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云还回来了。要不是因为两宫崩逝,他家得天天开宴唱歌跳舞。 祝缨也是一份礼物送到,刚好将要出门的冷云堵回了府里。 冷云回京没吃一点儿亏,俩月下来又养得白白胖胖的。祝缨将礼单递给他的时候,他说:“收回去收回去,往年我在京的时候,你送我些南货就罢了,如今我还缺了这些?你把你自己家收拾收拾!都五品了,不能那么寒碜!你小厮呢?你仆人呢?都说你顾家,家里老娘和姐姐没个侍女,都用一个杜大姐!你……” 祝缨道:“我添了人了。” 冷云回到京城,纨绔气又回来了一些,指着祝缨道:“你都收拾好,别叫我送人给你。” “别!各家习惯不一样,我自己找。” 冷云道:“瞧你那样儿。来,坐。”让小厮出去说一声,跟之前朋友约的饭推后一会儿。 祝缨道:“您要有事就去忙,我就来看看您。咱们有多少话说不了?我不争这一时。” 冷云道:“那行,就一件事儿。你知道郑七的事儿了吗?” “昨天听老左说了,今天刚从郑大人家出来,这就来您这儿了。” 冷云张大了嘴:“你还真敢!” 祝缨道:“啊?” 冷云低声道:“他被罢职的事你应该也知道了吧?这可不太一般,陛下对东宫似乎有了些嫌隙。这时节该避避嫌的。他一个前詹事,离了职门前还车水马龙的,不是给他招事儿吗?” “我早上去的时候看着还怪冷清的,也没几个人过去。我是说,女眷也没有上门的。” 冷云道:“你长点心儿吧!你们俩,各自安好最好!” 祝缨心道:这不像是冷云能说出来的话呀。 她猜得也没错,这是昨天晚上冷侯揪着儿子耳朵说的,于是冷云今天就决定跟狐朋狗友约饭去了。 祝缨在冷云面前作出受教的样子来,冷云也急着出门,祝缨就从冷家又出来了。然后又到了老王家。老王已经过世了,家眷还在,儿孙都在丁忧,祝缨留下些礼物,剩下的熟人都还没落衙,她便在街上闲逛,给顾同、项乐讲一讲京城各处,又随时看着锤子、石头别走丢了。 行到老马的茶铺那里,见老马正在晒太阳。祝缨站到他面前一挡,老马眯着眼:“莫挡……哎哟,祝大人!!!” 祝缨笑道:“你这儿不错啊。” 老马道:“您回来啦?” “啊,面圣,过一阵儿还回去呢。” “哪儿都不如京城呐,早些回来……”老马收住了口,他很警觉地问,“您来拿我的?我近来可没犯法啊!” 四个衙役恶狠狠地瞪着他,心说:这一看就是个老贼头,还敢撺掇大人回京城,要是在咱们县里,我现在就给他抓牢里! 祝缨道:“拿什么拿?你没在我那儿犯法,我也拿不着你。来碗茶。”请了几个人吃茶,祝缨问锤子:“味儿怎么样?” 锤子喝了茶,说:“没有山上的好喝,还是陈茶。” 老马听他们说的话很奇怪,道:“南边儿说话,果然不好懂。也就是您,学得会。” 祝缨笑道:“听多了就懂了,不难。”闲坐一会儿,祝缨看老马拘谨,想来是被衙役给震的,丢下茶钱带着人先回去了。 到了家里,又换一身衣服,看看天色,再带着人往刘松年府上去,这会儿刘松年应该回家了。 ……—— 到刘松年家,她就只把衙役留在门房喝茶,把其他人都带到了府里。 刘松年回到家,正一身宽松的袍子作画中魏晋名士的风范,看祝缨带着高高低低奇形怪状的几个人进来,头都气歪了:“你干嘛呢?” 祝缨道:“来谢您呐!答应给您的橘子我也带来啦!” 刘松年狐疑地看着她,祝缨坦率地把礼单给他一瞧,刘松年道:“这还差不多!” 祝缨道:“就算差很多,也就这些了。我穷。” “嗤——”刘松年指自己对面,“坐。还用我请吗?” 祝缨不客气地坐了起来,等刘松年歪歪斜斜地舒服了,才对顾同道:“看见了吧,这就是天下文宗。” 刘松年警觉了起来,眯着眼睛:“你什么意思?