异。” 吴远眼看着钟文勇出去了,这才压低声音追问道:“不用再做二次手术了?” 俞主任俩眼一翻道:“一次手术效果达到预期,自然不用二次手术。况且孩子还在可塑期之内,他人体的自我修复,说不定比手术修复的效果更好。” 第1341章 礼多人不怪,一码归一码 听了俞主任这话,吴远心下稍定。 文勇个头不小,可年纪不大,确实还有可塑的空间。 就在这时,俞主任案头的电话响起。 俞主任接起来一听,便自然地笑起来,简单嗯了几声,便开始用专业术语跟电话那头交谈起来。 专业术语,吴远听不太懂。 但所谈的内容,他能分辨出来,正是关于文勇这个案例。 看样子,是大姨父黄立群打来的。 就在钟文勇出去走了一圈,回到诊室门口,一脸兴奋若狂之时。 吴远正准备关怀两句,就听身后的俞主任叫道:“吴老板,老黄叫你接电话。” 吴远连忙转身凑过去。 黄立群在电话里所述内容,跟俞主任先前交待的,主旨一致。 只是内容更为耐心,且细致了一些。 吴远听后,最后一丝疑虑也尽数消去,回应的话语,却只剩下致谢之词。 而俞主任趁此机会,已经开具了出院说明书。 等到吴远挂了电话,径自交于吴远道:“可以办出院了,回去正常将养,别剧烈运动就好。” 吴远接了说明书,顺便把兜里揣好的红包递过去。 果不其然,被俞主任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拒绝之余,附带解释道:“一码归一码,这是我跟老黄的事儿,这我不能收。” 吴远也不强求,只说道:“等腾达跟樊副院长确定之后,俞主任您这边,一起吃个饭?” 俞主任顿了顿道:“那我尽量抽时间去。” 这就对了,一码归一码嘛! 随后吴远拉了钟文勇跟俞主任道了谢,才收起那诸多的检查报告和片子,欢天喜地地离开门诊大楼,直奔住院部。 回到住院部,吴远把出院说明书直接交于了曹丹丹。 曹丹丹见状一愣,颇有些失神道:“这么快就要出院了?” 随即又觉着这话会令人不喜,连忙补充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文勇恢复的这么好,是值得高兴的事。” 吴远从手包里抽出个小红包道:“这段日子,没少让曹护士操心。” 曹丹丹还欲推辞,可双手一被触及,立马就动弹不了了。 办完出院手续,宾利慕尚离开JA区的华山医院时,天色已经黑了。 坐在车上,吴远这才有功夫看看那出院的账单。 结果不看不要紧,一看才发现,自己给曹护士的那个红包,全让对方垫进这账单里去了。 至于什么时候垫进去的,吴远都没发现。 实在是他习惯性地只管掏钱惯了,也没怎么在意。 等到宾利慕尚回到四平路的教职工小区,钟文勇透过车窗,到处张望。 仿佛哪哪都透着新鲜。 看得吴远回过神来,忍不住乐呵道:“你不是来过么?” 钟文勇收回目光,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直到跟着吴远上了三楼,发现对门紧锁着,灯光也灭着,钟文勇这才略显失望,只是紧紧抱着那几本自己刚替他买的新书。 吴远终于看出来了,这孩子是在看欢欢回没回来。 可惜今儿才周四,欢欢那孩子住校为主,又不知道复查的日期,自然是不可能在家。 “不着急回去的话,就在这儿住两天,等我办完事,正好一起回去?” 听见这话,钟文勇先是一喜,随即又有些犹豫。 喜的是能等到吕欢,给她看一个,健全的自己。 犹豫的是,不能第一时间,把健全的自己,展现给父母、同学以及老师们了。 不过两相权衡之下,钟文勇还是点了点头。 点完头之后,吴远打开房门道:“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给你爹妈打电话,报个平安。