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SM痴女合集 > 第10章

第10章

所以,我认为这个假设矛盾的地方太多,可能性不大。” 李竹道说:“你忘了白土文小区1304号房的装修设计。虽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李海东为什么要将王芳囚禁在那里,但能确定的是,王芳在这一个月内没出过1304号房。那么在这一个月之前,王芳的出行是不是也受到了李海东的限制?” “至于李海东为什么不用王芳的车,反而重新入手一台二手车,这……还真说不通。建设路口一带都是高端写字楼,出租的单身公寓也贵,一个五十好几的阿姨,会舍得在这里租公寓?”话锋一转,李竹道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两种假设的可能性了。 “拿着王芳的照片大规模实地排查,这风口浪尖上肯定会进一步刺激舆论,要是有结果还好,万一没结果就是在空耗时力,还惹得一身骚。处座给的期限才三个月,时间宝贵,经不起浪费。外勤组拢共才六个人,起码得一个掰成几个用,才能在短期内验证这两种假设到底成立不成立。”李竹道说着说着就开始喃喃自语,好像在说给段明听,又好像在说给自己听,“六七个月以前,王芳在和谐小区正常出入,那么在王芳消失的这六七个月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李海东产生了这么极端的行为?而王芳在1304号房内从来没有发出过求救信号,也就是说她默许了李海东将其囚禁的行为,这又是为什么?” 段明见怪不怪,说:“行了,别演了,也别摆出一副千头万绪乱如麻的样子。知道你什么意思,我们信息组做过的无用功多的是,不在乎再多一两件。” 尝试验证一切假设,即使那个假设的可能性不大。可万一呢?万一当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曲折,原本看起来可能性不大的假设,也有可能成立。 李竹道在办案时,会给一条条线索设定若干假设,再从可能性最大的那个假设开始验证。可白土文案有了限期破案的紧箍咒,复杂的案情让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只用外勤组去验证一条条假设,眼珠一转就开始打段明的主意。 信息组还要试图通过户籍系统的证件照对比,确认王芳和王氏兄弟另一人的其他身份证件,这一工作量只能用海量来形容。对于这种可能性不大的假设,除了给信息组徒增工作量,很有可能并无实际意义。李竹道想要信息组试一试,又不好直言。 “根据你这两种假设,一方面,我们信息组可以通过调取建设路口每个停车场的停车信息,王芳的车要真停在原地,到现在超过了大半年,这种车一查就能查到。另一方面,建设路口的高档公寓都有物业管理,不管王芳通过什么渠道租公寓,都会在物业登记身份信息,我们只需要调取每栋公寓楼的租客信息,通过身份证件照片对比,就能找出王芳,或者说找出她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当然,王芳在一个月前就搬进了白土文小区,也就是说她即使在建设路口租了公寓,那么在一个月前也极有可能退了租。不过,就算她退了租,也还会有租房记录。” 段明扶了扶眼镜,继续说:“丑话说在前头,你自己也清楚这两个假设有矛盾的地方,我们信息组很有可能到时候什么都查不出来。瞎不瞎忙倒无所谓,就怕耽误破案进展。小竹啊,你还是准备好另一套方案,三管齐下的好。” 李竹道当然有第三套方案,而且第三套方案才是他的主攻目标。 不过,他的第三套方案,还得借助信息组。 按照李竹道的要求,信息组发给他一份高清电子地图。地图以建设路口为中心,将方圆5公里的社区、街道、建筑囊括其中。 “建设路口的所有停车场和高档公寓,小明答应通过信息手段排查,这一块我们可以省略。但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会议室里,李竹道站在投屏前,指着屏幕上的地图说,“建设路口靠祭旗坡的这一块,暂时不列入排查范围。王芳要是居住在这一块,可以直接到达祭旗坡,没必要反向而行,将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或到建设路口搭车。” ===第16章 意外(1)=== “我们的重点是围绕建设路口靠白土文小区的这一块,王芳只有居住在这一区域,利用建设路口作为中转站的可能性才大。”李竹道说,“这一区域的住宅小区和其他居民楼,其业主的身份信息,小明的信息组会优先进行证件照对比查找。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那些不需要身份登记的出租房进行走访,咋看之下,这一工作量十分巨大,无从下手,光凭我们6个人在短期内无法办到。所以,我们要将目标范围进一步缩小。” 李竹道指着屏幕上一处地方,说:“这是427家属区,住房建筑为楼梯房,7层高。原427兵工厂的职工大都将此处房屋外租。由于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周围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有农贸市场、超市、医院,并且小区占地较广,环境安静,租金不高,住房都是两室一厅的小居室,适合单人租住。