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我们在等伤口恶化..” ...... 第452章 太子出击吴王府 李元照又惊又惧的盯着白大褂,悄悄后退一步。 屋内里充满了难闻的恶臭,还隐隐有一股酒味? 不对劲...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很奇怪! 这特么还不如送去劳动改造吧? 老方脑子到底在想什么?这些人都是他带出来的? 小桃一听这话气的直跺脚:“少爷怎么跟你们说的!你们竟然在这虐待犯人,今天用俘虏明天是不是要用平民?等少爷回来你们等着受罚吧!” 白大褂明显有些怕了,连忙解释道:“小桃姑娘,你放心吧,他们绝对安全!” “青霉素的安全性还是挺高的,我们自己人都试用过...现在好不容易来了这么多伤员,我们也不想放弃这次机会啊!就一次..你行行好...,这批伤员结果一出来,我们就成功了啊!” “我们这里也有许多郎中看着!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救治,保证不会出人命!” “老爷也特别重视青霉素啊,他都来视察多少次了。” “而且他也说了,为了科学献身是件光荣的事...” “那是让你们自己献身!没让你们拿别人献身!我们是在搞邪教吗?”小桃又呵斥了几句,转头对李元照道:“殿下,您看好了吗?” 李元照咽了口唾沫,四处乱看。 这地方给他的感觉越来越不对劲,虽然屋里挺亮堂的,但不知道为什么那股气味,跟氛围简直邪恶至极!尤其是看到不远处的桌子上还摆了许多大小各异的针头,让他头皮隐隐发麻,忍不住回想起方正一在地牢里弄死了五十多号人的场景 见鬼,桃源县里怎么还有这么诡异的地方,这地方怎么看也不像治病救人的,一点药味都没有! 老方不会是个变态吧!? 李元照心里暗骂一句,口中道:“走走走,看完了,赶紧去县衙给我讲讲具体情况。” 转到县衙后,小桃又召集了不少了解的内情的人。 敖辰开门见山道:“殿下,我们怀疑吴王有反心。” 李元照眼皮狠狠的抽了一下,立即抬手阻止他继续说下去。 他一时间心里还有点接受不了,这一趟来桃源县信息量太大了! 倒不是怕吴王造反,有人造反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主要是接触的事情多了,自己负的责任多了,不得不开始考虑起各种可能发生的后果。 如果没有特别确切的证据,恐怕京城之内的藩王都会心生恐惧。 原本父皇削藩藩王们就心生不满,如果贸然认为吴王有问题,其他藩王怎么想?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我了?倒时还不知闹出什么乱子。 揉了揉眉心,李元照叹息道:“继续说。” “吴王可能已经不在京城了。”又是一记重磅炸弹。 李元照当即反驳:“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藩王出京,宫里一定会知道。” 敖辰也不知该如何作答,毕竟只是猜测。 他继续说道:“殿下可知道前些日子京郊有一处农庄大火烧死了许多人,那个庄子就是吴王的庄子,庄子里种植了许多高产的作物,里面就有红薯,甚至种植时间还远早于桃源县。”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李元照大为震惊。 “因为有一个人没死,偶然跑到桃源县来了..” 敖辰撒了个慌,这事一时不好解释,总不能说老爷派了探子,吴王毕竟是皇室,有忌讳的。 “殿下,您应该知道,老爷是去查盐商了。他走后不久,京郊农庄就起了大火,然后桃源县就被那些人攻打,俘虏也承认自己是吴王的人。那就说明他可能跟盐商有联系,说不定跟刘洵也有联系,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如此行径除了想造反还有别的解释么?” “好,就算你说的都对,可是他有什么理由来攻打桃源县,本宫没想明白。” “功德无量,也就是火药。吴王派人来抢火药,他一直派人接近少爷,恐怕很早就盯上了。” 