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豆腐西施容光焕发起来了。” 眼见丈母娘和俩孩子都不在,吴远笑着抓住媳妇的纤手道:“我更喜欢让你容光焕发起来。” 杨落雁不由啐了一口,“光天化日的,也没个正形。” 陈杏这刚走没多久,马明朝便开着桑塔纳到了。 吴远吃完早饭,直接上车出发。 只是今天不是去的盼盼家具厂,而是直奔彭城。 如今彭城那边,也算是有他两个厂子的地方了,算得上老家的第二产业基地。 每次回来,总免不了要去看看转转。 一路无话。 日上将近三竿的时候,白色桑塔纳堪堪抵达瓷砖厂所在的地头。 相比于上回过来,只有七八间简易的工棚办公室。 如今看起来,整个瓷砖厂的地盘已经初具雏形。 一圈红砖围墙为界。 虽然未经粉刷,依旧彰显了瓷砖厂投资的初具规模。 陆援朝和裴娜显然是早得到了消息,带着一众班底在门口等候。 裴娜甚至还略略化了点淡妆。 可惜还是遮不住日夜操劳所带来的消瘦和疲惫。 吴远跟陆援朝握过手后,握上裴娜的手时,不由多叮嘱了两句道:“裴副厂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样子,将来可千万别因为身体问题,被旁人摘了桃子。” 裴娜也是打蛇随棍上道:“老板,这段时间,我真是不当领导不知道您的厉害。一个小小的瓷砖厂,就要把我榨干掏空了。而您管着三个地方的多处产业,却还能如此精力充沛,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一席话说下来。 吴远都不知道,这是裴娜的真实感受,还是拍马屁之语了。 一番招呼问候过后。 吴远在瓷砖厂班底的拱卫下,进入厂区大门,往里走。 一进大门,越过最初的大片空地。 就见到后面厂房的地基,已经打好了,而且完成了回填工作。 彭城本地的工程队,还在紧锣密鼓地忙活着。 见到吴远到来,工程队的头头汪顺开,连忙舔着笑迎上来,冲着吴远递出自己身上捂了很久都舍不得抽的好烟,苏烟。 吴远瞅着对方手上厚厚的老茧,面不改色地接过苏烟。 心下对这个老汪的包工头,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 起码是个真正干活的主。 只是整个工地上看起来,相比于腾达建筑公司的正规管理,这边上多少业余了一些。 但这也是难免的事。 这年头,组织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能有这样的施工水准,已经算不错的了。 一番巡视下来。 吴远看着这些地基用料尺寸,都没多大问题。 便挥别汪顺开,跟着陆援朝和裴娜,回到工棚办公室。 低矮的工棚里,办公条件本就不好。 几个月下来,门把,桌沿,随处可见包浆的地方。 最后为了让自己落座,还是裴娜把自己的椅子让出来。 吴远看了看,这屋里能下脚的地儿,确实只有裴娜办公桌那一小块地方。 陆援朝挠挠头,脸上有些尴尬,但不多。 吴远明白,他也就是尴尬一下。 但下回过来,指定还是这样。 吴远坐下之后,不由地跟陆援朝点起华子,吞云吐雾起来。 “我看办公楼那一片还没动工,你们是怎么打算的?打算在这低矮的工棚里,一直办公到厂房封顶完工?” 面对老板的问题,陆援朝叹息一声。 裴娜接茬回答道:“老板,一方面是施工队忙不过来,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打算将预算先仅着厂房和产线来用。” 吴远哦了一声道:“怕我短了你们的钱?” 裴娜微微一笑,陆援朝立马出来挡雷道:“也不是那话,老板。主要是我俩头一回搭班子做主,怕经验不足,以致预算爆表。” 吴远反问道:“你们就不怕越往前去,建材什么的价格上涨么?” 虽然在今年年内,价格都不会有上涨的风险。 但必要的前瞻意识,吴远还是要提醒眼前这俩人的。 裴娜心里一突,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道:“几个月的时间,建材价格不至于波动这么大吧?” 吴远不置可否,却依旧提醒道:“一年到头,建材价格总有个波动的规律。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往年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裴娜心下一松,点点头道:“回头我跟老汪确定一下工期节点,再查查往年的数据。” 这个问题上,吴远不再多说,转而问起陆援朝道:“瓷砖厂的各项手续都跑得怎么样了?跟铁路局那边的合作,谈了吗?需不需要我出面?” 这是属于陆援朝的工作范畴。 陆援朝当即精神一振地道:“老板,在贾区长的关照下,咱们厂的手续,以及和铁路局的合作,都谈的挺顺利。” “下一步,就是联系瓷砖生产的各项原材料采购的问题了。目前已经锁定了意向厂商,准备多跑跑,综合再定。” 新厂初建,确实是千头万绪。 哪哪都是要花钱的地儿。 也无怪乎裴娜身为财务人员出身,在花钱上如此的小心翼翼。 所以一番视察下来,吴远大都以鼓励为主,很少挑刺。 甚至连午饭,都简单地在厂里,和众人一道吃盒饭。 饶是如此,临走的时候,吴远还不忘宽慰道:“放手去干!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反正你们身后还有我呢。” 第1224章 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 控制成本是一方面。 做各个厂子骨干班底的后盾,是另一方面。 吴远的表态,听起来有点像是画饼。 但在他离开之后,陆援朝和裴娜莫名地就觉着安心不少。 既知道了工作中现存的不足,又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离开瓷砖厂之后,吴远并没有直接回家。 而是直奔兔宝宝板材厂。 毕竟过来彭城一趟,于情于理,都得走板材厂一趟。 对王敏亚和陆萍放心归放心。 身为老板,有时候刷刷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白色桑塔纳抵达兔宝宝板材厂的时候。 