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咔咔两下,将金元宝两条胳膊给卸了。金元宝一声惨叫,又强忍着痛苦笑,带点讨饶的口气说:“这位娘子,好手段,只是有些疼。” 胡师姐没想到他叫这么大声,她看了这人一眼,对祝缨道:“大人,他有些身手,这样防着他跑。您审完了,我再给它装上。” 章炯道:“这倒是了。穿了他的琵琶骨!” 金元宝叫了出来:“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衙役们看向祝缨,祝缨点点头,胡师姐很自然地说:“我帮你们吧。”她说话声音也平平板板的,衙役们却不敢怠慢,见祝缨没反对,就一同去后面炮制金元宝了。 堂上一片快意!只有两个姑娘脸上露出点不忍的神色来。接着,她们也被收入了女监,由女监彻夜看守。本来胡师姐还想帮忙看着的,被项安带到后衙去了,江舟接手了这个任务。项安道:“后半夜我来替你。” 江舟道:“没事儿,就这一夜!好妹子,你让给我!我多干一会儿,请教大人时就能多跟大人聒噪两句了。” 项安道:“就算值半夜,大人也会教你的。” 两人说完,项安匆匆地带胡师姐去后衙。 …… 路上,胡师姐道:“还有事儿没回清楚么?” 项安笑道:“不是。” “要是事儿都干完了,那我还是回去吧。” 项安道:“不急不急,师姐,我问你个事儿。” “嗯?” 项安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找个活计吧。我也没别的手艺,就这点儿武艺,只可惜看家护院的人家也不太喜欢雇女的。” “你的武艺比我二哥还强呢。” “看着不像呀。”师姐说。 项安道:“那……你瞧,知府大人这儿,要是想请你,你愿不愿意跟大人干呢?” 胡师姐吃了一惊:“进衙门?” 项安道:“不当差也行,大人单雇你帮他做事,平常就住家里,家里也好几口女眷呢。要是有今天这样的事儿,也请你出手。酬劳好说。你看呢?” 胡师姐想了一下,说:“行,还给跟你们就个伴儿。” “别看我,就说你自己。” 眼看要进后衙了,胡师姐站住了,说:“你看呢?” “我当然想你留下啦。” “那行。”胡师姐道,“这个大人是个好官。” 项安道:“那酬劳呢?你想要什么样的?” “大人真的要雇我?” “嗯。” “你看什么样的好,那个,别要太多了再把人吓跑了。”胡师姐说。 “你是想衙门当差,还是跟大人?” 胡师姐道:“我就不进衙门了,我也不会干别的。大人有今天这样的事儿要用到我,吩咐一声就行,我也照办。” 项安道:“那,四季衣裳各两套,包吃住,跟我住一块儿,吃……嗯,跟老封君和大娘一道吃。每月一贯钱。要是生病了,管你看病,要是能跟咱们大人干到三年,你要走,只要提前俩月说一声,好找接替的人手,还给你盘费。你看行不?” 胡师姐反而不敢接话了,道:“这……这也太好了吧?!” 就这,包吃住还包衣裳,三年的工钱就是白赚,攒下来能买好几亩地了!而且一个月给一贯钱?!!!她爹活着的时候,跟着商队也赚不了这么多。 项安道:“大人本来就是好人!” 胡师姐想起了项安之前讲过的事情,项父的仇、种种案子,以及自己在府城这些日子看到祝缨的所为,点点头:“要这样,一直干下去都成,只怕以后老了,不及年轻人筋骨健壮,就没用啦。” 项安道:“到那个时候你也有私房钱了,大人也不会不管你。你看老侯叔。” 胡师姐点点头:“好。” 两人手拉着手进了后衙,祝缨已经在书房里坐着了,顾同端茶倒水伺候着,丁贵笑道:“小郎君,莫抢小人的饭碗呐!” 顾同与他也混熟了,道:“去去去。” 丁贵笑道:“都多久了,还跟才见着大人施展似的?” 顾同道:“我这是学而不倦。” 祝缨道:“行了,案子结了会从头给你讲解的。” 