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竹马哥哥太强悍_御书屋 > 第116章

第116章

导二皇子,二皇子已有了一个首辅老师,决不能再有一个陆家的伴读了。锦衣卫效忠的是皇上,若和太子走太近,恐怕会引皇上疑心。” 陆渲的名字是皇帝拟的,“渲”这个字很有意思,这是一种画法,涂上墨后,再用水淋擦,使颜色浓淡得宜。皇帝给陆珩的儿子起这种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陆珩的话和王言卿的想法差不多,她说:“我也觉得不该和二皇子走太近。方皇后至今无子,无嫡立长,二皇子占了礼法优势,不知道有多少人忙着讨好王贵妃。王贵妃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心态越来越骄矜了。今日她来找我说话时,言辞十分恳切,可是我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却看不出多少真诚。如果我没猜错,她想要拉拢陆家,但心里却觉得这是施恩,我们一定不会拒绝太子的招揽。即便我们投向她,恐怕她也不会感激我们。” 陆珩心想王言卿的能力实在是作弊,旁人结合各种因素分析一大堆,而王言卿看对方的脸,直接就得到了答案。陆珩握住王言卿的手背,由衷道:“夫人高见,有卿卿这等贤妻在侧,不知道帮我躲避了多少祸端。能娶到你,是我毕生之幸。” “少来。”王言卿含笑嗔了陆珩一眼。她双眸明亮,顾盼生姿,还是像以前一样容易脸红,神态一如少女。 陆珩笑着由她嗔怪,心里却想他说的是实话。如今陆珩依然按照自己的逻辑搜集信息,判断凶吉,但做最终决定前,却习惯了带王言卿去关键人物那里看看,让她为他把最后一道关。 世上任何事情做到最后都是看人,哪怕所有逻辑都指向一个可能,一旦背后的人想法变了,那最终结果就会截然不同。让王言卿去判断表情,如果事态有变,他也能提前做准备。 王言卿说王贵妃心里有傲气,那二皇子这一路就彻底堵死了。王贵妃都觉得陆珩帮他们是理所应当,那她养出来的二皇子,日后怎么可能善待陆家呢? 陆珩再无犹豫,说道:“那明日我和皇上说,陆渲和二皇子年龄相差太大,恐会拖累了二皇子的学业。陆渲和三皇子今日玩的还算投缘,就让陆渲给三皇子作伴读吧。” 陆珩会拒绝太子早在王言卿的意料之中,但他竟然选了三皇子,王言卿惊讶问:“为何是三皇子?杜康妃争强好胜爱算计,为人也稍显刻薄,我看皇上今日的态度,三个儿子中,他独对三皇子最不上心。就算要和东宫避嫌,三皇子无甚过人之处,为何选他?” “就因为杜康妃母子不受宠,所以才更要如此。”陆珩说,“皇帝不喜欢杜康妃这种性格,连着三皇子也不得宠。我让陆渲去做三皇子伴读,皇帝才会相信陆家确实没有掺和立储的心。” 王言卿一听,也有道理。皇帝早年身子骨弱,最近却越来越安稳了,一年到头连生病都少有。皇子登基少说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所有人都要仰仗皇帝。 陆家靠大礼议起家,陆珩如今最重要的权力依然是锦衣卫,他们的立身根基终究还是皇帝。 伴读的事敲定了,王言卿如释重负。这两年因为陆渲的事,她心里一直压着块石头,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完全放松。今后她就能死心了,落子无悔,他们只能在三皇子这条路上走到黑了。 陆珩见王言卿眉宇间的阴影终于散开,心中愧疚,揽住她道:“这两年让你担心了,是我不好。” 王言卿靠在他宽阔坚实的肩膀,笑着拍了他的手臂一下:“我担心我自己家里的事,不对吗?” 陆珩闻言笑了,心甘情愿低头认错:“是我说错话了,夫人大人不记小人过。” 妻子靠在他怀中,儿子在不远处睡觉,陆珩只觉得内心平静,万事满足。他不知怎么想起皇帝今日看大公主的眼神,说:“我算是发现了,有问题当场说开,哪怕闹得再难看,也好过一直捂着。” “怎么了?” 陆珩摇摇头,对后宫的事不欲多说:“有感而发。” 如果曹端妃现在还活着,或许未必能继续得宠,但她死了,在最美好和最受宠的年纪。这就成了皇帝心里的一根针,越钻越深,越扎越痛。 世上只有死人,是完美无缺的。 陆珩格外庆幸当年王言卿发现他欺骗她时,两人大闹一场,彻底解开心结后才圆房。