早先得到通知的王敏亚和陆萍,早已等在了厂门口。 和几乎是一片狼藉的瓷砖厂不同,一年前筹备建立的板材厂,如今早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连带着王敏亚和陆萍的精神面貌,也是截然不同。 尤其是王敏亚,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女性企业家的气质和形象了。 “欢迎老板莅临兔宝宝板材厂视察指导工作。” 吴远逐个握手过去道:“我刚从瓷砖厂出来,顺道过来瞧瞧,谈不上什么莅临指导。” 陆萍接茬道:“不管怎么样,我和王厂长,可都是盼着您来。” 一通寒暄过后。 王敏亚还打算把吴远引往办公室,喝口茶,先歇歇。 却不料吴远径自道:“走,咱们直接去地板生产车间瞧瞧。如今首都的亚运村项目,面临着全面开工,到时候地板的需求量不小。” “这样的机会,对与你们厂来说,比较难得。招呼我已经打过了,一切就看你们的进展和产能了。” 王敏亚头前领路,边走边道:“老板,关于这条地板产线的投建进度,设备均已安装调试。不久前也进行了第一轮试产,但质量方面稍有瑕疵,防水测试没通过。” 吴远脑海里泛起关于地板的防水等级要求和种类。 遂问起道:“那目前,兔宝宝地板的防水等级是几级?具体存在什么问题?” 王敏亚解释道:“一级防水,适用于干燥环境之中,这是对地板最起码的要求。这点我们的试产产品,自然是没问题。” “现在我们测试的要求是,勉强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也就是能够适用于较为潮湿的地面环境,但需要保持干燥,否则易受潮发霉。” 吴远点点头道:“按说达到二级防水标准,就具备上市销售的资格了。” 王敏亚附和道:“一点不假,老板。但是即便是同样达到二级防水的标准,咱们的兔宝宝新品,对比进口地板,耐受的性能指标也偏低。” “除了用低价策略,瞄准低端市场之外,并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也不利于兔宝宝地板产品力的形成。” “所以我们班子经过开会研究,一致决定出厂的地板产品,起码要达到三级防水登记,满足家庭的日常使用要求,覆盖居民家装的全部场景。” 说话间,众人簇拥着吴远走进地板生产车间。 陆萍从旁边摘下安全帽,给吴远和王敏亚各递了一顶。 如此穿戴妥当之后,吴远在王敏亚的引领下,继续往里走。 王敏亚边走边道:“目前地板的防水性能,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 “一是通过在地板表面,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比如表面刷漆等技术,增强地板的防护作用。” “二是通过直接在地板材料上下功夫,采用一些高精尖的材料来做。” “目前我们厂集中于第一条途径,这也是业内大部分厂家都采用的方式方法……” 对于建材板材,吴远好歹也算是半个行内人才。 所以一通看下来,毫无问题。 看着产线内采用刷漆进行防护,于是就开口道:“刷漆的选择,除了防水性能之外,同时要兼顾有害物的析出指标。” “本身地板生产中就存在有害物,比如甲醛的问题,再加入漆面之后,是否会加剧这个问题?能不能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两方面互相作用,不产生叠加效应,而形成抵消效应……” 老板这个问题,对于王敏亚和陆萍来说,着实有些超前了。 不过她们在考察国外同行产品时,会注意到对方提出过这方面的亮点和卖点。 可惜进口产品,在面向国内市场时,却把这方面略过不提了。 这大概跟国内这个初生市场的各项监督和管理措施,依旧不完备有关。 但既然老板提了,王敏亚就只能应下。 谁让她刚开始就表示说,既要竞争力,也要产品力呢! 只是她在答应下来的同时,也跟吴远浅浅地提了一点小要求道:“这方面我们会加入到合格检测标准中去,如此一来,我们的产品出厂,就能达到与进口地板,相媲美的水准。” “希望到时候老板能够多多帮忙,把我们兔宝宝地板,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吴远哈哈一笑,“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迟早能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毕竟未来的制造业基地,那可不是白说的。 当然说这话的同时,吴远也在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事。 毕竟现下,他也不是全无路子。 茬摸出一条出口国际市场的路子来,也不是全无可能。 关键是要兔宝宝地板出厂的产品质量过硬才行。 一通转悠下来,一个钟头过去了。 等到吴远回到王敏亚的办公室坐下时,已经口干舌燥了。 仨人喝了一壶茶之后,又简单了解了一下开年以来,其他板材的销售情况。 吴远便结束了这次兔宝宝之行。 王敏亚还待挽留他吃饭来着,却被吴远摆摆手婉拒道:“饭就不吃了,等你们兔宝宝第一批地板运达亚运村时,到时候我请你们俩在BJ吃饭!” 说完,吴远就往外走。 王敏亚和陆萍连忙跟上道:“老板,我们会尽快提升兔宝宝地板的防水性能,争取早日取得突破,带着样品到首都向您汇报!” 一行人走到楼下桑塔纳车前。 吴远方才转过身来,冲二人伸出手来道:“那我在首都等着你们!” 第1225章 宁愿玩泥巴,不愿浪费钱 目送着白色桑塔纳消失在街角。 陆萍转过身来,和王敏亚并肩往回走。 至于厂子里其他的骨干,早已快速地回到各自的岗位。 正好给二人留下了说话的空间。 同时随着裴娜的调离,陆萍和王敏亚,从之前的监督和掣肘,渐渐到如今的合作与融洽。 很多话也是越来越敢说了。 “去年这个时候,咱们厂刚刚筹建,谁能想到一年之间,竟然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是呀!” “说实话,后悔过吗?” 