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不对劲,“躲避仇家?” 郭奕倒是知道点什么,可是他知道的和袁璟说的完全不一样,以前他爹在家的时候偶尔提起这些,每次表情都很奇怪,弄得他也不敢问太仔细,“应该是董卓吧。” “我爹那么好,会害他的肯定是恶人,董卓当年害了那么多人,多我爹一个不多,少我爹一个不少,应该是他没跑。”袁璟捏捏下巴,倒不觉得仇人难找,他刚出生的时候关中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清楚,轻轻松松就能找出来仇人是谁。 可惜大仇不需要他来报,他爹自己就把仇报了,他当年要是再大点就好了,不然还能跟奉先将军一起杀进郿坞。 小家伙们说着说着就开始偏题,没一会儿就开始凑到一起唾弃董卓,荀彧从屋里出来,看到几个孩子聚在树底下嘀嘀咕咕说个不停,脚步一转走过去凑热闹。 “文若先生。”几个孩子听到脚步声连忙给他腾出来个位子,然后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在想怎么给你们帮忙,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拘泥于小小的庭院。” “不要胡说八道,被我爹听见有你受的。”袁璟赶紧捂上他的嘴,小声骂了一句然后朝荀彧笑的乖巧,“我们在研究董卓当年在关中的累累罪行,翊哥说他回头以当年的事情写篇文章,写完就拿给先生们看。” 孙翊:??? 我不!我没说!呜呜呜呜呜!!! 袁璟手上加大力道,愣是没让他再说出一个字。 荀彧笑吟吟看着他们搞怪,假装没看出来小家伙在信口胡来,怕孙小翊还不够绝望顺着说道,“董卓有什么好写的,孙小郎想写文章,可以把来时看到的情形写出来。” 孙翊:!!! 救命!!! 他现在找曹小植和荀小恽帮忙还来得及吗,那俩小的一路上看见什么都要写几句,他可不可以直接拿来用? 救命,他真的不会写,文若先生为什么要难为小孩子? 曹彰看到小伙伴吃瘪非常开心,怕他胡搅蛮缠摆脱写文章,赶在他挣脱之前立刻转移话题,“文若先生,奕哥刚才说到奉先将军诛杀董卓的英勇事迹,但是奕哥说的太扯了,您能再给我们讲讲吗?” 郭奕听到这话不太开心,“那些都是奉先将军亲口说的,怎么就扯了?” 曹彰很不服气,“就因为是奉先将军亲口说的才不靠谱,我父亲就从来不会那么夸自己。” 郭奕别过头,不想跟他掰扯这事儿,主要现在是在长安城,曹校尉就在旁边住着不能说他坏话,等过几天奉先将军回来,到时候让奉先将军亲自和这小子说。 曹校尉从来不会那么夸自己,因为曹校尉当时在关东打了败仗,长安这边最厉害的只有他们奉先将军。 袁璟只有两只手,这边堵住了孙翊的嘴,旁边郭奕和曹彰又要吵起来,一时间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按那个,唉,奕哥平时那么沉稳,怎么涉及到奉先将军的事情就那么暴躁,奉先将军偷偷给他吃他糖了吗? 小袁公子还没有长大,已经提前感受到让小伙伴和平共处的苦恼。 荀彧笑着让几个小家伙消停下来,“乖点儿坐好,你们想从哪儿开始听?” 袁璟率先抢答,“从董卓入京开始,文若先生,我爹到底是怎么得罪董卓的您知道吗?” 小袁公子听多了其他人的英勇事迹,还真没怎么听过他爹和董卓之间的恩怨,他爹那么厉害,当时的状况应该更刺激吧。 荀彧顿了一下,对上袁璟那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小公子知道你父亲当时的身份吗?” 他们家主公太过胡来,在孩子面前真真假假什么都说,弄得他也不太确定小家伙到底信了什么,早知如此,刚才就不凑热闹坐过来了。 世上没有早知道,后悔已经来不及,荀彧遗憾的叹了口气,不能在孩子们面前失信,只能多问几句再给他们讲故事,不然回头露馅了主公那里不好收场。 袁璟小公子感觉这个问题有点奇怪,“我爹当时的身份怎么了?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阿爹的身份不重要。”原焕披了件外衣走出来,欣赏了一会儿荀文若为难的模样才出面解围,“要说董卓当年入京,应该没人比我讲的更清楚。” 小家伙们欢呼一声,连忙让出位子排排坐等着听故事。 荀彧:…… 他们家主公真的不是编好新说辞准备继续忽悠小孩儿吗? 面对荀彧的眼神质疑,原老板笑的更加温柔,“还是说文若想讲?” 荀彧拒绝的干脆利落,“主公辛苦。” 他刚才就该直接离开,也好过现在在这里听这人瞎说。 