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的时候,苏培盛险些让他给吓了一跳。 “怎么是你小子?”这小太监是这次出巡特意挑的,苏培盛看他一双大眼睛又黑又大,跟百福似的,就知道万岁一准能喜欢,还特意给他起了个得福的名字,果然送到御前,万岁在二十几个小太监中单挑了他。 小得福道:“张哥哥叫我过来的,贵妃不肯在御帐里待着就回去了。” 苏培盛拍了他一下,教他道:“话不能这么传,你张哥哥原话是什么啊?” 小得福从选进宫来就直接进了养心殿,规矩是有,但没种到心里去,此时吃了打才赶紧改口:“张哥哥说贵妃回去了。” 苏培盛道:“以后学着点,跟这儿站着。”说罢就往四爷那边去了。 四爷早看到有人过来了,御帐里侍候的这两百多个太监他不说个个都熟,但都能认出来叫出名字。这个小的就是今年新选进来的,跟哪边都没任何牵扯,这群小的算是难得的干净人,调|教好了他才能放心。 明年他打算设个军机处,人都看好了,到时这一关立起来,御前的事就没那么好打听了。省得跟现在似的,外面的事都是别人先知道,递到他手上慢了不止三拍。 他是绝不想再发生雍正新钱和蒋陈锡的事了。 苏培盛过来一说,四爷笑了下,点头道:“贵妃懂事,让张起麟听贵妃的。她这次出来身边也没带人,先让张起麟去她那里支应着。帐篷里让王朝卿先领着。” 苏培盛暗骂这是又上来一个,不过想想张起麟又降了一格也兴灾乐祸,转头对小得福一说,道:“跟你张哥哥说,让他好好侍候贵主儿。” 小得福再一路跑回去,张起麟早就在等他了,见了忙问:“万岁怎么说?” 小得福糊涂了,摇头:“我没见着万岁爷。” 张起麟拿这小傻瓜没办法,道:“那你苏爷爷怎么说?” “苏爷爷让您好好侍候贵主儿。”小得福道。 “那这边呢?”张起麟心里多少有点数,贵妃出宫时把赵全保和常青都留下了,可见是防着长春宫那边。万岁身边的人只有他跟贵妃有些熟悉,早早晚晚的万岁想起来就该让他去跟着贵妃了。 小得福道:“苏爷爷说是让王哥哥先管着。” 张起麟这才直起身,让小得福下去喝水休息,再叫他随便喊王朝卿过来。 小得福点点头要下去,张起麟喊住他,临走前算是嘱咐他一句:“小得福啊,日后传话不能一节一节的说,这怎么传话也是门学问,日后多学学哥哥们都是怎么传话的。” 小得福这批太监万岁爷一准儿是有安排的,此时种个善因,日后未必不能结个善果。 小得福连连点头,他还没学过怎么说巴结人的话,此时满肚皮的感激之情吐不出来,急的他在原地踌躇半天说不出来也不敢走。 张起麟都让他逗笑了,摆手道:“快去,快去。” 小得福哎了声,干脆跪下磕了个头跑了。 张起麟最后是真笑了。 御帐右后方就是贵妃的帐篷,前后错不了几步远。 李薇让人就在中央的主帐里设席面,大家全都席地坐,一人面前一张矮桌,席下则是两个说书的。因为有女孩们在,所以只让他们说些有趣的笑话。 外面的热闹劲在他们这里都能听到,也能看到远处几乎像是要映红一片天的篝火。 用完膳后,她又把女孩们留下玩牌逗趣。就是不想让她们回到帐篷后再瞎想,留在这里不管怎么样,有姐妹们陪着玩游戏,热热闹闹的心里也舒服点。 直到四爷那边散了,她才让人把女孩们给送回去。 端仪她们的帐篷就在她的帐篷后面,也是为了方便照顾。 李薇叫来张起麟,刚才没顾得上跟他说话,她先谢过张起麟过来帮她。虽然是四爷的命令,但话说得漂亮点总没错。再让人给张起麟赏些东西,让玉烟等人都听他的调派等等。 张起麟磕过头,她让人扶起来,这就算是暂时定了主仆名分。 这时张德胜过来说:“贵主儿,万岁爷使奴才来领您过去呢。”一边说一边冲张起麟哈腰行礼。 这是不想来的让来了,他是想来来不了。张德胜一听说张起麟被送给贵妃使了,不知道多嫉妒呢。之前常青没过去前,他就想去贵妃那里占个先了。等常青去了他就歇了这个心思。