王敏亚微微一愣,随即笑骂道:“又来给我挖坑?你够了啊!” “我都替你后悔。” “少来!”王敏亚却不领情道:“没有老板的大力支持,眼下兔宝宝一年的发展,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相比于老板需要我替他来管理这个厂子,其实我更需要在老板的支持下放手去干。” 与此同时,离开兔宝宝板材厂的吴远,频频看向窗外。 自打有了上回被贾区长半路拦截的经历,吴远现在已经有点应激了。 好在这一回,半路上没再杀出个贾区长来。 等到车子拐上回北岗的省道,吴远彻底放下心来,靠在椅背上长舒一口气。 路边的麦田里。 麦苗从冬季的深绿,泛出一层层新绿来。 伴随着层层新绿,麦苗开始可劲儿地猛长,以至于春风拂过,显出绿油油的味儿来。 回到梨园村吴家小楼。 时间尚早,媳妇杨落雁还没下班回来。 吴远索性换了身便装,往村部溜达而去。 途径村办小学门口时,正赶上放学。 排在里头的时候,一队队,排的都挺好挺整齐的。 随着放学的一声令下,各班各队由小队长带着走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铁门之后,立马变成一股洪流,四散奔流而去。 放着宽宽的马路不走。 横穿桑树地的,纵横小麦田的。 反正主打一个不走寻常路。 更有甚者,打人家菜园子借道而过。 得亏这时节,菜园子里还没什么能生吃的。 否则那还能有得剩? 乡下的孩子,终究是放养惯了,太自由自在了一些。 吴远紧走几步,就见董大成的蛮子婆娘站在自家山墙角,双手叉腰地盯着这些孩子。 显然是早有经验,吃过这方面的亏。 结果一帮熊孩子占不到便宜,便远远地嘲笑起哄,喊她蛮子,云南蛮子。 气的蛮子婆娘愈发气急败坏,破口大骂。 吴远倒没觉着有什么不妥。 反倒是蛮子婆娘明明看见了自己,愣是当作没看见一样。 骂完了这帮熊孩子,腰身一拧,就回了自家。 看来这蛮子婆娘还挺记仇。 罢了罢了。 吴远紧走几步,正要穿过桥面,直奔村部。 却被身后追来的声音叫住道:“幺弟,你等等我。” 在这个档口,这个地方,叫他幺弟的,除了大姐夫蔺先学,也没别人了。 吴远驻足回头,从兜里掏出华子,磕了两下。 蔺先学便从二八大杠上下来,稳稳地停在了他面前。 明明吴远的华子都递到他跟前了。 蔺先学偏偏要装模作样地摸遍自己的兜兜,然后半推半就地才接了华子。 俩人点上华子,就在桥头聊了起来。 “大姐夫,我瞅你刚放学,以为你要多忙一会儿。” “今天回县里,走得就早一点。” “这段日子,大姐没再作妖吧?” “她呀?”蔺先学叹了口气,“不说她了。我叫你,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吴远正色道:“行啊,大姐夫你说。” “是这样,”蔺先学回头看着学校道:“咱这村办小学也开了一个多学期了,各方面都稳中向好。可唯独缺一样!” “缺什么?”吴远追问道:“需要钱的话,大姐夫你直接跟教委打申请就是了。” 吴远相信,栗主任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只要不是太大的数目,一般都没问题。 “你先听我说完,”蔺先学推了推镜框道:“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一年级招收的适龄儿童来看,普遍没有基础。所以我觉着学前教育,幼儿园,还是有必要的。” 这下吴远听明白道:“大姐夫,你的意思是,缺个幼儿园?” 蔺先学点头道:“没错!” 随即话锋一转道:“可幼儿园这东西吧,添上两个班倒是简单,可真正办起来却有点难。” “难在哪里?” 蔺先学掰扯着指头说开道:“一方面,是幼儿园老师的短缺,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文化,还能带孩子的幼师,可不好找。” “另一方面,这幼儿园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得收学费!” 吴远一怔,对咯,收学费才是最大的难题。 “估计得收多少钱?” 蔺先学叹气道:“一学期五块钱总需要的吧?城里的幼儿园一学期都得十块二十块的。” 吴远嗦了嗦牙花子道:“五块钱也够呛能收上来。” 至少有这个五块钱门槛在这儿,村里很多人宁愿把孩子放在家里光屁股玩泥巴,也不愿意送到幼儿园来浪费钱。 “这样吧,大姐夫,你先给教委打申请,把各项困难都摆一摆,往上提,看上头能给解决多少?剩下的,等老支书出差回来,再找村里商量。” 蔺先学一琢磨:“也只能这样了!行,那我先走了,你大姐还在家等我。” 目送着蔺先学上车离去,吴远这才加快脚步,直奔村部。 和往年的喧嚣热闹不同。 今日晚饭前的村部,有些冷清。 吴远长驱直入,进入村部,直奔办公室。 就见老许头一人埋头伏在桌面上,一手拿笔记账,一手拨拉着缺了珠子的算盘。 浑然忘我。 “许叔,算什么呢?” 吴远开口的同时,把手里的华子递过去。 老许头一抬头,连忙放下笔和算盘,搓搓手道:“哟,小远来了?你来得正好,我这正头疼着呢!” 说完,接过华子在手头边磕边琢磨道:“按照咱们去年小龙虾的收购价,我算了半天,这也没法挣钱哪!” 吴远啪嗒一声,拨着了打火机递过去道:“许叔,你怎么算的,说给我听听。” 第1226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村部办公室内。 老许头凑在吴远递过来的火苗上,点着了华子。 猛吸一口,长吐出来,连着鼻孔和口腔都往外冒烟道:“慧琴那边,我都问过了。” “一亩虾塘亩产小龙虾三五百斤,就打500斤来算吧。” “小龙虾养殖周期三到六个月不等,说是跟温度有关。咱就按照三季来算,这也才1500斤!” “去年村部收购小龙虾,优等品两毛一斤,一般品一毛一斤。” “这1500斤,就算全按照优等品来算,那收益也就堪堪跟种庄稼持平。” “扣除小龙虾饲养的投入成本和开销,再扣除三提五统的,说不准还不如庄稼啊!” 吴远心里一突,确实如此。 