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宁苹耷拉着脑袋:“挨呲了。” 林望舒:“呲你什么?” 宁苹沮丧地道:“说让我没事别乱跑,还说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情况,让我躲家里,还说让我不要给望舒姐添麻烦。我,我看我以后还是不要来了。” 林望舒看她那无奈的小样子,有些心疼,又有些想笑。 一时也觉得,自己那哥哥可真行啊,怎么见到人家小姑娘就数落人家呢?这都什么态度啊!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开头出现的法源寺是北京内城最古老的宝刹,有一句话叫做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李敖专门写过《北京法源寺》,齐白石也写过《法源寺桃花》 至于聚宝源火锅,四十年代的老字号了,在几年前都是要排大大大大大长队的,不过最近我感觉好多了。 本章发100红包 第 7 章 第7章怎么混的 林望舒先过去了知青办,办理落户,这倒是顺利,知青办主任查到了档案,很快给她开了介绍信。 她问了工作的事,谁知道知青办主任指了指旁边的一摞资料:“瞧,前面几百号人,都在排队等着工作呢,要是有工作,肯定给你们解决!” 林望舒听着,便也没说什么,现在能回来的才是第一茬,到了明后年,那才是大部队,更是轮不着什么工作,反正知青办能安排就安排,实在不行她再想别的辙儿。 她谢过了知青办主任,拿着介绍信过去派出所了。 林望舒没结过婚,单身,回城都是应当应分的,资料齐全,手续也顺利,几下子就办好了,工作人员说是机器坏了,户口本等两天才能取,给了她一个条子。 林望舒拿着条子,顺便问起来现在关于冤假错案的政策。 那十年过去后,是有大量的冤假错案都得到平反的,她哥哥这案子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她记得,哥哥那案子是要到转过年才平反,在这之前,哥哥甚至还曾经躲到了廊坊。 而在这之前,家里人根本不懂,加上哥哥又是偷跑回来的,更是不敢去问,就这么躲着。 现在重来一回,有经验了,特特地问起来,民警倒是很和善,给她指点迷津,说如果觉得冤屈了,可以写申诉信给组织部。 这一提醒,她也记起来了,是,写申诉信给中组部就行了。 宁苹看着她去和公安局打交道,其实还有些提心吊胆的,一直低着头,等到从公安局出来了,她才松了口气:“姐,你可真行,俺看到公安就害怕,你怎么不怕呢。” 林望舒:“公安是为人民服务的,没什么好怕的。” 宁苹听了,欲言又止,林望舒知道她意思:“放心好了,过去的都结束了,以后都是好日子。” 宁苹显然是不太信,不过还是嗯了声。 林望舒:“你在北京的舅舅家,你还有印象吗?记得他们住哪儿吗?” 宁苹:“俺去乡下时候,还小,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记得俺门前有一条河。” 林望舒一听,自然明白,她说的是通惠河。 可知道这个没用,得知道具体地址啊。 她倒是知道她舅舅大概在化工厂,但去哪儿找呢,化工厂太大了。 林望舒想了想:“那你这事真不能着急,眼下我得去知青办落下户口,还得帮我哥弄申诉信,等我们这些事落听了,再集中精力帮你找家人吧。” 除了这两桩,她还得找一份临时工,准备着学习,更得看看把雷家这关系彻底断了,闹心的事太多了,一时操心不过来。 宁苹忙道:“姐,俺不急,慢慢来就行,俺真不急!俺看出来了,姐才回来,一堆事要办呢。” 林望舒知道她心里急,毕竟吃住都在自己家,寄人篱下,不过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先搁着了。 