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隐案和悬案的能力,那么将王元鹅的他杀办成自杀的可能性也并不是没有。” “当年办案人员将王元鹅的死认定为自杀,肯定也有他们认为的充分理由。这一点,去翻一翻案卷档案,或者走访当年的办案人员,就能知道。” “文韬在性格上是个复杂的人。” “理智上,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谨慎的人。从他组织男性卖.淫,试图钻法律的空子,到现在绝口不提当年性.侵王安的事,都足以说明这些。” “同时又是个感性细腻的人,会因为个人情感干出一些蠢事。当年为了戴大志和刘俊俊,现在为了王元鹅,都证明了这一点。” 然后,李竹道给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建议:“所以,我们不但要重新调查王元鹅的死,还要在他面前表现得诚意满满,干脆利落,不和他提什么条件。他这人,大概是长了反骨,越是强迫胁迫,他越是不那样干,哪怕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我们按照程序做好分内事,他在情感上认可了我们,反而有可能会把当年的事都一五一十地抖出来。” 最后,李竹道又说:“文韬反馈的信息,可信度非常高。碰到这么一桩案子,真要你们置之不顾,做得到吗?既然最终都要重新调查,那就干脆利用文韬容易情绪化的性格弱点,投其所好。” 正因如此,彭杰的回复才会这样干脆利索。 文韬以为彭杰还会继续往下说,向他提条件,他甚至准备好了再次获取他们信任的腹稿。 只要他们重新调查王元鹅的死,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依旧认定王元鹅为自杀,只要能给出一个令他信服的理由,而不是像当年的办案刑警一样,以案件涉密无可奉告塞搪,让他还原当年性.侵王康一事的有关情况,他也不是不能考虑。 但彭杰说完之后,就起身要走,小王也站了起来。这让文韬大感错愕。 “就说完了?”文韬十分诧异地问。 “你还有事?”彭杰站着反问。 “我……你们没有什么要问我的了?”彭杰和小王的态度反而让文韬七上八下,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昨天就问了,你又不说,我们也没办法啊。”彭杰耸耸肩,作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你们……没有什么条件?” “啥条件啊?侦办案件,本就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你就当年王元鹅的死提出了个人意见,我们认真研究之后认为比较可信,决定进一步了解案情。还要同你提什么条件?” “我……我换宿舍的事?” “总得有个磨合期啊,互相习惯了就好。噶七毛难不成还能要了你的命?” “喂,喂……你们就这么走了啥意思?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当年的事?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啥都不会告诉你们……” 在文韬的呐喊声中,小王和彭杰早已出了审讯室。 档案室的建设标准以苛刻著称。 位置上,要远离易燃、易爆、空气污染区。 防护设施上,应具备防火、防水(潮)、防高温、防盗、防虫、防鼠、防有害气体、防光、防磁等功能。 这就决定了档案室一般不能设置在顶楼或楼两侧,还得远离卫生间、洗刷间、热水房等。如将档案室设置在平房,则必须高于周围地势。 此外,档案室对于库房橱俱材质,以及橱俱设置预留空间,比如主通道、装具间净宽、装具端部与墙之间走道净宽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设置标准。 堰城市公安局的档案室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设置,俨然就是本单位的“藏经阁”。所在的楼层除了在楼道两端安装了摄像探头,在森严的铁门外也装了探头。 