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365章

第365章

是在现在不太合宜。” “为什么?”小江问道,“又何必人人都圆融呢?” 祝缨道:“她有些非黑即白,硬气是好事,执拗多刺有时候也误事。她的刺又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有她在也能带一带不思进取的人,刺挠得太厉害了又容易为她招怨。你为她拿捏一个分寸。” 小江想了一下,道:“好。” 祝缨又与赵苏进行了一次长谈,将不能公开说的事与赵苏细谈。譬如如果朝廷有突发事件,要怎么办,山下有变故,又该怎么办等等。 最后,祝缨让赵苏留意好的铁匠、铜匠,有无会翻模造范的匠人。 赵苏问道:“您是要铸造兵器么?咱们的库存还够用,只是如今山外也不敢与咱们大笔交易。匠人更是管得严,只怕要慢慢寻访才好。” 祝缨道:“不止,我要会铸钱的。” 赵苏猛然记了起来,道:“不错!是该如此。只是这样的匠人也少,更难寻。” “不急,留意就是。” “是。” “我走之后,内紧外松。” “是。” 最后,祝缨又到了侯五的住处。侯五近来话愈发地少了,以往与祝大是个酒友,喝完了酒吹个牛也很有滋味。祝大已死,祝缨竟是个女人,侯五也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这个荒谬的世界,既不知道,也就随波逐流了,连背后说人坏话的毛病都消失了。 看到祝缨,侯五扶着拐杖站了起来:“大人!” 祝缨抢上一步,请他坐下:“跟我还客气什么呢?我要出去转转,家里您多照看着。丹青我带走,其他几个留家里接着练兵。您给掌掌眼。” 侯五沉默了一下,以老人特有的缓慢的语速说:“大人,要打仗了吧?”他是个多年混迹行伍的人,多少有些经验。这样轮训、练兵,是要花钱的,要说祝缨没点别计划,他是不信的。 祝缨看了他一眼:“防备警戒而已。以前有朝廷作为威慑,咱们这些邻居还老实些。如今可就得靠自己啦,艺甘的余众、西卡、吉玛,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侯五道:“您说是就是吧,规矩我懂,上头定的事儿,我们下面的人不乱问。” 祝缨道:“没什么不能问的,就是为了防备他们。你您多费心了,也别太累着,人比事重要。” 侯五略有点局促地笑了:“老了,不中用了,一个老废物,有口饭吃就得。万没想到还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 祝缨道:“以后都会很好的。” “哎~” …… 祝缨一番嘱托之后,换上便服,带着胡师姐、路丹青等人与二十个府中随从,从山城出发,先往盐场转了一圈。盐场仍是孔雀在管,明珠、明月两个姑娘皮肤比之前黑了一点,见到祝缨都有点激动——能做事固然开心,盐场的生活其实有点枯燥。 祝缨并不去仓库、盐田检查,而是说:“我来看看你们,再提一些盐走,我写条子。” 孔雀忙说:“我这就去准备,您要多少?” 祝缨道:“我要十担。” 盐场这边的计量,一担就是一百二十斤,十担,一千两百斤盐,对盐场来说并不算多。孔雀也不问用途,准备了十担盐:“都是上好的精盐。” 祝缨道:“不要这么好,有一担精盐就够了,其余都换成粗盐。” “诶?哦,好!”孔雀也不问缘由,反而请祝缨到仓库、盐田中去亲自查看。 祝缨道:“你办事,我放心,还看什么?” 孔雀仍然含笑请她去看,祝缨道:“也好。”料想孔雀这仓库必是准备得很好等她来检查的,到了一看果然如此,仓库里的盐一包一包码得整整齐齐,盐田里也堆着一座一座的小小盐山,太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 祝缨夸赞道:“条理分明,很好。” 