当下安慰她说:“宁苹,我给你说,这人呢,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现在你遇到难处了,住在我们家,你就安心住着,我们吃什么你吃什么,你也别嫌委屈了。等以后,说不定哪天我们遇到什么事,还得指望着你呢,你既然跟着我哥回来的,那我们就是有缘分,我把你当妹妹,你可别见外。” 宁苹听着,有些感动,低头间,眼睛里有些泛潮:“姐,你别说这话,说得我心里不好受,我没着没落的,是听轩哥救了我,以后咱家有什么事,说一声,就是要我这条命,那都是应当应分的。” 不知道为什么,她的那个“俺”改成了“我”,不太习惯,有点生硬。 林望舒想,她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姑娘,心里惦记着自己哥哥,刚才被哥哥呲了,便想着让自己和别人一样。 林望舒便笑着道:“走,跟着我过去逛逛街吧,我才回来,也没件像样的衣服。” 宁苹:“嗯嗯。” 当下林望舒便带着宁苹过去了菜市口百货,菜市口百货有些年头了,距离白纸坊也不远,算是这一带最出名的百货商场了。 一到了菜市口,宁苹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姐,这边人真多。” 林望舒:“嗯,人挺多的。” 看得出,十年过去了,又是刚开春,人们都出来走动,买衣服烫头,打扮起来,车水马龙的,热闹得紧,当然也有从郊区来的骡子车,应该是进城的农民,零散卖卖乡下的野菜,也有卖小鸡的。 她又告诉宁苹:“北京这地界儿,随便刨一刨都是典故,这一块以前是菜市口,砍头的地儿,以前戊戌六君子就是在这里砍的头。” 宁苹唬了一跳:“什么六君子?” 林望舒:“就是以前清朝那会儿戊戌变法的,这就是典故了,你不知道?” 宁苹摇头:“不知道啊……” 林望舒:“你看,你这文化上欠了点吧。” 宁苹瞪大眼睛:“那怎么办?” 林望舒:“就得多读读书了,多读书,懂得多了,说话也能接个话茬,我哥也不呲你了,你说是不是?” 宁苹:“真的吗?” 林望舒扬眉:“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哥从小听着说书长大的,随便什么典故,他张口就来,和他说话你肚子里得有东西,就算听他说,你也得会捧,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懒得和你说。” 宁苹听着惊讶:“这样?” 林望舒点头:“肚子里得有货。” 林望舒便先带着她进了百货商场,也没别的要买的,再说三十块钱也不多,便过去看布,她挑了灯芯绒布和的确良,各扯了一些,她是算计着自己和宁苹可以各做一身衣服。 也不用太多了,先有一身体面点的衣服穿着就挺好了。 林望舒:“回去后,咱们找胡同里王裁缝做衣裳。” 宁苹心思还在“肚子里得有货”上,没听清,只跟着点点头。 林望舒便带着她过去了新华书店,可惜书店里关于学习复习的资料实在是匮乏,和以后没法比。 最后她眼尖地看到一本数学书,叫工科数学,请销售员帮自己拿过来,拿到手发现是本专供工农兵学员的教科书。 她打开看了看,前面是比较粗浅的数学,参加高考估计不行,又往后翻,却发现,后面竟然是计算机原理和编程。 当下也是纳闷了,原来工农兵的工科数学竟然还讲这个。 她想想,到底是买了。 一时又挑了两本语文书,讲文言文和中国文学的,只能是聊胜于无了。 她又问宁苹:“你看看想买什么书吗?” 宁苹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行,俺不行,俺看到字就头疼。” 林望舒:“……咱能有点出息不?” 宁苹:“姐,你自己读吧,别拉俺,俺真不行。” 