那头指不定等得急成什么样了!” 果不其然,钟文勇刚拨完号码,电话那头就被迫不及待地接起来了。 “妈,俞主任说我恢复的很好,不用再做二次手术修复了。我现在走起来,就跟一个正常人一样。就是还有些不习惯……” “那要不要紧哪?” “不打紧的,妈,爸。俞主任说这些,都是正常的,过几天就好了。” 吴远放好手包和大哥大,听了这么一圈轱辘话,又说回来了。 知道四姐俩口子这是激动到语无伦次,这个电话一时半会,怕是根本打不完。 干脆摸起大哥大,走到阳台上,给家里去了电话,简单交待下行程。 这才去洗了澡。 结果洗完澡出来,钟文勇这电话还没打完。 孩子脸上已经有些生无可恋了,却依旧强忍着不耐,在回应着四姐的车轱辘话。 这时,房门被敲响。 吴远一开门,发现是吕老哥吕文清提前回来了。 “吴老弟,真是你回来了?” “吕老哥,我带文勇这孩子过来复查。” “结果怎么样?” “恢复的不错,走起来和正常人一样。” “那就好,那就好。”吕文清重复着道,随即一拍脑门道:“这事欢欢前几天还问呢,可惜没赶上。” 吴远笑道:“没事,文勇打算在这住几天,等我忙完,一道回去。” 吕文清眼前一亮:“那敢情好,正好咱哥俩也很久没好好地喝一杯了。” 吴远欣然道:“那就等周末,咱们俩家一起吃顿饭。” 和吕文清寒暄过后,吴远回过头来,就见钟文勇这通电话,总算是打完了。 “去洗个澡,洗完之后,好好睡一觉。” 钟文勇应了一声,这就去了。 吴远往沙发上一坐,摸起略显滚烫的话机,给三姐家去了个电话。 转天一早,周五。 寒露之后的上海,终于有了几分凉意。 吴远不免多睡了一会。 起床之后,发现文勇这孩子已经起了,屋里被子叠的齐齐整整。 “文勇?” 吴远揉着眼喊了几声,却没回应。 房门却被敲响了。 吴远心说着这就回来了,结果打开门一看,却是端着韭菜盒子的付秋。 接着楼梯上传来脚步声。 拎着生煎包和端着豆浆锅的钟文勇,兴匆匆地上楼来了。 付秋当即道:“这孩子真孝顺,都知道给你买早餐了。” 吴远乐呵呵地笑道:“这下早餐真多了,嫂子这生煎和豆浆,你也拿点回去。不然咱们爷俩真吃不完。” 第1342章 活儿咱们干,名声他们拿 就在俩家客客气气地分早餐时。 穿着工字背心的吕文清含着牙刷露出脸道:“文勇,走几步瞧瞧。” 这话在以往,多少有些触犯钟文勇那自卑的逆鳞的。 可这档口,只会正中他的下怀。 摆脱掉腿上的这点残疾,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大步流星,是他人生的一大步。 自然是乐于展示。 不仅如此,俩家分过之后的早餐,依旧有些偏多。 但都被文勇这孩子吃掉了。 早饭过后,吴远擦着嘴道:“你是跟我一块到公司去,还是自己在家?” 结果钟文勇却问道:“老舅,我能自己出门转转吗?” “上海是大城市,不比北岗……” “老舅我识字,也认路,不会有事的。” “我派个人陪你?” “不用,老舅,我一个人能行。” 这孩子,真是要迫不及待地,享用自己健全的双腿,去丈量世界了。 吴远想通此节,干脆从手包里掏出两张老人头道:“这些钱拿着,找不到路时,给我打电话,或者直接打车去启华大厦。” “老舅,我有钱。” “拿着!” 听得出来,这事是不容推脱,钟文勇只好默默地应了。 随即吴远把家里的备用钥匙找出来,丢给钟文勇,这才下楼,直奔启华大厦。 吴远一走,钟文勇差点要激动的蹦起来了。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么多年,书是读了不少。路倒是没走多少。 