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聊斋变异 > 第74章

第74章

少心里还念着百姓,那位心怀仁善,粮草在他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 曹操声情并茂的给钟繇讲他们把兖州从哀鸿遍野恢复成现在这样有多艰难,不是他不愿意支援朝廷,实在是他有心无力,真的没有粮啊! 事实上,兖州没有余粮不假,在明年秋收之前,各郡县的粮食都是只出不进,但是情况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艰难,倒也未必,他只是仗着钟元常对内政不了解,对赈灾的细节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可这劲儿的把情况往严重了说。 要知道,就算在太平年间,修筑城墙、开渠引水、修缮官道、建造房宅等各种活儿也得有人来干,而且太平年间的青壮年劳动力需要的工钱更多。 但是现在,他们接纳的那些流民只要有口吃的,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工钱,“以工代赈”看上去简单,真到用在实处才知道,这法子简直能把一座荒城给救活。 无家可归的流民为了在这儿站稳脚跟,不管是进军营当兵还是开荒种田都非常卖力,老弱妇孺也不会拖后腿,每个人都尽量干自己能干的事情。 朝廷赈灾的粮食可能会被层层克扣,根本指望不住,兖州现在所有粮草都在他的掌握之下,用粮食代替工钱发给做工的流民和百姓,既能让他们有事情干,不至于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又能尽快的让他们安定下来,不会有吃白食带来的惶恐,一举多得。 现在投入的粮食看着多,只要撑到明年有粮食进项,凭借这大半年来建好的城墙、挖好的水渠、还有开出来的荒地,以及对兖州已经有了感情的百姓,兖州的粮食产出甚至能一跃和冀州比肩。 想想就知道,流亡许久终于有了落脚之地,种着自己亲手开出来的荒田,住着亲手搭建起来的屋舍,邻居是和自己一起逃难的流民,不用担心被排挤,天底下哪儿还能找到更好的地方安居?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兖州百姓能踏踏实实耕种,再把兵给练好,就不信还有谁能打得过来。 他这个州牧靠谱的很,又不像袁绍袁术那样热衷于圈地盘,在兄长没有其他命令的情况下,只要他和乌程侯两个配合的好,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钟繇听他说的艰难,再想想关中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百姓,心有戚戚老泪纵横。 孟德在如此情况下尚且咬紧牙关帮助百姓渡过难关,长安朝廷比不过冀州,但是情况比兖州要好的多,他回去后定要上书陛下,无论如何,不能让关中百姓再因饥饿而逃亡。 ——民无不以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 百姓是国之根本,如果关中百姓活不下去尽数逃亡,朝廷只剩下一个空壳,又谈何平乱? 钟繇跟着曹操在官署外转了一圈,入眼看到的百姓都是忙碌而从容,街上巡逻的士卒也队列整齐,时不时还有百姓给他们送些瓜果,可见是真心拥护。 若长安朝廷能得关中百姓如此拥护,何愁陛下不能以关中为基础重掌河山? “孟德大才,兖州百姓之幸啊!”钟繇抹了把眼泪,拉着曹操的手感叹道,“在下回京之后定会将在兖州所见所闻上报陛下为诸位请功,若银钱实在不够用,京城也能再坚持一两年,陛下心怀天下百姓,得知孟德等人如此尽心为民,想来不会袖手旁观。” 言下之意,日子过的太难了不要强撑着,冀州那边要不来粮没关系,长安朝廷还在呢。 如今这天下难得还有孟德这等为国为民之人,将来陛下东归,还要靠孟德从中周转,东都洛阳已是一座空城,重建新都不知要耗费多少钱财。 等兖州恢复生机,有兖州百姓供应,将来陛下东归也不用担心没有落脚之处。 曹操听到这话心道果然,朝廷现在是真的不缺粮,不过心思百转,面上却是十足的感激涕零,“有劳元常费心,操代兖州百姓,拜谢元常大恩。” 如今的朝廷已经无可救药,董卓刚走又来个王允摄政,杀死恶虎不算完,饿狼又接踵而至,天子年幼,大权旁落,即便解除了宦官外戚的威胁,想要亲政也是难上加难。 长安在王允的把持下,那老东西如何教导陛下尚未可知,不怕他摄政专权,只怕他将天子教成不谙世事的单纯模样,乱世君王需要的是手段,而不是天真。 