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难,如果成了,可不敢叫它坏在我的手上。” “只要给我个信儿,别叫我错过了就好。”付小娘子说。 花姐本来轻松了一点的心,因此又沉了一点。 回到家里,低声对祝缨说了:“我想,这事要是成了,恐怕还是会有旁人请托的。你好歹留心。再者,请干爹干娘也留心,别叫人设套坑了。譬如,有人请吃酒之类。又或者,送一盒子点心,在点心里面藏金银钱财。” 祝缨道:“事还没定呢,你也放心,爹娘在这些事情上小心得很。” 哪怕是容易飘的祝大,头上也戴着个紧箍咒——祝缨是女的。 不过祝大心眼儿又有了另一种活络,他悄悄地跟张仙姑商议:“老三这事儿要是成了,是不是就是说,女人当官儿不算犯法了?” 张仙姑也不是很懂,她也盼着真的是这样,虽然觉得不太可能,她竟悄悄地去问了花姐。花姐忙对她说:“那不一样!小祝是隐瞒了。干娘想,这事还不一定成呢,它要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儿,就不会议论这么些日子,还是有人瞧这事儿不顺眼的,不定就要坑害小祝。即使成了,狱丞是从九品,跟小祝差好多呢。” 张仙姑一听就紧张了:“知道了,不提!”回去又跟祝大嘀咕半宿,祝大安静了好一阵儿,自我安慰道:“现在这样已经不错啦。” 张仙姑道:“就是!小心没有错的。” 那边花姐也舒了一口气,又往自己北间牌位前认真祷告了一番,就等着结果。 祝缨则是全力以赴,与各部的郎中之类议事。这些郎中都是各部里做事的主力,一如祝缨这般,各部的事务在细节上他们比尚书们还要明白呢。一番的商议下来,终于有了一个共识:这个大理寺狱的情况有些特殊,所以可以特事特办,咱们就事论事,只论大理寺狱的事。 在这个前提之下,再议其他就顺了不少。 官服,女装亦可,就折衷一下,仿内廷里女官的官服式样,从九品,其实也就是宫女的水准。宫女在宫里穿裙子,但是有些仪式场合她们当中也有人穿仿男装的样式,着粉底小靴。礼仪,也就可以比着这个来了!反正,从九品的狱丞,她们也没机会出现在什么重大的场合。 至于狱卒,那是吏,礼部就把这事儿让祝缨自己头疼去了。 什么经期、怀孕之类的,他们都不再提,反正,她们要是挺着大肚子讹你大理寺,那就你来顶雷。 俸禄,就照着品级来发。职司,自有狱丞、狱吏该有的差使,一应惩奖,都照着章程来。 他们之所以最后妥协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祝缨的重点抓得挺对,这事儿主要针对的是大理寺之内的事情。祝缨没把它扩大,无论皇城之外的百姓怎么议论,都不干他们的事儿。旁的官员不用担责任,它也不影响他们。 他们之所以犹豫反对,根源只是“牝鸡司晨”是不好的。 祝缨就主动给它画圈儿,自己先限。 事情定下来,各部郎中都推祝缨执笔写最后的章程,明面上说:“通盘你最懂,我们只知道我们这一点的。”心中则并不怎么看好这件事情,有事没事都让祝缨自己扛了。 祝缨也就认真总结,写了第二份奏本。除了例行的歌功颂德,主要内容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官,一部分是关于吏。官的那部分,就是狱丞,解释了为什么至少要两名,因为要换班,监狱不能没有人看着。然后是狱丞的待遇——就是从九品的待遇,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再是礼仪——依内廷女官的范式。 只有一个问题,人家内廷女官没有丈夫,或者丈夫死了才进宫侍奉。