顾同高兴了,项安在外面说:“大人,师姐带过来了。”顾同又跑去开门。 他对胡师姐也很好奇,跟人家叫一声:“胡娘子,请进。” 进门之后,两人站到了桌案前,祝缨起身道:“来了?坐。”丁贵又给上茶。 胡师姐小心地并不坐,有点拘谨地行了个礼:“妾拜见大人。” 祝缨道:“这几天辛苦你啦。” 胡师姐道:“也,也没什么。” 祝缨道:“请用茶,项安对你说了么?” 胡师姐茶也不喝了,道:“是。” 项安代她说:“师姐闲云野鹤,不大能受衙门的拘束,钦佩大人的为人,愿意为大人看家护院。大人有旁的事儿征召,师姐也责无旁贷。” 祝缨道:“那可就太好啦!娘子还有什么要求么?” 胡师姐忙说:“已经太好啦。” 祝缨道:“那行,以后咱们手头宽裕了,再涨。先签个契吧!” 她准备好了契书,条件列明,胡师姐是个半瞎,识字不多,项安给她念了,胡师姐心情激动,跟一位知府大人家里看家,又比风吹日晒强得多了。跟商队出去,跑路辛苦在其次,气候、生病等等更是麻烦。 她也不会写字,就按个手印。一式两份的契书,先期三年,到期再续。 祝缨道:“行了,那就准备吃饭吧。回来再置办你的家具、衣裳,铺盖家里倒是有多的,现在就换上也行。明天搬取你的行李,今天晚上先随便吃,有什么忌口的、喜欢的,告诉厨房巧儿和林娘子他们。你住前面西院吧。有拆洗的衣服什么的,家里也有人管。” 她没等叫花姐就先给胡师姐安排好了!胡师姐那一手弹子,她有点馋。 胡师姐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儿,不想竟是如沐春风,全不像是官员的样子。又心细,安排事务面面俱到,一时不敢相信,又有些惶恐。她的膝盖微弯,说:“我是粗人,都行,这也太好了。” 祝缨道:“先住下。” 胡师姐还不太敢上桌吃饭,当护院的,也没有跟主人家一起吃饭的。项安给硬拉到了桌上,胡师姐心想:兴许是头一天,东家客气些,我可不能将这个当成寻常,自己轻狂起来了。 祝家三口听说她家里没人只有自己一个,就先同情上了。连祝大都说:“家里也有屋子,就住这儿吧。” 花姐打量她一下,就知道得给她添置衣物了,吃饭的时候让一让她,见胡师姐还是有些拘束,就不再跟她客气,免得她不自在。张仙姑就对花姐说:“一会儿给她安排一下。”又问胡师姐叫什么名字。 胡师姐也没名字,别人也有叫她“胡大娘”的,也有叫“胡娘子”的,张仙姑就叫她:“胡娘子。” 她在家里的称呼也就定下来了。 当晚,花姐先带她认了家里的这些人,然后带着杜大姐开库房取新的铺盖,又暂取了自己的一套衣服给胡师姐换上。她的衣服一向素淡,给个守孝的人穿正合适。“家里旁人的衣服都不合适,这是我的,新做的还没上身。明天再找裁缝重裁过吧。” 本来项家兄妹是住在前一进的西路,兄妹俩住一个院子,现在祝缨要给胡师姐安排住处,胡师姐忙说不用,在项家兄妹那儿有个偏间儿支张床就行。祝缨看出来了,胡师姐跟这师弟师妹不能以一般的师门关系来看,项家以前是胡家的雇主,项家有钱,胡家就是出力的。之前说让她跟项安就个伴儿,现在看就不太合适了。还是给人单独开个院子的好。 祝缨道:“他们都安顿好了,就别再挪了。你再去,他们也挤。正好有空置的院子,你住就是了。以后要再有人来,就安排同你一处住。” 胡师姐听到这话马上就答应了。 屋子里的家具当初都是一起配的,竹具,简单扫尘就能用。胡师姐自己有了一个单独的小院儿,一切用品都是新的,像做梦一样。洗了澡,篦了头,换上新衣服,躺到新铺盖里。活了二十几年,记忆里也没有这样的一次全换新的日子。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修修补补着凑合的,衣服穿不下了,才裁件新衣服,这时候鞋子还是旧的。