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这样的农书朝廷会鼓励民间传阅,他年少时看过的儒家典籍还没有农书多,对农事不算全无了解。 《氾胜之书》里写过种豆的重要性,只是豆的价格比麦稻等低很多,在五谷之中被称为“下物”,只有贫民百姓才会吃,如果不是产量还行,又能用来养地,百姓其实都不太乐意种豆。 南阳百姓人口不少,能开垦出来的荒地也不多,回头得找典农官好好聊聊才行。 戏志才把自己的信拆完,记下他们家主公的吩咐,然后拿起另外两个布袋出门,准备让人将信给赵云送去之后再亲自把最后一封信给隔壁的袁术。 只是他刚走出书房没两步,袁术自己就找过来了。 袁公路在自己的地盘可以说是飞扬跋扈,来到戏志才跟前才算收敛几分,毕竟是他哥身边的人才,谁的面子都不给也得给他哥面子,“戏先生,听说中山那边送信过来,我大哥可有给我的信?” 说起这个袁术就委屈,他才是大哥的亲弟弟,之前的事情他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吃了教训,大哥就算再气,写信的时候也不能把他落下啊。 想他袁公路,堂堂袁氏嫡子,大哥的亲弟弟,怎么说也是大哥在世上最亲近的人,结果隔壁两个人隔三差五都有信送来,就他没有。 大哥就算偏心,也不能偏心成这样啊。 分明以前他才是被偏的那个,现在他巴巴的给大哥送好东西,大哥不说念他的好,给他写封信让他知道大哥在那边过的不错也行啊。 哪里像现在,想知道大哥过的好不好还得从别人口中知道,他这个弟弟当的实在是太失败了。 袁术特意派人盯着城门,一旦有冀州来的信使立刻汇报,来来回回问了那么多次也没见着自己的信,这会儿已经打定主意,如果再没有,他就自己跑中山找人。 左右南阳没有要紧事情,刘表那个怂货知道袁氏家主还在立刻撤兵缩回他那一亩三分地儿去了,兖州的曹操和孙坚也没空找他的麻烦,扬州的陈温向来不掺和中原的争斗,朝廷自顾不暇更不敢对他有意见。 大哥给他派来的这位先生看上去病病歪歪仿佛风一吹就能刮倒,没想到本事还不小,杨弘他们没少在他面前叽叽咕咕打小报告,可见这人手段非凡,不然他手底下那些人早就自己动手把人收拾了,哪儿还会来他面前抱怨。 那些家伙在他面前向来装的一片祥和,别看他平时不怎么管事儿,这些属下一个个的小心思他猜的可准了。 官场和后宅无甚区别,他别的没见过,后宅隐私和世家大族里的明争暗斗却是从小见到大,那些家伙想瞒过他,他们还差点火候。 他不管是不管,如果真的把火烧到他身上,把人拉出去砍了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位戏先生本事大,南阳在他手里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他回来这些天,出门的时候嘀嘀咕咕说他坏话的百姓都少了很多。 反正他留在南阳也没什么事儿,不如去中山陪大哥一起过苦日子。 安国那地方连个大宅子都没有,出门就是农田,想到县城都要一两个时辰,府城就更远了,大哥就算要养病,也不能选那么苦的地方养病啊。 既然大哥现在是冀州牧不好离开冀州,那他就去找大哥,反正南阳有他没他都一个样儿。 戏志才不知道眼前这人又有了什么想法,规规矩矩行了礼然后把信递过去,既然人亲自来了,正好省得他再跑一趟。 袁术只是惯例来问问,没想到真的有他的信,拿到布袋的时候整个人都愣了,恍恍惚惚站了好一会儿,连忙打开看他哥给他写了什么。 那么长时间过去,大哥终于想起来他还有个弟弟了吗? 戏志才看他手都在颤抖,嘴角微抽低头不语,看今天这情况,不让他这上官激动完,他是没工夫再处理公务了。 袁术的布袋里只有薄薄一张绢布,上面的字也不多,三两行很快就能看完,但是在袁公路眼中,这就是他们家大哥心里还有他的象征。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哥终于放下芥蒂承认还有他这个弟弟了。 袁本初那家伙心里只想着打地盘,并州乱的一团糟,那家伙去那儿肯定没工夫给大哥写信,他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给大哥写信大哥也不会派兵帮他。 以那家伙的小心眼,没有回报的事情肯定不会做,就算他想写信和大哥打好关系,也得有那个时间才行。 袁本初哪儿凉快滚哪儿去,大哥心里只有他这一个弟弟才好。 袁术喜滋滋的把信收好,大手一挥吩咐道,“赶紧让人多买些柘,买了之后全部送去安国袁府。” 大哥觉得这玩意儿味道不错,身为贴心好弟弟,绝对不能在吃的上面委屈了大哥。 安国袁府宅子小,他远在南阳不好帮大哥把宅子推到重建,其他方面只要大哥发话,就是天上的琼浆玉液他都能想办法弄来。 不就是路途远了点吗?买! 