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定是在情到浓时才能赐下来的。而只凭敬畏,太后不可能在先帝心中留下如此深的印记。 李薇不免对太后与先帝之间的旧事产生了许多的联想,那里面不乏虐恋情深的套路。她在这边脑补,四爷在另一边也不知道脑补些什么。两人一时都忙于脑补无暇说话。 下面的苏培盛看着上头两位主子都眼神放空,但万岁揽着贵妃的肩,不自觉的在轻轻揉弄。贵妃倚在万岁身上,一手不识闲的在万岁的手心上挠。 他想了想,还是悄悄带着人下去了。 过了会儿,四爷方才回神,然后才想起问她宁寿宫找她去说话是干什么。 她刚把完颜氏三个字说出来,四爷就是一脸的了然。 他笑着十分得意,嘴里却肯定道:“朕这次不会如了他们的意的。” 原来来四爷这里求一起种地的不止十四爷,三爷也是多次试探,还有隆科多等宗室,也都表示了对种地的向往之情。种地,是他们的人生追求。以前没种过真是白活了,不趁现在种一种简直人生就没有希望了。 四爷还给她背了一段折子上的话,某位宗亲在请安折上叩请能跟着皇上一起种地,这是他和他家人的最大期望。 “这些人的话,朕一个字都不信。”他冷笑道,“只会用嘴说算什么本事?亲耕过后,朕这里的事还多着呢,到那时再看他们是个什么嘴脸吧。” 李薇大概能猜到,可能……是户部欠银吧。 早在四爷还是个贝勒的时候,就对户部欠银深恶痛绝。后来交给八爷,好像八爷想了个糊弄人的招数,把四爷给气得腰围都细了二寸。 李薇对那段时间四爷吃什么都不香的事记得太清楚了,为了哄他吃饭,她的腰围粗了三寸! 往事实在不堪回首。现在她都记得看到皮尺时的心情:这不是真的!皮尺坏了! 现在四爷能扬眉吐气,实实在在的把银子都收回来了。 她真心的替他高兴。 当然这事不会太轻松,但做为封建皇朝的统治者,四爷手握生杀大权。脖子能硬过铡刀的估计没几个。 心情大好的四爷在春耕到来之前都是好好吃饭,然后每天饭后盯着她喝养荣汤,她喝完后,他就夸她:“如今这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铜镜能照的有限,她被他这么天天夸着,真的觉得自己的气色变好了。 呵呵。 然后皮尺告诉她,腰围……添了三寸。 她抖着手把皮尺围到四爷腰上。 四爷正读书呢,起身张开手让她量,一边好声好气的对她说:“朕最近都是按时吃饭,汤也都喝了。” 她盯着皮尺上二尺一寸的地方,平静道:“可能是下地累着了,您这腰围又细了哦。” 四爷有些发愁的对她解释:“朕不容易长肉,打小就是这样,吃再多都不容易胖起来,嬷嬷都说朕这是动得多了。但朕就是天天坐着都一样。” 李薇深吸一口气,也想这不科学啊,哪有天天坐着不动还不长肉的? 吸收不好! 她坚持喊黄太医来再给四爷切个脉。 四爷拗不过她,喊来黄太医。 她说皇上这几日没怎么动(?),吃得多了却又瘦了,太医,皇上是不是肠胃吸收不太好? 黄太医仔细给四爷来了个全身检查,再查问过他近一个月来的饮食和作息,肯定的说四爷十分健康,健康极了,肠胃没有一点问题。 四爷也一本正经的说这原因何在呢? 黄太医分析如下:万岁每餐只吃七分饱(她是三餐加点心都是痛快吃到爽),万岁每天晚睡早起(她睡到自然醒),万岁每天用功,批奏折,操心国家大事,耗费心血(她天天闲着),万岁最近还天天下地(她不下地)。所以万岁瘦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她胖也是正常的)。 黄太医退下后,李薇只觉得自己刚才膝盖上中了一万支箭,连话都不想说了。 四爷反倒搂着她说素素待朕好,素素关心朕,素素最好,素素哪哪都好,素素一点都不胖。 她抬头:“……” 四爷柔声说:“素素,咱不减肥啊。” 她:“……”你妨碍进步!qaq 319 得意的四爷 天还黑着,四爷已经起来了。 