楼层除了档案室,并未设置其他办公场所,因此格外安静,莫名其妙给人一种压迫感。 一跨出电梯,窗外突然刮起一阵风,吹进来一片树叶,在空中盘旋几圈后,悄悄地落在小王和彭杰的脚下。 “老屠啊,我总感觉这一层藏了个‘扫地僧’,潜伏在某个角落,每回一到这里就不踏实,总感觉‘扫地僧’会随时冒出来,然后向我眨眨眼,我就七窍流血……” ===第64章案中案(30)=== 彭杰看了小王一眼,说:“不要想做萧远山慕容博,你要好好做自己……反正,别的你也做不好。” “老屠,你说话越来越好听了,是不是刚刚上完厕所?” “是啊,在研究怎么给你嘴上抹开塞露。” 小王还没来得及骂回去,一阵缓慢的“踢嗒踢嗒”高跟鞋踩地的声音传来。 接着,风姿绰约的严珂出现在走廊,正仪态万千地路过电梯井。 见他二人的目光盯在自己的胸口上,严珂没好气的嘀咕了一声:“两个都是南北。” “严大美女,你认错人了,我是刑警支队的小王,这是老屠……” 彭杰给了小王一个极度无语的眼神,低声抱怨道:“脑子是个日用品,为啥到了你这儿就成了个装饰品。真是光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 严珂站着不动,目光在他二人身上扫了一遍。 看着小王说:“比起萧远山慕容博你是差远了。原本以为你是云中鹤,没想到会是岳老三。” 又看着彭杰说道:“长得像岳老三,实际却是云中鹤。” 小王虽然没有领悟到严珂最初的那句话是在骂他和彭杰“都不是东西”,但他好歹也看过金庸,总算听明白了严大美女是在骂人。 但他二人此行就是来有求于人,无论如何都不敢得罪她。 因此,小王唾面自干,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一样,说:“嫂子……” “叫谁嫂子?谁是你嫂子?什么人啊,乱认亲戚。”严珂冷着脸说。 “我们是刑警支队李队的人,老婆不见了的那个李队。”小王不慌不忙地说,“李队和我们老提起你,我以为你和咱李队……看来是我们李队想多了……” 严珂的脸色变了又变,虽然还是寒着一张脸,但眼里一闪而逝的光芒,还有明显平和下来的语气都深深出卖了她。 严珂咳了几声,说:“是你想多了……不要胡说八道。” 说完之后,竟逃也似的跑了。 小王说是他们李队想多了,她却说是小王想多了,还要小王不要胡说八道。 二人神色暧昧,一脸戏谑地看着她的背影。 档案室的最外间摆着办公桌和电脑,外人借阅案卷档案,只能在这间屋子里登记、翻阅。 严珂坐在电脑后,看起来高冷端庄。档案室有两名工作人员,另一人去了省厅学习。 严珂的背后是一扇防盗门,里面就是存放案卷档案的地方,禁止外人入内。 对于二人并未持有相关领导批示手续的情况,严珂笑了笑,目光柔和地说:“没有孝和副局长的批示……马支队长的批示,总有吧?” 张孝和副局长分管刑侦支队,按照相关程序,小王和彭杰应当持有他的批示文件,才能借阅档案。严珂问他们要马弘文的批示手续,已经在开绿灯了。 彭杰憨厚地笑着摇摇头,说:“李队要我们来借阅一桩陈年旧案,但那案子已经结案,要我们先不要惊动马支,免得他老人家多想,认为我们闲得蛋疼找刺激,有意翻案啥的。” 小王补充道:“我们正在办理的案子,有个重要人物可能涉及到那桩陈年旧案,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不好向马支汇报。” 刑警支队长马弘文并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但凡是有所依据的推测,都会全力支持下属小心求证,这在堰城公安机关几乎是众所周知的。 严珂“哦”了一声,不无怀疑地扫了他们一眼,对他们的信口胡扯也不点破,只问:“你们要借阅的是哪一桩旧案?” “08年的王元鹅案。”小王说。 反正她这一关绕不过去,二人也就无意隐瞒。 严珂愣了片刻,然后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他们来借阅王元鹅案的为什么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接着又神秘兮兮地问:“你们是不是认为当年这桩案子办错了?” 小王和彭杰大吃一惊,只能“嘿嘿”干笑。看来严大美女并不是胸大无脑,居然一猜就中。 “当年王元鹅案,就是由你们马支主办。”