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唉,就放过我吧(NP H) > 第43章

第43章

他身上。 这是爱吗? 怎么听着,反而像诅咒呢?” “对啊!”我也笑着附和道,“听说,对于去天堂还是去地狱的判定,是信不信神,而不是依据于他的行为善恶? 这有点儿,像黑社会啊!” 比利牧师依然温和的笑着,并不着急解释。 等我们都说完了,他才慢慢的朗诵道:“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因为爱是从神来的。 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不要用神的话,来攻击神哦。” 我们仔细的琢磨着他的话。 他这才解释道:“黑社会,讲的是帮派。 只要你跟他是一伙儿的,不论你烧杀抢掠,他都罩着你。 这不是神,神不是这样的。 神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上帝。 《圣经》中也有讲: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爱是不加害于人,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神的爱,是圣爱,是无差别的爱。 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又怎么会,特意去诅咒谁呢? 主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打。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要咒诅。” 有人笑了起来,道:“有人打你这边脸,就把另一边脸也伸出去。 我本来以为,这是佛家的态度。 没想到,这竟然是主耶稣的意思啊! 看来,我之前确实对基督教不了解啊。 不只是佛家讲忍辱。 原来,你们也讲。” 他所说的,也正是我所想的。 第294章 佛家是无神论 佛家有六度核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也就是说,六个修行法门,到达觉悟的彼岸。 关于忍辱度,有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寒山禅师问拾得:“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当然,不止是佛家。 道家讲无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也有很多关于忍辱的条律。比如第一百六十八:若人侵谤汝,汝但当自启白大道,不得忧怖,以损精神。 万万没想到的是,基督教竟然也讲忍辱。 我笑道:“之前我还以为,基督教把异教徒,都送去地狱呢。” 其他人也附和道:“对啊!为什么你们经常说,不信神,就要下地狱呢?” 比利牧师平和道:“神爱世人,爱的是全部人。 《圣经》中多次强调:神就是爱。上帝就是爱。 不相信爱的人,不是神要把他打入地狱。 没有爱,本身就在地狱。” 不知道比利牧师,是不是看我们“慧根”不深,故意这么说的。 反正,我听到神不是故意把人打入地狱的,舒心多了。 心中没有爱,体会不到极乐,上不了天堂,如果这是个因果关系,我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不论我信不信神,我都希望,神代表的是爱和希望,而不是残暴的主宰者。 比利牧师又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基督教的常识。 他讲道:“神是灵。敬拜他的,必须在灵和真实里敬拜。 我们不搞偶像崇拜。 不烧香,不磕头,不拜神像。 神是永恒的。 而神像,是会被岁月摧毁的,那不是神。 人本身就是神的殿,不要再去跪拜假神。” 有人笑问道:“这个说法,是有针对性的抨击佛教和道教吗?” 比利牧师听后,只是微微的笑着,并不着急辩解。 谈到了佛和道,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佛家,其实是无神论的。 佛家讲,佛是开悟了的人,人人都是未开悟的佛。 《金刚经》里也有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也就是说,烧香拜佛,是见不到如来的。” “哈!佛家是无神论?哈哈哈哈!”有人难以置信的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他问道:“基督不拜神,佛家无神论。 那合着,就剩道家了呗?” 我很认真的回答道:“道家,其实也是无神论的。” 那人傻眼了,瞪大眼睛惊问道:“佛家,道家,天天烧香拜佛的,都是无神论? 就基督教有神,人家还不拜? 你们说的,是认真的吗? 咱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吗? 怎么感觉这么玄幻啊!” 比利牧师从始至终,都在淡淡的笑着。 见他没打算开口,我便继续解释道:“道法自然。 道家讲的,是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 第295章 道家是无神论 又有人问道:“但我怎么听说,道家是有神论呢?” 我开玩笑道:“道家忍辱啊。 有人非得把大自然,说成是自然神,给道家按上个神论。 神论不神论的,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 道家不跟他们争辩。” 那人还是不太相信,追问道:“那你怎么证明,道家是无神论呢?” 我反问道:“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有句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觉得,信奉这种观念的人,能是有神论?” 