孔雀道:“先前久未见您,心里没底,荒疏懈怠了。如今有了主心骨,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啦。” 祝缨道:“好好干,以后好事多着呢。” 孔雀见她脸上带着浅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过关了,也可向苏鸣鸾有个交代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孔雀的消息送到阿苏县,苏鸣鸾派人迎候,却没有接到祝缨。苏鸣鸾不由有些奇怪:人去哪里了呢? 苏喆道:“我去府里瞧瞧吧。” 母女俩商议的时候,祝缨已经与祝青君会合了。她换上了蓝布衣服,号称是福禄县的商人,与祝青君手下的几十人一道,往西卡家的地方行去。 路丹青、祝青叶与祝青君见了面,抱在一起又是笑又是拍后背,显得很是亲昵。路丹青问道:“姥,咱们这可不像是去打猎呀!” 祝缨道:“是吗?” 路丹青道:“嗯!” 又带了盐,又带了一些山城作坊出产的糖、小手艺玩具儿,还从山城顺捎了一些阿苏家产的茶砖。又说要打猎,还号称商人,怎么看都是有文章的。而且,这一行还带了许多纸张文具,这是不对的!山中无文字,这东西的用处实在不大!纸、笔之类,也有图画的需求,但量不会大。 路丹青自家就是头人,如果不学习官话、文字,纸笔类的作用可能就是画个花样子之类。用量很少。 祝青君勾着她的脖子说:“你跟我走吧,走走就知道了!” 整个甘县祝青君都非常的熟悉,由她引路,一行人走得颇为顺利。在离西卡很近的地方,祝青君也与手下人都换了蓝黑的粗布衣服,将头发缠起来,变成了再寻常不过的山中商队。 路丹青问道:“不见见项二郎么?” 祝缨摇摇头:“不必,咱们打猎来的。” 路丹青有些困惑,因为深山之中,即使是地头蛇也很难立即精准地找到某一个人。而深山其实是很危险的,不提前与项乐联络,万一遇到什么事,现求救都找不着人来救。 还是祝青君将她勾到一边,如此这般一说。路丹青兴奋了起来:“要打了?!早说嘛!我们寨子里也有跑商的,他们跑得比别业那儿的商人远。别业集市那儿,与山外人交易得多。我们寨子里,与山里山外都有交易呢。我还能找到那几家的本族人……” 祝青君道:“不宜宣扬,不然,对方就有准备啦。” “自己人……唉,我阿爸是喜欢四处嚷嚷显威风,确实该瞒他。” 祝青君摇了摇头,严肃地问道:“你想要你阿爸也参与进来吗?还像上次打艺甘家一样?用他的兵?再从他手里领赏?” 路丹青道:“他……我……” “你可想好了。你与我不同,我的命是姥救的,我只管听姥的号令行事,姥自不会亏待我。你与小妹也不同,小妹家将来都是她的。你呢?别到最后鞠躬尽瘁却只得片瓦容身,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地混着,连我的下场都不如。” 祝青君所言,是路丹青这些日子来早在心里想过无数遍的,而就对之策,她也想了许多。她直直地看进祝青君的眼睛,说:“这可干系到我的身家性命,我能信任你吗?” “当然。” 路丹青道:“我想一直跟着姥,可是在姥面前的不止有我,也不止有你。府里什么人都有,山外来的,各家当不了头人的孩子,一直跟着姥的随从……比在寨子好的是有姥主持。可是我也不太敢全信别的人。你是哪一拨的?” “我是姥这一边的,与其他人并不相干。你呢?”祝青君反问。 路丹青道:“没有姥,我可什么也不是!好吧!就这样!” 说完,她走到了祝缨面前,当地一跪:“姥!请姥收留我!” 祝缨道:“你不是一直在我身边吗?” 路丹青仰面道:“我,以后怕是回不去阿爸的寨子了,您得给我一个容身之地。” 她这话说得大胆,祝缨却没有生气,她扶起了路丹青,问祝青君:“你们说了什么?怎么这般激烈?” 路丹青道:“姥既然带上了我而不是别人,就是对我没有疑心,我该回报您的信任。” 