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164章

第164章

床不久,两人碰了个头,常校尉道:“莫急,我带人去。”正常的年景,官军是不怕匪徒的,因为一般的匪徒打不过正规的官军。 裘县令又与他商议:“此事不宜现在上报,万一虚惊一场反而不美。” 常校尉也有此意,两人马上定了主意,常校尉也点了一百多兵马,他不相信在这儿会突然冒出来几百号骑兵。他是带兵的人知道养几百号骑兵得花多少钱,他手下都没这么多呢,附近哪儿还有能养出这许多兵马的?就是当年獠人作乱,獠人也没有一次出这么多骑兵的。獠人难剿,在于人家出事儿就进山,你退他就进,总是剿之不尽,须用重兵。 裘县令听常校尉一通分析,心下大安,道:“话虽如此,还是去看一看的好。” 常校尉也有此意,他手下兵马比丁校尉多,自己也要再挣点外块,救了黄十二郎的庄园,向朝廷报功是一份,黄十二郎怎么也得谢他一份礼。 两人一路烟尘滚滚杀往黄十二郎的庄园。 一气跑到日头偏西远远地看到了庄园的轮廓,常校尉命斥侯探路,其余人下马休息等待。 斥侯往庄园外围一看,十分惊诧:哪里有匪类呢? 庄园没有火光,也没有烟尘,不放火还叫匪类?黄家庄园有吃喝,不生火做饭胡吃海塞一顿,合理吗? 他又小心地往里进了一进,就被站在黄家墙头上放哨的丁校尉手下斥侯发现了:“拿下他!” 丁校尉原是常校尉手下分出去的,彼此认识,一打照面两下都松了一口气。丁校尉带斥侯去见祝缨和冷云,祝缨并不想用常校尉,人自己送上门来了,也没有躲着的道理。祝缨问道:“二位都到了吗?你怎么这么样来了?”鬼鬼祟祟的。 斥侯道:“听说有匪类……” 冷云道:“我派去的信使没说明白吗?” 斥侯道:“什、什么信使?是黄家的庄客到县衙报案的。” 祝缨问道:“只有常校尉一人来的吗?” 斥侯道:“校尉带了一百人,裘大人带了四十名差役,都在外面等着标下的信儿。” 冷云听到裘县令就生气,他这一天一夜过得惊险刺激,又累又气,顾不得考虑为什么自己这儿派出去的人没到县衙,黄家报信的反而早到,开口道:“叫他们过来。” 祝缨道:“丁兄,还要劳你走一趟。” 丁校尉道:“好。”他转身背着冷云就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拖着斥侯走了。 得知不是匪徒而是冷云之后,常校尉有些怏怏,裘县令却惶惶不安,冷云不声不响到他这里来,还到了黄十二的庄园,背后有什么事他猜不着,但一定不是好事。上司突击检查,没几个下属会高兴的。 常校尉道:“裘兄,走啊。” 裘县令只得硬着头皮:“就来。”转身低声嘱咐了随行的衙役几声,转身要与常校尉同行。却发现丁、常二人在耳语。 丁校尉将常校尉拖到一边,常校尉有些烦他,丁校尉脸上五官直动,常校尉只得凑了过去:“到底什么事儿?” “不干咱们的事儿,你可别往里抻着脑袋扎啊!”丁校尉觉得自己是仁至义尽了,如果常校尉还不听他的好人言,那常校尉倒霉可就怪不着他老丁了。 哪知常校尉也不是个傻子,觉得不对味儿,低声道:“怎么了?” 丁校尉道:“那个黄十二,要坏事。” “啊?” 丁校尉抱住了常校尉的膀子:“老哥,咱们一处这么多年,你信不信我?” 常校尉长吸了一口气,道:“黄十二啊,有点可惜。” “他孝敬咱的那些,可不够咱现在替他挨刀子。” 常校尉点了点头,丁校尉也小小地放心了。黄十二郎此人十分有趣,他给军官送礼,主要是给常校尉,丁校尉当年能分到的就很少。可是常校尉放话了,底下人也不敢不听,捏着一个就捏着了一群。 但是对县衙的官吏,他又是另一种办法了。 ………… 祝缨站在门口对裘县令和常校尉道:“二位,恭候多时了。” 裘县令脸上不由浮出怒色来:“祝令,这是什么意思?” 