小区业主有的通过出租平台或中介发租,也有些就在院内的公告栏粘贴出租广告。根据和谐小区居民反馈,王芳生活在17号楼时,王安王康就在外地上学,成年后也都在外地生活工作。王芳单身一人,又是长租,选择这一类住宅租住的可能性极大。” “王芳具体是在什么时间从和谐小区搬出去生活,没人说得清,原17号楼的业主早年全家都搬去了沿海地区,将楼房一层整租给王芳,更多的是想要她帮忙看护。直到十五年前,17号楼原业主家里有人出了车祸,作为肇事方需赔付大笔资金,恰好王芳在这个时候极有可能靠着多年的制售假证业务攒够了钱,所以一口气将整栋楼盘了下来。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王芳之所以长期制售假证,不被发现,靠的就是谨小慎微。这一点,从她长年以来只使用现金,从不与小区邻居有人情往来就能看出来。” 王芳名下账户的交易情况,信息组已经追踪到了二十年前,其现金存取记录相当规律,同近几年基本一致,只是金额大小存在区别而已。换言之,王芳的“造假”生涯,至少在二十年以上。 根据和谐小区的邻居反馈,王芳居住在和谐小区期间,从未办理过红白喜事,从不参与邻居们的婚丧喜宴,逢年过节也从不主动串门走访,别人也从没进过她家门,活得就像个透明人。也因为这样,和谐小区的住户认为,她这样的怪人,离婚和一直没有再婚都在情理之中。不通人情、冷漠冷淡、有点怪,这是和谐小区的邻居们对她的一致评价。 至于王芳到底靠什么养活自己,和谐小区的住户谁都说不上来。有人见过她从酒店出来,就说她在酒店打工,也有人就说她在酒店和人开房,传着传着就说她是小三,继续问他们知不知道包养她的人是谁,结果又没人说得上来。还有人见过她在饭店吃饭,就说她在饭店打工,传着传着又变成她在外面要饭。还有人说她是在火葬场上班,而且只上夜班,结果联系了全市的火葬场,都说没这么个人,还说他们火葬场一些特殊的岗位也是实行三班倒,不可能会有人一直上夜班。当时走访问话的小王和彭杰头都大了,搞了半天才搞清楚这些都是烂嘴巴的胡说八道。 王芳真正的职业是“专业造假”,他们居然没一个人知道。要不是王芳在这里“生活”了二三十年,他们甚至已经忽略了小区里还有这么号人。 “和谐小区的业主说,大概十几年前就只见到王芳白天在这里出入,晚上从来没见她家亮过灯。这大概就是说她在火葬场上夜班的谣言由来。以我看,应该是当时王芳购买了17号楼以后,由于王芳这个姓名已经作了房产登记,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她极有可能以自己的另一身份信息在外面另租生活起居地,或另外购置房产。这样一来,即使17号楼被查抄,只要她本人不在现场被逮捕,她也可以换一个身份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先瞄准427家属区这一类物美价廉的老旧机关单位房,凡是在这些地方租房超过十年以上的单身女性,又没在房产中介做过租房登记,就是我们的重点排查目标。” 王芳的行事作风和李海东如出一辙,都是竭力避免留下任何痕迹,正如李竹道之前形容的“谨小慎微”,也是根据这一特征,李竹道才加了一条“没在房产中介做过租房登记”的限制条件。 李竹道又在地图上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点了三下,说:“类似于427家属区这样的单位小区,这一片区域一共有4个,其他三个分别为原制药公司、造纸厂、水泥厂家属区。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这四处地点排查完,找出王芳的生活起居地,接下来还要对王氏兄弟就读的学校进行走访。” “这四个地方,要是找遍了没找到怎么办?”小王这个大嘴巴,又开始乱放炮。 咦声一片。 大家都开始唾弃小王。 “承你吉言。”彭杰说。 “年轻人,说话真是百无禁忌。”老刘说。 “刚刚拉完屎,没擦嘴吧。”欧阳说。 小吴没说话,却瞪着小王,和彭杰老刘一起,朝欧阳竖起了大拇指。 “没找到就继续找,你一个人找。”李竹道板着脸,说。 小王吸了吸鼻涕,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一天过去了。 时间能验证一切。比如,它证明了小王就是个乌鸦嘴。 6个人按照惯例,以建设路口为出发点,由近及远,分成三组各自去了原制药公司、造纸厂、水泥厂家属区,最后在427家属区汇合。单位小区一般都有物业服务,但这里的物业服务和高档公寓的不一样。前者只负责收取水电费和卫生清扫,后者还会要求租客提供身份信息。他们通过向物业了解、电话询问以及入户走访的方式,结果都说没有租房超过10年的五十几岁的单身女租客。 渐渐地,灯火越来越亮。就在黑夜擦去楼房的影子的同时,无数盏车灯、电灯又亮起来。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 一行6人精疲力尽地走出427小区大门,谁都没心思说话。 这个办法既然行不通,信息组暂时也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基本就是没结果。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意味着什么。