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皇家娇养霸王花 > 第209章

第209章

治的,以前只是技术不够而已。” 其他人:“……” 你一个外行,看了一段时间的书就搞定了内行都搞不定的技术,这连天才都不能用来形容了吧?? 方鹤喃喃自语:“怎么听你说的,好像很轻松就做到了……” 警卫员表达了不认同:“没有很轻松,长官也很辛苦的,他上次知道您的病后,回去后每天都会抽空看书,一天能看五个小时三十多本书,出关后直接就来了医院。” 他很心疼的补充道:“而且这段时间长官为了能腾出时间看书,一天只睡八个小时,中午也不午睡了,连鸡汤都比以前少喝了一碗,一顿只吃个三碗饭就不吃了,早上连回笼觉都不睡,可受老罪了。” 越说,警卫员越觉得心疼。 尤其早上出门前纪长泽还称了体重,足足比之前瘦了二两。 对于从被安排到了长官身边后,就一直妥善体贴的照顾对方,一直看着体重以微量上涨,并且对此十分安心的警卫员来说,掉秤可太可怕了。 方鹤:“……” 老校长:“……” 旁边站着的院长:“……” 一时间,三人竟不知道是该去震惊五个小时看完三十本书好,还是思考一顿吃三碗饭到底少不少。 尤其是院长。 他只知道纪长泽给予了新的医疗技术支持,奇迹般地可以解决被列为绝症的这种病症。 但他不知道,纪长泽居然是在短期内做到的。 尤其听对方的意思,他还是在“上次”知晓了白校长的病,为了治疗他的病症有意识的去研究医学方面的书。 最后居然还真让他研究出了成果。 天才,不!妖孽!这就是个妖孽啊!! 院长又是艳羡,又是可惜。 这么好的一个医学天才,可惜是搞科研的,不能挖墙脚啊! 纪长泽倒是对警卫员的“反正长官说什么都是对的,长官哪里都是好的”态度习以为常。 “院长,先给白校长看看病吧,越早治疗越好,新大学还有两个月就要建立完成了,到时候还要白校长去坐镇呢。” 白校长此刻也不说自己不去新大学了。 既然病能治好,去!当然要去!! 他要为新大学发光发热!! 他要好好的活剩下的岁数,就算是要死,也要培养完了几批学生再死! 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 白校长接受治疗中,他的女儿知道了父亲能够被治好的消息,连夜回了家,感激到差点给纪长泽跪下。 看着白家人抱作一团充满喜悦的哭泣,方鹤放松的笑了。 他抬了抬眼镜,对旁边站着的学生说:“放在一年前,我是断然没想到会有今天的。” 视为恩师的老校长不用再身患绝症随时可能离世。 当做亲子一般教养长大的学生并没有叛国还是爱国英雄。 华国快速发展,在国际上也拥有了其他国家的尊敬。 方鹤总结:“像是做梦一样。” 纪长泽看着老师灰白色的发,给了他一个拥抱。 他无法再让对方的头发回到曾经的黑亮,却可以让他的脸上重新焕发曾经的光彩。 “老师一起来创造这个梦吧,让它越来越美。” 方鹤答应了。 他也成为了新大学的一名老师。 在白校长出院的一个月后,新大学建立完成。 这是一座试点大学,但也是寄予了国家厚望的大学。 如果新大学试点成功,这种大学模式会直接推行到全国。 与传统的大学不同,新大学更加重视对科研方面的培养,招收学生时除了高考直招,也会根据学生意愿从其他学校挖墙脚。 华国重视学习的时间还是有点晚,一部分的年轻人正好错过了这个时间段,这次特地面向全国招生。 只要考得上,就能进入新大学上学,因为是试点大学,学费全免,学生可以通过在大学中为老师做事赚取生活费用,只要肯下功夫,不光能学习到新鲜知识,甚至还可以往家里寄钱。 纪长荷报考了。 她上学时,其实成绩也很好。 纪长荷跟弟弟纪长泽虽然相差几岁,但却是一起入学的,毕竟是方老师来了小刘村后,学校才真正开办起来。 她的天赋自然是不能跟弟弟相比较了,但也算的上是不错,只是纪长荷虽然一直按部就班的学习,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比起因为天才直接被破例录取到大学的弟弟,纪长荷是按部就班的高考。 结果临近高考,亲弟弟叛国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纪长荷深受影响,当天高烧,卷子都没答完。 学校里都知道叛国者纪长泽是她弟弟,对她议论纷纷,纪长荷也没脸再去复读,回到了家里一边自己复习一边帮家里做事。 没想到,居然能峰回路转。 