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68章

第68章

让张班头拎着给她送回家。 祝缨道谢、离开,回家。跟没喝醉一样。 王云鹤目送她离开,问小厮:“她说的可是实情?” 小厮一跪,哭道:“是小人母亲生病了……” 王云鹤点点头,给了他些钱,叫他给母亲找个好大夫,一次把病看好了,省得拖拖拉拉白浪费钱。又让小厮别在眼前哭了,赶紧回家去吧,换了个小厮来伺候吃饭,他就与冼敬师生二人又边饮边聊,只觉得有趣。 冼敬笑道:“怪不得老师喜欢他,是有趣。” 王云鹤道:“是因为他有心。” 冼敬道:“可惜学业耽误了。” 王云鹤道:“然而实干。你要只看一个人是不是进士出身,就会错失很多人。到了地方上要留意……” 师生又聊到很晚。 ………… 那一边,张班头提着个食盒跟着祝缨回家,这个醉鬼三杯酒就胡说八道,只要人不招她,她也不说话,走路走得跟好人一样,她还认得路!回家还能正常敲门!说话都不带大舌头的! 家里,张仙姑一拉门,跟祝缨正常地招呼,祝缨还告诉她:“舅舅跟来了。” 张仙姑刚要问哪来的舅舅?一看张班头,开口就是:“哎哟,大兄弟啊!” 张班头脸绿了:“别!大娘子,可不敢这么开玩笑了!今天……哎哟,今天小祝大人在王大人面前喝醉了,他……他当面这么说啊!!!” 张仙姑听到“醉”就紧张,祝缨说:“我没醉。”张仙姑重复了一句:“哦,没醉。哦哦!”她想起来,让祝缨回房休息,又跟张班头道谢。张班头只能自认倒霉,把食盒递给了张仙姑,说:“大娘子,这是王大人命送了来的。小祝大人在京兆府,与王大人才吃了三杯酒呀,他就这样了!好险没把我们的老底儿都给掀了!他还说王大人会赚钱……这话是能说随便的么?” “哎哟哎哟,”张仙姑歪着脸,“我就说,不能喝酒,不能喝酒!大兄弟啊……” “哎,可别再这么说了。” 张仙姑道:“行行,外人面前不这么说。家什我明天刷干净了给你送回去?” 张班头道:“您随便吧,我得走了。” 张仙姑拿一食盒进家,对花姐说:“没事儿。”花姐回头一看,祝缨也已经换了衣服,提着筷笼走了过来,说:“吃饭了吃饭了,京兆府的伙食,好的!”花姐见状也明白了,伸指戳了戳祝缨的肩膀说:“你行啊。” 一家子吃了饭,祝缨又说了今天的事儿。张仙姑道:“这就好,叫喝,你总不喝就会招人逗你。让喝就喝,只要他们受得住就成!王大人是个好官,你就别说他的坏事,要是别人,哼!” 祝大道:“菜是好菜,可惜没酒,王大人有点小气。”张仙姑骂道:“你想屁吃!那是给孩子的!我看王大人就很好,老三不喝酒他就不给酒。” 吃完了饭,祝缨要刷碗又被她给推开了:“你看书去,看书去。哎,又快到端午了,你又能领新布了。”祝缨道:“我这岁数不会再怎么长个儿啦,今年别裁新衣裳了。”张仙姑道:“美的你!我正说,花儿姐的衣裳穿了两三年了,本来衣裳就少,今年拿给她裁衣裳。” 花姐就是张仙姑心里的女儿模样,既能干家务,还能写会算,脾气又好、模样又好,她还是女孩儿的样子啊!可人疼,还会节俭,帮着理家,这几年的收成都是花姐在打理,也不用张仙姑操心。交际带上花姐,都能帮她堵不少漏子。还不值一身新衣裳吗? 祝缨道:“行!” 花姐说:“我去庵里帮配药,也不用穿好衣裳。” “要的,总要一件体面衣裳,不能叫人小瞧了。” 一会儿干完了家务,花姐就去祝缨房里背个方子之类,也好省灯油。她等着祝缨临了两页字,重新研墨的时候说:“小祝。” “嗯?” 花姐道:“你跟王大人很投契么?” “还好吧。” 花姐认真地说:“那郑大人呢?” 祝缨道:“别担心,今天是郑大人叫我去的。” “诶?” “嗯……估计他是忙不过来我,就叫我跟王大人那儿蹭点教诲吧。” 