抽调大批警力,在这一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耗时耗力、刺激舆论啥的,都顾不上了。 没有更好的选择。有压力,就由处座担着吧。大家都心照不宣。 427小区大门外竖立着一座人行天桥,穿过天桥是南郊公园。公园旁竖立着一片建筑群。 李竹道走在最前,大家跟在身后,都以为他在琢磨案子,结果李竹道却在这一片建筑的入口大门外停了下来,抬头看了一眼,然后走了进去。 大家也抬头一看,见这门口左边挂着“堰城市社会福利院”,右边挂着“堰城市儿童福利院”的牌匾。 除了老刘,大家都一头雾水。 “王芳会住在这里?”彭杰问。 “意料之外,意料之外。”小王说,“王芳利用另一个假身份扮成孤寡老人,哪还有比这更好的掩饰?谁会想到一个孤寡老人,会是个‘造假专业户’?果然是高手在民间,王芳不简单啊。” “年龄不对,这得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才能进。”欧阳说。 “别忘了王芳是干什么的。对于她来说,这只是在自己的身份证上改个出生日期的事。”小王说。 “李队真厉害,这都能想到。”小吴由衷赞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彭杰唏嘘不已。 “行了,行了,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老刘说,“收收你们的脑回路,李队这是……回他自己家。” “回家?”大家都满脸诧异,异口同声地问。 老刘想了想,说:“这也不算什么隐私和秘密。你们和李队共事,少则三五年,多则六七年,除了失踪的小尹,有听他提起过父母家人吗?有听别人提起过吗?你们进队里的时间都比他晚,我是看着他进队里,又看着他一步步走到‘李队’这个位置。这孩子,不容易……” 大家都唏嘘不已,小吴更是鼻尖发酸。 只有小王还满头不解,傻啦吧唧的问:“神马意思?李队是把他爸,还是把他妈丢这里头了?” 大家都朝他翻了个白眼。 老刘指指“堰城市儿童福利院”的牌匾,又看了看小王,然后连连摇头,大约是在感叹你这一下怎么这么蠢。 彭杰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你到底是怎么进的刑警队?” “有你跟着李队,李队的工作压力应该会‘减轻’不少。”欧阳说。 小吴没说话。 李竹道突然出现在门口,说:“怎么都不进来?今晚在这里干饭了。” ===第17章 意外(2)=== 李竹道是一名孤儿。 在他读警校以后,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大学期间,每年还会回来几趟。从警以后,随着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一年回来一趟慢慢变成了几年一趟。 院长叫桂瑛,50来岁。李竹道来这里生活的时候,她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桂院长见到李竹道的时候很开心,幸福和满足从她的眼角溢出来,瞬间就爬满了她的笑脸。 “臭小子,叫什么桂姨,叫姐!”桂瑛佯装生气,旁若无人地去捏李竹道的耳朵。 “姐,姐,姐!”李竹道东躲西藏,一连喊了三句。 桂瑛仍然不放过他,扯着他的脸皮,十分不满地说:“几年了?你自己说说,几年了?是不是翅膀硬了,就不记得桂姐了?” “两年……三年。”李竹道任由她“施虐”,说:“我忘记自己是男是女,都不会忘记您啊。我这……工作实在太忙了。” “工作重要我重要?” “这还用问,肯定是您。” “那为什么两三年才回来?” “太忙了……实在太忙了。” “不是说我比工作重要吗?” …… 大家都悄悄的退出食堂。现在已经过了开餐时间,里面除了这一对“姐弟”,并没有其他人。 小王咋咋呼呼的说要去找洗手间。 小吴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院子里散步。 老刘、欧阳和彭杰聚在食堂门口较远一点的地方抽烟。 “李队的分析并没有什么问题,一整天下来,怎么就连个鬼影子都查不到。”欧阳说。 “队座也不是神仙,做不到算无遗漏也很正常。”彭杰说。 “李队的调查方向,我认为没什么问题。但人是极其复杂的动物,在具有一般性的同时,总会出现一些特殊性,哪怕是一丝丝很小的特殊性,也会造成一些意外情况。比如,万一王芳是个很抠门的人,或者说是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她偏偏不选这些生活设施便利,租金相对比较实惠的地方,而是只挑最便宜的租。这种可能,我们是不是也没法排除?”老刘说。 吐了口烟,又说:“一次次假设,再一步步求证,办案本就是这样。要是每一次假设都能一遍验证通过,那就不会有什么逾期未破,更不会有什么悬案了。” 欧阳说:“信息组要是明确说没什么结果,那就只能大张旗鼓地进行拉网式排查了。” 网络舆论在公安执法过程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通过发布警务信息,可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破案线索,加快执法进程。同时,有利于公安机关争取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在案件未解决时对民警产生的不认可和怀疑态度。 