那人愣了一下,看看比利牧师,又看看我,问道:“比利牧师前面说过,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句诗,不是M爷爷的吗?” 我点头道:“对啊,所以是无神论啊。” 那人却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不是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想问。 我命由我不由天,和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两句,不是同一首诗里的吗? 怎么成道家的了?” 我前面本来就憋着笑,想严肃认真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这会儿真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笑了好一会儿,我才停了下来,解释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这两句是一组。 《悟真篇》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道家虽然讲天道,讲阴阳五行,但是,讲究的是对阴阳五行的运用。 而不是盲目的崇拜。 道家不相信,命由天定。也不相信,命由神定。 人可以顺应天地,成就自己。” 有人半信半疑的问:“嗯?我怎么听说的是,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 “嗯……”我想了一下,解释道:“人的命天注定,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两句话里说的命,不完全是同一个意思。 人的命天注定,这个命,是说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家庭,这些是注定的。 这是人生的起点,这个定数,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命,指的不是起点,而是人一生的过程。 是指我们可以借助天地五行的力量,去调整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人把它称之为命运。 命运的运,是运动的运。 起点是定了,但命运的车轮向哪里转动,人是可以调整的。 先不说道家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 咱就说基督教,比利牧师刚刚不也说了嘛,有所求即有所得。 有神论的教派,命运也不是固定的啊,与人的心念有关系。” 大家又一齐看向比利牧师。 比利牧师很有意思,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他一言不发,就笑眯眯的听着。 是个很好的听众。 大家看向他的时候,他还是笑眯眯的。 没打算说话的样子。 于是,便又有人问我道:“道家不是都能抓鬼吗? 这能叫无神论?” 哎呀。 话儿赶话儿的,问到这里来了。 我要是不回答,容易有误解。 我要是回答了,又显得我好争辩。 我看了一眼比利牧师,他依然笑呵呵的,听得不亦乐乎的样子。 第296章 儒家是有神论 比利牧师不说话,我就忍不住想说说。 哪怕师父没教我抓鬼的事儿,我也想说两句。 忍辱,修的不行啊。 我尽量客观的解释道:“《黄帝内经》里讲: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这句话是说,以天地为法则的道,是不讲鬼神的。 这句话对不对,虽然不好去论证,但咱还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 有神论的意思是,相信存在一个超能力的神,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 但道家讲的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都是人自己作的因果,与鬼神无关。 再说了,道家都能抓鬼了,那鬼神还能是他的信仰吗? 这就像警C抓坏人一样,那能说警C信仰坏人吗?” “嗯?能这么类比吗?”那人听迷糊了,挠着头,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说辞,便胡乱应道:“好好好。 道家和佛家,都是无神论。 你的意思是,只有基督教是有神论?” 我斟酌了一下,谨慎的回答道:“谁有神,谁无神,也就是一个说法而已。 真要说有神论,儒家也算是有神论的。” “哈哈哈哈!佛家和道家,都是无神论了,儒家反而成了有神论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四书五经》,竟然变成有神论的了? 哈哈哈哈! 太能闹了!”有人难以置信的大笑了起来。 比利牧师依然保持着温和的浅笑,不参与意见。 我认真的解释道:“《论语》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又讲:敬鬼神而远之。 首先,这是承认有鬼神,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其次,是说不要过于迷信,敬而远之就好。 《礼记》更是用了很多的篇幅,去写人死后,该如何厚葬。 比如,《礼记》中讲道: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你要说这是无神论…… 貌似……也不太能说的过去吧?” 大家慢慢的静下来,开始认真的琢磨。 有人疑惑的问道:“葬礼祭祀,是儒家管的吗? 办丧事,不是都找佛家,或者是找道家吗?” 我看了看比利牧师,道:“佛家和道家的葬礼,跟基督教有相似之处。 都是崇尚简约。通过念诵经文,表达心意。 佛家念佛家的经。 道家念道家的经。 