花姐道:“哪有这样的?把你推来推去的?这个郑大人也真是的!你给他抄家经手那么多的账,还不值得他……”她自悔失言,忙住了口。 祝缨倒不在乎,说:“他这不许我与王大人多多走动了么?不然,你看他怎么收拾叛徒来!我知道忌讳的,放心。” 花姐舒了口气,笑道:“那就好。你比他们外头那些男人做官强多啦,又细心,又好心。” 祝缨道:“快别夸我啦!你方子背了几个了?” “哎哟!打岔,忘了!我的脑子有你一半儿好使就好啦。” 祝缨笑着摆摆手:“背得快点慢点有什么关系?你背得再慢,会了之后见人有病就会帮。有些人一学就会,遇到病人也未必会伸手。则学的快慢与为医的好坏,也没什么必然的关联。来,我给你抄吧,你这从哪儿借来的书?都破损了。” 她这两年字练得还不错,离书法大家还差不少,但是她天生的本事,仿得很像。写得横平竖直,拿本字帖照着楷书写,写得端正极了,抄写的时候从头到尾不带错字的。花姐不要她分心,祝缨道:“你当我也在学医了。” 花姐不知道她说的真假,只得由她去了,起身去把她书架上的书重摆了一遍,照着她的书单子,先拣出排在前面的书来,预备她读。 ………… 花姐提醒祝缨要注意,因郑熹算是祝缨在官场上的“恩主”了,现在还是她的上司,她最近却频繁与王云鹤结交,还有些当人家学生的意思。这于王云鹤,像是撬别人的墙角,于祝缨就有点背叛的意味。 王云鹤一个君子,地位也高,敢说他的人不多。祝缨就得小心。 祝缨第二天到了大理寺就跟郑熹说:“大姐还担心呢,说总往京兆府跑,别叫郑大人那里有了误会。” 郑熹道:“她是个好女子,你真不要这个贤内助?如今沈、冯二家已不是障碍。” “他们本来就是添头。” “嗯?是什么?” 祝缨道:“我一开始也只是认大姐啊,他们就是大姐的添头。如今也不是大姐的亲戚了,连添头都不是,还提他们做甚?大姐现在这样也好,我也好,她至今还供着前夫婆母。” 郑熹听到“添头”,想明白了就笑了:“哈哈哈哈!也就是你,说出这样的话。” “我什么时候都这样讲,从来也没想过蹭他们点儿什么。” 郑熹问道:“那我呢?” 祝缨想了一下,道:“比大姐差一点儿。” 郑熹不高兴了:“我差哪儿了?” “晚了点儿。”她想了一下,如果她一开始遇到的是郑熹,这个人应该也会帮她,那她也就会承这份情。不过,也是晚了,她先遇到了花姐且花姐不图她什么,郑熹在她这儿还有几分交易的味道在内。 郑熹接受了这个说法,道:“也罢。”又看了王云鹤给的书单,让祝缨就照着这个好好读。 不用学作诗,祝缨是很开心了,抱着书去读了,晚上回家拿了食盒再还给京兆府,回来接着读书。 天气越来越热,眼看到了端午节,节前两天就开始颁赏。祝缨领了自己的那一份过节节赏,与前两年一样。张仙姑照着计划,给花姐找裁缝做一身体面衣服。花姐也没闲着,也编五色缕,也跟张仙姑一起动手包粽子。祝缨也卷起袖子来帮忙,张仙姑不让她干,打发她去“才想起来,想包几个咸肉的,家里没咸肉了,你去买来。” 祝缨往家里看了一看,有花姐在,比张仙姑更周到,家里什么都是有的,大部分坛罐还都是半满的。唯有一些零嘴小食,那是很少的,这些大部分是她在买,家里旁人在这上面都很节俭。她心里列了个单子,跑去市集。先雇一头驴,驮个筐,先买大块咸肉,然后去买了各种零食蜜饯,又买新鲜果子,买些鸭蛋鹅蛋,买得差不多了,准备再去配点山楂丸。 市集里偷儿也有,她就顺手又买一大包糖果,遇到年纪小的也发一把。好些偷儿都认得她,路过她也不敢伸手,没想到擦身而过自己荷包里就多了糖,也笑着噙了。 在市集出口,祝缨眼尖,看到了小江家的小黑丫头,背着个大大的背篓,也是出来买东西。