这是谁?” “我的学生,明法科的。他本来读经的,转的明法科,家里不答应,他翻墙跑来的。怎么样?跑对了吧?天下文宗,就这样的。” 刘松年用力地躺了回去:“哼!真名士自风流,你懂个屁!还有,读六经那是王云鹤的事儿!你带他看王云鹤的板正去!” 顾同脚都软了:“刘、刘、刘……” “啧,还是个结巴。”刘松年十分嫌弃,看都不看一眼,“这些呢?你一准有歪主意。” 祝缨对锤子说:“还记得识字歌吗?” “记得的,都背下来了。” 刘松年坐了起来:“你说的可不像方言。” “嗯。” “番语?” “嗯。” “獠人?” “族名利基。” “不是奇霞了?你行啊!”刘松年乐了,叫来锤子说话。又问人家叫什么,又问人家几岁了,家里干什么的,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得懂。 还好锤子听懂了,说:“我记得看过五次桃花开了。他们把我们卖到山下当奴隶。大人救了我。” 祝缨道:“你背给他听、写给他看。” 刘松年看着锤子默写了几篇识字碑文,叹息一声:“天赋不因出身而有偏爱啊。”拿着这个孩子写的字,没有再刻薄字难看,越看越开心,给锤子指点几个字体结构。 他满意了,再看顾同也顺眼了,说:“这是地方偏僻被耽误了,到了京城别带着瞎逛,多学点好的。” “已是从九品啦,跟着我干些实事。学问晚了,做人做事永远不晚的。” 刘松年点点头:“不错。你还没面圣吗?” “正等着。” “还等什么?你明天不要出门儿,等信儿。” “别,我等就行了,您再舍着脸……” “呸!我想看你被陛下为难呢!陛下越来越圣明了,多少大臣奏对时都是一头的汗、两行的泪。” 祝缨笑道:“要不我现在给您哭一个?” 刘松年抄起锤子写的字纸卷了卷,扬起来要打:“滚。” 祝缨笑着滚了。 出了刘府的门,顾同的脸色还没变过来,结结巴巴地:“老、老、老师,刘刘刘……” “就是他了。” 顾同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到第二天都没回到神来。 ……—— 第二天,顾同起床之后还在发呆,知道祝缨能从京城弄来王云鹤的文章、国子监的课本与真正见到刘松年,感觉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祝缨也没理他,专心等刘松年的消息。既然刘松年说了,就代表现在面圣不危险。刘松年看起来放诞不羁,其实是个极有成算的人。就凭他能在皇帝面前一直这么潇洒,就很难得,如果皇帝不是被他下了蛊,那就是他的分寸拿捏得非常准。 刘松年进了宫,等早朝完了,扒了个橘子在皇帝面前吃。皇帝道:“你做什么呢?” “臣有点口渴。” “有茶。” “这橘子甜吃顺口了,嘿嘿。” 皇帝好奇了,就问橘子哪里来的,刘松年就说了祝缨。皇帝就叫回了王云鹤,问:“卿昨天说祝缨到京了?” “是。”昨天王云鹤已向皇帝提了,皇帝因为讨论禁军的安排,将此事不免往后略推了一推。现在刘松年又提起,他就又想起来了。王云鹤得着机会又把苏鸣鸾的事儿讲了,顺便也提了宿麦也种得不错,看起来是可以推广的。刘松年勉强一哼:“算个栋梁才吧,说柱石还早了点,长长再看吧。” 听到刘松年居然也夸了两句,皇帝说:“你这么夸他吗?不错!哎,我记得……有两个ying?”皇帝突然想起来了,刘松年这个破嘴,还挤兑过另一个人。 刘松年撇撇嘴:“段婴么。早回来了在皇城猫着了。” 王云鹤道:“二人各有所长。祝缨务实,劝课农桑、抚远夷、兴文教、易风俗、守境安民是可以的。段婴尚文,文章也是一代翘楚,声明远播,蛮夷也有心折者。” 