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276章

第276章

宫、帮着自己的孙女婿。她以前也管不着什么朝政大事,为某人求情谋官之类的事她能干,却没有自己的“党羽”。想现攒人,一时也攒不着顶用的。听儿子说祝缨种种好,一年多以来看祝缨办事也确实是靠谱,她便动了念。 祝缨是郑熹一手带出来的人,这个安仁公主知道,老太太于是有了一个特别直接的想法:他是七郎的人,与七郎亲,才不多为我们办事的,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变成自己人! 从来婚姻就是结两姓之好的事,除了婚姻双方,连同做媒的这个人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提亲的这个人,至少与其中一方有着不错的关系。结姻如结盟,则见证的也不能是个外人不是?婚姻中的另一方,当然也是她亲近之人,绝不是随便凑数的。 安仁公主拿出来诚意,不肯轻易就放弃了。 祝缨道:“要是有化解的办法,我早就做了。”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热心老太太不见了,只留一个心里不高兴的公主。 安仁公主不说话了。永平公主叹息一声,道:“那就是无法了。” 祝缨也跟着叹了一声:“辜负殿下厚爱,下官惭愧。” 两位驸马又开始打圆场,骆晟道:“阿娘今天吃了酒,心里高兴,一时动念,哪知……还请子璋不要放在心上。” “没有。今天是殿下的好日子,下官就不在这里扫兴了,下官告辞。” 骆晟将她往外送了一送,再次为安仁公主的事解释了一句:“老人家,就是热心,爱做媒。” 祝缨道:“是啊,遇着好几位了,每次都要辜负长辈美意,实在过意不去。” “哦……” 祝缨笑笑:“今天是殿下的寿辰,您做儿子的快去陪陪母亲吧,我认得路。” 骆晟又是一声叹,回到了母亲跟前。因为有永平公主在,安仁公主并没有明显发作,永平公主说:“一个人的命数可真是奇怪,老天爷给了他这一样,就没有给他那一样。” 安仁公主道:“莫不是故意说这话来哄我的?” 骆晟走了进来,说:“阿娘怎么又自作主张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未娶妻,必有缘故,平日也没听说他要议亲,许是真的。” 安仁公主道:“要不是那些废物出的破烂主意我听着都刺耳,何必非他不可?这小子也太狂了,就这样拒绝了!” 老驸马看着这一家四口里三个说话不靠谱的,说了一句:“他要娶,难道郑七不会保媒?” 安仁公主扬起了下巴,道:“你们这么说,倒有点道理。我倒想,他娶不了妻,难道还不会纳个妾?从四品,能有几个妾来着?” 骆晟道:“这……不好吧?” 安仁公主道:“这怎么不好了?这是一件大好事。我再想想,妾……就要换个身份了,名门淑女,谁与他做妾来?看我干什么?一瞧他就是个一肚子鬼点子憋住了就是不往外倒的主儿,他对郑家必不像在咱家这样。还是有亲疏啊。得想个办法,哎,明天给他些财帛礼物。” 安仁公主风风火火,越想越觉得自己的主意好,问道:“你们说呢?” 老驸马说:“美人金帛,再就是仕途啦。不妨对他直言,他为咱们出谋划策,咱们为他向陛下进言,给他升一升?” 安仁公主指着骆晟道:“那鸿胪寺怎么办?沈瑛不顶用!这些年也没干出什么可夸的事来!也不知道给我儿争些权柄功劳!祝缨一走,去哪里再找一个合适鸿胪的人?” 骆晟道:“你们一说,倒像是交易了。还是我来问一问他,看他有什么志向,真心换真心才好。” 安仁公主一撇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凭他什么真心,也是要金帛来表白的。