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碎玉投珠 > 第391章

第391章

林风带过去上学,得有个学名。林风这时候脑子灵光了一下,请祝缨给孩子重新起个名儿。祝缨也不推辞,就给她起名林戈。 人是认识的,林戈端端正正地在祝缨面前跪下:“姥!” 祝缨点一点头,林戈比普通的南方女孩子略高一点,肤色白皙,五官端正,眼睛大大的、冰凉。她的表情有点阴沉,竟使白皙的皮肤看上去有了点阴暗的色彩。 祝缨道:“来,这些人你都见过的,阿扑。” 阿扑的年纪与林戈相仿,人却开朗许多,大大咧咧地冲林戈笑笑:“以后就可以一起从府里去学堂啦!府里的饭好吃。” 林戈冲他点点头,阿扑忍不住又说:“你这样可不成啊,要多说,多说才能学好官话。” 郎睿道:“管好你的嘴。” “我又没说错。” 祝缨道:“好啦,不要争啦,话没错,不过人今天才过来,说点儿别的。” “哦……” 花姐拉着林戈的手,轻声安抚:“呐,他们就这个样子,慢慢你就知道了。” 林戈沉默地点了点头,话比见到了生人的巫仁还要少。花姐与祝缨也不勉强,花姐又要带杜大姐给她安放行李,林娘子道:“我来我来,她用的东西我都带了来了。”表情微微有点不好意思。 杜大姐道:“那娘子这边请。” 祝缨则对赵霁等人说:“今天休息,暂不考你们的功课了,玩儿去吧,一会儿一块儿吃饭。” “哄”一声,一群小鬼就散了。 花姐笑看他们越跑越远,转个弯,不见了,摇一摇头:“我去看看林戈。” “有杜大姐呢,你再帮我一件事。” “什么事?” 祝缨道:“接下来,你帮我从学校挑选一些端正的孩子,带到府里来。” 花姐先答应了一声“好”然后迟疑地问:“你这是?要用来做什么?像阿炼他们小时候那样养着,还是像官学生那样让他们干活?又或者?” 祝缨笑道:“那不是都一样?” 花姐走近了,低声道:“我以为,你是要青君她们……” “可也不能只靠他们几个不是?我也不能只认识他们几个。以前什么都缺,样样不凑手,现在缓过来了,那当然要接着储才。整个安南,只有我的身边最合适。又不是要放弃青君阿炼他们,他们是一代,如今都到了婚育的年纪。我该着手下一代了,总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管。人才与人不同,人,生育、成长,或二十年或三十年为一代一世。人才,十年之后没有下一批人,就要艰难了。” “青君当然是好的,只是有点累。小妹……”花姐的声音有点叹息。 祝缨道:“她挺好的。” “哎?” “小妹送到咱家的时候,她娘、咱们,对她有什么期许?” “想她能当家,在阿苏家站住脚,不要被舅舅、表兄们排斥掉。” “她现在当家绰绰有余,还能帮我一些。这还有什么好抱怨的?”祝缨说,“打从一开始,就奔着不放弃家业去的,她如今这样,已经达到预期了。我虽不太会教孩子,却也不是什么都不教。正好,林戈进府是个契机,就当我看到了那个孩子心血来潮。” 花姐道:“也好。这样,我再理出个名单来,拿给你,你看一看人,再作决断,如何?” 祝缨道:“想到一起去了。” 两人相视而笑。 杜大姐也恰到好处地带了林娘子、林戈等人过来——她们已经把行李放下了。 杜大姐道:“娘子也忒客气了,拿了好些金帛来。” 林娘子笑道:“我们家那个,就是姥给养大的,如今他也能当差了,怎么能再占姥金钱上的便宜?” 祝缨道:“都不必客气了,留下吧。林戈,你收着。” 林戈这才吭了一声:“是。” “走,吃饭去。” 第517章 仙凡 林风依旧是在兵营里,林娘子就在幕府陪着林戈吃了一顿饭。她们以前也在幕府吃过饭,对这件事倒也不陌生。然而今天这顿饭人员之多,还是让林娘子微微吃惊。 幕府包饭,凡在幕府里做事的人,幕府里管一到两顿饭,因此在幕府里吃饭的人并不少。