祝缨皱眉,走过去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 小黑丫头不服气地说:“我能干好些事情呢!” 祝缨心道,你这个个头儿,背着个篓,累不累的两说,想偷你,怕你前脚买了放进去,后脚里头东西就叫人顺手提走了。她就多了个事儿,说:“买什么?我带你去,这儿扒手多。” 小黑丫头瞧了她一眼,说:“娘子说,自己买干净的粽叶、白米,自己包。”祝缨就带她去买了粽叶、糯米,又抓了点枣、分了点咸肉给她,最后给了她两只大鹅蛋:“一块儿搁锅里煮着吃吧。”把人给带到路上放下,她自己才回家。 回家也不说遇到谁,卷起袖子切咸肉,又帮忙包粽子。张仙姑道:“你拿回来的那个粽子,顶好,咱们正日子再吃,这些个煮着这几天吃,又顶饱,又好捎带。” 她计划得挺好,祝缨在端午当天中午却没能在家吃饭——她被郑熹叫了过去。 ………… 郑熹也得过端午节,但这个端午节他仍是抽了空把祝缨叫了过去。 祝缨到了郑府就被引到一处临水的小榭。给她引路的小厮是个熟人,她就问:“这是有什么事儿吗?郑大人不过节?” 小厮笑道:“都是自己人,得见一见。小的心里,您是里头这个。”他比了个拇指。 祝缨到了水榭,发现主座空的,郑熹还没来,底下已经坐了几个人。 左手第一个的年轻人穿着在这些人里最好,无论是衣服的样式还是各种佩饰都很讲究。左第二是个年轻的文士,斯斯文文中透着点指点江山的傲气。左第三与左第二有些类似,却又显得内敛一些。 右手第一个她见过的,是个年轻的账房,郑熹查账、抄家的时候祝缨与他打过交道,此人叫邵书新沉默寡言,祝缨也就不招惹他,知道他是郑熹找来的人就罢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了。右第二看起来有点金良的气质,应该是个军官,年纪二十来岁,看他的手上的茧子是个常年操练的人。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长得不错且年轻。 小厮把祝缨引到了右手第三的位置上。 祝缨一看位置,再看看人,心道:狗日的,我排最后啊? 又看看小厮,心说:小王八蛋,你刚才拿话糊弄我。 她刚坐下,郑熹就过来了,身后跟着甘泽和陆超。他一来,众人都起身。郑熹含笑坐下,道:“都坐,不必拘泥,都认识了吗?” 那是不认识的! 郑熹就给介绍了一个,左手依次是郑熹的族弟郑奕、翰林蔺振、御史姜植——后两个是考进士科的。祝缨以前是土鳖一个,现在也跟仕林不熟,所以不知其名。 右手第二个,也就是祝缨旁边是校尉温岳,温岳他爹是郑侯的老部下。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邵书新,这货居然不是普通的账房,两年不见,他在户部都干到员外郎了!虽说品级与祝缨差不多,但是人家是度支,感觉比自己这个抓贼的强太多了。也不知道当初他是怎么跟大理寺当账房的。 所有的名字报出来后,只有郑奕因为“郑”字多吸引了一点目光,其他人就平平了。 六个人里,只有祝缨在京城有一点稀薄的小名气,一部分是来自于龚案,那是两年前了,大家说她为人善良、腼腆、好说话,然后也就忘差不多了。另一部分是来自最近,因为王云鹤,说她应该品性不错是个好人,王云鹤才会见她,京兆府衙也说,她破案上有点本事。最后还有一点零星的名气来自花街,说她不作践人。怜香惜玉说不上,就是,人挺好。 郑熹却很满意这几个人,一眼看下去,年轻、端正,很好! 他说:“有些日子没聚啦,正好今天大家都有空,来!” 远处细乐响起,酒馔陆续上来,郑熹特意嘱咐:“给三郎上茶,他喝不了酒。”然后又对蔺、姜二人说:“该休息的时候也该休息。认识认识新朋友。” 