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自己先解决了不行吗,没事儿折腾别人干什么? 他只是送个信而已,现在是有张文远帮他说情,原使君爱才,兴许不会过多的怪罪他,若是换成别人,出兵援助别的地方却被人如此下脸面,他这个信使肯定要吃挂落。 如果原使君是个小心眼的主公,再见到他时把他拖出去砍了都没人会说什么,在上官的矛盾面前,他一个传信兵的命不值钱。 一行人很快来到平原官署,关羽提前回来安排宴席犒劳将士,整个平原国的兵马都不到五千,一下子犒劳那么多士兵,关羽看着那些搬出去的粮食就心疼。 万幸张文远说他们要尽快回冀州,不用准备酒肉,只寻常饭食就可以,不然以平原国的存粮,还真拿不出让五千将士放开肚子吃喝的酒肉。 自从董卓进京,各路诸侯竖起讨董大旗,焦和带了青州的兵马过去凑热闹,结果不小心被黄巾贼趁机乱了青州之后,青州各郡县就没安稳过。 黄巾贼往南往北往东往西都打不过,可着青州这点儿地方抢东西,百姓没法安心耕种,官署非但收不上来税,还要倒贴进去安抚百姓,不然治下百姓活不下去落草为寇更不好收场。 张辽他们越过州界出了冀州看到的就是平原国田野荒芜的景象,时不时看到荒野间面黄肌瘦的百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和当年被董卓肆虐过后的关中百姓有一拼。 他们和刘备无冤无仇,人家主动提起为他们接风,他们也不好趁火打劫,反正回到冀州后有的是犒赏。 焦刺史的手下已经追上来,他们在平原国修整一晚,不知道明天早上能不能走掉,稳妥起见,先给主公传个信儿。 张辽留意着四周的情况,发现官署和民宅一样看上去都破破烂烂,进去之后也不是另有乾坤,而是里外如一的残破,心里对刘备的评价稍微往上提了一点儿。 刘玄德看起来没多少家底,平原国在他的治理下比冀州郡县差的远,但是和青州郡县相比,矮个子里拔高个,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天底下有仁德之名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亲自和百姓一起过苦日子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要不要告诉玄德公他们其实是自带干粮的呢? 算了,待会儿再说吧,方才那关云长想说又不敢说话的模样还挺有意思,等到地方再看一会儿再说。 * 风寒无雪,火冷灯稀,官道上安安静静,田庄外的篱笆墙挂着冰锥,庄子里的娃娃被大人拘着,玩闹也不再跑去外面。 暖融融的书房里,原焕看完张辽派人连夜送来的信,转手将信交给荀彧,“孔北海如此沉不住气,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他以为孔融好歹会做做表面功夫,怎么说他们也是援军,没有他派去的援军,围在都昌城外的黄巾贼什么时候撤退谁也说不准,等黄巾贼没了耐性,甚至可能会再行屠城之事。 青州郡县兵力不济,黄巾贼不是没干过屠城这种事情,孔北海在黄巾贼散了之后如此做派,未免让他这个伸出援手之人寒心。 书案之后,“寒心”的原冀州面上带笑,看不出丝毫生气的意思。 荀彧和郭嘉相继看完信上的内容,看上去和他们家主公如出一辙的“心寒”。 郭奉孝将信放在旁边,“痛心疾首”的为他们家主公抱不平,“主公收到求助信件停也不停便派精兵前去解围,又怕青州清苦,甚至连干粮都让将士们带着,孔北海如此以怨报德,如何对得起孔氏先人?” 孔夫子说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现在孔北海过河拆桥翻脸无情,他们将来如果做出见死不救之举应该不过分吧。 有孔夫子的话在前,想来是不过分的。 荀彧看到他这搞怪的样子忍俊不禁,压下笑意之后才不疾不徐开口,“孔北海和焦刺史之间出了矛盾,焦刺史试图示好主公,奈何弄巧成拙,不知主公之后意欲如何?” “粮草虽多,却也经不起浪费,孔北海觉得青州足以自救,那就任他自救。”原焕唇边含笑,可惜笑意不达眼底,“焦和那里不必上心,顺便让人将这件事宣扬出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我冀州接纳流民,他们护不住百姓,自有别的地方能够护住,不管出身何方,来到冀州便有生路。” 