不过大多是在食堂里吃,或者就是参考朝廷的“会食”,担任某项事务的同事聚在一起吃一餐。 祝缨明白人,将所有人都聚在一起吃饭,且不说菜上齐了排到后面的人就要吃冷的了,就算都是热饭菜,她在上面戳着,下面的人吃得也不安生。故而日常不会大规模地将许多人凑在一起吃饭。 但是这次午饭,不但祝缨、花姐在,二江、江珍江宝、巫仁、巫双、苏喆、路丹青、周娓,连同祝青叶、祝青雪等人都在。祝缨看了看,道:“苏晟呢?” 苏喆道:“他在他那屋里吃,我叫他?” 祝缨点点头。 苏喆马上起身,亲自把苏晟给揪了来。一屋子大半女人,苏晟就默默地与寥寥几个可怜的男孩子如郎睿挤在一起坐了。郎睿恨不得把正在上学的弟弟阿扑以及赵霁给薅了来陪自己吃饭。 祝缨笑道:“人差不多了,就咱们这些人一块儿吃个饭,以后小林就在家里住下了,大家认一认。” 林戈默默地站了起来,向众人行了一礼,有些人坐着不动,年纪小的参差不齐地要回礼。一番扰动之后,祝缨道:“好啦,坐下来吃饭吧。”又对林戈说:“我这儿寻常过活没那么多的虚礼,有客人的时候礼仪到了就成,自家过日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林戈吱声了:“是。” 花姐微笑道:“有什么想吃的、忌口的,一会儿告诉杜大姐,她会知会厨下的。” “是。” 众人只当她紧张,也不逼着她必得说话,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话都给说了。苏喆说:“以后可以同姑姑一同去学校、一同回来了,来回都有就伴儿的了。” 从祝青君起,住在祝家的人都有这个待遇,苏喆后来也有过短暂的经验。林戈看看花姐,花姐也点头,她便也对花姐点头。 林娘子又对花姐说好话:“有劳姑姑了。以往我不得闲,也没送过她,现在这样我们也能放心。” 花姐道:“小林正值青春,这个年纪的孩子,看一眼都让人觉得欢喜,哪里会有辛苦?” 小江道:“那是,我现在就喜欢看这些年轻人。” 林戈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看的,也不能理解这为什么“喜欢看年轻人”,但总归是善意,绷着的脸稍稍放松了一点儿。小江微微一笑,扭头对江珍说:“你把腿放下~” 江珍把二郎腿放好:“诶?我一直放得好好的呀。” 看得人不禁莞尔。 郎睿低声对苏晟说:“您还回北关吗?” 苏晟这几天一直恹恹的,将头凑了过去,小声说:“我听姥的安排。”他本人是很想回北关的,那儿是他看着建起来的,无论人还是地都极熟,他的耳朵能够分辨出桥对面嚎叫的人是哪一个,能够凭着铁索、桥板发出的吱呀声猜一猜对面来的人多不多、货重不重。 他想北关了。 那一边,女人的话更多了,林娘子只管对着府里的人说好话,她也是个利落的女人,场面是不怯的,不过多少有点儿不自在——她是来送侄女的。 巫仁有熟人的时候话不少,也肯说江珍江宝今天早上活干得利落:“后半晌接着干。” 江珍道:“我把全天的都干完了。” 巫仁认真地说:“那是派给你的少了,我再多给你派一点。” 女人们都笑了。 祝缨也笑道:“挺好。” 江珍对巫仁做了个鬼脸儿,巫双却留意到巫仁看林戈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与同情,一下她就想明白了,合着姑母是看这也是个不爱说话的,起了同情?巫双好气又好笑,在心里默默记下,以后如果有事,不能只让姑母与林戈搭伙,不然,遇到个生人…… 巫双简直不敢想那会是个什么鬼样子,不过……她又多看了林戈一眼,总觉得这个比自己小的女孩子与自己的姑母并不是一类人。 饭吃得很顺利,林娘子吃完了饭就要回家了,她出来这一趟不容易,家里还有个孩子,也不知道孩子饭吃得怎么样了。