外面的狱丞是可能有丈夫的!则是丈夫高还是妻子高?他们议的是,从九品的狱丞,与平民丈夫,属于执平礼。 再是选官的标准,身家清白、上查三代,读书识字,且要知晓律法。鉴于之前没有先例,也不用她们断案,所以即使现在不懂法条,至少要会背《论语》,并且在选中之后,限期内学习律法,学不会就要黜退。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有保人,一是父母或者丈夫同意,二是要有当地官员的荐书,三是要有三个保人,三个保人都得是士绅。 再是狱吏的标准,就更简单了。识字就行,也不必非得是良民,胥吏家眷也可以、三姑六婆也可以,同样的,要修习一定的律法知识。她们的待遇,也都与大理寺现有的狱卒一样。 无论官与吏,都要身体健康、口齿清楚。 奏本奉上,皇帝看了看,写得挺明白的,既是特例,也显他仁德礼教,也就批了。再下到政事堂,手续也走得很快。吏,随便大理寺自己选,因为是他们在用。官,则着吏部一个郎中与大理寺会同去办,因为这个官的前途一眼望得到底,就是大理寺狱用得着。着年底前把这事儿给落实了。 吏部当天就派了个姓阴的郎中,大理寺这里,郑熹就点了祝缨:“这下可如意了吧?石破天惊一件事,你倒还办成了!” 祝缨笑道:“是您办成的。我就是刚刚想到了,事情能办成,得看您的面子。” 郑熹哼了一声:“仔细着些,你与阴郎中一定要料理妥当,人选一定要得宜!绝不可选那等轻浮之人,平白给大理寺惹祸!” 祝缨道:“已有些稿子了。我想,先选家庭人口简单的,这样掣肘就少,可供生枝节的地方就少。” 郑熹道:“明白就好。” 祝缨道:“咱们选吏的事儿也可以发个告示了吧?我想,这一批八个,倒不急一次都弄齐了,至少先就近在京城选六个,本来各部的吏也都以本地人为主的。再有两个空额也好见机行事。都要健壮有力的女子。再有,要在大理寺内严申,不得轻侮她们。本是为了男女大妨来的,一旦混乱,岂不是自找麻烦?” 郑熹道:“很好。去吧。” 祝缨便与这阴郎中去选择狱丞了。 狱丞是个官儿,但又是立志做官的人并不看好的一个官职,太小了,且不易晋升。又是女子。这就更让人犹豫了。阴郎中与郑熹一个意思:“不可选轻浮之人!” 祝缨道:“下官想,时间紧,就从京城人氏里选吧。” 阴郎中道:“不可,既是大理寺,陛下可没有说只限京城的。” “为一狱丞,扰动天下就没意思了。” 阴郎中道:“到底行文说一下,定个日子,比如……就十月前到京。老弟你怎么这会儿又不懂了?有多少女人家里能叫她读书?能读书的人家,放女儿千万里跑到京城独个儿考试,还不一定能不能考得上?这一路多少麻烦?还要父母丈夫签保书,要当地官员写荐书。反正,文书咱们也下了,也不拦着她们。她们自己畏难不进,就怪不得咱们了。你说呢?” 祝缨心说:狠是你们狠。 也就同意了。 这个公文,她就让给阴郎中来发。她说:“铨选是吏部的事,我们怎么能越俎代庖呢?我上书,是因大理寺缺这么个人,请朝廷给拨。哪知惹了这一番争议。还得是您来。” 阴郎中无奈拟了个稿子,祝缨也看了,里面没有什么坑,于是行文天下。 而狱卒的选拔就更容易了,祝缨拟了一张告示往京城各处一贴,齐活。 祝缨已然觉得自己这是很谨慎了,不会引起什么大动静,她只管拟一下考试的题目,然后面试狱卒。中秋节前把狱卒给凑齐了,再等十月初跟吏部一同考应试的女子。照她的估计,还得是京城的女子多。这件事儿,她差不离就能在京城给它办了。 不想消息传到了王云鹤的耳朵里,他琢磨上了。地方上的官府,细心的官员是会临时给女监募几个女看守的。她们一般是些没有稳定生计的人,又或者干脆就是狱卒的妻女之类。只是没有定制。