新大学,弟弟打电话说过。 语气里,充满了对新大学的期盼。 他还说,如果新大学成功,以后华国的大学都会按照这个模式来,到时候,华国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华国也会越来越好。 到了那时,远途旅行的工具会更加快速,离得近的话,也许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另一座城市,华国的夜晚将是不夜城,学生们不用为了上学每天步行两个小时,相隔千里之外的家人也能直接见到对方。 听上去,很玄幻。 但纪长荷愿意为了这个未来而努力。 家里人都知道她想要考新大学,每次她一进书房,全家就都安静了下来,就连最喜欢唠嗑的纪奶奶都避开出去别人家唠。 她不知道科技,也根本想象不到纪长荷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而达成的未来。 但她会说:“好!那你就好好干!等以后弄出那个什么工具来了,给我送一个来,我就天天去首都看你们去。” 纪长泽提过想要把家人接到首都,纪父纪母还有纪奶奶都不乐意。 他们一辈子都长在这,比起繁华的首都,还是更喜欢待在熟人亲戚都在的老家。 但同时,也想念远在首都的孩子啊。 尤其现在马上纪长荷也要过去了。 于是纪奶奶虽然根本想象不出来什么东西能让她一个小时就到首都,但“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早点做出来让我一个小时就到首都的工具”这句话也变成了她面对孙子孙女的口头禅。 纪父纪母对那个千里之外也能相见的东西更感兴趣,不过他们也不想女儿太大压力,就说:“也不用千里之外,百里其实也行。” 知道了姐姐报考新大学,纪长泽从首都寄回来一堆书,书籍的上方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等你成为开启新时代的一员。 家人的支持,让这个腼腆的姑娘仿佛有了使不完的劲。 她仿佛重新回到了几年前,对着未来充满希望与拼劲的时刻。 高考失败,弟弟叛国时,她以为她的人生就要终止与此了。 但现在,她的人生将重新起航。 新大学开学时,纪长荷带着行李,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无畏,拒绝了弟弟的陪伴,昂首挺胸的走进了这座大学。 周围有无数与她一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新生,还有来迎接新生的老师们。 新生入学第一天。 学生太多了,又是第一批新生,老师们直接递给他们新生指南,又按照新生名字给予班级和宿舍号。 新大学里每个路口都设置了路标,保证新生可以自己找到宿舍去。 一片忙碌中,纪长荷拿着手里的新生指南站在路标下认真看,正看着,一个女孩走了过来,她笑容腼腆,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背着卷起来的被褥,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你好,请问你知道宿舍楼1栋怎么走吗?我刚刚看新生指南好像就是这边。” 纪长荷看出来她是因为身上扛着的重重行礼不能抬头去看路标,正好她也是一栋,放下新生指南,说:“就在这边左拐,我也是一栋的,我们一起走吧,我东西少,帮你拿这个袋子吧。” “谢谢谢谢,麻烦你了,我是1512的,你是哪个宿舍的啊?” 纪长荷有些惊喜:“我也是1512的,这么巧,那我们是一个宿舍的。” “哇!那太好了,我叫方琦,你叫什么啊?” “我叫纪长荷。” 两个年龄相反的女孩愉快的交换了姓名,就一起朝着一栋去了。 路上一边走一边聊天,纪长荷才知道,方琦之前已经辍学三年了,她家里住在草原,本来已经考上了大学,结果家里的牛羊生病死了大半,她爸爸病重,妈妈一个人顾不过来,上大学也需要花销,家里支撑不起,方琦就辍学回去帮忙了。 本来家里的条件缓和后,她已经在找工作了,听说新大学招生只看成绩,学费全免不说还可以通过校内兼职赚钱,方琦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起早贪黑的复习功课,这才考了进来。 