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397章

第397章

为自己发愁,她是家仆,跟着主人是必须的。但现在的情况与在中原时全然不同,以往的经验、人生该走的路都变了个样,丫环也迷茫。 刘昆给指的路,丫环一听,也觉可行,当下同意!万没想到,侍女也能走“仕途”。 主仆二人次日就在普安刺史府挂上了号,刘昆带着小玉就去了州学。州学外面的大路口上,立着一排的石碑。刘昆在碑前站了良久,道:“这里也有识字碑。”不过数了一数,发现少了一篇,她便问陪同的蒋婉丈夫:“我记得不是这个数目。” “哦,梧州有个老话,识字歌第一篇——无用。” 刘昆也是一笑:“那个,对升斗小民的用处原也不大,大臣具本,也不用人教如何颂圣,都是写熟了的,果然无用。” “先生,请。” 刘昆先到州学,将课本、课程之类重新疏理,发现这里与西州的毛病一样——礼仪制度不完备。她理解成因,礼仪制度,朝廷颁布的最完备,但是安南不可以照搬。好在她们之前在幕府已经整理、修订出了一个大概,现在正好拿出来讲解。 最后让学生把笔记讲义整理一下,普安州这儿就算都了解了新的礼仪制度了。 州学里学生是由下面选拔出来的,都不笨,更让刘昆高兴的是学生里有不少女孩子。她每天告诫自己要一视同仁,却总是不由自主地多关注女孩子,也要多给女孩子功课。这样倒有一个好处,手抄整理出了十几份手稿,她都不客气地笑纳了! 然后拿着手稿去找祝青君,向她建议颁发到各县、各寨。雕版印刷耗时,实在忙不过来,西州也是手抄,速度也不快,普安州之前没抢过梧州、博州,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了! 祝青君道:“劳你再审一遍,这是根本。姥常说,周公孔子最是厉害。既是要发传下去学的,绝不能有错讹。” 刘昆将“周公孔子最是厉害”在嘴里念了几遍,叹息道:“节帅看得明白。” 州学里呆了一段时间,祝青君便要州学里的学生给她干活了!丈量土地、清查户口,还要归档,都得学问人干。刘昆到普安州,原就是为了干这些事的,此时她却又改了主意,向祝青君主动要求去各县的县学里讲一讲课。 祝青君道:“我给你一个翻译吧。” 这便是答应了。 ……—— 刘昆有了决定,小玉、周婆子自是跟随,两个男仆也充作马夫、保镖,祝青君又派了一队人护送她下乡。 刘昆回房收拾行李,对周婆子道:“咱们要去好些地方,把香带足吧,到了可以熏熏屋子。” 周婆子又翻出一盒来:“只有这些了,要不要再买些?节帅总不能一直给咱们……” 正在商量,一个穿号衣的姑娘跑了过来:“博士,将军有请。” 刘昆让周婆子继续收拾行装,自己去见祝青君。祝青君见面便说:“你明天走不了啦,眼下有一桩急事——有北人诱拐我们治下的百姓贩卖,过北关铁桥就是陈使君处,我须先与他交涉。此事还请你帮忙。” 刘昆的出身也合适、学问也合适,写的公文与陈放更能和平地沟通。 刘昆推辞不得,询问祝青君原委以及要求。安南比中原是穷一些,不过百姓的日子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安南百姓基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穷,但能活。出了安南,就看命。也有过得更好的,差的就是活不下去。 但是安南人除了活,也想过得更好一点,于是不时有人出山去做工、贩货,改善生活。时日久了,便生出许多违法之事,走私反而不是最讨厌的了。有的人会做贩卖人口的勾当。 以前这样的事是很少的,因为路不通,语言不通。现在这两条在一定程度上被祝缨解决了。以前都是互相掳掠奴隶贩卖,现在是人贩子诱骗。 也有正经做工贩货挣到钱的,故而起初并未察觉有异。