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金牌弃婿:逍遥小郎君(历史:开局我点了十个姑娘) > 第270章

第270章

个月矣。 33.少腹痛2 王某,男,20 岁,大堰沟回乡知青。1963 年10 月18 日往诊。患者少腹痛已近3 年,每遇寒即发,发时手足逆冷,口泛清水,腰膝酸软,脐以下至毛际板硬冷痛,甚至睾丸、阳物内缩,得暖痛减,逢寒益甚,屡经医治,不过暂缓一时而已,未能根除。视患者面色青黄淡黑,舌质暗淡,苔白滑腻,脉来沉迟之象。细询之,乃知自发育以来,多犯手淫,冷热不忌,久则肾气虚而寒邪得以内乘,以致肝气不舒,肾命火衰也。治宜温肾壮阳,疏肝散寒。处方:官桂30g,干姜3g,胡椒15g,高良姜24g,生乌头30g,陈艾绒1000g,将上药共为细粉掺于艾绒内,做艾炷如核桃大,选用神阙、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1 次灸2 ~3 穴,3 日一灸,1 次1 穴灸50 壮,共灸7 次,病由渐轻而到痊愈,共治21日。随访5 年,愈后未再复发。 34.少腹痛3 勾某,男,24 岁,已婚,工人。1978 年5 月9 日来诊。脉来虚大,两尺迟涩,舌质边红而中暗滑,苔白津腻。患者自结婚10 个月来,少腹疼痛7 个月之久,曾经治疗,毫无转机。虽三伏炎夏,腹部受凉亦痛,尤以饮冷酒最为明显,少腹中部及两侧痛,痛甚时少腹冷硬,每发必大痛五六日,发后亦隐隐作痛,病情日趋严重,影响工作。此寒积下焦也。治宜温肾通阳,理气散寒。处方:附子15g,青皮9g,乌药12g,益智仁、焦白术各30g,党参15g,云茯苓15g,广木香6g,吴茱萸6g,3 剂。 6 月3 日二诊。上药服后少腹疼痛明显减轻,尺脉微见,此药已中病之兆也,仍存上法。处方:丁香15g,肉桂15g,附子30g,焦白术120g,怀山药180g,制首乌60g,云茯苓60g,党参60g,甘草45g,吴茱萸15g,共为细末,每服6g,渐增至9g,日2 次,早、晚空腹淡盐汤送下,忌一切生冷饮食200 日。 往访多次,上药服未尽剂,腹痛即愈。续访4 年,旧疾未作。 35.积聚(寒聚) 孙某,男,28 岁,已婚,工人。1977 年8 月13 日来诊。脉来细弦,两尺尤甚,舌质淡红、无苔、滑腻,面色萎黄晦暗,头倾神靡。患病已近两年,在数家医院住院治疗,中西药服之甚多,病未好转。自结婚1 个月后开始,起初自觉少腹及两侧隐隐作痛,半年后疼痛益甚,疼时有似拇指大小 “气梁” 自少腹两侧自下上窜。现在疼痛不息,轻则隐隐,重则痛引胁下,甚则直抵胃脘,痛不可忍,“气梁” 现大如鸡蛋,上下走窜,时消时聚,饮食日减,多食脘胀,小便艰涩,解时酸痛,频欲解而量少,大便1 日五六次,初解干燥难下,继后溏稀,日日如此,并兼有遗精,1 个月六七次。据上所见,乃属《难经》“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久而成积聚矣。今从喻嘉言用补中以通中下气,后用大剂内收肾气,外散膀胱,再用桂附之品“以使腹中奔气” 消散,为治此病之大法也。处方:党参15g,焦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甘草15g,吴茱萸4.5g,乌附子9g,水煎,空腹温服,5 剂。 8 月17 日二诊。脉来弦象稍退,虚大无力仍存。患者云上药服后腹痛稍减,小便似觉通利。仍存原意,上方去干姜,加肉桂4.5g,以免与附子相搏,积热不去。 8 月24 日三诊。上药又服5 剂,腹痛明显减轻,“气梁” 基本消失,小便通畅,大便日解两三次,干燥之势减,溏稀稍成形,饮食日进,且能消化,精神转振。继率旧章,上方加川楝子12g,小茴香9g,广木香6g,以疏肝气。 8 月30 日四诊。上药又服5 剂,服药期间遗精1 次,似觉腹痛后 “气梁” 又剧,嗝气频作,二便已正常(小便通利,大便不燥不溏,一日一行)。此病已减去十之六七,当本《内经》“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 之意,照原方加怀山药30g,沉香6g,芡实12g,金樱子15g,山茱萸12g,取汤药5 剂,再加原方量5 倍,取1 料,为末分

相关推荐: 娇养王妹   重生之极品废材   尘世红颜文集   一觉醒来怀了崽 完结+番外   娇儿俏   娱乐圈之水火不容   神霄煞仙   如果流年未至   献给挚爱的痴汉少女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