说这些时,她有些局促:“为了给我爸爸治病,家里的牛羊都卖了,我也是想能学习的同时赚一些钱贴补家里。” 两人说着说着就聊起了学习上的事,纪长荷惊奇的发现方琦是真的很聪明,难怪她能辍学三年还考得上新大学。 两人说说笑笑到了宿舍,一推开门,都怔在了当场。 明亮的宿舍里,是外观漂亮内里实用的上床下桌,每个桌子上都静静摆放着一台已经插上电源的电脑。 k国已经普及电脑办公,但在华国,电脑可还是个珍稀物件。 学校不收钱也就算了,居然还一人给他们配了一台。 纪长荷与方琦放下行礼,都有些小心的上前轻轻摸着电脑的边缘。 每台电脑上都贴了一张小纸条,拿下来,上面是属于白校长的龙飞凤舞字迹: “呜……” 方琦一路赶来又累又苦又饿,此刻看着看着纸条,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落了下来。 见纪长荷看她,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 “我、我就是突然觉得,这所大学好好啊。” “有种,自己的人生可能都会在这里彻底改变的感觉。” 纪长荷点点头:“是啊。” 她也有这种感觉。 “好了,我们先放下东西去外面熟悉一下学校环境吧。” 两个女孩很快收拾好心情开始整理行礼,此刻,她们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多么光明的未来。 还有更加美好的华国。 第366章 不肯回国的留学生(23) 纪长泽一直在关注纪长荷的大学生活,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之前都是在熟悉老家生活的姑娘来说,猛然来到陌生的首都, 大概还是会有一些胆怯的。 毕竟这个姐姐在纪长泽的印象里,一直都是腼腆而羞涩的, 在家里总是默默做事,默默的看书, 在原主的从小天才下, 她一向是被压制的毫无存在感的那个。 比起个人性格,纪长泽更相信这是因为环境问题。 在那个小小山村里,女孩子总是比起男孩子来说更容易不受到重视,哪怕纪家比起其他人家已经好了很多, 但全家人更疼爱的, 还是那个一直散发着光彩的男丁。 村里同龄的女孩都没有在念书了, 纪长荷是唯一一个“异类”,弟弟虽然是个天才,但从来不愿意跟她多说话, 她没有享受到弟弟带来的任何好处, 却在对方成为了叛国者后被同学排斥。 她沉默, 没有存在感, 就算是努力,也都是默默无闻的在努力。 纪长泽原本计划是将姐姐接来首都,他一对一补课。 没想到不等他说, 她就已经在努力了。 那天听着她带着点雀跃和忐忑的声音,纪长泽咽下了还未开口的话,转而鼓励她好好备考,之后就寄了一箱子的书过去, 并且叮嘱家人尽量给她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 入学之后,纪长泽陆陆续续收到了关于纪长荷的很多信息。 学习很认真,放学了也会去图书馆看书,很忙碌,主动帮老师的忙,在有工资和没工资之间,参加了无工资老师助手的招考,考进去了,每天除了上课都泡在研究室。 新大学有很多名誉教授。 他们会在繁忙的工作中腾出空来,来到新大学上一堂公开课,或者带带学生。 新大学鼓励大家积极动手实验,只要提出的设想被审核批准,就能得到一笔实验基金。 纪长荷认认真真准备了一个半月,紧张提交上去后,一得到了审核成功的消息,就迫不及待的在弟弟下班的时间点打电话过去,有些小羞涩的分享着这件喜事。 纪长泽认真的听着,时不时给予一些自己的意见。 纪长荷的声音渐渐没了那点怯意,在对方的鼓励下多了一些自信。 “老师说我的设想很好,支持我好好完成,我的同学方琦,也是我的舍友,她也很支持我,她真的很聪明,有了她加入,我们每天都能有很多进展。” “班导也知道了我通过了实验基金审核,还表扬我,让我好好做,如果有不懂得问题可以去问她,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步,就是……” 这通电话打了很长很长时间。 纪长荷跟弟弟说她的设想,说她的完成度,说她的舍友,她的同学,她每天醒来都会去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于是学校那座长长的走廊就成为了很多学生看书的好地方。 新大学对学生敞开的知识大门和对未来的门让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学生们忍不住的去珍惜。 