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说渔夫,又太富贵了些,说丞相,那斗笠又不太搭。 郑熹对小姑娘还是比较宽容的,笑问道:“这样的天气,你阿翁怎么让你跑这一趟了?” “阿翁说,这样不打眼。” “哦?那是有大事了?”郑熹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让苏喆坐。 苏喆坐了过去,道:“温将军要回来了,今天陛下问起了。阿翁说,相公必有安排,不过多费一句口舌,练一练我的腿脚——陛下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很看重自身安危,或许不太乐见禁军与旁的大臣走得太近。要是温将军还不避讳一下,兴许这支兵马也要不归他了。请您忍耐一时,温将军那里,也请您提前嘱咐一句才好。您说过的,敛翼待时。” 她留意看着郑熹的神色,却失望地发现,从郑熹的脸上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只得怏怏地低头喝茶。 郑熹从容地道:“回去告诉你阿翁,我也是这么想的。” 苏喆呛了一下,放下茶杯:“是。” 郑熹笑道:“莫急,慢慢吃完茶果再走。皇帝也不差饿兵的,何况于我?” “哎。”苏喆甜甜地笑了。 ……—— 温岳抵京的时候天气仍然带着夏季的余热,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北地招募的子弟。 抵京前一天,信使便到了营前:“大娘子听说将军回来了,派人来送些换洗的衣衫好穿了面圣。” 温岳假意责怪几句:“妇道人家,就是事多。” 将人叫了来一看,来的也确实是他府里的人,温岳不以为意,不想来人却对他说:“娘子说,有几句私房话要嘱咐。”说着,对他频使眼色。 温岳这才单独见了他,两一番耳语,温岳大声道:“我是领兵,军中不得留有女子,哪里来的外室?” 听得帐外的人会心一笑。 很快,他们就到了城郊,祝缨带着项乐等人出来见他。见到祝缨之后温岳有些激动,比他更激动的是他身后的北地子弟。 他们见到祝缨之后都不不由自主的行礼:“节帅!” 祝缨也含笑对他们点头致意,对温岳道:“你们的营房另有安排,这里有我,你先去面圣吧,等你回来,包管已经安排好了。” 温岳闻言,道:“好。” 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的手下也都不以为奇。 祝缨亲自为他们挑选了营房,带他们去安顿。 兵士们句句都是“节帅”,祝缨道:“哎,现在可不是节度使啦,已经解职了。如今是温将军带你们,不过,要是粮草后勤之类有什么难处,还是可以来找我的。” 彼此又认了一回,祝缨先与他们办交割,头一遭的交割是她亲自盯的:“北地饮食与京城有些不同,按你们的习惯调拨的。” “哎。”无论校尉还是小兵,声音都带着感动。 祝缨与他们清点一番,然后说:“项乐。” 项乐也正式地站了出来,祝缨道:“以后,就照这样给他们调拨。好了,你再与他们走一遍,熟悉一下。” “是。” 也有一些人认识项乐,其中几个校尉与项乐都能互相叫得出名字,出来两个人与项乐勾肩搭背地去了。余下的校尉请祝缨去主帐,祝缨道:“不啦,我在这里转转。来,给我说说,北地今年的年景怎么样啦?” ……—— 那一边,温岳也到了宫中。 温岳不是常有这样单独面圣的机会,他很重视这个机会,也略有一些紧张。舞拜毕,皇帝问道:“你便是温岳?” “是。” 皇帝先慰问了一句辛苦。温岳有些激动,稍有结巴地向皇帝表明了一片赤诚之心。 皇帝微笑的点了点头,又问:“带了多少兵马来,一路如何行进?北地情况如何?