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再兜圈子,他直起身,双手拜在身前,说:“圣人,吐蕃侵扰我边关久矣,剑南道年年开战,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将士百姓丧命。边疆流了太多的血,如果能用和亲换双方四十余年和平,岂不是功德一件?” 皇帝看着太子,良久没说话。用一个女子的终生换两国四十年和平,说得何其大义凛然,因为被牺牲的那个人不是他们自己。 皇帝说:“弱国才靠和亲维稳,汉初为了求存,不断送公主给匈奴折辱,历来为史书不耻。汉武强军富武后,第一件事就是发誓再不送公主和亲。大唐建国至今五十余年,早不再是风雨飘摇的新王朝,这种时候送公主去和亲,岂不是教人耻笑。” 李善梗住,太子少师见状,接话道:“圣人,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我们并非像初汉一样委曲求全,而是为了日后霸业。若是嫁去一个普通宗女,那就只是一个普通王后了,日后扶持儿子上位恐怕都要靠大唐援助。但如果是盛元公主,情况便截然不同。以盛元公主之能,去吐蕃后必然能收服民心,掌握军权,等吐蕃赞普死后,大唐扶持着带有盛元公主血脉的孩子登基,盛元公主便能以辅政之名垂帘听政,吐蕃军政大权将尽归盛元公主之手。到那时,吐蕃名为异邦,实际已为大唐控制,我们两国才能真正亲如一家,再无兵戈。更甚者,让盛元公主握紧吐蕃兵权,大力推行汉家文化,有生之年将吐蕃并入我大唐版图亦非不可能之事。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收服吐蕃,此乃垂名千秋之功绩,望圣人三思啊。” 太子少师从利益出发,一条条给皇帝罗列和亲的好处。如果和亲的是普通公主或宗女,太子少师这些话就是一个美丽的蓝图,根本无法实现。但如果那个人是李朝歌,这一切就并非妄想。 可是,皇帝想起李朝歌六岁走丢,去年才刚刚找回来。她在民间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回宫,一转眼却要送她去和亲,未免太过残忍。皇帝不为所动,说:“盛元公主和普通公主不同,她已经在民间吃了许多苦,她回来的时候,朕曾允诺加倍补偿她。这才一年,就让她去和亲,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此事不妥,还是作罢吧。” “圣人。”太子少师拱手,目光恳切地看着皇帝,激昂道,“圣人就算不想要千秋功业,那当下之变,圣人总该考虑一二。臣知道圣人仁善,疼爱女儿,不忍女儿受苦。但大唐基业来之不易,臣不得不做这个恶人,说一些逆耳之言。为人臣者,忠君之事,分君之忧,谏君之错。君尊臣卑,臣虽然出谋划策,但圣人不想收纳吐蕃,臣亦不敢左右圣人决定。然东宫不稳却威胁大唐传承,臣就算丧命,也必须阻拦圣上。” 皇帝没想到区区和亲怎么又扯到大唐传承之上,皇帝问:“此话怎讲?” 太子少师深深拜了一拜,肃容道:“圣人信任妻女,放权于天后,但如今尾大不掉,已经威胁东宫。圣人之下,政令皆出天后之手,民间只闻天后,何闻李唐?太子孝顺,不忍忤逆母亲,对天后一让再让,如今已被天后夺走实权。不止于此,天后还将禁军交给盛元公主,如果天后和盛元公主有什么其他心思,太子该如何自保?” 皇帝的脸色严肃下来,他身体不好,许多事情无法亲力亲为,只能找人帮他。皇帝不放心交给臣子,万一养出权臣,以李善那个懦弱的性子,如何抗争?皇帝也不放心交给宗亲郡王,甚至连李怀都不能放心。 思来想去,皇帝只能选择枕边人。如果人分三六九等,天后无疑是一流人物,她碰到了机遇,马上就握住并发扬光大,等皇帝意识到的时候,天后权力已经膨胀到连皇帝都无法遏制。 但这终究是他的妻子,他孩子的母亲,皇帝依然选择信任天后,维持着他和天后的权力平衡。但皇帝能压住天后,太子却不能,后来李朝歌回来,皇帝想着制衡,便分了一部分权力给李朝歌。 如何制衡各方权力是一个帝王终身研习的必修技,皇帝以为他将权力分散给各方,李善就能稳坐皇位。但是没想到,皇帝分出去的权力太多,已经多到让东宫无地立足。 皇帝扪心自问是为了太子好,可是,太子及太子背后的人,是否甘愿被削弱呢?皇帝默然,太子少师依然慷慨陈词,言辞凿凿道:“圣人,终究东宫才是一国之本。