李薇背对着他躺着,听着他慢慢的把被子掀开,坐起下床,把床帐拉开一条缝出去再赶紧合上,然后穿上鞋,拿起搭在熏笼上的衣服披着出去了。 四爷不想让她也跟着早起,早起时就跟干地下工作似的。 她有一次是想吓吓他就故意装睡,后来就是想感受他的爱(好酸)。 不过这时她真的感觉很满足,好像他这样小心的想让她多睡一会儿,不打扰她的举动,让她比收到他的赏赐还高兴。 等听到他在外屋洗漱的声音时,她才起来穿上衣服出去。 四爷吐了漱口水,抬头就看到素素披着头发出来了,道:“又把你吵醒了?”看看外面的天色,他道:“再回去接着睡吧,还早呢。” “我不困了。”她过去替他把辫子解开,通过后再编起来。四爷的头发很好,到现在还没用假发(……)。 假发在大清朝里属于相当普遍的东西,男女都要用。尤其以男人用的最多。 李薇记得只有男人才有地中海的基因,女人就算身带这种基因,也不是显性的(如果她生儿子,那儿子可能就该倒霉了)。所以一眼望去,英国那边连王子都秃头,女王却有一头浓密的白发。 清朝又比较坑男人,本来头发就不多了,还必须要剃掉一半,所以不少人脑袋后面的辫子编起来时都跟老鼠尾巴似的很细一条。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而毛发黑亮浓密才是欣赏标准。 头发太少太稀怎么办?假发拯救你。 一般来说有两种办法,要么直接带个假辫子,一般栓在帽子后面。但这样就不能脱帽了。另一种只适用于还有头发的人,那就是用假发把辫子编得粗一点。 在四爷这个年纪的男人,头发还不需要用假发绝对表示他还十分青春貌美。 所以,李薇给他编完辫子后,欣赏的摸了下他的长辫子说:“爷的头发好黑亮!辫子好粗!” 四爷回头,露出半拉脑壳的青头皮。 李薇多少卡了下壳。百天不剃头就意味着三个月,一般来说她的头发三个月,流海都能扎眼睛了。但在四爷这里,大概是剃干净的长起来慢?三个月下来也就是一般寸头的水准。然后会有一些微微的打卷。 四爷还是很注重外表的,剃头修面多数都在前院书房里,她还从来没见过他剃头修面这个事。都是一回来,头皮就刮干净了。 所以她见过的也就几次,像是敏妃去世,裕亲王福全去世等。 用过早膳,他就要去前头了,盯着她喝完养荣汤,他起身道:“今天没什么事,朕会早点回来,翊坤宫要是没事,你就不用回去了。” 说完,他戴着帽子就出去了。 等他走后,李薇还是回翊坤宫看了一眼。额尔赫和弘昤两个人在翊坤宫里,她还是有些不放心的。不过,额尔赫把她自己和弘昤照顾得很不错。李薇发现额尔赫自从搬回她身边后,反而显得更有自信了。 可能是知道身后有额娘,她就有底气了。 弘昤一看到她进来就在榻上伸手喊:“额娘!”他现在终于能流利的喊额娘了,刚学会这个新词让他特别喜欢显摆,见了她就喊个不停。 李薇先脱了斗篷,再摸摸手和脸冷不冷,暖过来后才去抱弘昤。 昨天晚上的元宵灯孩子们都没去,大半的原因是有不少外人进宫,而且御花园里太冷,她也不知道这赏灯要赏到几点,就让人在翊坤宫里挂了灯,让额尔赫和弘昤在宫里玩别出去。 额尔赫把宜尔哈、扎喇芬,还有端惠几个都叫来了。 李薇坐下后先问她:“你们昨天玩得开心吗?”她跟四爷回来时太晚了,经过翊坤宫时就没进来。而且,当时翊坤宫里的灯已经灭了,估计额尔赫他们已经睡了。 “开心,我让人切了很多馒头片来烤着吃,还让人拿了红薯和栗子。”额尔赫说,她之前还担心搬出西三所时宜尔哈和扎喇芬生气,结果两人都悄悄安慰她。宜尔哈让她别介意:“你能轻松点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也能多个地方走动。” 扎喇芬则是十分羡慕的说:“二姐姐,能跟李额娘住几天就住几天,这种事求都求不来呢。” 李薇听她这么说,问:“扎喇芬想认恪嫔?” 这话说的,好像扎喇芬不能认似的。但事实上她从懂事起就没见过恪嫔,当她开始对额娘起了向往之情时,才开始悄悄打听恪嫔的。但后来孩子们都跟着搬到了圆明园,恪嫔却还住在府里。 