北地的子弟以及训练的情况如何?” 温岳都一一作答。 皇帝道:“是祝缨举荐了你。” 温岳心头一紧,忙答道:“是。当年在北地。他是节度使,后因分兵,节度使帐下,兵马不敷用,故而招募新军。臣后至,他们已有安排,故尔命臣编练新军。” “你以前是禁军?” “是。” “我怎么仿佛听说你与郑侯还有些关系?” “先父生前是郑侯帐下小校,先父过世之后,郑侯对孤儿寡母多有回护,待臣面圣之后。安顿好兵马就去拜祭。” 皇帝微笑道:“倒是有情有义。” “臣惶恐。” 皇帝突然问道:“如果郑熹有事相托,你会照办吗?” 温岳倒吸了一口凉气:“那要看是什么事情。” “什么事?” 温岳道:“无害于陛下,无害于国家。凡事总要先公后私。”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去吧,给你三天假。” “是。” 祝缨在军营等到温岳回来与他交接,温岳将人马安顿好之后,便赶去了郑熹家拜祭。 祝缨陪他去郑熹家走了一遭,温岳先拈香,祝缨也跟着拈了一回香。 郑熹道:“以后就不可过从甚密啦。” 温岳听后心中有些难过,不禁低下了头。 祝缨道:“又不是不能来往了,总不能不让人串门。不过是正在节骨眼上,稍有些忌讳。等温大站稳了脚跟,再从容联络也不迟。上来就调明显听命于相公的人当禁军?在陛下这里就先会被否决掉。” 她说服皇帝的理由是“招募新兵”与旧制没什么关系,可不是与旧制关系很强。估计皇帝的想法是:能独领一军,直接听命于皇帝,温岳应该知道怎么选择。 郑熹微笑道:“我知道你们的心。你们两个,都去忙吧。” 温岳哽咽的答应了一声,与祝缨一同辞出郑府。 温岳回到家,发现府中一切安好,温大娘子迎了出来笑意笑意盈盈的道:“将军回来了。” 府中上下都欢迎他的凯旋。温岳比一同出征的同袍们晚回来了许久,家中人正在挂念。一番叙旧之后温大娘子又絮絮的说了这些日子以来郑府对他们家的照顾。温岳心中又是一阵感激。 至此,温岳便率军驻扎了下来,对他的命令直接出自皇帝,让他接手了禁军的部分防务。他的粮草之类,从祝缨手里直接拨给,不受任何人的摆布。兵士都是北地来的,别人也没办法插手。 见此情状,好些大臣都诧异:陛下何时精明至此? ………… “是不是你对陛下说了些什么?” 陈萌也很怀疑,他自认与祝缨是自己人,有怀疑就直接跑到祝缨家来问了。 他是知道的,皇帝常见祝缨,也常问祝缨一些问题,且看皇帝的样子,不大像是能安排出这样事情的人。 祝缨道:“或许吧。” “那就是了。” “不可声张。” 陈萌笑道:“这还用提醒吗?要是先帝时有这番动作,人心该不稳了,该怀疑先帝有疾,又或者有疑心。当今陛下么……大家反而安心,陛下终于做了一点像是人君会做的‘正事’了。” “他一直在做人君会做的正事。” “想法很好,眼高手低。”陈萌说。 祝缨道:“慎言呐!” “也就是同你讲讲,你口风紧。哎,怎么没见苏家丫头?” “与晴天出去逛街了。姑娘家家,拘在家里像什么话?” 她说得太过理所当然,陈萌没听出不对来,却被勾起了瘾,说:“说起来,我也有好久没有逛过街啦。怎么样?‘微服私访’一下?怕不怕遇到无赖?” “有陈京兆在,京兆怕是没有无赖了吧?晴天前阵子说,京城街面很干净了。” 陈萌小有得意道:“怎么样?走着?万一遇到些不长眼的官员,正好办了他!”他憋着一口长气,本来是要弄冼玉京等人的,他这里才准备到一半,皇帝出手了,把人贬了。正有气没处撒,谁撞到他的手上,是要吃大亏的。 这天是休沐日,是官员撒欢的时候。 祝缨道:“行啊。” 不多时,两人都换上了便服一同出现在了街上。陈萌微有发福,须里也杂了两根银丝,祝缨面白无须,身形劲瘦,本就比陈萌年少一些,一眼看去就是两代人。 陈萌咳嗽了一声,微有嫉妒。 