现告诉他,现在帮忙,我们忘不了他的好,以后等歧阳王做了太子,升职封爵,不在话下!” 送礼物,骆晟倒也不反对,永平公主缓缓点头。 ………… 祝缨一路沉默,回到家里苏喆等人已经吃过晚饭了。 苏佳茗也到了,她与苏喆等人在研究京城的地图,祝炼指着一处说:“这里房子太贵了。” 苏晴天道:“贵还在其次,那里主人不肯卖……” 直到祝缨回来,几个人停止了讨论迎了出来。祝缨见人到得非常齐,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都来了?” 苏佳茗道:“在看会馆的事。” 祝炼道:“老师,我想向学里告几天假,也与她们一同去寻址。” 祝缨道:“行。” 祝炼没想到一说就成,有些惊喜。祝青君也跟着说:“那,我也请假,行么?” “行,两个都拿我的帖子给你们的老师。” “是。” 祝缨道:“多选几处,比一比再定,这事儿就交给你们了。” 几人都颇高兴,苏晴天道:“等地方定下来了,我就南下,将好消息带回去。” 祝缨道:“好。算来项安也快到了,她必有信来,我或有回信要你捎去。” “是。” 祝缨环顾四周,今天之事无人可议,将手一摆:“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她自己踱进了书房,也不点灯,坐在书桌前将黑绸蒙在了眼上。祝文跟了过来点了灯,又垂手退到一边。 门外传来脚步声,祝文往外看了一眼,轻步上前,说:“是青君来了。” “让她进来。” 祝青君脚步很轻地到了书桌前,叉手为礼:“大人,新的会馆您有什么喜好吗?” 祝缨轻笑一声:“让你们商议的事,为什么又来问我?” 祝青君理所当然地说:“咱们别业也在梧州境内,以后少不得要用的,怎么能不问您的意思呢?纵咱们名义上不是一个县,外五县也管不到咱们。您要愿意,我瞧着咱们设个县也没什么不妥的!咱们别业比他们的寨子还强些呢!咱们人可也不少。说起来是五县,梧州的事,绝不能不问咱们别业。” 祝缨道:“是吗?” “嗯!”祝青君用力地点头,看到祝缨还没摘下黑绸,她又用语言强调,“羁縻县喜欢自己拿主意,咱们的别业,也不归五县管!咱们家,自己做主!也不要朝廷派傻官来,没有一个朝廷的官比咱们做得更好!咱们样样都好的,庄稼也种得好、手艺也好、学校也好,他们几个县,可没这样的学校!咱们的兵也好!” “兵好?” 祝青君道:“对,就是上回报给大人的,老侯叔时常操练,比他们寨子里的兵可强多啦。我见过寨子里的洞兵。” 祝缨微笑道:“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建会馆好?” “咱们是‘獠人’,”祝青君说,“朝廷真要能一视同仁,梧州便也不会察觉到大人的可贵了。越往高贵清净的地方,越是这样。我倒情愿靠胡商的地方近一些。这是我的一些小想法,要是大人觉得有道理,明天与他们商议地方的时候,我就往这上头说去。” 祝缨点了点头。 祝青君有点高兴,道:“那我明天就这么说!” “好,去吧。” “哎!” 祝青君又是一揖,高高兴兴地回房去了。 她才走,祝炼又来了。祝缨伸手将桌上的帖子推给他,道:“拿着这个,明天给学里。另一张捎给青君。” 祝炼接了帖子,道:“老师,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 祝炼道:“就是会馆的选址,老师有什么吩咐吗?” “嗯?不是交给你们了吗?” 祝炼道:“我是说,别业。咱们别业也在新梧州境内,新梧州的事怎么能只由五县决定呢?老封翁与老封君还在那里,虽不大管事,姑姑也在呢,别业的产出怎么能忽略呢?且……我在学里这些日子才知道,还有爵位一说。