他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仿佛就是找几个人来随便过个节,介绍几个人认识“多多亲近”。众人走时,又给各人准备了一份节礼,表礼四端,另有金银等物。 出了门,别人都有小厮跟着,只有祝缨自己抱着东西,后面甘泽跑了出来说:“我送你回家。” 第92章 做官 在府里有小厮捧着东西跟在他们身后,出了府门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祝缨这儿的东西多不多、少不少的,拿是拿得动的,要是给她根扁担,她还能担着飞奔呢。只是不雅相,叫人看着了,多事的给她弹一本,就能收获人生出的第一本弹章了。只好预备转个弯,看能不能雇辆车或者雇头驴。 甘泽的到来解了她一大难。 她笑道:“你来得可太好啦!帮我叫个车吧。” 甘泽雇车的当口,别人已经过来道别了,六个人,五个跟着小厮,就她单蹦个儿。其他几人也不特意说这个,只拱手道别。祝缨手里拿着东西还不方便,幸而甘泽回来得及时,给她接了。 祝缨这才得以与五人有礼道别。另五人各有车马,祝缨的车雇来了,总算也没失场面。东西放上了车,祝缨对甘泽道:“我这就回去啦,你也赶紧回去吧,别郑大人找不着人。” 甘泽却坐上了车,说:“我送你回去。今天我是有假的,有事才多来伺候一程。” 车子动了,祝缨道:“过节时正忙,你这请假又不是、当值又不是,怎么了?” 甘泽道:“我来散帖子。” “咦?” 甘泽道:“我要成亲了。” “恭喜恭喜,怎么之前一点儿风都没听过?陆二也不告诉我。” 甘泽道:“家里爹娘给定的,我也才知道没多久,他们又要操持,差不多了才告诉我。府里体恤下人,许我这些日子略宽松些。” 祝缨把手一伸:“我的帖子呢?” 甘泽也笑,从怀里掏了一张红色的喜帖来递给祝缨,祝缨也不看就塞进袖子里,问:“正日子在哪天?在哪儿吃席?” “写着呢。”甘泽说。 祝缨新家离郑府比以前近不少,不多会儿就到了,祝缨要付钱,甘泽说:“已经付啦。” 家里三人出去看龙舟了,祝缨开了门,请他去坐,甘泽抱着祝缨那一份子节礼进了门。俩人到祝缨的房里坐下,祝缨从窠子里倒了杯茶,顺手把他手里的东西接过来放一边桌子上,说:“坐。还没说新娘子是哪儿的人呢?” 甘泽道:“就京城周围的人。本是高攀不上的,不过因传闻要采选宫女,他们急着嫁女,我才能娶得到她。” 祝缨一听就知道了,甘泽这也是豪门仆人娶了外面平民百姓家的女儿。采选的消息祝缨也稍有耳闻,不过她问了杨六郎,杨六郎说这事儿并不是真的,她也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居然促成了甘泽的一段婚姻。 她说:“新娘子愿意就成。” 甘泽笑笑:“是。我也听说仿佛没有采选的事儿,女家着急,就怕有个万一。进了宫里多少年见不着亲人不说,前程也不一定。虽也有些有志气的进去,有旁的法子的都想躲上一躲。” 祝缨道:“无论如何,是件喜事。” 宫中采选这事儿跟祝缨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她家里四口就没一个能跟这个沾上边的。街坊家里也跟这个没什么关系,平日里邻居说这件事时口气都轻松的,可见并不是什么美差。不想进宫的人,能够躲开了这一件事,那是挺不错的。 甘泽笑笑,犹豫了一下,道:“因熟些,我有些话三郎听着觉得有道理就听,没道理就当我没说吧。” 祝缨给他续茶:“你说。咱们还用吞吞吐吐的么?” 甘泽道:“今天这事儿吧……三郎还是上点心。我知道三郎一向有主见,不过,时候变了。” 祝缨点点头:“嗯,今天几位都是能人。”别人她不太清楚,邵书新的本事她是知道的。