两人走在大街上,祝缨留意了一下,地痞无赖是少了很多,小偷扒手目今也没看到。不过也说不好,现在他们还没走出自己居住的这一坊,本坊里富贵之家多一些,咦? 陈萌低声道:“那个不是东宫?” 还真是! 太子正带着四、五个人往这边走,竟也是个“微服出行”的模样。 本朝太子,乃至于皇帝并不都是锁在宫里的,太子往外跑的时候还要略多一些,但是这回随从是有些少了。 祝缨皱眉,看向太子身侧的一个青衫少年。 陈萌问道:“怎么?” “女的。”祝缨说。 太子还带了俩宦官、俩护卫,女扮男装,祝缨是个行家,一般人在她面前一眼显形。 两人迎了上去,先拱手,太子抢着也拱手:“陈公、祝公。” 说着,还使眼色。 陈萌道:“殿下如何私挟妇人出游?若为人所知,又是一场麻烦!” 严归闻言,往后缩了缩。 太子其实是来见一见祝缨的,皇帝调动了宫廷守卫,他已知皇帝信任谁了。兼之近来三弟也要开府,二弟又日渐长大,身为太子,他总要做些什么。 太子如果大肆勾结朝臣,做得太明显,只好将有限的力量放到合适的人身上。说起来,郑熹也是合适的,但是太子手上实在拿不出更多的筹码来打动郑熹了。且郑熹是个更狡猾的人,祝缨也有城府,但比郑熹似乎坑人会坑得轻一些。 祝缨又与许多人有勾连,是个不错的选择。 太子道:“昨天偶然听宫人说起,宫外百姓生活,想看看贫苦百姓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总在宫里,都要忘了在宫外的时光,忘了人间疾苦了。宫人家在京城,让她带路。” 理由找得正正好。 陈、祝二人只得放弃追问这个,陈萌问道:“家在何处?” 严归小声报了个地址,祝缨心头一动,这不是沈瑛小舅子家么? 陈萌道:“容臣叫上些人,陪同殿下。” “京城岂有不认识衙役的?还是我来吧。”祝缨说。 严归有点惊讶地看着祝缨,她听说过祝缨的,关于祝缨的传闻不少,宫里的、宫外的,只是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秀气的一个人。面白无须,不是少年了,却也不显老相。 陈萌指责太子带她出行的时候,她心底已默默回了一句“你不也带了一个”的。倒不是看出来祝缨是女人,而是习惯性地练习反抗。这是她的经验,与争吵的时候,不要辩解,要给对方反扣一个大帽子,让对方辩解,这样容易脱身、容易赢。 亏得没有说出口! 这可是祝缨啊,殿下时常在东宫说起的人。因一时之气将人得罪了,岂不要惹殿下不快? 不多时,苏喆与祝晴天就带了些女随从过来,一行人挟着太子等人到了严家。 严家都不认得祝缨等人,但是见到严归都是意外:“大娘回来了!哎哟!这是怎么了?你不是逃……” 严归忙上前低语几句,严家顿时慌乱了起来,叭叭跪了一地。 太子咳嗽两声:“我是微服,不要惊动了旁人!我们来坐坐就走!阿归,与你母亲有私房话,也说几句去。” 严家一通乱,严归的父亲哈着腰着一行人留到了正堂上。祝缨与陈萌几乎要翻白眼,这就是“贫苦人家”? 严家已经得了太子的补贴,可以说是小财主了。 严老翁果然在致谢:“亏得殿□□恤……” 那一边,他的儿子们跪在下面,看向太子的眼神里都带着期待。 太子也简单地问了两句生计,严老翁一边说“蒙殿下看顾,”一面又说“家里都是吃白食的,他们又没有正经的差使”。 祝缨与陈萌没一个说话的,就看太子与他们尴尬地一问一答。 后院里,自家人之间说话就流畅得多了。 严老娘道:“太子真来咱们来的?跟女婿上门似的!要是能见着你生的儿子就好了。” “会有机会的。” 严家大嫂道:“殿下,是不是……有意抬举咱们家了?你是不是很得殿下之心?咱们外甥,以后……” 她说的时候没想什么,但是话赶话的,说得严老娘的心也跟着火热地跳动了起来!