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名器女人 > 第76章

第76章

地看着李承道。 他所说的,自然便是如今还在大理寺下狱的那些舞弊案士子。 “此事毕后,朕会放了他们,但功名不可恢复,且永不可再参加科考!” 李承道斟酌过后,还是决定放过那些舞弊士子们一马,也算是打一棒子给个甜枣了,总不能真的把这些世家逼得太狠了。 “谢陛下、谢陛下……” 众家主感激涕零,那些都是他们家族的优秀子弟,哪怕不能入朝为官,日后也是可托以家族重任的,保住性命最重要。 敲打完这些家族后,李承道接着将目光投向了郑、李、杨这些世家家主身上,其中就有他的外公郑继伯。 “清丈田地一事,朕要推广于天下,以强我大唐国力,因此尔等也必须遵行,可曾明白?” 李承道正色道,并没有因为这些人与他有亲族或者姻亲关系而放过他们,因为他现在所行之举是为了大唐万世考虑。 郑继伯第一个表态道:“我郑氏愿全力配合陛下。” 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家主也开口道:“我李氏亦是如此。” 他们都为李承道的亲族,自然是要起带头作用的,虽然清丈田地确实会让他们损失不轻,但李承道又岂会亏了他们?在其他方面上自然会有所补偿。 “我杨氏无异议。” 杨氏家主接着说道,然后其他的数个世家家主纷纷开口支持李承道。 他们此番已经得到了天大好处了,李承道给予他们的十年黄金发展期,能让他们将各自的家族发展成一流甚至是顶尖门阀! 这岂是能用金钱财物衡量? 十五个世家家主见他们也都和自己一样的待遇,心中最后的不甘也都消散了。 …… 此番由科举改革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实在是令天下震动。 七个门阀世家因为参与谋反叛乱而被抄家灭族,其中甚至包括了五姓七望中的三家! 李承道的铁血手腕,令天下为之震惊。 无数寒门士子们都大为激动,因为从明面上来看,李承道只是单单因为科举一事而不惜与数个世家开战,但是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看出,经过此事之后皇权将空前集中,世家门阀的影响力则被削弱到了极致。 更加重要的是,天下寒门士子们迎来了真正的崛起机会! 结束世家叛乱一事后,李承道连连颁布了数个政令,整顿国内吏治。 首先便是清丈国土,查清私田;第二将进行科举改革,还晋升之路于天下士子;第三减少行商赋税,提高商人地位;第四实行青苗法,保护农民百姓利益…… 一条条、一项项利于大唐千秋万世的政令被一道道颁布而出,并且借李承道整肃朝纲之威高效迅速地施行了下去。 朝中百官经历此次事变,被清算了四分之一左右,军中的将领们的清算则是更多,因为世家大族们在军中的渗透要更深一些。 一时之间,中层和底层的武将竟然是有些空缺。 …… 皇宫,御书房。 “殿下,您真是把我们瞒得好惨啊。” 长孙无忌看着李承道无奈地说道,脸上满是苦笑之意。 他们原以为李承道只是整顿科考,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顿雷厉风行的整顿下令大唐上下的弊病都为之一清。 李承道闻言笑道:“并非是不信任于诸卿,而是此事过于冒险,若是说出来卿等定然会劝阻于朕。”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魏征等人顿时哑然。 因为李承道此番故意刺激世家动手,确实是冒险之举,要知道若二十个世家真的联合起兵,颠覆政权并非不可能! 这般冒险之事,他们身为臣子肯定是要进行劝阻的。 所以知道李承道全盘计划的,仅仅只有贾诩一人而已,只有贾诩才会对这般手段感到兴奋,并且全力支持李承道。 见到众人朝自己偷来埋怨的目光,贾诩无奈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陛下不让我说我也没办法。” 白了贾诩一眼后,房玄龄摸着胡须说道:“殿下此番清丈国土,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一扫世家豪绅之积弊,此后国库必将充盈。” “臣倒是觉得陛下的青苗法着实高明,令百姓免去了地主豪绅欺压之苦,极大地保护了百姓们的利益。” 魏征感慨道。 所谓青苗法,就是百姓可朝官府贷款借种子和钱粮以用耕种,利息极低,来年还上就行,这么做可以避免百姓朝地方豪绅借高息贷,若是碰到灾年收成不行,百姓也不至于走投无路,家破人亡。 李承道的每一项政令都非常高明,所以才让长孙无忌等人都赞叹不已。 “这没什么。” 李承道闻言淡淡一笑,轻轻将此事揭过,然后接着问道:“重新举办的会试快近了吧?” 随着科举一届一届的举办下去,寒门弟子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朝堂当中。 李承道将会慢慢形成中央集权,天下权利,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不是分散到世家,受世家掣肘。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效仿女帝设武举,寒门弟子跃龙门 上次科考舞弊案后,李承道震怒,由此引发了一场浩大的改革与变法……以及屠杀。 要重新举办的会试因此稍有拖延,但是眼下也已经快临近了。 