要是一味回避问题,伤口在阴影里溃烂发脓,哪怕她生了他的孩子,两人一样要生嫌隙。 陆珩抱紧了王言卿,在她发顶轻轻一吻:“有时候我觉得我真幸运。” 王言卿想到他的人生履历,不得不提醒他:“准确说,你一直很幸运。” 陆珩失笑,手从肩膀抚过她的脊背,最后停在腰上,暗示意味十足地问:“那现在呢?” 王言卿眼睛朝外扫了一眼,没有应声,但她微红的脸颊已经告知了答案。陆珩将手移到她的腿弯,她也自然而主动地环上他的脖颈,压着气音说:“到里面。” 陆珩喉结动了动,很君子地说好。 他偏不。 五月,天渐渐变长,酉时日沉,但天空还没有暗下去,路上依然能明晰视物。外面还有丫鬟、仆妇的走路声,陆渲的奶娘过来,询问陆渲今日什么时候喂饭。 现在已经到陆渲正常吃饭的时间了,但小公子还睡着,奶娘自己无法定夺,就来正院寻主意。丫鬟让奶娘准备些好克化的饭菜,时刻在灶上温着,等少爷醒了再用。奶娘一听只能这样,她往正房看了眼,大门半开着,露出后面富丽明亮的待客正堂,里面安安静静,好像没人。 奶娘心想,可能都督和夫人不在正房吧。她领了命,回去继续守着陆渲了。 厅堂正中摆着名贵的紫檀座椅,周围点缀着书画、花盆,大气又典雅。正堂东边坐落着一座落地罩,雕工精致,花纹古朴,分隔了正堂和起居场所。落地罩后悬着暗红色丝绒面的布料,这是用来遮光的,又华丽又厚重,平时收在角落里,主子在卧房睡觉时,就拉开帘子挡光。此刻,笔直下垂的窗帘堆里,似乎有奇异的声响。 王言卿后背靠在落地罩上,身体被暗红色的布帘包裹,正堂大门甚至明晃晃地开着。奶娘来询问如何照顾儿子,她这个母亲却被压在正堂后面,衣服落在脚下,浑身不着寸缕。她明明听到了奶娘的话,却不敢出声,不敢大动,生怕不小心发出什么异常声音,把人引进来。 外面人只要进门,往次间走两步,就能发现落地罩后的异样。 王言卿嘴唇都咬出血了,陆珩却还不放过她,卯着劲使坏。她的一条腿被抬到陆珩肩膀上,唯有另一只脚尖沾着地,两腿几乎打直,修长笔直惊人。陆珩看着她腿侧纤长紧致的线条,由衷佩服道:“我一直觉得,能把腿弯曲超过膝盖,就不是人做的事了。你竟然能腿抬这么高,筋可真软。” 王言卿仰头靠在落地罩上,脖颈连着锁骨,像濒死的天鹅,哑声道:“快点。” 陆珩挑挑眉,垂眸看她,笑容越发幽深:“卿卿,哪里快一点?” 在这种地方被催快点结束,这对男人来说可不是一句让人高兴的话。王言卿都要疯了,求人不如求己,她暗暗提气、收腹,想快点让他结束。 王言卿双腿打直,这个姿势本来就绷得很紧了,她还偷偷搞小动作。陆珩也细细抽了口气,看着她点点头,笑道:“好。” 他突然提住她的腰,将她抱起来。王言卿脚尖离地,惊慌地抱住他:“不能,会被人看到……” 她以为他要抱着她出去,可是很快王言卿的后背就重新撞到落地罩上,双腿都被他捞在臂弯。两人紧密压在一起,陆珩俯在她耳边,压着嗓音道:“你最近是越来越能耐了。敢给我使坏?” 王言卿眼尾沁红,眼珠润润含着水光,用力抱紧他,无助又无辜,哀求道:“夫君……” 她皮肤雪白,靠在暗红色的绒布中,用这种眼神看他,刺激实在太强烈了。陆珩没控制住力道,落地罩旁边的木阁晃了晃,咣当一声,一个花瓶砸下来了。 王言卿霎间僵住,陆珩也被刺激地捏紧了她腰侧的肉。幸好,没人进来,王言卿提心吊胆地松了口气,狠狠锤陆珩胸膛。陆珩也不再为难她了,扯下一层绒布帘包住她,抱着她转移到内室。 陆珩扒掉了她所有衣服,自己却衣冠楚楚。到了床上后,王言卿看着他这个样子就生气,恨恨踹他。 陆珩握住她纤细的脚腕,顺势抬高她的腿:“乖,有什么事一会再说。” 他这个一会,一直持续到天黑。等王言卿洗了澡、换了中衣,又到深更半夜了。 她上床后就背着身体,冷着脸不理他,甚至要睡两床被子。陆珩这种时候很拉的下脸皮,从背后连她带被子一起抱住,细声慢语地哄,趁她不备,一点一点把被子抽掉。 等王言卿意识到时,她又和陆珩紧密相依了。 王言卿气鼓鼓入睡,在梦中都在骂这个禽兽。不知道是不是她心里有气,睡得不安稳,夜半时,她忽的惊醒,发现身后没人了。 王言卿吓了一跳,下意识去摸旁边的被褥,感受到温热才松了口气。王言卿披了件衣服下床,刚走出卧房,他就回来了。 陆珩没点灯,踏着稀薄的月色回来。看到是她,他快步走过来接住,低声问:“吵醒你了?” “没有,我突然想喝水。” 陆珩点亮旁边的灯盏,给她倒了杯水。王言卿喝水只是借口,她小口啜饮,借着捧杯的动作,悄悄打量他。 