刘松年发出不屑的声音。 皇帝笑道:“你是天下文宗,何必与小孩子怄气。王卿,你看起来更欣赏祝缨啊。段婴未必不好。说起来,我有些日子没见着段婴了,去,把他召过来吧。” 段婴蒙召,还不知道有什么事儿,给小宦官塞了个红包,从小宦官口中得知了个大概。他面上不显,心中实恼。 到了皇帝面前只作不知道,照常舞拜。皇帝叫他过来不过是一时兴起,见了他之后问了几句现在干什么,听了他的新文章,觉得写得不错。坏心眼地没有问刘松年,而是问段婴:“你与祝缨都是年轻人,据你看,此人如何?” 不如何!本来没放在眼里,却渐渐的成了个必要压过去的对头。正六到从五,是一道很难过的坎儿。段婴有信心自己能在四十岁前迈过这道坎儿,他有家世有学识有名望,又身在皇城之中,有的是机会。不想让祝缨给抢了先! 段婴道:“是个赤诚之人,是臣所不及。” “哦?” “听说,昨天祝县令去了郑侯家,礼仪一如往昔。” 王云鹤的脸沉了下来。 皇帝轻轻地:“哦。”他看了一眼王云鹤,想了一下,命传祝缨进宫,马上! 刘松年突然问道:“如果你是祝缨,你会怎么办呀?” 段婴怔了一下,皇帝也看了过去,段婴不得不答:“当劝郑大人持节守正,勿行差踏错。” 皇帝点了点头。 那边,祝缨换好了衣服,带着项乐到皇城前,将项乐留在外面,自己往里去见皇帝。从皇城到宫城再到大殿,一路体格差点儿的得累到脚软。 见了皇帝,先拜,等了半晌不等上面说话,祝缨也不急不慌,她进门就瞄到了王、刘二人都在,旁边还有个段婴,不过那没什么。蓝兴从祝缨进门就看着她,见她正在青年,面白无须,不知为何有点顺眼。轻轻地提醒皇帝:“陛下,祝缨到了。” 皇帝这才让祝缨起身,然后问道:“你什么时候到的京城?” “两天前。” “都干了什么?” 祝缨道:“先到皇城报到,见了王相公,将福禄县、瑛族之事先行汇报,以备陛下垂询。回家后拜访了些故人。” “见到郑熹了?” “是。” “哼!”皇帝道,“见一个犯官,好大的胆子!” “是。” 皇帝气不打一处来:“你知道犯了错?” “是。他安排上出了纰漏,被罢职了。” 皇帝更生气了:“他日他若犯了重罪,你当如何?” 祝缨抬起头,认真地对皇帝说:“我会亲自再查一遍。” 皇帝没料到是这个答案,咂摸了一下味道,突然不生气了,道:“你呀,出去几年还是这副脾性、这个胆子,真会惹人生气。说说,瑛族是吧?” “是。瑛族一支,阿苏家。”祝缨马上接过话头来。 皇帝又问王云鹤:“奏本递上来了?” 王云鹤也答:“是,昨日递过来的,臣写的节略。” “唔,我看一看再说,你们下去吧。” 一行人退了出去,王云鹤道:“还是乱跑了。” 祝缨笑笑。 刘松年对着段婴的背影翻白眼,对祝缨道:“有心眼儿别光顾着往正事上使。啧!” 三说才说了两句,里面皇帝又叫祝缨进去——他翻出了奏本,但是有些事儿记得不清了,懒得再琢磨又把人喊了回去。 祝缨再次入内,又简洁地将情况再介绍一遍,说瑛族的情况比较简洁,因为之前多次上书讲过了。再说这几年福禄县的现状,这就说得详细一些。再说一些自己这两年的心得,将对王云鹤讲的也简要地说了。 “当年陈大指点臣,如果好走,早就有人走了。” “陈大?” “陈萌。前头陈相的儿子,与臣是同乡,看臣年幼外任,故而提点一二。多蒙他不藏私,臣才能省了不少力气。” 皇帝想了一下,道:“他也是个能干的人,他父亲更能干。” “是。陛下,那臣所请?” 皇帝笑了笑:“准了。让政事堂议吧。”他本来就打算准了的,可惜那个瑛族的女子这回没跟着进京来,如果来了就更好了。 皇帝下令,给了个粗略的指示:品级在正六品,散官的品级、名号按照朝廷已有的制度来,具体实职官称名目由政事堂牵头和户部吏部等部门定。