等换了新鞋,衣服又开始打补丁了。有时候更换不及,就打双草鞋凑合。一切用具也是如此。 胡师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第二天一大早,她猛地睁开眼,看着陌生的环境,弹坐起来,眼前一黑,旋即想起来是怎么回事。她赶紧起床穿衣,拉开门起来想找水,得赶紧洗漱,她得练功了。 出了院门,撞上杜大姐端着个盆过来:“胡娘子?我给你送水来了。” 胡师姐问道:“大姐,井台在哪儿呢?” 杜大姐告诉了她,又说:“等会儿再把那个缸给你刷刷,担水过来。”院子里有水缸,为的是取水方便。 胡师姐收拾停当,花姐的衣服她穿着有些余量,她掖好了衣角等处,想到梅花桩那儿看看能不能用。到了一看,祝缨正蹲在上面呢。胡师姐吃了一惊:“大人?!” 祝缨笑道:“来,练练?” 胡师姐轻巧地跳到她下面的一根桩子上,祝缨道:“这儿以后想用就用。” “是。” 祝缨跟她聊了会儿天,问是不是每天都练之类,胡师姐只要没事儿,每天就是吃饭、练功,祝缨如果忙了,练功就放下了。心道:到底是术业有专攻。 她说:“练功之后多吃点肉,不然容易饿。” 胡师姐脸上一红:“是。” 祝缨跳下:“行了,你自己来吧。”她又去提起了弓箭,嗖嗖几下,摇了摇头,院子太小,这个距离她的准头是不错的,再远一些不常练,可能就不行。是时候找一下梅校尉了。 晨练完了,休息一下吃早饭,然后就是去府衙。 胡师姐这天被花姐等人拖着收拾屋子,家具全打扫一遍,被子重新晒过。又是找布料让她挑选,又是找裁缝。胡师姐就随便选了月白色的几块布料,也不要绸衣:“布的就行。”花姐道:“穿多大鞋?” 胡师姐道:“我自己纳就行。” 花姐道:“那得多大的功夫?” 胡师姐想起来,自己是给家里护院的,还有衙门如果有案子她也得跟着去干。急忙道:“大娘子说的是。匆忙搬取了自己的行李,她就一个很小的包袱卷儿,包袱皮儿上还打着个补丁,拿来放到了衣柜里。 自己去把水缸挑满,放下袖子,掸掸身上,将后衙巡了一遍,见门锁都好,墙头也没人爬过。跑到前衙去,跟项安站在一处给祝缨撑场面了。 ……—— 郭县令这次的动作也很快,堪比抓庄家时的李司法。 他也是连夜拿人,将人带到府衙来与金元宝对质,对质完了,祝缨这儿结了案,他再接着升堂判他手上的案子。 王二郎先是死不承认,金元宝却熟练地说出了他身上所佩的饰物。王二郎道:“他与我熟,知道我身上有什么东西也不稀奇。” 祝缨命人将新娘子的母亲和丫环都叫过来,让她们辨认。新娘子的母亲说:“是我女儿的针线。”丫环只管低着头,泪水涟涟,点了点头。 王二郎便说:“是那天她问我买簪子,钱不够,拿这个抵的。” 金元宝道:“放屁!你分明说是拐得那个傻丫头给你的!到时候拿这个给岳父一看,不给你也得给你了。大人,他还有别的物件儿!” 丫环忽然抬起了头,道:“二郎,这是真的吗?!我们小娘子,被你骗得好苦哇!” 郭县令也是没想到,自己的案子在府衙的公堂上又被招了出来。与小姐形影不离的丫环,当然是知道得最多的。与方家不同的是,王二郎能够自己就见着新娘子,是二人看对了眼,小丫环是为了帮着自家小娘子才隐瞒的。 知道要出嫁的时候,主仆二人都慌了神,想找王二郎。可一个货郎,到处跑的,他不来找她们,她们也难找到她。到了日子,新娘子绝望了。 祝缨问他去哪儿了。王二郎道:“小人是欠了点儿赌债,躲债去了。” 祝缨对郭县令道:“这是你的案子。” 郭县令道:“是是。多谢大人。” “那样的话就不必再说了。司马?眼下这个,可这是你的案子。” 章炯怎么也不肯接,道:“案情是大人查出来的,当然由大人来判!” 祝缨道:“司马先前所料并无差错,只因原告聚众哄闹,方才不得不中断。” 章炯十分推辞。 两人在上面谦让,方家诸人在下面心急如焚,先是向章炯请罪,承认自己见识浅薄。