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么不好的影响? 杜泠默默垂下眼皮,避开了他的目光,明显不欲多言。 虽然已经决定要救,怎么救,如何救却依然是个问题。 萧云铠建议等到天亮城门一开,他们直接拿着那支珍珠簪去找吕青,让他自己定夺。 杜泠不同意,觉得吕青未必会信,甚至可能会怀疑他们在陷害徐卯,徒增猜忌,浪费时间。 他的建议是直接赶到吕青身边,贴身保护。徐卯如果有所行动,他们再拿出字条也不迟。到时候自可说拿到时情况紧急无法辩明真假,贸然说出怕影响斋醮大事,便赶去保护,以防万一。 徐卯如果没有行动,他们也能以担心吕青登基前的安危为由在他面前卖个好,进可攻退可守。 听了杜泠的分析,顾念才大致明白了他之前反对的原因。顾念还没有见过吕青,从书里对这个人的侧面描写来看,大概有些暴厉恣睢,色厉内荏。他对待林安一派和清凉观周围的百姓,能毫不留情地举起屠刀,却在三年多后契丹大军来袭时,不敢当面一战,直接望风而逃。 以眼下的状况来说,的确是杜泠的办法更为稳妥。年深却依旧选择了冒险救人,与吕青相较之下,这个选择愈发显得难能可贵。顾念忍不住看了年深一眼,心里不禁对他多了丝敬佩之意。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紧迫,他们没办法打听到清凉观斋醮更为具体的流程和状况,更无法查清楚徐卯的刺杀计划到底要如何进行,不能提前进行有效的布置,只能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被动‘防守’。 “你回去休息吧,明天的事情交给我们。”年深见顾念的哈欠一个接着一个,便想让他回去等消息。 “不,我跟你们一块去。”顾念立刻摇头,这种时候,他就算回去也睡不着啊,还不如跟着过去,看能不能帮上点什么忙。 年深不禁有些犹豫,顾念视角独特,查案时就常能发现些他们注意不到的地方,现在斋醮那边的具体状况不明,面对这种不知道徐卯到底会从什么地方下手的状况,带他过去说不定真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另一方面来说,顾念完全不会武功,万一出现打斗的状况,杜泠和萧云铠都能应付,顾念到时候别说保护别人了,自己的安危都会有大问题。 “带我去吧,实在不行跟你们转一圈之后我就在外围待着,不去吕青身边。”顾念眼巴巴地看着年深。他大致猜到了年深的顾虑,刺杀是奔着吕青去的,离得远些的话应该就不会被波及到了。 “好吧。”年深受不住他的眼神,目光偏了偏,勉强同意了。 “少卿你可太好了!”顾念开心地抱了抱年深的肩膀。 年深:………… 这小子胆子越来越肥了!看着某人激动的对年深‘动手动脚’,杜泠跟萧云铠不禁面面相觑。 “麾下,要不要叫……”萧云铠说到半途,突然被杜泠拍了一下。 才被葛十二‘指认’为内鬼,顾念有些尴尬地意识到他们可能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在自己面前说,便借口去厕所避了出去。 往外走了几步之后,他也大致猜到了萧云铠要说的事情,以目前的状况来说,他很可能是问要不要多带点‘自己人’过去。毕竟这种时候,其它人都不可信任。 根据书里所说,二十五那天,为了营救年深,配合吕青的行动,城外等待接应的不算,光是萧云铠和杜泠带进城的,就有‘百来个好手’。 现在,这些人可并不在大理寺。 结合杜泠说的,吕青这人多疑的事情,又回想起上次年深让街上的金吾卫帮忙传口信的情形,顾念怀疑那些杜泠和萧云铠带进城的那些好手已经被化整为零,塞进了长安城的各个角落。 杜泠这么注意严防口风,是单纯的出于保护实力的角度考虑,还是这些留在城里的人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 约莫着他们谈得差不多了,顾念才转身回去。 年深大致同意了杜泠的建议,只是把时间提前了,如果要救人,等到开城门恐怕就晚了,还是派人去开出城手令,尽可能早的赶过去比较好。 