林娘子先向祝缨先辞,临别时又拉着林戈的手低声嘱咐:“你叔叔常说,他最大的幸运就是到了姥身边,你现在来了,自己机灵点儿。家里什么样儿你知道的,不是不想要你,在咱家,我顾不过来。” 林戈道:“我知道的。” 林娘子又说:“要是有什么在府里不好说的事儿,只管回家来说,能办的家里就办了。啊,别憋在心里。”说着,又有点儿无趣,林戈最大的一件心事,不就是全家被杀得只剩娘儿俩了么?这事儿,她和林风办不了。 林戈也配合地答应了,说:“到了休沐日,我回去看阿弟。” 林娘子笑道:“好。”她看林戈脸上还是不会笑的样子,终于说了最想说的话:“在府里,别总板着脸,你不理人、人也不理你,那还怎么过活?” 林戈点了点头,林娘子不笑了,叹了口气,说:“过些日子你叔叔回家,叫他来看你,接你回家住两天。” “好。”林戈说。 林娘子眼见不能再耽搁了,匆匆回家照顾孩子去了,自此,林戈就留在了幕府里。 …… 幕府很大,林戈先不乱跑,循着记忆里的路径往自己住的地方走。她与花姐住在一处,是整个幕府最不会被忽略的地方之一。林戈对幕府不太熟,这样反而更自在一些,林娘子本想给她一个小侍女过来服侍的,府里没要,林戈虽觉少了人伺候有些不便,但身边没有熟人更让她安心。 到了住处,花姐已经回来了,林戈听到正房有人声,便走了过去想向花姐询问一下府里的规矩。这个她是懂的,到了一个新地方,起居习惯、主人家的忌讳之类都是要留意的,这是做客人的本份。 走近了才发现祝缨也在,林戈犹豫了一下,怕她们有大事在商量,花姐对她招了招手:“进来吧。” 林戈走了进去:“姥,姑姑。” 祝缨问道:“你婶婶走了?” “是。” “那就安心住在这儿吧,以后或许还有别的伴儿呢,不会孤单寂寞的。” “是。”林戈在祝缨面前倒比在人前还要放松一点,她又看了祝缨一眼,心道,我要能够像她一样,就不用怕大伯了。 她不自觉地清了清嗓子,说:“我……功课不大好。” 花姐对祝缨说:“她就是学得晚。” 祝缨道:“你的课业我看过了,也不算差,越急越不得,一件事儿,越想做成它,越要沉着。从今天起,你的功课一页一页地学,不要管别人,只做我给你的功课。明年的今天,再回头看。” 花姐好奇地打量祝缨一眼,祝缨道:“不但她们,我这些年也要有点长进的。”她依旧不是很会教学生,但也总结出一些门道,世间的道理总是相通的,譬如聚沙成塔。林戈还年轻,又经过大变故,心神不宁,需要有人给她定神。 慢慢引上正轨,总能比现在这样好。 其他的,只能交给命运。祝缨一直不信命,不过想到如今的傻太子,真是不信也得考虑一下老天爷爱开玩笑的性子。 花姐已经接话了:“不过你这法子仿佛是真有用,小林,咱们明天就开始这么办。今天先休息,金妈妈会帮你。” 幕府里有帮佣,却没有奴婢,整个安南,大概除了外五县也都没有奴隶的。花姐这里有帮佣、有学徒,会帮做一些家务等,林戈的房间也有人打扫收拾,就是金妈妈了。西征的一个结果,就是出现了不少孤寡,为照顾他们的生活,幕府会收留一些人,金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她是祝县人,与林戈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林戈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让她自己照顾自己一切起居,她现在也是不熟练的。 金妈妈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干净利落,麻利地给林戈带到厢房里去。林戈向祝缨与花姐抱拳一礼,跟着她走了。 花姐看着一大一小离开,对祝缨道:“听你的意思,还要在我这里放人?” 祝缨道:“只她一个也太显眼了,她现在也没见着有什么特别的,还是一样的教养着更好。