不然去了永寿宫也当不了一把手,何苦折腾呢? 不过现在看到张起麟过来了,哪怕只是一时的也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李薇才进御帐就闻到了浓浓的水气,一侧的大屏风后热气蒸腾,苏培盛领着人在那里侍候着,一看到她过来就进去通报了。 跟着她就听到四爷在屏风后仿佛是一边撩水一边笑:“让贵妃去里头先歇一歇。” 李薇脸上有些热。她跟四爷在一起时都是宫女们侍候,被一群太监围观可是前所未有。 ——哪怕现在让人围观的是四爷。 她里头等了一会儿都有些坐不住,听着外面的动静,听着他什么时候从浴桶里出来(哗啦啦一阵水声),然后是一群人走来走去,这是把用过的水提出去,再然后是把浴桶抬出去的声音。 最后四爷带着水气进来了,他的脸不知是洗澡洗的,还是喝酒喝的,红通通的。 李薇一见就迎上去:“你喝醉了?” 四爷摇摇头,脸上的笑一看就知道,确实是醉了。 他拉着她两人一起倒在榻上,呵呵笑着解她的衣裳,抽出腰带往后扔,一面还点着她说:“不是说要骑朕?” 李薇很严肃的说:“万岁爷,您喝醉了。”一面推他要起来,喝醉后又洗澡,这下醉得不轻了。 四爷继续呵呵,摇着手指说:“又想作弄朕?朕没醉,就喝了几杯而已。” 醉的人都不承认自己醉了。 李薇算是见着活样板了,不过像四爷醉后这么可爱的也不多见。 不如就顺着他?反正也推不开。 于是她好声好气的说:“那不如您翻过来?” 他虎着脸:“又骗朕。” 她解释了下骑这个动词应该发生在她在上面的情况下,在她解释的时候他把她给剥光了。然后他也严肃的说:“朕骑了一辈子的马了,还能不知道怎么骑?” 她再解释:不是她骑他吗? 但他始终坚持他一直是这么骑马的。 外面隔着半拉帐篷一道屏风加两道帘子,苏培盛捧着托盘,托盘上是解酒茶,听着里面万岁爷跟贵妃讨论怎么骑马。 站到腿酸,里面倒是不骑马了,但也没功夫喝解酒茶了。 苏培盛只好原样端出去,心道万岁真是醉得不清了,他头一次见万岁跟贵妃在一起居然说的是骑马,平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话说不够呢。也亏得贵妃能接得下去。 第371章 下山 长春宫,曹得意打开面前四寸余高的一个盒子,小心翼翼的把里面的白瓷碗捧出来。 他迎着烛光看,只见这白瓷碗合捧大小,反口圆肚高足,通身无一丝花纹异色。虽然只是一个粗看平平无奇的素碗,但瓷壁触手如美人的肌肤一般滑腻,胎薄如翼,几能透光而出。 曹得意轻轻吁了口气,像对待传家宝般把它小心翼翼重新放回盒子里。不过一时藏到哪里却没了主意,捧着犹豫半天,让人寻来一只旧夜壶,撬掉底子把盒子藏进去,然后再把底子给钉上,最后用扫帚杆子给捅到了床里头。 宫里人人都知道,永寿宫小到一只碟子,大到一人高的花瓶,都是万岁特意给贵妃烧的。听说早在贵妃还不是贵妃,仅是个小格格时用的就是这种瓷器了。现在那开窑的地方连地名都变了,人称贵妃窑。 别看永寿宫里这东西哪里都有,可外面却不多见。除了永寿宫,只有养心殿和御膳房有。偏偏这三处地方他都钻不进去。 曹得意本来想从御膳房使劲,让人从那里偷出一个半个,报个损毁就行了。结果刘宝泉那厮眼睛都要花了,规矩却比谁都严。 你说打了,碎片呢?别说少一个碗,少一片碎瓷都不行! 结果那个人就让刘宝泉给抓出来了,听说刘宝泉生生让人把他的嘴给堵住,把他的两只手放在炉子里烧成了灰。 曹得意本来还怕刘宝泉问出什么来,结果刘宝泉直接就把人的嘴给堵住了。烧坏了多双的太监立刻就被扔出了御膳房,往上报的是这人点炉子时走神了把手烧坏了。 刘宝泉这是摆明了,他只管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们闹你们的,别想扯上我就行了。 