开出城手令的空档,四人凑合着在张寺丞他们值衙休息的房间眯了会儿,顾念顺便也请他天亮后帮忙到药肆带个话,跟顾夫人和秦染解释下自己要跟少卿去清凉山出趟‘短差’的事情,让她们不要担心。 一拿到手令,几人就赶向了春明门。 守城的卫士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松散,睡眼惺忪的,将那张新开出来的手令往怀里一塞,根本没怎么仔细看,就打开城门放了行。 几人拎着灯笼,借着夜色一路疾驰,越往清凉山的方向走,人流就越多。 骑马骑驴坐牛车步行的都有,虽然服色各异,却大多都带着香烛果品,表情一致的充满了虔诚感。 看来这清凉观的斋醮,影响力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大。 清凉山虽然不高,却也奇石翻叠,翠树成涛,峰顶常年流岚如云,烟雾飘渺,颇有几分世外仙府的清幽之意。 四人赶到山下,只见未明的天色里,一溜儿挂着灯笼的茶棚食摊,食物的香气里,吆喝声不绝于耳。还有不少举着步障跟随主人移动的小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每座茶棚食摊周围都停放着许多马匹和牛车,他们打听了下才知道,为表诚意,所有上山之人都不允许骑马坐车,只能步行。所以大家都将马匹之类的代步工具托管在山下。 顾念打量了下,那些开茶棚食摊的,应该都是清凉山附近的村民,但以吕青的身份,应该也涉及不到在他们这里存放马匹的问题。 一路飞奔而来,顾念的大腿已经被磨到麻木了,下了马,立刻痛得眉心抽搐呲牙咧嘴,一时间都直不起腰来。 “没事吧?要不先在这个茶棚坐会儿?”站得最近的杜泠连忙伸手搀了他一把。 距离斋醮开始只剩下不到一个时辰了,顾念深吸口气,摆了摆手,“时间快来不及了,不用等我,你们先上去,我随后就到。” 年深扫了眼茶棚,朝杜泠抬了抬下巴,杜泠会意,立刻过去搂着茶棚里歇脚的一个村民聊了两句,往那人手里塞了些钱,让他帮忙架着顾念上山,村民欣然同意。 清凉山其实不高,那个村民估计了下,把顾念扶上山应该用不了一炷香的时间,足以提前在斋醮前赶到。 年深等人与顾念约了一炷香后在清凉观门口见,便转身奔向山上,几个起落之间,光线朦胧的山道上就已经看不到三人的身影。 顾念只能望道兴叹。 “别着急,肯定赶得上。”村民说话略微带些口音,殷勤地架起顾念的手臂,扶着他往山上走。 见他十分熟悉清凉山的模样,顾念便与他攀谈起来。 村民叫叶栏,就是附近叶家村的人。据他所说,清凉山周围共有三个村庄,较大的是他们叶家村和周家庄,还有一个较小的是吴家村。 三个地方的人加在一块儿,大概有两百三四十户人家。 顾念借着叶栏的胳膊用力,发现他袖口上方隐隐露出个阴阳鱼刺青。 一问之下才知道,清凉观香火旺盛,附近的人也受益颇多,所以三个村的人都是清凉观虔诚的信徒,除了按时供奉香火,还会将家里最聪慧的孩子送去清凉观学道。时至今日,清凉观现在至少有一半的道士出身自周围的三个村子。 清凉观的道士,都会在手臂上刻个阴阳鱼,以示道心。不过这个时代,当道士也是要‘考试’的,村里向往道士却没通过‘考试’的那些人,也会学道士的样子在手臂上刻阴阳鱼。 一来二去,也算变成了他们这几个村子的风俗,村里的男子,几乎都有这个图案的刺青。 听到这里,顾念也大概猜到了吕青当初屠村的缘由。他很可能懒得查谁真正跟刺杀他的人有关,就把可能有关系的人全部斩尽杀绝了。 两人边聊边走,也算是转移了顾念对于疼痛的注意力,居然比叶栏预估的时间到的还要早些。 山顶两边都是悬崖,为了防止有人跌落,清凉观在崖边修了一圈石制栏杆,那个高度怎说呢,心理警示作用大于实际的拦护作用,当个坐墩还是不错的。 一告别叶栏,顾念就立刻找了处能看到观门的栏杆歇脚,咬牙撑了半天,他这会儿真的是腿又累又疼。 清凉观前早已搭好法台香案,周围高竿林立,悬着无数华幡,上顶六角形宝盖,周围缀着六个小幡,随风鼓荡,庄重而肃穆。 再配上周围那圈披甲执锐的金吾卫,愈发显得祲威盛容。 香案前边的区域就像个天然的下沉式广场,道士们便借地势凿出了三级石阶。 