基督教念基督教的诗歌。 而儒家,讲究的是哭奠,以哭寄托哀思。 《礼记》讲,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故泣无时,服勤三年。 先哭三天,入殓。 再哭三年,服孝。” “所以就有了代哭丧的职业?”有人问。 我点头道:“哭丧,是儒家注重的礼节。 佛家和道家,都倡导薄葬。 尤其是道家,重生轻死。 反对生时不孝顺,死后哭鬼神的做法。” 比利牧师在这时,悠悠的念诵道:“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死亡于我们而言,不是黑暗,不是灾难,也不是终结。 死是另一个生命的起点,等候荣耀的复活,就像种子种下去,等待结出更美的籽粒。 主所应许我们的,就是永生。” 第297章 神阻挡骄傲的人 比利牧师的话,引起了大家对死亡的思考。 大家在静静的沉思时,我想的却是,主应许的“永生”,是不是指的灵魂不灭? “荣耀的复活”,是不是轮回的另一种表达? 比利牧师看大家有所感悟,便又轻轻的念诵着一段又一段的经文,道:“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 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所以你们要自卑,伏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 大家在听前面的时候,都还挺认可的,静静的听着。 但是,当听到自卑这个词时,有人疑惑的小声嘀咕道:“自卑?” 被这质疑的声音打断,比利牧师笑了笑,却没有辩解。 嘀咕的人,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犹豫了一下,接口道:“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吧。 也许只是想表达,臣服在神的面前。 易经里,也有类似的思想。 六十四卦里,最吉利的卦,是谦卦。 大概谦虚的人,可以得到神的特殊照顾?” 自顾自的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心中浮现出秉烛师父讲的能量引导术。 对抗,是能量的消耗。 而臣服,可以让能量,回归于“我”。 比利牧师说,神会“赐恩给谦卑的人”,整个天国都是属于谦虚者的。 臣服,可以获得能量。 谦虚,可以获得天国。 这两者说的,是不是同一件事儿? 我不断的默念着,“神阻挡傲慢的人……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表面上,我们是在听比利牧师讲道。 但实际上,我却是在心里重新领悟我之前学过的内容。 冥冥之中,比利牧师好像是在点拨我。 点醒我之前理解的不够深刻的地方。 而后,比利牧师开口回答了一下自卑的问题。 不过,他没有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而是直接念诵了英文版的经文:“Humble yourselves, therefore, under God's mighty hand, that he may lift you up in due time.” Humble可以翻译为自卑,也有贬低,谦逊,虚心的意思。 大意是,在神强有力的手之下,放低自己,神会在合适的时间,将你举起。 这是谦虚,还是臣服? 谦虚和臣服,表达的是否是同一个意思? 我有点儿迷迷糊糊,分不清楚了。 当我还沉浸在谦虚、臣服、能量引导之中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我听说,基督教有个词叫十一奉献。 是说,要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献出来。 一边让人谦卑,一边让人捐钱,这算不算是精神控制?” 涉及到钱,难免会比较敏感。 有疑惑,确实是很正常。 只是这样直接的问出来,似乎带着攻击性。 比利牧师依然笑呵呵的,没有着急解释。 第298章 奉献布施 但他的助手没忍住,小声嘟囔道:“你不要说话给愚昧人听,因他必藐视你智慧的言语。” 他们说话很有趣,经常会直接背诵经文里的话。 这种用词听起来怪怪的,大概就是原文了。 比利牧师倒是不急不躁。 他先是慢慢悠悠的念诵道:“对上帝的畏惧,就是智慧的开端。” 停了一会儿,他才又继续用经文解释道:“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华的,是归给耶和华为圣的。 你们要给他人,这样上帝必给你们,并且会用大号升斗摇匀压实,满满地倒给你们。 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 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藉着我们,使感谢归于神。” 比利牧师在讲这一段的时候,其他人信不信,我不知道。 我却联想到了很多。 基督教的奉献,讲的是舍得。 佛家也讲舍得,用的词叫布施。 布施这个词,最早出自于道家。 《庄子》讲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 意思是说,活着的时候不周济他人,死后嘴里含颗宝珠干什么呢?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出家重持戒,居家重布施。 布施,是六度波罗蜜的第一项。 佛家的布施是指: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道家也有三布施:法布施,身布施,财布施。 儒家虽然不直接讲布施,但也有自己的说法。 孔子提倡教育不分贫富出身,“有教无类”。 可他也讲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自己主动带着礼物来的,我没有不好好教的。 儒家管这个,叫礼。 想要有所得,先要有所舍。 