王言卿问:“怎么了?” 陆珩叹气,忽然倾身抱住她:“刚刚宫里传来消息,西宫失火。” “那皇上……” “西内多湖泊,皇上没事。” 王言卿放下心,道:“那就是虚惊一场。” 陆珩却沉默了很久,靠在她颈窝说:“也不是。西宫失火后,正好蔓延到方皇后的寝宫。方皇后被困火海,但西宫的通道锁住了,皇后没救出来。” 王言卿听着瞪大眼睛,宫里每夜都要落锁,无关人等离开紫禁城。可是,值夜太监身上会有备用钥匙的。 皇后寝宫失火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会来不及开锁呢? 王言卿沉默了很久,低不可闻问:“皇上知道这件事吗?” “知道。”陆珩同样用只有两个人能听清的气音说,“他命人关闭西宫大门,没有救火。” 王言卿彻底说不出话了。 陆珩知道这是许多巧合碰在了一起。正好今日端午,皇帝看到大公主后睹女思人;正好大公主撞到了方皇后,方皇后下意识的厌恶刺激到了皇帝;正好今夜失火,困住了方皇后寝宫;正好皇帝在气头上,才下令太监不许救人…… 或许等过一段时间,皇帝气性消散,也会后悔没有救方皇后,毕竟方皇后对他有实打实的救命之恩。但命运就是这么可笑,平时几乎不会发生的巧合,偏偏连环撞在今日。 王言卿和陆珩都不再说话,王言卿放下水杯,两人静默地回床。躺好后,陆珩用力将王言卿抱到怀里,王言卿没有再推开他。 两人相拥而眠,一夜至天亮。 第二天,方皇后的死讯传出来,只说是端午节的火烛点燃了宫殿,来不及救火,致使方皇后罹难。一国皇后竟然被火烧死了,这简直骇人听闻,然而,昨夜刚经历了大火的后宫对此讳莫如深,没人肯提及这场火灾。 过了三天,西内传出诏书,诏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其以元后礼葬。” 皇帝追谥方皇后为孝烈皇后,颁诏天下,亲自制定谥礼,并且想将方皇后的牌位祔礼太庙。 礼部官员说这不合规矩,方皇后是继后,祔太庙是元后才有的待遇,她的牌位应该放在奉先殿的东侧室。但皇帝却执意,内阁和礼部轮番劝告,都没法让皇帝改变主意,只好暂时搁置。 方皇后的死像是让皇帝下定了什么决心,方皇后丧期结束后,皇帝给后宫所有生育过子女的妃嫔都晋封了位份,王贵妃晋为皇贵妃,沈宸妃晋为贵妃,杜康妃、卢靖妃还在妃位,但月俸涨到了贵妃档。 后宫大多数女子都喜气洋洋的,只除了王贵妃。王贵妃本以为这回该轮到她册后了,没想到最后却只得了皇贵妃,心中大感失望。 朝臣都以为皇帝安葬了方皇后之后触景伤情,这才宽待后宫妃嫔。但陆珩却知道不是,妃嫔们份位变动只是热场,接下来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 而且,陆珩也知道,今后,不会再有皇后了。 皇帝接连埋葬了三位皇后,元后陈氏因流产血崩而死,继后张氏因被废抑郁而死,第三任皇后方氏端庄守礼,注重德行,还有救驾之功,看起来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被火烧死。 皇后仿佛成了一个魔咒,皇帝意识到,或许让皇后之位空着,才是最好的办法。 果然,封妃之后,皇帝一口气把三位皇子都册封了。皇帝下诏,立二皇子为太子,立三皇子为裕王,立四皇子为景王。三道册书一起送往后宫,朝臣们揣测了好几年的太子人选,就此落定。 消息传出来后,大多数人并不意外,皇帝处处优待二皇子,派夏文谨教导,可见皇帝早就属意二皇子。他们暗暗嘲讽陆珩,陆珩竟然推辞了让儿子给二皇子做伴读的美差,现在好了,他刚选了三皇子,二皇子就被立成太子了。 众人奚落之余,心里也都轻松起来。原来陆珩并不是神,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京中正为了立太子议论纷纷时,前线突然传来战报,蒙古人骚扰边关,西北战局吃紧。 第135章 马市 东南倭寇还没有根除,西北又生战事。朝堂似乎永远没有消停的时候,众臣又争论起来了。 往常都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但这次却反过来了。以郭勋为首的一干武将主张和蒙古开放马市,朝廷用粮食、布匹换蒙古的战马,双方各得其利,避免战争。 