等进了宫,两边离得还是太远。走动各种不便,李薇都被逼得把额尔赫给搬到翊坤宫,就是图个见面方便。可见扎喇芬现在想见恪嫔只会比以前更难。 额尔赫点点头,小声说:“扎喇芬跟我说过。她说以前是恪嫔身份不够,所以才不能养她们。现在她和姐姐有身份了,想拉恪嫔一把。” 这个拉一把不是指要帮恪嫔争宠,而是之前是子以母贵,现在扎喇芬想让恪嫔母以子贵。 “扎喇芬和大姐姐商量过了,大姐姐虽然没支持,但也没反对。扎喇芬就跟我说了。”额尔赫也想着,如果可以,是不是应该帮扎喇芬和恪嫔一把?她不图别的,只图额娘在这宫里能有个帮手。 恪嫔虽然不起眼,但有时就是少这么一两个能说话的人。从身份上说恪嫔不够,但从辈份上说,她就比额尔赫有用。额尔赫说话那是小孩子插嘴大人的事,恪嫔说话就不一样了。 大姐姐和扎喇芬两人都有可能会是和硕公主,有两个和硕公主的女儿,日后再都嫁在京里,恪嫔后半辈子没儿子也不差了。 李薇听出额尔赫的意思了,但没接话。这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她要想一想。恪嫔,也就是宋氏当初突然被四爷冷落,不是这些小孩子想的那么简单的。当时扎喇芬刚落地没多久,宋氏就被挪出皇后的正院,两个女儿也都归给皇后养了。 这种几乎等于切断宋氏后路的做法,可见当初四爷是相当厌恶她的。 额尔赫也没再提,额娘虽然什么都没说,但这个意思就是不看好的。她再想让恪嫔帮额娘的忙,现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何况额娘想用人,西六宫里的除了皇后拉不来,谁不愿意抱翊坤宫的大腿呢?汪贵人坐了多长时间的冷板凳了,还是天天都来报道,哪怕只是让人留下喝杯茶,她也愿意。 额娘不去拉帮结派,肯定有额娘自己的考虑。 额尔赫把这个念头放下,下回扎喇芬再试探她,就把这个话给岔过去,扎喇芬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李薇带了一肚子心事回到养心殿,没想到四爷还没回来。让赵全保去前殿那里看看四爷忙完了没,他去了回来脸都白了,屏退左右小声回禀她:“主子,万岁在前头骂人呢。”他就站在殿口那里都听到前殿里万岁的声音在殿中回响。 吓得他不敢多待,一转头就溜回来了。 李薇让他下去压惊,再让后殿的人都警醒些,别去前头碍万岁的眼。另外她也有点好奇,四爷早上走的时候说今天没事,就表示今天这事是个意外。 谁呢? 不出两刻钟,她就知道了。 因为四爷像阵旋风般刮进来,李薇就见屋里侍候的太监和宫女几乎一瞬间都矮了半截。 不过,他没有迁怒她的习惯,所以她也只是平静的上前侍候他换衣服。 换过衣服坐下来,他顺手就拿起摆在炕桌上的一卷书,这还是他之前读了一半的。她看他的意思是想继续平心静气的读书,结果捧着书眼神直勾勾的瞪着书,一看就知道还在想着刚才的事。 啪的一声! 他把书给摔出去了。 线装书其实是很结实的,但摔出去一路贴地滑到屋外,书页全飞散了。小风一刮,几页书轻飘飘的飞了。苏培盛这人刚才根本就没进来,现在就叫小太监们轻手轻脚赶紧去追书,要把飞散的书页都拾回来。 他这样其实已经算很失态了。 李薇自问这十几年从来没见过他摔东西。 摔完书,他的怒火却好像沉淀下来了。但她清楚,他这是气到极致,反倒开始忍耐了。 他能发火,说明这事还算不大,但一开始忍耐沉默装没事人,她就想给惹着他的人点蜡。以前被四爷记恨的人怎么样了她不知道,但现在他是皇帝了。 被皇帝记恨的人会有好下场吗? 四爷坐了一会儿,仿佛浑身都放松了,可是他的背却挺得笔直。 “拿纸笔来。”他道。 王朝卿立刻用极迅速利落,但也轻巧得不可思议的步子上来,送上笔墨后再退下。 李薇想上前帮他磨墨,他却摆摆手,自己用砚滴加水,拿起墨锭徐徐研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四爷磨墨的姿势是很好看的,带着一股太极拳般虽然缓慢,却杀气腾腾的味道。