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小说

韶华小说> 聊斋变异 > 第312章

第312章

处,人刚拐过弯,司徒府的马车便停在了承平宫门口,刚才把刘玄德兄弟打发走的小黄门忙出来迎接,一个人手忙脚乱也来不及进去通报,只好一边带路一边将刚才的事情说出来。 刘协对那个自称汉室宗亲的刘玄德实在没有好感,第一次见面就在他面前说什么光复汉室云云,他要是有那个本事当年还至于被董卓王允欺负吗? 小皇帝对光复汉室不感兴趣,他对自己有多大本事很清楚,如果他真的能在乱世中撑起天子的威严,不用刘玄德来和他说什么祖宗的丰功伟绩,杨太尉就会教他如何理政如何平乱。 袁卿家当家做主做的很好,现在的邺城比当年的洛阳城还要繁华热闹,也没再听说哪儿有百姓造反,每年冬天都会有大量的粮食棉衣送到各州各郡赈济灾民,尽可能的让百姓不被冻饿而死,别说是他,就是他父皇,他皇祖也做不到这一步。 他们是天潢贵胄,但是他们刘家人当天子的时候只能激起民变,无数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铤而走险当山贼,甚至聚在一起造反生乱,他虽然懂得不多,但也知道什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知道什么是“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既然袁卿家做得更好,他们又何必非要强求光复汉室? 不说别的,他就只问一个问题,光复汉室之后谁来治理大汉,如果他们自己治理,迟早还会变成前些年那般乱象,如果继续走袁卿家的路,他们又何必费劲从袁卿家手中夺权? 还有就是,虽然他是天子,但是他是个寄人篱下的天子,他们在邺城吃的穿的住的都是袁卿家给的,拿什么从袁卿家手中夺权,这不是闹着玩儿吗。 刘协很喜欢现在的平静生活,说他懦弱也好说他无能也罢,反正他不想现在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过够了,就算一定要寄人篱下,他也要选袁卿家这样的人当寄托。 原焕让人将刘备张飞请到邺城只给他们俩封了两个将军的闲职,手上没有兵权,称什么将军都是虚的,没有兵权就没有威胁,兄弟俩在邺城也翻不起风浪,没想到倒是给小皇帝找了个麻烦。 小黄门低眉顺眼停在寝殿门口,刘协听出外面不只一个人的脚步,以为刘备强行闯进来使劲搓搓脸让自己显得像在生病,同时心里想着过些天让人给袁卿家送信,承平宫的侍卫太没用,怎么能让刘玄德强行闯进来? 这下可好,弄得他在寝殿都没法安心。 原焕听到小皇帝咳嗽的声音眸中带了几分笑意,“陛下病了?可要请疾医过来?” “袁卿家?”刘协听到久违的声音后掀开被子跑下床,看到门口那道温润如玉的身影眼中带了光芒,语气中还带了几分抱怨,“袁卿家要来怎么不早说,朕没病,朕只是在躲刘玄德。” 原焕缓步走进去,“陛下若是不愿见他,直接将人打发了就是,何必这么委屈自己?” “他毕竟是天下皆知的汉室宗亲,朕总不能太不给他面子。”刘协叹了口气,不想一直提糟心的人,“听说袁卿家去关中后生了场大病,现在身体怎么样,可有留下暗疾?” 原焕笑着摇摇头,“只是些小病,陛下不必担忧。” 小皇帝带他走到书案前,知道他们家袁卿家无事不登三宝殿,自觉拿出玉玺和空白诏书,同时好奇这次是什么事情需要他来出马。 司徒之位已经可以处理天下所有的政事,需要加盖玉玺的事情寥寥无几,袁卿家终于决定把并州那个弟弟废了吗? 刘协面上带了些兴奋,他不问政事不假,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杨彪时不时也会和他说一些外面的情况,虽然这样想有点不好,但是他真的很好奇就袁家三兄弟之间的恩怨。 比他们家的争斗刺激多了。 第181章 何以天下 少年人眼中的迫不及待毫不遮掩,原焕顿了一下,竟然从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看出几分八卦的意思。 小皇帝这是想听什么?他身上有什么八卦可以传吗?还是说他不在的这些天邺城出了他不知道的事情? 原老板仔细想了想,感觉身边并没有什么奇闻怪事,就算回来的路上见了个神出鬼没的左慈,那家伙没在邺城作乱,城里也不会有人传奇奇怪怪的话。 语言是把杀人的刀,邺城百姓茶前饭后谈论什么有人盯着,一旦发现出格的情况立刻会有人引导,绝无出现煽动人心作乱的可能。 可能是年纪大了,和小一辈有了代沟,搞不懂年轻人心里想什么很正常。 原焕无声笑笑,将整理好的官职体系递到小皇帝跟前,“陛下且看看。” 司徒的身份足够他处理所有政事,但是司徒毕竟只是三公之一,还不是天子,改动官制事关重大,必须有天子的旨意才行。 