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传信兵等马吃饱喝足休息好,没在兖州多留很快返回中山,孙策满怀期待的等着他爹的回信,拉着周瑜猜测自己的字会是什么。 ——单执一札谓之为简,连编诸简乃名为策。 以他爹的性子,会不会直接简单粗暴直接给他取竹子木头当字? 小霸王兴致勃勃的猜着,从传信兵手中拿到他爹的回信后一刻也等不得赶紧拆开,然而他满心期待着他爹给他取个有文化的字。最终却只得了他爹的一顿臭骂。 什么啊?! 周瑜看他委屈的整个人都蔫儿了下来,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信上写了什么?” 总不能以后真的叫孙木头了吧? “没文化就没文化,找那么多理由就能掩盖自己没文化的真相了吗?”小霸王嘟囔着把信递过去,表示他非常看不起他爹这种逃避的行为。 要不是自己取字不太好说出口,他自己也能给自己取。 周瑜把信看完,哭笑不得的安慰不开心的好友,“信上说的不错,我们在袁府,求主公赐字的确是个好主意。” “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主动开口?”小霸王闷闷开口,左脸写着不开心右脸写着不高兴,从来都是大人物主动给看好的后辈赐字,哪有小辈主动开口讨字的? 他本来就因为这事被张文远嘲笑,如果自己主动去讨字,那家伙知道之后肯定更笑话他。 他还要不要面子了? 面子比天大的少年郎坚决不肯干这种让他掉面子的事情,咬牙切齿的把他爹的信收起来放好,拉着小伙伴让他保证不把刚才看到的东西说出去,然后才气势汹汹出门把木头桩子当他爹来揍。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记仇! 周瑜笑着看着他跑开,看了眼天色,起身朝议政厅而去。 他自己对取字这事儿倒是不怎么着急,家中长辈会安排好,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有字,不用他自己操心,至于好友这急性子,他也没办法。 安国县是中山郡的一个小县城,地方不算大,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逸生活,好似从来没有被战火侵袭过。 在这里住了几天,适应了干什么都不紧不慢的惬意,再想想州牧大人那弱不禁风的身体,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要留在这里而不是去府城。 和府城相比,这里的确更适合养病。 天下已乱,江东早晚也躲不过去,周氏在庐江算得上大族,放到江东就排不上号了,更不用说整个大汉的世族,他们要保住全族,只能依附在某个势力之下。 要把一族的安危交到旁人手上,这个人选就必须慎重。 他最开始来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只是怕乌程侯和上次一样找了个不靠谱的主公,他自己手下有兵马不用担心,可是让家眷搬走实在是令他担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他跟着一起,万一有意外发生,看在庐江周氏的面子上至少能给他们留下反应的时间。 现在想想,只是傻的可以。 他是个小辈,出来游历是为了长见识,选对了人最好,就算选错了也不会牵连到家族,最多他自己的路走的不那么坦荡。 而且有好友跟着一起,大不了就就点苦头。 周瑜绕过回廊来到议政厅,里面一如既往只有荀彧一人。 他们最初来到府上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后来跟在荀先生身边才知道那几天府上有不少客人,州牧大人找了徐州、冀州、兖州等各地的富商巨贾,试图将民间乱成一团糟的盐价粮价稳定下来。 稳定盐价粮价,连朝廷都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件事,州牧大人能如此有心,实在是难得。 大人心里有百姓,总比没有百姓强,能得民心便已经远胜过其他诸侯。 孙曹两家在庄子里安顿下来,日子很快走上正轨。 丁夫人和吴夫人结伴去拜访荀家女眷,几人都不是胡搅蛮缠的性子,一来二去很快熟悉了起来。 曹昂孙权等年纪小,有丁夫人吴夫人管着读书练武,调皮捣蛋的机会不多,孙策心心念念要讨贼,这小子是个坐不住的性子,只是中山境内实在没贼给他打,每天和张辽一起斗嘴斗的热火朝天。 也就是吕布这几天不在,如果吕奉先在,他怕是拼着不要面子也要跟去一起办大事。 江东猛虎当年一身是胆,如今虎崽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爹还有胆。 