但是王云鹤被祝缨这么一提,觉得倒是真的可以给女牢定额几个女狱卒。 他的心里对祝缨也更多了一些好感。想了一想,他竟也上了一封奏疏,请在京兆府也增加女性狱丞狱卒,并且将这个规定从仪典上固定下来。 王云鹤的影响可比祝缨大多了,他这一本上去,引发的议论也比祝缨这只在皇城中与各部郎中打嘴仗、在京城里被人茶余饭后闲谈要多得多。因王云鹤起了个头,陆续便有地方官收到消息,也有跟风的,也有些君子发自内心觉得这是一件正经的好事。因为王云鹤的奏本里提到了“大理寺丞祝缨所议”,祝缨这个名字,也被一些人看得眼熟了。 这却又是祝缨始料未及的了。 听到王云鹤也上表了之后,她想:那我得加快了,总不能他已经办完了,我这个“首倡”的倒还在没动手。 第98章 准备 “哎~呀~成~啦~” “哈哈哈!成~啦~” 家里看着俩神棍,最大的好处就是永远不会缺了歌舞看。虽然他们的歌永远是一个调子,舞也永远就只有那两个动作。 张仙姑和祝大为了闺女平生第一次上奏本的事儿愁得半个月没能吃好睡好,一朝听闻居然让她过关了,两个人顿时开心得仿佛卸下了身上千斤巨石,高兴得飘了起来。 两个在院子中央拍着巴掌,跳着神棍神婆的舞步,相对而立,巴掌在左则屈抬右腿,巴掌在右则屈抬左腿,转着圈儿地跳舞。 祝缨刚回家,在门口碰到每天迎她进来必问一句:“怎么样了?”的张仙姑,才把结果说了,张仙姑就和祝大冲进院子里跳舞了。祝缨只得反手拴好大门,免得吓到了路过的邻居。她自己却站在门房那儿无奈地看着这两个人。 害!祝家在半个坊里已经没啥面子可言了,就随他们高兴吧!虽然住到了城里,两个人也难改掉不由自主就大声说话的习惯。年纪越来越大,耳朵也越来越不灵,就更难让他们压低声音了。张仙姑说点秘密还能小声,骂丈夫从来不惜力气。祝大,对女儿性别的事情是只字不提,抱怨老婆的时候也是中气十足。 两人都还以为自己很注意“官员父母”的身份了,因为他们是“关起门来说话”的。 像今天这样,左邻右舍也都听到了,只能自家偷笑,当一回谈资:“祝家可真是热闹啊!难为祝三郎了。” 花姐一直关心着这件事儿,她打听消息又比张仙姑夫妇二人更有条理些,比他们早一点知道消息,但是直到祝缨回家把话说出来,她才敢相信这是真的成了。她高兴地走到门房,对祝缨道:“今天庆祝一下吧!杜大姐,你来。这里有一贯钱,拿去魏婆婆家店里打一坛五斤的素酒,再买只肥鸡、买条大鱼、再买二斤卤肉、再买只肥鸭子!看有什么新鲜果子也买一些来。” 杜大姐道:“用不了一贯钱。” 花姐道:“那你看着买!” 祝缨道:“财主阔气!” 花姐嗔道:“什么财主?一个破落郎中罢了。” 杜大姐心里颇泛起一点波澜,在祝家有些日子了,也知道祝缨在干的事,没想到祝缨是真的坚持了下来。她拿了个篮子挎着,把钱接了也放到篮子里,有点担心地看了花姐一眼:我记得那一天在桥上,三郎是听那个穿白的小娘子说了什么气话…… 花姐问道:“怎么?有余钱你拿回来也行呀。再买两样你爱吃的蜜饯。” 杜大姐忙挎着篮子出门了,说:“我不是讨吃的……” 花姐与祝缨对望一眼,都不知道她这是怎么了。花姐推祝缨:“快去换了衣裳,今天咱们也不做饭了,就吃现成的。” 魏婆婆家的店就在坊内,一向生意兴隆,她家有好酒,又从外面别人家每日订一批做好的菜品分售,只有鸡鸭是自己做,炖得极香,没有禽类的那般腥骚气。据说魏婆婆年轻时也是高门内的女厨,攒够了钱,自己出来开个小门脸儿,她的女儿仍然是接了她的班。 不多时,杜大姐买了一篮子的东西回来,说:“都是干的,再烧个汤吧,我买了个葫芦。”煮汤她还是会的,大不了最后请花姐或者祝缨伸手调个味儿。 花姐笑道:“好。” 过一会儿,张仙姑和祝大的兴奋劲儿也过了,见花姐也在看着,都点不好意思,都讪讪地了手。