林望舒心想这估计是真不想读,一着急,都忘记说“我”,又成“俺”了。 当下只好算了,不过好在过几年改革开放了,八十年代初,如火如荼的,机会多的是,她到时候二十几岁,只要肯努力,别被那个酒腻子男人拖累了,干什么不成。 这么说着话,两个人从书店出来,过去等电车,谁知道恰好就见陆殿卿正打眼前过。 他穿着V领的薄羊毛衫,笔直的长裤,胳膊上还搭着一件外套,简明干练,在人群中出挑得有些扎眼。 陆殿卿也看到林望舒,他顿住脚步,站在那里,目光先落在她手中的书上,之后才道:“你是过来买书?” 林望舒点头:“是,想着读读书,好歹进步进步。” 陆殿卿温声问:“买到合适的了吗?” 说着,他便看到了她手里的工科数学。 林望舒有些无奈,随口道:“我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好,想着好好学习,补补以前落下的文化知识,看看能不能进学校当个老师,谁知道没合适的。” 陆殿卿解释道:“新华书店的书,都两三年没新的了。” 这也是没办法,过去那些年,正经出版的书都没几个,新华书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卖也没书了。 林望舒恍然:“这样啊……” 她便想着,要不要去找废品市场或者旧货市场看看,没准能淘到合适的。 谁知道陆殿卿说:“你想要哪科的?我回去找找,我的应该都在。” 林望舒一听,眼睛亮了,她看向他:“高中的每一科我都需要。你也知道,我高一没上完就离开北京了,当时的课本不知道扔哪里去,竟然是一本都找不到了……” 陆殿卿安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她说话的样子。 四月的阳光清亮地洒在她脸上,她每一丝细微的表情都格外生动鲜明。 好像自从重逢来,这是第一次,她可以和他正经说话,而不是那种不耐烦的敷衍。 他便温声问道:“你的找不到了?” 林望舒点头:“我觉得应该是被我二哥弄丢了吧!” 陆殿卿唇角微微翘起,却是道:“是你自己叠了飞机小人吧。” 林望舒神情一顿,以难以言喻的眼神看向他。 陆殿卿忙道:“不过我的应该都在,可以拿来给你用。” 林望舒微吸了口气,想着伸手不打笑脸人,他既然说要送给自己用,自己犯不着和他计较。 实在是这些书并不好找,她要以大事为重。 于是也到底是忍下:“陆殿卿,那真是麻烦你了。” 陆殿卿眸中带了一丝笑:“举手之劳,不用客气。你落户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林望舒便随口道:“户口已经落下了,工作这不是正在琢磨路子嘛,你要是有什么好机会帮着介绍介绍吧。” 陆殿卿想了想:“你想当老师?” 林望舒说希望帮介绍介绍,那也是例行公事的说法,一般知青回城见到老熟人见面问候,寒暄敷衍几句都这么说。 不过话已经出口,她只好硬接着这个话茬道:“当老师不错,有寒暑假。” 陆殿卿颔首,认真地道:“工作我会帮你留意,过几天我也许会去一趟教育部,看看他们是不是有招工机会,有的话我会告诉你。” 林望舒见他还当真了,忙道:“不用了,我自己随便找找吧,哪至于让你操心,你能帮我找几本书看看,我就很感激了。” 陆殿卿没说什么,却仿佛很不经意地道:“正德呢,这几天也没见他过来?” 他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个,林望舒面上便疏淡了:“他啊,再说吧。” 陆殿卿视线一直落在她眼睛上,低声道:“怎么了?” 林望舒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没眼力见儿,实在是意外,这么刨根问底的,他在单位还能混吗? 她再次打量了他一眼,笑道:“没什么,我去商场看看,您先忙。” 