也甭分男女了,反正是蛮夷那边的,能羁縻就行。皇帝现在只要安定,他又不傻,非得人现在跟朝廷一模一样,那不是又要逼人造反么?这一点他看得也很清楚。 这事儿是祝缨起的头,所以议的时候她也得在场,从此,她得跟着大家伙儿先上朝,再去政事堂吵架。郑熹给的牙笏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第197章 高升 祝缨从皇城出来时神清气爽,眼下只要把苏鸣鸾的名位给定下来,她这一趟最主要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薅着冷云赶紧回去。一个刺史总不着家,像什么话?冷云在京城,又有点恢复纨绔样了,这可不太妙啊。 她打着百八十个主意,回到家里就调整了安排——明早上朝她得比以往起得更早才行! 并不是所有的散官都需要上朝,她有实职又有实务,地方官却领了任务就得跟皇帝面前露个脸儿。祝缨回到家里,面对关切的家人,只说了一句话:“一切顺利,明天开始我得上朝。给我收拾一下,今天得去王相公、裴少尹府上走一趟。” 顾同还没从见了刘松年的震憾中醒过来,又听到了“王相公”,好险没两眼冒星星。王云鹤的名头比刘松年大得多,像项乐、项安这样的偏远商人,对刘松年没太多的感想是常有的,王云鹤官声极佳,就没有人不知道的,都想跟着去。不能进府,就在门外看看也是好的。 顾同小心地说:“老师,学生侍奉您去?” 祝缨看了他一眼,顾同憨笑几声:“嘿嘿。” 祝缨道:“那还不快些收拾了去?”施鲲营建太后的陵墓还没回来,王云鹤现在忙得很,不值宿的时候回家也是非常忙的。她算了一下,王云鹤现在估计还没回家。第一站先去找裴清,争取一个晚上搞定! 这两位无论哪一个,都能帮她犯个夜禁。她如果白天都拿来在皇城里跟各部扯皮,能用来交际的时间主要是下午晚上,得好好利用夜禁的时间。 之前已经派了小吴去投了帖子,今天祝缨就直接杀奔了裴清的府上。 裴府门上跟祝缨也算熟人了,见了祝缨就说:“恭喜祝大人!步步高升呀!年少有为!” 祝缨道:“过奖啦。大人现在忙不忙?” 裴府管事笑道:“大人再忙,听说您来了,必会抽空来见的。祝大人请进,小人进去通报一声。” 裴清此时还没吃饭,见到祝缨笑道:“我猜你这两日必会过来的。” 祝缨道:“我来迟了,大人恕罪。” “别说客套话,来,一同用饭。” 祝缨道:“那可不敢,您瞧这天儿,吃完了回家一准犯夜禁。您是少尹,我要从您家进左出来犯了夜禁,不是给您添乱么?” 裴清做了个手势,祝缨谢了半礼,才到上首与他对坐。裴清看了看顾同,又看看祝缨身后跟着的项乐、项安,道:“从五品了,也该像点样子了,这是哪位?”他看向顾同。 “福禄县一个学生,顾同,办黄十二私设公堂案时十分用心,合了陛下的意,现在已是将仕郎。” 从九品,裴清点点头,鼓励了两句,让顾同也坐。顾同连刘松年都见过了,到裴清面前紧张一下:“咳,晚生,那个,谢过裴大人。”话也说全了,老实在祝缨下手坐了。 都坐稳了,裴清接着之前的话头对祝缨说:“怕什么?夜禁么?我给你开张条子。” 祝缨道:“那就多谢大人了,能别写日子么?我多用两天。” 裴清笑道:“不愧是你!好。反正……你等会儿出去走走就知道了。” 祝缨道:“好。拿上来。” 项乐将礼单也递上了上来,裴清道:“见外了不是?” 祝缨道:“就是不见外才带来的,冷大人必已带了不少南货分与各位,我这都不算新鲜了,充数充数。” 裴清也就笑纳了,冷云带别来的东西是贵重,不过祝缨总能给人安排些十分合意的东西。