野生小龙虾按照两毛一斤来算,那是净赚。 可养殖的也按照这价格来的话,那就是纯亏了。 顶天了,跟种庄稼一样。 因为如今粮管所收购粮食的价格,也就在两毛左右。 而且这价格是上头定的,地方上做不了主。 想到这里,吴远心里一动,定价权! 这是唯一的区别! 庄稼粮食,咱们村里没有定价权,上头说多少就多少。 可对于小龙虾,定价权是掌握在咱手里的。 抓住定价权这个关键,吴远的思路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许叔,这事啊,也不难办。” 老许头愕然道:“你想到办法了?” 即便吴远心里觉着可行,但嘴上依旧没说死道:“我先抛个砖,许叔你听听看。” “行,你说。”老许头干脆道。 吴远这才开口道:“为了保障小龙虾养殖户的利益,培育整个养殖市场,咱们村里统一和各个养殖户签合同,以补贴价收购小龙虾,比如5毛钱一斤,具体可以再研究。” “如此以来,5毛钱一斤收上来的小龙虾,在卖给三姐这样的本地商户时,指定是亏本的。但销往外地,比如上海的教授夫人和我媳妇她小姨这样的商户时,起码是可以保本的。” “毕竟大城市的价格,完全可以做到咱们本地的两倍。对于她们来说,两块钱一斤的十三香小龙虾,原材料5毛钱一斤,合情合理。” “除此之外,村里今年继续收购野生小龙虾,来抵消补贴价带来的成本。最终算下来,村里应当贴不了多少钱。” 老许头听完,一拍桌子道:“还是你脑瓜子好使!这样的话,倒也说得过去了。” “不过跟各个养殖户签订的补贴价收购合同,得有个上限,比如说每亩最多收购500斤!免得那些养殖户高价收购野生龙虾来凑数,赚差价。” 这确实是个空子。 但经老许头这么一堵,就不是问题了。 吴远点点头道:“反正大体思路就是这样,许叔你再完善完善。” “等过了两三年,物价涨上去,村里需要补贴的空间渐渐小了,到时候整个小龙虾养殖产业,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老许头啧啧道:“确实如此。” “不过这法子,也只有咱们村有资格用。换做是别的村子,一分钱掰作两半花的,哪敢下这么大决心去补贴农民?” 说到这里,老许头追问道:“小远你说实话,这回咱们往回倒腾的铝锭子什么的,真能挣着钱?” 吴远哈哈一笑:“许叔,这事啊,我说再多也没用,咱们拭目以待呗。” 正说着,许慧琴过来了。 老许头扭头就问:“慧琴哪,一亩虾塘才产个三五百斤的小龙虾,这太少了。你能不能加把劲,把产量搞上去?” “最起码也跟庄稼一样,七八百斤往上,够一够一千斤啊!这样一年两茬三茬养下来,老百姓才有的赚呀。” 许慧琴为难地道:“大伯,这小龙虾生长对环境也是有要求的。养殖密度太大的话,不利于成活,到头来得不偿失。” 老许头早知如此,所以就是随口一问。 再加上有吴远提出的思路,这事其实已经有谱了。 可惜许慧琴不知道。 她特地赶过来,就是给老许头出谋划策的。 所以在打消了老许头催生小龙虾产量的念头之后,许慧琴接着道:“大伯,我也想过了。” “我觉着,咱们可以把养殖的小龙虾往大城市卖,争取卖个高价,应当不难。” “这样一来,养殖户就有利可图。至少养殖小龙虾的经济性,能超过普通庄稼。” 可惜老许头刚听过吴远提出的思路。 再听这个侄女提出来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刚才吴老板已经给我出过主意了,比你这个思路更健全,更有可行性。” 随即老许头絮絮叨叨地,跟许慧琴,把吴远的思路复述了一遍。 中间遗漏的地方,吴远偶尔插一句,补充一下。 听得许慧琴是眼前一亮之余,如释重负道:“这个思路果然好,很细致很周到。” 老许头指点着大侄女道:“你呀,还得好好跟人吴老板学!” “人家就到这儿一根烟的功夫,就想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吴远眼见许慧琴被说的脸都红了,当即打岔道:“许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慧琴繁殖和养殖小龙虾是行家,她才是咱们村小龙虾产业化的关键人物!” 说完,转而问起道:“对了,慧琴,目前培育了多少小龙虾苗?” 许慧琴精神一阵道:“大约有八百来公斤,可供养殖二十亩的样子。” 换算下来,也就是每亩40公斤虾苗的样子。 二十亩的规模,着实算不上什么产业化。 所以许慧琴紧跟着补充道:“等到下一茬小龙虾成熟,咱们村的繁育规模应该能慢慢上到五十亩左右。” 听起来依旧不多。 但毕竟小龙虾的终端市场,也亟需拓展。 一味地提高村里的养殖规模,等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有风险不说,也没那个必要。 饶是如此,老许头已经拨拉着算盘算开道:“二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一万斤,全部补贴收购的话,补贴成本三千块。” “五十亩养殖面积,满打满算两万五千斤,补贴成本七千五!” “一年下来,村里最多贴补一万零五百块。” “还好,还好!”老许头悻悻地抹了抹额头道。 第1227章 先富带后富,才是真本事 确定最大贴补的额度,老许头心中有数,自然就放下心来。 剩下就是照此拿个章程出来,形成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然后经过梨园村投资委员会的集体讨论,最终公示执行。 饶是如此,老许头依旧忍不住问了吴远一句道:“吴老板,你说这东西,咱们村里不会要一直贴补下去吧?” 当着晚辈的面,老许头总喜欢叫他吴老板。 吴远也没让他失望,不假思索地道:“不会,许叔。等上海和省城这样的大城市中,小龙虾的消费市场一旦形成,补贴的空间就会随之缩小。” “再加上未来物价上涨的因素,我估计不出三年,咱们村的小龙虾就能形成利润可观的稳定产业链。” 打村部离开,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春天的白昼明显变长了,以至于夜里总觉着不够睡的。 真正叫人体会到了‘春眠不觉晓’的意味。 