上回说的事儿,你留意一下平民子弟,我这府里快成天庭了,都是神仙,不见凡人。” 花姐也叹气,她们是真不在乎出身的,然而有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习的条件是很差的,所以头人家、官吏家虽然人数少,成材率更高。普通人家人数多,能出头的孩子却少。哪怕是在祝重华羡慕的西州城里,已经没有奴隶了,但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妹等等,仍然有不少孩子没条件进学堂。 除非像祝缨这样,天赋实在压不住,又或者像祝青君有某种适逢其会的天赋,否则很难出头。 如果运气再差一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寨子里,那就更难了——学堂都是最近才往各寨子里普及的。花姐敢保证,并不是每个寨子都有学堂,几个偏僻的寨子能凑出一个学堂就不错了。 她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正在选了,我尽力也只好将官吏、富商的孩子与平民子弟对半挑。” “也行。”祝缨说。 “那……明天看看去?” “行。” 花姐道:“小林这孩子,命……既然接到府里来养,咱们也还是要尽力养好的。” 祝缨道:“她阿翁虽然心眼儿多,却总没有负我,她们家的事儿弄到这个地步,不管不行的。我并不是挑剔必不要头人、官吏的孩子,只不过想到普通人的机会太少了,也不知埋没了多少相将之才,有些惋惜。” “明白。” ………… 次日一大早,林戈在睡梦中听到动静,忙爬了起来,飞快穿好衣服,拉开门,金妈妈也过来给她送热水了。 正房,花姐也已经收拾停当,笑道:“走,咱们吃饭去。” 饭在祝缨那儿吃,祝缨晨起练功,正与胡师姐擦汗、洗脸:“唔,就好。” 一张海棠桌,几个人围坐,很简单的早餐,量管够。祝缨顺手将糖饼的盘子往林戈面前推:“呐,长个儿的时候,多吃点儿。” 林戈将筷子插到糖饼上,扎了一个糖饼放到嘴边一咬,流淌的糖汁香甜扑鼻,她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一会儿吃完了饭,祝缨竟与她一同去了学堂,她去上课,不知道祝缨又在干什么。到了下课的时候,花姐叫她一同回家。学堂离幕府有一段距,她们一同乘车,到了车前,林戈看到那里还站着一个女孩子,看起来比她稍大一点。 花姐道:“这是祝彤。” 祝彤也是沉默的,两个女孩子互相打量,抱一抱拳,一同上了车。车上,花姐介绍道:“她也才上学没多久,以后与咱们同住。” 林戈看祝彤,一眼便看出她以前出身必不很好。林戈自己是头人家的孙女,头人什么样的、奴隶什么样的,心里都是有数的。头人家也不是必得长白秀美,奴隶家也有漂亮的孩子,气质必是不同的,头发、皮肤、四肢、动作都有差异。 更明显的是祝彤姓“祝”,在安南,姓祝,只要你不是祝缨,那几乎可以肯定,你是奴隶出身。 她也不说破,只猜这祝彤有什么故事,能够也到幕府里生活。她听过祝炼、祝青君的故事,暗想难道这个祝彤也是一样。 祝彤确实与祝青君很像,她便是西征时主动给祝青君带路的女孩子了。她父母都过世了,又有年幼的弟妹,祝青君自己的日子过得也不太稳定,故而将她们安置在了西州城。以她带路有功,给她们送进了学堂,争取到了与烈士遗孤相同的待遇。 原本,祝青君的算盘上,这姑娘也机灵、有点子闯劲儿,读几年书,学成了调到自己身边当帮手。没有板上钉钉的事儿,祝青君也不去许诺,以致如今被祝缨和花姐截了和。 花姐笑吟吟地道:“你们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小伙伴的。” 