来参加斋醮的民众们密密麻麻地聚集在周围,议论纷纷,神色兴奋而充满期待。 顾念打量着四周,猜想着徐卯可能会动手的地方。 来的路上他们几个也讨论过,徐卯如果要安排刺杀,可能性比较大的做法有三个,一是‘浑水摸鱼’,趁着现场状况复杂,躲在围观人群里射冷箭或者发射暗器,然后借大家慌乱之际逃走;一是借由‘身份’便利,买通一个现场的道士携带武器,或者干脆在现场的那些护卫里安排个自己人,在斋醮仪式的某个环节趁其不备下手;最后就在斋醮结束后的斋饭或各种吕青可能入口的东西里下毒。 第一种和第三种还有机会逃跑和隐藏凶手的身份,第二种几乎没有生还几率,所以只能上死士。 虽然已经接近四月,清晨的山顶,山风依旧寒冷,顾念深吸了一口气,寒气入肺,整个人被冰得一个激灵,几乎一夜未曾休息的脑子也跟着清醒了不少。 傻了! 他恨恨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登基之前,吕青肯定要作秀似的出席很多场合,要是第一种方案,动手的机会可以有很多选择。 如果徐卯真的今天动手,从他冒着可能提前暴露的危险也一定要选择在斋醮仪式上刺杀,再结合书里清凉山周围几个村庄全部被屠杀泄愤的情节,已经可以圈定,动手的人就是道士! 那些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吕青,或者接触他饮食物品的道士! 第52章 顾念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在清凉观看到了一个神清骨秀的身影,小世子叶九思。 他穿了件春绿色袍子,依旧配了条白玉腰带,看起来就像是山间拂过的一缕新风,干净清爽,满目悦然。 顾念看到叶九思的时候,对方也正好望过来,他眸色一亮,伸手指了指顾念的方向,他身后的两个护卫就拎着椅子一溜烟儿的朝顾念这边冲过来。 顾念:??? 那两人冲到近前停住脚步,轻手轻脚地架起顾念放在椅子上,两边各自伸手一搭底板,抬轿子似的轻松平稳的将他抬离了地面。 顾念:!!! 这是什么操作? 叶九思竖起白玉似的手指,朝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有什么事待会儿到地方再说。 这座山上能支使得动叶九思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再加上对方明显知道自己待的地方和‘不良于行’的状况,能指使他来找自己的人除了年深根本不会再有别人,顾念也就放下心来。 只是眼下这副模样虽然腿舒服了,心理上却实在有点尴尬,最后,顾念掩耳盗铃式的用双手捂住了脸,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幸亏那两人步伐迅速,没过多久就重新把椅子放到了地面上。 顾念放下手再看,发现自己已经被‘安置’到一间静室。 任子安不在,房间里只有小厮和护卫,全都是没见过的生面孔。叶九思挥挥手,屏退左右,告诉他年深他们还在查探周围的状况,弄完马上就会过来。 顾念一问才知道,申国公前几日身体抱恙,叶九思是代替他家老爸来出席斋醮仪式的。这种时候遇到叶九思这种能完全信任的人,简直是天降外援了。 “你知道斋醮的具体过程么?” 叶九思摇摇头,“父亲告诉我少说多听。只要乖乖听林国公的话,跟在后面即可。” 顾念:………… 行吧,明白了,你就是过来凑数的。 几句话的工夫,年深和杜泠、萧云铠也回来了。 三人分头去探查了一圈,吕青这次还算低调,没有调千牛卫,只带了四百金吾卫过来,挑的都是右卫营的精锐,右金吾卫大将军马涼[liàng]亲自带队。 此人也是正三品,素有‘长安第一刀’之称,是十六卫中武艺最为精湛的人,但也是著名的‘墙头草’。他从前在灵帝面前最为‘乖顺’,后来林安得势就倒向林安那边,到现在吕青掌权,便又麻利地投靠了吕青。 年深铺开张纸,简略画了张图,把打听到的马涼的安排部署勾画在上面。 