不愧是在宫里打滚了一辈子的老太监,曹得意多少松了口气,转头开始在别处使劲。只是拿了这只碗还不够,他想着能再多得点就好了。 什么时候能用上还不好说,不过一旦用上就能把永寿宫给钉死! 外面小太监来喊他,他打开门就见是他的小徒弟站在台阶下:“师傅,主子那边有事喊您过去呢。” 曹得意应了出来,随手就把门给锁了。 小徒弟心里嘀咕但也不敢问,紧紧跟在曹得意后面奉承他:“主子真是一刻都离不了师傅。” 曹得意笑了下,轻声道:“想知道?” 小徒弟赶紧点头,他拍了小徒弟的头一下:“慢慢学吧。” 他快步走到后殿益寿斋,守在门口的宫女见他来就屈屈膝,掀起门帘子小声道:“公公快进去吧,主子等着呢。” 他谢过走进去,绕过一道屏风就见皇后高居榻上,一边的炕桌上摆着一只红木匣子,上有黄封。 这是万岁发来的折子。 他低头过去,在皇后手上看到一本摊开的折子,匣子打开,黄封被破开露出里面的几本折子。 “奴才曹得意叩请主子金安。”他跪下道。 元英示意他起来,把折子放到一边说:“回头你往怡亲王府走一趟,带些东西过去。” 曹得意答应着,一点都不往匣子上看。 元英让他去外面站一站,她这里叫人把万岁爷从前面发回来的几个箱子里把东西都取出来,对着单子重新一府一府的准备好,再让人按府送过去。 怡亲王府排在第一位,往下是理亲王府,直郡王府,诚郡王、淳郡王、九贝子、十四贝子,还有承恩公府、裕亲王府等。 她翻过一页,突然愣了。 第二页写在最前头的就是李家,一等轻车都尉。 她把这本放下,在第二本的第一页找到了乌拉那拉家。 元英突然像是没了力气,更像是胸口被一团乌云堵住。她都能想像的到,万岁是在写完第一本,甚至可能是写完李家后才发现他把乌拉那拉家忘了。所以干脆把她的娘家写到了第二本的开头。 ——她想抓住万岁大声喊:我不稀罕!! 承德,避暑山庄。 终于到了承德,李薇不免松了口气。她从来不知道蒙古的部族有这么多,而他们从那天见着科尔沁的人之后,往后的每一天都有新的蒙古部族前来见四爷。 所以他们每天停下来后都要开迎接的宴会。 他们的队伍每一天都在壮大。等于是他们一个个的走了很远的路来迎,迎上后就跟着一起再往回走。 不如此不能表达他们对四爷的热情之情。 最后四爷就带着这么一大串尾巴终于挺进承德了。他们的旅途也终于完成一半了。 经过四爷这些日子的科普教学后,她才知道别看现在来的部族很多,其实一点也不多。全都只是漠南蒙古的人。也就是紧靠大清疆域的这一块。 这块的部族简直就像一盘炒散的蛋花,多得漠西、漠北加起来都不如它的部族多。 这当然是大清多年来努力的成果。另两块部族越少,就意味着那些部族越大,凝聚力越强。所以四爷一点都不讨厌漠南有这么多的部族想从他手里挖好处,怎么着也比漠西漠北要好得多。 另外别看大清扶持科尔沁,要是科尔沁真大的能把漠南其他的小部族都给吞了,第一个急的就是四爷。 所以她到现在才知道,别看康熙爷和四爷都挑了科尔沁姓博尔济奇特氏的驸马,可他们其实都不是一支的。就跟佟国纲和佟国维一样,就算是一个父母生的亲兄弟,长大后也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不休。 从住进承德避暑山庄的第一天起,四爷就一刻都没闲着。 李薇这边也是,他见男的,她就要见女的。本来这次四爷想把太皇太后给带来,无奈出发前太皇太后拉肚子了,只好作罢。 太后之前在犹豫,见此也不肯来了,说要照顾太皇太后。 不过四爷给她找了好几个通蒙古风俗和部族的老师,想着到时提点着才不至于出错。不过让她惊讶的是开头来得人多,后来就没多少人来见她了。 她一闲下来,四爷就让人带她去逛山庄了。 这里可比她想的在大得多得多啊。 照四爷说的,他们会在这里住到七月底再走,然后从这里绕一圈就回京了。 住到这里感觉就一点都不像是到了蒙古,山庄里的风格更像是在圆明园里。