祝缨也不在他这里吃饭,讨了条子说一会儿话就走:“明天还得上朝,跟他们掰扯,我得回去预备着。” 裴清正好问她回来的事儿,祝缨也大大方方地说了。裴清悠然神往:“抚远夷……好啊!当年你一去三千里,都给你捏着一把汗,如今却令人羡慕!不要怕与他们争执嘛!呵呵,看陛下的意思是要尽快促成此事的。” 他点到即止。祝缨也会意,对裴清拱一拱手。裴清道:“要春耕了吧?” “是啊,今年我怕是赶不上回去监督了,还怪挂念的。” 裴清道:“你如今是从五品了,再做县令……” “我麦子还没种完呢,怎么也得种好了再说,不行我就上书请再任三年。” 裴清看她不像开玩笑,道:“我看你不会久留了,能动还是动一动,职事太低总窝在一个地方,不好。” “是。” 祝缨看到裴清管事站在一边,似乎在等什么,识趣地告辞了:“不打扰大人用饭啦。” “吃了再走又怎么的?我家椅子会咬你?” “条子给我,等我吵赢了请您吃饭。” 裴清笑着给她写了一张夜禁通行的条子,祝缨拿着条子带着人离开了裴府。顾同问道:“老师,这样就行了吗?” 祝缨道:“还是小心些吧。如今能开到条子的人可不少!”巫京兆是不喜欢惹事的,则权贵偶尔犯个夜禁就可以想象了。裴清是少尹,他也能开条子,就说明管理不算很严格了。也就是说,夜间路上,平民百姓可能没有,权贵和贼人比以前更能见到一些了。 项乐、项安暗中警惕,将刀握好。 接下来是去王云鹤府上,王云鹤在宫里忙得比较晚,估摸着这会儿差不多到家了。 顾同心想:不先去王相公府上,倒先去裴少卿家,这次序是不是…… 祝缨已带着他们到了王云鹤家,府上的管事也是认得她的,两人见了面,祝缨道:“哎!你如今担当大任了!”这是当年王云鹤做京兆时身边的一个小厮,被她说破家中有难事的那个,如今也在门上当管事了。 那人见了祝缨赶紧拱手:“小祝大人!恭喜小祝大人。” “同喜同喜。”祝缨说着,项乐把红包递出来,顾同把帖子递出来。 小管事将帖子接了,笑嘻嘻地说:“这就行啦。”拿着帖子进去,很快也出来:“相公和冼郎君在里面呢。” 祝缨道:“巧了!我也有事要找他呢。” 带着人跟着引路的小厮一路到了王云鹤见客的小花厅里,她这回带的人与去刘松年家大同小异,王云鹤看到这七长八短的人不像刘松年那么直白说出来,先让祝缨坐下说话。然后又看了一眼锤子和石头。 祝缨谢了座,又与冼敬拱手为礼,冼敬道:“后生可畏啊!” 王云鹤道:“你也是后生。” 冼敬不好意思地笑笑,又问祝缨:“可还顺利?” 祝缨道:“还好还好,福禄县的麦子种了三分之二,思城县我暂代了几个月,所以多种了一些,其余两县业也开始了。正好,冷刺史还在京里,趁他还没走,请他一起将这事儿铺开了才好。” 冼敬道:“你倒会帮衬。” “冷大人看似不羁,大事儿上头并不轻佻。不就是说推广之功么?只要事情办好了就成,哪能老想着吃独食呢?种粮这事儿,没个五年十年的也不成,要都想着功劳,到继任的来了,一瞧这事儿算不得自己的功绩,把这事荒废了再另寻摸个新鲜短视的点子,就要将地方折腾啦。一州之事又不是我能操控得了的,要为了这点功劳,就只要我一县种,别的地方不许种,也太不做人了。不过福禄县的事儿还没弄完,相公,再给我延三年呗。” 王云鹤指着她对冼敬道:“到我这儿来求官的并不少,直白要到我面上的倒是不多,这就是一个。” “那行不行呢?” 王云鹤道:“朝廷自有安排。” 冼敬道:“你先将手上的事做完再讲吧!哎,这就是刘先生说的那个孩子么?” 祝缨道:“是。他是利基族的。” 王云鹤看了锤子一眼,道:“带着他来,你又打什么主意?” “延三年,我再试着把利基族也捞过来。怎么样?”祝缨毫不迟疑地讲起了价钱。 