祝缨道:“不是我没有疑心,而是你没有退路。我的这条路可不好走,但好在是条路,愿不愿意跟我走?” 路丹青跪下三叩道:“我愿意的!” 祝缨再次将她扶起,道:“咱们这趟,回去也要保密,我们就是打猎去的。” “是。” “对谁都不能讲,包括小妹。” “是。”路丹青答应完了,脸上才又显出一点犹豫来。 祝缨道:“别让她们为难了。” “是。” “走吧。” ………… 她们一行人走得不快也不慢,带的都是紧俏货,尤其是盐和糖,其次是茶叶,又有些绣花针绒线丝绸之类利润也很丰厚。 她们一边走,一边绘制着地图,记述山川地理、标出矿产位置、山脉走向、山林道路等等。祝缨每到一处,就与寨中老人聊天,天气炎热,便从天气聊起,询问当地四季气候,冬天有多冷,暴雨阻断道路是什么时节,河水暴涨时最远能涨到哪里…… 如此转了两个月,才将“西卡家”转了个囫轮个儿,“西卡家”实则是“西卡族”,其下竟有七家大头人。 祝青君非常的小心,因为离甘县最近的那一家,有一个死盯着她的讨厌鬼,因此她改换了男装,将脸涂黑,装了七天的哑巴车夫。 祝缨与路丹青常得头人的招见,祝缨每次都背着弓箭、佩着刀。也有不介意的头人,只要看一些丝绸珠宝。 也有看到她的刀箭好,出言询问的。 祝缨看这个头人身材是难得的魁梧,络腮胡子,声如洪钟,知道他也不好对付。便不废话,上了弦,引弓发箭,直直将箭射入远处的旗杆上。旗杆有十余丈远,祝缨连发三箭,三枝箭在木杆上排成了一列。 头人喝了一声彩!又问刀。 祝缨抽出长刀,空中一划将挂着的帘子切下半截来! 头人道:“这可还不够。我还要试一试。”吩咐带一个奴隶上来。祝缨脸色微变,头人面不改色,指着奴隶对祝缨道:“用他试一试吧!” 路丹青皱了皱眉,道:“这不好吧?”头人家的孩子,这种事儿她见过,却也知道祝缨不喜欢,因此抢先出声了。 头人道:“这是我的,不会叫你赔的。” 祝缨道:“沾血不好清冼,容易伤刀。换一样吧。”说着,出手如电,将椅子的扶手劈了下来! 头人摸着下巴,道:“看着是好刀,你要什么来换?” 祝缨道:“只此一件,我还需要防身。我这次只是带些货来探一探路,您要是真心想要,我下次来时多带几件过来——要付定金的。” 头人本要发作,听说还有其他,又见她是个做生意的样子,便说:“好吧。你有多少?” “您要多少?”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头人要十张弓、十把长刀,祝缨不客气地收了他的订金。路丹青一直低着头,不敢看祝缨的脸色。 离开西卡族的时候,她们所携货物已然出清了大半,头人还有些惋惜地问祝缨:“你的货我都留下来,照你与吉玛家交易的价给你金子,如何?” 祝缨道:“我是探路的,不带些货,他们不当我是买卖人,当我是什么匪类,路就不好走啦。您要什么,要多少?我都记下来。下次一定。” 头人这回却不肯付定金了,说了要盐、又说要很多糖,他对纸张之类并不感兴趣。却又友情奉送了一个信息:“你这个‘纸’,番人有时候会用,不如卖给他们去。” “番人与您也有交易?” 头人道:“对呀。” 祝缨又询问番人的情况,是不是商人、有多少、频率如何之类。头人忽然不高兴了起来,道:“我到哪里知道去?你的东西又不卖我!” 祝缨也不尴尬,从容向他告辞而去。 很快,她们就离开了西卡族的地界,到了吉玛族。吉玛族也分几家,他们与西卡、西番都很近,天气也比其他地方凉爽一点。 祝缨站在半山腰,看向山下一片平原,道:“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竟然有这么大一片好地方!可算让我找着了!” 祝青叶好奇地问:“找什么?” “一片好地方!”祝缨说,“快,图呢?标记下来这里!” 祝青叶取了图来,祝缨随手勾了两笔,在上面画了个方框:“以后当在这里另建一座新城。” 