老师为朝廷殚精竭虑这些年,学里子弟都羡慕您能干、升得快,可是……您没有爵位,没有封户。别业不一样,它在羁縻州里,设县就是羁縻县,可以传之子孙的!家有产业,子弟不肖,不乏败家者,将别业输与别人也未可知。设县、有了羁縻就不一样了……谁也夺不走!” 他鼓起勇气,说:“如此一来,如此一来……” 祝缨问道:“如此一来,我要怎么向朝廷解释呀?” 祝炼怔住了。 祝缨笑笑:“你想到的,我会没想过?先说会馆选址,有什么想法?” 祝炼呐呐着:“那个,我想选离原梧州会馆稍近一点的,互相也有照应。” 祝缨点了点头。 祝炼道:“那我明天就尽力与他们商量。” 他拿着帖子,又是一礼,跑了出去。 祝文听了个全场,内心十分赞同这二人关于别业的说法。等祝缨起身踱步,要回房休息了,他才说了一句:“大人,我觉得,阿炼与青君说得都对,咱们别业,本来就是您的,只比别的县好,不比别的县差。” 祝缨点了点头:“心里知道就行。” “是。” 祝缨回到房里,反身关上门,取下黑绸,坐在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伸手摸了摸下巴,没有胡须,摸了摸喉咙,没有喉结。确实是个问题。 她与镜中的自己对视良久,起身洗漱睡觉去了。 苏喆等人连番争论,最终选的地方偏更偏向祝青君所言,祝青君的“獠人”理论令祝炼最终也妥协了。他们报给祝缨结论却是:那里方便与胡商交易,因为外五县的物产与吉远府是不同的,尤其是茶。 祝缨一笑:“定下之后,你们就报与新刺史。” 苏喆道:“咱们进不了宫,见不了新刺史。” 祝缨道:“我带你们去。” “是!” 几个小鬼要跑去与人交易,祝缨道:“咱们出钱,租金就不归刺史府了。” 苏喆道:“本来也没个刺史府么,要我说,别业那里就该是刺史府,该阿翁去主持的。可惜……”可惜这个破朝廷,还真是挺大的,阿翁常说要放眼天下。与天下比起来,她们梧州确实也太小了…… 祝缨道:“这话不许说出去。” “是。” “不过,也确实没有一个刺史府,害!以后再说吧。”朝廷现在也没那个办法进山去圈地建个刺史府,反正歧阳王也不过去,就给各官员敕封了一下,各人顶个名头,还是五县行事。怪可惜的。 小鬼们于是跑去交易,祝缨又把项乐派去给他们把关,她自己却是不去了,待交易谈妥,房子也买了下来。项安也回来了,并没有耽误苏晴天回去。 项安黑瘦了一点,精神颇佳,给祝缨带回了厚厚的信件。项安是更亲近的自己人,花姐给祝缨写的信尤其的长、内容也更私密一些。 信中,花姐告诉祝缨上次祝缨的信已经收到了,按照祝缨的安排,侯五挑了人,不断地往南探索,已经到达了海边,确实有海。但是别业里没有人懂煮盐的事儿,她正在设法寻找这方面的人。灶户多是为国家办事的,且煮盐还需要铁锅等等,她也不太懂,正在设法了解。还好,现在有小江帮忙参详。 祝缨于是提笔写信,一封给花姐,另外却是给赵苏、顾同,让他们找制盐之法。这二人都是朝廷官员,以祝缨在朝廷里的关系,考评都是中上,稳稳地攒着资历,正等着升迁,官场上的人,办这些事也是方便。 她又给苏鸣鸾写了一封长信,交给苏晴天。其余信件又派了祝文带着两个人与苏晴天一同南下,祝不止要送信,还要再去新梧州代祝缨看一看。 她自己则又请示宫中,梧州人要建新会馆,此事需要报与歧阳王,申请带着苏喆、林风再见歧阳王。 批复还没下来,刘松年先派人送了张帖子给祝缨——过来,聊聊。 第318章 踢走 祝缨刚从鸿胪寺回到家里,堵门就拿到了这张帖子。若是别的帖子还能猜上一二,刘松年这张帖子实在是奇怪。 奇怪的不是“过来”而是“聊聊”。自去年起,她到刘松年府上就是俩人对坐一会儿,两人都懒得说话。有时候她连帖子都不会下直接奔到刘松年家就行。刘松年那儿有时就是一张空白帖子写个名字,她看了也就过去了。 从没有说过“聊聊”,他们也基本不怎么聊了。 