李元照恍然大悟,那就说的通了。 想做大事,这种战争利器是没人会放过的。 “可是...老方跟我说火药不是已经没有了么,父皇派人在桃源县研究。” 敖辰苦笑道:“殿下,这事只有您跟陛下知道,可是外界全都不知道啊!大家只知道桃源县里有一种能开山裂石的神物。” 火药现在县里是真的没多少了,方正一走之前带走了一批。 城防用掉一批,现在县里只有几个炸药包跟炮弹,都藏在城墙里,倒也不怕有人来查。 李元照喃喃道:“也对,不过造反是不可能的,就算养了私兵规模也绝对不可能太多,父皇这几年一直在调整兵制,监控极严,藩王没有任何造反成功的机会。”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吴王与盐商有关,老方发现什么线索被他知道,他怕事情暴露提前跑路...只有这种可能,可是跑又能跑到哪呢,大景不会有他藏身之地?抢火药还想着卷土重来么?” 小桃凑近道:“殿下,只要有银子有火药,除了大景天下哪里不能去得呢?到时改名换姓一样生活。” “不错...你说的对!是不是他在背后做鬼,到吴王府一看便知!”李元照的目光开始凌厉起来:“本宫要做一件大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胆子?” “殿下请讲!” “带二百人,随本宫去吴王府!”李元照突然有些激动。 自己亲自带兵杀进吴王府,想想还挺刺激的。 他本来就对吴王没啥好感,两人也不算多亲近。 这家伙在京城里还能搞这么多小动作,那还不个安排安排他? 如果他不在京城,那一切怀疑就都算坐实了! ....... 第453章 都是方卿的功劳 天气已经逐渐严寒。 地龙也再次开始烧了起来。 暖阁内,李岩松等内阁大臣跪坐在景帝下首。 今日是私下会见,所以氛围显得轻松不少。 景帝抬手递下一本奏章,叹道:“这是昨日钦天监上的奏本。” “称今年天气严寒,或许更胜四年前。” “四年前那场大雪朕记忆犹新呐,整整下了十天,京畿冻死了人畜近四千,那时百姓只能穿短褐,靠灶火跟稻草御寒。” “唉...虽然钦天监未必准确,但是如果预料成真,那今冬又会是一场大灾。有什么想法,你们都说说吧,今日畅所欲言。” 几人开始相互传看奏本。 全部传阅完毕后,李岩松好整以暇道:“陛下,过冬确实一直是个问题,不过今冬或许有些变化。臣听说半山纺织厂联合城中布商做低了布价,所以天气还未转寒之时,京城的衣物布料的价格已经开始出现暴跌,如今大部分百姓应该都趁着低价购入了新衣跟布料,所以今年的境况应该远远好于往年。此事,半山纺织厂可谓居功至伟!” 景帝点头道:“此事朕有所耳闻,不过终究只是限于京城,京畿附近还有以北的地区又该如何呢?” 郑桥答道:“陛下,近日地方上有奏报传来,还未来得及呈给陛下御览,地方上的衣价其实也已经开始下跌了。” “哦?这是为何?”景帝来了兴致。 “京城中近期所售的冬衣布料价格极低,所以有不少小商贾开始雇人大肆收购,然后以高价在外地售卖。” “这些衣物布料流转到地方仍然要比当地的价格要低廉,虽然量不大,但是对地方的价格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景帝微微蹙眉:“竟有此事..布价下跌固然是好事,可这些商贾还真是无孔不入,若都去抢购倒卖,京师百姓还有货可买么?城中那些布商做低布价是一片好心,可其他商贾趁乱牟利难道没有推出应对之法么?” 郑桥解释道:“其实出现二手商贩的情况那些布商心知肚明,但半山纺织厂通知了几家最大的布商,让他们可以少量放货给二手商贩。只不过命那些商贩不得在京城内继续贩卖,如果发现有人违规售卖,便报官处理。” “京城的普通百姓受影响其实并不太大,城中多数布行内每日都是大排长龙,有能力过冬的百姓自然不愿意整天排队,大多提前放弃,或者准备晚一些再买。而那些真正急需廉价冬衣的人,往往愿意花上大量的时间排队购买,花个一两天时间总是能买到。” 景帝听完恍然大悟,感叹道:“半山纺织厂乃是方卿所建,没想到竟有如此深谋远虑?当记一大功!” 郑桥脸上浮现出一丝奇怪的表情:“这...陛下,此事恐怕与方正一无关。” “怎么说?”景帝追问道。 “方正一离京之时,这些事情还都远未发生!” “半山坊虽然是方正一所建,但是民间盛传其实是公主殿下在着手管理,臣曾派人去纺织厂打听过,这些办法确实是五公主亲口安排,殿下她还专门批了条子....” “公主虽在深宫,可每日都有人通过太监向公主汇报纺织厂的问题,这条子也是每日一递,此事在纺织厂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所以不大可能是方正一的提前安排。” “臣派人打听的时候,顺道听闻现在坊间已经有一小撮人开始在传...” 郑桥说到这顿了一下,景帝急切道:“传什么?” 本以为是小打小闹,所以这件事自己一直没太上心。 皇家女子亲手经商,说出去实在不好听啊!有损皇家威严! “在传..公主乃是天下女子之典范!” 什么?! 景帝惊呆了。 本来以为方正一是为了讨闺女开心在那作秀,所以才没怎么管,没想到她竟然还有这种才能,还捞了个好名声! 如果是个男子,这样的眼界恐怕已经可以在地方为官了! 虽然有些高兴,不过景帝还是板起脸道:“女子怎可行商贾之事,朕没管教她也是一时失察,民间又怎么会有这种说法?” 郑桥道:“陛下,因为这布价实在便宜太多了,而且用料扎实。所以根本没有百姓认为公主殿下在行商贾之事,反而都认为皇家是在为百姓谋福利,有这种说法也属自然,殿下才貌过人,称为天下女子典范,臣认为一点都不为过!” 这一记响亮的马屁瞬间击中了景帝! 朕的女儿,年纪轻轻还未成婚就成了天下女子之典范? 景帝面色微红,连连摆手道:“过誉,过誉了!她哪里能担得起这样的名号,有这样的眼界?朕看她也就是无心插柳罢了!” 沉默已久的张东相插嘴道:“陛下,这确实是件大好事,不过寒冬之时救济百姓本应是朝廷的责任,不能全由商贾来承担。臣想,既然现在衣价低廉,可命布商在市面上以旧衣换新衣,再有朝廷贴补差价,换来的旧衣再统一收回,发放给穷苦百姓。至于此事是否可行,正好公主殿下对布行了解颇深,可作为参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景帝思索片刻,点头道:“张师傅言之有理,此事朕会另找人安排。” “陛下,不止公主,太子殿下此次也是出力甚巨啊!”郑桥继续说道:“臣还听说殿下在半山坊以及周围十数个坊市开始营建暖房,以帮助无家可归之人过冬。” “何谓暖房?”景帝开始笑了,没想到太子还知道主动承担责任了! “这暖房其实就是草草搭建的木屋,一个屋子可以容纳数十上百人。殿下还命人大量收集被弃用的鸡鸭羽毛,缝制成羽毛被或者铺在地面取暖。暖房中也围出一块空地,每晚烧一炉炭,还备了水壶用以烧热水。整体看下来花费极低,可是效果想来也决计不会差啊!” “每年冬天都会冻死不少无家可归者,这是花小钱办大事!臣认为此法可以向天下推行!” 景帝闻言大喜:“这办法真是太子想出来的?不会是方卿想出来的吧?”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他心里隐隐有种期盼,怎么能不希望是自个儿子做的呢。 在场众人郁闷了,一个贱兮兮的,十分欠揍的人忽然浮现在心头。 聊这么一会儿提他几次了!这方正一都走了多久了! 怎么哪都有他?! ...... 第454章 太子太稳重了 李岩松轻咳一声:“陛下,以方正一的行事风格...这件事肯定是太子想出来的。” 经他这么一提醒,景帝不禁仔细想了一下。 方正一的行事风格...那肯定是想到就马上开干了,风风火火行动闹得天下皆知,根本不会拖到现在。 也就是说,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太子做的?而且还没跑到自己面前嘚瑟? 景帝略显激动的道:“有道理,没想到太子现在也会主动为朕分忧了!” 李岩松赶忙吹捧道:“陛下,太子殿下这两年改变不少!与当初相比已经是稳重许多了!” “而且殿下仁善德贤,跟陛下一样有圣君之相啊!” 一时间,暖阁内马屁之声四起,纷纷吹捧起李元照。 景帝此时红光满面,听着那些马屁声感觉浑身过电! 心里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 太子从小被骂到大啊!