原焕忍着笑意转向几个小家伙,没有像荀彧想的那样胡说八道,而是很正经的和他们分析当时朝廷的情况,关东各路诸侯的明争暗斗,当然,最后也不能忘了吕大将军的功劳。 至于他自己,他当时刚刚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不重要不重要,可以略过。 傍晚的故事会直到天黑下来才散去,几个小家伙听了关东各路诸侯为什么气势汹汹却没能成事,听了董卓为什么弃洛阳远走长安,听了讨董联盟中为什么一个汉室宗亲都没有等一系列小故事,最终的听后感再次达成一致。 刘姓皇室靠不住,各地的地头蛇也靠不住,朝堂官场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太可怕,他们还远不到能当官的时候。 本事不够的话,刚出门就能被人生吃。 袁璟小公子催着他爹回去休息,荀彧送其他几个小家伙离开,依旧是不知道小家伙们脑袋瓜里都装了什么的一天,所以说,袁璟小公子什么时候才能知道他柔弱的父亲当年在朝中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官,而是九卿之一的太仆? 第二天,原焕听到门外有人通报说袁术来了差点把杯子扔掉,“让他进来。” 袁公路在汝南待的好好的,忽然跑来长安干什么? 袁璟探头探脑看过来,听到袁术这个名字立刻警惕起来,又是那个非要过来攀亲戚的袁公路,别以为和阿爹长的像就能当阿爹的兄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来只见过有人去高门大户攀亲戚,第一次听到高门大户去别家攀亲戚,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那家伙是不是脑袋有包? 第174章 何以天下 袁术这次不是一个人过来,身边还带了他的独子袁耀,不是他出门还想着带儿子散心,实在是汝南最近有点不安稳,想着他哥也带了一群孩子去长安,索性连儿子一起带上。 他家崽一直跟在他身边,长那么大还没见过大伯的模样,也没和堂兄说过话,都是一家人,太生分了不好,正好趁这个机会见见人。 府邸外面,光鲜亮丽和周围格格不入的马车停在门口,锦衣华服的袁公路牵着同样锦衣华服的袁耀下了马车,还没进去就开始嫌弃这边条件不好。 上次来好歹还能看到几分京城的气派,这才过了几年,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 要不是大哥不肯让他到邺城帮忙,他肯定能劝住大哥不让大哥出门受罪,在邺城舒舒服服的多好,干什么非要折腾自己。 袁术心里嘀咕着,面上却不敢表现的太明显,没办法,谁让大哥身边能够信赖的兄弟只有他自己,重建洛阳城那么大的事情只能他来办,他不在邺城,自然没人劝得住大哥。 虽然他觉得可能是因为他烧过洛阳皇宫,大哥觉得他对皇宫的布局更加熟悉,所以才把这活儿交给他,不过只要大哥不明说,他就依旧是那个备受信赖的好弟弟,建城而已,多大点事情,他能烧当然就能重建。 袁术离开南阳后就回了汝南,原焕委婉的拒绝他想当州牧的愿望并给他换了个汝南太守的职位,然后让他慢慢重建洛阳城。 董卓当年强迫洛阳百姓跟他一起西走长安,后来长安城中形势一变再变,被迫迁走的百姓大部分又回到了洛阳,就算洛阳城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就算曾经住过的房子化为乌有,就算曾经耕种过的田地都长满荒草,那儿毕竟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不少百姓回到洛阳一带耕种生活,但是董卓当年那一场大火烧的太广,朝廷不派人重建城池的话,只靠那些百姓远远不足以让洛阳城恢复成能住人的样子。 原焕之前派人去洛阳清理城池,只是那时候各处都需要人手,分不出太多精力重建旧都,也就是打下了荆州、益州,又想起来袁术那个建筑鬼才,这才让他顶着汝南太守的官职去重建洛阳城。 袁公路监督匠人盖普通房子不擅长,其他花里胡哨的找他准没问题,难得有个适合他的差事干,说什么也得把人塞进去,戏志才在知道那家伙要离开南阳后几次三番暗示不要让他去邺城,可见袁公路的杀伤力之大。 邺城太小
相关推荐:
我,鸣人,绝不做圣母
至高主宰【三元大陆】
千金百味
银麟纪
城破时我在卖菜
真心错付
卑诗系情
人生啊就是这样
机关算尽
这是病,得治[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