第467章 现实 建城? 无论是没有离开过梧州的祝青叶,还是已经“见过世面”的祝青君与路丹青都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祝缨想要在这里建一座城。 祝青叶略懵懂些,祝青君、路丹青则是经过事的,尤其祝青君,与项乐合作管理甘县,一个还算现成的摊子就有许多的麻烦,何况从这一片什么也没有的地方上起一座城呢? 建一座城是很困难的,眼前这片地方还不归她们已经是最小的问题了,拿下这片地方之后,才是问题的开始。建城需要人口,初建的时候最好使用大量的壮劳力,同时需要建材、规划、施工的粮食供应等等。这其中最难的是对大量青壮的组织、调度。 建好之后,这个城不能空,得住人,人是要生活的。最起码的,要有吃喝。这些人也需要管理,同时还要维持最基本的秩序,能够让这许多的人可以比较安全地生活,同时还能约束这些人不逃亡。还要有土兵、有衙差等等人。 眼前这一片平原,倒是比较适合耕种,也需要耕牛、种子、灌溉等等等等。 这还是在风调雨顺、没灾没祸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这一片会不会到了冬天就像北方一样的暴雪,又或者河水不定时发一发疯,把一年的辛苦都给洗个干净。 等闲是无人会想干正这么一件事的,因为基本上干不成。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祝青君从腰间袋子里掏出小本子来,把“建新城”这条记下了。 如果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人能干成这件事,也就是祝缨了。想不明白,就先记下来,要么慢慢琢磨,要么就等后面应验。然后再分析总结。 这是祝青君的经验,也是祝缨身边的人普遍养成的习惯。路丹青等人也掏出小本子来记下了,同时随手写下几个词记下心中的疑问。祝青君还顺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画了个简图,点了个点,标记地方。 收好地图,一行人冲下山去,此时他们携带的货物已经不太多。一行人走得比较快,下山之后祝缨几人就勒住马,随从中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年轻姑娘鞭马上前,道:“姥,这里我们来过,走这边。他们有寨子的。” 西卡、吉玛都有商人到吉远府经商,也有商人到别业贸易,但祝缨都没有雇他们做向导,而是用了府中常与过往商人打交道的一对叔姪。他们曾出过远门,也会吉玛话与西卡话,还算合适。 在他们的带领下,祝缨等人当天晚外住进了一个寨子里——这一片平原自然是有人居住的。不但有人住,还有有耕种。祝缨等人沿途见到了稻田,发现这里已经有了简单的灌溉用的沟渠,稻子长却不太如山外,连祝县这样的山间田地也不太如。 祝缨不由心痛:白瞎了这么好的地! 寨子里的人听说来了外地的商人,也都围过来看。祝缨也还拿着之前在西卡家的说辞:“我阿爸前年死了,我才当家,要养家的,就出来看看买卖能做不,带了一点货试试,也探一探路。” 说着,就展示了一点样品,引来人围观。 她的吉玛话略带一点口音,与“才当家头回过来探路”的情况相符,倒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怀疑。只是小孩子们看着她们的佩刀有点移不开眼睛,也有人嘀咕,说她们的兵器比自家的要好。云云。 她们找了一处离外围的大房子,祝缨拿盐当报酬付的房费。房主一家七、八口人,衣着还算得体,却又不太光鲜。男主人不要盐:“你有铜钱不?” 祝缨有些诧异:“你要铜钱?为什么?路上他们更想要些东西的。” 男主人道:“你有针,给我三、五,不十根!