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不避,健运失常,肠胃气机必会紊乱,故而脐腹周围不时作痛。体实积滞者用平胃散、保和丸等方加减,以导滞化湿、理气止痛,积滞消而肠胃气和,其痛即除。细心呵护,内不伤饮食,外不受寒凉侵袭,脾胃健运正常,自可减少反复无度的腹痛。 93.肠胃积热,腹痛便秘 梁某,男童,5 岁。2015 年4 月3 日首诊。其母代诉:“孩子经常便秘,有时两三天大便解不出,呼叫腹痛,用开塞露勉强解下,状似栗瓣样硬便,抚摸或拍打腹部微胀微硬,手足心热,口气较重,有时甚至有酸腐臭味,吃饭不正常,时多时少,爱喝水,常喝口水吃口饭,喜食香辣之物如鸭脖子、辣条、烧烤之类,不长肉,身体偏瘦,但精神不算差。多家医院检查诊断都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治之能愈,不明原因又复发。2 年下来,家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观其精神尚佳,爱动,形体虽然稍微偏瘦,但面色却见红润,舌质偏红,舌根部苔微厚、微黄,咽喉周围微红,津液略显不足,指纹略显暗紫;切其脉,偏于沉数;手足心及腹部热于身体他处,腹部未见明显胀硬,但失于柔和。问其夜寐是否经常盗汗?其母答道:“半夜常出汗,第二天尿黄,精神烦躁,饮水更多。” 由上可见,此儿乃平素多食辛辣燥热之物,导致肠胃积热,故见大便秘结、手足心及腹部偏热、夜寐盗汗与尿黄等表现。喜食香辣必刺激肠胃,故腹痛、便秘几乎同时出现。无论何种方法治愈,如饮食习惯不改,必会随时复发,这就是原因,并非 “不明原因复发”。病因病机已明,医者治疗与家人呵护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治宜养胃生津,润肠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合清骨散加减。处方:酒炒大黄5g,枳壳6g,胡麻仁9g,杏仁6g,玉竹9g,胡黄连、醋制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各6g,木香、甘草各3g,粳米6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分3 次温服,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尽剂,3 剂药共服4天半。亦可在汤药中加适量蜂蜜,一可改善口感,二能增加润肠通便功效。需要严格控制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多汁水果,如梨、苹果、香蕉等。饮食一定要以五谷蔬菜为主,肉、蛋类适当搭配,可吃点粗粮,如红薯、土豆、玉米糊等。 8 用5 日二诊。其母代诉:“谨遵医嘱服药,并尽力改变孩子生活习惯,他因腹痛、便秘难受,还算配合,以前爱吃的东西已基本丢掉。服药3 剂后管了几个月,未见腹痛及便秘明显复发,盗汗及手足心热也好多了。最近可能是中暑了,食量减少,腹部膨胀,大便微溏,生怕腹痛复发,故再来看看。” 观其精神略显不振,面色与初诊时相近,舌苔白厚微腻,切其脉象细濡,抚摸腹部膨胀,可能是暑月开空调纳凉时间过长,或过食冰冻之物如饮料、瓜果等物,伤及脾胃,即伤阴暑症。故见食少倦怠、腹胀便溏等症。治宜芳香化湿、和胃醒脾。方用六和汤加减。藿香、紫苏、砂仁、厚朴、白术各6g,人参3g,赤茯苓、大腹皮、薏苡仁各6g,乌梅3g,甘草1g,生姜1 片,大枣1 枚,2 剂。煎服法同首诊。纳差体倦及腹胀便溏症状消除即可,如未痊愈,再来复诊。3 天后家人电话告知:“伤暑症状消除,饮食、精神已恢复正常,腹痛未见复发。” 按语:由以上3 例可见,其病皆为 “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中医 “腹痛” 范围,而临证治疗时,必须因人因症,辨证施治,如此方能用药 “正中肯綮”,药到病轻,加以引导正确饮食习惯,注意呵护,大多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复发率也都较低。单一依靠药物治疗,而忽略注意养护,或者治疗不针对个体差异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如例1 属于脾胃虚寒,治则为健脾温肾,故方用回阳救逆汤为主加减;例2为湿滞中焦,故治则为燥湿散满,方用平胃散为主加减;例3 则属积热便秘,治宜生津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合清骨散加减。其病则一,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及体质不尽相同,病因病机也有差异,所以用药就应因人因症,审证求因,如此即为对证施治。中医临证,必须如此。流于人言亦言,必遇困惑迷茫! 近来不少儿童脐
相关推荐:
娇养王妹
重生之极品废材
尘世红颜文集
一觉醒来怀了崽 完结+番外
娇儿俏
娱乐圈之水火不容
神霄煞仙
如果流年未至
献给挚爱的痴汉少女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