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39章

第39章

哄我!是私铸的荚钱!你有私钱,是犯法的!快给我换个制钱出来!涨价了,要七文!” 两人对着骂骂咧咧,祝缨收了六文钱。其实这玩艺儿进价就三文,家里妇女有闲暇,买点采线自己编编,成本平摊下来更少。 有了这番交易,又有更多小孩围了过来,奇怪的是,妇人们不敢过来。祝缨就问:“那房子怎么回事?好新的,可惜了。” 老婆子在她的摊子上挑挑拣拣,只看,也不说买,头也不抬地说:“媳妇儿死了,老丈人打过来了,房顶也打漏了。好好的人家,就这下可亏了。” “新房子,娶媳妇儿时盖的?那该是个小媳妇儿,一尸两命吧。”祝缨也不看她,顺口说,眼疾手快拦下了一个小孩子要拿糖的手,说:“得给钱啊。” 老婆子拿五粒糖,只肯给两文钱,说:“哪有的两命?春天落了胎呢。” “哦,小产落下病根儿了,没了。”祝缨从她手里又捏回一粒糖,冲她笑笑。 婆子道:“你这小子,真不晓事!我与你说些千金难换的好话呢,拿你块糖怎么了?” “你先说。” “哼!你这小子一毛不拨,仔细像他们家一样……” 祝缨把糖给她,道:“你说,说得没道理,我得再拿回来。”婆子道:“要调-教、使唤新媳妇也别太狠了!得给人家口饱饭吃,她才能生孩子。打老婆的时候,拳头轻一点儿,叫她疼就行了。” 祝缨挑一挑眉,说:“您老说话一套一套的,我怕了您了,您在我这儿一站,她们都不敢来了。得,这块糖也送您,您老慢走。” 婆子就是不走,祝缨只好又退了她两文钱,婆子拐着杖走了。 年轻的妇女们才又围了几个上来。祝缨小声问:“姐姐们,刚才那位阿婆好生厉害,你们是不是怕她呀?” 妇人们也挂心着在前面殴斗的丈夫,生活还是要过的,零碎还是要买的,一边买,一边心不在焉地说:“最厉害的碎嘴婆婆,叫她见着了,从庄头骂到庄尾。” 祝缨又趁机问了两句陈家的事儿,妇人们说:“唉,她是人好、命不好。干活儿也要受搓磨!要不是她娘家太凶打上门来,连庄上的人都要打,我才不想我男人去拼命呢!又不是争水争地的。” 祝缨加了高价,把货卖完,算一算,一趟赚了两贯钱,把钱往担子里一扔,挑着担子上了车。陆超问道:“怎么样?” 祝缨道:“没能进去那家,你们等我一下,我再回去看一看。” 她悄悄地潜入了甘泽的妹夫家,将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正屋里满地的纸钱、稻草,棺材也不见了。她依照痕迹,依次找到了主卧房,小夫妇的房间等处,又在这家厨房转了一圈,发现灶台也被打塌了,锅也不见了踪影。这里处处狼藉,姑娘的娘家人闹起来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看完了,又悄悄潜出,回到了村外的马车上。陆超问道:“怎么样?” 祝缨道:“甘大哥可能说对了。” “嗯?难道你不信他的话?” 祝缨摇摇头:“话不是这么说的,你断过案么?断案是要讲证据的,有证据才能服众。” “这么说,你发现证据了?” 祝缨道:“算是吧。对了,尸身在哪里?两处都没有,难道是……啊!怪不得!” “你说什么呢?” “快!去县衙!晚了就见不到了!” 陆超道:“你究竟要做什么?” 祝缨道:“我要去探探尸首!” “什么?” 祝缨道:“快!我就一天的假!曹家庄的大嫂托我找她丈夫,咱们一路过来,哪里有她的丈夫?昨天在京兆狱那里,又听说有差役被调到新丰来阻止械斗,你还不明白么?他们应该就干的这个事,抓人,抓完了呢?最近的就是新丰县的大牢。人证、物证也应该是一同带过去的。” …………— 陆超道:“同你出来一天一夜,什么事儿不知道,稀里糊涂就跟着你跑了!” 