这一批学生年纪都略大一点,不像祝炼、苏喆、郎睿他们,在极幼小的时时候就到了祝家。这些学生再学个三、二年,就能在幕府里半工半读了。 与此同时,祝缨也把赵霁等几人叫了来:“你们功课不错。” 得到了夸奖,赵霁等人都很高兴,胸脯挺得高高的。 祝缨道:“是该给我干活了!” 赵霁:…… 第518章 补充 赵霁嘴巴微张,不由自主露出一个带点傻气的笑,马上努力压住翘起的唇角,然后失败了。 与他一起的还有几个同学,他们的年纪都还没满二十,脸上都还带着些稚气,眼睛里也透着兴奋。无论男女,大部分都还没到能够掩盖住内心想法的水平。祝缨很清楚地就能看到几张年轻的脸绽开了笑容,青春、热情,那特别用力的掩饰也显得十分可爱了。 赵霁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声音微带一点激动地问:“姥,我们还年轻,能成么?” 他以为自己已经很沉着了,祝缨依旧含笑听着他的小紧张,她反问道:“你觉得不成?” “不不不!成的,成的。”赵霁马上接口。 祝缨道:“那不得了?你们几个,先到各曹轮番听使,都轮一遍,一、二年后,再定你们的职司。” 赵霁道:“是!” 他算是这些人里的头儿,一则他的成绩不坏,二则因其出身对幕府、官府的事务比较熟悉。同学们都标着他,看他应声,同学们也跟着:“是。” 祝缨对祝青雪使了个眼色,祝青雪就拿起一叠纸来:“拿着这个,一人一份,上面写了你们的姓名、要去的地方。一会儿我带你们去认人,这里有各人的腰牌,凭这个进出幕府,哪里该进、哪里不该刺探,我路上同你们讲。”说完,又拿起一把腰牌。 祝缨道:“现在就去吧,早点过去,认了门,明早就能来干活啦!她们都等着人使呢。” 祝青雪含笑道:“是。跟我来吧。” 一行人穿行在幕府里,赵霁对这里是熟悉的,他的同学从后面戳了戳他的背心:“赵大,这是去哪儿?” 赵霁道:“许是六曹……” 节度使以前不常设,到了祝缨才成为一个常设的官职,幕府职司的设置便也与先前有所差别。祝缨以“我开先例,我怎么方便怎么来”为由,将职司作了调整、增减。除了朝廷旧设的营田、转运之外,其他的都比照着朝廷职司,又参考了一些地方官府的职司设置。 朝廷有六部,幕府便有六曹,吏户礼兵刑工,朝廷有九寺,幕府就没有这么多了,对职司进行了合并,部分职能批出来放到六曹下面。与朝廷一样,兵事是比较特殊的,它也有个“分权”设定,且须有祝缨的批准才能调动。 同样的,幕府也分“内”“外”,“内”是幕府之内,“外”指安南公务,财富也分内外,各走各的账。 赵霁跟在祝青雪的身后,重新打量着幕府。之前虽然住在这里,也会往各处蹿,却都没像现在这样看得仔细。 祝青雪听到他们说话,回过头来道:“有什么想知道的,我都会告诉你们一个大概,在这里久了就会知道,姥是最喜欢看到好学的年轻人的。” “哎!”年轻人们开始活跃。 赵霁问道:“姐姐,我们如今算什么?” 祝青雪笑眯眯地道:“学徒。这一、二年你们用心学、用心做,才好给你们发教令、印鉴。再为你们向朝廷报备。” 赵霁之前所想就是“只有一张纸,与家里我爹的教令、告身全不一样,也没有印,不知是个什么意思”,现在祝青雪都解释清楚了,他再也没别的好问的了。如果照着朝廷的规定,他爹是刺史,他入仕起手高低得有个官,不过在安南与朝廷不一样,他也就安静地听着了。赵家的习惯、祁家的经验,都没被祝缨坑过,赵霁很沉得住气。 他的同学们就更不懂这些了,他们皆不如赵霁的出身、对官场的熟悉,有两个同学是祝县、甘县小官家的,也姓祝,其余几人都是梧州普通人家的孩子,对幕府的了解仅限于幕府的大门朝哪儿开、管自己学校的人是花姐。 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譬如“早上什么时候到?”“还穿现在的衣裳么?”“会被分到哪里?”