转个向,又请求祝缨来判。 章炯也想看看祝缨怎么判这个案子,索性离席避让了一下。 祝缨道:“那好吧!我是代司马断案。堂下听判!” 新婚自缢案能有突破是件好事,不过难的是眼前的案子要怎么判。如果来个呆子判,金元宝顶多也就是个流放,小环怕是得要发卖,方小娘子也讨不着好。虽说两个姑娘是糊涂,也该受到教训,金元宝毁人一生只是流放未免太便宜他了。祝缨不想像当年曹氏的案子那样,暗中下黑手让他去死。 且一巴掌抽在本地士绅的脸上,痛快是痛快,也不是怕他们,以后天天过招也很麻烦。本地士绅比福禄县的土财主更麻烦一些。 你不是“狐仙”吗?刚好又好装神弄鬼给人算命,断你个“巫蛊”不算冤枉你吧? 祝缨缓缓地说:“金元宝,你孤身一人在她们大宅里,她们要是不愿意,随便哪个喊一声儿,你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她们主仆终究一声未吭,可见你有些神通!我现在就废了你的神通!” 她命人燃起炭火,取了自己的官印往里一扔,将金元宝往衙门外一押,官印倒是真材实料,烧得通红,拿火筷子往金元宝脸上一按!一股白烟冒出,金元宝放声哀嚎。 围观的百姓都来听这奇案的判决,荆纲等人与县城里的士绅们、府学的学生们也都来围观。“狐仙”本来就很吸引人的注意,现在又“破法术”,一股白烟出来,这是真的有妖术啊!!!再看金元宝,刚才还让人觉得很好看很可亲的脸,狞狰得可怕,果然是被破了邪术! 祝缨又将金元宝赠给方小娘子的那根簪子——就是胡师姐偷窥时看到的那个——也扔到炭火里烧了。说:“巫蛊的法器现在烧了,人就清醒了。” 当然,她没把方小娘子拿出来展览,这姑娘看着不像马上就清醒的样子。 方老翁瘫在了儿子身上,说:“这下好了。” 巫蛊,金元宝就死定了。他女儿也不是与人通奸,只是受了不可抗的妖术,现在也算解了。名声无法恢复如初,但是防止了最坏的事情发生。方老翁心中满是庆幸,再看祝缨就觉得知府大人真是可亲可爱。 祝缨没有判小环,而是将她发还回去。小环固然可恶,要判她,不免又要牵连出方小娘子。这小娘子才是真的倒了八辈子的霉。不过小环是方家的丫环,被方家记恨上了,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她却不能再回护小环了。 判完了,祝缨又借题发挥,命张告示,宣谕全府:“不要信淫祀!要信,就信朝廷正经定下的神仙!要进,就进朝廷发度牒的寺观。” 同时再宣讲了一回“巫蛊”大罪,并且告诉大家神仙不会与凡人交和,妖怪只会骗奸妇女的,都是“巫蛊妖法”,敢张口,只管拿来告官。赤铁烙面,穿了琵琶骨再斩首,这就制服了。放心,办得了它,不用害怕! 如果有人要你奉献家产的,那玩儿也是巫蛊,千万别信! 宣判完,百姓们一阵欢呼,也有一些有智慧的老人看了,会心一笑,叹一句:“大人是个厚道人啊,给人活路。” “厚道人”已回了府衙之内,荆纲等人跟着进来,方老翁一家今天也洗干净了脸,都跟着进来道谢。 祝缨道:“要谢就谢司马,司马要是不管你们,你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拿你家丫头,拿错了?” 方老翁会意,又向章司马致歉。 章司马道:“快请起,我既是本府司马,该我管的,我就会管下去。” 荆纲道:“好在狐仙拿住了。” “你见过那么废物的狐仙吗?”祝缨问荆纲。 荆纲哑然。 祝缨对方老翁道:“女儿还是要读点儿书、见见世面,你又不是养不起。养成个傻子给别人送菜吗?” “是是。” “那个丫头,”祝缨说,“你要怎么处置?” “大人的意思是……” “你有气,这个大家都知道。想追究,就自己去。