邵书新做事很平实,嘴严,账做得不说天衣无缝吧,从账面上还真看不出什么来。 甘泽道:“三郎如今是官儿了,我依旧是个仆人,毕竟跟七郎看得久了——三郎,场面该撑还是要撑的。譬如今天,你有个小幺儿就比没有强。府里,侯府,夫人是郡主,也讲点架子的。你再有本事,合群一点也比不合群要便利些。你有事,也要有几个能指使跑腿的不是?” 祝缨道:“你是知道我的,从来没使唤过人,弄个人到家里来,是要住进来的。总得小心一点。” “是得防着小人,多少人就是才一发达就大大咧咧,好些人都是叫不可靠的下人给弄坏了事儿的,”甘泽喝完了最后一口茶,说,“嗐,不知怎么的,这就多了嘴。反正,你是官儿了,还不嫌弃我们这些微末时的朋友,我们心里也高兴。可你的架子也要有,别叫人小瞧了。人是胆气的东西,一开始见你有架子就敬你,往后事事都顺,一开始觉得你好欺负,他就总给你添乱,麻烦。我也是个小人物,最知道这些小人物的心,你当心。” 祝缨道:“多谢你提醒,我明白了。只是他们几位的底细我也不知道,也不知道人家能有什么样的排场。譬如那位郑公子,大人的兄弟,我的架子又怎么能摆得过?弄得四不像,反而不如我这样自在。” 甘泽道:“你也不用与他比。就说蔺、姜二位,也是才入京没几年的,以前也是穷书生,现在孤身在京,也同你一样是赁房住的。温岳,我们以前见过的,比我们还小两岁,他爹跟着侯爷出征死在外面了,叔叔伯伯也看顾他、侯爷也栽培他,他长大一点也跟着七郎,七郎给他安排在禁军中,虽然在京中有房有地,他一个老母总病着,也是花钱得厉害,他是个孝子,也肯给母亲治病。他自己过得就节俭。邵先生,他以前年轻气盛,不幸栽了,上峰拿他填坑,官身都被剥了,家也抄了,是七郎捞的他,用了一阵儿,给安排进的户部。也没太多结余。 你只与他们差不离就成啦,官儿总要有个官儿的样子才好,得有仆人有手下,事才能越做越大。你以后官儿大了,我们说起来脸上也光彩,有事也好求你。” 祝缨听他说了这许多,已经有了点数了,笑道:“好,听你的。新郎倌儿,你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了,快接着送帖子去吧。到了正日子,我一准儿把全家都带上去吃酒。” 甘泽豪气地说:“都来!叔婶也来,大姐也来!” 祝缨将他送走,独个儿在屋里踱步,搭个架子这个事儿,她有点犯难。弄个生人到家里来,第一得可靠,第二要精明,否则跟着出去不会来事儿岂不要糟?太精明了也不好,她自己个儿还有些事儿不能叫人知道。 祝缨捻了捻手指。 ………… 后半晌的时候,那三个人说说笑笑地回来了,一看门开着,张仙姑拍门:“老三,老三你回来了啊?” 祝缨开了门,张仙姑道:“回来这么早?你没跟着郑大人看赛龙舟呐?” 祝缨道:“啊,吃了饭就回来了,郑大人还给了些东西,都在我屋里。他能抽出这空就不错啦,不得陪他爹娘么?”不止是爹娘,怕不还得有个舅舅舅母之类的。 张仙姑在外面买了几样时令的小玩艺儿也都抱到了祝缨屋子里,看祝缨带回来的东西。有上好的绸缎数匹、文房四宝、扇子、长命缕。扇子是把腰扇,张仙姑拿了一看,说:“比市面上卖得精巧多啦!”祝缨道:“我也能做!”张仙姑嗔道:“你现在还有功夫做这个?得空不得歇歇?” 花姐把长命缕拿来看,说:“比我的手艺好。”张仙姑就说:“你俩这是怎么了?你们两个也不专一做这些事的,非要与别人糊口的本事比。我看你编的就很好!” 花姐笑着对祝缨道:“长官赐的,还是戴上吧。”给祝缨在手腕上又系了一条。 文房四宝当然还是祝缨的东西,花姐道:“都是好东西哩!你平日要不用,可以收起来,有大事的时候再使,或分出一点来送人,都是很好的。” 