郭勋虽然多年没有上过前线,但是他出生在勋贵世家,对蒙古人很了解。蒙古和倭寇不一样,长城北边是草原,大明既没办法把草原挖走,也没办法把游牧民族赶尽杀绝,蒙古人是打不完的,打跑了这个部落又来新的部落,只要漠北草原存在,北疆就永远不可能平静。 而且蒙古人也不是天生爱打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一样,大明百姓家家户户有条件的都会储粮,但游牧民族没有余粮,一旦遭遇雪灾、干旱、瘟疫,他们没有粮食吃,立刻就要面对活不过这个冬天。 所以他们只能南下打仗,打赢了就抢粮食过冬,打不赢回去也是饿死,蒙古骑兵这才格外骁勇。 被死亡驱动的人是无敌的,边疆官兵的命也不是白来的,没必要和一群亡命之徒硬杠。蒙古人要的就是粮食,换给他们就是了,还能得到一批优质战马。 郭勋出于一个领过兵的主帅良心,他真的觉得开放马市,互通有无,对蒙古对大明都好。他给皇帝写了长长一封折子,陈明开通马市的好处,早早递到宫里。 许多西北军的将领都同意郭勋的观点,连傅霆州都送折子回来,赞同开放马市。 他还在折子中提出,蒙古八次请求朝贡被拒,但蒙古百姓的许多生活用品必须从关内换。官方渠道关闭,他们就只能和私人联系,如此一来容易滋养祸端,稍有不慎就会发展成第二次倭寇之乱。与其让他们私底下勾结,不如朝廷接管,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傅霆州在折子中写了如何管理马市,马市进行期间如何调整军防,在不影响互市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看得出来傅霆州上前线后,能力成熟很多,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建议。皇帝看了后很重视这封折子,不断召臣子进宫商议。 皇帝也是倾向于开放边市的,能用其他手段解决,谁愿意打仗呢?倭寇之战掏空了国库,浙中卫所四十一个,战船四百三十九艘,军籍尽数耗尽。国家现在都没缓过这口气,皇帝并不愿意再生战事。 最后,在武定侯郭勋大力支持、皇帝默许下,边关重开贡市的事就这样敲定下来。 嘉靖十八年九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大同镇宪堡开马市,俺答部落挑良马到马市交易,换取粟豆、细缎等必需品。俺答部落十分重视这次交易,大同总兵也亲临市场巡视,三日内大家都很客气,自始至终没有蒙古人扰乱交易,马市算是圆圆满满落幕。 镇宪堡第一次试水很成功,俺答部落得到了粮食和布匹,当年冬天果然没有再南下,双方相安无事。其他部落听说了马市,也要求交易。郭勋、傅霆州等人一力担保,在众人的推动下,十八年冬,花马池第二次举行马市。 这次交易的时间更长,好几个蒙古部落到场,狼台吉严格约束部落,蒙汉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当地百姓生活安宁,没有受到马市影响。 嘉靖十八年下半年,因为马市的存在,边境战事大幅减小。两次成功的交易鼓舞了士气,傅霆州再次上呈折子,提议可以把每年开马市的次数提高到四次,并且可以扩大到宣府、延宁诸镇,让当地军民就近和关外游牧部落交易。只要限制每次的贸易额,就不会壮大蒙古诸部落,并可以用粮食手段控制他们的人口和生计,长此以往,蒙古部落就不会再对大明边境造成威胁。 皇帝采纳了傅霆州的建议,在第二年,试着扩大马市范围。但是,接下来的互市却频频出乱子。 三月,蒙古请求用牛羊交换粟豆,却被当地守将拒绝了。 蒙古人认为这是交易,双方用等价的东西各取所需,穷人没有骏马可以换,但是他们带来的牛羊亦是上等品质。然而在朝廷看来,马市是朝贡,让你上贡战马就上贡战马,哪有讨价还价的份? 双方隔着城墙谈不拢,之前又有血海深仇,局势一下子崩了。牧人千里迢迢赶着牛羊到汉人城墙下,路上干粮都

相关推荐: 小涵的淫荡告白_御宅屋   以身饲狼_高h   先干为敬(高H)   情乱_御宅屋   在狗血剧里找纯爱(快穿h)   母子奇缘   魔睺罗伽   锦屏春暖   高中美少女篮球员的轮姦盛宴   「咒回」我才是最强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