不过,我不想听到这件案子再起什么流言,更不想听到有什么凌虐的传闻。” “是、是,悄悄的罚过就算!” “得啦,闹腾了这么久,赶紧回家缓缓神儿吧。司马,咱们听听隔壁怎么断案的去?” 章司马笑道:“请。” 郭县令这案子简直太舒服了,人证物证都送到眼前了,这个丫环恨王二郎恨到牙痒。她跟新娘子在一起七年了,她打小在这家帮忙的。新娘子有心仪的人了,她就帮着新娘子,哪知道弄成这个样子!丫鬟发誓要咬死王二郎。 郭县令想想祝缨刚才断的案子,思忖了一下,将王二郎断了绞刑。理由是“诱拐妇人时就该知道这妇人以后求生无门,等同谋杀”,再断新娘子虽然做了错事,但是已经自缢了,就不追究了,由父母领回尸体安葬。婆家无妄之灾,要娘家退还聘礼赔偿婚礼损失等等。丫环也有错,但是因为作证有功,所以打个二十板子,发卖。 也还行,祝缨点点头,与章司马一同回府衙去了。 这一天过得相当充实,祝缨对胡师姐道:“行李搬来了吗?” 胡师姐道:“都搬好了,明天去退房子。” “行。家里有几个猴子,你见着了别太在意。有个小猴子要跟你学艺,你愿意教就教,不愿意教就叫她写字去。” 胡师姐道:“是。那个小娘子,要想练成,可得吃苦头,又费功夫。她还要认字儿,没那么多辰光练功。怕成不了高手。” “没事儿,她能用多少功就得多少力。对了,你想识字吗?” “我?” 这时外边一阵惊呼,祝缨道:“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丁贵刚抬脚,胡师姐已经一道白影蹿出去了,很快回来说:“刚才要卖的那个丫环,碰死了。” 祝缨轻叹一声,指着丁贵说:“叫小吴拨点钱,给她埋了吧。” 第216章 难题 两个案子一结,一场大热闹就此落幕,于官府,接下来就剩写公文、记宗卷之类的活计了,于府城百姓,就是又有了小半月的密集谈资,以及日后闲谈时偶然提起的话题。 府城的士绅们见状也不再闹了,回家该会友的会友,该访亲的访亲,该打理家产的打理家产。南平县的宿麦不是祝缨直接管的,郭县令的手法也跟祝缨差不太多,他也是先寻了些富户,让他们先种来看看。 章司马没出丑,荆纲回来也没能翻天,大家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去,头一年种宿麦,田间管理还是要多留心的,他们不时就叫来管事询问,有时还要亲自到田边看两眼。再有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准备送礼了。 一时之间,府城又恢复了往日的情状,看不出来曾经有人围过府衙了。 祝缨这会儿也挺忙的。 结案当天,她一回家就被家里的女人们给围住了,张仙姑问:“怎么样?怎么样?听说‘狐仙’是人假扮的?” 祝缨道:“嗯,是个男的。” 张仙姑啐了一口:“呸!真不是个好东西!”她看苏喆在旁,不再追问男女之事,什么时候小孩儿不在什么时候再问。 苏喆听说是人假扮的就不感兴趣了,嘟着嘴跑去荡秋千了,她现在又喜欢上了这个游戏。 祝缨也不禁止她,但是让女仆看好了,别让她出了危险。苏喆道:“我就玩一会儿。” 祝缨道:“多玩会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功课做完了就行,照苏喆的进度,怎么也得到明年才开始正经读书。 她换了衣服,让项乐去给梅校尉投个帖子,过两天要去兵营里拜会一下梅校尉。梅校尉与福禄县的丁校尉一样,都是在城里也有个不错的宅子,平常却又是住在兵营里的。梅校尉手下兵多,同时也看管着南府最大的流人营。 那个地方几乎成了一座大镇子,离兵营不远还有草料场、粮库之类,他们无论是粮饷还是升迁等等,跟地方上都走的都不是同一条路子,不过在一些事务上有交集。