只有几匹绸缎,祝缨说:“这个娘收了,给家里各人都再做一身衣裳。”祝大摸了一把,道:“真滑嘿!是好东西!”张仙姑道:“我算看明白了,都是好东西,我们使了怪可惜的,不如也留着,送礼也不丢人!” 祝缨道:“做了吧,这样的料子说它好是真的好,但是你留两年它的纹样就不时兴了。穿出去也要叫人笑话。能穿得起这样料子的,都讲究这个。穿不起的,你穿给人看也没意思。” 张仙姑道:“那行吧,就做了,可惜了。” 还有些金银,也是铸成花样的。张仙姑道:“哎哟,大户人家真是什么都讲究,过年的时候你得的那些东西我就说,是好东西!哎哟,这可真是……” 花姐却有些疑惑,端午确实是个节日,但是往年郑熹好像没这么过。她说:“这也,太厚了吧?”祝大道:“老三越来越出息了呗。” 祝缨道:“今天跟别的几个人一同在郑大人面前吃酒,就这几个人。出来他们都有仆人跟着搬东西,甘大见我只有一个人就给我送回来了。且劝我,是该有个贴身仆人。” 三人都很踌躇,祝大本来就觉得应该有一个仆人,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敢有。张仙姑是觉得不用仆人,家里有点儿活自己就能干了。花姐是自觉寄居在别人家里,且事也少,祝缨也不方便,不如不请仆人。 现在祝缨提出来了,他们就把自己的想法放到一边。花姐问:“可是必得要个仆人了?也是,怎么也得有个跟出门儿的,你衙里有事,也好叫他回来传递消息。” 祝缨道:“那就不如雇一男一女,也好帮你们做些家务。” 张仙姑道:“人多眼杂,还要两个?这又要多少钱?才说家里没几个钱了呢。” 祝缨道:“就算我想找,也得找得到合适的呀!” 花姐低头想了一想,道:“要不,慢慢打听?又或者相熟人家有荐的也好。有些外放的人,赴任时有种种缘由致使仆人留京的也会想要去处的。” 祝缨道:“也好,不急在此一时,先寻摸着,怕是不能一直没有人。” 张仙姑等人就都留心。 祝缨又说:“甘大要娶妻了,请咱们都去,帖子都给我了。”张仙姑与祝大都开怀,说:“那一定要去吃这个喜酒的。”花姐犹豫,说:“我一个寡妇去……” 祝缨道:“那又怎样?还不是我姐姐?走!” 花姐还犹豫,张仙姑和祝大都撺掇,她再一犹豫也就答应了:“哎!那咱们得备礼了。他相熟的人里有没有与你身份差不多的比着?”张仙姑道:“问问金大吧。” 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 祝缨把一小盒金银锞子拿着看了看,捏出两个说:“这两个穿个孔,好当个坠子。”张仙姑道:“打了孔怪可惜的,金匠还要偷金哩。” 花姐道:“打个络子,网上了戴,我来弄。” 张仙姑玉抱着绸缎收去自己房里箱子里锁上,不管祝缨这里的精致金银。花姐则留下来与祝缨算一算家里的账,因为要雇仆人。一男一女倒也使得,但是每年都是一笔支出,差不多的人家,一年给人家置办几身衣裳也是要的,还得管饭。还有住的地方,男仆可以住门房西间放杂物的地方,但是那里要先收拾一下。女仆,花姐就预备跟自己一个屋睡,再添张床的事儿。 祝缨玩着手里的锞子,这一盒她没给张仙姑,张仙姑也不跟她要。祝缨对花姐道:“这也算是有钱了。” 花姐道:“给你钱,就是要你办事的。你先前为他办的也不少,他也没亏待了你,这一次,究竟是……”她对官场上的事懂的不多,但是在冯府住过一阵子,毕竟是官宦人家,耳濡目染也多少知道一些。 祝缨道:“认认门儿,别拜错了,今天可没有金大哥。唔,郑大人船上,从此有我一个座儿了。” 花姐道:“也不算坏事。怪不得今天又得了这些东西,又要雇仆人的。” 祝缨道:“只这些东西他可支使不动这些人,你看看我,已是司直了。邵书新,前两年还是抄家时的账房,现在是员外郎了。