作者有话说: 本章出现的菜市口百货,以后电视上的广告,什么“菜百的金,闪耀的金”就是这家了。 第 8 章 第8章晾衣服 林望舒带着宁苹回去胡同里,找了隔壁胡同的孙二奶奶家,那孙二奶奶其实也就六十多岁,据说当年还是关彧馨手底下用过的人,不过后来关家不行了,也就放出去,但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孙二奶奶做了一辈子衣裳,眼神不好了,一看到林望舒,开始都没认出来,就一个劲地盯着林望舒看。 林望舒便笑着说:“孙二奶奶,是我!” 她走的时候才十五六岁,现在五年了,在云南那地方熬得瘦了一圈,肯定不太一样了。 孙二奶奶一听她那声儿,眼泪都差点落下来:“望舒,是你啊,你可回来了,你怎么回来的,什么时候回来的?” 一叠声地问,拉着手,喜欢得不得了。 林望舒便和她说了自己的情况,那么多年没见面,自然免不了东问问西问问的,孙二奶奶还从柜子里掏出来点心给她吃:“快吃,快吃,在外头遭罪了吧,可算回来了。” 林望舒便给孙二奶奶介绍了宁苹,大约提了宁苹的事,然后提起做衣裳的事来。 孙二奶奶一听:“行,我来给你们做,别看我年纪不小了,可我还能做,也会做现在的新衣裳,现在不是流行两用衫吗,我都会做,保准给你们做得洋气好看,穿出去有面儿!” 林望舒:“好,那麻烦孙二奶奶了。” 旁边的宁苹听了,小声问:“姐,也要给俺做新衣裳啊?” 林望舒:“对,咱俩一人一身。” 宁苹摇头又摆手:“啊?不用,千万不用!我不缺衣服穿,我现在穿着这身挺好的。” 林望舒看她这样,也就不劝了,只是道:“你穿成这样,我带出去觉得跌份,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穷成什么样了,以后也影响我找对象。” 宁苹瞪大眼睛:“……这样?” 林望舒点头:“就是这样。” 宁苹:“那,那还是做吧。” 旁边的孙二奶奶看这样,差点憋不住笑起来:“一人给你们做一身,年轻姑娘家,还是穿着好看点,想当初望舒妈,也是讲究人,打扮起来多好看!” ************* 从孙二奶奶家出来,林望舒绕过去后院,后院那里有一个小门,可以直接过去自己家胡同。 宁苹现在身份不明,就这么贸然住自己家,也是想着别太大张旗鼓,万一有人问起来自己哥哥的事,不好回答。 刚穿过小门,就见到一个眼熟的身影,这才认出来,竟然是陆殿卿家的胡奶奶,穿着灰色对襟断卦,断褂上别着针线,底下是蓝灰灯笼裤,盘着头,手里端着大洗衣盆,正弯腰走出院子。 胡奶奶好像是陆殿卿母亲家那边一直用着的人,是看着陆殿卿母亲长大的。 陆殿卿父亲大概十年前被打发到胡同里住,当时陆殿卿母亲身上不好了,这位胡奶奶并一位爷爷便跟着过来一起照顾,之后陆殿卿母亲被送过去香港,那位爷爷被送走了,胡奶奶没地儿去,便留在陆殿卿家,照顾着陆殿卿父子。 胡奶奶人很好,并没什么架子,来了后很快和大家打成一团,性子和善,做事也地道,平时胡同里谁家有什么难处,她都会多少照顾着。 林望舒记得她上初中那会胡同口老陈媳妇生了病,没钱治,还是胡奶奶出了一半钱,又张罗着大家伙凑份子捐款,算是把老陈媳妇的病治好了。 那时候她家穷,几个月不见肉腥,有一次胡奶奶还特意招呼她过来,给她饭盒里装了肉让她偷偷吃了。 所以林望舒对胡奶奶很是敬重,如今见到,连忙打了招呼,又过去要接过来洗衣盆。 胡奶奶看到林望舒,放下洗衣盆,欣慰地看着林望舒:“出去几年了吧,到底是回来了,就是瘦了,回头让你妈好好给你补补。” 林望舒:“奶奶你这是晾衣服,我来帮你吧。” 胡奶奶:“今天天儿好,大家伙都洗衣服晾被子,里面铁绳挂满了,我想着晾墙外头。” 林望舒顺手从洗衣盆里拿过来衣裳,帮着晾在晾衣绳上:“奶奶,你看着一点没变,还是那个样。” 胡奶奶笑叹:“怎么能没变呢,我都六十多了,老了。” 当下也一起动手,旁边宁苹见了,赶紧凑过来帮忙。 