祝缨道:“我就一天的假,哪有功夫给你讲明白?你要想知道,等这件事情完了,我休沐的时候,咱们再细说。” 陆超道:“那可说定了!” “嗯!” 李大郎摇摇头,又提起了鞭子。 这一次,他们却并没有能够赶到县城,才出陈家庄不远,还没上到通往县城的大路,岔路上遇到两个赶路的僧人求搭个车。祝缨问道:“你们要去哪儿?我们是要去县城的。” 两个僧人宣了个佛号,说:“那便不巧了,贫僧是从县城出来的。” 祝缨递给他们粽子和鸭蛋,又给他们水喝,问县城的情况,年长的僧人道:“京兆王青天来了,有一桩案子,械斗的人犯太多,从犯还关在县衙大牢里,狱神庙也塞满了。还连着一桩人命官司,连尸首带双方主犯都带回京城了。” 祝缨与陆超对望一眼,县衙不用去了,直接回京城吧!再快的马,今晚也赶不上关城门前进京了,祝缨能赶在明天开城门的时候狂奔进京城,再按时进了皇城而不被抓到迟到,就算她命大。 陆超惊讶于祝缨猜测的准确,道:“我们两个轮流驾车,你去车里睡吧。” 祝缨也不推辞,说:“好!” 她回到车厢里蜷着睡了,陆超与李大郎轮流赶车,夜间车少,他们索性就走上了官道。哪知过了一个驿站,前面却灯火通明的。陆超道:“咱们也去喝口水,上个茅房。”叫醒了祝缨,三个人用祝缨的身份进了驿站,祝缨官阶极低,驿丞也就叫了个驿卒胡乱应付她,说:“京兆王大人还在呢!” 说完,这驿丞乐呵呵地跑去给王云鹤准备洗脚水了。 祝缨听说王云鹤在这里,对陆超道:“等我一下!” 陆超道:“你要做甚?” 祝缨道:“我去车里换个衣服,求见王京兆。” “你疯了?王京兆要是肯受请托,哪里轮得到你来求情?都说他公正。早知道他会亲自来,还要管甘大表妹的案子,咱们这两天也不用这样受罪啦!” 祝缨道:“那不一样,来还是要来的。” 她真的去车上换回了绢衫、纱巾、布靴,上前去求见王云鹤了。 王云鹤上任以来,将京城的治安管理得很好,好到老马、老穆都出狱了。王云鹤也没料到,正在端午佳节,新丰县非但出了命案,还有了械斗。这事儿原是新丰县的职责,但是新丰县求援了,王云鹤也只能骂一句“无能”,自己来干了。 他连夜调派了人手去新丰县,先把事情给控制住。端午放假一天,他也没得歇息,天一亮就亲自杀奔了新丰县,把械斗的原因——人命官司接手了。又将械斗双方长得最壮、最能打的,以及两家族老抓了。 现在正在往回赶,明天还有大朝呢! 但愿能赶得上个末尾。 这个时候,王云鹤最需要的是休息,祝缨偏偏在这个时候找上了门。 王云鹤还记得祝缨,因为祝缨不但考了明法科,还进了大理寺,官员任命的名单上王云鹤看到过这个名字。 “请他过来吧。” ………… 祝缨在车上颠颠睡了一阵儿,见到王云鹤的时候精神还不错,她露出一个有点傻的笑容:“王大人!下官拜见京兆!” 王云鹤被她这精力旺盛的样子感染了,笑道:“你怎么在这里?大理寺派了你出差推按?” 祝缨摇摇头,笑得甜蜜蜜的:“有点儿事儿,正好,想求您。” 王云鹤神色淡了一点:“哦?什么事?” “那个,听说您带回了具尸身,是曹氏么?” “不错。” “我想看看尸体。” 请托他的人一直都有,碰钉子的很多,却拦不住许多人想求京兆尹办事。众多的请托里,要看尸首的,这还是头一个。 王云鹤难得地沉默了一下,问:“为什么?” 祝缨道:“死的是我一个朋友的表妹。他不信表妹是自杀的。他是郑大人的家仆,郑大人把他扣下了,不许他胡闹。我就说,我来看一看吧。” “你是男子,怎可验女尸?”王云鹤一口否决了,“怎么与家仆成了朋友?” “上京的路上认识的,他照顾我全家,又教我赶车。我当他是朋友。” 王云鹤道:“回去转告郑大理,也告诉你的朋友,我一定秉公处置。” 祝缨道:“我就看一眼,不行么?女尸怎么了?我不碰她,也不脱她的衣服。就看一眼!