好像一出拳,虽慢也是雷霆万钧,一击必杀。 他墨完后,铺纸取笔,伏案一气呵成。 她只看他好像写得极快,却长长的写了三页纸。写完放在一面晾着,喊苏培盛:“去传鄂尔泰,张廷玉,隆科多。” 人来了之后他也不见,只把写下来的东西封起来让苏培盛拿出去。办完后,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呵呵我等着看天凉王破’的气势。 简直就像是看到了敌人的死期。 几日后,八爷府,八爷与何倬相坐无言。何倬苦笑道:“……当真想不到,今上竟有如此手段。” 户部欠银都是大官,过年前大家还是一团和气,都以为新君不会这么快就不给先帝老臣们面子。而且法不责众嘛,大家都欠着银子呢,曹家那边才是大头,他们着个什么急? 谁知刚过完新年,皇上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清理积欠了。八爷想装死,他之前打的白条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佟家那位舜安颜谁知道他是谁啊?佟家人多,显得出来他吗?温宪公主额驸又如何?温宪公主都死了几年了。 舜安颜也是敷衍塞责。他并不傻,隆恩来得太大太快,太让人没人准备。他怕被人填坑。 两个主管都有气无力的,手握户部欠条的皇上这清剿欠银就显得不那么顺利。 然后,皇上发了道旨意,让人直接去那人家里清剿。不是都是官吗?到那里后先把人给停职,什么时候把银子还上再说。你说这官衙不能没人?放心,皇上让候补官员随行。 所以,皇上这下根本不用担心派下去的钦差们再被收买了,候补官巴不得这些人都死硬着别还银子呢。这样这官位不就是他们的了? 他们悄悄进村,直扑官衙,找到欠银的官后根本不管你喊冤要面圣要说话要还银子(还什么银啊),就地免职后,候补里找个同级的穿上官袍就可以升堂了。 人生不能更幸福。 养心殿里,四爷的好心情持续了很多天。美得冒泡泡,他带阿哥们去西苑种地更有精神了,最近宫里最流行的书就是怎么种地的书。 御书处刚送来的新书里,也紧跟皇上的脚步。李薇就看到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蒲松龄著《农桑经》。 李薇特意看了看,确实是本人没错。这本《农桑经》貌似只是初稿,因为目前御书处还没打算把它刊行天下,只是先送来给皇上过目。 御书处送书也是有选择的,就像投稿的人很多,但出版社会根据市场来挑选稿件。御书处每年,或者每天都有很多的书送到他们那里去,他们自己圈养的写手也在不停的出产。 他们的读者不止皇上一个,但他们需要打动的只有皇上一个。 自从四爷喜欢道教这个爱好暴露后,听他说一开始是他要求御书处多找些道教的书进上来的,但现在不用他说了,连送到翊坤宫的书里都有不少修仙的书了。 这种能圈一个出版社专出他爱看的书的土豪感真是太让人鸡肚了。 现在四爷爱上了种田,御书处就开始专攻这一类书了。 四爷回来时,李薇正捧着蒲松龄的书看。她看这个主要是图作者,就像大神写什么都愿意看一看一样。蒲松龄写的,就算是农业书也是值得看看的。 “在看什么?”他换了衣服过来道。 她把书递给他,凑过去说:“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 《农桑经》中提到了用砒霜煮谷来除害虫。这不就是农药吗?农药就是剧毒。 但四爷看到这一点时却摇头:“不行,万一人吃了中毒了呢?” 李薇说:“可以试试。” 四爷还是摇头:“你不知道,乡野之地,如果地上有一捧谷子,不止是田鼠或麻雀来吃,还有饿肚子的小孩子也会来捡了吃的。” “那不如试试直接往地里洒砒霜水。”她道,“不除别的,能杀死田里的啃庄稼虫子就行。” 