他们努力的去渴求着摆到面前的知识,因此那条长长的走廊上也总是坐满了人。 走廊里灯光很亮,外面的树木漂亮又好看,看书累了望望绿色就是很好的放松方式了,唯一的缺点就是蚊子多。 一开始那边什么驱蚊设备都没有,等到老师们发现学生喜欢在那看书后,就一天24小时的点满了蚊香。 白校长后来干脆订购了一批石桌,放在走廊两侧,让这些把腿当成桌子用的年轻学生们能有个地方写字。 据说为了这批石桌,他老人家还跟财务处掰扯了好几天,财务处那边认为想要桌子就直接搬教室的木头桌子就行了,何必非要更贵一点的石桌,白校长却在这方面有他独特的坚持,认为石桌比木桌更适合长走廊。 掰扯了几天,还是白校长获得了胜利,古朴漂亮的石桌被搬到走廊处后,整条走廊都比之前多了一份闲情逸致。 连坐在那学习,好像都溢满了幸福。 纪长荷最喜欢的就是走廊垂下来的绿植纸条,当她靠在那,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她问弟弟:“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在房子后面的林子里用渔网给你做了个吊床,吊床特别大,我们总是躺在上面玩,我有时候会带着书躺在里面看。” 头顶的树叶偶然会泄露下一些斑驳阳光,吊床微微一动就轻轻摇晃,耳边是山林中各种小鸟的叫声,对于小小年纪的纪长荷来说,那就是她最喜欢的小世界。 纪长泽也用着怀念的语气说:“哪里是给我做的,那是爸给你做的。” “给我?” 纪长荷愣住:“不是给你吗?” 纪父会一些木工活,偶尔也会给孩子做一些玩具,但那些玩具总是第一个给弟弟。 她只有等到长泽不喜欢了,才能拿着玩一会。 纪长荷对此偶尔也会感到委屈,但村里女孩男孩差别总是很大,身处在那样的环境下,心底的委屈与不甘,也跟着渐渐消磨下来。 “我记得很清楚,是给你的,你去了镇上上初中之后,回来说一个同学家里有吊床,爸听了之后,那天晚上就已经在补家里不用的渔网了,当时你快要过生日了,应该是给你做的生日礼物。” “做好之后我想上去玩,爸妈还说那是给你做的,让你先玩,你放假回来那天他们都去地里了,我偷偷跑上去玩,看到你回来了怕你告诉爸妈,我就跟你说这是给我做的。” 纪长荷听的有些发愣。 电话那头传来纪长泽愧疚的声音:“姐,对不起,骗你说那不是你的生日礼物。” 纪长荷其实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回事了。 她只记得在自己的印象里,吊床是属于弟弟的,她只是得到了弟弟的准许,才能躺在上面看书。 纪长泽倒是十分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原主从小就霸道,在家里只有两个同辈的情况下,他并不喜欢看到家人为了给姐姐准备礼物而悄悄忙碌。 在姐姐过生日回来的那天,他躺在了吊床上,对着刚回家的姐姐露出被宠惯了的肆意笑容:“这是爸爸给我做的吊床,你要不要来玩?我可以让你玩哦。” 聪明的他拿准了家人并不是那种会特地表功的性子,肆无忌惮的编造着谎言,抢走姐姐的生日礼物,夺走她本已得到的关爱。 年少的纪长荷没有多想,接受了这个吊床是弟弟的事实。 每次她躺在上面看书时,原主看到会故意跑过去说自己想玩,这时自觉吊床是弟弟的姐姐都会下来,看着弟弟在上面玩。 家里人也不会放在心上,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姐姐疼爱弟弟而已。 纪长泽复述着当初: “爸把渔网找出来之后,因为太多地方需要补了,那天中午,他和妈,奶,就在院子里坐着补渔网,后来补好之后,他们在林子里看了很久才找到高度合适的树。” “是……这样吗?” 纪长荷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本来坚信的,一直认为的记忆,此刻也在摇摇晃晃。 跟弟弟又说了一些话,挂电话之后,纪长荷慢慢往宿舍走去。 她努力回想着那个午后,居然也真的渐渐回忆起了年少时的一点记忆。 过生日的那一天,正好是学校放假。 每年过生日,妈都会给她下一碗长寿面。 那天她回来的很早,家人还在地里做事,被弟弟拉到吊床上,两人一起玩的时候家人回来了。 