祝缨马上答应了:“我这就去。” 她回房换了衣服,提刀上马,带着胡师姐等几人往刘府而去。 做了丞相之后,刘松年就没有以前那么恣意了,不时有官员登门拜访,又有学子投谒。刘松年也不能像之前那样赶人,但是他会耗,耗得大部分人绝了心思。士林里都觉得他透出一股说不出的味儿来。 祝缨到刘府的时候,刘府比往常还要安静一些,到府就被请到了刘松年家临水的小榭中。 刘松年已经换下了朝服,一身道袍,坐在榻上,不远处烧着盘好的艾草。夏时天长,光线不错,刘松年指指对面,祝缨撩起下摆不客气地坐在了榻上,将刀顺手一搁,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顺手给刘松年的杯子也满上了。边喝边看刘松年。 刘松年说:“外戚都要给你面子,你看我干什么?” 换个人可能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祝缨道:“啊?哦,我历任上司对我都不错的。” “我说的是安仁。” “那不我上司的亲娘么?也是上司家。” “放屁。”刘松年下了个干脆的结语。 祝缨笑笑,又给自己续了杯茶:“您这不是聊,是叫我来骂的。” “安仁什么时候眼皮朝下看过?”刘松年冷笑一声,“她给你送东西,你可要当心了。” “这么厉害的吗?” 刘松年点了点头:“她什么时候管过下面的人痛快不痛快?” 祝缨道:“您对她有这样的好评,还用担心我看不开呐?” 刘松年凉凉地看着她:“那是个外戚!” “我是朝廷的鸿胪少卿,不受朝廷之外的人管。可人情往来还是得有吧?” 刘松年道:“有人情,就难免会心软。” “我没心。”祝缨说。 刘松年发出嘲讽的声音:“不会为骆晟那个傻东西谋划危局吧?” 他口气轻松,表情却变得危险了起来。聪明人有不少,不止祝缨一个,但是祝缨是真的会动手的。她有时候做事,并不纯是为了利益,偏偏有一丝丝烂好人的信念在里面,甚至比王云鹤还要烂一点。骆晟离宫廷太近,刘松年不得不盯紧了她。 祝缨道:“绝不。” “我再说一句?” 祝缨往后一个倒仰:“您这是问我?” 刘松年大怒:“滚!” 祝缨道:“把我叫了来,饭都不给吃?” 刘松年道:“要想一直有饭吃,连东宫那里都要谨慎些!早知道就该拦着不叫歧阳王遥领梧州的。” 祝缨道:“这不是没拦吗?” “滚。” 祝缨道:“您还是担心东宫吧?已经够乱的了,可禁不起再一次废立了。现在不过是比谁少犯错,等我见了歧阳王,提一句?” “去去去。” “真没饭吃?” 刘松年道:“吃吃吃,人呢?摆饭了!” 饭就摆在了水榭里,也无丝竹也无酒,刘松年吃得少且慢,祝缨吃得多且快。刘松年见她还能吃得下,微笑了一下,道:“鸿胪寺你还得盯着,陛下也不指望骆晟能在嬗代时稳住。” 祝缨咽下了口中的饭食,道:“人人安份时,他这样垂拱的人就够用了。只怕京中多的是机智之人,您肯定知道。这几年聪人越发多了,人的心就像胃,吃得多了,渐渐也就撑得大了。都说军功最重,我看未必。” 刘松年道:“那不是你该操心的,管好你自己。” “哎。” 刘松年还是不放心,说:“记着你说过的,不要画蛇添足。东宫在禁中,不会有危险。” “好。” “安仁、永平乃至骆晟,都不是东宫,也不是歧阳王。” “我管她是谁?我只效忠陛下。” 刘松年道:“我就当你说话算数了。” “您倒说一个我食言的事儿出来。” 刘松年没受影响,认真地问:“你不会动手,是不是?” “对。” 刘松年这次真的笑了:“吃完就滚。” ………… 第二天,批复顺利地下来了,祝缨对骆晟道:“批复下来了,我为他们安排明日去东宫。歧阳王毕竟没经过地方上的事情,有些事儿还须我为殿下讲解。” 骆晟道:“好好,有劳。”他有心再提两句安仁公主的事,又不知如何开口,只得眼看着祝缨回去继续不知道又忙些什么了。 