张辽发现这小子比赵子龙好玩儿多了,和赵子龙一起训练新兵部曲的时候,那小子一本正经说话办事都认认真真,弄得他有时候都不好欺负老实人。 孙策这小子不一样,只能说他颇有其父之风,混蛋起来和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练兵的时候再没有无聊过。 而尚显青涩的未来东吴大都督江左周郎,在第二日单独见过原焕之后,就被无良主公派来和荀彧一起处理公务了。 年纪小不是问题,有稳妥持重的荀彧统筹兼顾,就算出点小差错也没事,更何况这是才能过人的周郎,便是年纪尚小,出错的可能也几乎没有。 卫觊、鲁肃等人签下盟书后相继离开,苏双和张世平跟卫觊去了河东郡,他们两个的生意着重在马匹上,一时半会儿弄不到太多的盐。 幽州有公孙瓒他们不敢去,青州的黄巾贼没有平定他们也不敢去,原焕想了一下,就让他们跟卫觊一起去河东买盐再卖去草原。 和手握军政大权的各州州牧相比,显然朝廷的威慑力更小,卫觊为人稳重,对商贾之道颇有研究,河东盐铁富饶,让他给苏双、张世平供盐再合适不过。 眼看着就要入冬,各地官署也清闲了起来,原焕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暖和的房间里,整理书简整理到没脾气,每当累到不想动的时候,就格外想念那些造价低廉又容易携带的纸书。 他现在比郭嘉还脆皮,竹简拿多了手臂就会发抖,小姑娘的力气都比他大,但是绢布太贵,适合书写的纸也很贵,还不容易保存,哪个都不适合大量使用。 造纸太费劲,就算是皇宫都不能随心所欲的用,真有不适合用竹简的时候,绢布都比纸受欢迎。 蔡伦用树皮、破渔网、麻绳等东西造纸来节约成本,不过那种纸不适合书写,所以用的不多,他要是想摆脱用竹简的窘境,首先要做的不是赚钱,而是造纸。 造纸术的水平上不来,他手上钱再多,买不到纸也是白搭。 索性今年冬天要做的事情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吕布和高顺去冀州北边和幽州接壤的地方安排布防,最多半个月就能回来,戏志才和赵云去南阳防止袁公路激起民愤小命不保,曹操和孙坚在兖州屯田搞建设,细盐的方子交了出去,他让荀攸召集匠户到邺城,铁匠们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脑袋瓜活络懂得创新的。 事情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他清闲下来,正好可以琢磨怎么把适合写字的纸给弄出来。 世家之所以能够垄断知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知识传播不易,竹简太重,一根简上也写不了几个字,不管是传抄还是学习都很不方便。 写在竹简上的文章行文简练,大概和字太多了摞一起搬不动也有关系。 后世学生上学背个书包就可以,现在的世子学生要上学,能背动一部书简都是体力过人,家学传承还算方便,其他远道求学来习六书明句读,就算老师愿意收,想博览群书也不容易。 书简都是传家宝,除了自家继承人以及得意门生,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把书房敞开来给别人看。 如果能让用于书写的纸便宜到大部分人能买得起,这所谓的文化垄断很快就能破掉,只是现在做这种事情,无异于让自己站在所有世家的对立面,他不想被群起而攻之,最好不要急着玩火。 拿出粗盐提纯的方子在外人看来只是袁氏一家利益受损,其他世家百姓都能跟着收益,而打破文化垄断却是有损所有世家的根本。 世家的传承有时候比王朝更加稳固,像孔子的后人,不管什么时候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都很超然,百姓造反推翻朝廷可以说朝廷自作孽,要是猛不丁的给天下世家来这么一下子,别管汝南袁氏的地位有多高,覆灭也只是一夕之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纸和盐不一样,即便试出成本低廉的法子也不可能低价贩卖,最稳妥的法子就是只给自己府上的人用,再他没把握抗住全天下世族反扑之前,敢动世家的命根子就是玩火自焚。 他能保住性命不容易,不能随随便便栽在这上面。 原焕很惜命,每天那么多苦药灌下去,他不惜命简直对不起受过的苦,既然如此,让自己过的更舒服些也是情理之中。 竹子能制成竹简,同样也能制成纸,大冷天的别的东西不好找,长的快还不挑环境的竹子到处都是。 原焕自己
相关推荐:
路人他竟是灭世boss
乾坤造化:万物同流,生生不息
二哥他超努力
史上最彪悍少年
她是目的
卑诗系情
这是病,得治[快穿]
玄幻:过往曝光,女帝们哭求原谅
风花雪月情
扭转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