其实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此刻突然想起来,又清晰的像是在昨天一样。 夕阳下,家人陆续回来。 奶奶刚洗完手,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念念叨叨: “现在吃长寿面真是越来越讲究了,还要加鸡蛋,我年轻的时候可是连吃碗稀饭都高兴的不行。” 一边念叨,一边从鸡窝里掏了两个鸡蛋出来,对着阳光比照了一会,选了最大的那个,过了一会又念念叨叨的出来,把那个小的也一起拿了回去。 妈蹲在后屋的小菜地选菜,拿着两颗小白菜,接着就认真的端着盆洗菜,小白菜的叶子一片片拿下来洗干净,最里面的嫩叶子被单独放在一边。 爸是最后回家的,扛着锄头来后面洗手洗脸。 见纪长荷在吊床上,露出一个憨笑:“长荷,喜欢这个吊床吗?跟你同学家的像不像?” 晚上吃饭前,纪奶奶悄声把纪长荷叫到厨房,厨房里放着一碗长寿面。 用最嫩的白菜叶子下出来的,面条里还卧着两个蛋。 奶奶做贼一样的偷看外面,对她说:“快先把这两个蛋吃了,要不然一会你弟又来跟你要。” 家里的好东西往往都是长泽的,只除了纪长荷的长寿面。 无论弟弟怎么闹,家里人也不会同意把她的长寿面分给他: “你过生日的时候,姐姐也没要吃你的长寿面啊,长寿面是要自己一个人吃完才好使的,你吃自己的面,一样好吃的。” 最多实在是被闹的厉害了,肉疼的再煮个鸡蛋给弟弟。 十几岁的纪长荷站在厨房,在奶奶的注视下吃完了那两个鸡蛋。 吃完了,纪奶奶笑呵呵问她:“好吃吗?” 她点头:“好吃。” “肯定好吃了,这可是两个鸡蛋,我加了很多油煎出来的。” 奶奶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她的头:“你好好上学,现在咱们家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等明年,奶给你下三个蛋。” 原来,记忆里总是将弟弟当做心肝宝贝的奶奶,也说过这样的话吗? 好像曾经一些被忽视的细节,此刻都随着回忆出了曾经一点点的冒了出来。 “长荷又考了一百分,真不错,给奶长脸了,走,把这个奖状挂到墙上。” “长荷,太晚了,别看书了,伤眼睛,肚子饿了吧?妈刚给你摘了个西红柿。” “你们学校还有晚自习?晚上女孩子回家不安全,以后爸去接你。” 纪长荷一直走到了宿舍。 正坐在桌前认真看书的方琦诧异的问她:“长荷,你怎么哭了?怎么了?” 听到她的话,纪长荷有些茫然的抬手擦去泪水。 她居然哭了吗? 她自己都不知道。 方琦以为她被人欺负了,担忧的一直在问。 “没有。” 纪长荷一边擦眼泪,一边笑:“我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还挺幸福的。” 纪长泽经常会跟家里通电话。 偶尔家里人也会说起纪长荷。 大多都是觉得她变化很大,有点新奇,也有点高兴。 “首都就是首都啊,你姐过去之后,性格都开朗了,这孩子现在也不像是以前那样不爱说话了,上次打电话回来,还提醒我们要冷了,奶奶怕冷,记得先趁着现在把被子好好晒晒。” 倒不是纪长荷以前不关心家里。 但她从来羞耻于嘴上说出来,总是默默的做。 有时候还会悄悄的做。 眼看着纪长荷越来越自信开朗,纪家人也为她高兴。 “她还拿了奖学金呢,就是竞争太大了,你也劝劝你姐,让她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成绩好就行了,也不用非要跟人家竞争第一第二的。” “放心吧,我姐有分寸,而且我们偶尔也会见个面吃顿饭。” 在学校里是没见过的。 纪长荷不让纪长泽去学校看她。 一来纪长泽忙,二来他可是知名人物,到了学校肯定会引起注意。 一般都是她休假了去看望一下纪长泽。 给他带点吃的,帮他收拾收拾宿舍之类的。 虽然纪长泽身边有警卫员,但显然在纪长荷眼里,弟弟还是那个需要人照顾的孩子。 两姐弟现在的话题随着纪长荷在新大学的时间越来越长,渐渐从家长里短转变为了专业学术。 纪长泽也许在生活上照顾不好自己,但在学术上,绝对是强过新大学的老师们。 纪长荷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在弟弟这里得到答案。 她并不是个天才,只是个普通的聪明学生。 