张仙姑对祝缨道:“你就看着你爹发癫啊?”祝大道:“什么叫看着她爹发癫啊?她娘不是也……” 两人闹哄哄的,祝缨卷起袖子说:“今天大姐请客,我去把葫芦切了,一会儿汤好了就吃饭。” 杜大姐忙说:“你们先吃,今天又有酒,汤要到最后趁热喝才解酒舒服,我看灶火就行。” 祝缨道:“行。”她还是先把葫芦给切了,一会儿杜大姐直接下锅煮就行了。花姐跟进去,拿个小碟,把各样调料的份量都拣出来:“一会儿加两瓢水煮熟,最后把这些放进去就得了。” 然后花姐和张仙姑一起动手,在正房摆了一桌子,那一贯钱除了花姐点的几样,杜大姐又买了六种蜜饯、四样干果,最后交还一把零钱给花姐。一家人围着一桌子坐,张仙姑道:“杜大姐,你先别忙啦,也先吃。” 杜大姐就拿两只碗,一只装饭,一只装了点肉,配一点咸菜去房里吃,张仙姑撕了条鸭腿给她送去,才回来安心坐下来倒酒。 前阵子张仙姑担心得狠了,说:“今天可以睡个安稳觉啦。” 祝缨道:“嗯。对了,可能会有人来讨情……” 张仙姑道:“什么礼都不收!咱们家呀,平平安安的最好!” 花姐笑道:“也是为了小祝以后没有把柄叫人拿捏。” 祝大道:“喝酒!” 一家子开心地吃了一顿,席间,他们又说起王云鹤好像也有个奏本,祝大有点得意地说:“老三还想到他头里去了呢!”张仙姑也开心:“怪不得你两个常在一处,原来是想以一起了。”祝缨道:“他办事比我妥贴多啦!” 人家王云鹤一本上去,稳、准、狠,仪典上一写,齐活。别看朝上正在吵,多半吵不过王云鹤的。就算有人反对,王云鹤的帮手也多,冼敬那样的学生虽然外放的,朝中、京城,别的学生、同门、朋友,又或者是仰慕他的人也会思量。 祝缨与花姐碰了碰杯,说:“我奏的事儿准了下来,可得加紧干了。” 张仙姑和祝大升起了一股与王云鹤争竞的心思,都说:“那你好好干!”又不放心地叮嘱,“还是稳妥些好,没有王京兆干得快,也不丢人!只要你好好的就行。” 祝缨道:“我有数儿。” 祝大重新高兴起来,给自己满了酒,顺手给闺女也倒了一杯:“来,喝!在家里随便喝!” 喝得半醉时,杜大姐烧好了葫芦羹,端上来一人热乎乎喝了一碗。杜大姐说:“热水也烧好了。”祝大和张仙姑就先洗漱睡觉了,祝大又懒得洗脚,被张仙姑提耳朵骂,左邻右舍于是又知道他不爱洗脚。 ………… 花姐今天心里实在高兴,杜大姐给她端了热水时说:“娘子,三郎干成一件大事是好。可是……” “怎么?”花姐的醉意去了几分。 杜大姐犹豫着提醒她:“那个穿白的小娘子说,她又不能做官儿。三郎就弄了这么一出,她瞧你的眼神儿也不良善呐!” 花姐松懈了下来:“你不知道,你不知道,哈哈,三郎本来就……没事儿的。你也歇着去吧。” 杜大姐出去打水刷完了碗,把厨房收拾好了,才回门房西屋里睡下,心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花姐因杜大姐说的这事儿有点想笑,趁着一点酒意,轻飘飘去敲了祝缨的门:“小祝,睡了没?” 祝缨拉开门:“怎么啦?” 花姐见灯光从北间那边透过来,问道:“你还读书?” “随手翻翻,写点东西。怎么?” 花姐道:“想来看看你。” “那看吧。” 花姐笑了两声,问道:“这个事儿,就算这么办成了?” “要等到人进了大理寺,正经干了活、拿了俸禄,没有人找后账了,才算成了一半,”祝缨很冷静地说,“就算是人进来了,也不是不能再黜了去的。你要黜个别的职位,千难万难,要说黜了她们,没几个人会硬说不行的。眼下我还得盯着。你想,能增设,就是因为无关痛痒,既然无关痛痒,则减去也就不算什么了。” 花姐的喜悦之情淡去,却没有什么担忧,她说:“你别为这个耗神才好。