如今就从上海这个大城市开始吧。 抵达启华大厦的吴远,不关心别的事,只关心华山医院门诊大楼翻修这一件事。 半天的功夫,范冰冰已经代表腾达公司,从樊副院长手头,获得了初步的材料。 吴远翻看着这些材料,对于工程量有了个大致的估计。 随即大徒弟马明军匆匆赶来。 首次面对这么大的翻修工程,马明军稳健的作风是好的,但同时也成了束缚他手脚的所在。 好在有吴远这个师父当面提点,一处处落实解答他的疑难,马明军这信心才慢慢地建立起来。 不知不觉中,一天过去。 吴远光顾着忙了,临到下班前,才发现这一整天,也没见文勇过来,更没收到这孩子的一通电话。 于是下班回去的路上,不免心急了一些。 等到推门下车,就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打开房门一看。 餐桌上放着像样的几道菜和一些馒头。 而钟文勇这孩子,正在厨房里忙活。 吴远放缓脚步,进屋换鞋道:“今天你没出门?” 钟文勇缩在厨房里回应道:“老舅,我去了外滩,去了黄浦江,去了同济,又回来了。” “这些菜都是你买的?” 钟文勇弱弱地嗯了一声,就听吴远放下手包道:“那赶紧过来吃吧,别忙活了。” 这时钟文勇才亦步亦趋地出来道:“老舅,我本来打算烧点稀饭,一不小心做成干饭了。” 吴远笑了:“那就把馒头收起来,吃干饭得了。” 钟文勇又道:“干饭也没熟,做夹生了。” 吴远进厨房一看,可不么? 标准的夹生饭。 不过这孩子头回下厨,没把厨房烧了,就很不错了。 “我来吧。” 不一会儿,吴远换掉衣服,半锅稀饭也熬好了。 舅甥俩,就着热稀饭也几道卤菜凉菜对付了晚饭。 晚饭过后,文勇抢着去刷碗洗锅。 吴远也没拦着。 隔天周六,10月12日。 中午的时候,腾达公司在静安希尔顿订了一桌。 吴远带着马明军和范冰冰一道出席,华山医院这边除了樊副院长之外,俞主任果然也来了。 一顿酒喝得宾主尽欢,礼物也收下。 双方也就把这个工程彻底敲定下来。 从静安希尔顿回到启华大厦,吴远刚松了口气,黄琦凡这电话就追了过来。 “听说你人在上海,有个电视塔工程,你有没有兴趣?” “东方明珠?”吴远脱口而出道。 这下轮到黄琦凡奇道:“你知道这事?” 吴远连忙往回收道:“有所耳闻。” “不过这个工程,要以建管局牵头,你们只能负责做事……” 不等黄琦凡说完,吴远就打断道:“我明白,活儿我们干,名声何厅他们拿。” “有兴趣?” “当然。” 这个地标性建筑工程,吴远是垂涎很久了。 作为承建单位的腾达二建,即便是落不了明面上的名声,但起码也能锻炼出队伍来。 建好了东方明珠塔,将来浦东什么样的大楼建不了? 三言两语地挂了黄琦凡的电话,吴远转身就打给了二徒弟赵宝俊。 宝俊一听这工程,立马放下手头一切工作,从浦东赶过来了。 相比于明军,宝俊在场面上,还是撑得过去的。 况且这电视塔的项目,真正落到纸面上,开始动工,怕是且得有一阵子。 前期接触,就全权交给他吧。 吴远也放心。 当天下班,吴远心情不错。 路过小区旁边的菜场,特地买了些新鲜的鸡鱼肉蛋,以及青货,准备晚上好好做一顿。 等到买好之后,才意识到,文勇这孩子,不会又提前买好卤菜凉菜在家里吧? 真要是这样的话,今晚这菜就买多了。 结果等到进家门一看,空空如也。 文勇还没回来? 吴远看了看钟表,决定再耐心等等。 毕竟那么大个小伙子,不可能自己走丢的。 于是系上围裙,先把晚饭准备起来。 果不其然,刚忙活没多久。 楼下传来吕老哥那小拉达的声音,吴远伸头一看,就见钟文勇陪着吕欢,一道从小拉达的后排下来了。 吴远眉头一皱,这孩子是不是有点司马昭之心哪? 居然没被吕老哥撵下车? 