常校尉对祝缨之观感相当一般,但是他不说话,看着裘县令去碰钉子。 祝缨道:“从昨天晚上就等二位的意思。” 常校尉赶紧说:“你们二位都是地方上的官儿,我只是个粗人,你们有话进去好好说,我们听就行了,是不是,老丁?” 丁校尉心说,你现在想撇清是来不及啦,不过刺史大人估计现在不会跟你计较,算你运气好。 祝缨道:“请。” 冷云在前,裘县令也不敢装模作样拂袖而去,只得跟着往里进。 天亮了,阳气十足,冷云的胆气也回来了,他打着哈欠等裘县令进去。裘、常二人来见了他,他没让二人坐,就让二人直挺挺地站在当地,气氛顿时变僵。 两人独个儿进来了,他们带的人还在外面,祝缨就不怕了,虽然她也奇怪为什么派去的人没有找到县衙,派的可是丁校尉的人呐! 常校尉用力地瞪丁校尉,丁校尉小小声地咳嗽。祝缨对冷云耳语:“您要问裘令,是不是请校尉先坐?民政不归他管。” 冷云指着一把椅子说:“校尉坐。” 接着就劈头盖脸地骂起了裘县令,到了此时他反而没有什么新鲜词了,反反复复只有:“尸位素餐!”“有负圣恩!”“要你何用?!”之类。 裘县令被骂这许久,也有些下不来台,本州官员的心里,冷云实在比鲁刺史差着不少。只恨他有个祝缨助拳,才让自己吃了个亏,裘县令也不想就这么认栽,他沉沉地看了一眼祝缨,转而对冷云道:“我等为官一任,当保境安民,不知大人被人引诱如此突入百姓宅中,是个什么意思?” 冷云被气到了,深吸一口气,指着祝缨道:“我不是命你办这个案子了吗?他也归你办了!” 裘县令不服:“我有何罪?!” 祝缨沉着脸,大步上前。裘县令个头也不高,祝缨几乎要比他高出一点,闪电般地出手揪住他的领口往地上一摔!在裘县令摔得七荤八素的时候右手一翻,反手揪着他的后领往外拖去。冷云看得有点呆,手下人忙了一夜脑子也有点呆,都看着。 丁、常二人心中喝彩一声:好武艺!又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裘县令也吓傻了,像个被翻了壳的乌龟挣扎了好几下,又想要翻身,反手往上攥着祝缨的腕子自救。祝缨胳膊一抖,又将他抖顺了。 祝缨拖着裘县令一路往黑牢走,将裘县令往“仿官样”一送,裘县令才知事情大了。想捂当然也能捂住,不过那得祝缨和冷云愿意,人家凭什么愿意呢?裘县令恨祝缨太不近情理,就因一件案子的争执就下这样的狠手。 他说:“你也太狠毒了!你既知道,为什么不对我说?却要拿来办我?对我说了,我怎么会不肯办?” 祝缨将他踢到了黑牢里,问道:“你要怎么办?当无事发生?还是当你自己的门面?” 冷云一路跟着看戏,一点也不觉得祝缨这样干有什么不对,他觉得这样可真是解气!只弄几个破管事,算什么?冷刺史觉得掉份儿,恨不得把整个县衙连同黄十二也揪过来上回刑。 祝缨将裘县令又扯出黑牢,扯到一处干净的院子。 从黑牢里解救出来的人还没有回家,丁校尉说伤得太重,黑夜看不清搬运的时候手劲大点儿说不定就死了,就还在这里。 祝缨道:“他们是昨晚才从黑牢里救出来的。他们是不是人?他们本该是朝廷的百姓,你放任黄十二将他们私刑拷掠,你良心何安?你保境安民保的是谁安的又是谁?只有黄十二是人吗?别人不是人?” 冷云大声喝彩:“说得好!” 祝缨没有他那么的激动,一来是觉得自己即便激动了,裘县令这样儿更多的还是考虑怎么保命,根本没功夫反醒。二来激动尖声了,容易出宦官腔。 她只尽力大声,这质问其实是说给衙役和兵士听的,他们奔袭抄家弄了一天一夜,已然很累了,事情还没完,得给他们提提神儿。裘县令,她是懒得去教化的。 衙役、兵士也跟着冷云一起叫好,精神顿时一振。 冷云见裘县令开始哭泣忏悔,有点满足也有点无趣,道:“先把他押下去,慢慢审吧。嘿嘿,我把黄十二收押,好吧?