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能的避免了接触各种细菌与感染疾病的可能。 热源的话,最简单的应该就是热水,再加一个温度计监控温度应该就可以了。 温度计也不难,到时候用酒精和玻璃管做个初阶的,标刻插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位置,然后再进行一百等分就可以。 顾念脑子里天马行空的跑了一圈,基本就已经把保温箱的雏形想好了。 不过,做出来再普及也需要时间,顾念默默抿了抿嘴唇,眼下结合环境,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借助北地特有的东西,土炕。 “阿婆,既然你说那些孩子很容易失温冻死,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它们注意保温,比如在藤筐四周和底部垫好软和的被褥,然后放在火炕这样比较温暖的地方,既能挡风又容易保暖。” 赵阿婆怔了怔,随后一拍膝盖,“小郎君说得这方法倒也也简单,回头我跟她们说说,再遇到这样的孩子,可以试试。” 见时辰还早,赵阿婆便回屋取了针线,打算借着太阳给孙女补补破了的衣服。 她今日为了做产钳的培训,已经在太阳底下坐了许久,这会儿脑门上全是汗珠,衣领也被汗水浸湿了。 顾念有些愧疚,“阿婆,我帮你买点灯油,回屋子里缝吧,里面凉快些。” “浪费那个钱做什么?”阿婆嗔怪地看了顾念一眼,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硬生生的否认,“我根本不热。” 顾念:…… 顾念给吴鸣使了个眼色,两人便走出了院子。顾念打算‘先斩后奏’,先买了灯油再说。 “我跟你打赌,以赵阿婆这种拧脾气,你买了她也照样舍不得用,肯定会留到晚上迫不得已的时候再用。再说了,你能帮她买多少灯油?今天能用,明天能用,下月呢,明年呢?”吴鸣边说边在路边折了截柳枝,打算削下截树皮做哨子玩儿。 顾念不禁顿住了脚步,吴鸣说得对,买灯油只能眼前救急,解决不了赵阿婆遇到的根本问题。况且,除了赵阿婆之外,整个赵家村,整个北地,还有无数人都在面对着跟赵阿婆一样的状况。 有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用豆油做燃料?应该能帮农户们省些钱,但很可能还是遇到现在的状况,大家依旧把灯油留到晚上必要的时候再用,白天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有没有不需要用油的灯? 电石灯? 且不说电石的产量问题,只要能选择点亮的时间,估计也会跟油灯一样,被留到晚上。 那就得利用太阳才行。 其实加玻璃窗的话就能改善这个问题,但北地这些房屋当初没加窗户,就是为了省钱,房屋改建加上玻璃窗的费用,花销又太大了。 等等,顾念脑子里突然闪过样东西,他想到什么灯可以用了! 作者有话说: 顾念:要有光! 备注:1、吴煜(1130-1208),南宋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他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发明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2、惊蕈术:使用时必须选择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是气温在15℃左右,菇木和林地干湿适宜,菇木菌丝发育良好这三个条件。缺少香菇生长的任何外界条件,欲通过惊蕈而出菇是不可能的。另外,其实后世的菇民都是用软木、草鞋等比较‘温柔’的工具惊蕈的。一般以双手持工具同时向菇木拍击,要求既有所震动,又不伤树皮。 3、宋嘉定元年,在龙泉人何澹所著的《龙泉县志》中,记叙了香菇砍花法栽培的185个字。800年前,留下这185个字可谓无价之宝。它叙述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场、选树、砍花、采菇到烘干的整个栽培与加工过程。 第119章 “小心!”吴鸣急忙伸手拽住顾念。 赵家村的土路紧挨着河滩,只是比河滩高出了半截,路边茂密的春草和河里的芦苇混在一处,模糊了土路的边界,顾念被吴鸣拽了下,回过神,才发现自己差点一脚踩空掉到河里。 “想得太入神了。”顾念局促地弯了弯唇角,解释了句。 “你们这些人也真是的,多大了还不能好好走路?有事就不能等回去了,坐下来再安安稳稳的慢慢想?”