以后,要是自家外孙能当太子…… 严归听她们越说越离谱,脸上变色道:“你们要是想全家死绝,就再说下去!” 她做姑娘时在娘家就说话顶事,现在变了脸,连母亲也被吓得不敢说话了:“我、我们没说什么呀……就、瞎想想,还不兴做梦了?” “没见着把梦说出来的!想害死我,害死我儿子,你们就说!我死前,必要拉人下地狱!” “好好、不、不说了,不说了。” 严归落下泪来,道:“我在宫里,容易么?又没有出身,到得又晚,察言观色、陪着小心才有的今天!为着给家里求些家产,我受了多少的委屈,她们背后说了我多少不堪的话!你们就轻狂上了?谁害我,我必要他死得透透的!” 家里人都怕吓着了,道:“不说了。” 严归缓过一口气来,道:“殿下现在儿子就有三个。大郎居长,娘娘养过。二郎生母虽然名份上是宫人,人家是大家闺秀,谁都知道,以后绝不止是个宫人。太子妃还没产育。宫里那么多的美人,谁不会生?我有什么?姑父也不顶用,你们也不顶用,三郎又小。 咱们什么都不算!你们做的什么白日梦?! 你们是过了几天舒服的日子,就忘了流放的事了,想再赚一个流放吗?” 一家人忙给她陪不是,严归道:“告诉阿爹和兄弟们,都管好自己,谨言慎行!谁闯了祸,连累了我,我饶不了他!老实本份过日子,我自然还有好处给家里。” 母亲、嫂嫂与妹妹们都说:“知道了。” 严归心道:随别人争去,他们争来争去的惹了殿下嫌,我三郎说不定有意外之喜,能多得些金钱封户,娶一好妻。将来,我一个太妃跑不了,不比找死强? 一通话说完,前面已经无话可说了,祝缨、陈萌都是机灵人,但谁也不想给严家搭话。严老翁倒是提到了沈瑛,太子对陈萌道:“京兆的舅家仿佛姓沈?” 陈萌道:“是。臣倒不曾听他提起过这门亲戚。” 然后两个人就更不搭话了,今天这事很蹊跷了。就算要跟东宫搭线,也犯不着用一个东宫没名份的妾的家人。 小心没有错的。 太子也聊不下去了,起身道:“好了,时候不早了,再不回去,又该听他们啰嗦了。” 第396章 正心 “这……这就走了啊……”严老爹的声音中满是不舍。 陈萌和祝缨站了起来。 太子的面色稍有不虞,他掩饰得很好,但是陈、祝二人都发现了问题,他们却只作不知。瞥一下两个宦官,他们平日里便是仰太子鼻息过活的,估计也研究出来了。 一个宦官忙去后面唤严归出来,严归看到他的表情,问道:“怎么?” 宦官笑了一下:“姐姐,您家这……殿下要回宫了。” 严归整了一下衣襟跟到了前面,她的母亲、嫂子等人也巴巴地跟在了后面。到得前面,看到了太子平平淡淡一声张,严归恭顺地站到了他的身后。 宦官对祝缨道:“大人,咱们,走?” 他们出来就带了几个人,外面护送的是祝缨的人。祝缨与陈萌举步前引,太子跟在了后面。 严归回头一看,自家父亲兄弟还一脸的兴奋,她的心中有懊恼,却不后悔。她放心不下家里人,一家人以前一起吃了许多的苦,不能自己在宫里吃得上饭了、生了儿子也有了一个宫人伺候起居,就把家里人给忘了。所以她设法求了太子,赏给家里一些薄产度日,好不至于再到姑母家打秋风。 她也知道自家人的性子,又怕家里人轻狂,不想他们给自己儿子丢脸,这一趟是非出来不可的。 只是回到东宫之后,自己又得陪着小心,好好将太子哄回转过来了。不过,也还好,她还年轻,还有儿子。 心事还没想完,就见一个英气的女侍说:“请您登车。” 女侍皮肤微黑,个头不高,却显得很精神,严归好奇地又看了她一眼,出门也要女侍相随,祝尚书还真是风雅之人。贵人呵!总有些奇特的癖好的。 她又往前看了一眼,只见宦官服侍太子上了前面的那一辆车,路上没有办法与太子说话了,一个好机会就没了,这让严归多少有些不快。 祝缨与陈萌翻身上马,陈萌看了两辆车,赞道:“妙极。” 祝缨道:“应有之义。” 宦官们跟在车后,也没留意到他们俩说的是什么。