王云鹤道:“你有把握?” “我试试,哪怕不成,我在那儿多种两年麦子朝廷也不亏本儿。” 王云鹤对锤子招了招手,锤子还小,对“丞相”的权势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怕倒不是很怕,对王云鹤作了个揖。王云鹤将他揽到身侧,慢慢地也问他年纪之类,见他的长相不似中原之人,虽然平凡但是双目灵动。锤子回答得也有条理,也开始识字了,说是:“江娘子教识字歌,我对着识字碑认了一些字,大人知道后就给我本子不用我跑街口去认碑了。现在开始读书了。” 王云鹤欣慰地道:“很好。”又问名字。 “锤子。” “啊?” 锤子食指在空中画着“锤”字,王云鹤看了一阵儿问祝缨:“不起名字?” 祝缨道:“那是他过世的父母取的名字,不好擅改,过阵儿等他再懂懂事儿,问问他想叫什么。” 王云鹤对冼敬道:“是顾及风俗不同。如此谨慎,怪不得瑛族愿意归附。你呢?”他又问石头。 石头的福禄方言已经很艰难了,官话就更学得乱了,祝缨用利基语说:“你过来,不要怕,这是很好的老翁翁。” 石头顿时放松了,给了王云鹤一个大大的笑,王云鹤看着孩童如此淳朴,一天的疲备也轻了许多,问道:“这又是怎么回事?” 祝缨道:“黄十二的案子,抄了家,发现里面好些没在户籍的奴婢。这是山上贩奴的贩卖下来的,本来是跟着父母,后来他们的父母都过世了。两人相依为命,拆开不妥。” 王云鹤道:“一聪慧一质朴,你可要留意。” “是。” 冼敬又问顾同:“你怎么这么拘谨?敢翻墙竟不敢说话了?”顾同僵坐在椅子上,满腹的机灵打了许多的腹稿,此时都在想:我在王相公面前说这些,会不会太愚蠢?还是不说为妙? 祝缨道:“又是刘先生说的吧?” 王云鹤道:“他很高兴。”拍拍锤子的小脑袋。然后说起了明天的事:“宿麦的事,阿敬,你与三郎会同冷云再规划一下。你们定个调子,让他襄助着办。” “是。” “唔,苏鸣鸾……”王云鹤想了一下说,“我记得之前你送来一个人,说是她表兄?叫……赵苏?你义子?” “是,自己考上的国子监。苏鸣鸾的父亲在世时与我结为兄弟,去世前将子女托付给我。” 王云鹤道:“你是有分寸的人,明日只管放开与他们议就是了。” “是。” 接着王云鹤又问了一些宿麦的事,又问祝缨沿途之见闻。祝缨说自己走的水路,这回没遇着什么案子,也不知道是巧了还是治安都变好了。沿途还未开始春耕,不过看着两岸田地平整,种起来应该不错。又说看过了沿河的土地,也不像是有水旱灾害的样子。 王云鹤都仔细地听了,再与她、冼敬讨论“交通与统治”的关系。这回不止石头完全听不懂,锤子陆续一个字、一个字地听清一些字而弄不明白意思——他的官话学得算很快了,也只是比较日常的对话。顾同等人只能偶尔听懂一小段,却都觉得这一段话令人茅塞顿开。 项乐是商人,对“道路”有更直观的感悟。对一个地方而言,太闭塞了不好容易穷,交通太便利了也会乱,非常考验执政者的能力。 三人说到了很晚,王云鹤意犹未尽:“明天咱们接着说。宵禁了吧?”他很自然地写了张条子给祝缨,祝缨手里捏着两张夜禁的条子,一咧嘴,带着人回了家。 ………… 家里人正等着她开饭。 祝缨道:“你们还没吃么?以后有这样的事儿不用等我。” 张仙姑道:“我们又没什么正事干,也不饿。洗手吃饭了,哎,杜大姐啊,你把那份饭给她们两个送去吧。” “谁啊?” 小吴一面帮着摆饭一面说:“江娘子么……出去一回,也不知道为什么生气回来了。来就到了房里,也不说话。” “哦。那就不叫她们了,饭送过去,杜大姐,你也回来吃。” 吃饭的时候祝大又问:“你又忙什么哩?家里有帖子呢。” 祝缨道:“什么帖子?” 