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修天记 > 第134章

第134章

头,不再犹豫:“那常检……我多问一句,你愿意跟我走吗?” 外面杨柳林中的熏风陡然一停,白有思怔了一怔,忽然一笑,似乎释然,然后即刻回复:“我更想你随我多等一等。” “是我孟浪了。”问出这句话来,张行也释然失笑。“以常检的家世、人脉、能力,便是要做大事,也本该是我追随常检才对……但我既然这么失态来问,也明我委实有些受不了……心中既有是非,留下不能快意恩仇,锄强扶弱,那不走更待何时?当然了,不得我这人天生愚笨,便是好不容易通了正脉,也可能一辈子难点通奇经八脉中的两条,这样岂不是一辈子要随常检身侧了?倒也不必着急。” “你若这么,我本该高兴。”白有思正色来言。“但我知道,你绝不是池中之物……而修行这个东西,越往上越要看一个人的格局、作为、经历,甚至要看时势……终究拦不住你一飞冲天的。只是……只是,终究还是想告诉你,你能这么干脆邀请我,我其实很高兴……” “我也很高兴。”张行脱口而对。 “你对秦二和李四都没有这般直接吧?”女常检再度来问。 “李定老聪明人了,一点就透,至于秦二郎,我并不想拿交情逼迫他,就好像巡检坐视我去找他们而没再阻拦一样。”张行诚恳认真来答。“人最难的就是放开对弱者的选择机会……这点上,我很敬重巡常检……何况,我也没资格在秦二面前装什么强者。” 女常检点点头:“那我们就稍等等,看看你的修为进展和时势变幻……我还是觉得,不妨去找个外任,转个地方黑绶,安顿一片地方。” “是。”张行点头以对,他并不反对这种预案。 三国群雄哪个不是大汉忠臣啊?谁不会做忠臣啊?我董太师才是大汉第一忠臣! “起来。”话到这里,二人别添了些许怪异情愫外,也都各自泰然了许多,而张行也想起了一点事情。“常检不是自诩要做事吗?为什么要天天在三楼查阅琅琊阁古籍?” “是修为到了,自然而然关注了一点事情。”白有思脱口而对,然后忽然看向脚下楼梯,复又想起了什么,赶紧提醒。“你要小心些,不要让你的真气驳杂之事暴露出来……” 张行醒悟,赶紧点头。 但来不及再多什么,下一刻,周围真气忽然一荡,然后便清晰闻得下方楼梯缓慢踢踏之声……又等了片刻,一个面色苍白、身着玄色锦袍的年轻也不年轻,中年也好像不足的人方才出现在二人面前。 白有思和张行一起躬身行礼: “齐王殿下。” “少丞。” “我……本王从父皇那里刚刚过来,觉得毕竟是职责所在,所以干脆过来……没打扰到你们就好。”靖安台西镇抚司少丞,两人理论上的顶头上司,齐王曹铭停顿了一下,才很有礼貌的慢慢来,却甫一出口便带来了一个扰乱了二人之前别样情愫的重要讯息。“是这样的,这几天暑气日盛,工程修建又日夜不停,再加上父皇好多年没去西都大兴,巡视国家根本的关中地区了,所以父皇静极思动,刚刚在大长公主的进言下,准备即日出巡西都……母后和几位母妃,还有大长公主,都要一起去……你们收拾一下,我来开个门,给你们取出伏龙印,准备跟着陛下去大兴吧。” 白有思赶紧应声。 张行也才恍然,此事虽是意料之外,却本就是情理之中,便也赶紧俯首称是。 不管如何,能躲一躲也总是好的。 ps:不行了……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作息的问题,也不是熬夜的问题……是失眠的问题……失眠导致作息崩塌……怪不得姬叉老是阳萎和失眠是中年作家的噩梦……开始理解其中一样的我希望他能够修行一下长生真气。 顺便,《绍宋》漫画将于本月21号在腾讯动漫上线,画风绝赞,欢迎大家去看看 17869/10175157 第一百三十四章 苦海行(1) 五月初八,圣人西行关中。 凡皇后、大长公主、嫔妃、皇子、宫人随行自不必多言,南衙中,首相苏巍以下,张世昭、宇文长缨与虞常基也并随西行,其余四位留守。 北衙中,天榜高手牛督公从行,高督公留守。 兵部尚书段威、刑部尚书卫赤,并泰半兵部、刑部官吏随行,侍郎留守,其余四部尚书留守。 伏龙卫奉伏龙印随行,金吾卫四千随行,上五军中的长水军、中垒军、射声军各八千众全员随行。 至于三位嫡皇孙,与未成年的两位皇子,俱留东都,其中皇长孙代王曹侑监国,南衙辅之。 