回到吴家小楼,媳妇杨落雁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忙里忙外。 吴远摸了摸自顾自在沙发边上玩的小江和玥玥。 随即就卷起袖子,作势要帮媳妇的忙。 杨落雁见状道:“饿极了吧?一会就得了,不用你帮。” 果然这家常便饭,自己还是插不上手。 吴远就手在厨房洗了把手。 就听媳妇提起道:“对了,听妈说,今天台岛那边来信了,就放在咱屋里床头上。” 每次台岛来信,都是航空信封。 那独特的标识,连玥玥都能认出来了。 吴远甩了甩手,转身进了房间,果然见着一封信件,在床头柜上放着。 摸起来拆开一看。 薄薄的几页信纸,除却前面的例行问候和交流之外。 二表哥施代功还在最后,隐晦地表达了,两岸局势紧张,有可能打起来的隐忧。 毕竟年初老美轰炸老萨这事过去刚没多久。 战争的脚步,仿佛就在身边似的。 吴远微微一笑。 这大表哥施代成几近退休,二表哥施代功年纪也不小的。 胆子是越来越小了。 不过屈居台岛那个弹丸之地,本身安全感就是极具欠缺的。 尤其是在国际局势风声鹤唳的情况下。 失笑之余,吴远正准备提笔回信。 就听小江屁颠颠地跑过来,奶声奶气地道:“爸爸,吃饭。” 晚饭四菜一汤,营养自然是不缺的。 味道也说得过去。 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看得杨落雁是成就感爆棚。 回头一看亲妈刘慧,有些茶饭不思,食欲不振的。 杨落雁不由好奇道:“妈,怎么了?今晚饭菜不合你胃口?” 刘慧没有回答,而是叹气道:“也不知道你爹在东北吃不吃得惯,睡不睡得香?” “他也真是的,一大把年纪了,还当自己是年轻人,那般瞎折腾,跑那么大老远去……” 吴远小声问媳妇道:“今天爹没打电话回来?” 杨落雁缓缓摇了摇头后,对刘慧直接反唇相讥道:“妈,你这么担心我爹。没准爹现在吃香的喝辣的,乐不思蜀呢。” 刘慧俩眼一瞪:“他敢!” 随即端起饭碗猛刨起来,仿佛在跟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伴较劲似的。 晚饭过后,杨落雁忙着收拾锅碗瓢盆。 吴远主动承揽了做狗饭喂狗的任务。 正当院子里的四条大狗吃得喷香时,收拾完家务的杨落雁,拎着个手提袋,指了指西边道:“我到隔壁去一趟,吃人家这么多豆腐和面条,总得表示表示。” 吴远点点头,“去吧。” 夫人社交,就完全交给媳妇去做。 吴远向来不跟着瞎掺和。 不多时,肖伟家那边传来一连串的狗叫。 连带着大黄几条狗也都从美食中抬起头来,跟着蓄势狂吠了两声。 那架势仿佛在给自家女主人助威。 不多时,狗饭吃完,吴远收了狗盆。 扔在水井边上,冲了冲手。 随即就进屋提笔给台岛回信了。 信里,为了打消两位表哥无畏的忧虑,吴远从内地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不少。 这也是即具有说服力,同时又不担心会涉密的角度了。 至于内地上头同样被老美轰炸老萨这事震撼到了,以至于在痛定思痛地考虑转型这事,吴远是一个字都没提。 果然知道的越多,人就越不自由。 放在去年早些时候,吴远给台岛回信,哪需要考虑这许许多多、方方面面? 这一写,就写了将近一个钟头。 以至于媳妇杨落雁回来时,吴远这才堪堪收尾,正在反复通读。 “还没写完呢?” “差不多了,这是第三稿。一会你帮我看看,有什么不妥?” “至于么?” “至于!”吴远正色道:“这已经是第三版了,我觉着没什么敏感性的内容了。你再给把把关,咱最好别出岔子。” 杨落雁只得答应下来道:“行吧,等睡觉前再看。” 夜深人静时。 俩口子靠在床头,杨落雁展开吴远回的信件,一目十行地诵读。 看完之后,欣然叠起道:“我觉着没问题。” 吴远大气一松,接过媳妇塞进信封里的回信,随手放在床头。 就听媳妇提起道:“你猜猜陈杏带着俩孩子在家,都吃的什么饭?” 吴远并不太感兴趣地附和问:“吃得什么饭?” 毕竟这种事情,他本身就不能表现得太感兴趣。 不料下一秒,杨落雁叹息道:“就吃一个白菜炒豆腐,配着清汤寡水的面条。” 吴远回过头来,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多虑了。 媳妇这是纯纯同情陈杏娘仨,并没有试探自己的意思。 “确实差了点,毕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是啊!”杨落雁唏嘘道:“我也发现了,我给她拿了两件衣服,她似乎没那么高兴。倒是其中有一件能给她闺女穿,给她高兴的哟。” 吴远只能道:“等到村里的小龙虾养殖搞起来,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年底等肖伟再挣钱回来,更是锦上添花了。” 杨落雁靠过来,幽幽地道:“我现在总算明白,你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扶持村里了。” “咱们一家吃饱穿暖,真的不算什么。全村致富脱贫,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本事!” 第1228章 小龙虾养殖,不如搞养蚕 兴许是由于头晚上送了衣服的缘故。 隔天周三的一大早。 村办小学的广播都还没响呢,陈杏就送来了新鲜刚出锅的豆腐。 顺带着送来半锅香喷喷的豆汁和半盆豆腐脑。 这可有日子没吃过了。 还在床上的吴远,直接被馋醒了。 起床出门一看,俩孩子喝得正香,以至于小嘴边染了一圈白白的豆汁,都浑然不知。 媳妇杨落雁正在准备点花生碎和香菜。 一并洒在豆腐脑上,愈发令人馋涎欲滴。 看得吴远都想先吃早饭,再行洗漱了。 结果被杨落雁拦着,啐了一口道:“忘记你昨晚舔过什么了吗?快去刷牙洗脸!这豆腐脑给你留着。” 吴远三下五除二地洗脸刷牙。 随即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边上,接过媳妇递来的豆腐脑,大快朵颐起来。 不得不说,陈杏做豆腐的水平真是一绝。 这要是在城里摆个摊卖早餐,怕是也不少赚。 