祝缨要忙的还是诸番事务,北方的榷场开了,消息也多了一些,祝缨命人留意打听,隐约听着可汗召了一些部落的年轻到王庭,又要重新划分草场之类。与此同时,西番倒还算稳定,据悉,昆达赤已经回到了西番都城。 又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祝缨一一处理了。沈瑛今天又有一个活,上午去,下午回,祝缨于午饭后离开皇城。 她先去看了一下苏喆等人的选址,房子有些破旧了,并不能直接用,正在重新整修。接着又去了京兆府。 京兆府午休才过,门上的衙役拿蒲扇扇着风,听到人声,忙将扇子藏在身后,看到是她,又将扇子拿了出来:“祝大人来了?” 祝缨道:“是。京兆在吗?” “在里头歇晌呢。” “哦。”祝缨下了马,径往内去。她算好了时间了,等她进去了,郑熹也该起来了。 时间掐得刚刚好,郑熹才洗过脸,她将将到了门外。郑熹走了出来:“这是有事?” 祝缨道:“是有一点儿。” “走。” 两人到了书房,也是对坐,祝缨不等郑熹发问,先拿出张纸来递了过去:“梧州产的茶比起贡茶差了些,但是做成茶砖煮奶茶味道颇佳。她们才从梧州来,给我带了一些,已给府上送了两篓,尝尝鲜,这是做法。我觉着冰镇的好,不过有些人脾胃弱,还是喝温热的。” 郑熹接过扫了一眼,道:“就为这个?从宫里跑出来?” 祝缨道:“也有别的。” “嗯?” 祝缨道:“您跟安仁公主家,没别的什么事儿吧?” “怎么说?” 祝缨道:“头先她还找到府上,让您催我办事儿的,不过我想,眼下这件事应该不是您首肯的吧?” “什么事?” 祝缨道:“她老人家做寿,您也去了的,你们走后,殿下叫我过去说了一件好事,要给我保媒。” 郑熹涵养极佳,听到这里也没开骂,道:“没什么媒是她能做而我不能亲自去说的。” 祝缨道:“我想也是。” 郑熹笑问:“终于有你也忍不了的时候。” “家父家母没有张罗,您也没要出这个头,我竟不知还有人会想管我房里的事。” 郑熹失笑:“你倒不怕她。”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我怕的要死。她是先帝血脉。同样一件事儿,哪怕她是主谋,事发了也不用死,被胁从的怕要死无葬身之地了。我可不敢冒这个险,就算是您,恐怕也不敢听她的吧?您给我个实话,您跟东宫,到底是个什么交情?” 郑熹抬眼看她,祝缨坦诚地道:“安仁公主还没看明白,她们全家都不太明白。费劲。我也劝您大事儿上别搭理她。我寻思着,东宫那里,您要是看着行,咱不如直接与东宫说话。歧阳王英年早婚,事已至此,咱们该想想接下来的路了。您这姻亲的远近排在公主后头,与东宫君臣相处不能也隔着她吧?这不胡闹么?” 郑熹道:“今天陛下才才下旨,调阿川为司议郎。” 祝缨叹了口气:“陛下是真心疼爱儿子,天下好人都给了东宫,给完了,又觉着给得太好了。” “嘘——” “您不也是这样?” “不得妄言。” 祝缨道:“行,那我不说这个,说公主。咱在正事儿场上把她踢远点儿,成不?只要您点头。” 郑熹道:“你要怎么办?” 祝缨道:“把承义太妃干过的蠢事再给歧阳王讲一遍,告诉他,多做多错。您看怎么样?我明天就要带梧州的人去见歧阳王,正有机会。您要是没有别的打算,现在也不宜叫阿川与歧阳王走得太近,他是东宫的司议郎,不是歧阳王的。日后身份一变,天子父子,神仙打架,别叫阿川吃您吃过的亏才好。反正安仁公主我是一定要得罪的,索性所有的话都由我来讲。” 司议郎是东宫的官职,正六品,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凡皇太子行事有传于史册者,录为记注,于岁末送交史馆。郑川是郑熹的嫡长子,郑侯嫡孙,也当得这个职位。明摆着的,皇帝还是疼太子,给太子补人呢。 