另一方面,未侦破的案件在网络上流传时,有可能会暴露侦察方向,让犯罪嫌疑人提高警惕性和预防性。同时,网络舆论容易对侦破方向产生干扰,或者对其他民众产生干扰。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当案件刚刚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因为对于案件了解不全面,进而导致舆论一边倒,案件中本是受害者的女司机成为众矢之的,对她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另外,一些恶性案件,通过网络媒体的渲染,容易让民众产生恐慌,甚至影响当地形象,比如“白土文案”正是如此。而堰城正准备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这一风口浪尖上,与此案有关的网络舆情,更让当地领导如芒在背。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三人站在普通办案人员的角度,认为此路不通那就拐弯,精准搜查既然没有结果,那就换成大规模排查,有压力让马支队顶着就是。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只管放火,不管救人。 当然,他们也仅仅只是在这里闲聊,并没有认真想过大规模排查的方案会不会被马支队长否决。他们只是习惯性的认为,只要是案件侦破工作需要,强悍英明的马支队长就会无条件支持。事实上,他们这一次的想法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很快就抽完了一支烟。小吴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回到食堂门前。 李竹道从食堂里面走出来,说:“上菜了,干饭了,小王呢?” “懒人屎尿多,别管他。”小吴说。 “肚子放空了吃得更多,他连福利院的便宜都不放过。”彭杰说。 “你说反了,他是已经去吃了。”欧阳说。 “我们先进去,别让院长就等。”老刘一边说,一边示意大家先进去。 桂院长从李竹道身后走出来,迎面看到大家,这才和大家一一握手打招呼。 最后,她见老刘在这一行人中年龄最大,看起来也最稳重,就和老刘说:“刘警官,您是竹道的领导吧?” 老刘还没来得及否认,大家也还没来得及解释,桂院长连珠炮似的就开始说李竹道的好话:“竹道这孩子啊,打小就乖巧听话,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好孩子。学习上,他积极奋进,品学兼优,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或“优秀干部”。生活上,真诚友善,文明礼让,乐于助人……” 老刘尴尬的笑着,一边连声“嗯嗯”,一边和她往里走。大家脸上都挂着古怪的笑,直到坐在桌前,桂院长关于李竹道是“别人家的好孩子”的描述还没说完。 恰好,老刘的电话响了。老刘如获至宝一般地掏出手机,向桂院长道了个歉:“我出去接个电话……” 桂院长又看着坐在她身旁的小吴,说:“小吴啊,你还没结婚吧?处对象了没?” 小吴笑着摇摇头,说还没有。 桂院长一脸惊喜的样子,回头瞪了一眼隔座坐在她另一边的李竹道,转头又满脸堆笑的对小吴说:“我家竹道啊,什么都好,就是小时候有点调皮。我和你说,他小时候啊,扒鸟窝、捅马蜂窝、用炮仗炸水瓶,这种事没少干,那时候这一块还是荒郊野外,林子多……” 这一回,她说的和之前又完全不一样。 欧阳和彭杰眼观鼻,鼻观心,假装玩手机,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小吴不敢看李竹道,学着老刘的样子,笑着不断“嗯嗯嗯”地点头。 李竹道只顾低头玩手机。 这时,小王突然窜了进来。 小王一副见了鬼的样子,一手指着外面,张着嘴,缓了半天,才说:“找到了……真在这里。” 食堂的侧面有一道文化长廊。里面不仅有对福利院成立时间、职责职能、规模大小的简介,悬挂着本院获得的各级荣誉、各级领导慰问的照片,还有“最美工作人员”、“最美义工”的评比照。 小王从食堂侧面的洗手间出来,路过文化长廊,大致浏览了一下里面的内容。在路灯的照射下,当中的文字内容和照片都清晰可见。 在“最美义工”一栏,小王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其中的一张照片,却让他立即去而复返,趴在橱窗玻璃上仔细辨认,又急急忙忙地掏出手机,调出王芳的照片,将手机放在橱窗前,和里面的照片并排放在一起,仔细对比…… “除了眉毛、眼睛、鼻子略有差异,其他都一模一样。”小王将手机收回,回头对他身后的几人说,“要是王芳做过微整形,这些细微的特征不一样,就完全说得过去。

相关推荐: 仗剑(gl武侠np)   女配也想有存在感呢(NP,弯掰直)   别扭(1v1H)   成为色情漫画女主角(合集 h)   只是爱你而已(短篇np集)   大佬,锦鲤甜妻在七十年代重生了   小漂亮在修罗场被欺负[快穿]   盼寡(古言1v1 先婚后爱)   不负卿(重生,伪np,高H)   官场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