四爷没说话,只是把这本书放下了。 李薇怕自己犯了想当然的毛病,也没有坚持。 只是,她认为这是一个方向。一味的认为不可行而放弃,倒不如经过实践后再来说它能不能用。就算最后发现确实不能用,那用某位伟人的话说(是谁忘记了):至少我们知道这东西没用,可以把它排除了。(大概意思是这样)。 反正,任何努力都不会是无用功。哪怕走到了相反的路上,也能知道这条路会越走越远(可以用来坑人)。 总之,事情是有很多方面滴。 所以她悄悄的把书放到了他一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来回几次后,等到第二天他去前殿时,那本《农桑经》不见了。 她就认为她的努力是有效果的。 前殿,四爷手里拿着那本书,一进前殿就放到了书架上。苏培盛好奇,心道放在那一格,万岁是不打算看了? 忙过一早上后,四爷起来活动活动,喝口茶休息一下。然后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一看正是那本《农桑经》。他早上拿了它是免得素素再为它着急。百姓们以毒杀虫是自古的习俗,乡野里常会买砒霜毒老鼠。 他也是拿素素没办法。 四爷笑了下,拿着《农桑经》坐下,翻开看起来。 说来素素都是在为他考虑着急。以她的性子,能把这种书看进去,可算是废了不少的功夫吧?这些日子也是委屈她了。 他心道,虽然一时半刻不能让人唱戏给她听,但是也可以先让人写些戏本子过来。这样她也能解解闷,不用每天闷得厉害。 想到这里,他起身取了张纸,边写边想,素素喜欢的戏本子多是才子佳人,就让他们多写一些这种的。还有太后那边,不知道爱看什么,也添上去。另外,宫中常有宴会,宫戏也不能少,这些都是有惯例的,倒是不难。 想着想写,他就写了一整张纸。 写完,喊来苏培盛:“送到升平署去吧。” 苏培盛扫了一眼,见‘以年轻男女,花园订情,才子佳人为宜’,又见后面标着‘从速’。 再看后面的就正常多了,《升平宝筏》,《忠义璇图》等。 他再看写在最前的也明白了。 这摆明是贵妃拿来打发时间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320章 春蚕 这天,四爷回来时拿了本折子给李薇看。*******$百*度*搜**小*说*网*看*最*新*章*节****** “什么东西啊?”她放下手里正在打的雍正钱串子,接过来看。折子是礼部递的,上面很恭敬又有点小忐忑的问:万岁爷,今年应由皇后主祭的先蚕礼举办不? 皇上有亲耕,皇后自然就有先蚕。男耕女织嘛。 李薇看了当然不可能说不好(……),但四爷把这个给她看是什么意思? 四爷犹豫道:“朕先让他们拟个折子来看吧。” 过了几天后,工部和礼部都拟了一道折子上来。礼部是把先蚕礼给从汉代的沿革给论述了一遍,工部是建议盖个专门用于举行先蚕礼的祭祀场所? 四爷把工部这本先给放到一边,用他的话说‘又是来想方设法从朕这里掏银子,中饱私囊!’。他重点要看的是礼部的折子。 先帝也是十分重视农桑的,四爷在丰泽园开的那一亩三分地的旁边,就有先帝专门设立的蚕舍,内务府还有个织染局,负责把自家养的蚕吐的丝做成成品给先帝看。 所以先蚕礼并不是突然跳出来的。 礼部之所以有些底气不足,是因为先帝的皇后之位一直空缺。所以先蚕礼并不是每年都有,也并非一定由皇后主祭。 李薇这就明白了,先帝的皇后一般都是荣誉称号,在赫舍里之后,钮钴禄只当了半年,再往后的佟佳氏只当了一天。所以都没赶上先蚕礼。 礼部列了个单子,先帝的亲耕礼也不是每年的都有的。逢到先帝打算出巡,亲耕礼就浮云了。今年也是因为四爷仿佛大张旗鼓的弄亲耕礼,礼部才把先蚕礼也给找出来了,想着万岁如今有皇后了,亲耕跟先蚕就像一对筷子,条件具备自然还是全办了的好。 李薇还是继续说好,然后就等四爷说说他是什么意思。 还有,四爷给她看是怎么回事? 