又,大家的年纪放在那里,皇帝老迈,郑川年轻,正六品,过不几年太子登基,郑川是现成的就能升个从五品穿上绯衣了。不用他干出任何政绩来。 当年郑熹这个詹事也是皇帝让他做的,皇帝那么的疼爱先太子,把最好的外甥给了儿子。结果呢? 郑熹问道:“鸿胪寺那里你怎么交代?” 祝缨道:“我是为他好,既然长于垂拱,不如一以贯之。我从来看的都是我的上司,不是他们的亲娘老婆,谁主谁次,我还分得清楚。” 郑熹道:“好。对了,安仁公主虽然多事,你的婚事我也不多过问,你年纪也不小了,该想想开枝散叶的事了。你家本就人丁单薄,不与你谈什么孝道,只说一条——婚姻是结两姓之好,没有子女你如何行事?你日后总不能全靠学生!学生也有自己的宗族姻亲呢!再晚,就要误事了。” “好,我回去想想怎么办。” “到了东宫,要是不方便,也不要硬说。这些人呐,性情未必就那么好。” “好。对了,广宁府那儿我也送了一篓茶,这些您自己留着。” “就你细心,去吧。” “是。” ………… 次日,祝缨先应卯。等骆晟从朝上下来,看骆晟的表情,今天皇帝似乎没怎么为难人,如此一来所有人的心情应该也都不错。 沈瑛先说了自己去参加葬礼的事情,骆晟无可不可:“光华你看着办就好。” 祝缨则向骆晟汇报了要带人去见歧阳王的事:“歧阳王是遥领,咱们正管着他们各家的承继,下官带他们去见一见殿下。” 骆晟关切地道:“可有什么为难的事?” “那倒没有,例行公事。今天索性一次将梧州的事儿与殿下讲明白,也免得以后要经常跑东宫。那,我就去了?” “呃,好,去吧。” 祝缨于是出宫,接上苏喆、林风二人,再往东宫去。一路已经申请过,再次顺利到达东宫。祝缨踏进东宫就听到一声:“三哥。” 祝缨抬头一看,郑川一身青衫,青葱挺拔地站在前面含笑道:“我奉命等候少卿多时了。” 祝缨笑着将他打量,道:“几日不见,你又长高了。” 郑川道:“我早过了长个儿的年纪啦,哪会再长高?” 他如今已比祝缨高了,祝缨斜往上看了他一眼,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祝缨道:“是太子殿下有事相召吗?” “那倒不是,是歧阳王殿下。” “哦。” 两人到了歧阳王的“正殿”里,歧阳王跟前这会儿没了蓝德,也没有杜世恩,只有几个歧阳王自己的近侍。 礼毕,苏喆、林风又开始了装哑巴,歧阳王等人也不太在意。虽然苏喆是个女孩子,但是既然“风俗如此”,也就将她当作一个寻常的四夷首领的子弟来看待了。礼貌都是有的,座位也给了、好茶也摆上了。歧阳王也很温和地出言安抚,又问他们这些日子在京城可还习惯。 苏喆道:“以前来过,还住得惯。” 歧阳王便对祝缨道:“我在宫中不便时常外出,他们若有事,还请少卿多费心。你与梧州总有一段渊源。” “是。” 歧阳王又问:“会馆是怎么回事呢?” 祝缨拿出一个本子来:“是臣当年的一点小心思,都写在这里了。”内侍接过,递给歧阳王。歧阳王郑重收了:“若有不解之处,只怕请教不便。” 祝缨道:“那我先给您大概说说?” “求之不得!” 祝缨看了一眼郑川,道:“司议郎是太子殿下派来您面前的吗?” 歧阳王眨了眨眼,祝缨不等他回答便正色道:“这怎么行呢?这对你们二位都不好。司议郎是东宫官,可不是殿下的属官。殿下不好差遣东官属官,你也是,没有太子的教令,没有詹事府的调拨,怎么能擅自陷殿下于无礼呢?” 郑川委委屈屈地道:“有这么严重的吗?” 祝缨道:“父亲给了,可以拿,不给,不能自己伸手。出去,向殿下领罚去。” 郑川看看歧阳王,摸摸鼻子,委委屈屈地又叫了一声:“三哥。” 歧阳王道:“这事怪我,是我不谨慎,还请不要责怪他。” 祝缨道:“还请出去吧。”又对苏喆、林风说:“你们也避一避。” 二人一听,马上离座。歧阳王无奈,对郑川点了点头,三人一同离开了。 