她要活着,端午节了,兴许她哥哥还带她来见我呢。真不让我见?行吧,那我说说我今天的发现吧。” 不用王云鹤说话,她一个人就能说很多,把自己在两个村庄的见闻、自己的推断、见了甘泽姨母的事情统统说了。 王云鹤问道:“你,昨夜到现在,就干了这些?” “嗯!”祝缨用力地点头,笑得很灿烂。 王云鹤道:“打上灯笼,随我来,谁都不要说。只许看,不动上手。” “哎!” 第58章 初审 祝缨要去找灯笼,王云鹤的随从已经点好了一盏羊角灯笼,将门拉开,站在门边等着给两个人照亮了。 这人长得高大魁梧,看起来像个练家子的。 祝缨老老实实跟在王云鹤的身后,漆黑的夜,已有夏虫在草丛里鸣叫,祝缨奔波了一天一夜,此时内心却难得的平静了下来。人们看到他们三个,都让路,也有好奇的,却都很老实,也不交头接耳。 不多会儿,他们来到了一处房子,房子门口站着两个年轻的衙役,都挎刀,在门边守着。门是开的,门前的屋檐上挂着两个惨白的灯笼。屋内也点着灯,里面一股丧事特有的味道,那是混和着燃烧香烛、纸钱等等东西的味道,祝缨闻着很熟悉。 守卫见到王云鹤来,两个大小伙子都是一喜,仿佛见到了救星一般:“大人!” 王云鹤摆摆手,道:“我来看看。没有别人过来吧?” 两人都说:“没有。她娘家、婆家那些个械斗的都关着呢,有咱们弟兄们守着,过不来!” 王云鹤对祝缨道:“就是这里了,进来吧。” 魁梧的随从率先步入屋子,祝缨跟着王云鹤走了进去。 甘泽的表妹被装在一口薄棺里,虽不是四面透亮的次品棺材,也不是什么好板。棺材没有停放在屋子的正中,而是放在了稍偏一点的地方,因为正中的墙上供了一张破损的画像。画像前面一张供桌,摆着个香炉、几盘供品。 曹表妹跟这破画像差不多,棺材前摆着个盆儿,里面一盆的纸灰夹了点没烧完的纸钱,也摆了碗饭供着,又有一炉香。 随从将灯笼放好,用力推开了棺盖,一股白雾带着寒气从棺材里扑了出来。在这间照明不佳的房子里,营造出了一点点阴曹地府的感觉。王云鹤留意看祝缨,发现这个少年居然不害怕的。 祝缨瞪大了眼睛,很诚实地问他:“我能上前看清楚点儿吗?” 王云鹤道:“先上炷香!” 祝缨上了香,将灯笼拿了起来,说:“借我照个亮。” 随从点了点头。 祝缨提着灯笼上前,站在边上朝里望,只见里面不止有曹表妹,还有用蒲包包着的冰块。心道:这样还好些,尸身能保存得久一点。 再看里面躺着的曹表妹,人躺着的时候与坐着、站着看起来会有些微的差别,人死之后也会与生前有细微的不同。即便如此,曹表妹也是个端正的姑娘,不能说多么的美丽,从面相上看绝不会叫人讨厌。 人已经死了,面色就不太好做依据,不过曹表妹生前应该很苗条,祝缨凑近了一点,随从伸了伸手。祝缨道:“我不进去,别怕。” 随从被她这句话弄得更沉默了。 祝缨扭过头去问王云鹤:“我能再看仔细一点么?” 王云鹤道:“人死为大,年轻人要知道敬畏生死。” 祝缨懵懂地看了他一眼,又很快地答应了:“哦。” 王云鹤叹了口气,心道:年轻真好啊。 祝缨小心地又靠近了一点点,吸吸鼻子,心道:已经有点臭了。 由于她是“男子”,王云鹤不让她触碰女尸,她也只能这么看着。曹表妹的尸身上穿着一身半新的衣服,头发是个简单的髻,乡间讲究一点的小媳妇拿块布包一下的那种。如果放到城中富人家里,这种髻就会做得更精致一点,包头帕子的颜色也更鲜艳,许多人是用红帕,讲究的人用与衣服颜色相衬的。曹表妹的头巾颜色与身上的衣服并不相近。 头上只有两根木头簪子,隐约有耳洞而没有耳坠,身上也没有别的什么首饰,真真“荆钗布裙”,可见日子过得并不富裕。裙子不长,露出一双脚来,脚上也是布鞋、布袜,也都有点旧了。青色的鞋上绣着喜鹊登枝,这针线比花姐还要强一点,应该是自己绣的。 她的袖子也不长,只盖到了手腕。祝缨将灯笼往棺材里伸了伸,人也探了半个身子俯视棺材。 