这样他就逃不了了,这个案子还是你来办的……” 他说着说着就有点含糊了,是真的睏了,祝缨道:“人已拿下了,下官等到他们来了会合,拿出个章程来给您审阅,您要不先歇会儿?” 冷云道:“好吧。”他睏得连饭都不想吃,随便找了个地方终于睡了。 祝缨又对常校尉道:“这算地方上的事,有劳校尉了,校尉——” 丁校尉抢着卖弄道:“我与老常也是这样说的,祝大人你看……” 祝缨点点头,对常校尉道:“我奉了刺史的命,来此办案,如今这儿地面上的事儿,由我暂掌。校尉那里什么事儿要参详的,只管说,我或有处置不及时,一有功夫必给回复。” 常校尉看她这样,隐约猜出她一天一夜都干了什么,再看一眼丁校尉,心中有点意难平。本着人在矮檐下的原则,他点了点头:“大人辛苦了。都像大人这般,思城县怎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呢?” 两人客套两句,小吴一路跑了过来:“大人!大人!来了!来了!” 往福禄县调的人来了。祝缨手下使的人比别的人更靠谱一些,连夜赶回了福禄县,将祝缨点的人从床上薅起来,看了祝缨的笔迹,顾同等人二话没说奔驿站选马赶路。此时正好到了。 常校尉压下心中所有的感慨,低声道:“有什么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只管招呼。” 祝缨点点头,道:“项乐,先支柴米给大伙儿造饭,备草料。看看厨下有什么,青菜豆腐也行,有鱼有肉也烧好。寻地方,给弟兄们歇息。先安排常校尉的人马,再安排昨夜当值的,最后给顾同他们。” 小吴道:“我来帮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与他一人领一处。” 祝缨道:“忙完回来,有事给你办。” “是。” 常校尉本有点觉得她这样示好是客气,也是显摆品格,他也打算稍稍领个情、客气几句。一看无论是昨夜当值的还是今晚赶到的,哪怕累得手在发抖脸上也没个抱怨的样子,忽然服气:“多谢。” 祝缨道:“请。你们,过来。” 顾同等人一齐上前,祝缨道:“林八?干嘛呢?跟上。” 林八郎左右为难,他被叫了来抄他姐夫的家。他知道姐夫有些不太合法的地方,弄到下狱也是他想不到的。讨厌姐夫,可还有姐姐呢?怎么办?还有两个年幼的外甥女呢? 可是祝缨做的又不能说是错,他被同学们一路裹挟,到了祝缨面前他又不肯上前了。低声道:“大人,学生就……不合适了吧?得避个嫌的。” 祝缨道:“你避的哪门子嫌?你们也断不了案!要你们清查户口!自己知道对错就行了,你姓林又不是姓黄。你是福禄县的学生,不是思城县的囚徒。过来!” 又命人单独给花姐等人找一处安静的宅院住下。 ………… 祝缨点的福禄县的县学生也是个无奈之举,就福禄县离得近,她得快点把这事儿理出个头绪来才行,福禄县那儿她还有事儿呢!思城县与福禄县靠挺近,县内识字的人也不多,如今可能还不如福禄县,她实在是无人可用。 人一到,祝缨将他们往账房的院子里一塞:“先在这儿歇会儿。” 她自己也拖了张椅子坐着闭目养神,大家都累得狠了,站着都能睡着。不多会儿,项乐和小吴把饭也张罗好了。小吴脚踩进来,祝缨就睁开了眼,道:“来了?你们也去吃吧。一会儿我来安排。” 她囫囵扒了碗饭就着一盘菜倒进嘴里,再去冷云那里汇报。 冷云强压着起床气洗了脸,问道:“怎么样?” 祝缨道:“差不离了,已经有一批人手了。您再忍两天,咱们将这儿理个大概,留他们那些人在这里清查户口之类。您的仪仗和人马都还在福禄县,这么单着来不合适。这里的事儿只是个意外,回去歇息两天,咱们还得办正事儿呢。” “啊?” “宿麦。” “哦!那这儿?” “让他们先在这儿接状子,我先回去把李福姐的案子给判了。” 