严珂嫣然一笑,给了他们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二人傻眼了,很快由干笑变成了目瞪口呆。 李竹道要他们来借阅档案,并未提及当年王元鹅案的主办人是谁,极有可能他也不清楚。 之所以没有办理借阅手续,完全是因为马弘文去了省厅开会。小王和彭杰没什么耐心等到一两天后再说,一阵商量后决定打着李竹道的幌子在档案室负责人严珂这里寻求突破。严珂对李竹道是个啥意思,队里的几个,哪怕是个瞎子都能看出来。 谁知道严大美女会浮想联翩,认为他们是因为怀疑自己的顶头上司马弘文当年办错了案子,又不想打草惊蛇,才会绕过办理借阅档案的手续。 这下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要是知道当年王元鹅案的主办人是马支,打死也不会背着他来翻阅档案。这回真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成屎了。 “这事,应该是他要你们来干的……他就是个这样的莽撞人。”严珂嘴里说他是个“莽撞人”,口吻当中却又不失倾慕。然后起身,往档案室里去。档案室里有一台电脑,里面录入了所有存放的档案信息。 完了,看来严大美女的英雄情结也发作了。这种不惧权威,只求真相的爷们行径,被她想当然的就往李队身上去套。小王心想。 “严大……主任,我们没有借阅手续,不合规矩,还是算了。”彭杰回过神来,为了找借口开溜,连称呼都变了。 “把我当什么人了?”严珂站着回过头来,神情略微不满地说:“你们李队敢做,我就不敢做?” “我们不是这意思……” “那是觉得我会背后反水?你们不相信我,也得相信李队。他要你们来找我,你们就尽管放心。再说,他来我这里借阅档案,从来就没办过什么手续,还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我把档案拿出来给你们看,就和你们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背后反水,那不是把我自己也坑进去了?” 算了吧,已经越描越黑了。 这事,回头再向李队汇报,看怎么向马支解释清楚,可不要让马支认为李队在他背后使坏,有意拆他老人家的台。 彭杰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脸,放弃了无谓的挣扎。 打定主意后,二人干脆硬着头皮听天由命。 对于已结案的陈年案件,公安机关每年都会进行梳理,也会进行重新登记归档和电脑录入,保存时限有具体要求。 王元鹅是当年的公众人物,二人原本认为是这个原因才会让他“自杀”一案在结案归档后保存期限较长,也是出于这个认识,才会笃定的先来档案室。 在看了详细的案卷后,才知道王元鹅案的档案材料之所以保存至今,可不仅仅因为他是当年的公众人物。 文韬就当年王元鹅自杀的原因向警方提出了质疑,被警方以案件涉密拒绝透露,二人在看完案卷档案后,对当时的警方给出的理由深以为然。换作是他们,也不会将王元鹅自杀的原因向外透露。 王元鹅的死涉及到人伦悲剧,在当时那种铺天盖地的舆论氛围中,一旦将他自杀的原因向外透露,只会火上添油。再说,一切涉及到毁三观、颠覆社会道德的案件,本就会作为涉密案件,禁止案情外泄。 换位思考,如果当年调查王元鹅案的不是马支,而是他们,在不知道王元鹅因为不敢自杀才会同歹徒搏斗,也不知道王元鹅参与侵犯过王康的前提下,根据当时掌握的线索,也会毫不犹豫将他的死鉴定为“自杀”。 从法医的现场勘察结果来看。 死者的瞳孔放大对等,四肢没有外伤,正常。 脸呈紫白色,应当是绳子勒得太紧造成,这和死者的体重有关,体重越大,绳子勒得越紧。体重较轻的女性自缢者,大多脸呈紫红色。王元鹅的体重显然不是体重正常的女性可与之相提并论,因此这一点也正常。 死者的嘴角和胸前,有流出来的口水,属自缢身亡的基本特征。 勒痕有两道,上一道绕过耳朵后面,下一道平绕脖子一圈。之所以出现两道这样的勒痕,是因为王元鹅在上吊给绳子打结时,选择了缠绕系。 缠绕系就是上吊的人先踩在椅子上啥的,然后用绳子在自己脖子上绕两圈,接着踢翻椅子,身体垂直吊死。或者是,先把绳子系在大梁上、树枝上等,让绳套垂下来,上吊者登上去,把绳子缠在脖子上两圈,然后垂直吊死。凡是这样吊死的,就会出现两道那样的勒痕。 