盐,我们这里却不太缺的,只有铜钱与生金,能换别的东西。” 祝缨数针给他:“针可贵哩!你要了针,我可就没有铜钱给你了。这路上,他们也不给我铜钱。” 家中女主人提着水瓮走了过来,一边倒水一边问:“那你们拿东西换了什么?” 祝缨她们的行李已经很少了,不像是卖了货的样子。祝缨道:“与他们约好了,回程再取,省些脚力。他们还要我下回来再带更多的东西,也不昧我这一次的东西。” 说着,将针递了出去,又问:“你们家哪来的盐哟?要铜钱换什么呢?” 女主人放下水瓮,收了针,十根、十根指头,很好数,然后一根根小心地别在一块手绢上,将手绢包好,才说:“有盐井。” 祝缨与她聊开了,才知道他们隔壁的山中,沿着这条河的支流进去,同是吉玛族的另一大寨,有一处盐井。可惜产量不高,卖不太远。但是附近吃盐还算有保障。此外,还有西番商人,也会贩盐。 不过西番的盐商一般不往这边走,因为吉玛家的地盘颇大,跑过来贩盐不是太划算,西番商人通常是与他们西北的那一处大寨交易。他们寨子也会从大寨那里,再分销一些。 此处有两处食盐的来源,自然不会太在意盐。反而是钢针之类,虽然本地也产铁,但是技艺不高,更难得一些。 路丹青心中奇怪,她是在京城相府里呆过的,祝缨当年还做过户部尚书、征过西番,且与鸿胪寺颇有渊源,身边的人稍一留心,就能知道这西番缺茶又缺盐,对榷场的需求很迫切。一旦停了榷场,不但会着急,还有可能跳起来打人。朝廷也是,觉得西番不老实了,往往以取消或者减少贸易作要挟。 但看祝缨一脸平静,她也没有问出声——她一个商人的随从,是不应该对西番有这样的了解的。 祝缨与房主做完了交易,又套了一些话,着重问本地人口、谷物亩产有多少、都怎么种……等等。聊到饭熟,才要吃饭,头人家的管家又来,要祝缨等人带上货物去大屋。 祝缨抬手扒了一碗饭,一抹嘴,才带上些样品,与青君等人到了大屋。 头人家是见过世面的,虽然也对丝绸等物表示了喜爱,也没有将眼珠子粘到丝绸上摘不下来。头人往祝缨一行人身上多看了几眼之后,又向祝缨买针。祝缨都答应了,头人则以生金付账。管家拿出一小袋生金,祝青叶伸手要接,管家却飞快地将布袋收回。 青叶有点吃惊,管事却问了出来:“你这跑腿的,这几个女子怎么卖?” “啊?” 大意了,这一行人,除了祝缨是习惯了偏向男性的装束,其他女子一直没有女扮男装的需求,包括祝青君,离开西卡的地方之后也就穿回了原来的衣裳。祝缨待人还算不错,给吃给穿、吃得饱穿得好,男男女女在她身边,都挺滋润,看着也精神。看着都是不错的随从模样。 头人家就想问祝缨买几个奴隶。 祝缨马上反应过来,道:“不卖,我往前走路还要靠她们呢。” 头人有些不快,道:“我给你向导。” 祝缨摇头道:“她们另有用处。” 头人对管家道:“你对他说。”说完也不走,坐在那儿瞪着祝缨一行人。祝青君心头冒火,左手按在了刀柄上,右手却要攥住了路丹青——路丹青一个头人的女儿,亲爹再不重视她也是头人家,气性极大。祝青君得防着她暴起当场杀了头人,不好脱身。 祝缨却看不同恼怒来,她与管家交涉许久:“今天拿到大屋来的这些东西,我就没打算带回去,都留下来给头人,但人不能留。” 管家道:“这些可比女子贵重,你能将这些留下,为什么不能将这些女人留下呢?” “我不但要往前走,还要回家呢?回去的路,少了她们不行,头人给我的奴隶,恐怕不顶用。她们得陪我走完这一路。” 管家道:“一个也不能留吗?” 祝缨道:“既然不能都留,把她们分开有些不忍心。这样,这些货,请头人看一看,有什么喜欢的,我下次捎回来,您现在付定金就成,下次我来,结尾款。我下次来,会带一队像她们这样的女子,但这次不行。” 头人突然动了一下,问道:“你有多少女人?像她们这样的吗?怎么卖?” 祝缨估算了一下,又问道:“您想要多少?” “十……二十个!” 祝缨道:“好!我手上有更多,两百个、两千个也有的。不过,下次我再来的时候,人、物都不会白送了,您准备好代价。” 