人口数量和州郡实力成正比,他帮兖州豫州,甚至在袁绍离开冀州的时候赞助粮食,无外乎这几州都会成为他控制下的地盘。 就算他不这么认为,在别人眼中也是这样。 焦和在之前和他完全没有交情,北海相孔融还这么不给他面子,他若是再对青州之人有好脸色,世人不会觉得他好心,只会觉得他好欺负。 当官的是当官的,百姓是百姓,不能放在一起对待。 乱世中的人命的确不值钱,但是人力比什么东西都重要,只有治下有足够多的百姓,屯田、基建、军队等各方面才能发展起来。 现在不是后世,没有人口爆炸的压力,就算是百姓户数最多的南阳郡,那么大的地方也不过是百万户人家,冀州的百姓不如南阳郡,更何况现在还有兖州、豫州两地急需人口补充,不怕涌来的流民多,只怕涌来的流民不够多。 只要执政者有手段,再多的流民也能安置妥当,幸运的是,他身边这些人别的不说,处理内政各个都有几把刷子。 孔融防备的完全没有道理,他对青州的地盘没兴趣,他看上的只有青州的百姓,或许还要再算上遍布青州的黄巾贼。 荀彧将吩咐记下,又问道,“主公,平原相刘玄德和公孙伯圭关系匪浅,如今渤海太守为公孙越,平原国与渤海国相邻,主公让文远去敲打刘玄德,难道是担心公孙越趁过冬生乱?” “公孙瓒不动,公孙越自然不敢动,文若多虑了。”郭嘉笑的像只狐狸,身子往旁边歪了歪,略有些调侃的问道,“平原相刘备刘玄德,自称汉室宗亲,主公让文远留意平原国,感兴趣的应该是刘玄德这个人,嘉猜的可对?” 原焕似笑非笑看过去,“奉孝既然猜到这里,不如继续往下猜,刘玄德名声不显,我为何对他感兴趣?” 郭嘉打起精神,二话不说先讲条件,“岁首将至,我们也得有些彩头才好,若嘉猜得准,府上的美酒任嘉畅饮,如何?” 原焕笑着摇摇头,“五坛。” 郭嘉:“二十坛。” 原焕:“三坛。” 郭嘉:“十坛。” 原焕:“两坛。” 郭奉孝一巴掌拍在书案上,站起身来字字铿锵,“五坛!成交!” 荀彧:…… 为了口喝的,这家伙也真是豁出去了。 郭嘉过了大半年不能开怀喝酒的日子,大过年的怎么着也得为自己争取一下,五坛就五坛,总比一天一樽强。 “刘玄德年少时拜卢尚书为师,此后兴兵朔野、镇压黄巾、讨伐董卓,虽拙于用兵,却不曾哀颓萎靡,乃是有大毅力之人。” “此人有仁义之名,平原上下尊之爱之,可谓已得民心,又有关羽、张飞二虎将伴于身侧,刘备本人亦有枭雄之姿,此三人为结义兄弟,若乘间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汉室宗亲,怎甘久居人下,玄德公有雄才而得民心,平原小国怎困得住他,只恐蛟龙入海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郭奉孝洋洋洒洒说的口干舌燥,晃晃悠悠在中间赚了几圈,然后眼睛明亮看向他们家主公,“青州焦和、孔融皆不足为惧,唯有刘备刘玄德非常人,主公此番防的不是公孙越,而是他刘玄德。” 原焕笑吟吟看着凑上来讨酒的鬼才,心道不愧是说谁死谁就死的郭奉孝,一双火眼金睛仿佛能前看五十年后看五十年,“酒水五坛,稍后让人给你送去。” “多谢主公。”郭嘉瞬间笑弯了眼,煞有其事的并袖行礼,施施然回去坐下,然后朝荀彧展颜一笑,美的已经忘了这会儿在什么地方。 荀彧嘴角微抽,错开视线看向他们家主公,“刘玄德宽仁有度,麾下将领皆能为之效死,如果不管不问,的确容易生变。” “平原国地处冀、兖交界,他想凭平原国来拿下青州,难于上青天。”原焕微微一笑,语气缓缓继续道,“孔北海言辞之间毫无遮掩,青州内乱不平,且看他们如何度过今冬。” 黄巾贼派系众多,管亥手下那几千人不够看,等张辽他们率兵返回,余下的黄巾贼知晓他们不会再派兵援助,十成十的会继续发难。 没有太史慈报信,没有刘备出兵,孔融还能不能守住北海可就不好说了。 至于刘皇叔,他可不敢主动把这人往身边带,先不说成功率几乎等于零,只这人身上玄之又玄的气运他也不敢有别的想法。 刘玄德的老板,危险程度和吕奉先的义父有一拼,不能拿小命开玩笑。
相关推荐:
华娱之生于1984
卑诗系情
喜欢就是喜欢
城破时我在卖菜
恶棍大球星
我,鸣人,绝不做圣母
从亮剑开始搞军工
穿到九零年代种田谈恋爱
史上最彪悍少年
黑簿之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