不过圆明园是四处都是水,除了湖就是小溪。这里是到处都是山林,满眼的绿意望去好像连气温都下降了好几度。 他们住的地方还是一个湖,但除了这个湖以外的地方就全是山林了。 四爷忙完之后就要满山庄的找她,因为山庄实在是太大,所以她游山庄还要带护卫带旗,高高的旗举起来,四爷就知道她在哪里了。 等他找到她时一般天都要黑了,山里好像天黑就会快一点。四处就点起高高的灯笼,挑高给他们照亮。 他们或骑马,或坐着肩舆回到烟波至爽斋,再洗漱更衣用膳。 慢慢的这成了一个游戏。 她也开始次次都换个地方待着等他找过来,四爷都说多亏她带着,他才能有机会把这个山庄给走遍。 “不然等朕走了也不知道这庄子里是什么样的。”他倒在榻上,看样子是累得不轻。 从三月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从路上起他就没有一刻空闲,赶路时要批折子,后来还要见人。等到了这里更是连逛逛山庄的时间都没有。 李薇让他躺着,自己打开宫里送来的匣子看。这里面是宫里写给他的家信。有太后的,写着太皇太后已经好了,让他不必担心。有皇后的,她拿着有些不想拆。 可看他都这么累了,她给他读读信也是应该的。 倒是四爷半天没听到她的声音,放下搭在眼上的手看过来:“怎么了?谁的信?”一面边一面坐起身,伸手来接。 她递过去,他看看外面的封皮,拿竹刀划开封口,抽出来草草看过一遍就让人拿笔墨来。 李薇把炕桌上的东西都挪开,他铺开后这就写起了回信。 只要是递到他手里的工作,再累也要干完再休息。 不过他写完一封就停下了,封好后让人拿匣子来放进去,问她要不要也写一封交待弘昐。 她从善如流的也写了一封,一起封了放进去。看他写的那封是给宁寿宫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觉得有一点点的高兴。 长春宫和皇后现在真是她不愿意去想去碰的东西,总觉得有种会突然喷出毒液的感觉。 一齐送来的信中还有弘昐和永寿宫里常青给她的,这些都没什么可说的,她随便翻翻,再看他也歪在那里拿着信看,蓝色的封皮。 常青只说叩请贵妃娘娘金安,万福。只是报了个平安,说是宫里一切都好。 她就知道他的调查并无进展。 弘昐那里写得多一些,这些日子他还出宫去了趟李家,李文璧给家里写了信,不过写信时还不知道她伴驾来承德了,所以信里说问宫里娘娘好。弘昐把这句抄上来,说这是郭罗玛法问的,额娘一时看不到,他抄来让额娘看。 让李薇好像真的能通过这句话看到李文璧的信一样。 四爷收起养心殿张保写来的信,抬头就看素素看着信眼圈发红,一眼看到是弘昐的字就笑了,坐过去跟她一起看,解释道:“这次不带他来是因为他的功课,下次一定带你们母子一块来。” 李薇知道他不会把所有的儿子都带在身边,就是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意思。有时不是想着不会出事就不去预防,他跟她说起过这次带弘昀三个,下回就换成弘昐和弘昤,把弘昀、弘时留下。 几个儿子轮着来,个个都有份。 她不好说是儿子太孝顺,她又想爹了所以才红眼圈,认了他的话窝在他怀里点点头。 四爷从来了以后都没闲着,早就想找个机会休息下了,这时搂着她就说:“明天,朕带你去外面逛逛。”她正要高兴,他就接着往下说:“爬爬山,骑骑马。” 她马上就一点都不期待了。 不过他都说了,她强不过还是跟着先坐车到山脚下,爬了被康熙爷起名为磬锤山的那个山。她爬上去的时候,四爷非让她去摸那个所谓的锤子。 它明明像个鸡8…… 还是竖起来的。 她死活不去,四爷说不摸就不下山,她被逼得没办法说儿子都生了四个了,再摸难道还要生? 他说生有什么不好?朕难道还养不起? 她:……反正有您就能生得出来,不摸也能生出来。 