近来有一个从北边逃出来的人告到了官府,被骗去贩卖、受到虐待,已有同伴被转卖他乡,也有逃跑被打死的。祝青君又开始清查人口,核对出数例。人口还没统计完,总数未知。她已写了公文给祝缨,自己这里也要与陈放交涉才好。 刘昆听了,不假思索地道:“这是重罪。”安南废奴,但中原仍有良贱之别,买良为贱是入刑的。 祝青君道:“不错。正是这样。” “我知道怎么写了。” 写了一封比较客气的公文出来,刘昆解释道:“看他怎么回,若是不理会,又或者无礼,再说明白也不迟。再不济,与他把官司打到朝廷,这件事不能默默认了。虽然他们要管也管不太多,但要留下一个话头,以后再有事,可以拿出来说。是先礼后兵,埋条线。” “好,听你的。” 哪知陈放回复极慢,公文也不是陈放写的,他只胡乱签了个名,说:“会检查往来行人。但往来的人都有安南签的文书,也不知道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这也算是实情。 刘昆道:“要不,咱们先设个局,抓到人牙子,拷问同党。拿到名单,让陈放抓人。” 祝青君隐约觉得不对:“陈大郎一向热情,现在这倒有点官样文章在内。放到以前,你这主意,他早想到,与咱们协商了。我亲自写一封信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了。设局的事,也先着手。” “好。” 很快,祝青君收到了陈放的回信,亲笔,先是道歉,说之前太忙,多有怠慢。接着解释了原因——陈萌病重。陈萌上了七十岁,见天拆解冼、郑,不是他不想压冼,而是皇帝护冼。前有立了个傻太子,后来连这个傻太子也死了。又有国政烦劳,兵戈才息。撑到现在算陈萌身体好。 陈放如何能安心? 信里又说,贩卖人口的事他知道了,这就让人查去,只要祝青君这儿有线索,他就抓人。信使又另带了一封信是给祝缨的,祝青君派人与他同去西州。 人刚走,祝缨的回文也到了,上面写得简洁:先与陈放协调,他要不在意,就告诉他,他要不管,安南就自己派人北上抓犯人了。 祝青君将公文递给刘昆:“还好,陈大郎有眼色。” “节帅行事这般……干脆?”刘昆有点担心,在安南这些日子了,安南固然不错,较中原实力为弱,她担心说话太嚣张会不会不好。还好,陈使君有眼色,她们不用向他放狠话了。 “一向如此呀。”祝青君说。 刘昆喃喃地道:“倒也是,是她能说出来的话。但愿陈使君的信里没有冒犯的话,不会惹她老人家生气。” ……—— 祝缨轻易不动怒。 哪怕祝重华过来讨要书籍完了不走,与她聊儿子和苏喆的事,她也没有生气。刘昆跟祝青君走了,虽然祝青君身份不同往日,但都是管着一个州,她有一个女先生,祝重华也就来试一试能不能再讨到一个。 不料刘遨、刘衍各有任务,祝缨不给。祝重华也不气馁,退一步,多要点书籍,这个祝缨就得同意了。 接着,祝重华想调儿子回家:“读了这些年的书,该回家教书了。我的儿子,送到大城里来做学问、享受,怎么能成人?媳妇儿也……不知道算不算我家的,孩子一准儿是不给我家了。这么几年,一事无成,不如回家教书种地,也算个正经生计。” 祝缨道:“他自己的意思呢?” 一说这个就生气,祝重华也小小说了苏喆几句:“又吊着,又不给实信儿,她是个什么打算?这有点欺负人了。她家大业大,不得嫁人,我家也是想娶妻的,不合适就趁早散了嘛!我也不强求。这事儿,不能听那个傻小子的!” “苏喆啊……” 祝重华道:“我不能说别人的女孩儿太坏。是我自己的儿子不争气!他硬要往上凑,我也不能说女孩儿错得更多。可我家还要这个儿子娶妻生子哩。那一位要不是同我儿子有这一腿,我乐得见她活得潇洒。轮到自己儿子,我得为他着想……” 祝缨道:“我知道了。这么着,十七娘,你先透个风声给他们俩,说要调他走,试探一下他们的反应。是聚是散,不用摆到明面是最好。没个回音,你就拟文,给他调回去!” 刘遨欠一欠身:“是。”心里又想起了刘昆的信,写的白翎是个混蛋,她不禁莞尔。