冷云点点头:“你以前办案也这样的?” 祝缨道:“我性子急,也是怕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这才没有思量就请您一块儿来的。” 冷云连着累了两天,脑子已经浆糊了,道:“你弄吧。” 祝缨道:“我打算让福禄县的县学生过来襄助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思城县的吏员暂时停职不用,比着黄十二的账目,不得不同流合污的,戴罪办差,有劣迹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有缺额就招新的。让常校尉维持一下秩序。至于官员,还是要上书朝廷的。我将案情查清,大人看怎么判。事情有点儿大。” 只是个土财主隐田隐户是没什么的,私设公堂很难说后续是什么。 冷云道:“好。” 祝缨犹豫了一下,冷云道:“有话就说。” “咱们得加把劲儿,我奉您在秋收前把南府走一走,看一看,才好安排宿麦的事儿。得抢在秋收前。秋收之后您就没功夫了,得收缴全州的钱粮、核对数目上缴朝廷。还要应付吏部的考核。您、别驾、长史,得有一个人过去。” 冷云道:“你要是在我那儿就好了!” 祝缨道:“我先为您把这儿的事情办好吧。” “好。” 又过一天,南府的上司才和南府驻兵的梅校尉一同领兵前来。两人都是累得不行,自己赶路和带着大队人马还要维持好秩序是不同的。他们也不敢抱怨,到了之后也是由祝缨接待。南府上司对这个下属是没脾气了,梅校尉则是很好奇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小白脸。 祝缨低声将事情介绍了,说的是案中案引出来意外发现的。 上司吃惊地说:“怎么这般大胆?各县还有这样的人吗?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祝缨道:“别处不知,福禄县那里下官新近派人打听到的,以前也有这么一家大户,还没到私设公堂的时候,被前前前前任知府以造蛊毒害人的罪名给砍了。一家子流散,所以福禄县富户有、小富颇多,巨富却是还没来得及再有一个。事情不光彩,方志里也没记着,是老人口中传下来的。” 梅校尉听了无语,上司又低声说裘县令也是倒霉。 祝缨道:“黄十二按月给衙门补贴。” 上司哑然。 祝缨道:“冷大人这两天几乎没睡,脾气有点急。” “知道。” 上司到了之后又被冷云骂了顿:“你在南府也不知道这个吗?还要我来管?” 上司道:“自从前任知府走之后,本府再无知府了……” 冷云就想接着骂,忽然想到再往上就是刺史了,他冷静了一点,道:“人都带来了么?你们也帮着办案。” 上司明白,这事儿冷云肯定更信任祝缨,便将人交给祝缨。 祝缨以一县令命令府衙的官员,她自知自己身份差着点,请上司也来坐镇。上司道:“我如今也有个失职之罪呢,不好,不好。” 祝缨道:“下官连一县都未能跑遍,今年才知黄家在福禄县还有隐田。一县尚且如此,何况一府?大人,赶紧把案子办了,才好有话说。” 上司发几句牢骚,被说了两句,也觉得形势比人强,只得跟着一起干活。祝缨冷眼看着,此人竟然不再生病了! 梅校尉又是常、丁的上级,三人一处说话,也问要他们干什么。祝缨道:“稍等。确有一事需要几位相助。” 其实最好是不要用的,因为人家是军,这里是民,地方官随便支使军队,这也是容易犯忌讳的。祝缨给他们先找理由,是因为黄十二郎家有庄客拒捕,而地方上的人手不够。由祝缨拟稿,冷云加印,往朝廷补一道手续。同时由梅校尉那里也补一道手续,将所有文书办全。 如此一来,两下责任都撇清。