刘协听到事情和并州袁绍没有关系有些遗憾,不过没关系,诏书和玉玺已经准备妥当,袁卿家想干什么都可以,可他有一点不明白,这三省六部的规制实行下去,袁卿家的官职是不是反而比现在更小了? 这劳什子中书令、尚书令听上去哪儿有司徒风光,袁卿家一下子给他看那么多东西,他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袁卿家难道要陪他在这里看完吗? 小皇帝不自觉的皱了皱脸,小心翼翼的往后翻翻,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后呼吸一窒,拍拍胸口稳下心神,“袁卿家做主就好。” 虽然他看不懂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能写那么多字还拿来给他看的肯定不是小事,袁卿家送过来之前肯定已经经过深思熟虑,他什么都不懂,袁卿家只需要告诉他诏书怎么写就是,一下子看到那么多字,他也没法写诏书啊。 真是的,袁卿家不要对他有太高的期望,这是在难为人。 小皇帝期期艾艾委婉的表示他看不懂那么复杂的东西,原焕想起杨彪这些年基本不教这孩子怎么理政,意识到忽然让他看这些的确有些困难,于是找了张白纸画张简单的示意图给他解释。 杨太尉的担忧他理解,不过他也不是无缘无故磋磨人的人,只要小皇帝乖乖不搞事就没有人敢在邺城找他们麻烦,而且改动官制这种事情,小皇帝还真不能一无所知。 官制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又很简单,抛开其中各种权利制衡,只解释改动的几项官职并不费事。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最后尚书省六部分司执行,示意图画出来后轻轻松松就能理解。 本朝光武帝建国时改制不少,朝廷扩大三公的权力,取消了丞相的设置,诏令政令皆出自尚书台,如今改三省来分三公和尚书台的权力,完成之后对掌权者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各部之间互相牵制互为补充,从某种程度来说杜绝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可能,所有的政令都是重臣商议之后共同拟定,只是正常来讲最终拿定主意的是皇帝,现在情况特殊,他不说小皇帝也能明白。 刘协听的认真,只是他对这些不感兴趣,最开始的时候能听懂,听着听着又迷糊了起来,他也不好意思打断面前人的话,忍着打哈欠的冲动耐着性子听完,然后才将空白诏书推过去,“袁卿家,你自己写,写完之后朕再加盖玉玺。” 不是他不愿意写,实在是这事儿有点复杂,他不确定要如何措辞,不如袁卿家亲自执笔,也省得他写错了需要改动再浪费东西。 原焕无奈笑笑,倒也没再难为他。 需要变动的东西还要很多,这些天少不得还要再来承平宫叨扰,小皇帝现在都不乐意听,接下来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各种制度更加枯燥,怕不是要听到睡过去。 刘协托着脸看着诏书空白处落上字迹,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只是这个念头太不合常理,只是刚刚冒出来就吓的他出了一身冷汗。 少年人大气不敢出,生怕打扰到旁边人写诏书,只是念头冒出来之后不是他想压就能压下去的,越不想琢磨脑子里的念头就越清晰。 反正袁卿家什么都懂,他这个天子当着也没意思,如果他把玉玺送给袁卿家,还有这天子之位…… 刘协矜矜抬头看了一眼,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没敢说出来,袁卿家难得来一趟,他别再把人吓跑了。 诏书不长,朝廷发布政令不会写太多字,往往是短短几个字就能延伸出几千几万字的解释,具体怎么解释底下人会搞定,总之在诏书上字数不会太多。 诏书就那么大,字太多了也写不下。 原焕看着小皇帝拿走写好的诏书盖上玉玺,刚想再说几句,小皇帝就把诏书和他刚才拿过去的奏疏一起推了过来,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甚至感觉小皇帝想把玉玺一起推过来。 “这些陛下

相关推荐: 机关算尽   重生之毒女倾天下   华娱之生于1984   喜欢就是喜欢   城破时我在卖菜   菜刀通天   半步情错,上司滚远点   她是目的   吃心   开局签到一个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