她怎么觉得有点不安呢? 果然,四爷问她:“到时让你跟皇后一起祭吧?” 李薇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像远远看到一个大饼落在了她的头上。把她给砸成了脑震荡。 但看四爷却是一副‘朕觉得这个提议相当不错,快受宠若惊吧!’的神情,让她犹豫再三也说不出‘臣妾做不到啊’。 不过她也是长进了的。 李薇状若思考后诚恳的提议:“您看,不如让太后来主祭?” 主祭先蚕礼的必须是皇后或贵妃,太后在先帝的后宫里还真没捞着这种差事。虽然她现在受封太后了,日后下葬也会是个皇后衔,但怎么说呢?就差那么一分不到顶,让人想起来都遗憾。 李薇这么说,半是想‘祸水东引’,半是想转移下四爷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 她已经发现了,四爷是对谁好就恨不能用荣宠把人给溺死的节奏。比如她刚进宫时就让她乘贵妃的轿子,比如说要给十三爷没出生的孩子爵位等等。 不是不好,但就是太好了,让她想让他悠着点,别冲太快。 太后本人应该是会挺乐意的吧?大概会推辞一两次,但心底里是高兴的。这对母子太像了,从四爷身上看太后,总能猜出个十之八、九。 可四爷听了她的话后,却缓缓摇起了头。他没说话,不像拒绝,但意思也是他不看好。 不过他没再提让她跟皇后一块祭的话了。 李薇多少松了口气。 之后,四爷明旨礼部,主持先蚕礼。亲耕礼定在二月末,先蚕礼在三月初。由钦天监选出吉日后举行。 祭祀地点被选在了坤宁宫,太常寺和内务府都开始忙碌起来。 但由谁主祭,四爷却没说。 后宫里当然骚动了起来。李薇的翊坤宫开始被各种人或真或假的试探,她一律表示‘臣妾不知道’。 长春宫里,元英跪在佛前,机械的诵念着佛经。佛堂里青烟缭绕,宫女、嬷嬷和守门的太监们全都面容肃穆。 可她的心却乱成了一团麻。 万岁下令今年祭先蚕礼,前朝后宫都得到消息了。而她却是从别人嘴里听到的。 人人都说,这是因为现在后宫里有了皇后,所以万岁才举行先蚕礼。 但只有她日夜惶恐不安。 因为,万岁没有让人来告诉她先蚕礼的事。 万岁不但没有传她去亲自告诉她,甚至没有派个人来跟她说一声。 这就好像,这个先蚕礼跟她没有关系。 夜里,她好几次从恶梦中醒来。梦里都是她坐在长春宫里,听着坤宁宫那里的礼炮声,整个宫里都在说:贵妃主持的先蚕礼。 然后她就像浑身流的不是血,而是冰。 她当时就恨不能让自己整个消失,从这个宫里消失,这样所有人都看不到她了。 醒来后这个感觉仍然萦绕在心头。 万岁真的连先蚕礼都不让她主持吗?她这个皇后还有什么意义?只是个摆设吗?后宫里,人人都知道养心殿有个贵妃,还有人记得长春宫里的皇后吗? 她每天在这个后宫里,只觉得整个人都是空的。穿着皇后的吉服,戴着朝冠,她心虚极了。一点底气都没有。 在西六宫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她在府里时被贵妃死死的压在下面。她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万岁与贵妃一步不离,却能把她丢在角落里半年、一年都想不起来。 有时,她看着恪嫔、宁嫔她们都在想,这些人是不是也会嘲笑她?她们当面对着她的时候恭敬顺从,在私底下是不是也认为她只能在她们面前摆皇后的架子? 万岁登基,她这个皇后是先帝赐的,不得不封。贵妃却是他的心头好,余下的人都没有被他看在眼里。恪嫔有两个长大的女儿,却仍然
相关推荐:
督主
美人取精
晨安(NP,高H)
【快穿】渣男黑化指南
我的老师是欲女(高H 简 繁)
淑娟的悲惨性奴生活
春光无限好(全)
每天醒来都在勾引哥哥
污黑 现代番外(H)
妄为(1v1 h 师生 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