再请他们留一部分人手待命。便在此时,之前派去找裘县令的人终于回来了——他迷路了,因天黑,闷头赶路,不小心拐弯的时候拐错了,差点跑出思城县,再折回来就晚了。 分派已定,连熬了三天,祝缨才得以痛痛快快地睡了一个好觉。打算醒了就回去先给李福姐一个交代。 次日太阳照到窗棂子上,祝缨起床,推开门,小吴端着水盆走过来:“大人可算醒了!都差不多了。” 各处文书也发到了,董先生不顾老迈,带着仪仗来找冷云,刚进门。 祝缨道:“走。”变化来了,冷云的仪仗到了,再拖着大队人马回福禄县就不合适了。 ………… 董先生一直疑心祝缨是故意的,到了黄宅之后他还想进言,先问衙役打听经过。听说了“私设公堂”之后,就不再说类似的话了,又听说“隐田隐户”他就更不提什么案子,只说一句:“这是好事。” 好事也得用好,董先生又问冷云跟朝廷说了没有。冷云道:“都办好了。” 董先生还要问,冷云不耐烦了,幕僚问得太多了! 祝缨便在此时到的,她与董先生见过,道:“先生辛苦。” 董先生见她能讲道理,打算一会儿与她私下聊聊,也对她很客气:“大人才是真辛苦。” 两人客套几句,小吴跑了过来:“大人,有苦主也要告黄十二!” 祝缨骂裘县令的话这几天也传开来了,黄宅里被关押的男女仆人里也有要告的,外面的佃户也有要告的。正好又来了不少书吏,祝缨就让顾同统计这个。 冷云笑道:“你说着了,果然有案子了。” 他们又在思城县停留了数日,将黄家宅子抄完,东西装车。祝缨请梅校尉留下人马看守黄家大宅,尤其将“仿官样”给看管好。留顾同在这里继续收状子,将县学生等分往各处去核查人口土地。 自己却与冷云等人到了思城县衙,到了也是先封账,再清查。此时有董先生在,比祝缨一个人又便利许多。祝缨借机与冷云看一回思城县的田亩等,冷云看不出什么来,祝缨比照着黄家的账簿倒是看了出来。黄十二郎的田产只有三分之一在县衙的官册上。 所以福禄县有传说,他有思城县一半的土地。其实都是约数。 冷云在思城县公然收状,初时也没有人肯告。这事儿祝缨有经验,先将黄家大管事的人头拿出来在城里游街,次后果然接到了状纸。 冷云正在兴头上,来一份他看一份,后来渐渐看不过来。告状的百姓也由准备好状子来告状变成结伴空口喊冤,祝缨又调了文书来记录。 冷云越看越是惊心:“一个人怎么能做得了这么多的恶事?我非办了他不可!” 祝缨道:“那就回来再看吧,咱们先到南府。” 冷云道:“案子呢?不管了?” 祝缨道:“接到的状子太多,等他们都告完,得个十天半个月的。再整理出来,怕是要一个月开外了。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咱们先看看田地,南府所辖四县,您已看了两个了。另两个看完,那边案子也差不多了。” 其实是一个半,因为思城县的情况还没统计出来。 冷云想看案子,他亲自督办还受了累的案子不马上有个结果他浑身难受。 董先生却另有想法,他是办钱粮的人,以为钱粮更重要,努力劝冷云:“您一直说祝大人办事清楚,现他有建言,您也听上一听才好。办案的事儿,人都抓了,到时候一气审下来岂不痛快?” 冷云这才同意往南府去。 这一路就由上司来安排,上司安排得不是滋味,祝缨跟着冷云走得也不是滋味。就是糊弄上官,如果裘县令是这么对鲁刺史的话,鲁刺史不知道也是正常。鲁刺史有点冤。如是走马观花是看不出太多的东西的,冷云看不出来,就是祝缨,能看出的也不多。 一行人转完南府所在之县,又往王县令的辖区看了一看,再转回福禄县。冷云不喜欢思城县,他倒想还在黄家大宅那里审黄十二,那里又无合适的地方,总不能到“仿官样”里审吧?且有个裘县令,不能太过羞辱朝廷命官,还是得有个像样的地方来审他。思城县正在整顿,冷云就选了福禄县。 