旁人我估摸着也差不多。” 花姐中肯地说:“哪有那么多的意气相投?这样就算不错啦,这官场上步步凶险,有人照应是很好的。你肯定行的。” 祝缨笑道:“不行也得行呀!”她留了一部分锞子,将剩下的都给花姐,“接着买田吧,只要有合适的,你名下也买点,我名下也买点。”几十亩田光看产出是不少了,但是她是抽租的,又不想把佃户给饿死,佃户还一大家子要养活,到她手里的就不多了。她也知道,黑心财主收到四、五成地租的都不算最狠的,还得要佃户去家里干别的活,轮到她自己又不太下得去手。 花姐最终是定了个两成的租子,要维持一家人现在的生活,主要还是指望祝缨的俸禄,以及偶尔得到的节赏之类。 花姐收了,说:“好,忙完了喜酒我就再接着看田。有合适的好田,咱们也看一点儿?” 祝缨道:“成。” ………… 仆人必须精挑细选,一时也没弄到。买田也很麻烦,也没有现成的。 但是有一件事却是现成的——官职。 第二天早上,祝缨起床穿戴整齐,吃完了饭,又把腰扇别在了腰上才出门去应卯。 到了大理寺,都是过完节的同僚,有人说着饭菜、有人说着龙舟的结果。祝缨听家里人说了两句“穿红的有人落水了”、“穿黄的最后那个猛子扎得漂亮”,就凭这两句,与同僚们聊了半天。 聊到一半,杨六郎又来了。祝缨道:“你怎么总来呢?”杨六郎嘿嘿一笑:“你们这儿容易听到新奇的案子。”左司直道:“那你错了,近来风平浪静。”杨六郎道:“前阵儿不是还有周游的事儿么?” 祝缨问道:“他又怎么了吗?”杨六郎道:“这不过节么?他也能出来逛逛了,你猜怎么着?撞上了高阳郡王家的世子,那位世子可是个娇贵人,王府的独子!这回可谁也护不得他了,被郡王当场打回了家躲羞去了。” 大理寺一阵快意! 这一天郑熹上完朝回来,看着也是神清气爽的模样。就在众人都以为今天也还是与之前一样的时候,郑熹却宣布了几项人事上的调动——祝缨被调去做了大理寺丞。 大理寺丞与司直的级别相同,但是职司有所区别。如果不是之前遇到了逆案、复核的事情,司直主要还是出差,以及大理寺里有了疑难的案子跟着一起办案。大理寺丞的工作就要日常得多,日常复核下面州县报上来的比较大的案子,以及参与一些大理寺的日常细务的处理。 郑熹同时又调了几个人,也有人被调出了大理寺而由他通知的,也有人得到一点晋升的,还有如祝缨这样是平调的。 祝缨难说自己这个调动是好是坏,明明她当司直当得很闲的,正要读书呢!长官的话是不能反驳的,她就只好等着吏部的文书下来,就算正式调动了,现在她得先谢了长官,再跟同僚说说话,然后准备接手一些大理寺的细事。 她以前没管过事! 祝缨先去见郑熹,郑熹道:“敢不敢干好?” 祝缨道:“这有什么不敢的?可是,我司直干得不好?” 郑熹道:“你还出什么京?外面的事儿你又不是不懂!”他给安排好了,祝缨一个起身寒微的人,世情是知道的,还出去见什么世面?她欠的是这些细务的历练。接着干司直,总有外派的时候,派出去是浪费!大理寺丞就很好,也能复核案件干活,也能锻炼点别的本事。 祝缨知道了,白拿钱不干活的日子结束了,她白天得干活,书,得落衙再读了。她也不挑剔,高高兴兴就答应了:“行!” 郑熹道:“你去找

相关推荐: 不逃了(NP)   凫月【1v1H】   好心分手   斗罗霍雨浩之我的分身太自律了   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   不惑之年[1v1h 架空古言]   莱娅·特里的铂金幸福(HP)   千日醉(古言1v1 h)   多一点(1v1)   荡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