这句话大概戳中他了,终于他不强求她当着一堆护军太监的面去摸那个了。 下山时比较轻松,她没有坐轿子,让他牵着手往下走。 走到半山脚时,刚好这一面又是夕阳西下,站高望远,天地都被染成了金色。 四爷看着这片瑰丽山河,不由得用力握拳,谁知一用力就握到一手的绵软,他这才想起还牵着素素的手,赶紧放开,转头想问她握疼没有。 李薇不解的反手去牵住他的,率先走下去。 四爷被她拉着走:“疼吗?” 李薇(?):“……脚不疼。”想想又加了句,“用了千里路的鞋底,不硌脚。”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372章 (剧情)疑神疑鬼 深夜,永寿宫前院西北角的倒座房里正热闹得很。 窗户上挂着大棉袄遮光,屋里正当中摆着一张旧八仙桌,常青几人都赤着上身,个个闷热得一头大汗,齐齐盯着桌上的一个旧茶盅,参差不齐的小声喊:“大,大,大!” “小,小,小!” 当庄家的赵全保把茶盅揭开,六j□j,大! 常青笑呵呵把桌上的银子都收了,给庄家分一半后余下的就都归他了。桌边的其他人如御膳房的小路子,阿哥所膳房的许照山都丧气的切了声。 常青得了便宜还卖乖:“承让,承让啊。” 小路子咂嘴:“常哥不厚道。” 正说着外面传来‘天下太平’的声音,一屋子人顿时都捂嘴禁声,赵全保伸手就把油灯里的灯芯给捻灭了。 呲的一声,屋里顿时一片漆黑。 几人屏息竖耳听到外面的铜铃声渐渐远去,小路子才摸黑把挂在窗户上的棉袄拿下来了,月光透过窗纱映进屋来。 “该走了。”小路子看看天色,他这会儿回御膳房刚好赶上做早膳。 万岁带着贵妃走了,宫里还有三座泰山呢。虽说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后都不叫御膳房的膳,但御膳房是按着时辰开灶点人头,不到不行。 许照山也该走了,他侍候着阿哥所的那一堆阿哥们,现在回去也该做早膳送阿哥们吃完去尚书房了。 两人都告辞了,只剩下赵全保和常青。两人悄悄送这两人出去,回来把屋里的东西都收拾好,骰子藏好,外头丰庆司的鸡已经开始叫了。 两人也都不睡觉了,贵妃伴驾出门了,可是二公主没跟着一起走。到点他们还要过去侍候。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带着夜里的凉意吹进来,让人心头一爽。 常青靠在窗户边上,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句:“能成?” 赵全保心里也不是多有底,主要是他跟以前的许照山是不错,但是回宫后两人也有近二十年没见了,当年的情义还剩下多少不好说。只看许照山年纪轻轻的就能把阿哥所膳房从上到下都给攥在手心里——虽然也有他借贵妃进宫的势来站稳脚跟。 但不管怎么说,许照山现在已经历练出来了。 与其说他信的是许照山这个人,不如说他信的是如今西六宫的情势,信的是主子的宠。 他摇摇头,嘴里说的却是:“许照山这人我有数,他不傻。” 常青看得出来,他也拿不准。但他没在此时揭破。本来这就是一步暗棋,与其说是想一口气把曹得意给掀下来,不如说是给长春宫找些小麻烦而已。 西五所头所住着的是大阿哥弘晖。天刚交睫时,天地还是一片黑,各屋都已经热闹起来了。范氏住在尽西北边的厢房里,听到外面的声音就撑着靠起来。外屋的宫女听到动静赶紧拿着灯进来。 “格格,再睡会儿吧。您这身体现在不能疏忽。”她把灯放在桌上,给范氏披上了件衣服,再把外间榻上的迎枕抱进来垫在范氏背后。 范氏一手抚着还不见起伏的肚子,笑道:“我没事,我心里有数。”外面人来人往,对面屋里的灯亮着,从她这边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她道:“你去那边帮把手,看有没有什么能替大阿哥做的。” 