太子被塞进一辆车里,不由有些气闷,他今天出来是想找祝缨联络一下感情的,带上严归,也算是个借口,也是好奇,好奇严归这样开朗利落的女人是怎么生长出来的。 以后,他或许会回归到喜欢柔顺娇媚的女子,但是现在,在东宫里,严归的脾性却是让他感到新奇的。 结果倒好,两件事都虎头蛇尾。 太子撩开车帘的一角,却见陈、祝二人端坐马上,一脸严肃,端正大臣的模样,就差当面劝谏了。只得叹了一口气,将帘角放下:看来,陈萌并不想同什么严家扯上关系。 此时他方有些后悔,今天这一趟草率了,不该把严归给带出来。 陈萌和祝缨把太子一行人送到了宫门口,看着太子与严归从车上下来,祝缨去看一下禁军的记录。太子当然可以出宫,只要进出登记即可。 禁军校尉轻笑一声:“怎么是尚书来的?” 祝缨道:“悔不该休沐日在街上乱晃。” 禁军的嘴咧得更开了:“哎哟,过午了,等您回府,这一天也差不多了。” 陈萌则在叮嘱太子:“您带的护卫太少了,如今更该爱惜自己。” 太子也从善如流:“我今记下了。” 宫里给他备下了步辇,他登辇之后回望,却见祝缨与陈萌两人依旧站在当地目送他。他放下心来,对二人挥了挥手。这两个人,应该是不会拿这件事大做文章的,他就是有这种信任。 ……—— 直到看不到太子一行人了,不等禁军招呼,祝缨与陈萌便转身离开了。 把太子送回宫里,这一天真的过了半天,陈萌与祝缨都还不觉得饿。 祝缨对祝文等人道:“你们回吧,李大娘应该已经留饭了。马也带走,我自己在城里转转。” 陈萌因太子心绪不佳,但是仍然对祝缨道:“我与你同行。” “你不饿?”后半晌了,她还以为陈萌不想转了呢。 陈萌道:“说好了请你看看这京城的。害!”可惜这皇城不归京兆管,不然,哼! 两人算是另类的“贫贱之交”,有志一同地走离了皇城。 陈萌想向祝缨介绍一下京兆,扭脸一看祝缨,只见她平静的脸上透着一丝厌倦。不由说:“殿下还年轻,偶有些出格的事,也……怎么就这么不明白了呢?现在是个什么时候了?他还到处跑!还跑到严家去,那是什么好人家?” 陈萌低声抱怨着,这样的话,他同别人也都不敢讲。一则旁人未必会保密,二则他们也没个办法。与祝缨讲,或许,二人还能商量出个对策来。 祝缨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多少算你姻亲。为劝东宫,可作不理睬状……” “不为劝也不想管,人为什么有五服九族?就因为亲又亲,无穷尽。严家祖上便是犯官,又贿赂入宫,怎么看也不是个正路子。宫人有心机,但家里人太愚笨会坏事的。你永远不知道一个蠢货会从哪里给你捅个篓子。哪怕真有万一,我也不想沾。”陈萌认真地说。 “真不管?” “我只想知道她是怎么引诱太子出宫的。” “你还挺关心东宫的。” “那是太子,能不关心么?”陈萌压低了声音说,他见四下没有乱人,又加了一句,“当今天下,气数未尽,东宫不能出岔子。这可是大事。” 祝缨却依旧恹恹的,反问道:“这是大事,天下算什么?” “啊?你这是什么意思?” “就在刚才,我看着他们回到宫里,才想起来自己已经侍奉了两代帝王、见过三位太子了。” “对啊。咱们都是两朝老臣啦。” “没完没了,”祝缨说,“那个严宫人,还是个生了儿子的,她那个没满周岁的娃娃,以后是不是还要咱们操心?你处事的时候敢忽略还有这样一个人吗?管他是贤是愚,你都得供着、跪着。 朝廷大臣,一切的雄才大略和抱负,都要看坐在那个位子上的那个人是谁。大臣?围着皇帝和太子转的样子,真像是一群没有被阉割的宦官。” 陈萌有些发怔:“这话可不能说出口来,你怎么把自己也骂进去啦?怎么能够一样?大臣关心天子,也是关心的礼教大事。且一旦关系亲近,就必然要介入人家家事,这是人之常情。所谓通家之好,也是因为关系亲近。不是么?” 