就是每天起早贪黑地做豆腐,实在太辛苦了些。 再天生丽质的女人都能熬成婆。 早饭过后,马明朝也开车过来了,连带着又提溜了两条大青鱼。 到不了十斤,但七八斤还是有的。 看着吴远一脸疑惑道:“你家那鱼塘,都撂荒两年了,怎么还有这么大的鱼?” 马明朝笑着解释道:“老板,这可不是我家鱼塘里的。而是慧琴带人做虾塘,抽干了河水,捡漏的,大大小小十几条,各家都分了些。” 做虾塘,要单独打堰,设置防逃网,谁也不宜太深。 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功夫。 等到马明朝把两条大青鱼放到了水井旁边的大盆里。 玥玥迫不及待地指着青鱼,嚷嚷道:“吃鱼,吃鱼!” 这孩子打小就爱吃鱼。 吴远摸摸孩子脑袋道:“等爸爸晚上回来,给你做。” 说罢上了桑塔纳,直奔盼盼家具厂。 经历了最初的交际应酬之后,此时的家具厂中并无太多的事务。 最大的工作,就是之前本该属于杨沉鱼签字的任务,都沦落到他头上来了。 除此之外,依旧是喝茶看报逛车间的。 直到十点多,案头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吴远接起来一听,是颜如卿的声音:“颜姐,你找我有事?” 颜如卿言简意赅地道:“通知你一声,留在上海那边的几辆车,已经报关过了,等你派人去接收了。” 吴远当即道:“那我让明朝去接收。” 颜如卿思忖道:“也好,正好他去过那个公司,叫他直接找那边负责人拿接收材料……” 为了保险起见,吴远特地记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记完之后,咧嘴一笑:“颜姐,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谢啦!” 颜如卿翻了个白眼道:“你还有事没?” “没了没了……”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便传来嘟嘟嘟的忙音。 随即吴远叫来马明朝,把事情一交代,电话一转交。 马明朝迫不及待地就要出发去上海。 毕竟接新车这种事,对他来说,就跟接新媳妇似的,既期待又激动,还兴奋。 可是走到门口,才猝然转身道:“老板,我走了,你怎么办?” 吴远随口道:“我跟二叔的车回去呗,正好顺路,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马明朝当即掏出白色桑塔纳的钥匙道:“老板,这车钥匙留给你,你开着去哪儿也便宜。正好等我办完接收手续回来,顺便替你开一辆车回来。” 吴远啧啧称赞道:“不错不错,这样更好。反正上海那边车子够用,也是时候留一辆在老家备用。” 一通简单地商量之后,马明朝风风火火地走了。 就跟去接新娘的新郎官似的,意气风发。 在隔壁行政办公室,听到三言两语的桑语,过来倒茶时,忍不住问起道:“老板,这回会是什么样的豪车?会比宾利还要豪华吗?” 吴远心中隐隐有期待,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颜姐给他准备了什么样的惊喜。 所以也就实话实说了。 到了下午,临近四点的时候。 吴远正要早点扯呼,开车回家,给俩孩子做水煮鱼片吃。 卞孝生骑着二八大杠过来了。 于是正要下楼回家的吴远,就势迎下楼去,在楼梯口,握住了卞孝生道:“卞书记,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卞孝生不答反问道:“吴老板,不会不欢迎吧?” “哪能呢?”吴远松开手,掏出华子递过去道:“随时欢迎,热烈欢迎。” 二人回到三楼。 杨国柱也打副厂长的办公室里迎出来,跟卞孝生寒暄招呼了一通。 随即跟吴远交换个眼神。 眼见吴远没有叫他代劳接待的意思,就又找个由头,回办公室忙活去了。 吴远亲自把卞孝生,让到厂长办公室落座。 又叫来桑语,一通伺候茶水。 等到第二根华子点上的时候,俩人这才在沙发上坐下来。 就听卞孝生唏嘘道:“缫丝厂成立第二年了,我从开年到今天,都没睡过一个好觉。” “起初是担心今年会发生去年那般的汛情,影响厂里正常的生产秩序。” “后来又担心各乡镇种桑养蚕普及力度不够,蚕茧收成比起去年没有进步。” “终于在这两天,我这心里勉强才落了地。” “这其中,你四姐夫钟振涛的辛庄乡,可是帮了我的大忙!” 吴远可没居功,而是坦诚道:“最重要的,还是你卞书记对缫丝厂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缫丝厂能有今天的起色,跟你的关注是分不开的。” 这话夸到了卞孝生的心里去了。 以至于卞孝生受用之余,难得开起了玩笑道:“这里头毕竟有你吴老板二十万的投资呢,我得为你这样的股东负责不是?” 吴远摆摆手。 就听卞孝生话锋一转,问起道:“我听说梨园村打算正式推广小龙虾养殖了?” “可那东西,野生的到处都是,去年收购价也才一毛两毛一斤吧?能挣钱吗?跟咱们蚕茧子价格相比,也太白菜价了。” “要不,还是让他们改做养蚕,现在也不晚,依旧能挣上三季蚕的收入……” 第1229章 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卞孝生这纯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 种桑养蚕的局面刚有点起色,就觉着自己能够指点江山了。 全然忘了眼前的吴远,事业做的遍地开花,干一行成一行,经验比他丰富多了。 好在吴远压根没跟他计较。 只当卞孝生这属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 所以等到卞孝生说完,吴远直接一推二五六道:“卞书记,这事你得找我老丈人商量去,找村里的老几位商量去。村里的事,我可做不了主。” 卞孝生咂巴咂巴嘴。 尽管他知道,吴远这是托词。 但是托得没毛病,无懈可击。 随即扬扬手,往回找补道:“嗨,我就是话赶着话,说到这儿了。” “其实我也想看看,到底种桑养蚕给村里带来的收入高,还是小龙虾养殖带来的收入高……” 这就是多少有些叫板的意思了。 