一边晾衣服一边说话,胡奶奶说起自己家的情况,说她老兄弟现在没了,家里没什么亲人了,又说陆家要落实政策,要搬过去以前的四合院了,陆殿卿父亲也恢复职位了。 林望舒其实早就知道会这样,不过乍听到自然感慨,陆殿卿父亲恢复职位,这算是陆家的大事了,也是以后一些事情的起点。 陆殿卿父亲外国留学的高级知识分子爱国人士,据说早早发下誓愿,华夏不兴誓不成家,到了解放后好几年,三十四岁才结婚生下陆殿卿。 等他搬过来这边胡同住,小五十岁的人,级别已经很高了。 当下笑道:“这可是大喜事,我回来的时候遇到陆殿卿了,他没提这茬。” 胡奶奶有些意外:“是吗,原来你遇到他了?这孩子嘴巴怎么跟蚌壳一样,什么都没说,我还惦记着你呢!” 林望舒看胡奶奶那语气,便觉得特别熟悉,想着再过几年,她又得在那里说“这孩子怎么回事,眼看三十了也不处对象,他是想怎么着”。 不过后来她就去世了,她不知道陆殿卿后来都三十四了依然单着。 林望舒:“当时坐车,比较匆忙,也没来得及说什么。” 胡奶奶:“他在国外待了一年多,才刚回来,最近几天处理一些家里的事,过两天就得重新上班,不过暂时可能不出国,也看国家安排吧,咱们就是服从国家安排。” 林望舒:“陆殿卿从小就聪明,一看就有出息。” 胡奶奶提起陆殿卿,话总是没完;“殿卿在国外这一年表现好,回来要升一级,估计工资能涨,其实家里也不指望他那点工资,不过提拔了总是高兴!” 林望舒:“那真不错,他前途肯定好。” 他家里长辈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带“长”字的,路子都是规划好的,想怎么走怎么走,就算不想走这条路了,下海经商,也是要资源有资源,要人脉有人脉,怎么都比一般人强。 说话间,木盆底下还剩一件衬衣,林望舒拿起来,这才觉得有些眼熟,好像是陆殿卿的,她想起他仿佛永远笔挺整齐一丝不苟的样子,便随口道:“奶奶,这个衬衣估计回头得熨熨吧。” 胡奶奶:“对,这是殿卿的,他平时太讲究了,不喜欢我帮他,衣服都是自己洗,我也是看他今天换下来没来得及,顺手帮他洗了,回头给他熨了。” 林望舒便拿了旁边的木头衣架,将衣服挂在上面,举着要去挂铁绳上。 虽知道正举着,就见胡同那边走过来一个人,赫然正是陆殿卿。 他显然认出来自己的衬衣,他的神情便凝固住,脚步也顿了下来。 林望舒忙笑着道:“我帮奶奶晾衣服。” 陆殿卿动作好像有些僵硬,疑惑地看向胡奶奶。 胡奶奶:“我看你放那儿就给你洗了,你放心,回头给你熨了。” 陆殿卿脸上没什么表情,低声说:“我自己洗就行了。” 胡奶奶笑叹,对林望舒道:“这孩子,我帮他洗他还嫌多事了,他就这样,打小什么事都自己做,性子别扭着,以后不管他了。” 林望舒其实也有些尴尬,她只是敬老爱幼而已,她可不想帮陆殿卿晾衣服,当下忙道:“奶奶,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胡奶奶笑道:“回头多来我这里坐坐。” 走在胡同小道里,林望舒想起刚才陆殿卿的样子,便无奈:“宁苹,你看做人有时候得有分寸,不然会被人嫌弃。” 宁苹:“姐,下午那个人说要借给你书,俺心想这人挺好,没想到他突然那么冷着脸,倒像是谁欠了他钱!一看脾气就不好!” 林望舒轻叹了下:“没事,他说好借给我的书,应该会借的。” 他倒不是会计较小事的人。 事实上他的人品一直都是很过关的。 *********** 晚上时候,林望舒舅舅关靖城过来了,随着一起来的是林望舒的表妹关珠清。 关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在早那会儿也是有头有脸的,后来家里不行了,也曾经腆着脸找那旧日认识的人家,陪着笑求人家帮衬点。 但关彧馨志气,觉得犯不着,她管着家里,家里日子才好过起来,她又自己给自己做主嫁给了家里的仆人。 