祝缨离开的时候没想到自己在外晃了一个月才得回来。 她一回来,县城人的心都放回了肚里。黄十二郎被抓之后,林家也跟着哀声叹气的,不少乡绅也有点兔死狐悲。偏偏人是冷云让抓的,祝缨很快又离开了,现在好了,她回来了。 为安人心,祝缨稍作修整便升堂,要公开审一审黄十二郎的案子。 第188章 义绝 李福姐的案子审得并不顺利。 主审官应该是祝缨,但是还有一个对案子极有兴趣的冷云。他说自己不会干预祝缨审案,却又搬了张椅子就坐在案边直勾勾地盯着堂上。他的身后有幕僚有长随,亏得没把一干伺候的人都带上来。 他一来,南府的那位上司也到了,他在另一边直勾勾地盯着看。 祝缨一切如常,堂上福禄县的差役们不免紧张,列队都比平常参差了几分。 然后是当事人。 原告被告双方都不是福禄县人,黄十二郎还有几个人知道他,李福姐干脆是默默无闻。也没几个人能说得清他们之间的前因后果、恩怨情仇。大部分旁听的人是冲“审案子”才来跑过来看热闹的。 近来思城县发生的一些事情也通过官吏家属、行商小贩之类隐约传过来了一些,这种以贫告富还有可能被主持公道的事情,实是百姓最爱看的桥段。他们都带着一颗紧张的心,也对结果有着深深的期待。 而同来围观的乡绅们的心情就复杂得多了,林翁知道的最多,闭口不言。其余有不少是县学生的家长,知道得比一般人稍稍多一点,也仅限于“清查隐田隐户”之类工作,更受重视一点的比如顾同干的是“收集诉状”。“仿官样”这样的活计是不会交给这些学生干的,却是最能惊动上面的罪名。 乡绅们多多少少有些赋税上的猫腻,祝缨一年一年地跟他们斗智斗勇,就是让他们多吐出来一点。乡绅们呢,也知道这事儿不太合法,又舍不得如数上缴。可谓左右摇摆。听说下了这样的狠手,他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案子一开始,祝缨命带原告被告上场,围观者一看双方的样子,或发出惊讶的呼声,或在心中恻然。 黄十二郎,一个胖财主,经过一个月的牢狱,肚子小了一圈儿,仍胖。胡子拉茬的,眼睛比以前都显大了一点,身上最醒目的是那身囚服。 能让黄十二郎穿上囚服,放到思城县绝对能让人惊掉眼珠子。 反观李福姐这边,他们一家是原告,虽然也安置在县衙里,身上也没穿囚服,还穿着布衣。衣服都是旧的、带补丁的,只有李福姐一人穿着像样一点,从老到小精神比黄十二郎要好多了。 两边一打照面,李大就上来要打黄十二郎:“呸!畜生!你也有今天!” 他为祝缨带路查了黄十二郎的家,觉得这件案子是赢定了,不像是偶尔有的县衙的官吏,开始装成好人样将他的实话掏完了就翻脸不认人还要打他。黄家都被抄了,还能有什么?!他要不抓住这次机会,官司就赢不了,全家这些年的苦就白受了! 起手就是大戏! 围观的百姓有紧张的,也有叫好的,热热闹闹仿佛赛神会。 祝缨将惊堂木一拍,童立赶紧指挥着衙役将双方分开。李大被两人架着还抻着腿要踹黄十二郎,黄十二郎在牢进里关了一个月,从愤怒、焦虑到恐惧、挣扎,如今终于可以有说话的机会了。他也大声叫:“冤枉!” 人是被冷云下令关的,冷云轻蔑地哼了一声。 祝缨又一拍惊堂木,道:“肃静!” 衙役维持完了秩序,祝缨命原告陈述。 原告还是李福姐主讲,她起初讲得还算有条理,但是气氛到了,也是眼见着有希望了、围观的人很多,情绪就越来越激动。她说两句案情,就要骂五句黄十二郎,从“不是男人”、“自己生不出儿子”骂到“祖上缺德、活该绝后”之类。 两县地域相近,方言口音虽有些差别,互相勉强能听得懂,百姓们听她骂也觉得过瘾,心情从案情也变成了骂街。案情是什么、真相是什么,好些人都开始忘了。 祝缨不得不打断她,说:“说案子!” 黄十二郎开始是喊冤的,但是一个男人听到自己的婢妾骂他不是男人,总是忍不住的。