比如流人营。 这里的人犯在满了一定年限之后是可以就地转入当地户籍的。自祝缨到来,还没有接受到大批量这样的人群来充实南府的户口。祝缨手里也有一份名册,她到了之后就抽空研究了一下。现在她想跟梅校尉那儿提几个还没转入户籍的匠人来用。 项乐回来之后,带来了梅校尉的话:“随时恭候大驾。”祝缨决定第二天就过去。 当天晚上,祝缨再次筛选了名单,又叫来小吴:“准备些屋子。” 小吴忙问:“大人要什么样的?什么人来住?小人好有准备。” 祝缨道:“不难,以前也做熟了的,流人营的匠人。” 小吴道:“好嘞!大人放心,都包在我身上。” 祝缨道:“看守也要准备好。” “是。明天用不用再套几辆车?大人要用的人怕是得有点儿手艺,说不定跟当年那些石匠似的,还有惯用的家什。连伙食我也准备好了,大人就放心吧。照葫芦画瓢,小人还是会的。” 祝缨笑骂:“想准备就准备。废话那么多干什么?” 小吴笑道:“是~” ………… 第二天,小吴套好了几辆车,跟着祝缨往梅校尉那里去了。祝缨看了一眼车辙,问道:“你带东西了?” 小吴道:“车都带了,不捎点儿东西多不好呀?一点儿酒食,也不多。” 祝缨满意地点头:“走吧。” “哎~” 一行人不多会儿便到了兵营,梅校尉全营都从祝缨这儿领了好处,听说她来,都打起精神来,梅校尉笑着出来迎接:“祝大人,好久不见。”祝缨的品级比他高,他也不敢托大。 祝缨道:“叨扰了。” “哪里哪里,请!” “小吴。” 小吴很自觉地与梅校尉手下的人办交割,笑着说:“大人命准备了些酒食。” 梅校尉又客气一回,祝缨道:“做客哪有空手的道理?” 梅校尉道:“这话说得下官就不好意思啦,下官见大人,也常空手的。” 祝缨道:“那你这回补给我点儿什么?” “大人想要什么?” 祝缨道:“慢慢聊?” “行!来啊!” 梅校尉给祝缨安排了个列队,请祝缨登上了他的“点将台”。这台子是许多兵营里会有的,就是一大片空地的一侧垒个高出地面的大平台,站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着底下士兵列队、操练、布阵等等,教习的时候教头在台子上演示,下面的士兵也看得更清楚。 “点将台”是个惯用的称呼,在这里名不副实。因为营里最大的官儿就是梅校尉,现在是正六品,只要上了从五,就能被称为“将军”了,可惜这一道坎儿就像文官的坐六望五一样,也是卡住许多人一辈子的难关。这营里没将军,点不着。 祝缨饶有兴趣地与梅校尉并列站在台子上,看着一个小校拿着旗子在那儿舞,底下士兵排好队,大喊一声。旗子连舞,有一个小校从中间跑了出来,到了点将台下,抱拳道:“校尉,列队已毕。” 梅校尉开始训话:“今天祝大人到来,都打起精神来!” 底下士兵齐齐一声,这众多男子低沉的声音一起,字音都显得模糊了,像是“是”又像是“好”还像是“嗷”。 祝缨估摸着自己嚎不了那么大声,只举起袖子来舞了两下,然后揖了一揖。接着对梅校尉道:“校尉太客气啦。” “哪里哪里,大人请上座。哎,你们开始吧!” 小校又换了两柄长长的三角旗,一直竖、一横放,士兵们马上跑动了起来。梅校尉道:“这是一字长蛇阵。” 然后旗子变幻,两旗交叉,梅校尉道:“呐,这是八卦阵。” 接着再变,祝缨看他们演了八种军阵,算是开了眼了。她以前跟禁军打交道不少,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她不由问道:“禁军也是这样的吗?” 梅校尉道:“这个末将就不太知晓了,大人没见过?” “净在门口跟他们看腰牌了。” 两人都笑了。 祝缨又问:“这样见天操练,他们吃喝跟得上么?” 梅校尉道:“能吃饱,吃饱了就得练,可不敢再……”他压低了声音对祝缨说,“等会儿再说。” 