这手……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又照了照曹表妹的脸,颊上淤青未散,手上也有青紫,是挨过打的。可惜不能脱了她的衣服,仔细看看打在了哪里,也不能仔细检查一下她脖子上的深色勒痕。 面儿上能看的就只有这些了,祝缨心道:早知道我就悄悄溜进来翻看了。 她嘟嘟嘴,眼巴巴地看着王云鹤。王云鹤道:“看也看完了,走吧!” 祝缨乖乖地跟他到了他的房间,随从打了水,给二人洗了手。又有小厮点了香,给两人熏了熏身上。 王云鹤道:“看也看完了,可以放心了?” 祝缨问道:“您什么时候验尸呢?” “嗯?” 祝缨道:“这个天儿,就放了冰,它也存不了太久啊。” 王云鹤:“知道。” “那您什么时候验、什么时候审呢?我想请个假,听一听,行不行?” 王云鹤好笑地说:“怎么?大理寺还盛不下你?” 祝缨摇摇头,不带心机地说:“不是我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些日子大理寺在复核案子,我是新来的,也核不了什么大案要案的。可即使是小案子,都是陈年旧案,也有些涉及生死的,还有些涉及证据的。 凡案子,除非京城附近的大案要案,钦命了大理寺去办,头一道必是地方上先过了一回手了,到了大理寺手里的有一多半儿都是不新鲜的。不新鲜的证据,有时候未必准,只好看他们写的、画的,填的尸格之类。我觉得这样不太行!想要案子办得好,还得先看新鲜的。 人传个话儿,一句话不超过十个字,只要传过了三、五个人,必然走样。十个字的话尚且如此,何况一件案子不知道有多少牵扯呢?我见过了新鲜的,以后再看陈的,心里就有数了。” 她说了一长串,王云鹤也不嫌她烦,反倒觉得她肯动脑子,说:“倒有些道理。如无意外,明天就该验尸啦。这个你不能看。你想要听呢,倒也不难,只不能一身官衣过来。” “我懂!大理寺评事掌出使推按,没有令,我不能往别的衙门去叫人误会了。”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倒霉,祝缨打入职以来就没干过本职工作,整个大理寺都被复核十年前旧案给卷了进去。如果没有这件事,祝缨真的应该先读一读前辈们判的案卷,然后就开始办案了!评事品阶虽低,却是个可以接受命令出去提人问案的职务。她的两位还没回来的同僚,就是干这个本职工作去的。 如果没有命令,祝缨就一身官服大剌剌跑去京兆府的衙门里,引起误会就不好了。 王云鹤道:“你已经请假了?” “没有,不过郑大人知道。我趁着端午假跑出来的。等会儿我就接着上路,开城门的时候我能赶得上进城到大理寺应卯。应完卯,我再想办法出来。” 王云鹤道:“不要耽误了正事。年轻人,目光要放长远一些。没有这个案子,还有下个案子,你总能有机会学到东西。如果因为这个,敷衍了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是得不偿失的。” “是。” 王云鹤道:“天黑路远,如何赶车?我派个人送你。” 祝缨笑道:“我有伴儿一同来的,我还能眯一阵儿,他们赶车。” 王云鹤问道:“尸身你也看过了,看出什么来了?” 祝缨道:“是个过日子的好姑娘。相骂无好话,曹家、陈家打成这样,怕也说不出她有什么好来。但是我却知道,如果婆家说她不理家,恐怕是假的。” “哦?你探听得到她受婆家虐待,怎么就知道她是持家的人呢?”王云鹤语重心长地说,“你也看过不少案子了,案子见得越多,人的心里疑心就会越重,越不会在有证据前相信任何一个人是无辜的。你看有的妇人被丈夫打得凄惨,再看她做过的事情,就又同情不起来。” 祝缨道:“我……知道的。