吴远笑了笑道:“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约定达成。 卞孝生志得意满地走了。 看着一道送出来的杨国柱,一脸疑惑地道:“小远,卞孝生这是忘了缫丝厂被咱们家具厂力压的旧事了?” 吴远悠悠道:“可能是卞孝生他觉着,这回不是跟我较劲,是跟村里较劲。” 杨国柱失笑道:“如今村里头绪不少,看起来有点乱,可那也不是卞孝生他能比的。” 吴远俩手一摊:“所以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卞孝生跟咱们,就属于这种。” 二人边说边回到办公室。 桑语正在躬身收拾着茶壶和茶盅,以及茶几上的烟灰缸。 见到吴远回来,边忙活边道:“老板,你是继续喝茶,还是喝点别的什么?” 吴远从衣架上拿下外套道:“什么也不喝了,我下班了。” 桑语看了看时间,知道还没到点,却也没有多问。 穿好外套的吴远,抄起手包和大哥大,摸上马明朝留在桌上的车钥匙。 径自下楼,上了那辆白色桑塔纳。 桑塔纳内依旧残留着大姨子留下的香水味,好在经过这几天的消散,淡了许多。 插上钥匙一拧,感受着车身的抖动,寻找着半联动的临界点。 吴远不慌不忙之中,忽然福至心灵地把刹车一撂,桑塔纳顺利启动离开。 谁说开破车就没有乐趣了? 一路稳稳当当地回到吴家小楼,吴远把车子往门口一扔,就停在了那里。 反正农村广阔天地的,随处都是停车场。 根本不需要讲究。 院子里正在溜猫逗狗的玥玥直接飞奔出来,“粑粑,你回来啦,做鱼吧!” 孩子只言片语,虽不成句的。 依旧能听出对吃鱼这事的满满期待来。 吴远回屋换了身衣服,系上围裙,随即从水井边捞起那条稍大些的青鱼,带着斧头来到院外,一通手起斧落,把青鱼直接度化了。 等到把青鱼处理干净,回到水井边,往案板上一搁,拿菜刀斜着一道道地直划拉。 不多时,一大盆生鱼片就划拉出来了。 腥气的蔓延,让家里的几条大狗全都翘首以盼。 等到薄薄的鱼片准备好了,吴远直奔车库,找出酸菜缸子,掏了两大把酸菜出来准备。 像是往常的水煮鱼片,需要择豆芽,准备配菜,太过耽误功夫。 索性今儿就做酸菜鱼了。 正好这酸菜,也是头一回腌。 口味如何,正好趁机检验一番。 等到酸菜鱼的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吴远顺带着又备了几道家常菜。 所谓一事不烦二主。 既然今晚自己为了俩孩子下厨,那就把事情一并都做了。 省得媳妇下班回来,还得烟熏火燎地受罪。 一通忙活,有条不紊中,时间在不知不觉地过去。 等到杨落雁回来的时候,四菜一汤,简简单单,已经端上桌了。 杨落雁看着色香味俱全的酸菜鱼,不由惊叹道:“哇,老公,这不就是咱们在省城尝过的酸菜鱼吗?” 吴远点点头,就见刘慧也嗅着味儿看过来。 要说杨落雁不知道这道菜地道不地道,那她可就太知道了。 毕竟从小就在省城长大的,这道菜的口味,可以说与她的过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杨落雁看着母亲失神的样子,不由得意非凡地道:“妈,俺老公这酸菜鱼,是不是做的特地道?” 刘慧虽然被酸菜鱼的色和香所征服,但在没尝到味之前,却依旧有所保留地道:“嗯,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 结果杨落雁却不乐意了:“什么叫像是那么一回事呀?你快坐下来,赶紧尝尝。” 说话间,一家人落座下来。 刘慧对齐了筷子,脸色凝重地夹了块鱼片,放在米饭上,翻了翻。 等到热气散的差不多了,这才塞进口中。 果然,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 这酸菜鱼,做得那叫一个地道,颇有自己儿时的味道。 一道菜,勾起儿时的回忆。 刘慧不得不点头称赞道:“确实地道,好吃,去省城开个酸菜鱼馆子,都绰绰有余。” 杨落雁立马昂首挺胸,态度那叫一个得意。 只能由收获称赞的吴远,回应道:“妈,好吃,你就多吃点。” 说是这样说。 事实上,刘慧自己却没吃多少。 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照顾俩孩子吃了。 毕竟那么多鱼片,免不了带刺,得加倍小心才成。 以至于等到俩孩子吃饱喝足,盆里只剩下些酸菜了。 饶是如此,她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晚饭刚过。 吴远这正喂着狗呢,老许头带着许慧琴找过来了。 “哟,许叔,慧琴,快进屋坐。” 老许头背着手道:“那什么,我让慧琴按照你昨天的提议,写了个初稿,这不找你来审核来了嘛。” 随即见到刘慧从小楼里出来,老许头叫了声嫂子,慧琴跟着叫婶。 刘慧应声之后,就把人往屋里让。 进了小楼,厨房里忙活的杨落雁回过头来,打招呼之余,问道:“许叔,慧琴,你们都吃了没?” 吴远一拍大腿,“瞧我这脑子,都忘了问了。” “许叔要不咱爷俩弄两盅,家里酒菜都是现成的。” 老许头连连摆手道:“别麻烦,我俩吃过来的。” 第1230章 小鬼再难缠,该缠也要缠 既然吃过了饭,吴远就手递上了烟。 厨房里的杨落雁,也趁机泡了杯茉莉花茶过来,端给许慧琴。 惊得慧琴连忙站起来接。 杨落雁拍拍慧琴的肩膀慨叹道:“这都长成大姑娘了,愈发稳重多了。” 吴远笑道:“那当然,毕竟是咱村里的技术能手!” 说着,凑头跟老许头点上烟。 然后接过老许头递来的小龙虾养殖的补贴章程稿件,细细研读起来。 兴许是昨儿反复审视自己回信的习惯延续下来了。 这一看,还真叫吴远挑出几处细节和毛病来。 毕竟说是一回事,落于纸面又是一回事。 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事。 许慧琴放下茶杯,连忙掏出纸笔,搁在腿面上,信笔疾书地记录。 虽然写的飞快,但自己依旧娟秀不减。 一番研读下来,半个钟头过去了。 老许头见吴远顾着看稿件,连烟都不抽了,自己抽完手头这根,也就没再续。 合上稿件,交还给许慧琴的同时。 