上吊的绳子打结的方式,除了缠绕系,还有活套头、死套头、单系十字。 死者的两个脚尖,垂直向下,腿上有一些瘀血。这是因为死者悬挂的时间较长,血液下坠,导致死者的下腹部、两腿的血管积血严重,皮肤进而呈现暗紫红色,甚至皮下还会出现出血小点。 ===第65章案中案(31)=== 同时,死者的裤子里还有大小便。这是因为在窒息过程中,尿道、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膀胱等平滑肌收缩,导致大小便流出来了。有些甚至还有排精。这都是机械性窒息的正常表现。 结合环境因素来看。王元鹅是站在餐厅一张凳子上自缢的,凳子已经被踢翻。饭桌被挪到了靠墙角的位置,风扇灯挂在墙顶,位于饭桌的中央上空,只有将饭桌挪开,才能将绳子挂在风扇灯上。 风扇灯只要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正常情况下可以承受100kg以上的拉力,王元鹅身体健康,体型适中,体重远远没有达到100kg。 与餐厅挨着的厨房里,厨具和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灶具擦得干干净净,显示着好好过日子的心劲儿。再看卧室,床上被褥整洁干净,没有异常。 现场唯一的疑点是,有一个小小的机械闹钟。本该出现在卧室的闹钟,却出现在餐厅酒柜里,稍显突兀。 敏锐的马弘文疑心大起,很快就发现王元鹅突出眼眶的一对眼珠子,目光却聚焦在闹钟上。这让他怀疑王元鹅是想通过闹钟留下什么线索。 但现场并无外人留下的指纹或其他痕迹,这让马弘文的怀疑失去根基。 勘察现场的法医向来以严谨著称,主张以证据说话,对马弘文见风就是雨的主观臆断不以为然。 没有证据或线索支撑,马弘文的怀疑也就渐渐失去支持,最终不了了之。 闹钟旁边还有一款诺基亚N95的手机,信息草稿箱里存着一条短信,内容只有6个字——遗书:去你妈的! 文韬只听警方说王元鹅留了一封遗书,却并不知道他是以这种方式留的遗书,更不知道遗书内容会如此言简意赅,情感丰富。 “去你妈的”这四个字和“卧槽”这两个字在情绪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往小了说,人的喜怒哀乐,非以这两个词不能尽情尽兴。只要说了这两个词,会发现其他的任何修饰,说得再多都是累赘。 往大了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千姿百态的浮世,气象万千的情绪,非以这两个词不能包罗其中。这两个词充满张力,蕴藏能量,力量感十足,更情绪饱满,能高度凝练概括任何人的一生。 从遗书内容来看,王元鹅应当是个不乏幽默感的人,似乎也是个有深度的人。 经历决定厚度,厚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深度。 一个经历阅历丰富的人,一个有深度的人,在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回忆自己的一生,应当会感到五味俱杂,内心似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但话到嘴边,却浓缩成了四个字——去你妈的! 说了这四个字以后,瞬间觉得通体舒泰,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无一个不畅快。 这四个字完全概括了王元鹅的一生,浓缩了他的一切情绪。不管他的人生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也不管他临死前的情绪是轻快的还是沉重的,是看破红尘的淡然还是被现实压迫的绝望。 马弘文看着文韬手机里的遗书,想到外界舆论乱七八糟的质疑或言论,再看看并无更多线索的现场,忍不住也说了句“去你妈的”。 文韬的遗书虽然不走寻常路,却也不算什么可疑之处。 毫无疑问,法医的现场勘察排除了王元鹅系他杀的嫌疑,基本可确定为自杀。 当时的社会舆论对王元鹅的死到底是不是自杀,不乏质疑的声音。 为堵住悠悠众口,更为慎重起见,警方进行进一步尸检,发现王元鹅喉头舌骨骨折,指甲没有缺损,指甲缝里没有其他残余物,没有检测出其他人的DNA。 