下车之后的钟文勇,似乎想起了什么。 跟吕文清打了招呼,转身就要往外走。 结果被吴远及时地叫住道:“文勇,什么都不用买。吕老哥,欢欢,正好你俩也过来吃饭。” 吕欢顿时欢欣雀跃:“欧耶,又能尝到吴叔的手艺啦!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周末!” 虽然吕文清眉宇间有些忧心忡忡,但有着欢欢这样的气氛担当在场,一切都不是问题。 华灯初上,一桌酒菜铺满餐桌。 老一辈有老一辈的话题。 俩小的,有俩小的谈兴。 倒也其乐融融。 第1343章 礼数要尽到,姿态须做足 再次和吕文清坐到一起喝酒,吴远只觉着,今年这时光,过得分外地快。 吕文清和付秋俩口子,经历过去一年的积累。 如今也正经算是殷实家庭,连带着养出来的欢欢,都积攒了几分贵气。 平日里瞧不大出来,可跟自己的钟文勇往一块一坐,就分外鲜明了。 相比之下,家境殷实之后的吕文清吕老哥,就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依旧开着黄琦雅淘汰下来的小拉达,依旧穿着破洞的工字背心,隔三差五地喝俩小酒,浑身上下依旧透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臭老九味儿。 吴远习惯这种味儿,却也忍不住调侃说:“吕老哥,如今你跟嫂子赚的也不少,生活条件上,该花的就要花。” 一听这话,吕文清却是浑然不觉地一摊手道:“我这不是挺好?有吃有喝有钱花,还要怎么改善?”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生活上讲不下去,吴远只好转换话题,回到了工作上来。 说起工作,吕文清就透出一股子他这般年纪所不多见的狼性来。 三句话不离浦东大开发这个规划设计项目。 听得出来,这项目也是吕老哥这设计小公司,稳中求进的一个大把头。 把住了,小公司自然就实现了蜕变。 把不住,下一次机会,怕是得十年之后。 对此,吴远也没法跟吕文清交什么实底,毕竟这个规划项目,且得磋磨呢。 直至磋磨到了你都平常心之后,有一天,忽然就把这么大肥肉给你了。 以至于咬到嘴里,都想不起来高兴。 好在吕文清也没指着,从吴远嘴里问到什么答案。 老哥俩喝酒,就图个有话说说而已。 毕竟下一次喝酒,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转天周日。 按照吴远的习惯,应该是一大早启程回北岗。 可看着钟文勇和吕欢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不觉间,就晚了半天。 直至午饭过后,方才启程。 如此回到北岗,已是晚上的黄金时间了。 央视一套正在播放着电视剧,可辛庄乡的四姐家里,却没人有那个闲心看电视。 全都围着钟文勇,转来转去。 吴芳华噙着泪,不停地摸着老大的脑袋。 钟振涛面上一幅云淡风轻的,却总管不住自己的眼神,往老大的腿上瞟。 只有钟文强,胆敢伸手去摸,去拍,最后甚至掐起了文勇的那条腿。 完了边掐还边问:“哥,有感觉没?” 回答他的,自然是吴芳华的一巴掌。 吴远把所有的检查报告一一交付,能解释的,就顺便说两句。 然后就起身告辞。 吴芳华这时候才想起来说:“幺弟,你吃饭没?我炒俩菜,你简单垫补些?” 吴远起都起了,自然不会再留道:“四姐,你弄点给文勇吃就行。时间不早了,我就先回了。” 钟振涛这时候才热乎起来,追着一个劲地挽留。 看得钟文雅小脸直翻白眼,明知老舅不会留,才这么拼命去留,爸你真是够了。 