关靖城比关彧馨小几岁,凡事都得靠这个姐姐帮衬,所以在姐姐跟前特别恭敬小心,就林望舒记得的,有时候舅舅正和人说笑,突然间见妈妈过来了,舅舅看到,立即收了笑见个礼,那恭敬的样子,真是一般人见都没见过。 照关彧馨的说法,这就是礼数,穷死了也得讲究礼数。 这传统就这么一直保留下来了,一直到了现在,关靖城五十岁的人了,遇到什么事还是得提一下姐姐。 对此,关彧馨也是没法:“扶不起来的烂泥,到老也不让人省心。” 这次关靖城过来,手里提着一斤鸡蛋,脸上挂着笑:“姐,望舒回来了啊,下乡了几年,可算是回来了!” 林望舒是五六年的,上学晚,高中上了一年就下乡了,其实这算是好的,满打满算也就只在云南熬了五年。 林望舒忙笑着打了招呼,又看向关靖城身旁的关珠清。 关珠清比林望舒小一岁,小的这一岁是要紧关键,运气好,没下乡,现在已经工作了,被安置在国棉二厂当工人。 不过关珠清性格内向,做什么都有些小心翼翼的,没胆儿,她见到林望舒,也只是轻轻抿唇笑了下,小声喊了句:“姐姐。” 关靖城便不高兴了,呵斥关珠清:“怎么不和你姐好好打招呼,你姐刚回来!” 说着就使眼色。 关珠清显然不太情愿,不过还是凑过来林望舒身边说话。 林望舒便拿了自己从云南带过来的一包茶叶:“舅,云南的茶饼,你尝尝这个味儿。” 关靖城笑呵呵的:“望舒做事就是周到,我常说,让珠清没事跟你学学。” 林望舒听着这话,其实并不太爱听。 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关珠清并不喜欢自己,甚至一直反感着。 可能是因为关靖城张嘴就是跟着你姐学,天天有人这么叨叨,搁她她也会反感。 不过现在她作为那个被反感的,她也不乐意,脸上也就淡淡的。 要不说姐妹情也是要缘分呢,就算亲姑舅表姐妹,不投缘也白搭。 这么说着话,关靖城便问起来雷正德的事:“总算回来了,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关靖城其实也就随口一问,关彧馨却瞬间冷了脸:“结婚?结什么啊,那个对象,我越看越不好,想着这事就这么算了,回头让望舒再找好的,咱们大姑娘不愁嫁。” 关靖城一怔:“啊?不是都处了好几年吗?” 关彧馨:“哪好几年,就一年多!再说处过怎么了,这不没结婚,没结婚咱就能散。” 关靖城:“说得也是……” 林望舒低头在那里剥蒜,感觉到一道视线,便看过去,却恰好看到关珠清打量的眼神。 关珠清察觉到林望舒的眼神,连忙收回去了,低下头,有些局促地绞着手指头。 林望舒也没多想,继续低头剥蒜。 说了一会儿话,关家父子也就走了,一家子收拾收拾要睡了。 林望舒和宁苹睡里间,关彧馨和林大靖睡外间,关彧馨便叨叨着,说外面那间防空洞改建的瓦楞房可以盖起来,盖起来回头可以让两兄弟睡,这样也能住下。 一时又开始说着以后家里怎么怎么安排,将来林观海和林听轩结婚了,到时候怎么住。 躺下后,林望舒只觉得疲惫从体内往外溢,那是积攒了多少年的疲惫,骨子里的疲惫,哪怕身体回到了年轻时候,也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凌迟着自己意识的疲惫。 这疲惫是一种后劲,是白天得知自己重回年轻时的兴奋劲儿过去后,才慢慢地醒过来的疲惫。 她瘫软地躺在那里,喃喃地说:“我再也不会伺候男人了。” 宁苹已经要睡着了,她没听清:“姐,什么?” 林望舒继续道:“我也不会洗手作羹汤了,谁他妈爱干谁去干!” 宁苹有些茫然:“姐你在说什么?” 林望舒说了一句粗话,真是太痛快了,觉得上辈子所有的郁气都可以骂出来了。 真好,她竟然可以说粗话了。 她再也不是雷家那个温驯贤惠的儿媳妇了,她从头来过,这辈子,她是林望舒! 于是她攥着拳,又低低重复了一句:“你大爷的,谁爱干谁去干!” 