虽然他也跟着一起骂,但是心里实在不好受。 就这么一个儿子,顽劣不堪...江山的唯一继承人,整天让所有人担忧不已。 虽然没人在明面上说什么狠话,但是他心里能没数么? 景帝就如同常年开家长会被拎到讲台上批评的反面教材一般。 突然有一天儿子考第一了,全校表扬! 什么感觉?爽啊! 景帝面色愈发红润,激动道:“这都是方卿的功劳啊!” 怎么又提他! 几名阁老吃了屎一样的难受。 我们也给太子上课啊! 这就是太子年纪上来了,行事稳重了,正好跳出来一个方正一摘桃子! 怎么成了都是他的功劳!合着我白干了呗? 景帝全然没有注意几个老头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自顾自的喜道:“不错!不错!太子的方法甚好,马上传抄邸报,命各地方学习!” “太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朕也看在眼里,不像以前一样顽劣,行事愈发稳重了!可见良师益友,对他很有帮助。” 众大臣连连点头称是。 正在此时,郭天养进来了! 他一路小跑从偏殿跑了进来,整个人脸色异常惨白。 一进屋也顾不得礼仪了,直接凑到景帝身边,颤颤巍巍道:“陛下,奴婢有要事要报。” 景帝正心情大好,见他这副模样也没多想,反而有点来气。 高声道:“有话直言便是!为何畏畏缩缩的?” 郭天养脸皮抽了两下,抬起头道:“太子...当街纵马,带着两百人把吴王府给抄了!” “什么!!!” 景帝豁然而起,登时感觉像被一道天雷从头劈到脚,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脸上血色尽褪,面面相觑。 郑桥也是面色苍白,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身边的李岩松。 李岩松同样是不知所措,片刻后反应过来,嘟囔了一句:“方正一教的...” “对对对对...” 景帝此时的脸色异常难看,双目凶相毕露,死死盯着郭天养,咬着牙关一字一顿道:“你再跟朕说一遍!” “太...太子他,带着一群人马抄了吴王府...说是..王府大门都给拆了,吴王被擒现在正往宫里赶呢...”郭天养说完,好似脱力了一般,垮着身子站在原地不敢动。 “啪”的一声!茶杯猛砸在地上,四散崩碎开来! “逆子!!混账!!这个狗改不了吃屎的东西!马上,马上把这个畜牲带到朕面前!” 景帝已经是怒不可遏了! 本来以为是考第一全校表扬,没想到是抄的变通报批评了! 刚夸完这个畜牲,转头给自己弄个这么大“惊喜”! 自己这点老脸今天算是丢完了! 郭天养匆忙的跑了出去,暖阁陷入一片沉默,谁也不敢说话。 漫长的半个时辰过去,暖阁开始出现了不和谐的声响。 一个大呼小叫的声音由远及近传进暖阁。 暖阁大门被砰的推开!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李元照扯着一个人的脖领使劲的往屋里薅,身后跟着茫然无措的郭天养。 李元照闯进门,兴奋道:“父皇!你猜猜我把谁给你领来了?” !!! 景帝凝目看去,一个熟悉的又惊慌失措的面庞映入眼帘! 额头顿时青筋乍现:“畜牲!放开你皇叔,你就是这么做人的么!给朕跪下!” 李元照一点不怂,冷笑一声撒开了那人的领子,一脚猛的跺在那人腹部。 “吴王”顿时哀嚎出声。 伴随着这一出格的动作,在场所有人都感觉这脚跺在了自己肚子上。 景帝惊叫道:“你疯了!!?” “父皇!好好看看吧,他到底是不是皇叔!”李元照说罢,又朝“吴王”裤裆踩了一脚。 尖叫声响起... 景帝这才忽然反应过来,再次仔细看过去。 这长相没错...声音不对!不是这个声音! “老四?”景帝尝试着叫了一声,地上的人却全无反应,只顾着哀嚎。 "他是...."景帝开始眯起眼观察,情绪迅速平复下来。 “他是替身!真正的皇叔早就跑了!” 这句话如同平地惊雷一般,震惊了所有人。 藩王出京,不是小事!更何况还弄了个替身,这显然是有准备的,有预谋的。 虽然不知道背后要做什么。 “来人!