以主政这般胸怀,女子这般作派,何须担心白翎?只看祝青君愿意不愿意。唉,如果当日十二娘…… 她振了振衣袖,出去了。 祝缨道:“这下好了?” 祝重华道:“多谢您成全。我也没别的法子了,这小子打了打过了、骂也骂过了,他要再有出格的事儿,我只好当没生过他了。” 祝缨笑笑,祝重华也笑了:“真的,我生的孩子不止他一个,死了的孩子也不止他一个。习惯了。” 祝缨点点头:“小妹家里却只有她一个,打小的脾气就是这样啦,没有谁好谁不好,配的时候不太协调。” “他要能跟人家学点儿本事,叫我知道。他就该着配一个没那么聪明、没那么漂亮的老婆,安心挣钱养家。他偏要好的,好的谁能被他拿捏住?我就说他傻!”祝重华又抱怨儿子,显是怨念颇深。 祝缨不说他儿子,却说:“你也有女儿,别家女儿留你儿子,你就把女儿留住。都一样的嘛。” 祝重华笑了一下:“她倒贴心,就是不太伶俐,几个孩子,一个像我的也没有。我看外孙还行。” “什么内外,养在家里就是自家人。” “是。”祝重华眼珠子转了转,看到祝青雪拿急报来,犹豫了一下告辞出去。隐约只听到一句“对岸”,就不再多关注了。 祝缨拆了陈放的信,问道:“信使呢?” “在外面。” “让他捎信回去。” “是。” 祝缨给陈放的回信很简单:让你爹休致吧,别累死了。你呢,要是不行就回去,但是中枢不太稳,你们家兄弟子侄不要都放在京城。派几个,伺候你爹回老家,又或者在京外哪处安全的地方休养。对了,人贩子给捆了送过来,活的不好抓,脑袋到了也可以。 接着,她给陈萌又写了一封信:当年令尊休致的正是时候,即使休致,有国家大事也会询问他的意见。你不如抓大放小,琐碎的事你已经管不动了,留着点儿力气,把心思留在几件大事上,譬如立储。你也不算辜负天下。 将信送出,祝缨伸出食指敲着桌子,推测着京中的情势。对祝青雪道:“叫晴天过来。” “是。” 祝青雪才走,朱妍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姥姥!老师!老师在学校跌跤昏倒了!” 祝缨刷地一声站了起来,身后的椅子被带得翻倒在地! 第528章 凋零 祝缨这椅子用料扎实,沉重异常,倒地发出一声巨响。侍卫在侧的两个倒霉孩子刷地一声将佩刀抽出来一半,刀锋雪亮! 她们才上任没有三天,正在一惊一乍的时候。 祝缨先冷静了下来,她双手撑住桌面,问朱妍:“你不是应该在学校吗?你与她一同回来的?她现在后面?请郎中了吗?” 朱妍道:“回、回府遇到青叶姐姐,在伏侍老师。” 祝缨轻吸一口气:“走,看看去。” 出门没走几步,就见一堆人往签押房跑,刚才那一声有点大,离得近的听到了就往这边来,离得远的看近的动了,也跟着跑。 祝缨问道:“都围在这里干什么?干活去。” “是。” 苏喆看到了朱妍,心道:她不是应该在学校么?怎么回来了?姥去后院干嘛?有事? 她也摆着袖子:“散了散了,一惊一乍的。”挨个儿盯着人往各处赶。 众人见祝缨没事,心中虽然存疑,却也不再担心。唯刘遨是去办事的,办完了回来汇报时,祝缨往后面去了,刘遨再看苏喆,也觉得她的举动很可疑。苏喆是比较爱抓权管事不假,动作、表现是有一点点夸张了,也许苏喆自己都没意识到。 刘遨捏着公文,对刘衍使了个眼色,姑姪俩避开人往后宅去。她们就住在幕府里,到后宅并不显眼,很快寻到了花姐的住处——看后宅帮佣的目光往哪里瞅就行了。 两人悄悄走近了,站在卧房门口。卧房里已经插不进脚了,祝缨、祝青叶、祝青雪都在,祝青叶与祝青雪轮流把脉,祝缨站在床前监工。朱妍站在一边干着急。杜大姐伸手摸摸茶壶,再往床边伸一伸手、缩回来,也不知道她要干嘛。祝彤、林戈站在门内,与她们离得很近。 过了一阵,花姐还未转醒,祝青叶与祝青雪有了个结论,面带难色地说:“不大好。” 祝缨道:“再找郎中。” 杜大姐道:“对!” 