他又有些慌地左右看看了,又为太子说话了:“太子还是明白的,知道该做什么,不过是不知道怎么做妥当。你看陛下,以前也是不大通庶务的,这二年来也是知道轻重急缓了。给他们些时间,再加以引导,都会好的。说来,太子做世子的时候,年纪虽幼,看着倒是不坏,不知为何,做了太子之后反而不尽如人意了。” 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这话哪里有点不对,仿佛又印证了祝缨的上一句话。 祝缨的话给他解了围,道:“你也说了,那时年幼。小时了了。”太子有点聪明,但不多。这是废话,圣君哪里这么轻易就能遇到的? “哎~哎~我只说他父亲不如他祖父,你怎么……”不提个高标准就说他不行? “别紧张兮兮的,离咱们最近的一个人在一丈开外,咱们只管往前走,别站在这里等人围观,没人听得全咱们在说什么。”祝缨笑笑。 她不紧不慢地走着:“以前年纪小,所以要求就会比较低。一岁的时候,会叫爹娘就说他不笨。三岁了会自己吃饭就可以了。现在可不是三岁了。 大儒们教他温良恭俭让,搁在事实里他见到的是什么呢?他的兄弟渐渐长大,也许还有了一点不该有的心思。他的父亲有了年轻的美人,他能怎么办? 谁敢教他怎么对付兄弟?应付父亲?教了,离间骨肉。不教,他又觉得你不爱护他。学了,流于阴险,也容易误入歧途。” 陈萌有些发怔,他想到了他自己。母亲早亡,又有了继母、弟弟,弟弟还要逼迫,他能怎么办?那个时候……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他要是个明白人就好了,他要不明白,那你让他先明白了。他就只差这一步了,”陈萌对太子倒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你要不教他,由他乱来,麻烦更大。你要不管东宫,冼敬就去管了。你要不管陛下,穆成周就贴上去了。” 祝缨道:“咱们就直说吧,他差‘权术’,差学会收拾大臣的手段,你教?教来收拾你?收拾你的儿孙?那也得教得正正好,一不小心,就变成刻毒,一旦有事他想起来你的手段,你不害怕他、他都要怕你。一旦有事,第一个疑你弄鬼!你家中还有妻儿,别动傻念头!只管走正道,行君子事!” 陈萌一惊:“是啊!他还是这样的好。不过,你今天怎么这么多的感慨?就因为一个宫人?” “户部正在做来年预算,水旱灾害减赋、赈济,算不算国家大事?连年用兵,粮饷开支,算不算大事?还有新军。哦,还有修河,筑路。然后呢?陛下要册封皇子、公主,给他们开府了,得挤出钱来。那位出个门,他说想看贫民生活?他看到哪儿去了?” 陈萌觉得自己听明白了,道:“你就是这些日子太累了,陛下……或许是在安排,嗯,不放心自己的子女。”他说得很委婉。 祝缨站在十字街口,偏西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闭上了眼睛,道:“我好不容易才有一个休沐日!” 不想给这一家父子祖孙做老奴,可是换一家父子难道就会好一些?尧舜禹汤,古之贤王,他们的子孙们亦有不肖,有丹朱、有桀有纣。你又不能要求凡人父母不爱子女,不为子女做长远近。譬如冷侯之对冷云。 可惜。这么大的国家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否则百姓的生活会更苦。梧州的宿麦,没有朝廷调拨,单以一己之力,恐怕二十年也未必能成。更不要提水旱灾害赈济调度,外敌入寇、组织抵御了。 竟是个死结了。 陈萌却是心头一松,笑道:“那还不珍惜?趁着还有半天!你想夜游也行,我舍命陪君子了!走!” 两人又往前走,却见百姓倒也安乐,人们走在街上,表情也显得从容了。 陈萌问道:“如何?” 祝缨道:“不错。” 