南边种柘的地方不多,那就先买地再种,等到明年自己种出来,到时候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戏志才听到他那一串又一串的吩咐,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不知道第多少次说不出话。 他们家主公只提了一句柘浆,甚至连制糖的方子都在他手里,这人怎么就到了买地的地步了? 世家子出手都这么阔绰吗? 果然,还是他见识太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 袁术:买买买,咱不差钱! ———————— 诗经《七月》 第55章 举世皆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天气转凉,秋收已经进入尾声,冀州今年没怎么出现战乱,田里的收成非常不错,交完税后余下的粮食足够安安心心吃到明年秋收,甚至不用担心青黄不接饿肚子。 农户们忙完农活,县城里来来往往的商户也多了起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过了农忙不久天就会变冷,太冷的话不好出门,忙完秋收后的这些天是最适合出门的时候,各村各寨都派青壮去附近的城池采买过冬的东西,富庶的地方甚至有商贩带着货物亲自过去贩卖。 平坦宽敞的官道上,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出城,坐在马车里的中年人看着外面排队进城的百姓,再一次感慨此处长官治理有方。 城门外排队的百姓大多穿着短褐麻衣,这些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寻常百姓,露出来的皮肤粗糙黝黑,但是他们没有填不饱肚子带来的面黄肌瘦,而且绝大部分人都眼里有光。 他从河东郡一路来到冀州,路上见多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流民,董贼伏诛不久,关中百姓四处逃难,司隶七郡还没有从董贼的肆虐中缓过来,即便是府城,也破败的连寻常县城都不如。 兵祸连绵,河东郡地势险要,夹在河北和关中两角之间,关东的势力要向西边去,只有拿下河东郡,才能攻克函谷关翻越崤山,董卓老贼率兵前往洛阳,最先遭他劫掠的就是河东郡。 拿下河东,进可图关中,退可守关东,朝廷无力派兵,只郡县的私兵不足以抵抗董贼肆虐,短短一年的时间,河东郡的百姓就少了七八成。 马车上坐着的人来自河东郡,这个时候从河东前来中山,正是收到原焕邀请的河东卫氏之人。 原焕信上没有提别的,只提了商路之事,他以为过来的会是卫氏打理家业的族人,但是他忘了他的身份究竟有多高,他送出去的信又有多重的分量。 河东卫氏来的不是普通族人,而是卫觊这个族长。 除了河东卫氏,其他几家收到邀请之后也都是族长或者地位和族长相当的人前来。 大汉世族以关东马首是瞻,汝南袁氏乃是关东世族门阀之首,袁氏族长亲自给他们写信,即便信上没说什么朝政上的事情,他们也不敢怠慢。 司隶周边战乱不休,卫觊一路上遇到了好几拨劫匪,直到进入中山境内才好些,他是到的最晚的一位,在他抵达之前,其他几家已经到了袁府。 原焕拿到各方送来的回信之后,第一次感受到原主给他留下的身份有多厉害。 从郿坞醒来直到现在,中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他也只觉得世家子的身份做一些事情比普通百姓更方便,现在直面这个身份的另一面,才发现他之前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以前说什么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能占据东汉大半江山靠的是汝南袁氏的名气,现在放到他身上,他身边的谋士武将最开始留的那么干脆利落,同样也是因为汝南袁氏这个招牌。 额,或许吕布要除外。 总之不管怎么说,在他凭本事把人留下之前,汝南袁氏这个招牌甚至比宗室刘姓都好用,不要说什么即便把人留下,人家不满意了也会离开,在手下人跑光之前,手底下得有人才行。
相关推荐: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你钓过鲨鱼吗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玄幻:过往曝光,女帝们哭求原谅
腹黑相公枕上宠施落卫琮曦
穿透心的眼睛文集
纨绔追妻录
路人他竟是灭世boss
史上最彪悍少年
穿越女遭遇重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