刘遨出声道:“节帅,整个安南最好的妇科郎中就在床上躺着了。亲传的弟子也在这屋子里了。” 花姐的学生分两部分,一是学医的,二才是管学校的。 祝缨转头看过去,卧房比外面暗一点,看不大清她的脸,刘遨道:“二十五娘,你来。” 刘衍挤上前:“节帅,我也略懂些医术。” 众人给她让开一条路一来,刘衍给花姐摸了一把脉,又细问近日的情状。朱妍和杜大姐最熟悉她的起居,林戈、祝彤也能跟着说几句。花姐这个年纪,行动不比年轻时,反应也比年轻时要慢一点,吃得也变少了,牙齿也咬不动太硬、太韧的东西…… 刘衍将花姐的手放好,慢慢退了出去,祝缨跟着走出,问道:“如何?” 刘衍轻声道:“人近古稀,已有油尽灯枯之相。还是早做准备的好。不妨将一应东西准备址来,冲一冲,也许就好了。” “行。”祝缨说。 她把杜大姐和祝青雪、祝青叶叫了出来:“以后青雪就盯着这里,杜大姐,你帮着遮掩。青叶,你隔日也来一次。不要都聚在一起,一看就反常,她又不傻,能猜出来的。” “是。” 祝缨又对其余人说:“生老病死,人不能免,既然如此,就让她过得舒服一点。她原来干什么、现在想干什么,就都让她去,别把她拘在房里。想去学校就去学校,想去医馆就去医馆,不许在她面前摆出难看样子。先不要告诉她病情,一切如旧。” “是。” 刘衍问:“要我做什么?” 祝缨道:“过两天再来看看她吧。探病嘛!” 刘衍会意地点点头,心道:节帅到底稳得住。 祝缨却又下了另一道命令:“林戈,去传我的令,寿器、老衣都准备上了,冲一冲喜。” 刘遨道:“礼曹的事情,您是否下一道令,请赵先生多看顾一些?” 祝缨看了看她,说:“还是你暂代吧。赵振呐,心气儿不足。” 花姐常礼曹、管学校实属赶鸭子上架,因为当年整个祝县只有她一个有过在番学里教医术的经验,算办过学的,当年学校里小孩儿多,花姐有耐心、温柔,会带孩子。此后一直缺人,也就一直这么延续下来了。现在也该更加正规了。 刘遨年轻、能力不错,家学渊源,比赵振更加适合。 刘遨也不推辞,礼曹的情况她也知道,整个安南的学校都该继续大整顿的。 …… 花姐再次睁开眼,天色已暗,祝缨正襟危坐,离她三步远,正在打坐养神。朱妍也不哭了,正眼巴巴地看着她。她一动,两个人都惊觉。 祝缨站了起来:“这么拼哟!” 花姐挣扎着坐起来,朱妍往她腰后垫了个枕头。花姐道:“哪里就拼了?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的……是老了,总容易困乏。刘相公家的娘子们来了,我也可以歇一歇啦,礼曹我本就是赶鸭子上架,管得并不好。往后呀,我就只管往医馆里去,带一带小徒弟,你说好不好?” 祝缨看她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弹弹她的额角:“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既然摔了,得休息,三天。” 花姐道:“好。” 祝缨道:“那你休息吧,我把阿妍留下来陪你。” “不用。” “要么她,要么我。” “她。” 一切似乎就在这样平静的对话中结束了,苏喆等人却已发现了反常的地方——祝缨拜神? 这不可能! 再结合那一天的异常,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花姐是从学校横着出来的,祝缨还让人开始准备寿器。苏喆心里咯噔一声,就怕是自己猜错了,犹豫了半天,地砖都要被她磨薄了,她终于到了祝缨面前询问:“姑姑……究竟怎么样了?” 祝缨道:“上了年纪。” “不对,”苏喆说,“我还没同别人讲,可这反常的地方也太多了。不说十七娘接了礼曹,就说青叶、青雪两个……” 祝缨抬起手,苏喆住了口,祝缨道:“再等等看,能不能养回来,养回来再说。”她这一生经历过太多的事,凶险万分的当然也有,都转危为安了。 