歧阳王心中的不满一闪而过,旋即疑惑:不对,祝缨与郑熹是什么情份?别人避之不及的时候偏偏要登门的。不该对郑川是这样的态度。纵使邀名,拿郑川开刀也有些出人意料了。不像是传说中的祝缨会干的事。 祝缨看着歧阳王,眼睛里满是诚恳与关切:“我与他的父亲有渊源,当年他的父亲是先太子的东宫詹事,后来不幸去职,这件事情殿下知道吗?” 歧阳王点头。 “身在东宫,即便是郡主之子、詹事之位也不免受屈,其他人又怎么能够不谨慎呢?他们父子两代,不能都折在同一处。不是说东宫不好,而是东宫必须谨慎——那件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在这里可以说了,当年是承义王太妃自作主张让娘家人牵线,要为先太子张目,结果呢?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懂的人,就不该叫她插手。这么拖后腿,没人带得动。陛下倒有心关爱先太子,一看儿子媳妇背后如此这般,也不免寒心。” 她的眼睛时刻不离歧阳王,将话一字一句往他的心里砸:“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 歧阳王缓缓点了点头,问道:“梧州,还请少卿为我解说。不是说新设了州,又要分出县去设府么?这么快吗?” “原本是不快的,不过有例外——陛下与执政觉得应该快的时候,就会很快。” 歧阳王点了点头,又问先前梧州刺史的事。祝缨道:“他太心急了,想显出自己能干来。请殿下切记,许多地方无过就是有功。这是比谁不出错。不出错,还能一切照旧安居乐业。一旦着急想显出功绩来,做坏了事情就是南辕北辙,是没有人奖励你的。做事就是炼心,沉住气。没必要赌博。” 她目光灼灼紧盯着歧阳王,歧阳王眼睛一缩,四目相对,重重颔首。 祝缨又对歧阳王讲了一些梧州的其他事,连同吉远府也讲了一些。 待讲完时,歧阳王已听得心神开阔。祝缨又泼他一盆冷水:“臣告退,您也去向太子殿下解释一下吧。” “什么?” “陛下是父亲、殿下也是父亲,不能因为住得近了,就不尊重。如果太子殿下私令朝廷官员,难道是小事吗?事情放到您这儿也是一样的。臣来见您,可是行文走的公事。您呢?天家无私事,天家无小事。先太子当年何等荣光?一事不慎,也要受罚的。” “好。” “政事堂与我们许多人,都不想再经历动荡了。您可一定要好好的呀。” 歧阳王后退两步,深深一揖:“多谢。” 祝缨忙避开了:“臣告退。” ……——— 此后整有一个月,歧阳王都没有再来鸿胪寺,将骆晟急得团团转,担心女儿在东宫遇到了什么事情。好容易找到个散朝的时机,寻了歧阳王问。 歧阳王道:“阿姳一天大似一天,该适应一下在东宫里好好生活。且我总与她往鸿胪寺去,路遇各部衙司的官员,不免与他们寒暄,落到别人眼里,又要有些风言风语。再气着了阿翁,岂不是不孝?我想,往后每月带她出来一次,您看呢?” 骆晟也想不出反驳的话来,只好讪讪地说:“也对,也对。” 此事挑不出毛病来,安仁公主却又进宫向皇帝说此事,哪知皇帝当时正听了鲁王的话,说歧阳王借着带骆姳散心的由头结交朝廷官员,真是热心国事。皇帝心情大好,又将安仁公主训了一顿。 安仁公主莫名其妙,只不敢与皇帝起争执,出了殿门就大骂鲁王:“小东西没有一丁点儿人味

相关推荐: 「花園」--跳蛋寶貝   阮梨傅砚礼   角色扮演之羞耻度爆棚1   快穿:崩人设后我被大佬觊觎了   一些play的写法(1V1 H)   斗罗霍雨浩之我的分身太自律了   天下第一少女攻[重生]   今天也请杀掉我?【R18G】   百合ABO 我只感觉你   腹黑小王妃:惑世妖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