吴鸣‘嫌弃‘的把他推到里边,自己换过去走在外侧靠河沿的位置上。 顾念怔了怔,一时没有想明白,吴鸣这句话里的‘你’应该是指自己,但那个‘们’连带着骂的是谁?除了自己,还有谁不好好走路总是在想事情? “才说了一句,怎么又走神?”吴鸣无语的曲肘撞了撞他的胳膊。 顾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就下意识地又去想了。” 吴鸣:…… 得,没救了。 两人买了灯油拎回去,赵阿婆果然死活不肯用。 半含着柳皮哨的吴鸣不禁瞥了顾念一眼,你看,我就说吧? 顾念轻叹口气,从腰间的笔袋里摸出纸笔,趴在旁边的木桩上飞快地勾勒起来。吴鸣见他四肢蜷缩的窝在木桩边画,觉得实在难受,就进屋将他们屋内的那张杂木桌拎了出来。 将纸笔转移到桌子上,把木桩改作凳子,顾念立刻舒服了许多。 “这是什么?”吴鸣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眼,发现纸上画着几样形状各不相同的东西,有的上面半圆,下面细长如柱,有的像没把的执壶,有的则看起来干脆就是块瓦片。 “灯。”顾念用炭笔在旁边写了个大大的字。 “灯?”吴鸣看着那些东西愣住了,“谁家的油灯长这样啊?” “是灯,但不是油灯。”顾念朝吴鸣挑了挑眉。 这东西,是他从‘水瓶灯’里找到的灵感。 以前他曾经陪着妈妈参加过许多慈善募捐晚宴,也看过不少募捐活动的总结报告。其中有份针对改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的报告里就提到过一种简易的‘水瓶灯’。 材料和制作方法都极其常见和简单,一个矿泉水瓶,装满水,加点漂白剂防止生水藻,拧上瓶盖,‘水瓶灯’就做好了。 然后将这种‘灯’安置在房顶上,上半截露在房顶上方,下半截露在屋内,就能取代电灯,在白天照亮那些贫困地区的房间。 原理也特别简单,利用透明的瓶身和里面的水将直射的阳光变成散射,成为照亮房间的光源。根据基金会当初给出的测算对比数据,一个容量一升的水瓶灯可以提供的亮度,大致相当于55瓦左右的电灯。 利用类似原理的,还有那些在屋顶安装玻璃球,给地下室送太阳光的装置。 矿泉水瓶在这个时代暂时就不用想了,玻璃瓶倒是还可以考虑,按照他们现在能做出来的琉璃的通透程度,效果应该只会比矿泉水瓶更好。 另外,顾念也想到了将两者合二为一的方式,直接做个类似水瓶状的玻璃柱,上端模仿水瓶的半球状弧面,应该也能达到近似的效果。 至于原本是瓦片屋顶的,则可以直接考虑将其中几片瓦片换成全透明的玻璃瓦。类似的东西在古代的许多豪富宅邸其实本来就有,一般叫做明瓦,通常是用半透明的贝壳做的,有些放置在屋顶,有些则嵌在窗户上代替窗纸,总之殊途同归,就是用来提高采光效果的。 顾念边给纸上各种形状的灯做标注,边简略的给吴鸣解释了下。 “真的能亮吗?”吴鸣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能,你忘了火燧炮了?” “那岂不是容易把房子烧了?”想到火燧炮的威力,吴鸣立刻露出惊骇的表情。 “不会的,弧度设计上注意些应该就可以避免。”顾念把标注好的纸卷了卷,从袋子里摸出条细绳系好,递给吴鸣,“放到那堆给阿青的‘礼物’里吧。” 至于哪种照明的效果最好,制作安装起来成本最低,最方便,同样得等墨青这位专业级大师测试评估之后再给出答案了。 想到那些层层堆在箱子里的图纸,吴鸣不禁啧了声,“我要是他,肯定想揍你。” 这些日子里,顾念在赵家村但凡想到什么可以改善的农具或者物件,都会画张图记下来,从什么升级版的曲辕犁,到水力磨,水力臼之类,美其名曰给墨青的礼物。每攒到差不多二十张,就会派人往渝关城那边送一次。 “谁说的,他喜欢我都来不及呢。”这功夫,顾念已经铺开另一张纸,开始画之前想到的婴儿保温箱。 “你确定?”吴鸣吹了吹哨子,“我前些日子可是听说他这段时间都快忙疯了。” 顾念被尖锐的哨声吓了一跳,心虚地用手指摸了摸桌案上的纸,“没事,礼物嘛,他可以等有空了再拆。” 离开赵家村,顾念和吴鸣一行人继续朝东行进,沿途一边按照地图校验着大道的路线和周边环境,为后续修路、选择修建零件厂之类的事情做准备,一边给村民们
相关推荐:
快穿:把大佬虐哭后我死遁了
被救赎文男主厌弃的白月光
妙手医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
只是你的奴隶
泛泛之妖(1V1)
睡错男主后我彻底开摆【NP】
快穿:万人迷渣男总深陷修罗场
混在yapoo当厕奴
白玫瑰庄园(吸血鬼)
新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