苏喆小心地退后,不敢多言,离开之后就狂奔了出去——找郎睿。两人都是年幼的时候到的祝府,郎睿住的时间略短一些,但是抚养还是张仙姑与花姐操心,这些年轻一辈,谁没受到过花姐的照料呢? 两人凑一块儿一商量,郎睿道:“你家我家,都有好东西,我同阿爸要去。姑姑是北人,北人不是喜欢什么灵芝之类的祥瑞么?弄点儿啊!” “我叫我抓鸟去。” 两人这里忙忙碌碌,那一边花姐也察觉出了异样,她上了年纪,祝缨等人对她多一些关切是正常的。关切过头了就不对了,吃的东西比之前精细了许多。虽然祝缨也陪着吃,说是到了养生的年纪。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跟自己一块儿吃好的,就不对。 那一天从医馆出来,看天还早,她想往庙里看看。祝缨不大爱逛这些地方,花姐则有这个习惯,花姐心里的几位长辈,除了张仙姑和祝大寿终正寝,其余竟都死得不太安生,她总抽空去超度一下。 庙里竟在给她做善事,祝缨什么时候信这个了?她给父母做法事都只是因为“礼仪”,并不是信。 不合理的事情还有更多,府里虽不用她多操心了,围着她转的人变多了。一个个还有意躲着,这里面许多年轻的孩子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可比她们自己还了解她们。 朱妍是个老实孩子,被花姐单独聊了一会儿天,就全招了。说完,朱妍的脸也白了:“别说是我说的。” “我自己就是郎中,”花姐沉吟了一下,“我要写几封信,你帮我看一下,不要叫人打扰。” “是。” 花姐一道:“不要哭丧着脸,我早些知道,把事儿都安排好了,能够闭着眼睛走,该为我高兴的。倒是你,年纪又小,学问也还没学成,学校也有了人管。我会给你安排好的。” “不用管我,老师,您……” 花姐摆摆手:“我其实不太懂学问,你比我聪明,又年轻,喜欢这个,我请十七娘收你做学生,可好?” “我是您的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哪有定下的哪个学生?听话。” “呜……” “看门去。” 朱妍吸了吸鼻子:“哦。” 花姐写了几封信,一一封好。叫来朱妍:“你把小妹叫过来,不要告诉别人。” 朱妍踮着脚出去,杜大姐回来的时候发现花姐身边没人,问道:“哎?人呢?大娘……” 花姐道:“你帮我去请个人来。” “啊?谁?” “项三娘。” “哦哦,好,是要请她帮忙准备什么药材么?还是什么货……” “去就是了。” “好。那您这儿?” “阿妍就回来了。” “哎!”杜大姐跑了出去,扯过一个路过的小侍女,让她去花姐面前,自己去找项安。 花姐却打发小侍女去花园里掐花,独自等着苏喆。 苏喆很奇怪,花姐向来不爱麻烦人,叫她,有什么事呢? 花姐还在后宅,捻着念珠坐在窗前塌上,含笑道:“过来坐。” 苏喆小心地走过去与她对坐:“姑姑?” 花姐道:“累不累呀?” “啊?” 花姐道:“都瞒着我。唉。你很小的时候就到家里来了,我看着你长大,你呀,太累。心里有太多的不安了,女人活在世上本就比别人辛苦些,一不留神,就什么都没了。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帮到你,只想告诉你,我们都很疼爱你。不过你阿妈、小祝,她们都有事要忙,不做那些事,就不能保护你,也不能给你现在的生活。” “姑姑!”苏喆越听越觉得不祥,嗖地站了了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惊疑之色。 “坐下坐下,我们都觉得你已经很好了,你有今天,不是因为你是头人的女儿。没有你阿妈,咱们或许没缘份见上面,可是只要见到了,就会喜欢你。小祝从不在乎一个人的出身,不在乎奴隶,当然也不在乎头人。