目前马涼将金吾卫分成了三批,其中三百八十人在观外的斋醮现场戒备,十人分布在道观屋顶,居高临下的‘监控’全场,剩下的十人守卫在吕青的静室外面,马涼自己则随侍在吕青身边,贴身保护,如果不出房间,简直防护得密不透风。 “那马涼岂不是现在最危险的那个人?”叶九思忧心忡忡地道,“这么容易变节的人,太好被买通下手了吧?” “不,”杜泠摇了摇头,“他这种人反而是最难用钱买通的。” 叶九思:??? 什么意思? “他要的是权,不是钱。”年深拍了拍叶九思的肩膀,给他答疑解惑,“徐卯可不比林安,他自己的位置都是吕青给的,手上也没有兵权,就算刺杀成功,也坐不稳最高的位置,所以对他来说,马涼反而是块铁板,因为他给不了对方想要的东西。” 叶九思黑白分明的眼睛转了转,“那他手下的那些人呢?” 杜泠耸了耸肩膀,“那就不一定了。” “徐卯这边跟小世子一样,明面上只带了两个随身护卫,现在就站在他静室的门外。我刚才在远处监视了半天,没发现他有任何动作。”杜泠把自己这边的状况也总结了下。 “道观内的后厨饮食诸事都由清凉观的道士自己掌控,没有雇佣外面乱七八糟的人。”萧云铠负责查看的是饮食这一块。 “所以现在看来,埋伏在人群里,买通某个贴身的金吾卫或者道士还是都有可能。” 叶九思提笔在纸边写下人群、金吾卫和道士三个词。 “买通金吾卫的可能性不大。”年深划去了‘金吾卫’那三个字,“这是马涼在吕青面前的第一次表现机会,他能安排在内圈保护的人肯定都是多年心腹,再加上他自己随侍吕青,其它人基本就没有了近距离接触吕青的机会。外圈的人要动手成功率又太低,到最后很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刺杀不成反而让别人看笑话,如此布局就没有了意义。” “我觉得徐卯如果真的还是冒险要在今天行动,买通道士或找人顶替道士的可能性比较大。他选择在这个地方动手,要么需要借助什么‘地利’,要么就是有什么‘人和’的条件。” 顾念终于找到机会尽可能自然的开口,斟酌着如何在不提到‘屠村’这个信息的情况下说服众人, “可是我们刚才都看到了,这场斋醮的举办位置在山顶,两面绝壁,在屋顶上以纵览的视角来防控,底下有任何异动都一目了然,易守难攻。而且,如果混在围观的人群里,动手的时候至少要突破外圈和内圈两层金吾卫的人墙,再加上还有个马涼,就更困难了。 除非他准备事成之后跳崖,一了百了,否则就只剩下 ‘人和’,也就是打清凉观的道士主意这一条路了。”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那些在斋醮过程中有机会近距离靠近吕青或者接触饮食的道士。”年深立刻明白了顾念的意思。 叶九思苦着脸道,“可是即便这样,目标的道士也太多了,斋醮就快开始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一一排查。” “现在我们只能采取防守的策略了。”年深略微考虑了一会儿,立刻做出布置,“七郎,你继续去盯住徐卯,五郎还是负责去盯后厨,我去吕青身边,跟马涼一起做他的贴身护卫。记住,一发现问题,立刻吹鸟哨示警。” “那我呢?”叶九思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真遇到现场混乱,你负责保护好自己,”年深顿了顿,又朝顾念那边偏了偏头,“还有他。” “好。”叶九思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我一定会保护好顾司直。” 顾念:??? 徐卯的目标又不是我,你不用那么紧张。 萧云铠和杜泠立刻离开了房间,年深则坐在桌案前,抓紧最后的时间想再捋一遍思路,看能不能再找到些别的线索。 “只能暂时委屈你扮成我的小厮了。”为了将顾念贴身带在身边,叶九思找了个跟顾念身高相近的小厮,让两人临时互换外袍。 “你穿护甲了么?”顾念的外袍换到半途,看到自己的中衣时突然想起这个问题,抬头看向年深。 年深摇了摇头。 “那不行,太危险了。”顾念不禁有些着急,他去做吕青的贴身护卫,肯定会直面刺杀者的攻击,万一是什么暗器之类的,很有可能要靠身体做肉盾,没有护甲怎么行? 