先将此人押入大牢,仔细的审!” “给朕讲一讲,你都知道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景帝此刻心中的愤怒已经化成了凝重。 毕竟这件事发生的太离奇,太突然了。 李元照第一时间转身关上了房门,看向屋内的几个老头显得有些迟疑。 景帝见状说道:“无妨,有话直说。” 李元照听后不再犹豫:“父皇,吴王前几日派兵攻打桃源县.....” ....... 听李元照一五一十讲完,屋内众人忍不住头生冷汗。 京城的藩王里竟然埋了这么大一个雷! 景帝满面寒霜,猛地一拍桌,咬牙切齿道:“狼子野心!” “功德无量...功德无量,他一定做了两手准备,那他此刻必然是去海渊城抓方正一......” “郭伴伴,马上派人去海渊城!!” 第455章 景帝遇刺 暖阁内的众人散了。 如此突发事件搅乱了所有人的心,景帝也只是草草安排一番便让其余人各司其职。 一个人坐在暖阁内思忖着,郭天养依旧如常在身边侍立。 这一想就是一个时辰,景帝揉揉眉心,开口命人送来奏疏。 现在时间尚早,吴王的事固然事发突然。 但是还算不上什么大患,只是唯恐方正一那边会出问题。 现在已经立刻安排人前往海渊城了,急也急不来。 不多时,近几日的奏疏送上,景帝跟没事人一样拿起朱笔开始批阅内阁票拟。 吴王确实作乱了,但天下大事何其多,桩桩件件都要他来拍板子,既然已经安排了,总不能因为这一件事耽误其他大事。 景帝皱着眉头批阅着奏章,不禁有些分神。 暖阁内一片安静,只有景帝翻阅奏疏发出的声响。 正在此时门外有人报道:“陛下,印绶监太监何今有要事求见陛下。” 景帝搁下朱笔,疑惑的抬起头。 印绶监能有什么大事,而且何今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有些耳熟。 “宣进来。” 不多时,一个宦官端着一个托盘,垂着头缓缓走进大殿。 站定之后说道:“奴婢何今见过陛下!” “你有什么大事要报?” 何今的声音显得有些紧张:“奴婢为印绶监掌司,今日巡视古今通集库时意外发现了一封书信,乃是吴王所留,上面还写着陛下亲启,奴婢不敢怠慢,这就立刻赶来了。” 老四留下的书信?怎么会出现在通集库之中? 景帝心里起了两分警惕,严肃道:“呈上来!” 何今不敢怠慢,慢慢挪动脚步蹭到景帝面前。 看着托盘上的信笺,景帝便要伸手去拿! 何今的脸色显得有些灰败,汗珠渐渐从额头渗出,紧咬着牙关。 就在景帝伸出手的一瞬间,何今一手松开托盘,掏入袖内! 寒光一现!竟然从袖中掏出了一柄匕首,直直的朝景帝心口刺去! 景帝顿时浑身汗毛倒竖! 本能的侧身一扭避开了要害,下一瞬他不但没有继续躲闪,反而任由匕首刺在了肩膀上,出拳迎了上去! 一记迅如闪电的刺拳嗖地轰到了何今的喉结之上! 拳峰深深地击入了脖颈,喉结碎裂之声隐约响起,何今的脖颈后猛的突出了一块! 随后整个人摔出一丈远,捂着脖子艰难的挣扎了两下,死了。 电光火石间,交手已经结束了。 郭天养如同石化一般,整个人一动不动。 直到看到景帝肩膀上扎着半截明晃晃的匕首才发出尖锐的鸡叫:“有刺...” “闭嘴!”景帝呵斥了一声,随即弯腰捡起了地上的信笺。 扎在肩膀的匕首仿佛不存在一般,又自然的坐了下来开始读起信笺。 郭天养只感觉脑子嗡嗡的,也不敢吭声。 景帝读完信笺,抬起头冷然道:“呵...还真是老四留的辞别信,看来他也没想着能刺杀成功!朕想起来了,这何今以前伺候过他。此人定是有把柄被他拿住才胆敢行刺!今日吴王府刚被抄,他便来行刺,应该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老四心思还是深呐,这是心有不服在跟朕宣战!” “跑...他能跑到哪呢?大景是不能留了,海渊城继续南下,难不成要去南洋的属国...不可能。”景帝还在喃喃自语中,忽然一意识自己说了一大堆话身边人竟然没反应,忍不住朝郭天养看去。
相关推荐:
beta怎么不能万人迷了(nph)
红杏出墙的妈妈
萌猫正在收取爱慕值中【NPH】
夺娇(强制)
淫墮乳牛
快穿黑化:病娇哥哥,坏透了!
农村母女
代替爸爸让妈妈开心
剑神
南岛联合军事学校(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