最后,统计侍卫、兵马、官吏,拢共不下七万众。 到了初八当日,圣人和皇后乘坐的巨大三层辎车队列先行,出紫微宫,过端门,然后忽然停下,当着张行的面发生了一件让他这个异界来客都觉得有些瞠目结舌的事情――数十辆三层、两层、一层的辎车按照特定顺序聚集起来,先以铁索、铁钩简单勾连捆缚,然后包括天榜高手牛督公在内的七八名修行长生真气的高手一起结阵动手,乃是以长生真气催动一种藤蔓植物,让辎车底部,和车上的三层建筑,进一步相互黏着,形成了一个完整整体。 等到最后,这些巨大的辎车彻底合一,周围排列了宛如纤夫一般的数百头牲畜,形成了一个完全可以移动起来的轮上宫殿。 是真?A宫殿,旁边的北衙公公得意的告诉张副常检,这叫做“观风行殿”,是宇文相公当年监制的,平素摆在紫微宫,只有圣人出行才能用到。 对此,张行只能承认自己是土包子。 接着,巨大的观风行殿转向西面驰道,沿途汇合西苑的宫人,以及更西面的上五军士卒,形成了一个以观风行殿为中心、绵延数十里的庞大卤薄仪仗,然后便越关山,溯大河,踏上了西行之路。 且说,关中是大魏起家的根本,圣人登基并修筑东都城之前,大魏以及前朝与前前朝都是建都于西都大兴,所谓关陇门阀干脆以关中和陇西得名,便是圣人和大长公主以及他们三个造反的其他兄弟,小时候也都在大兴长大……这种地方,无论朝廷怎么重视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此番西巡,固然有大长公主的请求和圣人闲着无聊一拍脑袋决定的缘故,但事实上也得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认可,而且朝廷必然也有许多正经事情要在关中做,不然也不会一口气跟着四位相公两位尚书外加好几万最精锐的军队了。 果然,刚一出行,便立即就有了人事与军事上的调整,潼关守将与河东太守立即做了转任调度,这还不算,等到庞大的仪仗抵达潼关,迎面西京留守阴常师,并关中、陇西五总管,大兴留守的北衙督公、金吾卫便俱来迎接。 一时间,兵马、仪仗、使者、旌旗、官吏,自潼关至大兴连绵两百里不绝。 当然,这种热闹与张行无关,圣人夫妇还有大长公主都在那个观风行殿里,哪怕是他轮值上过几次行殿,也只是站在外面,完全看不到圣人面孔……反倒是牛督公这位宗师,基本上就在行殿外面晃荡,宛如行殿的总车夫一般,张行颇与他见了几面,说了几句话。 不过,话虽如此,一路行来,张三郎却并不觉得寂寞,也不觉得辛苦。 一来是东都、西都之间道路宽阔,再加上这个观风行殿委实稳妥,所以走起来安稳;二来,御驾庞大,仪仗启动麻烦,而且圣人夫妇和长公主之类的贵人还要早晚在地方上召见、宴饮什么的,一天到晚并不能有几个时辰在路上;三来嘛,则是他张副常检的官职不上不下的……反而自在。 其实,朝廷对伏龙卫的要求和使用其实很简单,首先是白有思这个头头护住伏龙印,确保发生万一之事时能够及时发动;另一个则是要求伏龙卫护住他们自己,确保他们不会被事先定点清除,这样才能确保在必要之时配合伏龙印形成冠绝整??战场的绝对武力。 所以,白有思被格外要求不能离开行殿和牛督公太远,可与此同时,伏龙卫的其他成员反而被分散安置在行殿和行殿周围的队列中。 有人在金吾卫里,有人在行殿上,有人在上五军里,有人在旁边的随行南衙相公队列里,甚至有人在北衙那几位公公周边,反正只要在观风行殿周围别走远就行。 这种情况下,张行作为副常检,真的是乐得逍遥,更乐得所有人都找不到他安排活――除了一个观风行殿上头的当值站岗躲不掉,其余的基本上是在行殿所有周边四下乱窜打秋风。 一早起来跟北衙公公们蹭吃的,然后去几位相公那里晃荡,堂而皇之听些情报,等到上午仪仗启动,一定要去观风行殿跟前晃悠一下的,因为此时牛督公一般要出来用长生真气检查和修复藤蔓。 然后中午的时候,就可以去兵部队列里找李定和王代积扯淡了……当然,免不了顺便交换些情报、八卦……一路行来,李定不说,这厮和王代积简直真要成至亲的亲兄弟了。 等到了下午,便可以找辆辎重车子,尝试打坐或补觉。 到了晚上,那选择就多了去了。 