叶九思道,“要不去找个金吾卫借一套?” “算了。”年深拒绝道,“甲衣笨重,尺寸也未必合适,到时可能反而会妨碍我出手的速度。” 顾念急得左右乱看,然后突然看到了桌案上的那沓寸许厚的纸,不禁眼睛一亮,想到了一样东西。 “我有办法。”他飞快地跑到桌案前,拎起一张纸试了试韧度,然后抓起案上的烛台,将融化的蜡油泼在了纸上,随后又拔下蜡烛,用烛台在纸张四周用力扎洞。 屋内的叶九思和年深都看得有些发愣,不明白他在干嘛。 “你们两个,快帮我把屋里所有的油灯都拿过来。”屋内还有两盏油灯,顾念边扎边指挥年深和叶九思。 他气势太足,屋内的两人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就按照他的话去做了。 发现自己的力气不够,顾念把纸分成数摞,又把烛台交给年深,让他继续逐摞在纸的对角线同样位置打洞,自己和叶九思则用灯油尽量将纸浸透。 等到所有的纸都打好洞,灯油全部用完,顾念便把浸过油的那些纸夹在没浸过油的纸中间,然后从帘子边拽下勾住帘子的所有细绳,拎起绳子穿过对角线的洞将那摞纸绑紧。 “把外袍脱了。”顾念边接长绳子边对年深道。 年深怔了怔,最后还是照他说的做了。 内衣单薄,隐隐勾勒出年深漂亮的肌肉线条。不愧是男主,从脸到身材都是极品,顾念羡慕地叹了口气,将那摞纸像单片护甲似的罩在了年深的左胸胸口和大半个腹部的位置,然后将剩下的绳子以‘五花大绑’的方式在年深的肩膀和胸腹周围各绕了两圈,牢牢系紧。 这是在干啥?叶九思歪着脑袋,完全无法理解顾念绕着年深折腾了一圈,就为绑几张丑不拉几的破纸。 “你试试看影响动作么?”顾念拍了拍那摞被固定在年深胸口的纸,护住这个最致命的位置,最起码能少一半风险。 年深试着挥了两下手臂,轻便得很,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没问题。” “这是纸甲,关键时候应该能帮你挡一挡。” 纸也能做甲?年深愕然,心思微动,正要细问,外面有小道士跑到静室门口,提醒叶九思准备出门,半盏茶后斋醮就要开始了。 时间所剩无几,年深只得放下纸甲的问题,推开门暂时先赶去了吕青那边。 倒是叶九思好奇地拉住顾念,“你刚才说什么,纸甲?纸可以做甲?” “当然可以,纸甲不但坚固轻便,而且造价低廉,箭矢之类的东西完全无法穿透。”顾念解释道,“你想想,刚开始的时候我拿烛台用力去扎,才扎穿了几张?” 历史上的唐代也确实有纸甲,还是一位节度使发明的。到了宋明两代,甚至成为标准甲式之一。 所以顾念刚才灵机一动,才想到了这个办法。 叶九思扬起下巴,回忆了下当时的情形,确实,后来换成年深,也是分了许多摞才扎穿的。 “那你让我把那些纸浸油又是为什么?”叶九思展开油花花的手指,旁边被‘剥’了衣服的那个小厮赶紧拽了布帕浸水,凑过来帮他擦拭手指。 “浸油可以增强韧性,让纸更坚固。涂蜡油也是同样的道理。” 顾念也同样张开满是灯油的手,猫爪似的朝叶九思隔空‘抓’了两下。他就没有叶九思那种伸手服侍的待遇了,只能自己洗手。 小世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要再细问,门口的护卫敲了敲门,提醒他林国公已经出来了。 叶九思急忙带着顾念出去,正赶上林国公走过他门口。 林国公今日穿了件紫色大团花的常服,头戴卷纹白玉冠,清贵低调。他身形偏瘦,鹤骨松姿,满头长发和胡须俱都已经变成了银白色,山风鼓荡起他的胡须和袍角,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看到叶九思,林国公露出个慈爱的笑容,示意他跟在自己身后,便施施然朝外走去。 叶九思赶紧带着顾念跟了上去。 幸亏老头走路不快,顾念咬着牙也能勉强跟得上。他的步幅落在叶九思后面,却也正符合他现在“小厮”的身份。 各个静室内陆续有人走出,叶九思趁着转弯下台阶的机会朝顾念使了个眼色,顾念上前两步‘扶住’他,叶九思示意他注意右前方对面廊下那人,在他手上写了个‘卯’字。 顾念这才明白他叫自己过来是为了指认徐卯。 “还有,”叶九思板着白玉似的小脸,一本正经地道,“待会儿你记得跟在我后边,三郎说,今天让我照看着你的安全。” 顾念:……………… 我现在就是个小厮,想站你前边也不行啊! 走下台阶,他便重新退回叶九思身后,悄悄打量起对面。 徐卯白面短须,气质儒雅,虽然唇边的法令纹随着年岁增长痕迹明显,却也算得上是个文质彬彬的帅大叔,风采依旧,此人年轻时毫无疑问是个美男子。 他面色平和,眸色温亮,看不出半点紧张或害怕的神色。顾念一瞬间甚至有些怀疑,到底是徐卯的心理素质太强大,还是他们猜错了,其实对方已经放弃了行动? 众人在距离祭坛最近的观礼席位站定,年深也跟在一个紫袍男人后面,越过众人走到最前排。 不用猜也知道,那人就是吕青。 顾念没见过吕青,好奇地打量了两眼这个在书里只当了四年皇帝的人。 吕青生得豹头环眼,颌下一把钢针似的黑色短须,颇有些武将的彪悍之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直接被契丹人吓得弃长安而逃。 想到他那完全没有担当的行为,顾念忍不住鄙弃地撇了撇唇角。 吕青身后,年深的旁边,站着一个腰挎长刀袍服上绣着对豸的红脸武将,没到传说中那种面若重枣的程度,只是脸颊两侧的区域仿佛刚被刀背刮过似的,泛着层血红色。 他不像吕青那样满身悍气,也不像年深那样冷峻凛然,反而像个好脾气的书生,一副和气好说话的模样。从站位来看,这人肯定就是传说中的墙头草马涼无疑了。 顾念他们所在位置的正对面,就是乐师们的位置,那里密密麻麻地坐了一堆人,同样穿着道袍,钟、磬、鼓、钹、笙、锣、笛……各色乐器应有尽有。 近百个道士盛装而入,最前面的那人,道服犹为鲜艳华丽。 起坛焚香宣咒鸣鼓,山顶响起悠扬的乐声,斋醮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顾念深吸口气,神经倏然绷紧。 作者有话说: 叶九思:我大哥说了,要把大嫂,不,顾司直保护好。 备注:1、纸甲:根据新唐书记载,唐宣宗时,河中节度使徐商发明纸甲,“襞纸为铠,劲矢不能透”。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与后周交战,“民间又有自相率、以纸为甲、农器为兵者,号白甲兵。”(《南唐书》卷三)。历史上曾有地方官申请一百套铁甲换五十套优质纸甲的记载。纸甲对防御远程射兵器很有效,甚至能抵挡燧发枪。对刀剑的劈砍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铁甲,且耐南方潮湿天气不生锈,只是耐用度不及铁甲。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纸甲仍然活跃在战场上。 纸甲是以纸和布(绢、木棉)为材料制作而成的铠甲。根据明人记载,“纸甲,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捶软,迭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宋代则有很多记载当时很多纸甲是用陈年账簿即废纸制造的(北宋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卷12云“诏委逐路州军以远年账籍制造”)。 第53章 护卫和顾念他们这种‘小厮’什么的,只能集中站在观礼区的最后排,他们身后就是那些外圈护卫的金吾卫。 不过这个位置也有好处,视角的可观察范围比前排大了一些,而且前后都有人挡着,略微转个头,动动站累的手脚什么的,也不太会有人注意。 隔着七八个人的位置,顾念看到了杜泠,杜泠身边就是徐卯带来的护卫中的一个。至于另一个,则浑然不觉的被叶九思的护卫‘围’在了当中。 既然是斋醮,肯定少不了弄个符箓当众变色,喷个火什么的,四周的人群不时啧啧称奇,跟着发出阵阵惊呼声,就连顾念周围这些号称见多识广的贵人家仆们,也时不时地抽口气,一副叹为观止的模样。 