但她好就好在愿意吃苦,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还不在乎面子,遇到了难题会去问其他人。 纪长荷的进步无疑是飞速的。 新大学的里许多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最先进的,甚至可能前脚国家突破了什么技术,后脚新大学的课程上就会加入一项新课程。 实验室里总是要等着排队。 研究室的导师们抢手无比。 学校鼓励学生们自发研发各类技术,并且会给予资金支持,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该技术一旦学校认为可以使用,就能应用在校园中。 当然,学生如果真的做出了成果,奖励也少不了,以及还有国家给予的支持和资金奖励。 这些学生自然是比不上纪长泽天才的。 但他们人多,点子多,身后又有国家撑着,只是三年而已,校园内,甚至华国,都有了许多变化。 尤其是校园,因为很多技术需要时间去检验,学校便成了检验的最佳场地,不光能验证效果,还能得到学校中藏龙卧虎的学生们给予的建议。 学校有个秘密论坛。 说是秘密,其实全校师生都能进去。 这个论坛是纪长泽做的。 很简单,也很朴实。 每个新生配备的电脑上都有这个论坛的图标,点进去后,里面有各种分类。 里面分为两个小区,一个是一个是。 同样也有两个小区,一个是一个是。 这个就不只是两个分类了,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自建区创建一个小区,随意起名,有意者自进。 加入人数越多越靠前。 论坛最右边,还有一个排行榜。 这就是纪长泽的恶趣味了。 排行榜没有名字,直接就叫排行榜,刚开始是空白的,直到新生入学一个月后,排行榜才突然冒出来一个学生的名字。 这可是全校论坛,王浩的名字一出来,其他学生怎么能不关注对方。 他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就上了排行榜了?? 还有,学信力什么鬼?? 结果问王浩,王浩本人也很懵逼。 问老师,老师也表示不知道:“排行榜排名是自动计算的,可能王浩同学做了什么吧。” 王浩懵了一会:“我向学校论坛提交了一份设想通过了,老师不是说设想通过会给予资金支持吗?是不是因为这个?” 立刻有正在准备设想报告的学生加班加点赶了出来投了进去。 被通过后,他的名字果然也站到了排行榜上。 这下全学校的学生都轰动了。 到底是年轻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中二心的,能考入新大学,他们也肯定是有实力的,现在有了个竞争用的排行榜,也都激起了好胜心。 那段时间是设想被提交最多的时候,排行榜上的名字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王浩的名字被一名新同学的名字顶了下去。 此时大家都不再是学校小萌新而是熟门熟路的老油条了,论坛里早就混熟,闲聊区一对信息,立刻得出了结论。 那名新同学完成了他的设想。 学信力直接从一开始的一百多,提升到了三百三。 学生们立刻就明白了。 原来排行榜不光是靠提出设想,完成设想分数提升更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了实验。 考上导师助手会加分,发表论文会加分,成绩考到前三会加分,体育成绩也会加分,如果做的东西应用到了学校中,还是会加分。 年轻的学生们犹如发现了新大陆,每天乐此不彼的开始努力刷分。 论坛也彻底热闹了起来。 一些学生开始尝试着把自己的设想放在论坛,其他学生在底下出谋划策。 还有学生直播完成设想的过程。 有学生在论坛广发英雄帖,邀请和自己有共同计划的同学一起组团。 纪长荷因为自身努力,再加上每次有什么难题都可以请教弟弟,在排行榜排名第五。 前面四位是真天才,又天才又努力的那种,她也没指望能超过他们,有时候心底还有点莫名的小自豪。 要是长泽也上了新大学,肯定每年都排行第一。 因为排行榜的激励,新大学里的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 白校长完全没有老一辈大多数都有的古板想法,笑呵呵的任凭这些学生干。 财务处主任快疯了。 