宫女迟疑了下,还是听范氏的话出去了。她小心掩上门,往对面苏氏的屋子走去。没走到就被杜氏的宫女拦住,笑着叫姐姐给拉到一边:“姐姐这是有事?来找我们屋里的谁啊?我给姐姐叫去。大阿哥在里头,姐姐进去免得冲撞了。” 宫女知道她听范氏的话过来是不太好,可这宫女的话也太气人了,反倒故意往门口走:“看你说的,我也常见大阿哥,怎么会冲撞?大不了见着了我避开还不行?” 这不是行不行的事!杜氏的宫女一个箭步上前拦住她:“姐姐别难为我们,我们格格昨天才说想去看看范格格的。”二人正拉扯着,弘晖从杜氏的屋里出来就看到了范氏的宫女,她是范氏身边的大宫女,贴身侍候的,弘晖一眼认出来就站住脚,让太监把她叫过来。 杜氏的宫女不能再拦,一面福身一面在肚子里破口大骂。 范氏的宫女过去,弘晖问是不是范氏有事,那宫女摇头道正要去给格格提膳,瞧见这边大阿哥要出来,所以在回避。 想起范氏肚子里的孩子,弘晖道:“下午我去看她,好好侍候你们格格。”说罢匆匆走了。 院子里的人这才都站直身,杜氏的宫女心中恨得厉害,逼上来问范氏的宫女可还有别的事没,没有就快去给你主子提膳吧。 那宫女见此也不想再生事端,转身就真的去提膳了。 她今天来得实在是早,阿哥所的膳房里还在忙着准备阿哥们的膳,一时没功夫理她,就请她先在一边站站,等做好了腾出火来再叫她。 膳房里人来人往,个个手里都端着提着不是锅就是碗,她也怕碍事,三让两不让的就让到了外头。拐角处那里正好摆着一溜几个旧墩子,她掏出手帕搭在上头,坐下歇歇脚。 不想背后就是柴房,几个大力太监一面砍柴,一面闲扯。膳房的人说不出什么人物来,都是含糊道这个主子难侍候不吃葱蒜,那个主子食量小什么时候膳盒提回来都是只挟两三口,那个主子有汤就不吃,那个主子咸啦淡啦事最多。 宫女听来听去听着热闹,猜都是哪几个主子。 不妨一个声高的突然压低声音说:“最近那位,就那谁,现在的饭菜送过去都是齐整整的少一半,这是哄谁啊,一看就知道是让别人吃了。” 另一个就劝他道:“积点德吧,人家也是没办法。” 前一个就笑道:“这些小孩子玩心眼就是玩不过大的,让个饭菜就到头了,还以为都没人能看出来,连谁有鬼都没认准,到最后只怕又是鸡飞蛋打。” 宫女的心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自从范格格小产后又怀了现在这个,她们主仆就偷偷换饭菜吃。甚至连屋里的其他宫女都不知道,都是她悄悄的把范格格的饭菜吃了,为防被人看出来都是特意学着格格,她爱吃的她就多挟几筷子,她不爱吃的她就不动。 可能是疑心偏有鬼?她一时也闹不清这两个太监是真说的格格还是说别人。一直到提着膳盒回去都魂不守舍的。 到了用膳的时候,她又是说要陪着格格一道用,看其他人都很自然的出去,她突然想天天都是这样,真的没让人看出来? 只怕是早就看出来了吧? 主仆两人对坐着,她吃格格的鸡鸭,格格吃她的两碗大锅菜。 范氏才要下筷子,宫女一激灵,按住范氏的手把在膳房偷听到的话说了。 宫女越想越觉得她们主仆露出来的马脚多,天天换饭菜,她还每回都吃得小心翼翼,就像那太监说的,道道菜都整齐的少那么多,一看就不是本人吃的。比如人真就喜欢吃排骨,她会次次都只吃三块吗? 范氏一听也明白了,就算那两个太监未必说的是她,这换菜的事也未必就安全
相关推荐:
妈妈同事的圣水
戴红色手环的女人(SP训诫)
罪与欲与爱(H)
浪荡人妻攻略系统(H)
女留学生秘闻录(NPH)
我的相公是土匪(1V1.H甜文)
斯京情人(兄妹1v1h)
野蛮生长(nph)
住在我床下的那个变态
乱L群J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