顾念却觉得无趣得很,他根本没什么心思去看法坛那边的进程,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吕青周围方圆五米的范围。 徐卯跟吕青之间隔着林国公和年深、马涼他们,就算他想亲自动手也没办法突围,所以危险区域就只剩下了吕青的前方和两侧。 顾念仔细观察着那几个方向的人,因为神经过于紧绷,脑子甚至止不住的开始乱想,一会儿闪过对面那个乐师手上的笙吹出把毒针,将吕青扎成刺猬的画面,一会儿又是那群踏罡步斗的道士中突然有人抽剑砍向吕青,血溅五步的情形。 然而,他白紧张了半天,直到中场休息的时候,都无事发生。 钟磬声停,现场的人们也从肃穆的氛围中松散下来,许多站累的人直接就地坐在了地上,喝水揉肩,还有用衣襟擦汗扇风的。 年深回过头,遥遥与顾念对视了一眼,顾念摇摇头,告诉他自己这边暂时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至于吕青他们这些贵客,也早就口干舌燥,腿脚酸麻。 一群年轻的青衣道士从道观内鱼贯而出,拎着椅案罗伞等物送了过来。 撑伞的撑伞,摆椅案的摆椅案,也算是忙而不乱。 顾念和年深齐齐瞥向观门,一路盯着道士准备东西再送过来的萧云铠站在台阶上,朝他们比划了个‘安全’的手势,表示自己没发现任何异常。 顾念不敢松懈精神,瞪大眼睛盯着那些年轻道士,生怕有人提前在案底藏把刀来个‘案落匕现’之类的。 不过年深和马涼还是很靠谱的,一身盯着周围的动静,一人躬身查看,仔细检查过椅案和罗伞后,才让吕青落座。 最后面还有两个端着托盘的道士,专门给众人倒泉水解渴。一个负责顾念他们这些后排的随从护卫们,一个负责前面那些朱紫衣袍的贵客。 负责给贵客们倒水的那个年轻道士也不知道是紧张不太懂规矩还是为了体现‘众生平等’,居然直接就近从最后一排倒起,然后是徐卯所在的那排,林国公叶九思他们所在的那排,逐排向前,身份最高的林国公和吕青他们,竟然排在了最后。 不过,这个时候似乎也没人在乎这点细节,众人口渴得厉害,拿起碗几乎全都一饮而尽。 顾念端着杯子,若有所思地盯着那个正在垂头给叶九思倒水的年轻道士,他总觉得这人有点眼熟,似乎曾经在哪里见过。 到底是哪儿呢?顾念弯起四指,戳了戳额侧,想让自己的大脑清醒一点,却还是想不起来。 那个道士垂头走到年深、马涼吕青他们三个身边,拎起执壶给吕青倒过水后,正想走到后面去给喝完的人补水,却被马涼拦住了。 吕青也谨慎的并没有碰水碗。 马涼抬了抬手,顾念身边一个小厮模样的人立刻跑了上去,端起那碗水一饮而尽。 数息过后,见那小厮面色如常,没有半点异样,马涼才扬了扬手,示意那个端着执壶的年轻道士重新再倒一碗。 道士非常配合的又倒了一次。 倒满之后,吕青依然没动,马涼走上前去,从身上抽出根细如牛毫的银针小心地伸到水碗内,见银针毫无变化,吕青才放下心来。 年轻道士再度抬脚要走,却又被年深拦住了。 年深长眉微扬,盯住那个道士的眼睛,“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道士低眉顺眼地端着托盘,轻声道,“若善人曾来清凉观添香火,或许曾经见过。” 他袖口下露出半截阴阳鱼的刺青图案,与顾念在叶栏手臂上看到的别无二致,顾念正要松口气,突然发现那人手臂上的阴阳鱼图案有丝不对劲儿,靠近袖子内侧的地方似乎糊掉了,隐隐还沾在了袖子边上。 刺青怎么可能糊到袖子上呢?除非……是临时画上去的! 电光火石间,顾念想通了一切。 “他是假冒的道士!”顾念朝年深焦急地比了个‘抓住他’的手势。 周围的人听到声音,一时都有些发懵,不知道顾念在说谁。 唯有年深立刻辨别出了顾念的声音,虽然听不太清楚,但看到他比划的动作,心领神会,毫不迟疑地伸手扣住道士的手腕,将人制服。 刚刚端起杯子的吕青脸色铁青,立刻重重放下了杯子。 马涼面色尴尬地让刚才的小厮又把第二杯水喝了,小厮依旧面色如常,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的症状。 年深不放心,拿起托盘上的执壶仔细查看,果然发现了异样,那居然是一把可以控住出水位置的阴阳壶! 