这群学生想法天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上次他去操场散步,居然看到有学生在挖坑,自己跳进去测量底下的温度湿度,拿着尺子一寸寸的量,身上全是土,一群人还在那笑呢! 最重要的是,挖坑的铁锹,上面系着红色的绳子。 学校里所有申请下来的物品,全都要系红绳子,等到学生用不着了是要归还给学校的。 为了放这些学生们申请的千奇百怪东西,学校还特地把比较阴冷的一楼腾出来充当物品室,所有物品按照大小分类,大的五个房间,小的五个房间,所有物品学生不用了归还时都会有登记在册,记录好排号。 好等着下一批学生申请相同物品时可以去物品室拿。 财务处主任刚从那边溜达过来,那里面真的什么都有,他甚至还看到个假人,可能是用于做高空实验,该假人摔的凄惨无比,哪怕学生们送来之前应该给它洗了个澡,脸部也还是裂成蜘蛛网。 天知道他打开房间一眼看到满脸蜘蛛网裂纹的“人”时有多无语。 而现在,这群学生,居然申请铁锹! 申请铁锹也就算了,他们申请这玩意,居然是为了在学校挖坑。 “马主任好。” 这帮小兔崽子们看到他后一点都不心虚,还笑呵呵的打招呼,也许是见他在一边看了半天,还有个学生以为他是对挖坑感兴趣,问:“主任要来一起挖吗?” 财务处主任:“……不了,你们加油,记得回宿舍之前洗澡。” 看着一部分学生头上的土,他又补充一句:“还有洗头。” “放心吧主任,我们可爱干净了,宿舍整洁可是会加学信分的。” 财务处主任看着面前的几个土人,实在是难以理解现在的孩子。 满脸都是土,还笑呢。 难道笑起来动作大了土不会进嘴里吗? 正巧看到方鹤来了,两人寒暄几句分别。 等到他再溜达了一圈回来,方鹤居然也跳进坑里挖起来了。 财务处主任:“……” 他还是洗洗睡吧。 白校长倒是很放心学生们四处造作。 造吧,造吧。 想要造作,就要有钱。 想要有钱,就要去提设想。 提了设想如果不通过自然是没钱的,通过了的话,能被学校通过,无危险的话自然没什么,有一定危险程度的设想,就算是通过,学校也会给安排一名老师全程照看。 就好像是挖坑的这几个学生。 他们跟个土拨鼠一样四处挖坑,挖了当然也会记得填回去,就这么差不多过了八个月,这群前阵子几乎每天都把自己整的灰头土脸的学生就组团上了排行榜。 他们做出了专门用来底下作业的地下清淤机器人。 虽然这款机器人既没有头,也没有脚,做工略有一点粗糙,但的确是对排水管道的建造有很大的帮助。 甚至改进一下,还能变成能在地下救人的机器人。 不光学校有奖励,国家也先给了一笔奖励,接着商谈关于这款机器人的购买技术问题。 这几个学生是学校第一个让国家购买了技术的团队。 分到的钱就算是平均分一下,也足够他们一下子暴富了。 其中一个学生家里十分穷,分到钱后,他整个人都懵逼了。 呆了好久,才跑去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 据说,电话一接通,这位张口就是一句:“爸,妈,你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我,我能养你们……呜……” 说完这两句,他就哭的停不下来了,把他爹妈吓得不轻,还以为自己儿子在学校受到了欺负,后来还是他的朋友看不过眼,挤进去说他是高兴的。 听说自己儿子在学校因为研发了机器人被国家购买了技术时,他父母还只是高兴惊喜,等到听到那笔钱的数额,就是有点吓蒙了。 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假的?不会是遇到骗子了吧? 怎么就能分到那么多钱呢?? 两位长辈实在是心里不安生,千里迢迢赶来了首都,白校长亲自接待,肯定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并且真的看到了钱,他们才充满虚幻感的相信。 这居然是真的。 国家,居然真的给了他们家孩子钱。 这件事一度成为了学校论坛的热门话题。 许多学生为此更是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恨不得自己是个长着八只手的海绵,一边吸收着各种新知识,一边努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路。 别看纪长泽每天好像很忙一样,他自己也是有新大学论坛编号的,倒是也不说话,就是每天蹲在里面围观校园日常。 他是01。 