成与不成,不在一时一事,只要你在,就很好了。再说了,你说的都很有道理,不然王京兆也不会跟着做。有良心的都会说你做得好,也都会照着做的。” 祝缨道:“我知道。” 花姐道:“那我回去了,你也早些歇歇。” 祝缨道:“好。” 花姐没向她打听付小娘子的事儿,告示都贴出来了,付小娘子照着要求做就是了。王京兆那里也有本具上,没有大理寺的差,还有京兆府、万年县等处呢!花姐立意,付小娘子要借书,她帮忙,要漏题,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祝缨不知道花姐被付小娘子拜托过,她只管想着手上的这一摊子事。不但是要选好人,还须得协调好整个大理寺的关系。好在现在大理寺狱里没什么女囚,倒不着急执行。她回到北间,重新提笔,开始细细地写招收狱卒的要求条件。 这些条件是不对外公布的,只能存在她自己的心里。 得选好看的! 祝缨对人的长相也没什么特别的挑剔,长得丑的未必就心地不好。但是,这个朝廷,它看脸。从古至今,选官就是个看脸的勾当。长得丑而能做官的,不是有个好爹就是有个好娘,然后才是因为他有才华。 第一批,她得把人弄得整整齐齐的,送到大家的面前。摆出来一看,舒服、顺眼,这样才行。然后要兼顾能力,不过她想,狱卒来应选的人应该很多,因为这个狱卒不太限出身。她挑选的余地就大,也就可以要求能力了。 想了一下,她又把好看这一条给抹了,改写成“五官端正、健壮有力”。她要个头都差不多的,这样穿上衣服显得整齐。还要干净整洁。身高么……有张仙姑那么高就差不多了,上下偏差个一寸多一点也能接受。 据她对京城女性的观察,特别高的也不多,有些人个头还有点矮。 然后是体力。 要能背起五十斤的重量物走个一千步。能跑,至少跑个五里地不能昏倒。能把半斤重的沙包扔出去三十步开外。体态也要看,看起来就得是个能干事的样子。 人也不能太笨。 要识字,对世情也要知晓。京城人氏,至少要能说出几条大街、巷子之类,还要知悉一些店铺之类的位置等。还要考验一下记性,打算准备几个小故事片段,考她们快速记忆的能力。 还要能挨骂,什么脏的、邪的都能听进去而不会被激怒或者气死。这一条,祝缨给画了着重号。可以预见,她们将来会遇到不少事儿,这点挨骂的本事是要有的。 要胆大,不能进黑屋就腿软,看到老鼠就尖叫。祝缨发誓,谁敢这么干,她就让那人滚蛋! 婚不婚的无所谓,但是得能把大理寺的活计干好。 写完了,祝缨心里也不太有底,不知道最后按自己的要求能选出多少人来。如果能合格的人少,只好先弄进来,再严管教导了。 然后是规章,除了大理寺针对狱卒的普通规定之外,祝缨还要给女狱卒额外定一些规定。比如请假不可以超过多少天。不可以四处闲逛,不可以夹带物品等等。此外,又有除御寒防皴裂的口脂面脂及治疗皮肤病的药之外,一概不许涂抹,不许描眉画眼、涂脂抹粉。 有事必须提前讲,不能事到临头再生事。不可与皇城内任何男性单独相处,到时候被一起摁倒了,乐子可就大了。连她,也不跟这些人单独相处。原则上,女丞管女卒,她只负责定规矩,有命令下给她们。 她知道,现在讲究的男人有时候也会敷粉簪花的,但是,她招这些女卒过来,一旦她们打扮起来,必然会有更多的麻烦,是要坏事的。谣言能杀人! 简而言之一句话:干事!干事!干事!不干事的都滚! 狱丞,她也有自己的标准。这个长得好不好看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在阴郎中订了那么多的限制之后,能有多少来应选的都不一定,有一个算一个,到时候再说吧! 最后,她又犹豫地写了个“仵作”。仵作这个行当,一般般的男人也都避着不肯干,女人肯干的就更少了。