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今天后只手遮天,您在世时,自然能压制天后,但万一陛下百年,天后再无阻拦,又有谁能限制她?为了太子,为了江山稳固,为了大唐基业,请圣人快刀斩乱麻,将天后的左膀右臂折除。这不光是安东宫的心,更是安天下臣民的心啊。” 说完,太子少师深拜在地,长跪不起。李善暗暗叹了口气,也深深下拜:“请圣人三思。” 如今这已不是和亲的问题,而是皇帝态度的问题。从去年以来,天后大力扶持李朝歌,李朝歌也对天后言听计从,如臂指使。这两人很明显在挤压东宫的生存空间,如果这时候皇帝同意将李朝歌嫁去吐蕃,那就是在向所有人表态,在天后和太子中,皇帝始终站在太子这一边。 从始至终,这就是天后和太子的战争。李朝歌,镇妖司,和亲,都是筏子。 今日轮到裴纪安当值,他进殿时,内侍说皇帝在和几位相公说话,让裴纪安去侧殿等一等。裴纪安去侧殿抄录,相公出去后,裴纪安手里有字,便暂时没动,打算等写完再去给皇帝请安。然而,只是片刻,外面又来人了。 裴纪安原本没有当回事,可是渐渐的,他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听到了太子和皇帝的对话。太子说,要送李朝歌去和亲。 简直荒谬,大唐嫡长公主,岂有和亲的道理?裴纪安气得不轻,但如今公主中只有李朝歌未曾定亲,如果真要和亲,李朝歌就是唯一的人选。 太子和太子少师的话音越来越快,而皇帝却逐渐沉默,像是被说动了。裴纪安心里狠狠一咯噔,他静静瞥了眼外面的内侍,见无人注意他,便悄然起身,往殿外走去。 他要赶紧出宫,去提醒李朝歌。万一皇帝这边写了圣旨,那就全完了。 裴纪安一直安安静静待在侧殿,再加上是熟面孔,没多少人注意他。裴纪安离开仁寿殿,立刻加快脚步。长阶上吹来一阵风,裴纪安衣袖鼓起,呼吸间尽是湿闷的水汽。 要下雨了。 夏日的雨说来就来,裴纪安出宫时长风浩荡,等他走到镇妖司,豆大的雨点已经砸下来。镇妖司的门卫见裴纪安孤身前来,吓了一跳,连忙撑着伞迎下来:“裴拾遗?下这么大的雨,拾遗怎么都没带伞?” 裴纪安哪有心思找伞,他来不及清理身上的水迹,急切问道:“盛元公主呢?” “您问指挥使?”门卫指向城门方向,道,“指挥使说昨日找到些新发现,今日去命案现场二查了。” “谁家?” “城西富商郑家。哎,裴拾遗,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儿?” 郑家,李朝歌站在郑小姐的闺房里,四处搜查线索。这几日她在城里寻找黑猫,奇怪的是,这只猫不知道又躲到哪里去了,李朝歌将宫城都翻了个遍,竟一无所获。 不在城里,不在后宫,它还能藏到哪里呢? 李朝歌让人继续地毯式搜查黑猫,自己带着人来郑家查案。昨天她受日子启发,意识到她两次遇到猫妖,一次在李贞婚宴七月初二,一次在上阳宫宴七月十四,这两天都是子日。结合之前那三桩发生在子日的命案,是不是说明,猫妖每逢子日就会寻找猎物? 七月初二它的目标是李朝歌,七月十四它的目标是天后,区别在于前几次猫妖成功了,而这两次都失败了。 李朝歌紧接着又想到,子对应的是鼠,猫妖挑在这一天攻击,兴许是某种祭祀或进食仪式。李朝歌之前一直在搜查受害人的人际关系,她还为此苦恼许久,这三女子到底有什么重合点?现在看来,她进入了思维误区,谁说女眷一定要实际接触了?她们的交集,也可以在于养了同一只猫。 李朝歌立刻带着人来二查。她第一站造访了第一个受害的郑家,郑父见公主上门,诚惶诚恐,等听到李朝歌的来意,当即老泪纵横,二话不说带着李朝歌来女儿的闺房。 郑娘已死去多时,她的闺房空荡荡的,一切都维持着她刚离开的模样。李朝歌带着莫琳琅看了一圈,问:“郑娘子养过猫吗?” 郑父一听,想都不想摇头:“没有。娇娘她从小对猫毛过敏,不喜欢养那些猫啊狗啊。” 竟然没养过?李朝歌有些意外,又问:“那你们府上有野猫吗?” “哪有。”郑父说道,“娇娘一见了猫就浑身起疹子,我哪儿敢让外面的野猫进来?我给府里的仆人下过禁令,不许偷偷带猫进来,一旦见了野猫就赶紧打走。公主您看,现在墙角还有打猫的杆子呢。” 娇娘是郑家女儿的小名。李朝歌透过窗户看了一眼,确实在院墙拐角看到一根竹竿。郑家的情
相关推荐:
汴京妖事
在豪门当妈宝女怎么啦
督主有令
无限版帝国时代
我真不是绝世大佬
点名要你当老婆
你以为我不想当人吗[快穿]
剑变记
我爹是王羲之
蜗牛式的狼心狗肺(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