宁苹顿时眼睛都瞪大了。 作者有话说: 陆殿卿:惊见白月光为我洗衣服。 林望舒:只是顺手,抱歉你想多了。 第 9 章 第9章名声 一大早,林望舒父母都去上班了,林望舒在家没事,便开始琢磨着给她哥写申诉书,这一写才发现,家里要笔没笔,要纸没纸,连哥哥的具体出生年月日都得翻箱倒柜。 她先找了家里的户口登记薄,找了以前自己上学时的钢笔,又去买墨水和纸。 反正自己想学习,这些肯定还是要的,可以趁机多买点。 走出没两步,就看到了陆殿卿。 破败的青灰老墙旁是多少年的老槐树,那槐花仿佛比一般的要开得早,墙头仿佛都被染上了一层浅淡的米黄。 他长身玉立,就那么站在槐花树下,手里提着一个规规整整的皮包,肩头却是残留着雪白的槐花瓣。 她看到他,他也看到她。 四目相对,他神情顿了顿,才说:“我答应你要找的书。” 林望舒无比惊讶:“那你干嘛不进来?” 陆殿卿:“我也是刚走过来,正在想你家是哪个门。” 林望舒“哦”了声,不再去想了,便接过来看了看,正是高中课本,忙翻了翻,虽然纸页有些泛黄,但都是齐全的,正是她想要的高中课本。 她再望向陆殿卿,便充满感激,笑着说:“谢谢你,这个我太需要了。” 陆殿卿眸光落在她的笑上,他唇角微微翘起,低声说:“不用谢,举手之劳。” 他看起来没有要走的意思,林望舒只好道:“听胡奶奶说,你最近要被提拔了?” 陆殿卿淡声道:“常规升职而已。” 林望舒听他这么说,想着他说话总是这么含蓄低调,优秀就优秀,还非得藏着掖着! 不过她还是笑着说:“还是得恭喜你,升职了工资也涨了吧。” 陆殿卿:“会涨一些。” 林望舒笑道:“别管什么级别,涨工资就行!” 陆殿卿眸中便泛起笑意,不过没说什么。 林望舒也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了,只好道:“你进来坐坐吗?我从云南带回来的茶饼,七子茶,你尝尝?” 这句话一般就是谢客了。 其实真要给你喝茶水那早就动手了,光动嘴不说话,那就是请客人抬屁股走人。 陆殿卿自然也明白,笑意收敛:“不用了,我还有事,先走了。” 林望舒:“嗯,你慢走。” 陆殿卿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转身:“昨天你帮我晾衣服,麻烦你了。” 林望舒怔了下,正要解释,他却已经迈步离开,走得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林望舒想了想,她回头得提醒她妈,她带回来的茶叶,如果还有的话,得送陆殿卿家一些,虽然人家根本瞧不上,但好歹是自己的心意。 哪怕他们扔了,反正她这人情到了。 当下她去供销社买了纸笔,回来就开始写申诉书,这申诉书按说都是有格式的,开头写个人信息,姓名籍贯家庭地址出生年月日,后面写申诉事项,最后写上申诉理由。 林望舒知道最难的就是这个申诉理由,不能太渲染感情,得实事求是,还得有理有据,说白了你写了申诉书,人家一看,觉得像那么回事,才给你当成一个申诉案件来办,要不然一看你胡说八道就给打回来了。 好在林望舒上辈子在北大做行政,写得最多的就是各种文档报告,她很会这个格式,也知道怎么写才能出彩。 最后好歹写了一个底稿,她想着润色润色,再问问爸妈具体信息,当初下涉案的人员有那些,那些打人的混混,那位老爷子的名字,总之这些信息最好再详细些,写好了就可以交过去中组部了。 宁苹没什么事,先把家里打扫过了,之后就在旁边晃来晃去的。 林望舒:“咱家就这么点儿地,宁苹你晃得我眼花,你也坐下来看看书。” 宁苹:“姐,看不下去啊!” 她试了,太难了,一看就头疼。 林望舒:“要不你去剥花生吧。” 宁苹:“花生已经剥好了啊。” 