我就是在乡下长大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不是穷的受欺负了,就一定是个好人了。我有证据的。” “哦?” “旁的不好说,她的手。”祝缨将自己双手抬起,两个拇指并起动了一动。 王云鹤道:“手怎么了?” 祝缨道:“变形了。这是织布女人的手,要推机杼,用力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形,变粗、变短,指甲也会变得不一样。” 王云鹤讶道:“这些是谁教你的?大理寺有这本事的人……不不不,大理寺倒有两个好仵作,识得这些的好像没有。” 祝缨道:“没人教,我自己看出来的。我见过织布的人的手,也见过上吊的女人。乡下地方,哪个村里没个上吊投井投河喝卤水的呢?可有的人就跟别的人死的样子不一样,一些个上吊之后屎尿齐流,一些个脖子上好几道印儿。还有被打死的。都不一样。” 王云鹤既惊奇又很欣慰道:“如今天色已晚,你就在这里住下,明天与我一同回京。天黑,路上不安全!” “啊?那我赶不上了……” 王云鹤道:“安全要紧。” “我没什么不安全的呀,出京的时候就赶的夜路呢。我有两个同伴,他们换着赶车。”祝缨很有耐心地给王云鹤解释。 王云鹤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天黑赶路,怎么行?” 祝缨心里实不曾把自己想得有多么的金贵,她说:“您放心,我惜命的,我还有大好的日子要过呢。走了,哈!嘿嘿!我明天一准儿想办法去您那儿听案子,您别把我打出来就行。” 王云鹤说一声:“来人!” 祝缨一拧身,打那个魁梧随从的掖下钻了出去,三转两绕,绕没影儿了! 王云鹤扬声道:“好!我不派人追赶你,你不要因此赶路翻了车!” “哎!” 王云鹤的眉头皱得很紧,心道:这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来历呢?我得好好查一查。 …………—— 祝缨跑出了王云鹤那里,找到了陆超,说:“走,咱们回去!” 陆超和李大郎已经凑合了一顿宵夜,打个哈欠,问:“看到了?” 祝缨点点头:“嗯!快!咱们回去告诉甘大哥,明天王大人就要审这案子了。” 陆超马上说:“好!”又问李大郎怎么走。 李大郎说:“你们路上把我放下来就行,我认得路,自去找甘老爹。” 三人商议毕,李大郎先赶一会儿车,出了新丰县地界,就换了陆超赶车,在庄口的路上把李大郎放下。 祝缨道:“等一下。”从货郎的担子里摸出个小火把来,点着了递给他:“这两天多谢,这个你拿着照亮。回去告诉甘老爹,明天王大人就要开始办案了,他要赶得及,把二姨送到京里去。再告诉甘老爹,两家械斗的头目也拿上京了,保不齐有他们家亲戚。” 李大郎道:“好,明天审案。二姨送京里去,械斗头目也锁拿了。” “对。” 陆超道:“为什么还要叫二姨?她一个妇道人家,听这个案子,别叫她再难过了。咱们帮甘大了结这个官司,有个好结果再告诉二姨。” 祝缨道:“不。你不能拦着一个当娘的人。二姨那个样子,不叫她干点儿什么,她不疯也得傻了。这可不好。” 陆超叹了口气:“行吧。李大哥,多多拜托。” 李大郎道:“都是自己人,客气什么?两位,我走了。” 三人就此分手,陆超道:“三郎,你再眯一阵儿,到了我叫你。” 祝缨道:“你行吗?” 陆超道:“我就熬这一夜,明天自然能睡。你还小,再不睡就不长个儿了。” 祝缨道:“那行!等这事儿好了,我请你吃冰酪!” 陆超道:“睡你的吧,你那俸禄才几个钱呢?还吃冰酪!” 祝缨缩回去睡了。 天亮之前,两人的马车在大路上就遇到了好些赶着进京卖货的人。