别人千回百转想的事情,在她那里一眼看穿,就撂开了,觉得不该烦恼,该往前看。她是不在意的。” 苏喆涕泗齐下:“姑姑。” “来,我有东西给你,”花姐翻出了一只小匣子,“好东西你都见过啦,这也不是什么珍奇,留着做个念想吧。收下,再帮我一个忙,帮我先请小江母女与小周过来,再把阿发、阿霁他们叫过来。” “哦,好。”苏喆揣着匣子,跑了出去。 花姐念了几句经,项安来了,她很奇怪,花姐找她来干嘛。花姐道:“三娘,咱们认识好些年啦,那时候你只有阿妍她们这么大,已经很有勇气和决断了。” 项安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不懂事,只有一股气在。” 花姐道:“也是我们不好,你受了好些年的闲言碎语。小祝于自己的事情不上心,那时别人看她是男子,你着实处境尴尬。也是耽误了你。” “没有的!”项安说,“难道我当时不那样选,会有更好的结果么?做个福禄县的穷商人的妻子?生儿育女,当望夫石?” 花姐道:“也因此,你的脾性也变啦,有些犹豫。你来家里早,你家为府里做过许多事,可是呢,你得自己拿定个主意。你竟是养个侄儿承继呢?还是要有别的打算?你还犹豫着,倒叫别人怎么能有个准信对你?” 项安缓缓点头。她是犹豫的,项渟本是养在她身边,也一样的上学。在正式过继的时候,她是犹豫了,祝缨等人更喜欢女孩子是其一,二江、苏喆又有先例,好像女孩子更好一点。不过向哥哥们再要一个侄女要怎么讲,她一直没有想好。不想被花姐看出来了。 她说:“谢您提点。” 花姐也给了她一只匣子:“先给你,就当给孩子的贺礼,免得到时候我忘了,又或东西找不到了。” 项安也接了匣子。 祝青叶与祝青雪却来了,朱妍道:“老师,该诊脉了。”项安本要走的,听到这话又留了一下,见没人赶她,就更加不走了。 花姐很有耐心地等着二人摸完脉,忽然问道:“怎么样?” “要静养。” “胡说,我是郎中。医不自医,那是没挨上事儿,落到了身上,怎么会没点数?” 二人面色大变!祝青叶道:“您别多想……” 花姐道:“老了,想多想都想不起来,容易忘事儿。想起来就要马上告诉你们,免得忘了,误顾你们。你们的名字带青字,随着青君起,不是当你们不重要,是我学问有限,另想别的名字我也起不好。她是小祝遇到的、小祝给起的名儿。你们都很好,都是好孩子,别的我也不用嘱咐你们。以后,安心在府里。” 说着又给了她们各一份。 两人跪下,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却是小江等人来了。小江见状眉头就是一皱:“这是要干什么?” 花姐道:“都瞒着我。” 小江道:“要死也是我先死,我吃过多少苦?” 花姐对她笑笑:“多的不说了,好好活。” 江珍江宝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也没了插嘴的劲儿。花姐又笑,对她们说:“照顾好你们娘。” “是。” 花姐最后对周娓说:“你能到这里来,很不容易,你脾气容易急。急脾气也有急脾气的好处,倒也不必就要改掉。” 周娓道:“您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花姐道:“来,有东西给你们。” 花姐给她们分礼物的时候,苏喆又带人来了。看到地上跪着俩、旁边着着俩,坐榻前边还有四个在分东西,都惊了一下。 花姐微笑道:“都来啦?” 都是花姐曾照料过的小字辈,他们见到这个阵仗,都猜到了一些,一个个吓得话也说不出来了。花姐一一叮嘱,郎睿兄弟是较来得晚,隔得远,曾有局外人之感。林戈是心里存着事儿,花姐不去讲她的仇恨,那是她要自己解决的事情,只希望她能够在仇恨之外有点别的生活,兴趣爱好也行。祝彤则是绷得太紧,花姐告诉她做得已经很好了。 后宅里开大会,过不一阵儿祝缨就知道了,她心头一跳,往花姐处来。