陈萌也高兴了起来,道:“我总想,能有王相公三分也就好了。” “那你不止三分。” 陈萌更加高兴了,给祝缨介绍着沿途,某处本是被无赖霸占了,是他查明之后归还原主的之类。说着说着,忽然失落地道:“我们也不如王相公他们,竟不能为国进贤,也不能平息动乱。” “想要做的多了,才会觉得自己无能无力。有抱负,才会痛苦。”祝缨说。 陈萌道:“这就是志大才疏了吧?” 祝缨道:“那大家都一样,看开了就好。也不是咱们不如王相公,咱们也没有一个先帝。便是王相公,生前几年过得如何?有人镇着,你能做实事,没人镇着,你得先自己当斗鸡。你我虽想中庸,真能置身事外吗?” 如果想要维护百姓,首先需要奉承好皇帝太子,这也太可笑了。如果放弃百姓,倒可以与皇帝互相恶心,只管玩弄权术、辖制天子。 过得还不如一个神棍,神棍奉承好了主顾,银货两讫,拿钱走人!从此一别两宽,直到下回她缺了钱再来骗。 可她是户部尚书,最清楚俸禄是百姓一升一斗一尺一匹缴上来的。 陈萌又左右张望了,然后沉默了。是的,一个好皇帝挺重要的。 他说:“那也要尽人事。不能置百姓于不顾!且将来未必没有中兴之主,你我怎么能够轻易放弃?三郎,你我虽离政事堂还差一步,但也不能没有志向,我已老了,你还年轻,当要澄清天下,为民请命!” 祝缨却觉得,世间固然有明君能开创盛世,但大多数的皇帝像是一个绑匪,手里拿着天下亿万黎民作为人质,想做点人事的人像是一个可怜的被勒索的人质家属。 “啊?我没要放弃啊!”祝缨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我什么时候说要不管百姓了?” 陈萌惊呆了:“那你?!” “如果不知道前途有多少艰险,怎么能够做好事?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厌倦吗?他要是撒谎倒还好,要是真心觉得严家就是‘贫困’,以为其他人再穷也穷不过严家,就会错判形势。是下一个‘何不食肉糜’。惠帝虽蠢,这句话问出来,不怪他,该怪那些不让他知道真正穷人是怎么生活的人。” 陈萌道:“那……还教吗?” 祝缨道:“当然不能不管,不过要换个法子。” 陈萌道:“刚才你可吓坏我了!还以为你……这样就好这样就好。你想怎么做呢?绕开郑相公还是?” 祝缨笑道:“谁我都不绕开,明着做,咱们装正经!直道而行!” “详细说说。” “这几天,你在京中找些贫户,真正的贫户,无论是做工还是种田,让他见识见识,把脚落到地上。像你说的,不能置百姓于不顾。他自己找的借口,就得把这借口给咽下去。日子久了,见得多了,也许能有些用吧。” 陈萌道:“好。” “不要教他任何‘心机’。” “放心,”陈萌道,“我看,也不会有什么人会教他这个的。” 祝缨心道,你就是最可能教他这个的人,你还没有发现? ……—— 夕阳西下,两人站在了一座桥边。 祝缨道:“我想家了,想爹娘和花姐了。” 咳!说到花姐,陈萌略有些不自在,低声道:“那你就把人接过来,越拖,老人家身体越不好,路上越怕磕碰。” “来了之后,花姐的官职就没了。” “她毕竟是女子,算来也年近五旬了吧?有你在,她做富贵闲人,不比自己做一个小官安逸么?”陈萌渐渐镇定了下来。 祝缨看了他一眼,道:
相关推荐:
不逃了(NP)
凫月【1v1H】
好心分手
斗罗霍雨浩之我的分身太自律了
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
不惑之年[1v1h 架空古言]
莱娅·特里的铂金幸福(HP)
千日醉(古言1v1 h)
多一点(1v1)
荡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