回到吴家小楼,已近九点。 媳妇杨落雁果然给他煮了面,干切了半斤牛肉进去,还卧了俩鸡蛋。 吴远一看,“好家伙,这也太多了!” 杨落雁白了他一眼道:“本来准备的是你跟明朝俩人的量,这明朝不吃走了,只能你一个人包圆了。” 夜深人静。 半斤牛肉外加俩鸡蛋的热量,全都让吴远转化成动能,输出回媳妇身上去了。 以至于凉意揪揪的深夜,冲了好几遍的澡。 杨落雁嘴上数落着自家男人的吃个没够,心里却也明白,这是丈夫好不容易了却一桩心事之后的放松行为。 打上海回到北岗,吴远踏踏实实地在家歇息了半个多月。 直到月底,这才再度北上,抵达首都。 首都的深秋,可不比北岗,寒风裹着风沙,劈头盖脸,简直就是附魔的攻击。 加之11月上旬还未结束,首都北方就开启了供暖。 这风沙连带着雾霾,更加遮天蔽日起来,着实有股子末日到来的氛围。 果然是京城居,大不易。 但是吴远不得不过来,毕竟尤处所在的部位单位福利房工程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 于情于理,他都得过来看看,把把关。 在福利房工地上转了一圈,跟潘麻子和李鸿忠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吴远就去直接拜访了尤处。 礼数尽到,姿态做足。 叫人无可挑剔。 回到北四环的腾达分公司。 吴远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旁边的商贸购物中心。 如今商贸购物中心的外围,已经全部清出来了,绿化和停车带,也都在正常出新过程中。 内里的装修,随着诸多个体户和商家的入驻,也开始从整体到局部深入开展起来。 其实如此的进度,已经算是不慢了。 可腾达这个商贸购物中心,时不时地被人提起,拿来跟时下正火的亚细亚商场多比对。 在人们茶余饭后中,甚为尴尬。 这属实是前期宣传造势的一种回旋镖了。 所以分公司上上下下,总觉着商贸购物中心这项目,还是要更快一些。 这也是公司上下,齐心想要证明自己的一种迫切心态。 从商贸购物中心出来,吴远这心态,平和了许多。 以至于路过超市筹备办的时候,还有心情推门而入,坐下来听取了一阵子汇报。 简单地汇报之后,吴远了解了大致情况。 就听安漪出其不意地问起道:“老板,你上个月在上海,有没有去参观一下那边的联华超市?” 吴远一拍脑袋,这事他是真忘了。 但他面色不改地道:“我看不看不要紧,关键是你们要多看。公司给你们报销食宿费,你们内部自行安排一下。” 离开超市筹备办,吴远刚回到腾达分公司,就见韩伟和肖童双双忧心忡忡地过来了。 “出什么事了?” 韩伟和肖童交换个眼神,随即把攥在手里的报纸交出来。 “老板,我们怀疑王遂州利用舆论拉踩我们,来维持亚细亚商场的热度。” 吴远拿过俩人整理的几份报纸一看。 果不其然,这一招竟然也叫王遂州学了去。 第1344章 越到这时候,越不能心急 腾达商贸购物中心明明是按照正常工期,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而在这一系列报道中,却被统一口径说成是延期和
相关推荐:
总攻-军校S级雄子校长(H)
忘忧(总受,父子,兄弟)
公主要乖哦(1V2H调教)
风流总裁和笨拙秘书_高h
快穿(完美借宿)
快穿之妙不可言
暴力和亲指南(强强 生子)
公爹,请自重
王一大(总攻)(H)
黑骑士的花丛(女攻)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