头人遗憾地看了看她腰间的长刀,又看了看她的身高,道:“好吧。我要三十个。” “可以。” “不要老的,都要像她们这样的年纪,要干净整洁……” 他提了许多的要求,祝缨道:“不但干净得落,也都很懂事,我把她们都教得很好,她们什么事都做得、哪里都去得,也不抱怨苦、也不抱怨累。高兴了会唱歌,饿了会做饭,会织布做衣服,也会陪人说话聊天,都是顶顶好的姑娘。” 头人咧了咧嘴,道:“好吧。” 祝缨也不收货,空着手带着祝青君等人离开了大屋。回到了住处,几个人再也忍不住了,跑到祝缨面前,压低了声音:“姥!这人太可恶了!” 祝缨道:“知道,知道。” 路丹青气个半死:“姥,您答应了,有两百个、两千个人会过来,我要领一千人!不踏平他的狗窝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祝青君道:“别与我争。” 祝青叶也生气,却忍住了没说话,只跟着大家一起跪着,然后假假地掉两滴眼泪。 祝缨道:“好了,回却我自有安排。今夜睡觉都警醒些,明天早上与这家人吃一样的东西,他们不吃的,你们也别动。只要寨门一开,咱们立时就走!” “好嘞!” 答应完了,路丹青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姥,西番不是也缺盐么?” 祝缨道:“那要看是怎么缺的了。西番有盐池,也产盐,不过互市的盐便宜,他们愿意多进些。他们自己产的盐也往外卖。再说了……唉,产盐的人凭什么要顾及到百姓能不能吃上盐呢?” 路丹青顿悟,脸上一红,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路果,暗骂自己愚蠢。西番人卖盐,不正是与路果倒卖梧州盐是一个道理么? 祝缨道:“好了,休息去吧。” ……—— 次日一早,她们吃了早饭,也不再卖货,匆匆带上余下的一点货物上马离开,又往下一处走去。 如果能够站在极高的地方、以极佳的视力来看的话,这一片平原在地图上面积并不算大。然而天地宽广,人类何其渺小?不要说沃野千里,人的目力所及,连十里也看不到,因而这一片平原在行人眼中就显得尤其的大。 祝缨这样到过北方大平原的人还罢了,从未离开过梧州的几个随从从最初的兴奋开朗,竟渐渐地生出了一丝畏惧之心来,紧紧地跟着马队,生怕掉队。 平原上的路显然没人用心修过,修过的路与天然踩出来的有明显的差别,但好在地势平坦,千百年来无数人用脚底也算踩出了一条路。路边不远处,不时有些田地,看起来打理得不太能让人满意。 走不多久,田地就消失了,只余大片的荒野。 又走一阵,又看到田地,她们就知道离下一个寨子很近了。田间,一个人挥着鞭子,却不是抽打牛马拉犁,而是惩罚着偷懒的奴隶。奴隶们即使在干着活,手脚也不得自由。 祝青叶看得气闷,祝青君只扫了一眼,又开始丈量距离,她用远处一座高山定标,慢慢与几个算术好些的不时停下来画个图。进入平原之后没多久,队伍里的大部分人都渐渐放弃了记路。 广袤的平原,与迷宫一样的深山,是两种不同的难题!对她们而言,有时候山还好画一点。现在就只剩一个祝青君能画,一个祝缨能看得懂了。 她们并不顺着一条路笔直地走,不时地走上岔路,期间,她们又去过几个寨子。祝缨的规划,不但要去最大的寨子摸底,还要去所谓生金矿看看,对了,还有铁,顺便去隔壁看看盐井…… 最后,才是到最大的那个寨子里。田里的稻子、野地里的荒草在她们不断的行进中渐渐变了颜色,由浅绿而至深绿,又慢慢染上了点点的黄。 祝缨终于到了吉玛家最大的寨子外面,这处寨子外墙是石头,占地颇广,符合了“山中大平原”的气派。到得此时,祝缨也算摸清楚了,这片平原面积是无法与北地相比的,上面也散落着几个寨子,有一些人口。其中有一个寨子的位置还是她比较看好的,想建新城的。 