京城繁华,每天消耗的瓜果蔬菜就是一个惊人的数量,还有赶着活猪活羊之类进京来卖的,这些人都要起得极早,才能赶得上开城门卖个新鲜的好价钱。 陆超并不着急,因为这些人最终不会与他争道。活猪活羊、大车拉菜之类,都需要一个囤放的地方,时日久了,他们自有离城内集散之地最近的路线。所以运送这些东西的人,他们都不从正门走。 此外还有一些办事的、性急的,等不得,也早早赶过来。又有一些到京城赶生活的人,京城房子他们住不起,都在离京外不远的地方聚居,也早早赶着进京。有些是极穷的,在京城连个最破烂的房子也赁不起的。有一些则是赁得起差的房子,但是住在那里有失身份的,都赶着进城趁食。 “豁!好些人呀!”祝缨打着哈欠说了一声。 陆超吓了一跳:“还没到呢,你怎么醒了?” 祝缨道:“你听听,我哪睡得着啊?这就是他们早上的热闹了?我听人说过,但是从来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好多人啊!” 陆超道:“你还是别再多见识了,这个时辰正是睡得香的呢。谁个想这个时候爬起来了?就是我,起得早些,这个时辰也是在府里起,不在这个地方挨冻。” 现在是夏天,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凉爽宜人,但凡不是这个时候,不必冬天,就是春秋天,城门外头也冻得人掉鼻涕。 祝缨道:“我不能睡了,不然回了大理寺还在迷瞪着就不好了。”她跳下车,跺跺脚,理了理衣裳。陆超道:“上来吧。鼓响了,门开了,天亮了。” 陆超驾车把祝缨直送到了祝家门外,说:“还有时间,把你的东西卸下来,你快换件衣裳,我再送你去大理寺。” 张仙姑这一天两夜一直担心得紧,听到敲门声就披衣起来,问:“谁?” 祝缨道:“我!开门!”要不是陆超在旁边,她都想跳墙进院了。 陆超道:“快,担子我来搬。婶子,你给他找身衣裳换了,这皱皱巴巴的,像什么样子?” 祝缨不大讲究这个的,竟没有他一个豪门男仆仔细。张仙姑道:“老三,你去换衣服。陆二郎,来吃个早饭?这坊里有家油饼很好吃的,这就得!死老头子!快,去买油饼!” 陆超道:“婶子,不用了,我们还有事,我得把他再送到大理寺。”他把车上的货郎担子搬了下来,又把吃空了的提篮和竹筒拿了下来。 张仙姑接了,祝缨也从里面出来了。她又重洗了把脸,头发也梳过了,除了眼睛有点抠进去,样子还算精神。张仙姑说:“你吃了吗?你等我拿钱给你,顺手就买两个油饼。” 祝缨亮了亮手里带饭的小竹篮子,又弯腰从担子里捞出两贯钱来:“有吃的,有钱的。” 张仙姑道:“这是哪里来的?”祝缨出门的时候没带这些呀! 祝缨道:“正经买卖。里面还有一贯,你们拿去再买点肉回来吃吧。” …………—— 陆超把祝缨送到皇城门外,说:“进去吧。” 祝缨放了一贯钱在他的车上,说:“好。你也饿了吧?快去吃早饭吧。” 也不等陆超推辞,她就进了皇城,验了腰牌,去大理寺应卯去了。 大理寺众人并不知道她这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左评事见她来了,问道:“赐下的粽子还合口吗?” 祝缨笑道:“家父说实在小巧,不舍得吃,吃的是家母自己包的。” 王评事也凑了上来,几个评事一起说起了粽子的种类以及各地的不同来。来京城做官的人,天南地北的都有,有的地方人多些、有的地方人少些,却是能凑不少不同的风俗。一干人等聊了一阵儿,祝缨摸出她常带的小竹篮子,从里面拖出油饼来吃。她这回买得多,要给众人分。 王评事等人三个人才分了一个尝味道,祝缨已经炫了三个油饼下肚了,又在敲一只粽子锅里煮出来的大鹅蛋。 王评事十分羡慕地说:“年轻真好啊,能吃得动。到了我这个年纪,眼馋肚子饱喽!” 