壶内分做互不连通的两心,共用一个流口,可以靠藏在执壶把手上的那个小球来改变出水的位置。 吕青看看那个壶,狠狠地瞪了马涼一眼。 但令人疑惑的是,那把壶其中一边已经没水了,而且无论有水的那边还是没水的那边,马涼用银针仔细探查过后,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年深抬起头,遥遥看向顾念,摇了摇头,没毒。 没毒?为什么?顾念深深皱起了眉心。 道士动了动肩膀,提醒年深,“善人,既然壶里的水没问题,可以放小的走了么?” 众目睽睽,年深只得松手。 年深因为心头疑惑,没有让道士带走那个执壶,打算回去再好好检查下,那个年轻的小道士也没多说什么,揉着被扭疼的肩膀,大步沿着来时的路径走向清凉寺的方向。 现场的人群议论纷纷,他们虽然听不见这边的声音,却能看到年深的动作。 弄了半天,虚惊一场。 年深朝人群里的杜泠递了个眼色,示意他盯住那个小道士。 周围窃窃私语,隐约传来‘怕死’‘胆小’之类的话,吕青不悦地看向年深,这小子,居然害得自己刚才当众出丑。他又渴又气,越听越火大,最后就像为了证明什么似的,赌气的自己拎起那个道士留下的执壶,直接灌进了嘴里。 年深和马涼阻挡不及,眨眼吕青就已经喝了一大口。 顾念的脑袋都大了,这个时候你逞什么英雄啊! 几乎在同时,站在后面的徐卯脸上就抑制不住地露出了笑容。 糟糕!一直盯着的顾念着急地朝年深喊道,“别让他喝!” 意识到不对劲儿,年深立刻抬手打翻了吕青手里的执壶。 “年深!!!”吕青一拍桌案,气愤地站了起来,他蓄足了气势,正准备把年深骂个狗血淋头,身后的徐卯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徐卯,你在笑什么?”吕青觉得莫名其妙,面色不爽地看着他。今天一个两个的,都怎么回事? “人只要开心,就不由自主的会笑。”徐卯眼角赤红,开怀大笑,“我开心,实在是太开心了。” 马涼觉得不对劲儿,朝旁边的手下使了个眼色,附近或三十几个金吾卫瞬间围拢过来,将前三排的人围在当中。 吕青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你开心什么?” “这辈子最恨的人马上就要死了,你说我能不开心么?” 众人:??? “你恨的是我?”从他的目光中感觉到恨意,吕青觉得有些不可理解,“我一手把你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你不但不感激,居然恨我?” 徐卯冷哼了声,温和从容的模样不见了,眸子里满是狠戾乖张之色,“感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还记得二十五年前滏阳山下被你逼得投河自尽的那对余姓夫妇么?二十五年,我足足等了二十五年。” 徐卯瞪着吕青目眦欲裂,脖子上青筋暴起。 “屁话,”徐卯的话唤起了遥远的回忆,吕青脸颊边的横肉抽搐了下,不屑地道,“让那两个蠢货带路,结果他们给我带错,贻误军机,自己吓得跳河了,与本侯何关?” “你害死我父母,还说与你无关?” “你居然是他们的儿子?” “不错,我本名余卯,是他们最小的儿子。”徐卯阴恻恻地看着吕青,眼睛红得快要滴出血来,“二十五年了,我代他们来找你索命!” 吕青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立刻紧张地摸了摸自己的喉咙,想把刚才喝的水吐出来,然而却徒劳无功。 “没用的。”徐卯仰头大笑。 “你真的下了毒?”马涼愕然,“银针明明没有任何反应。” “此毒名叫清音散,无色透明,用银针根本检验不出来。”徐卯
相关推荐:
大佬们的玩物
八零肥妻:我被糙汉前夫缠上了
寂寞绘本(兄妹骨科合集)
火速让女生怀孕吧
药王之妾(H)
一朝一暮(骨科)
做模特要全裸吗
心动表演(校园1V1)
风月无边之躺上影帝(H)
孽障(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