走到一半,又遇到苏喆带着刘遨、刘衍过来,四人同行,苏喆眼神躲避,另外两人则是有些意外。她们本来以为是有礼曹的事情要交待,毕竟交割的事情总会有一些小尾巴,现在看好像又不是这样。 祝缨看了苏喆一眼,苏喆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祝缨道:“回来跟你算账。” 苏喆缩了缩。 祝缨大步走进房里,见一群人,人人哭丧着脸,见她来,问好的声音都带着低落。祝缨对花姐道:“你这儿开会呢?” 花姐笑眯眯地道:“就快开完啦,眼下就剩你啦。” “我什么?” “我是个驽钝的人,记得不?我曾说过,如果你做了官,我也如同自己做了官一般。如今可不好说你做成的事也如我自己做成了一般,你做的事,我是不成的。可我真为你高兴。 十七娘,二十五娘,你们能来安南,想得、看得都比我清楚,我只恨与你们相处得太少。既然来了,就把这儿当家吧。拜托你们,以后多陪她说说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学生,交给十七娘差遣了,这两年都是她在我身边,学校的事儿她熟。 小祝,我不回乡了,哪里黄土不埋人呢?我舍不得安南。陪不了娘,就让我陪着干娘吧。装殓的时候把你给我做的那几根木头簪子给我戴上。” 祝缨道:“你这话说得不太吉利。” “小祝,你来,”花姐伸手把祝缨拉到身边坐下,对苏喆等人说,“要说有偏心,我只偏心她一个。你们都是好孩子,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们啦。” “大姐!” 花姐道:“人老了,再啰嗦就讨人嫌了。半死不活的时候,遗言都说不完是最讨厌的。我先说完了,就没有牵挂了,可以安心静养。养好了,以后真要死的时候就不用再说了。养不好,说这些话就正正好。好啦,我累了,让我休息吧。” 苏喆等人都不敢动,朱妍在一旁一边不敢动一边抹眼泪。刘遨、刘衍猜了个大概,低声对祝缨道:“要不,先散了吧,这许多人聚在一处对病人身体不好。” 祝缨这才说:“散了吧。” 自己陪花姐默默坐到吃饭,吃饭也很安静,花姐对祝缨道:“别客气,多吃点,要好好保养。” 祝缨难得有了不想吃饭的感觉。 花姐道:“我还有几封信,也有给青君的,也有给阿炼的……” “给我吧,我派人送,不偷看。” 花姐抿嘴一笑:“我没别的好托付你的,只有几个人,杜大姐,留在家里养老吧。老侯叔已经不能动弹了,你会为他操办后事的。还有就是阿妍,她是个好孩子。” “知道。” ……—— 花姐交代完事儿,连着两天还是好吃好睡,虽然吃得仍然不多,睡得也不太稳,却没有恶化。幕府则笼罩在一片阴霾里,祝缨不让人告诉花姐,是担心影响花姐心情进而影响身体。花姐倒好,直接掀了桌,她自己轻松了,别人心情倒不好了。 眼见她还能散步,大家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谁没见过几个天天说要死,半死不活拖了好些年的人呢? 人人侥幸。 祝缨索性搬过去与她一起住,花姐嫌她烦,祝缨就住在她隔壁房里。反正她现在把细务都交了出去,时间多了起来。 这一日早晨,祝缨起身后轻轻拨开门栓进了花姐房里,忽然面色一变——呼吸声没了。 祝缨大步上前,慢慢地坐在了床沿上。

相关推荐: 极品姐弟在综艺互黑爆红   二度沉迷(短篇集)   欲骨冰肌   [快穿]漂亮反派的扮演游戏   父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月半月明时_御书屋   喜欢的上司是闺蜜小姨   虚拟世界寻虐记_H文   安抚玩具(ABO)   重生军少辣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