太常寺的杨六又过来了:“哎!听说了没有?京兆府出大事了!” 左评事道:“怎么可能呢?京兆王大人是很有本事的人,如今街面上比去年好得不知道有多少!” 杨六道:“真的!就在节前,新丰县那儿,械斗!两家人家,本是亲家,结果小媳妇儿死了,娘家不饶,婆家也硬气,两下打了起来!你们昨天没觉得街上的差役少了一些吗?前天晚上,王大人连夜抽调了人手去新丰县的!哎哟,也不知道现在回不回得来。啧!你们说,这案子,不小了吧?” 左评事道:“要看打成什么样、怎么收场了,王大人或许无碍,新丰县恐怕要过不去了。” 杨六道:“哎,那边儿快散朝了,我再去打听打听。” 等他走了,评事们又是一通的议论,他们毕竟是大理寺的官员,聊完了这案子的后果之后,多少说了两句案情。王评事道:“多半是婆家不占理。”左评事道:“一条人命,有理也是没理了。”评事们都是见多识广的,也与祝缨、王云鹤一样,并不轻易就下结论说哪个是好、哪个是坏。 在这个时候,祝缨才说:“姑娘是个好人,至少不那么坏。” 左评事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祝缨道:“她有个姨母,嫁给了郑侯府上田庄的管事。” “哄”一声,评事们议论开了。又问祝缨是怎么知道的,又问郑熹知不知道这件事等等。 祝缨道:“咱们等王京兆判案就是了。哎,我想请示能不能去看看王京兆断案,你们说,能成吗?” 左评事想了一下,说:“你的话,兴许能成。不过你得跟他们说个理由。” 祝缨笑道:“好!” 王评事道:“你别不当回事儿,别一头扎到郑大人那儿!先跟胡大人说去。”胡大人是大理正,位置在正卿、少卿之下,与另一个大理正并列大理寺第四号人物。日常正卿、少卿不在的时候,就是他在主持。郑、裴、冷三人如今各有官司,也是胡大人维持着大理寺的日常运转。 不过他是从五品,与这群从八品们差着好些级,等闲也不是评事们能巴结得上的。 祝缨跑去找他的时候,他正在头疼。新丰县的事儿胡大人也知道了,这是个大案子,胡大人很紧张。械斗,乡间常有、不算大事,可别家械斗没有在京兆辖内打这么大的!这就是个大事了! 又有人命的官司夹在里面,京兆连夜派人去弹压。最终,这个案子必然要大理寺再给它核一个。 怎么写评语啊?!!! 胡大人揪掉了三根胡须。 京兆尹是王云鹤,他审案子不容易出纰漏,可是,大理寺不能给京兆寺打顺风旗拍马屁吧?不能就写着:王京兆真是青天!判得好!我也觉得这样! 他敢这么写,郑熹能让他去看牢房大门! 当然也是让他故意挑刺,他挑刺,就得跟王云鹤对上,那他肯定怼不过王云鹤。同时,他得在同意的同时还有点“自己的见解”。 祝缨过来,见他有点急躁的样子,又停下了脚步,胡大人问道:“什么事?有话就说,不要畏畏缩缩的。” 祝缨道:“那个,想跟您请个假。” 胡大人笑笑,心道:小年轻,终于知道轻重了。问道:“什么事请假?” 祝缨就说了,听说了有个案子,想去京兆府那里旁听一下:“下官还不曾亲自见识过这样的大案呢。” 此事正合胡大人心意,他说:“准了,你去仔细探听,有什么发现立即回报!” “是。”祝缨听到“回报”,就明白胡大人想什么了,她也不怕胡大人在这件事上为难自己了。 胡大人还说:“

相关推荐: 不逃了(NP)   凫月【1v1H】   好心分手   斗罗霍雨浩之我的分身太自律了   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   不惑之年[1v1h 架空古言]   莱娅·特里的铂金幸福(HP)   千日醉(古言1v1 h)   多一点(1v1)   荡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