小吴忙说:“各处官人、熟人的帖子,有金校尉、温校尉、蔺翰林……”他报了一串的名字,金良、温岳、蔺振、邵书新、郑奕、左丞等等,都是她送过帖子而回帖的。又有大理寺诸人的帖子来问好。再有京兆、万年、长安衙里的熟人。诸如此类。 祝缨道:“一会儿看。”明天上朝有遇到的就面谈,遇不到的就犯夜禁。 一会儿吃完了,祝缨先去书房看了一会儿帖子心里有了数,再安排了顾同、锤子读书。背着手到了花姐房门外敲敲门,里面一声:“谁呀?” 祝缨道:“我。” 江舟登登地跑下来开了门:“大人。” 祝缨就着屋里的灯光往她脸上一看:“出什么事儿了?” “呃……” “九娘那里没看好房子?” 江舟磨了磨牙,道:“她把娘子好好的房子给、给糟蹋了!” 小江也从楼上下来了,脸上冷冷的,对祝缨还很客气,道:“大人,没事儿,我理会得。叫大伙儿白担心了。” “说吧。”祝缨也没进屋,就站在廊下。 小江道:“您明天还要上朝呢。” “那就别废话。她亏你租金了?” 小江道:“我也不知从何说起,说起来倒显矫情。钱一文没少,还多了些。房子也还在,也没坏。我跟她说话没说对味儿。”她说着,嘴唇哆嗦了几下。 祝缨也不再问,道:“那行,有事儿甭憋着。” 说完便回房休息了,明天还早起呢。 ………… 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就起身,整个宅子都跟着动了起来。锤子、石头也揉着眼睛爬起来,要帮着打洗脸水。张仙姑一头顾闺女:“你吃口再走!”一头说小孩子得多睡。 回到京城她就开始说官话,石头也听不太懂,锤子道:“在黄家起得比这早。早起顾郎君还要教我识字呢。” 祝缨先不穿外袍,往嘴里塞了几个肉包子。天气还不热,家里做好的包子早起热热就得。杜大姐愧疚于自己的厨艺,祝缨擦擦道:“这样就成。” 然后由项乐跟着出门,祝缨对曹昌道:“你去侯府一趟,对甘大说,他什么时候得闲来找我,我有事要同他商议。” 又低声吩咐侯五去花街打听一下九娘那儿的事儿。 然后才是带着项乐出门,顾同道:“老师,我也去。” 祝缨道:“正要说你,你闲来与小吴两个去客栈看看他们。” “是。” 祝缨依旧是只带一个随从去皇城,到了才知道自己是最简朴的那一个。跨过了从五品这个道坎儿的官员通常都小有身家,再穷也能凑几个随从。有老大人是坐车的,随从更多。骑马的随从也不少,因为起得早,前后左右都有打灯笼的。 祝缨在“朱紫”里熟人算不得多,四下张望,不见冷云。冷云也是个封疆大吏了,偏偏是个懒鬼,没事儿不往皇城来——反正他是外官。倒是冷侯来了,与郑侯在一处闲谈。裴清也到了,四下张望找了一圈才发现祝缨,叫她过去说话。 祝缨一个生面孔夹在一堆人里面还算醒目,等到她到了裴清身边,人们已经确认了她是谁了。 裴清道:“起这么早还习惯吗?” “我以前在京的时候也早起。” “在福禄县也早起?” “呃……比这也就晚一点儿,就一点儿。” 冷侯与郑侯又叫她过去,裴清与她一同过去,才凑一块儿,冼敬又来了。郑侯道:“这一身衬你。”冷侯笑道:“一表人才嘛!年轻人穿着可真是精神!”冼敬道:“那我可不敢说话啦。”郑侯道:“你也好看,行了吧?” 裴清道:“那就只有我不好看啦!” 他
相关推荐:
「花園」--跳蛋寶貝
阮梨傅砚礼
角色扮演之羞耻度爆棚1
快穿:崩人设后我被大佬觊觎了
一些play的写法(1V1 H)
斗罗霍雨浩之我的分身太自律了
天下第一少女攻[重生]
今天也请杀掉我?【R18G】
百合ABO 我只感觉你
腹黑小王妃:惑世妖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