关于布施的作用,《太上慈悲道场消灾九幽忏》讲:且布施者,无量功德,利益一切,不可思议。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行于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无所住行于布施,指无所求的给予,福德大到难以想象。 也就是说,不只是基督教,要求教徒奉献,多舍多得。 儒、释、道,也均有类似的布施或供养的说法。 比利牧师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万物是靠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靠他造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我们是蒙神保护的人。 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神。 没有神的荣耀,一切都归于无有。 十一奉献,不过是将神的赐予,献回给神而已。 这是我们对神的忠诚和谢恩。” 神赐给人,人献给神,这是礼尚往来。 是担当,也是感恩。 有人笑道:“我本来以为,道成肉身,是佛教的肉身佛的意思呢。 原来这个词,出自基督教。” 又有人应道:“道成肉身,我以前还以为是道家的白日飞升,肉身成仙的意思呢!” 而我在想,比利牧师说的“太初有道……道就是神”,与《太上老君开天经》说的“太初始分别天地”,有没有关系? 神的道,是不是天道的道? 第299章 花仙和树精 信奉《圣经》的教派有很多,比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等。 《圣经》是犹太人写的。 犹太人是最早执行十一奉献的民族。 他们以世界0.3%的人口,掌握着全球约40%的财富。 世界三大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全都是犹太人创立的。 这与财布施,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道家讲天人合一: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那既然“总而为一”,所有给出去的东西,是不是其实都是给自己的? 所以,才能越舍越得? 他们在聊他们的,我心里在琢磨我自己的。 又有人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基督教不介意杀生,对吗?” 对于这个问题,比利牧师倒是没再背诵一段一段的经文,而是笑着反问道:“谁能做到不杀生?” 那人想当然的答道:“吃素的话,就可以不杀生啊!” 比利牧师笑问道:“吃素? 佛家有句话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古代的人不理解。 现在有显微镜就明白了,指的是水中有很多的微生物。 不但是水中,空气中也有很多的微生物。 那吃素的人,允许喘气儿不?” 大家一听,都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大概是用《圣经》来解释,大家不太容易相信。比利牧师转而用佛家和道家的观点,来举例子。 他温和的说道:“其实,按照你们的说法,在道家的观点里,仙道贵生。 花还能修成花仙,树还能炼成树精。 万物皆有灵。 植物的命,也是命啊! 何为杀生呢?” 有人不解的问:“花和树,真的能成精吗?” 比利牧师笑笑,看着我,不言语。 大概是他不方便讲精怪之事。 我便开口解释道:“《山海经》确实有描述过树精,树仙、树妖等。” 那人继续问:“《山海经》写的也太玄了吧,那能是真的吗?” 我实事求是道:“不知道啊! 反正,《山海经》和《周易》,以及《黄帝内经》一起,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大约,不属于是神话故事书吧。 玄不玄的,很难定义。 《圣经》玄不玄? 万物都是神造的,不玄吗?” 大家笑着点头不语,在有神论的地盘上,谁比谁更玄呢? 道家讲究“万物同体,均受于天。”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中提到:“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 戒杀生,是道家五戒之首。 《太上感应篇》中明确提到“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道家讲的杀生,指的是伤害生机。 既包括动物,也包括植物。 “生旺时,乃天地发生万物之情,不可违悖,天意至垂。 天地收藏之时而取之,则用无穷也。” 刚出生的动物植物,生机盎然,不可杀。 顺应天道而取,取其大者,临老自死,果实成熟,不算杀害生机。 儒家的观点,与道家一致,讲究顺时而取。 杀害生机,视为“不孝”。 第300章 财多伤人 《礼记》:“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意思是,不论砍树还是狩猎,都要顺应天时。 违背天时,是不孝。 比利牧师轻轻念诵道:“不杀生,讲的是慈悲。 慈悲,是爱的第二个名字。 慈悲,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愚蒙人哪,你们要会悟灵明;愚昧人哪,你们当心里明白。 人的爱带着条件,只有神的爱才是无条件的爱。” 比利牧师,时而念经,讲他想讲的,时而用经文,回答大家提问的。有问有答,相谈甚欢。 在临走的时候,有人又聊回了布施的问题。 他疑惑道:“如果奉献,或者说布施,能够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为什么,只有犹太人最有钱? 其他的教派,不也遵守十一奉献吗? 佛教和道教,不也讲布施吗? 