此番杜如晦是负责主持会试的,闻言点头道:“回陛下,后日会试就重新举办了,此番定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臣以性命担保。” 杜如晦这次是无比有底气的,在李承道杀了七个世家上十万人的情况下,要是谁还敢在会考上搞事情,那真是不怕死。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杜如晦话音落下后,贾诩上前一步说道。 “文和有何事要奏?直说便是。” 李承道直接道,贾诩要奏的事情,想必肯定是很重要的。 贾诩回答道:“陛下,此番整顿军队,虽说将各大世家渗透进军中的将领给剔除了出去,但是中基层将领也因此损失了很多,军中有不少军职都出现了空缺的情况。” “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陛下应该早早处理。” 听到贾诩的话后,李承道的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明年春末过后还要出兵讨伐高句丽,此时军队出了问题怎么能行? “军中缺乏中基层人才啊……” 李承道自言自语道,然后心中忽然一动,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开设武举吧。” “文有科举,武有武举,如此一来相得益彰,也刚好能为军中选拔出色将领。” 李承道提出的“武举”,令众人都大为惊奇。 “武举……听起来倒是很可行,不过陛下打算如何设立武举考试项目?” 长孙无忌好奇问道。 李承道回想着女帝设立武举时的内容,心中早有腹稿,因此毫不犹豫地说道:“骑射、武艺、气力、速度、兵韬、排兵布阵,此为武举六艺。” “成绩优异者,可直入军中担任军职,同样设立状元、榜眼、探花头衔。” 他对武举的考试内容稍有改动,但是大致还是属于这个范畴内的。 听到李承道的回答,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若是有武举的话,那么武人也多了一条晋升的途径。 虽说本朝是文武并举,但是自古以来军人想要晋升无不需要经历厮杀、获取大量战功才行,比文人要难了不知道多少。 李承道设立武举,无疑是给底层武官晋升多增加了一条路。 “善。” 长孙无忌点头,其余众人也没有异议。 …… 武举一事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但是会试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对于这一次会试,无数士子都饱含信心,全都坚定了信念要取得一次好成绩。 此番会试李承道亲自关注,而且亲自出卷,这样的噱头吸引了很多对有会试资格,但是却对会试心灰意冷的士子们重新前来参加,因此人数一下子暴涨。 将近三千名考生,可见对于这一次会试的热切。 李承道以雷霆手段灭杀了七大门阀,将他整顿科举的信心展露无遗,因此士子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李承道。 今年的会试,比往年都更加有活力、也更加热烈。 …… 贡院龙门前。 考生需要经过一道红色的朱门方能进入考场,这道朱门也被考生们称之为龙门。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跃龙门便化龙。 穿过龙门考完试,榜上有名后便真正是风云际会化龙之时! 在贡院外,十几名暗影卫正主持着搜查一事,在这些暗影卫冷漠的目光下,众多士子们都有些紧张,但是同时也安心了许多。 “暗影卫监考,看来此番考试是真的公平了。” 王学林不禁感慨道。 乐徐眼神坚定,说道:“我相信那位陛下,此番我定要取得一番功名!” “哈哈!我可不会让着你!” 王学林大笑着说道,然后两人相互勉励了一番,便一起走入了龙门…… 等卯时过后,这一场考试才真正开始了。 暗影卫们将装着试卷的试卷袋发给每一名士子,然后在考场周围站着开始监视了起来。 暗影卫是何等精锐,用来监考完全是大材小用,任何小动作都别想逃过他们的目光。 乐徐拿到试卷后,迫不及待地先打开乙卷看了起来,其他很多考生都和他差不多的举动。 因为乙卷乃是当今陛下所拟定的试卷,因此大多士子们都想先看看这份乙卷的风采。 然而当他们看完上面的题目之后,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这就是陛下出的题?” 咽了咽唾沫,乐徐有些后悔选择乙卷了,因为他感觉,这份乙卷的第一题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会试考场内那些考子,原本因为“陛下亲自草拟考题”这个噱头而选择了乙卷,结果第一题,就给了他们迎面一记重击,纵使是熟读刑律的学子,亦被这一重击击地眼冒金星。 第一题都这样了,后面的还得了? 于是乎,一小部分考子悄悄将乙卷放回了纸袋,并抽出甲卷继续答题。 当然,也有些不信邪的考子出于性格的倔强,硬着头皮继续答题。 就比如王学林。 不得不说,王学林的才智确实没啥可说的,哪怕是首次遇到这种陌生的题目,他在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后,亦推断出了“那名云游僧乃是窃贼”的真相,将答案以及推断依据写在纸上。 结果写完后他才幡然醒悟,他又不考刑司,答这个做什么? 不过即便如此,王学林还是将目光投向了接下来的题目,因为他天生跳脱的性子,所以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 看了一会儿题目后,他刷刷地开始写了起来。 ……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审阅科举考卷 考试一连三日的时间,这三日时间对于众多考子而言都可谓是煎熬。 甲乙两份答卷,大部分考子们虽然很想答李承道所出的那一份乙卷,但是奈何乙卷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甲卷。 但是仍有自诩心思聪颖、倔强者,在答完甲卷之后,并没有急着交卷,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乙卷上面,想要尝试着挑战。 这样的士子,还不在少数。 以至于三日之后,有不少士子在交卷时都挂着黑眼圈,双目发直,嘴里喃喃念叨着“九两十三钱”“凶手是某某”之类的话。 乐徐与王学林两人各自交卷后,也先后出了龙门。 两人一照面,见到对方脸上挂着的黑眼圈,彼此都是一愣,然后一齐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就知道,以你的个性肯定是要挑战一番的,甲乙两卷都做了?” 王学林忍住笑说道。 乐徐耸了耸肩膀,说道:“都做了,你不也是一样么?” “好好好,咱们来对对答案。” 王学林笑着说道,拉着乐徐跑到茶楼去找个位置对答案了。 其实不只是他们,事实上其余考子此时也聚拢在一起探讨。 因为甲卷没什么可讨论的,无非就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陈年老题,当今陛下所草拟的这份乙卷却是不得了,不知有多少自诩才学过人、聪颖无二的考子想破头都想不出来,最终为了仕途着想,只能违心地改答甲卷。 只不过,在考场上知难而退选择甲卷答题,却丝毫不影响这些士子们在场外探讨那份乙卷的热情。 然而可恶的是,拥有答案的礼部拒绝在成绩出来前透露答案,说是陛下的旨意,以至于到最后,就连长安的百姓和官员都对这份乙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甚至于有些官员亦聚起一起探讨。 在此期间,也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比如说,刑部尚书在看到乙卷上(云游僧)的那题后,便惊呼道:这县令大才,足可以顶替我的职位! 而户部尚书在看到数算类的某一买卖大题后,亦在目瞪口呆之余,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户部尚书,却未曾考虑利益最大化,连这种市井商贾都知晓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皆是。 对此,长安的百姓颇有兴趣、用看热闹的心态看待这件事,将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固然,连饱读诗书的士子与朝廷官员都答不上来的乙卷,百姓们自然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 咱们这些百姓答不上来,可你们这些学子甚至朝廷官员,不也一样答不上来么?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当今圣上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啊。,出的题目难倒了无数官员士子! 但是,长安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 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都要落榜?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负责统领六部的尚书令魏征哭笑不得,只能让杜如晦亲自出面给出解释。 因为往年的会试,评分标准大致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类,所谓的分数,其实批卷官的主观占到极大的比重。 打个比方说,一篇士子的文章,倘若那名士子的字体或者遣词用语让批卷官不爽,后者总能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漏洞,判你一个低分。 正因为这样,某些聪颖或者狡猾的考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颂德国家、颂德天子、颂德朝廷,说白了就是一个劲地在文章里拍马屁。 遇到这种文章,批卷官就不好随意扣分了——人家颂德国家、颂德天子,明摆着是个忠孝之人,你给一个低分,你还想不想混了? 然而,这就导致会试场上的文章十篇有九篇是毫无营养的马屁文,长此以往,这是

相关推荐: 自甘堕落   暗珠(1v1 H)   老男人(女尊)   我的后宫学院【同人】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古言1v1】玉宫金阙   黑泥向万人迷(合集)   养个女儿做老婆   自欺欺人【百合 abo】   瘾(H,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