林望舒瞧了瞧,想给她找点活,但家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没办法,一家子都是勤快人儿,就没给剩下一点活,最后她看到旁边有一个塑料袋子,袋子上印着赤脚医生,上面写着“消毒口罩”,她便道:“要不你把那个拆了,马上入夏了,咱攒着做蚊帐。” 宁苹:“好。” 宁苹果然安静下来,认真地去拆口罩了,林望舒得了清净,将申诉书放在一旁,之后开始翻开那些课本来看。 这些课本应该是陆殿卿看过的,上面有些还写了笔记,这倒是对她帮助很大。 她大致翻了翻,觉得语文问题不大,数理化有些细节需要再抠抠,解题套路她大致明白,但是公式需要记,细节需要了解。 不过总体不难。 这么翻了一遍,她有信心了,高考,她可以。 人在北京,机会还是多,总归能考个大学上吧。 这么忙到了中午,宁苹便准备做饭了,等做到差不多一半,关彧馨回来了。 关彧馨距离家近,在家吃饭,不过林大靖没回来,他们单位有食堂,食堂的饭菜有补贴,挺便宜,关彧馨就让他吃单位,这样还能省点。 关彧馨回来时候,冷着脸,她拎了一袋子朱古力点心碎,直接扔给了林望舒:“吃点,多补补,瞧你瘦的!” 林望舒看她这样子,觉得不对劲,忙问:“妈,怎么了?” 关彧馨拎起扫帚:“我找人打架去!” 林望舒一惊,宁苹也吓了一跳,这是唱得哪一出? 关彧馨却已经拎着冲出去了,她跑到了大杂院外胡同里,直接掐腰大喊:“马翠云你给我出来,你在那里嚼什么舌根子,我们清清白白大姑娘你给我乱嚼舌根子,今日你出来给我说清楚,不然咱今天就没完!” 林望舒赶紧跑出去,却见胡同外已经聚集了好几个,一个比一个尴尬,呆在那里。 而那马翠云,更是红着脸:“我说什么了?我哪儿乱嚼舌根子,咱就是说这个事,我说的哪句假的?” 关彧馨指着她鼻子骂:“你少给姑奶奶卖葱,刚才不是挺能白话的,我家的事怎么样关你屁事,轮得着你在这里嚼舌头,你算老几,你家满脑门虱子你还管上我家事儿了?回头姑奶奶给你一板儿砖,叫你知道什么叫肝儿颤!” 林望舒听着,大概猜到了,这估摸着就是嚼舌头说了自己和雷正德的事,被自己妈听到了,可不就急眼了。 马翠云一听也气了:“我说望舒妈,您吃枪药还是怎么了啦!咱说得那都是真话,那都是真话,你们望舒那婆家不就是雷家吗,我要好姐妹就住他们家附近,说是已经扫听着要给儿子相亲了,怎么着,我还能听假了不成!” 大家听着这话,脸上就精彩了,都面面相觑。 反正林望舒回来才一天功夫,消息就传开了,说是人家婆家不要她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还说人家开着红旗轿车把儿子接走根本没搭理她。 现在这么一扯开,大家暗地里同情的有,看笑话的有。 关彧馨气笑了,直接袖子一卷,举着笤帚砸过去:“你们祖宗往上数三代,八大胡同里出来的当我不知道,在这里冒充什么大柳丁子,这还扯扯我家事了,我呸,你配吗?我家姑娘怎么着也是云南农场知青,那是为国家做贡献的,你一天到晚吃饱撑的没正事你还敢叨叨这个?你再给老娘说,行啊,姑奶奶这就去知青办,回城知青被人家说三道四,我要他们评理去!” 她一边骂一边打,嘴皮子特别溜,手底下也没闲着,马翠云赶紧躲,周围人吓得鸟兽散,人多,乱糟糟的,胡同里狭窄没处躲,马翠云结结实实挨了几下子,疼得捂着胳膊,周围人也都吓到了。 谁都知道关彧馨脾气大,没想到这么大,可不好惹。 周围人想拉架,又不敢,只能虚着,一边说别打了消消气,一边往后躲,马翠云哭得稀里哗啦,大声嚎着:“杀人了杀人了,这是要我命啊!” 林望舒见此,躲在门里头也不出去了,反正她妈没吃亏,吃亏的是别人,她出去劝架不甘心,帮着打也不合适,就躲着呗。 宁苹眼睛瞪得老大,小声说:“阿姨真厉害!
相关推荐:
先婚
病态占有(兄妹骨科1v1)
乐可
掌门师伯新收了个女徒弟
[病娇]疯子
霸总和他对象都拿了总攻剧本
神奇的口袋h
长城守望:我携武庙镇守龙夏
超市空间:穿越年代嫁糙汉
蛛网gl(纯百骨科)