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腹周围疼痛,痛时影响饮食、二便,精神多较不佳。西医检查诊断多为 “肠系膜淋巴结炎”,但无论门诊、住院治疗,总是屡治屡犯,只不过是体质较好的或者家人护理得当的,则发病较轻,或者间隔时间较长而已。较短时间内完全治愈者却是很少。本人作为传统中医的体会是:如能病症结合,辨证施治,因人用药,加以正确呵护,疗效及治愈率可明显提高,且身体恢复也较快,预后亦多良。以上诸案,即为其证。 94.饮食停滞,发热腹泻 杨某,女童,3 岁。2015 年5 月10 日首诊。其母代诉:“孩子起初发热,打针吃西药后热退,不过3 天,又开始发热、腹胀,接着肠鸣腹泻,又住院7 天,热退,腹泻减轻,回家未过3 天,复发低热,腹胀又重,时而泄泻臭腐,时而大便溏稀,1 日五六次以上,所吃食物不消化,饮食少进,精神一天比一天差。也吃过中药,可是吃下腹泻更甚,消化更差。如此已经1 月有余,不知如何是好!” 刻诊:只见患儿面色萎黄,形体偏瘦,精神欠佳,时而微烦。观其舌质乏泽,舌苔白厚;指纹暗淡、偏沉;双手拇指诊其三关,微显沉迟偏滑而无力;抚摸腹部失于柔软,覆手轻敲手背,明显发出鼓胀之声。 此为饮食停滞,脾失健运,积久发热,因而出现腹胀腹泻等症。治宜消其宿食、扶脾健运,寄希积滞化而胀消泻止,运化正常,正气迅速恢复,以免转瞬泄泻复作。药用保和丸方为主加减。方药:炒山楂、炒神曲、茯苓、陈皮、炒莱菔子、炒麦芽、连翘各5g,党参、焦白术、炒山药各6g,乌梅3g,甘草1g,粳米3g,3 剂。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宜少量多次温服,1 日至1 日半服 1 剂。饮食一定要以五谷为主,容易消化为要,切勿进食荤腥油腻及生冷等难以消化之物,注意保暖,谨防重复受凉。 保和丸以消食化积为其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饮食停滞、腹痛泄泻等症;加党参、白术、山药、粳米以益气健脾,而助健运;加乌梅取其酸涩甘温之性,以治潮热泄泻日久。 5 月15 日二诊。观面色已见微润,精神稍振于首诊时,白厚舌苔已化为薄白,指纹、脉象尚无明显变化;抚摸、敲叩腹部,明显柔软,鼓胀之声已消,服药应已对证。孩子母亲告知:“服药效果较佳,您看她活泼多了。大便1 天2 次,已无不消化食物,略成形,食欲稍振,食量略加,想吃肉,但不敢给。” 服药已见显效,原方续服3 剂,便可痊愈。但首诊时的交代尚须注意一段时间。肉、蛋、奶等不易消化之物,须少量循序渐进之法给予,总以能消化吸收为要,切不可陡进猛吃补养之品,以防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旧病复作。 按语:大多数小儿脾胃健运能力本来就弱,故而饮食稍失于不慎,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若复加外受寒凉,极易出现发热腹胀,甚至腹痛泄泻等症。如本例小患者,即是先外感发热,治愈后不久又发热、腹胀、泄泻等症,是为发热初愈,复伤饮食,饮食不消,积久化热,故见复发低热,腹胀加重,甚至泻下臭腐,精神不佳。新食宜消,积久宜化,用药应当消补兼施,故用保和丸方为主加减以消食导滞健脾,而不用发散、泻下之剂复伤元气。服药3 剂,宿食消而腹胀亦消,脾胃健而精神复常,这亦是小儿易虚易实的表现。用药处处顾及脾胃健运之气,是临证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单纯使用消食导滞,乃至一味追求攻下之味,如2 岁左右小儿竟然单用二丑或大黄15 ~30g,为末吞服,宿食倒是尽除,腹胀立消,但从此以后频发消化不良,甚至本来体质不弱的小儿变成形体消瘦,抵御疾病的能力低下。这在民间偶见,医者绝不可仿效。 95.久泻脾虚,肾阳不足 张某,男童,4 岁。2014 年8 月21 日首诊。其母代诉:“小儿泄泻大半年,治过多处,诊所、大医院、老中医都给治过,中医说泄泻,西医说肠炎,花钱不少,腹泻就是治不好。我们数千里来此,还望先生费心。” 问她起初因何腹泻?答道:“春节时吃坏肚子,随之发热腹胀,继之呕吐腹泻,住院7 天,热退腹胀未消,拉肚子次数减少。回家不到3 天,拉肚子明显加重,
相关推荐:
机关算尽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华娱之生于1984
喜欢就是喜欢
城破时我在卖菜
菜刀通天
半步情错,上司滚远点
她是目的
吃心
开局签到一个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