这里也不查什么身份——因为也没有什么户籍之类,里面的人却比其他寨子多,不时还能听到西番话,甚至一些不太标准的官话! 它还有客栈!祝缨等人找了个住处,包了个小院儿,此时她们身上的货物已经所剩无几了,地图倒是画得差不多了。祝青君等人为免麻烦,也都作了男子打扮,太阳将她们晒黑了好几层,路丹青的脸上微微有些爆皮。 货少了,祝缨也就不高调贩卖了,她带着祝青君等人出门,慢慢地看着这座城,祝青君一面记路、一面又估算着这里有多少人,真打起来需要怎么进攻才能减少损失…… 如是数日,也没有一个头人要叫她们去看货,反而是祝缨看到了一些西番人,竟还听到了有人说奇霞话。想来交通不畅,也只是相对,并不至于让人一点交流也没有的。 她瞄了一眼,声音传来的方向,是个不认识的年轻人,为防生事,她一声不吭,很快地钻进了人群里。 数日下来,祝缨与祝青君将大寨逛遍,祝缨正想是否见一见头人时,客栈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祝缨心头一动,快步走出房去,悄悄往声源处看去,忽地心头一动!祝青君突然出现,手里揪着一个人! 祝缨很快记起来,这是一个吉玛的商人!之前她出巡的时候,顺捎带过,还跟人家打听了许多事儿!这次之所以只用自己人,没有另聘向导,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之前打听过了。 祝青君道:“姥,这个人鬼鬼祟祟,盯着咱们,不像好人!” 祝缨指了指声源处,问那个商人道:“是吗?” 祝青君抽出刀来,毫不犹豫地往此人大腿上扎去!这人吓得忙说:“不怪我、不怪我!我只是觉得像!他认出来是大人,就说,要告诉头人……” 祝缨道:“撤!笨重的东西都不要了!” 她们如果只带上马和一点生金,跑路还是很快的。 第468章 鬼话 被祝青君捉住的商人缩作一团,祝青君将刀架在他的胳膊上将人拖进了房里,商人三魂七魄已从天灵盖上冒了一半,将那个想谋取些头人赏赐的同伴全家祖宗在心里问候了一遍——只不敢开口,就怕一开口就被灭口。 好在祝缨等人此时还没到山穷水尽,祝缨将他的下巴一卸,扯了条抹布将他的嘴巴塞了。祝青君配合地对青叶道:“拿绳子来。” 祝青叶见此情形也不多问,抽了条捆货的麻绳将这商人捆了个结实,才问:“姥,这是?” 祝缨道:“暴露行踪了,咱们要赶紧撤。他们人呢?” 原本就准备要走了的,人倒是都在客栈里,祝缨抬手给商人脑袋上来了一下,将此人敲昏,再安排所有人:“丢弃掉笨重的行走,只要随身衣服和马匹,舆图也带上,带些金钱。别的都不要了!走!” 祝青叶有些心疼,道:“姥,咱们的药丸也带些,回家路上万一要吃。” “行,快!” 各人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们的行李本就所剩不多了,祝缨与青君带上了舆图,一行人各背一个随身小包袱,跳墙到了房后,找到马厩、开了后门,从屋后的小巷中撤离。 客栈前门,另一个商人对一个头目模样的壮年男子说:“他们就在这里,我们亲眼看到的,我的兄弟在这里盯着他们。” “你兄弟呢?” 这人小心地叫了几声,没听到回应,觉得有点不妙,又大声叫他兄弟的名字,依旧没有回应。壮年男子不耐烦了,揪过了店主问道:“有没有一队从东南边过来的商人?” 店主道:“有好几个呢,你找哪个?” 壮年男子擂了店主一拳:“

相关推荐: 嫡女惊华:第一废妃   豪侠绿传Ⅱ   哥哥有毒_新御书屋   隔壁老炒青椒肉丝怎么办[abo]   穿成死对头的性爱处理器   6334   【黑篮】被教官训到菊♂裂的我痛道教官JQ二三事   错有错着(1v1 年下)   我到底有几个男朋友(NPH)   我媳妇说什么都是对的[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