这些都是上吊自杀,并非死后被人挂上去、伪装上吊的力证。 通过外力被杀的可能性基本排除。考虑到王元鹅有可能在被药晕的情况下,被人挂在绳子上,伪装成“上吊”,法医接着对王元鹅尸体的内脏和血液进行检测。 尸体各内脏器官呈明显的瘀血状态,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脾脏呈缺血状态。器官被膜下、黏膜瘀点性出血。同时伴有肺气肿、肺水肿、胰腺出血等。 这些都是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内部征象,符合上吊自杀的特征。 但是,尸检过程中很快出现了另一个疑点:在王元鹅的胃里检测出过量的三唑仑药物成分。 三唑仑为处方药,是国家一类管制精神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王元鹅因扮演“抗艾斗士”这一角色压力过大,经常出现失眠,需服用三唑仑助眠。 医院有给王元鹅开具这一处方药的记录,但剂量远远低于他死前服用的剂量。 如果大剂量服用三唑仑,就会产生麻醉的药效,换言之,三唑仑一旦过量就是毒品。 在黑市中,三唑仑有着“迷药之王”之称。多名自称售卖三唑仑的药贩子表示,此药无色无味,见效快,持续时间能达到数小时,且受害人清醒后会“失去记忆”。 因此,三唑仑也是黑市中热销的一款“迷药”。多名专家曾评价称,一旦这种药物被人体吸收,受害人几无自救可能。 根据药量判断,王元鹅服用的三唑仑,足以造成他在一定时间内失去知觉,任人摆布。 但现场并未发现搏斗或有外人进出的痕迹。因此,让王元鹅过量服用三唑仑的嫌疑人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 再结合之前发现的出现在餐厅的闹钟,以及王元鹅的目光始终注视着闹钟正面钟摆,马弘文和法医一番讨论后,得出了一个推论: 为减轻痛苦,王元鹅在上吊前给自己服用了过量的三唑仑,闹钟的作用就在于药效即将发挥之前,能让他掐准时间上吊。 王元鹅因失眠在较长时间内服用三唑仑,对其药效作用十分熟悉。只有精确的掌握并算准药效发作的时间,才能在自己失去知觉之前和最大限度降低痛苦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上吊的时间点。 可以想象得到,王元鹅在上吊时极有可能是这样一幅场景: 将好几个药瓶里的三唑仑全部倒进嘴里后,王元鹅给自己狠狠地灌了几口水,心里计算着药效发作的时长,然后不急不慢地拿起闹钟,设置好响铃的时间,再踩上椅子,将挂在风扇灯上的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缠了两圈,然后静静的等待闹钟铃响。 在等待的过程中,时间显得漫长而又短暂。他会在想什么?回忆自己的一生,还是清空自己的思绪,仅是听着自己的心跳?他还有没有想见的人和想做的事?既然选择逃离这狗屎一样的人世,那他应该是了无牵挂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元鹅的倦意越发强烈,思绪越发散乱。那些好的和不好的记忆,快乐和不快乐的往事,伤害和被伤害的人物,也许都会不受控制,一幕幕的浮现在他眼前。 到了后来,他会感觉到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眼皮打颤。 终于,闹钟发出了刺耳的铃声,将他吵得精神一震,但也只是费力地睁了睁眼皮。 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到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闹钟的响铃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和目光。
相关推荐:
上礼拜,舅舅用坏了我的女朋友
林清明_新御书屋
【ABO】女攻的春天
我的绝色老板娘
心情小雨(1v1 强制)
当病娇变成鬼(H)
娜娜女王的调教
皇上不急太监急
独宠嫂嫂
姐夫,我不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