其实,她最早想提的,是设“女仵作”,这个理由最为充分,但是一想到种种限制,以及仵作也要现养,又费时,不能马上见效。拖个两三年,手艺粗成了,再有个什么变故,这事儿就给拖黄了。 算了,招狱卒的时候观察一下,如果有合适的,再想办法。或者从狱卒里有大胆的,先试一试。既然狱卒、狱丞都已经收了,再添女仵作就合适了。 写完了,祝缨又仔细看了一回,就把这张纸给点着烧了。 ………… 第二天,祝缨到了大理寺,左司直等人已经恭喜完一回了,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今天就没有再说恭喜的话了,反而问:“怎么样?要怎么办呐?!” 祝缨道:“当然是与吏部的阴郎中一道啦,公文都发了下来,到日子按部就班得了。” 左司直看她脸上一点自矜的样子也没有,道:“小祝,沉得住气呀。” 祝缨道:“这有什么?一本奏上,以后的日子就不用过了么?该吃饭还得吃饭,该干活还得干活呀。” 左司直心中佩服,踱去干他自己的事了。祝缨道:“你等一下。”拿了一叠文书给他。 左司直道:“哎哟,这是什么?” “你的差,上面是你出京的文书。下面是案卷。点两个人,走吧。” 左司直一咧嘴:“好叻!” 祝缨再回去办杂务,她的事务一日一清,与各部郎中吵架也没耽误了正事,事务并不累积,很快就办完了早上的这一摊。胡琏道:“小祝,能干呀。” 祝缨道:“别取笑啦。我现在才知道,上一个奏本,竟然有这么多的麻烦事。以前看别人上奏不吃力,轮到自己才知道竟有这许多麻烦事。那些大人们上完本之后,也这么争来争去的么?他们不干事啦?” 胡琏一咧嘴,指指祝缨又指指自己:“他们有我们呀。” 祝缨一想,那也确实是,郑熹日常在外面跟别的大人干仗,大理寺里他们忙成狗。 胡琏问道:“想好怎么干了么?” 祝缨道:“先立个规矩吧。” “嗯?” “我得去狱里一趟,上回因为事情还没定下来,我就没有亲自去说,只在老黄问的时候告诉他,我知道他会去传话的。现在定下来了,我得跑一趟跟那边的人说一说,安抚一下他们。” 胡琏笑道:“那我就不用担心啦。” 祝缨带着两个吏,一个是老关,另一个是小陶,三人一起到了大理寺狱。大理寺狱的狱丞和狱卒们头一天就接到了她的通知,不管是当值的还是轮休的都来了。听说她到了,都站出来迎接,把她送到上面的主位上坐了。 祝缨道:“都甭客气。我也不是头回来,大家也都认识不是?” 众人短促地笑了一声。 祝缨道:“我这些日子有些忙,没能再过来,天气开始凉了,大家伙儿在这里过得还舒服吗?” 他们都说:“还好还好。”又有机灵的添了一句:“您老体恤我们,家什都换了新的,还有热汤吃。很好很好的。” 祝缨道:“跟我还说什么这些客套话呢?我这些日子忙的什么大家伙儿都是知道的。头先事情没定,本想定下来就讲的,我也没想到会拖这么久。现在定下来了,就赶过来说一下。我对你们就两句话,第一,现在有的狱丞狱卒,不裁!” 一句话落地,下面就都开心起来。祝缨等他们安静了下来,才说:“下面是第二句,不管选的什么样的女子过来,不许欺凌、不许骚扰。” “您放心,有您一句话,谁敢不长眼呢?” 祝缨目光扫过所有人,看得他们心里发毛,才说:“我不希望大理寺狱里出现任何不好的事情。她们来后,女监也不用你们去管,你们就只管男监,女监有事,我自与她们算账。以后,各管各的,互不相干,上头自有章程下来。” 狱丞与狱卒们都答应了。 又有人问:“小祝大人,新人什么时候过来呀?” 祝缨道:“哪有那么早?总要选拔的,你们家里要是有合适的人,也可以。只是有一条,虽是夫妻,在这里也不许交头接耳,你们只是同僚。要亲热回家亲热去!” 