想要在这样的朝廷里施展抱负,怕是到死都看不到世道清明的那一天。 可惜他不能做的太过,不然他也想学袁术那样,直接将人扣下为自己效力。 马日磾看不上袁术是因为袁术将豫州和南阳治理的一塌糊涂,他这兖州一片欣欣向荣,不信钟元常不心动。 可惜啊。 兖州可用之才少之又少,他做梦都想天上掉人才来帮他,钟元常虽然不擅长内政,但是名气在那儿摆着,内政也不只有赈灾济民一样,郡县官署的人员调动都不是小事,如果能将人留下,他至少能省一半的心。 曹操如此想着,看向钟繇的表情更加舍不得,眼泪也掉的更加真情实感,长安朝廷已是官多民少,如此人才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啊。 “使不得使不得,孟德折煞我也。”钟繇连忙将人拉起来,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眼泪汪汪的手挽手回官署,不约而同在心里感慨对方的不容易。 一直不远不近跟在俩人身后的孙坚:…… 噫~ 论嘴皮子功夫,他只服曹孟德一人。 第41章 举世皆浊 * 册封兖州牧和兖州刺史的诏书抵达兖州的同时,安国袁府也迎来了朝廷派来的使臣。 司徒王允坐镇长安轻易不会离京,皇甫嵩以车骑将军升为太尉,为了京师的安全也不会到处乱走,三公有两个动不得,仅剩下可以走动的那位司空杨彪,便来了安国袁府。 原焕以为朝廷经过马日磾被扣押之事后再来被袁氏占据的地盘会谨慎几分,没想到派来的却是这位重量级人物。 司空杨彪,出身“四世太尉”的弘农杨氏,第一任太尉的杨震更是号称“关西孔子”,若非弘农位于关中,在位置上矮了中原世族一头,这世族门阀之首的称号,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还有的争。 朝廷派这人前来,看来对他的确是“看重”。 会客室安静敞亮,清瘦老者端坐在席位上,腰杆挺直身姿板正,怎么看怎么严肃。 原焕缓步进来,脸上笑容温和,走到这比他长了一辈又实在是德高望重的老者跟前,规规矩矩并袖行礼,“见过杨司空。” 杨彪此人,即便他没有原主的记忆,只凭这人在史书上留下的那些事迹也不能让他掉以轻心。 董卓掌控朝廷的时候,王允委曲求全,这人却不顾性命据理力争,虽然最后没啥用,整个朝廷还是被董卓搬到长安,但是能在那种情况下和董卓硬刚还能保住性命的,朝堂上下除了他也没谁了。 之后在长安,也是这位忠心护主,拼了性命来保小皇帝的安危。 对原焕来说,王允亲自前来他都能不假辞色该怼就怼,但是杨彪不行,这等令人钦佩的高洁之士,该给的面子不能不给。 杨彪奉命前来冀州,得知原焕来到中山后一直不曾前往卢奴官署,反而一直留在安国袁府时,心中已经有不好的预感,改名换姓还如此光明正大的入住袁氏田庄,这人究竟想干什么? 来时想着这人怕是被袁氏满门被杀刺激的太狠,性子开始走向极端,行事作风或许会变得袁绍袁术还要过分,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私交不算太密切,但是他和已故袁侯关系甚好,便是不为朝廷,只为私交,也要想法子劝他一劝。 现在看到这人一如既往的温润得体,心中压着的大石头似乎可以放下了。 “许久不见,士纪风采依旧。”杨彪面上柔和了几分,想来想去不知道该如何寒暄,只得直接步入正题,“老夫带了两份诏书前来,本初现在可还在府上?” “杨司空稍等,本初马上就到。”原焕温声应道,走到他对面坐定,又不紧不慢开口道,“司空,袁基已经死在董卓的屠刀之下,士纪二字,以后莫要再提。” 杨彪:??? 杨司空嘴角微抽,看这人一本正经的模样,也只能叹了口气,“随你吧。” 年轻人突遭大变,性子没有变化才反常,但是像这明明什么都没有遮掩,甚至连住处大门的牌匾都写着“袁府”二字,却偏要别人喊他的假名,还真是头一次碰到。 算了算了,只是一个称呼而已,遂了他的愿又能怎样。 如今这天下,还有谁不知道原焕就是袁基吗? 二人在会客室中说着话,不多时,暂时住在主院旁边的袁绍就赶了过来,一身玄色外袍衬的身姿更加挺拔的袁本初快步进来,然后端端正

相关推荐: 仙道大狂徒   快穿之颤抖吧校园苏   穿越盘龙亿年,地球变成物质位面   路人他竟是灭世boss   二哥他超努力   捡来的相公是皇帝   这是病,得治[快穿]   傲视九天之杀手王妃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菜刀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