“都要干些什么?”之类。 祝青雪笑道:“这些一会儿我会一总讲的。都不要担心,是好事儿,不给你们一来就定了职衔,是为着考察你们的长项都在哪里,以后才能一展身手。来,赵霁,你的地方到了。” 赵霁被分到了户曹,这里管事的是巫仁,巫仁带着江珍等四个人,这五个人是有官职的,其余又有十来个文吏。赵霁如今介于文吏与江珍等人之间。江珍比赵霁大不了几岁,也是个年轻姑娘,如今已有了正式的官职了,赵霁暗下决心,自己可不能做得比她们差。 祝青雪带人进来,巫仁一看来了一堆人,心里先咯噔一声,祝青雪说:“姥又给您人了。” 巫仁下意识一笑,笑容马上消失:“这些都是?” “可没这么好,就这一个,赵霁。” 巫仁松了一口气,笑容真诚极了:“太好了。我总念叨缺人,说是要给我的,总不见,今天可算给我们了。当年祁老先生可是账上的能人,赵霁定是不错的。” 祝青雪道:“他可不一定在你这儿啊。” “啥?还带要回去的?” 祝青雪这才将“轮流”的事儿说了,巫仁道:“那也行,不过,人先留给我。”一旁江珍见巫仁虽然对熟人肯说话了,却太软和,忙添了一句:“要是在我们这儿干得好了,可不许再要走了!” 祝青雪哭笑不得:“那要问姥,我可做不了主。你们也都见过巫大人,过阵子,你们也是要轮流过来的,都长点儿心,别只盯着现在分人的地方,要轮替的呢,到时候可没人再领你们再认一回门了。赵霁,你也跟我来人,把他们几处也都重新认一认。” 江珍道:“这就带走了?” “明天让赵霁自己过来找你们。” 江珍见巫仁也好奇,便说:“那我跟你们一同去,你们认完了门,我再把赵霁领回来,免教他到处乱撞。” 赵霁自打过来就住在幕府的,他还有一个更小的弟弟,赵家虽然在西州城里有住处,兄弟俩现在还是住幕府里。这个“乱撞”就说得亏心了,祝青雪知道她是找借口跟着,也不点破:“那你不能多说话。” “行。” 一行人向巫仁告辞,又往下一处去,项安这里是巫双,路丹青在兵曹带着郎睿,花姐是礼曹,但她现在在学校,礼曹留守的是江宝。 祝青雪带人认完了路,道:“我带你们认一认饭堂,管两顿饭……” 又将幕府前院的布局给他们讲了,后院自是不能进的。此外库房、账房等处,也不能随便进。又指点了代步脚力的地方、值房、水井之类。最后才说:“好了,就是这样了,各人的东西拿好,明天一早过来,辰时早会别迟到了。” 年轻人们带着小小的紧张和兴奋忙答应了,祝青雪叹了口气,道:“时辰不早了,没想到会花这么长的功夫,各处陆续上锁了,今天是来不及回去了,明天你们再各自到任的。遇有事,先同上司讲,若讲不明白,或有旁的事,也可来找我。” 转身对身后拖着的江珍江宝巫双等尾巴说:“你们来都来了,就帮我把他们领出去吧。明天一早,再去门口把他们领进来……” 三个女孩子含笑的脸凝固了一下,赵霁道:“明早我去门口接他们吧,姐姐们要准备晨会后向姥回事呢。” 祝青雪道:“晨会在前厅,你把他们带过去,散会各曹领人走你,你也去户曹。” “是。”赵霁说,他看同学们好像有话要问,便说自己把同学带出去就行,巫双拍拍他的背,向他道了声谢。 祝青雪与巫双等人匆匆离开,赵霁道:“跟我来吧。” 同学们将他围了起来:“赵大,姥可严肃不?” “姥常在城里走,你们没遇到过么?最好的一个人。” “我们不是说那个,姥平素待人是一回事,公务可与日常处事不一样,是严是宽?” 赵霁道:“好哥哥,我与你一样,也是头回当差呢。” “你家里不曾说过吗?” 赵霁道:“我记事的时候姥给我爹派的事与现在咱们做的事,不是一回事了呀。” 好像也是! 各人又开始询问自己的上司的性情,赵霁道:“她们人都不坏,性子有急有慢,做事却都是认真的。不过我也与她们没共过事,对了,这些人里,姑、朱大娘子是一定要尊重的,那一边那个小议事厅里,还有一位苏大人,姥现在命她管安南日常庶务,以后是要打交道的……” 说到门口,还没说完,赵霁道:“堵在门口不好,你们先回去,我明早还在这儿接你们。” 