众人哄堂大笑:“好嘞!” 他们真的有点心动,祝缨管的大理寺,舒坦!家里但凡能抽出一个人手来,真想过来挣这一份钱。每天还有一顿不错的午饭,大理寺的额外补贴也是一笔。而且女监是真的事少!女犯本来就少!地方也没有男监那么大,就算亲自打扫都不费力的。 真像祝缨说的“不会比在家里伺候男人费力”。 安抚完了狱丞和狱卒,祝缨又将大理寺里的吏们也分批集中,提前讲了规矩:“她们只管女监,不许乱跑,你们也不许去打扰。各自为政。不能独处一室,真有事要说,屋子的门窗得给我开着。不许传闲言碎语。有什么事儿,她们要是冤枉了你们,只管来跟我说。大理寺旁的没有,断案的人还能找出两个来。” 开始听着有点不开心的,听到这里也都笑了。有人说:“小祝大人断案的本事,我们是相信的。” 祝缨也还是那样的话:“家里有合适的,也可以过来应选嘛!” 将这些都办完,那边郑熹也下朝了,祝缨就端着一堆文书给郑熹看。 郑熹先批一些诸如左司直出差之类的卷,最后看到祝缨拟的章程,道:“还行。你打算在什么时候选狱卒?” “秋收之后,先让消息走一走,叫有心的人都知道。秋收之后时间正好,不冷不热的,也不耽误农时叫人说闲话。先选了狱卒来收拾一下牢房,排个班,教点规矩应卯。狱丞毕竟是个官员,阴郎中所说也有道理,就在冬天。以后出了缺再选,就可选在春天了,暖和些。” 郑熹道:“不错。唔,男女大防,一旦大理寺传出男女同僚的秽闻,确实要防着有人生事。” 祝缨道:“就算全是男人,传出好男色,男男□□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想找事,总能找得到。只因这是一桩新闻事,盯着的人格外的多,才要格外的小心。” 郑熹道:“那就去办吧。” “是。” …………—— 采选就像采买,第一件要应付的就是请托。她之前还管过大理寺之吏升官以及选员补吏之事,也都受到请托,应付起来倒也不难。无论是张仙姑还是祝大又或者是花姐,对于请托这事的事,凭你拿出多少金银来,统统是摇手不接的。这就省了祝缨无数的麻烦。 她的后院,虽然爹娘辈份大,但是真正的叮嘱一句,绝不会犯这个事儿。 祝缨本心里,十分想要田仵作的女儿,哪知田仵作是个仵作,女儿却十分的胆小,看到血都能昏倒,想把她加塞进去她都要拼命往外扑腾。只能含恨作罢。似郑府里相熟的仆人家里的女儿,人家都不愿意当这个狱卒的。 再有,祝缨也问杜大姐,愿不愿意赚这份饷钱,家里的仆人她再去另雇。 哪里杜大姐犹豫了一下,竟然说:“我还是情愿在家帮大娘子干活,陪小娘子出门。” 她也算过了,确实,狱卒的差使钱更多,活可能还少,但她干不过来。当了狱卒,不得搬出祝家?赁房子一笔钱,吃饭穿衣一笔钱,再有,在这里有个官儿护着,自己出去了,那叔叔伯伯的不得活吃了她? 祝缨连遭两次失败,甚是无奈。 除此之外,倒真有一些打算参选的人。他们都在打听着,要怎么选有什么要求。听说要家中父母或者丈夫同意,这一条其实还算可以。还有一些孤女,也琢磨着请里长之类做保,也来参选,这可比别的都强!狱卒的出身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这也是许多人家愿意女眷去报名的原因。 又在打听有什么要求,祝缨对外公布的要求很简单
相关推荐:
豪侠绿传Ⅱ
情为何物之奴妻要翻身
快穿之拯救病娇偏执反派
不想当大将的我选择佛系
女警沉沦之夜莺俱乐部
荡妇笔记
无花果与酒神(娱乐圈1v1高h)
虐爱成婚
大周谜案录
腹黑小王妃:惑世妖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