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大财? 而只有犹太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呢?” 比利牧师没着急开口。 于是,大家便看向了我。 我简单的说道:“《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佛所行赞》讲:钱财非常宝。 意思是说,钱不是永恒的宝贝。 金多乱人心。 稻盛和夫,被誉为经营之神。 从商道,到佛道。 他捐赠了全部的股份。 而且,带领日航从亏损回到500强时,他拿的是0薪水。 《太平广记》里,也记录过不少点石成金的故事,一旦贪心,就成了祸事。 儒、释、道都认为,财多伤人,多舍养身。” 比利牧师这时,又轻轻的念诵起了一段段的经文,道:“向穷人施舍,是借贷于上主;对他的功德,上主必要报答。 有人慷慨好施,反更富有;有人过于吝啬,反更贫穷。 慈善为怀的人,必得富裕;施惠于人的人,必蒙施惠。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 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 耶稣说过:施比受更为有福。” 听到这里时,我心中暗惊了一下。 基督教也不提倡“积攒财宝在地上”? 难道神也认为,财大伤身吗? 那……犹太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符合神的旨意吗? 我心中冒出了很多的想法。 在告别的时候,大家真诚的跟比利牧师道谢。 我也感觉收获良多。 我急要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的再理顺一下脑海中新涌入的内容。 比利牧师用他那柔和的嗓音念诵出来的经文,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伴随着的,还有佛经、道经和儒家经典。 以前看过的那些书,只是看过,并没有太多的感悟。 此时,竟然都跳了出来,不断的在我眼前回旋着。 “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元之灵,天之灵也。”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谁? 是谁,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神?佛?元灵?心?魂?胎元?元神?还是梵天? (篇外:我又倒回去看了一下书评,高人很多。 我把截图放在作者有话说里面了。 王阳明讲:人人都是圣人。 每个人,都是自带灵性的。) 第301章 天地之主 神的灵,是不是我们说的神灵? 天之灵,是不是我们说的“在天之灵”? 《道德经》讲:“……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太上常说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故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道,是天地之母。 神,创造了宇宙。 那神,是不是也是天地之母? 我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我们的里面。 是不是说,天地之母,住在我们的里面? 王阳明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心,为什么是天地万物之主? 是不是因为,心藏神? 心里藏的那个神,又是哪个神? 是不是天地之母的那个神,才配称之为,万物之主? 我感觉,好像离谜底越来越近了。 以前看书,“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翻译为,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性。 属于唯心主义。 我一直很奇怪,闭上眼睛,看不见桌子,难道就会以为桌子凭空消失了? 什么样的神经病,才能说出这么傻的话?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这属于翻译上的问题。 这就好比说塞翁失马。 善术者,看见儿子腿断了,说这未必是件坏事儿啊! 如果这个善术者,能预测未来,一切都说的通。 如果善术者,翻译成擅长马术的人。 擅长骑马的人说出这种不合逻辑的话,听起来像不像精神不正常? 看书,要看原文。 翻译出来的内容,会把人带到沟里去。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比利牧师说话时,会经常直接引用经书里的章句了。 哪怕跟口语的用词有差距,哪怕听起来怪怪的,但至少表达的是原意。 一旦用自己的理解,做了翻译,很可能就走味儿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也生出了深深地敬畏之心。 引经据典时,尽量会写上原文。 我的翻译,只是我的理解,哪怕描述的不精准,至少还有原文在,不影响“道”意的传达。 当能打破翻译的假象,打破语言的局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儒、释、道、和天主,都在努力的用着不同的词句,描述着“天地万物之主”。 更神奇的是,这个天地万物之主,住在我们的心里面! 如此,我们才可以配得上《礼记》的那句:“人者,天地之心也。” 这也是为什么,不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讲“有求必应”吧。 因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所以,心想——事能成。 用的就是,王阳明说的那颗心——天地万物之主。 那自然就会,有求必应。 