首先,圣人肯定要开宴会的,但那个场合他张副常检也肯定够不着,可除此之外,他张三郎想去哪儿混吃就去哪儿混吃的,而且还能和兵部的王代积一样,趁机开展一下及时雨的业务……区别在于,王代积的业务集中在上五军的军中,张行的业务一般在观风行殿周边的近侧。 总体来说,只要不多想,不多问,赶路的日子还是很自在的。 这一日,抵达渭南,此地距离大兴不过几十里,已经建有行宫步寿宫了,圣人理所当然的带着全家住了进去,南衙相公与两位尚书也忽然提速,直接提前往大兴而去。而可能是因为如此,外加大兴在前,营地内愈发放肆,以至于公然趁着圣人聚众饮酒的时候聚众饮酒。 “不是我临到跟前还惹事。”一位金吾卫的都尉端着酒杯皱眉讲述自己为何要鞭挞自己的下属时,说一句喝一口。“主要是那厮太混了,一个滑稽谣言……这倒无所谓……但得看场合,那厮想都不想就直接公开乱传,差点惹出大祸……” “什么谣言?为什么会有大祸?”坐在中间偏后位置的张行丝毫不管大祸,直接脱口来问。“老贾说一说呗。” “谣言本身可笑。”那贾都尉喝了一大杯马尿,也不管什么大祸了,直接公开传谣……当然,是批判性的传谣。“关键是不敢让公公们听到,怕是会有些膈应,到时候平白让我们吃挂落……说是,说是有刀枪不入的毛人怪夜间出来,四下袭击村落,割蛋割奶炼复阳的药。” 众人为之一怔,继而愕然,再而失笑。 倒是张行,先跟着笑了起来,但猛地一低头端酒的时候,却又心中微微一动,然后略微思索,陡然醒悟过来。 须知道,这些谣言,即便内容荒诞至极,却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有的明显是有心人推波助澜,有的则是群体记忆发散,有的则是民间对高层政治与政策的隐晦解读。 具体到这个谣言,其实只要认真去想了,背后的含义反而非常简单。 怪物四下袭击村落,很明显是指庞大的巡视队伍对沿途百姓聚居点造成了剧烈的骚扰与破坏。 刀枪不入,则是指代外围庞大的披甲军队,他们首当其冲,是第一破坏者,也是谣言的源头记忆。 至于说割奶,很明显是有人强暴或者掳掠了妇女。 割蛋炼药复阳嘛,这个必然没有,但反而是整个谣言最精彩的地方,因为正是这个离奇和荒诞大大加大了谣言的传播度,同时恰恰说明关中的老百姓很有政治觉悟,很清楚作恶者到底是谁――只是不敢说,所以只能推到最有象征意义的太监身上。 就要要以太监们割去正常人蛋蛋炼药这种方式,指代观风行殿中的那个人为了个人享受,乱铺排场,导致了这一切。 最后,毛人怪物这四个字,真切说明了老百姓的情绪。 因为,只有指着毛人怪物,他们才可以公开的发泄、诅咒和作出类似于心里安慰一样的仪式性举动。 谣言的根源就是这么简单,而且就摆在眼前,只是不知道现场这么多中级官吏,有多少人跟张行一样对此一清二楚,晓得是行宫里那位作的恶,晓得老百姓骂的就是自己,又有多少人是糊里糊涂罢了。 不管话说回来,这种明显针对西巡队伍的恶意谣言,都能传到队伍核心了,可见这谣言已经传到什么份了,或者说西巡队伍的存在已经对沿途的民间生态造成多大破坏了。 不过,只是稍微感慨一下而已,张行也没有多做展开,因为他现在怎么说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了,铜驼坊那种中高端文化市场都能出现上吊的商人串成串,遑论这种事情? 实际上,一念至此,抬起头来的张行反而假笑两声,准备继续喝酒。 唯独当他笑出声后,却又愕然发现,所有人都已经正襟危坐,面色严肃,只有自己的笑声清晰无误的在暮色中响了两下。 意识到什么的张副常检回头去看,果然,天榜第三十六位的宗师牛督公正威风凛凛的立在自己身后不远处,还正面无表情的盯着最后发声的自己。 “张三郎,这谣言好笑吗?”牛督公冷冷来问。 “不好笑。”张行硬着头皮尴尬起身。“赔笑而已,督公见谅……” “哪里不好笑?”牛督公面

相关推荐: 谁寄人间白首   末世之漠视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缓慢的黎明   主角穆乐乐晏习帛   我契约了一只猫   重生房子买买买   尽在不言中   度假鲜情   重生之将反派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