他冤枉也不喊了,开始骂:“贱-人,我何尝亏待你?给你吃给你穿,你这等不安分……” “没有你,我也不能缺吃少穿,有了你,我连人都做不成了哩!” 李老娘见女儿被这男人当堂羞辱,也跟着上来帮腔相骂。乡下老妇骂人,忌讳又少一些,黄十二郎指李福姐人品低贱,李家是不知足要讹他官司。李老娘直奔他下三路一击毙命:“不知哪里来的婊-子养的阉货!” 双方顿时不讲案子变成了人身攻击,说着一堆少儿不宜的话。围观者听了一阵的叫好。公审变成唱大戏。 冷云的方言水平不足以让他听懂这些话,因当地方言描述某些词汇时用词与京城标准官话有很大的区别,完全可以当黑话来用了。 祝缨将长案敲得啪啪作响,衙役们一通乱棍才将秩序重新维持起来。 双方都吃了点小苦头,不再骂,李福姐继续说案情,说着说着,又忍不住讥讽黄十二郎:“再好的地,种子瘪子也没用。”之类。她可谓深懂黄十二郎之心,专踩黄十二郎的痛脚。黄十二郎在一旁以绵密的“贱人”给她伴奏。 好容易她说完了,祝缨再让黄十二郎陈述。 黄十二郎说的也还是那一套,他是有契书证据的,福禄县拿不到证据不能说就没有证据,要不就交到思城县来审。 李大听了就想笑,对黄十二郎说话总以“呸”字开头,才“呸”出一个字,祝缨一个眼风扫到童立身上,童立先把他给制止了。 祝缨又问李福姐有没有证据,李福姐当然是没有证据的,不过她会扯。说:“大人莫在信他,思城县衙门里上下都叫他喂饱了,谁不向着他?他干的事还少么?宅子里的三娘家里欠他一石租子两年就滚成了十石,最后把三娘抵债!还有村东的孙四,灌田时他将渠堵了叫水只流往他家,孙四悄悄扒了渠,他说孙四偷他的水,将人也打死了……” 祝缨一拍惊堂木,道:“说眼前!” 这一件是真的没有的,李福姐跟黄十二郎过了好几年了。黄十二郎说的是:“是想要讹我的钱补贴她娘家,我给了,她家犹嫌不足,就要讹我!否则这几年,儿子都生了,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听的人都议论纷纷:“这媳妇儿贴娘家也是有的,妾么,更要往娘家扒拉啦!” 李福姐纹丝不动:“呸!你儿子不是你老婆生的么?他管姓林的娘子叫娘,管姓林的叫外公,跟我姓李的什么干系?” 哎,就是不认。 “你这妇人,一日夫妻百日恩,纵不认我,怎么连儿子也不认了?” 两人越说越离谱,一些看的人从义愤变成“过瘾”。冷云说是要看祝缨审案,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低声问道:“难道?这狗东西犯禁违法是实,却没有对不起这妇人?他都肯认儿子是这妇人生的了……” 他看这李福姐一家穷的穷、干的干,李福姐人也生得不怎么好看,再看黄十二郎,虽不英俊,却是个白胖子,带点养尊处优的气质,更像是“自己人”。 祝缨叹了口气:“大人,李福姐没证据,咱们却是有的。” “诶?有这个的吗?” 祝缨道:“这就拿出来。” 两人耳语一阵,一旁的上司坐得十分难受,以他对祝缨的观感,祝缨绝对会有后招。可是整个案子他一点参与都没有,这结果还得跟他有点关系——失察。 他又看了祝缨一眼,祝缨对他道:“大人放心,此案必结。” 她又拍了一下惊堂木,道:“来人!” 祁泰自己躲了,他宁愿去

相关推荐: 淫贱不能移(肉)   全职刺客   变态的钢琴老师   阮梨傅砚礼   凫月【1v1H】   虐爱成婚   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   不想当大将的我选择佛系   女友琳琳的故事   快穿之男配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