同样是这颗心,关键要看怎么用。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焦点效应。 是指人们往往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高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还有个词,叫聚光灯效应。 是指当人在面对一些尴尬境遇的时候,总会将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社交恐惧症,大部分来源于此。 这就是心的错觉。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谁有空关注你,笑话你。 这种非理性的恐惧,就是潜意识。 大概就是,当“天地之主”习惯了。 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看的很重要。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第302章 天道地道人道 我们是天地之主,难道其他人就不是吗? 大家都关心的是他们自己,不会有太多人在关注我们。 做自己就好,没必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 别人对我们,不会有那么多的想法。 有,也无所谓啊。 毕竟我们也是天地之主,谁怕谁啊? 《心经》讲:“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意思是说,心中没有牵挂,人生就没有恐惧。 《论语》也讲,无欲则刚。 意思是,我什么都不在乎,还怕他个球。 如果怕,那是因为心被情绪所绑架。 灵性大师麦克辛格在《臣服实验》里说过:各种想法、情绪……吸引着你的意识,你已经完全被控制了。 解决的办法是:静坐在那儿,旁观自己的意识。 当“天地之主”的那颗心,可以旁观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也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思是,不用经过大脑考虑,直接就能知道的,就是良知。 《传习录》讲: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 当我们能放下个人的私心,站在天理的角度随心而为,就是良知,也是臣服。 《传习录》讲:良知即是道。 《圣经》讲:“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神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上帝。” 所以,良知,是神,是道,也是爱。 所以不能杀生,因为爱,因为他们也是天地之主。 所以越舍越有,因为爱,因为他们也是天地之主。 我们与无限在一起。 所以我们可以心想事成,我们可以有求必应。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谦虚,是臣服。 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那,如何才是谦? 六十四卦里,地山谦。 上卦为地,下卦为山。 山在地的下面。 我有,但我不显。 我可以宏伟,但我不炫耀。 这是谦。 谦,不是软弱无能。 而是我明明有能力硬刚,但是,我却选择了低调,谦让。 六十四卦里,为什么只有谦卦,可以全吉? 有个词叫,委曲求全。 这个曲,是弯曲的曲,而不是委屈的屈。 弯曲,意味着谦虚,意味着避让。 只有柔软弯曲,会谦让的人,才能求得全吉。 风水上,讲究的恰恰也是:曲则顺,直则冲。 冲则为煞。 这也是天地之道。 我在比利牧师那里时,还不明白,为什么神要“赐恩给谦卑的人”。 直到,我想到了谦卦的卦辞。 《易经》讲:“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不论天道、地道、鬼神道、人道,都要趋向于平衡。 天道: 满到太满的,天会让他减少。 谦卑有损的,天会让他增多。 地道: 改变盈满高大的,让它流向谦损的地方。 风和水,便是依据此道,从高处流向低处。 这边冷,风就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吹过来。 这边低,水就会从地势高的位置,流下来。 鬼神道: 鬼神,是指看不见的神秘力量。 它们会祸害骄傲自满的人,会福泽谦虚的人。 我们小时候,那些嚣张跋扈的人,现在大概都不见了。 各有各的原因。 说不清道不明的力量,会持续的去消磨傲慢人的运势。 第303章 心的维度 人道: 很多人的内心,是有仇富情结的。 也有很多人的内心,是吃软不吃硬的。 没有人会把谦虚的人,当成敌人。 只要对方一低头,气儿很容易就消了。 能被人记恨的,多半是嚣张狠戾的人。 越谦虚,越会被抬高。 越高傲,越会被拉低。 越臣服,越把自己放在低的位置上,就越会引导能量和运势,流向自己。 能量引导术,讲的竟然也是天道。 谦卦的外卦,为坤,坤为地,为顺。 外卦为顺,代表外在柔弱。 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 内卦为止,代表内心要适可而止,知足才能长乐。 《圣经》讲:“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 儒家提出了“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 而佛家则讲: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 《道德经》讲:“祸莫大于不知足。” 知足,是远离灾祸的必备条件。 不知足的人,是无法谦虚和臣服的。 我们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我们要臣服,才能顺应天道。 