吴远肯定道:“动作够快的!大部分细节都记下来了,我刚挑的都是小毛病,回去改改就成。” 许慧琴点点头。 老许头跟着道:“有你吴老板把关,指定是滴水不漏了。” 随即,话锋一转道:“那什么,老杨头还没打电话回来?” 吴远不知道,下意识地看向刘慧。 连带着老许头和许慧琴,一起看向刘慧。 刘慧就很莫名其妙地道:“看我干什么?昨天没打,今天也没打。” 杨落雁趁机接茬道:“晚饭时,见你一句话都没抱怨,还以为爹打过电话回来了呢。” 其实这也是吴远看向刘慧的原因。 刘慧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没说。 毕竟晚饭时,都被闺女婿的一道酸菜鱼惊艳到了,整个人的情绪都沉浸在回味和过去之中,谁还想得起远在千里之外的那个糟老头子? 不过,说曹操,曹操到。 众人刚回过头来,就听沙发旁边的电话骤然响起。 吴远接起来一听,一句话就把全屋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爹,我们正说你怎么没打电话回来呢。事情办的怎么样了?许叔正好也在。” 电话那头的杨支书揉揉脑袋,叹了口气道:“这两天净吃吃喝喝了,喝得我都怕了。这东北人办事,实在是太多规矩了。” 吴远正色道:“爹,那要不我找找门路?” 结果话音刚落,杨支书就脱口而出道:“别别别,还没到那一步。” “况且这些牛鬼蛇神,单靠着上头的门路往下压,难保他们不在今后的事情中下绊子。” “你放心,叫老许头也放心。我什么场面没见过?一定把这路子趟出来。” 好家伙,还挺执拗。 随即爷俩又互相问了好之后,这才挂了电话。 吴远把情况,跟老许头简单那么一说。 没想到老许头也赞同老支书的做法道:“他是对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说完,老许头长身而起。 连带着许慧琴跟这样一道起身道:“那我们就回了。” 老许头和慧琴,跟刘慧、杨落雁告别。 吴远跟着出了小楼,当即给老许头续上华子,边走边聊。 走到小楼后面的村道时,就听夜色下老许头看着不远处道:“肖伟这媳妇是真能干,大晚上还在这儿挖虾塘子。” 老许头不说,吴远都没注意到。 抬眼一看。 虽然夜色下看不真切,可挖地那挥汗如雨的喘息声,那可是听得真真的。 于是吴远跟着老许头俩人多走了几步,到了肖伟家后面。 就听见陈杏隔着一条河沟,跟众人打招呼道:“吴老板,老村长,慧琴呀!” 许慧琴应道:“嫂子,这么晚还挖呢?咱又不着急,别那么辛苦,明早接着挖也不迟。” 陈杏讪笑一声:“嗨,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能干就多干一点。” 老许头或许不清楚。 但吴远身为邻居,可是一清二楚。 陈杏除了挖虾塘子,还起早贪黑地做豆腐,压面条呢。 肖伟北上打工之后,这个家,就全靠这个女人撑起来的。 太不容易了。 想到这里,吴远问起道:“慧琴,村里养殖小龙虾的虾塘,都是人工挖掘么?” 许慧琴点点头道:“初期的二十亩虾塘,都是各家管自家,自行挖掘的。” 老许头也解释道:“毕竟这么点工程量,也不值当村里统一组织。” 吴远问出这个问题时,早就想好了解决办法道:“许叔,不需要村里统一组织。我让腾达三建派个挖掘机过来,虾塘这个深度不深,二十亩地,一天也就挖出来了。” “那敢情好哇!”老许头一拍脑袋,“那挖机我见过,给明军家盖房挖地基,一会功夫就完活了。” “机械化嘛,就是这样!”吴远理所当然地道:“咱们要把有限的人力解放出来,做更多有技术含量的事。像是小龙虾养殖,怎么把小龙虾养得既快又好,这才是最关键的。” 说到这里,吴远朗声对河沟另一边的陈杏道:“别挖了,明儿村里统一派挖机过来挖。” 陈杏手上动作不停道:“挖机那多贵,俺还是自己挖吧。” 吴远看了眼老许头。 老许头心领神会道:“村里找的,不要钱。” 陈杏难以置信:“真的?” 毕竟她已经挖了一天了,这事有多累,比谁都清楚。 许慧琴附和道:“真的,嫂子。” 陈杏满心欢喜地停了下来道:“那俺明天搁家等着!” 劝完了陈杏,老许头立刻恍然道:“我得赶紧回村部发个广播,省得还有其他家摸黑挖的。” 说完,就匆匆走了。 许慧琴又道了声别后,连忙跟上。 吴远回到家中,先把桑塔纳开回院里,随即才销上大门,放开狗绳。 刘慧带着俩孩子洗洗睡了。 一楼只剩下杨落雁,坐在沙发上,开着电视机,捧着卷起来的纸漏斗,优哉游哉地嗑着瓜子。 见到丈夫回来,就把瓜子递过去道:“大姨那边我问过了,提前给文勇手术,问题不大,说是手术术式都已经成熟了。” 吴远捏了把瓜子在手里道:“那就好。” 第1231章 标王的势头,锐气不可当 攥着瓜子,刚嗑了一会。 就被媳妇杨落雁嫌弃着叫停,就因为掉了些瓜子壳在地上。 好在叫停之后,吴远就不用自己嗑了。 完全变成被投喂的状态。 虽说是进口又出口的瓜子,但吴远不嫌弃媳妇。 尤其是在媳妇合身贴过来之后,他这闲下来的双手,顺便给媳妇做起按摩来了。 形成一种夫妻之间的连接闭环了。 共赢。 只是这按着按着,就把媳妇按得双眸饱含春水。 是时候,开启另一种连接了。 这一连,就是一夜。 周四的一早,吴远是在淅淅沥沥的雨打声中醒来。 一睁眼,窗外阴沉沉的,却并不冷。 起码能叫人发自内心地说出一股子‘春雨贵如油’的感慨来。 起床出了房门,媳妇杨落雁已经在厨房里忙开了。 吴远不用特意凑过去,都知道媳妇在做些什么。 因为韭菜盒子的香味,实在是太有辨识力了。 洗漱过后,沙发边上的电话就响了。 吴远看了眼时间,多少有些讶异。 接起来一听,才发现是老许头在村部打来的。 “小远,今天下雨,挖机就暂时先别派了。等过两天再说吧?” 吴远看了一眼门外,中不溜的春雨。 下了这么久,足以把地浇透了,确实影响挖机的工作效率。 于
相关推荐:
极品小帅哥连环挨操记(H)
[末世]男朋友总想囚禁我
恋父情事录(父女1v1)
深夜发疯病娇脑洞合集
误把师祖当炉鼎(修仙1v1 )
三人同床
春意融融_御书屋
心甘情愿【女攻男受sp】
纵芳菲(古风NP高H)
食髓知味(姐弟骨科,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