等士卒列完了阵,梅校尉又与祝缨乘马从军阵中过,祝缨一直留意观察。到最后结束,二人重回点将台,梅校尉宣布操练结束,再请祝缨到他的“大帐”里去叙话。 梅校尉的“大帐”不是真的帐篷,也是一个代称,他住着营地里最好的一处房子。两人到了“大帐”分宾主坐下,热茶奉上来,这才是开始正经的“会晤”了。 祝缨此来是有几件事儿,一是看看兵营,好歹有个数。二是跟梅校尉商议一下流人营的事。她之前看过了,这个流人营里工匠也有一些,匪类也有一类,更要命的是,还有一些是流放的官员之类,官员们心存希望的,有些就不太愿意将户籍落在这儿,还想等着遇赦还乡或者重新起复。官员犯错,五花八门,万一遇到个比如龚案的官员,现在就不适合再给他拖到府衙优待。 具体的细节,还得祝缨跟梅校尉商议。 南府如今她也算能掌握了,接下来她想接触利基族,府城里也有少量的利基族的人,但是都是比较自发的行为,并不像阿苏洞主那样把妹子嫁到山下来。比较起来,阿苏家算比较倾向于同朝廷接触的,利基族比他们要更强硬一点。 如果要接触,祝缨认为背后还是得有点倚仗的。这个倚仗就是梅校尉。祝缨也不打算“开边衅”,她研究过了上次“火烧群獠”事件,之前的知府甚至能够召来几十上百号人一把火烧了,可见这事儿也不是不能成的。军事的威慑是其一,山下的物产是其二。利基族现在应该也是有与当年相似的交换需求,同时应该也是忌惮朝廷武力,也不敢或者说没本事开战。所以祝缨觉得缓和关系的希望很大。 前面几件事都好商量,梅校尉道:“流人营那儿,大人看好了,想要谁就提谁!不过,末将也有一事相求。” 祝缨问:“何事?” 梅校尉道:“我这儿有一个文书,干了许多年了,字又好、文又好的,只可惜当年犯了点儿事,发配到了这里来。走的时候家里老娘已经很大年纪了,前阵儿听说老娘没了,想回去。还劳请开张路引。” 祝缨道:“到南府多少年了?” “总有个五、六年了吧,哦,我想想,七年前。” 祝缨道:“人还在校尉面前吗?可否请来一见?”如果是官员犯罪到判流放,估计她在大理寺的时候应该听说过。 梅校尉道:“当然可以!他呀,说是替人顶缸,一些账目上的事儿,又有一些官司。” 人叫过来一看,祝缨叫出了他的名字:“陆美?” 梅校尉道:“认得?” 陆美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但是南府条件艰苦,他早生华发,他知道祝缨到了这里,没想到祝缨竟然还记得他!苦笑一声:“祝大人,不想在这里还能再见到大人。” 陆美这人,那倒是个年轻有为的年轻人,出身贫寒,倒是凭着自己的本事冒的头。发达之后也没有抛弃发妻,对父母也是孝顺,看起来是毫无缺点的。但是有一个大大的问题——没后台。人入官场想要往上走,多少得跟上官有点儿干系。要么是得到上司的赏识,要么是得到上司的女儿,要么是……得替上司干些见不得光的事儿。祝缨自己,除了没娶上司的女儿,另外两条也都干“得”了。 即便如此,祝缨都算幸运的,因为她一开始就是郑熹给带进京城的,郑熹也拿她当“自己人”。最惨的是一些个恶事也干了,罪也扛了,却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头。 陆美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他是
相关推荐:
超品相师
雍正试婚宫女[清穿]
炮友以上,恋人未满_新御书屋
「花園」--跳蛋寶貝
今天也请杀掉我?【R18G】
莱娅·特里的铂金幸福(HP)
女友琳琳的故事
妖师(nph)
天灾求生:空间囤货躺赢日常
不想当大将的我选择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