白校长是02,方鹤老师是03。 当初测试论坛功能时,就是他们仨测的。 纪长荷在论坛属于常常被提起的狠人。 一位热门贴主楼是这么形容她的。 新大学里的年轻人们可能是华国最能接受新事物的人了。 毕竟学校里的各种发明层出不穷,夸张点说,可能今天大家还在扇扇子,明天就变成了电扇,后面就成了空调。 尤其是在全员进步的氛围中,想要咸鱼都显得格格不入。 新大学开学第四年,第一批学生毕业。 之后,新的学生入校。 这四年里,新大学时常出现在报纸新闻上,每每出现一个新鲜事物,总有五成的可能性是新大学学生研发。 外面还有个说法,说如果华国是在悄无声息春雨润无声的变化,那么新大学就是一天一变。 小刘村里,当初那个试图纠正纪奶奶飞机不是用摇杆的高中生张远也在努力下考入到了新大学。 他第一次来首都,父母实在是不放心,就去拜托纪长荷帮着照顾一下。 倒是也想拜托纪长泽,但大家都知道纪长泽忙,再者,他出了名的不会照顾自己,说不定还不如张远呢。 都是一个村的,说起来还有点亲戚关系,又是举手之劳,纪长荷自然答应了下来。 作为同村远房亲戚,也是作为学姐,她腾出一天时间来,来到母校帮助张远适应学校。 比起四年前学生们大多大包小包背着被褥,如今的华国经济肉眼可见的变好,普通家庭也不再吝啬于那一床被子的钱,许多学生都只是简单带着行李箱。 张远也是如此,只带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一些衣物。 至于他常用的那些书,全都寄了快递。 快递的兴起随着网络购物软件快速发展起来,有速度快收费贵的快速,也有收费少寄的慢的快递。 张远的书不是着急用,所以就找了个速度慢的。 跟纪长荷碰头之后,他还好奇的问:“长荷姐,听说全国最大的购物软件就是新大学的一个学生做的,你认识吗?” “认识,是我同级的同学。” 纪长荷要帮张远拿行李,被他躲过去,她也就不客气了,简单说道:“他当初有了这个构思的时候还在学校论坛里发过帖子,当初第一批店铺就是学校里的同学们。” 新大学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巨强。 很多东西他们做出来后觉得没有用,或者是打算做个更好的,就放到店铺上面去写个自己觉得合适的价格卖掉。 至今许多学生的店铺也有许多人收藏,主要也不是想买,就是想凑个热闹。 毕竟学生们想法天马行空,他们放弃的这些小物件,比起有用,用奇奇怪怪来形容更加贴切。 纪长荷记得她当初也凑了个热闹,做了个水力自动扇风机器放了上去,还卖了个不错的价格,高兴的她请弟弟吃了一顿好的。 张远得到了答案,点头继续看学校的环境。 新大学正大门进去再走一点路,就能看到左右两边的轨道,轨道四周,还竖起了防护栏。 只有前面一点位置没有防护栏,大概也就半米的长度。 一辆横着坐只能坐四个人的车开了过来,虽然横着比较窄,但竖着看,它十分的长长长长长。 车停下后,车门位置刚好停在没有防护栏的那。 滴滴—— 一个学生从司机位探头出来,对着前面站着的新生们喊:“要去宿舍楼一二三四五栋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上车啊,一路送你们到宿舍楼门口。” 新生和来送新生的家长们看的目瞪口呆。 “这,这是火车吗?” “学校里居然还有火车?” 张远也看的满脸懵逼,纪长荷倒是不意外,这车在她毕业前还在做,看来那帮学弟学妹的速度不错,居然赶上了开学。 她看过论坛里关于这辆校园车的设想,直接带着张远过去。 学生司机看到她,也不耍酷了,赶紧规矩下来:“纪学姐,你怎么来学校了?” “有个弟弟今天入学,我来带他看看。” 纪长荷示意张远上车,自己也坐了上去。 学生司机坐的板直:“学姐,你看这辆车完成的怎么样?有没有哪里要提意见的?”

相关推荐: 炼爱(np 骨科)   长夜(H)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女儿红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进击的后浪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试婚   将军男后(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