我们也不能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神的灵”还住在我们里面呢。 这是从比利牧师那里出来的时候,我收获到的感悟。 只可惜,这是我通过脑子,推理分析出来的结论。 懂是懂,但只限于脑子懂。 心,没有懂。 于是,一路走来,生活给我上了一课又一课。 后来,我才慢慢体会到,什么是心,什么是脑。 心理学讲的,不一定是心。 很多效应,都说的是脑子。 比如光环效应。 看人穿的好看,就误认为他工作能力也很强。 这是脑子在推理。 再比如投射效应。 自己怎样,也觉得别人也跟自己一样。 再比如锚定效应。 先标个高价,划掉,再写个低价在旁边,让人感觉占便宜了。 这也是大脑的推理。 归纳推理,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方式。 但这只限于大脑的维度。 脑跟心,不在一个纬度上。 心的维度,要高的多。 大脑厉不厉害? 也很厉害。 就好比一条一维的横线,上面有无数个点。 大脑,也能想出无数个点子。 但是跟二维的平面相比,那就差距太大了。 二维,有无数条一维的横线。 每条线的上面,都有无数个点。 差一个维度,差的是无数倍。 心的维度,比脑高。 脑的维度,理解不了心的层面上的事儿。 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所以,“人所看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恒的。” 所以,“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 修行,靠的是行,而不是嘴。 说的再多,没亲自践行,也体会不深。 当我带着无限的感悟,回到住处的时候,看见杜乐正抱着手机傻笑。 他特别爱笑,笑点很低。 但笑成那样儿,也很少见。 我伸长脖子,靠近了杜乐的手机,想看看什么事儿,会那么好笑。 一看,原来他是在看爽文。 第304章 无脑才能爽 我扫了一眼,奇怪的问道:“这里面的霸总,天天都不用干正事儿,光争风吃醋,就能事业有成了?” 杜乐头也不抬的道:“看这种书,你得提前先上交脑子。 要不怎么叫,无脑爽文呢!” 说完,又在那儿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无脑……爽文? 也就是说,要爽,得无脑? 无脑,才能爽? 这跟修行,倒还挺像的。 都是要放下脑子,才能获得快乐。 我便好奇的,也看了一下那本爽文。 大概情节是,男二是帝国的霸主。 男二和男一,都喜欢女主。 女主跟两个人,关系也都很好。 男一认为霸主的位置本该是属于他的,要报仇。 男二被男一逼得,让出了霸主的位置。 女主夹在两人中间,左右为难。 最后,男二承认是自己卑鄙无耻,抢了本该属于男一的霸主位置。 女主看清了男二的真面目,果断的做出了选择,跟男一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了。 杜乐也跟着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道:“真好,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爽文的爽,只在于放下大脑的逻辑,但是,没有放下情绪。 情绪是跟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 我问杜乐:“有没有可能,是男二更爱女主,不舍得让她为难,所以才选择自黑退让的呢?” 杜乐瞅我一眼,道:“这是无脑爽文,无脑,懂? 你以为这是悬疑小说呐? 男一配女主,才是完美结局。” 我笑了笑,没跟他争辩。 当男二被男一逼下台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纠结。 两个人都对女主很好,都像好人。 当男二自爆阴谋的时候,大家心里就爽了:这是坏人,坏人就该一无所有。 当人的情绪,被外在事物主宰的时候,快乐的决定权,是不在自己手里的。 所以修行讲,放空大脑,才能臣服。 这个放空,既包括逻辑思维,也包括情绪起伏、执念等等,所有需要动脑的念头,都要放下。 我慢慢的在体会着,放空大脑的感觉。 这时,手机屏幕亮了一下。 做中介之后,我手机习惯性7X24小时开机,信息秒回。 手机一亮,我立马点开了消息界面。 吴昊问我:师父,方便打电话吗? 反正也没什么重要事儿,我直接就给他回拨了过去。 “师父,我交女朋友了!”吴昊在那边笑嘻嘻的道。 我:“……” 特意发信息,问我方便吗,难道就是为了跟我说这个? 我都有点儿想挂电话了。 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客气的应付了一句:“恭喜啊!” “嘻嘻,”吴昊声音轻快的道,“师父,其实,我是有两件事儿要麻烦你。 一个是,我女朋友皮肤敏感,不能碰金属,比如说不能带金属首饰,或者金属材质的眼镜等等。 化妆品、洗发水等都很容易过敏。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还有一件事儿是,她牙不太好,经常疼。 这会儿又犯病了。 我记得你之前提过一款牙膏特别好用,问一下叫啥名字。” 第305章 气沉丹田 我捡着简单的问题,先回答道:“牙膏叫佐藤,但是,你先不用去买牙膏。 你让她念一下000?777?000,试一下这个先。 又不花钱,效果还快。 无效的话,你们再去买牙膏。” “好的师父,收到!”他爽快的答应着,然后就听到,那边一阵阵的窃窃私语。 大概两个人刚好在一起,他在那边直接转达。 “师父,默念还是出

相关推荐: 一见钟情(高H)   乱仑系列(未删节)   淫乱后宫   炽源(gl纯百)   八十年代高嫁小保姆   倒霉的云真人(肉)   红绡帐暖   (影视同人)劫道(H)   男团back,但女扮男装【NPH】   青梅竹马的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