同学们一步三回头,离开幕府之后,便有人在路上就开始打腹稿,明天见到上司要怎么说话,等等。 ……—— 赵霁转头回了府,打算先去见一见祝缨。他知道巫仁的性格,单独找她,恐怕也说不了什么。幕府他是很熟的,刚才发的腰牌进了不了后宅,但是他本人是能进的。直到后面祝缨的书房外,他先咳嗽一声,再央护卫:“姐姐,我来见姥。” 护卫也是祝县出来的,看他亲切,笑道:“苏家小妹在里面,你稍等一下。” “哎。” 里面祝缨的声音:“谁呀?” 护卫道:“是赵大郎。” “进来吧。” 赵霁进门,先拜祝缨,再对苏喆拱手,叫一声:“姐姐。” 苏喆笑道:“人还是那个人,衣裳还是那身衣裳,一听说你就要来当差了,猛然间看你象长大了一般。” 赵霁将头微微低了一点,作出一个腼腆的样子来。 苏喆道:“姥,那我先回去了。”又对赵霁小声说,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可以来找自己。赵霁也小声答应了。 苏喆走后,祝缨一扬下巴:“有事坐下来慢慢讲。” 赵霁乖乖地坐下,问道:“姥,我不太明白。” “哪里不明白了?”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我们?我听说过,姥带学生并不只让学生一味读书,也要做事,因此入仕之后为政一方颇为顺利。现在的安排,与听说的似乎不太一样,也……好像没有下乡,也没有分做某事。这样会不会太虚浮?” 祝缨道:“觉得现在不是‘做实事’?想学‘真本领’?” 赵霁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 “只是我没有给你们分派事,你们的上司会派的。”祝缨说。 “哎!”赵霁笑了。 待要告辞,花姐带着林戈、祝彤到了,赵霁忙站了起来,叫一声:“姑婆。”目光在祝彤身上多停了一下,这个人是没见过的。 祝彤整个人轻微地晃动着,双手抓着袖口,她有点紧张。她的弟弟妹妹们也曾接过张仙姑给的糖,她也曾见过祝缨与人说话,十分的和气,但不知为何,进了幕府、进了这间屋子,她后背的汗毛就竖了起来,本能地紧张。 花姐介绍了祝彤,祝缨道:“哦,青君说过的那个孩子,你的弟弟妹妹还好吗?” 祝彤的声音有点哑,咳嗽了两声变得正常了:“都好,在学堂。”起初,他们的年纪都小,祝青君本意是给他们找个人照顾着。战后这是常有的,要么到育婴堂,要么就是找个没了孩子的人家收养。当时祝彤跟着祝青君带路,弟弟妹妹不能带在身边,就寄养在祝县。 战事一结束,祝彤自己当时年纪也小,她自己都是个要当学徒或者学生住校的年纪,央了祝青君,才得了自己一个住处,接了弟弟妹妹来。因有功,又是孤儿,地虽然暂时没分到,但幕府对他们这样的人有补贴。小的拖着更小的,也就这么过活了。 祝彤道:“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大家分着干家务活,累是累点儿,胜在一家团圆。祝青君回西州也会来看一看,有时候也托青叶等人照顾看一下。 花姐道:“我都安排好了,她家弟妹住学里、她到我那儿住,都有人照看。放假了就回家团聚。”这样一来祝彤也就不会那么累,还要照顾家里。 祝缨道:“行,那你们去安置吧。去账上取两串钱,放到学堂里应急,小孩子

相关推荐: 千日醉(古言1v1 h)   什么?你染上霸总了   他吻   剑婢(1v1)   今天也请杀掉我?【R18G】   表姐骗我上了她   救我(1V2剧情H)   「花園」--跳蛋寶貝   格子裙俱乐部   人鱼影帝[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